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与行为研究2016,14(6):773~778 Studies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 高中生学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冰 曹立人1王婷・,2朱琳3 (1浙江大学心理与行为科学系,杭州310028)(2浙江财经大学法学院,杭州310018)(3蚌埠医学院,蚌埠233030) 摘 要 采用自编学习力及学习力影响因素问卷.对3056名高中生进行调查.建构学习力与影响因素的数学模 型,探究各影响因素对高中生学习力的影响路径。结果发现, (1)影响高中生学习力的因素有六个,分别是认 知能力、动机水平、精神状态、人际协调、身心优势感和学习氛围。 (2)对学习力解释的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 为: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学习氛围、认知能力、身 t2,优势感和人际协调。 (3)学习方法运用力主要受动机水 平、精神状态、学习氛围、认知能力等4因素的影响;学习态度调控力主要受到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学习氛围 及认知能力等4因素的影响:学习自控力主要受精神状态的影响:提问互惠力主要受认知能力、精神状态、动机 水平及学习氛围的影响 关键词分类号高中生.学习力.影响因素,路径分析。 B842 1 引言 在信息时代.学习者需要开展白发的、高效能 的自我管理式的终身学习体系(Bjork,Dunlosky, &Kornell。2013) 面对这一前所未有的时代挑战. 教育工作者越来越关注学习者学习过程的有效性问 题 学习力是学习者学习动力、能力等各项心理要 素的集成表征(贺武华,2013),它不仅是学生胜 任当前学习任务的决定性因素.也是在今后社会实 策略意识和抗逆力.并研制了一套测评系统及基于 这一测评系统开发的提高学习者学习力的干预方案 (Crick,2006,2007,2015)。 学习力是一个人成长成才的核心心理素质.对 此学术界并无太多争议 但有哪些因素影响了一个 人学习力的发展,即学习力的影响机制是什么?陈 维维等的研究认为.这方面的研究还是很不够的 (陈维维,杨欢,2010)。沈德立、自学军等研究者 (2006)从高效率学习的角度,提出影响学习效率 的五要素(选择性注意、元认知、学习策略、非智 践中获得成功的关键要素 因此.如何有效提升学 生的“学习力”成为心理学、教育学研究者关注的 热点。 关于“学习力”的研究最初集中于管理领域. 力因素、内隐认知)理论模型,给出了一个有建设 性的理论构思 更多的研究是以学业绩效为因变 量。来探讨各影响因素的作用机制(康碉嫒,张楠, 近年来.在教育领域也对此越来越重视。已有的研 究主要关注学习力概念解释.学习力的结构特征及 学习力的有效干预等方面的内容(沈书生,杨欢。 王光明,佘文娟,刘艳云,2016)。学习力是影响学 业绩效最重要因素.曹立人。王婷和朱琳(2016) 研究表明.学习力大致可以学习方法运用力.学习 2009)。其中。Claxton提出了学习力的“4R”结构, 包括抗逆力、策应力、反思力和互惠力(Claxton, 2002) MeGettrick认为学习力是学习者意愿和可能 态度调控力.学习自控力.提问互惠力等4个维度 表征 但又是什么更深层次的因素在影响着这些学 习力层面的变异呢?对此方面的研究还少见报道。 成效两条学习链之间的相互作用和促进的重要链接 通道(McGettriek,2002)。Crick提出了学习力的7 要素论,认为学习力有七个基本要素:变化和学习、 关键好奇心、意义形成、创造性、学习中的关系、 收稿日期:2016—8—2O 基金项目: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规划基金(12YJA190001)。 通讯作者:王婷,E-mail:wddfly@126.corn。 本研究以高中生为研究对象.用大样本调研方 法探索影响学习力的深层面心理机制.并结合学习 力的4维度表征结构.建构学习力及其影响因素的 理论模型.从而为有效提升学生的学习力.获取更 774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14卷 佳的学习绩效提供科学依据。 先介绍调研的目的与操作方法.然后发放问卷 为 2研究方法 2.1被试 了降低学生的顾虑.要求学生在座位上无记名地完 成问卷后将问卷放在课桌上.然后离场。随后班主 任按照座位号收卷.并对号入座赋予编号.以确保 之后能够获得实名追踪的个性特征数据 2.4数据处理 采用整群抽样法.在浙江省萧山的八所普通高 中各选取8个普通班进行施测.共测试3245名被 试 在剔除缺失较多或明显有问题的无效问卷后. 本研究全部数据运用SPSS 18.0和AMOS 17.0 共回收有效问卷3056份 其中.高一1479人 (48.4%),高二1577人(51.6%):男生1492人 (48.8%),女生1564人(51.2%)。 