电影即是商业也是艺术,其实质在于表达。一个人喜爱什么样的电影,能够折射出一个人的内在世界。所以,电影观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侧面展示。在一定的时空内,一个群体有什么样的电影观能够反映出该时空内的诸般问题。由此,我根据近两年来对身边同龄人的观影特点的观察和在互联网上搜集的信息进行了简单的分析。
为了方便起见,我们将男、女分开进行说明。从整体上看,男性青少年主要观看的是动作片、科幻片、喜剧片,如香港、欧美为主的动作片,美国为主的科幻电影等;而女性青少年则主要观看青春片,爱情片,喜剧片,和一些大制作、大场面的电影(好莱坞式的动作和科幻),如《小时代》系列,《匆匆那年》,《栀子花开》等。不难看出,男性青少年和女性青少年之间的差别和相同之处。男性青少年观看的“大片”和喜剧片女性青少年也会观看,而女性青少年观看的青春片、爱情片,男性青少年则几乎不关看。在此从表面上看,这反映出了如今男性青少年和女性青少年之间的驱同性和不同性。
往更深的层面看,不管男性青少年还是女性青少年,不管他们之间观影的区别和相同,我们可以发现,他们观看的主要是商业性强、思想性薄弱的电影。由此,我们可以分析、讨论当今青少年的观影观背后的人生观、价值观、世界观。
青少年是一个特殊的群体,他们介于幼稚与成熟之间,有很强的代表性,能够反映社会的状况和走向。(在此指的“青少年”主要是初、高中生和大学生;很多大学生虽已成年,但心里上很多还处于“青少年”。)在这以2015年伊始到现在(2015年12月以前)的青少年观影为例,具体详说。在上述时间段内,上映了《小时代4》为代表的为数不少青春
片,动作片和科幻片也举不胜举,我们的青少年们都积极地贡献了票房。而同样在上述时间段内,上映的艺术性、思想性较强的电影,如《刺客聂隐娘》、《小王子》、《山河故人》则少有青少年观看。(笔者亲自到电影院看了上述三部电影,除了《小王子》情况稍好外,另外两部除了我与友人其他观影人都是年纪较大者。)其实,我们将以上所述的青少年的观影特点放之国内各个年龄层,我们发现他们的观影习惯几乎是重合的。所以,青少年观影观反映出的是这个时代的问题。(或说如今我国的国民精神问题。)
无论男、女性别的差异造成了青少年的电影观的不同,但观其二者所好,都有显著的共同特点——浮躁、浮夸、物质、表面、浅薄、低俗、自私。以及诗意的流失和欲望的膨胀。无法否认的是,这些是当今中国普遍存在着的。从每日新闻展现的冰山一角便可知道实际情况的严峻。从社会历史的角度看,这些问题并非无由而生。从历史的角度看,改革开放初期,国内曾有一股文艺风潮,由诗歌(海子、北岛、顾城等。)和民谣(老狼、叶蓓、高晓松等。)展现,但可惜不久便陷入低落。随着对外开放、经济发展、生存压力的日益剧增,以至于大部分人疲于奔命、心无信仰。(“信仰”这个词涉及的层面深广而复杂,由于意识形态和实际条件的限制,就不多言了。)从社会的角度看,无数所谓的社会精英——商人、艺人、官员被媒体曝出的无数丑相足以说明问题。上梁不正下梁歪,社会整体的氛围就不必多说了。显而易见,明白人心知肚明。这些原因可以大概的解释当今青少年的电影观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