2.2研究工具 2.2.1学习力问卷 采用自编学习力问卷(曹立人,王婷。朱琳, 2016),共3O个项目,采用5点量表计分。量表的 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0.93.用因素提取法得到的 学习方法运用力、学习态度调控力、学习自控力和 提问互惠力4个因素可解析总变异的51.16% 该 量表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满意的构思效度 2-2.2学习力影响因素问卷 采用自编学习力影响因素问卷 问卷编制分为 两个阶段:①问卷编制阶段,在浙江萧山的6所普 通高中.以座谈会的形式.邀请100名学生和100 名教师参与有关影响学习力的典型事件第一手资料 收集 要求他们写下最能影响学生学习力的五个典 型积极事件和五个典型消极事件 然后对收集到的 项目进行整理.删除明显不合理的项目和出现频次 较低(N<5)的项目.将剩下的38个项目编制成 问卷初稿。问卷初稿采用5点量表计分,1分为与 典型事件非常不符合.5分为与典型事件非常符 合。②试测修订阶段,用初稿问卷对3245名被试 进行测试 获得有效问卷3056份 用试测获得的 样本数据对问卷进行修订处理 首先计算每一项目 得分与问卷总分的相关.对与总分相关分析系数低 于0.2的项目予以淘汰 再计算每一项目辨别率系 数.对高分组与低分组统计差异不显著的项目予以 淘汰。将余下的项目数据采用主成分法进行探索性 因素分析.进一步淘汰公共因素方差小于0.4的项 目和在各因素上的荷重较均匀的项目 经上述处理 后.最终形成一份由27个项目组成的高中生学习 力影响因素调查问卷 其中19个项目为正面典型 事件的描述.8个项目为负面典型事件的描述 2.3问卷施测 将学习力问卷与学习力影响问卷合并为一份问 卷.以班级为单位进行集体施测。首先由班主任首 软件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分析 3.1 学习力影响因素问卷的因素分析 对3056个有效样本的测评数据进行主成分法 因素分析.依据Kaiser标准.方差极大法正交旋 转.得到6个因素 测验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仅= 0.89.因素分析的KMO=0.92.Bartlett球形检验 X2=24358.62(p<0.01),提取的6个因素可解析总 变异的54.44% 表明该测验具有很高的信度和满 意的构思效度 所得的因素分析荷重如表1所示 因素分析的结果表明.影响高中生学习力的因 素可以由六个因子来表征 “我思维的逻辑性较 强”等6个项目在第一因素有高荷重.这些项目主 要与个体的认知能力有关.故命名为“认知能力”. 该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14.2%: “我想上好的大 学”等5个项目在第二因素上有高荷重.主要涉及 动机方面的内容.命名为为“动机水平”,该因子 可解释总方差的9.5%: “我感到非常疲惫”等7 个项目在第三因素上有高荷重.内容与个人精神状 态相关.命名为“精神状态”.该因子可解释总方 差的9.1%: “我的人际关系不融洽”等4个项目 在第四因素上有高荷重.主要涉及人际关系方面的 内容。故命名为“人际协调”.该因子可解释总方 差的8.8%: “我有良好的身体素质”等3个项目 在第五因素上有高荷重.内容主要反映了个体对自 己身心状态的优势感.故命名为“身心优势感”. 该因子可解释总方差的6.7%: “我喜爱我的老师” 等2个项目在第六因素上有高荷重.内容与学习的 环境氛围有关.故定义为“学习氛围”.该因子可 解释总方差的6.2% 3.2各影响因素对高中生学习力贡献的回归分析 以学习力为因变量。6个影响因素为自变量. 采用逐步回归法按变量解释力大小逐步引入各影响 因素作多元线性回归。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学习 氛围、认知能力、身心优势感等5个因素被逐步引 入。人际协调的解释力未达显著水平.被淘汰 最 第6期 曹立人 等:高中生学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775 我思维的逻辑性较强 我的理解、领悟能力较强 我分析能力较弱 我思维灵活 我分析能力强 0.768 0.737 0.7l9 0.714 0.645 0.581 0.720 我有较强的专研精神 我想上好的大学 我有自己的梦想、追求、理想 我渴望成功 0.657 0.654 O.616 0.556 0.755 0.641 0.536 0.527 0.504 0.495 0.394 0.789 我有强烈的求知欲 我有较强的竞争意识 我感到非常疲惫.无精打采 我睡眠不足、休息欠佳 我缺乏信心 我精力充沛 我心情很差 我记忆力差 遇到困难时.我会退缩 我的人际关系不融洽 我与周边人的人际关系是融洽的 我善于调节、控制情绪 0.778 0.54l 0.432 我有团队合作的精神 我有良好的身体素质 我有自己的兴趣爱好 我接受新事物能力强 我喜爱我的老师 我的学习环境、氛围是优越的 贡献率(%) 14.2 O.7o6 0.563 0.526 0.672 0.670 9.1 8.8 6.7 6.2 后得到如表2所示的结果。 表2各影响因素与学习力关系的回归分析 3.3 学习力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 3.3.1模型的建立和修正 在回归分析中.自变量之间的多重共线性问题 会对自变量解释的合理性产生负面影响(李从欣.张 再生,李国柱,2013)。为较精确地揭示学习力的各影 响因素是以何种方式影响高中生不同维度的学习力. 应用路径分析的方法.尝试对二组变量作多通道的路 径建模.用数学模型来解释影响学习力的6个因素对 注: 木p<O.01,以下同。 学习力的4个维度的因果关系贡献率 我们假设认知 能力、动机水平、精神状态、人际协调、身心优势 由表2可见,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学习氛围 和认知能力这4个因素对学习力有显著正向解释 感、和学习氛围六个因素对学习力的各维度都有直接 贡献,因此.以学习力的四个维度为因变量,以六个 力,身心优势感对学习力有显著负向解释力。 影响因素为自变量尝试构建无潜变量的饱和路径模 "/76 心理与行为研究 第l4卷 型。经多次修正拟合,得到二组变量的路径模型如图 1所示。模型的统计拟合指数见表3。 图1 学习力与影响因素的路径模型 表3模型拟合指数 X of x ̄/df 1.94 3_3.2模型结果解释 IFI RMSEA 1.000 0.Ol8 NFl 0.999 TLI 0.997 CF1 1.000 路径分析的路径系数可作为模型总体效应值 (total efiect)来表征各变量间不同的作用效果。根 据Cohen(1988)所定义的标准,标准化后的效应 值在0.10以上即可视为具有解释的小效应.0.30 从表3可见,模型的拟合指标非常理想,Ⅳ刀、 TLI、CFI、 的值均趋近1,RMSEA的值小于 以上为中等效应.0.50以上为大效应 将图1的结 果整理.得到如表4所示的总效应分析表。 0.05。这表明,该模型拟合度很好,可以接受。 表4各影响因素对学习力解释的总效应 从表4可见,认知能力、动机水平、精神状态 和学习氛围等4个因素对学习力的各个维度都有正 向的影响.人际协调对学习自控力有正向的影响. 力、提问互惠力、学习态度调控力达到小效应水 平 学习氛围的效应值对学习方法运用力、学习态 度调控力及提问互惠力达小效应水平。身心优势感 对学习自控力的影响达统计显著水平.其效应值接 近小效应水平 人际协调对学习自控力和提问互惠 但对提问互惠力的影响却是负向的.身心优势感对 学习自控力的影响也是负向的 且6个因素对学习 力各维度的影响均达到统计显著水平 进一步比较六个影响因素对于学习力总体效应 值的大小 精神状态的效应值对学习自控力达到大 效应水平.对学习态度调控力达到中等效应水平, 对学习方法运用力和提问互惠力达到较高程度的小 效应水平。动机水平的效应值对学习态度调控力达 到中等效应水平.对学习方法运用力和提问互惠力 力的影响也达统计显著水平.但其效应值还未达小 效应水平 4讨论 学习力本身涉及人类为何学习、学习什么、怎 样学习以及依赖什么来学习等一系列核心问题.内 涵非常丰富(贺武华,2013).因而所受到的影响 也纷繁复杂 有研究表明.学生当前的学习力水平 达小效应水平 认知能力的效应值对学习方法运用 第6期 曹立人等:高中生学习力的影响因素研究 777 即受生理遗传的影响.也受到个体生活的社会文化 背景和学校环境的影响(Crick。2015)。 4.1 关于学习力各影响因素对学习力的贡献 已有的很多研究表明个体的智力对学业成就具 有重要的贡献率(王振宏。刘萍。2000) 而本研究 的结果中,认知能力对学习力的影响力度相对前面 本研究提取了影响学习力的六个重要因素:认 知能力、动机水平、精神状态、人际协调、身心优 势感和学习氛围.这些因素基本上涵盖了影响学习 力的各个方面。同时.研究获得的数据也表明,这 6个因素对学习力各维度指标的影响也是不均衡的 几个因素显得较为小些。主要影响其学习研讨方面 的提问互惠力及学习方法运用力.对学习态度调控 力与自控力的影响相对较小 因为认知能力主要影 响的是与智力因素相关的学习研讨、方法运用方面 的能力,对态度、自控等非智力因素范畴的影响相 回归分析的结果表明.精神状态对学习力的贡 献率是最高的。沈德立、白学军等人的研究发现, 人在积极情绪状态下的学习可促使其学习效率达到 较高的水平(沈德立、白学军.2006)。本研究的 结果支持这个结论.证明好的精神状态能通过有效 提升个体的综合学习力从而提升学习效率 路径分 析的结果进一步表明.个体的精神状态以大效应的 程度影响其学习自控力.对学习态度调控力的影响 达到中等程度.对学习方法运用力和提问互惠力也 达到接近中等效应的程度 这提示教育工作者.要 有效地提升学生的学习力.学生当前的精神状态是 重要的抓手。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情绪体验、较强 的自信心和遇难而进意志.同时适当调整作息时 间.劳逸结合.始终保持一个良好的精神状态对有 效提升学生各维度的学习力都有重要意义 学生的动机水平对其学习力的贡献是仅次于精 神状态的第二大因素.它对学习力四个维度的贡献 都达到了统计显著水平 这表明.明确的目标追 求,渴望成功的欲望,强烈的求知欲与竞争意识, 以及对未来美好的梦想、远大的理想憧憬能在很大 程度上影响个体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对科学运用 学习方法及主动与同学、老师开展积极交流也有相 当可观的促进作用 这提示,运用多种方法、途径 对学生开展有效的动机激励也应当成为学生工作者 重要工作内容 学习氛围因素是对学习力解释贡献力第三大的 因素 有研究表明.学校班级的社会经历会影响学 生学习过程的投入度(Harlen&Deakin,2003) 本研究结果表明.融洽良好的师生关系.舒适的学 习环境等学习氛围因素可在接近中等效应的程度上 影响学生学习态度的调控及学习方法的运用水平 这提示.创建良好的学习氛围对促进学生的学习力 具有综合性的影响力.不仅可影响人们传统意义上 的非智力因子(如学习态度).而且影响传统意义 的智力因子(学习方法运用力)内容 本研究的这 个发现希望能引起教育工作者的注意 对会小些。但其总体贡献率小于精神状态等因素. 如何合理解释这个现象.有待进一步研究 在回归分析中.身心优势感是最后被纳入的一 个变量,解释的变异相对是最小的 路径分析结果 表明.身心优势感仅对学习自控力产生接近小效应 的负面影响.对其余3个学习力维度的影响均不显 著 身心优势感因素对学习自控力产生负向影响的 原因.可能是身心优势感强的学生通常自我感觉较 好.较少克制自己,行为较为放纵导致的 人际协调在回归分析中是被淘汰的因素.但在 路径分析中却发现对学习自控力有接近小效应的影 响.且达统计显著水平。人际协调对学习的影响是 一个复杂的过程(Crick,2015),高效率的学习要求 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具有一定的独立性(John— Steiner,2000).人际关系的质量也会影响学生对于 学习的投入过程(Harlen&Deakin。2003) 本研究 结果支持Crick的观点,人际协调因素对学习自控 力具有显著的影响 4.2关于提升学生学习力的方向思考 本研究的结果表明.学习力的4个维度都在不 同程度上受到多个因素影响 依据受影响的大小程度排列.学习方法运用力 主要受动机水平、精神状态、学习氛围、认知能力 等4因素的影响 这些因素中有智力因素成分的认 知能力因素,也有非智力因素成分的动机水平、精 神状态和学习氛围因素。而且.这4个因素对学习 方法运用力的贡献力还是以非智力因素的影响更大 些 产生这一结果的原因可能是到了高中阶段.在 经过筛选后的学生认知能力大致接近.因此如何合 理选择、运用学习方法高效率学习会更多地受动机 水平等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这也提示教育工作者. 即便在智力因素成分较多的学习方法运用力提升方 面。非智力因素的方面的工作.如动机激发、良好 学习氛围创建等工作仍然是十分重要.而且是大有 可为的。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学生的学习态度调控力主 理与行为研究 第14卷 要受到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学习氛围及认知能力 等4因素的影响.其中精神状态与动机水平的影响 达中等效应水平 学习自控力则主要取决于个体的 精神状态.精神状态对学习自控力的影响达大效应 的水平.其它5因素对自控力的影响虽有统计意义 上的显著性.但均未达小效应的程度 这结果与人 教育研究,(3),106—111. 康弱媛,张楠,王光明,余文娟,刘艳云.(2016).高效率数学学习 高中生数学成绩的影响路径,心理与行为研究, (3),352—359. 李从欣,张再生,李国柱(2013).解决多重共线性的新思路:路径 分析.统计与决策,(1),28—30. 沈德立,白学军.(2006).高效率学习的心理机制研究.心理科学, 们的常识相符.即学习态度、自控力等学习力的非 智力成分也主要受个体非智力因素的影响 但本研 究的结果也表明.认知能力作为个体综合素质的重 要成分.也会以相当的力度影响一个人的态度调控 29(1),2-6. 沈书生,杨欢(2009).构建学习力:教育技术实践新视角.宅化教 育研究,(6),13一l6. 王振宏,刘萍.(2000).动机因素、学习策略、智力水平对学生学 学生的提问互惠力主要受认知能力、精神状 态、动机水平及学习氛围的影响 一个合理的解释 是提问互惠力既涉及善于提出好问题这样的智力因 素内容.也涉及喜欢提问题等非智力因素内容,所 以几个不同属性的影响因素会以差不多权重的力度 影响到学生的提问互惠力 值得注意的是人际协调 因素是以负面效应的形式对学生的提问互惠力产生 影响,虽未达小效应水平,但已达统计显著水平 其原因可能是具有较好人际关系的学生会更多地考 虑他人被打扰的感受.怕影响他人而有意识地节制 提问行为而致 5 结论 本研究得到如下结论: (1)影响高中生学习 力的因素有六个,分别是认知能力、动机水平、精 神状态、人际协调、身心优势感和学习氛围 (2) 对学习力解释的贡献率大小排列依次为:精神状 态、动机水平、学习氛围、认知能力、身心优势感 和人际协调。 (3)学习方法运用力主要受动机水 平、精神状态、学习氛围、认知能力等4因素的影 响;学习态度调控力主要受到精神状态、动机水 平、学习氛围及认知能力等4因素的影响:学习自 控力主要受精神状态的影响:提问互惠力主要受认 知能力、精神状态、动机水平及学习氛围的影响。 参 考 文 献 曹立人,王婷,朱琳.(2016).高中生学习力的探索研究.心理与行 为研究,j4(5),612—617. 陈维维、杨欢(20101.教育领域学习力研究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开 放教育研究.16(2、,40—46. 傅安球,李艳平,聂晶,金蓓蓓,崔君红.(2o02).关于动力系统中 自我强化和学生期待对学习效率影响的实验研究. 理科学. 25(4),383-387 贺武华f20131.“以学习者为中心”理念下的大学生学习力培养. 业成就的影响.心理学报,32(1),65—69. Bjork,R.A.,Dunlosky,J.,&Kornell,N.(2013).Serf-regulated learning:Beliefs,techniques,and illusions.A nnual Review风 chology,64.417—444. Blockley,D.(2010)The impo ̄ance of being process.Civil Engi— neering and Environmental Systems,27(3),189-199. Claxton,G.(2002).Building Learning Power: ̄etping Young Peo— ple Become Better Learners.Bristol:TLO. Claxton,G.(2006).Expanding the capacity to learn:A new end ,0r education.British Educational Research Association Annual Conference:Warwick University. Cohen J._(1988).Statistical power analysis for the behaviorla sciences. New Jersey:Lawreneed Erlbaum Associates,Inc.Publishem Crick,R.D.(2006).Learning Power in Practice:A Guide for Teachen.London:Paul Chapman. Crick,R.D.@007).Learning how to learn:The dynamic assessment of learning power.The Curriculum Journal,(2),135-153. Crick,R.D.,Huang,S.,Shaft,A.A.Goldspink,C.(2015).De— veloping resilient agency in learning:The intemal structure of learning power.British Journal of Educational Studies,63(2), 121—160. Harlen,W.,&Deakiu,C.R.(2003).Testing and motivation for learning.Assessment in Education:Principles.Policy&Prac- tice,10(2),169-207. John-Steiner,V.(2000).Creative Collaboration(Oxford,Oxford U— niversity Press). McGettriek,B.(2002).Eme ng Conceptions of Scholarship,Ser— vice and Teaching.Toronto:Canadian Society for the Study of E d1lcati0n. (下转第787页) 第6期 李毅等:大学生体像烦恼与恋爱压力一自尊的中介作用 787 The Relationship of College Students Body Image Depression and Love Pressure: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teem Li Yi t Wu Tong (J Research Center of Urban—Ruro]Developmental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2.Focuhy of Education。Southwest University,Chongqing 400715) Abstract Based on the published questionnaire of youth S body image depression,the self-esteem scale,and the co1. 1ege students love pressure scale,the study surveyed 550 college students and established a structural equation model among body image depression,self-esteem,and love pressure and explored the mediating role of self—es— teem between the body image depression and the love pressure.The results showed that:1)There were signiif. cant correlation between the college students body image,self-esteem and love pressure;2)The college stu. dents body image depression was significantly negatively related with self-esteem and positively related with love pressure;3)Body image depression could impact on love pressure directly,and it also could affect love pressure through self-esteem indirectly. Key words college students body image depression,self-esteem,pressure of romantic relationship. (上接第778页) A Study on the Factors Influencing IIjgh School Students Learning Ability Cao Liren ,Wang Ting ,Zhu Lin (j Departentm of Psychology and Behavioral Science,Zhejiong University,Hangzhou 31002&2 School of Law,Zhejiang University Finance and Economics,Hangzhou 31001&3 School of psychitray,Bengbu Medical College,Bengbu 233030) Abstract The present study was aimed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learning abilities and its influencing factors.3056 students from 8 high schools were surveyed by the self—developed questionnaireThe goal was to .explore factors that influenced learning ability and identiifed the underlying process.The results showed that:1) 6 factors influenced the learning ability of high school students they were cognitive abilitymotivation level,men. ,tal state,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physical and mental superiority,and learning atmosphere.2)the contirbution , rank of the 6 factors was as follows:the mental state, motivation level,learning atmospherecognitive abilitv。 physical and mental superiority,and interpersonal coordination.3)the ability to implement methodology was mainly affected by motivation level,mental state,learning atmosphere,and cognitive ability;the ability to moder. ate attitude was mainly affected by mental state,motivation level,learning atmosphereand cognitive ability;the ,ability to self-control was mainly affected by mental state;the ability to reciprocate questions was mainlv affected by cognitive ability,mental state,motivation level,and learning atmosphere. Key words high school students,learning ability,influencing factorpath analysis.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