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教师发展学校工作计划

2021-06-17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师发展学校培训计划

为进一步落实学校五年教育教学长期发展规划,建设一支高素质专业化的教师队伍,我们依据学校《教师发展学校实施方案》,结合《宁小学教师培训方案》,特制定2013年度教师发展学校培训计划。

一、指导思想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针,结合新一轮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要求和我校教育教学工作的实际,加快构建开放灵活的教师培训体系,以提高教师师德素养和业务水平为核心,以提升培训质量为主线,以全员岗位培训为主渠道,积极开展多层次、多形式的教师培训,努力构建我校教师的终身学习框架,打造出一支结构合理、素质精良、乐于奉献、开拓创新的教师群体。

二、培训原则

本次培训遵循针对问题服务教师、聚焦课堂提高质量的原则,坚持培训与教研相结合,坚持培训既要满足教师现实需求解决实际困难、更要引领教师不断进取促进专业发展,2013年完成完成100学时(合100学分)的培训任务。

三、培训目标

通过培训,优化教师教育教学行为,提高课堂教学设计和课堂教学水平,提升实施新课程的能力,提高广大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发展,促进我校又好又快发展。

四、培训对象

1

全镇在岗教师。

五、课程设置及学时分配

课程将分三大部分100学时(合100学分):理论通识课程32学时;学科专业研究课程32学时;校本研修课程36学时。

1.理论通识课程32学时。(8次集中学习,每次折算4学时)。包括六部分:一是师德修养8学时;二是教育教学理论8学时;三是学科教学与研究4学时;四是教育科研能力4学时;五是教育技术能力4学时;六是班主任工作理论与研究4学时。

2.学科专业研究课程32学时。(16次校或组教研活动,每次折算2学时)。学校或教研组将采取教研和小主题教研相结合的方式,分学科、分学段针对课堂教学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引领教师在教学实践中解决问题,提升实施新课标的能力。学校每学期组织2次主题研讨活动,教研组长根据教师需求,按学科、学段制定培训内容,每学期组织6次教研活动。

3.校本研修课程36学时。(12次研修主题,每次折算3学时)。每位在岗教师每学期都要做到“六个一”,即撰写一篇优秀的教学设计,上一节成功的研究课(公开课),写一篇有价值的教学反思,做一个典型案例剖析,写一篇独立思考的基于自己校本研究中的感受与收获的经验或论文,给同学科教师的课进行一次点评。

六、校务管理及要求

“教师发展学校”为每位学员建立个性化学习档案,包括学籍登记表、学校管理档案、课题方案及相关研究成果、学习过程反馈评价、考核表、学校期间发表的相关论文、考勤实录等。

2

学校将学员学习考核情况与职称晋升、年度考核、评优选先、外派学习等相结合。

(一)建立教师考核档案,建立完善考核考勤制度。每次培训做到严格考勤,做好出勤记录,保证培训人员按时参加。

(二)参加培训教师要达到规定的学时学分,经考核合格者方可准予毕业。不参加培训或考核不合格的教师不能办理教师发展学校培训合格证书,此证书将作为晋职、评优、聘任等必备条件之一。

(三)考核任务要求

1.全程参加学校学习,无迟到早退记录、迟到早退累计3次,取消一次培训学时。无替代听课记录,有缺席者不准算学时;

2.认真学成学习任务,做好相关作业,并经审定合格;

3.学习期间积极主动,勤于思考,并在省级以上刊物发表本专业相关的教育教学论文;

4.每学期承担镇县级以上公开课1次;

5.承担教师发展学校讲课培训任务;

6. 整理完善教师自己的空间。

七、实施过程

3

(一)准备阶段

1.各校确定本单位应参加培训教师人数,并按学科统计上报到中心校,建立学员的电子学籍档案,建立健全考核制度,并开始按学时学分进行管理。

2.各单位根据培训要求建立本单位教师学习档案,并根据本单位实际情况建立相应的考核制度。

3.召开相关会议。公布各种条例细则。

(二)具体目标任务及措施:

1.教师全员培训:

目标:通过培训,提高全体教师思想政治素质、职业道德水准,依法办学,依法治教,推出一批敬业爱生的师德标兵,杜绝违规的教育行为。促进全体教师教育理论、教育方法、教学手段的转变。

内容:师德修养和教育教学理论。

方式:讲座、研讨会等,并与自学相结合,侧重于实践活动(力求结合学校实际,为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服务)。

时间安排:

2.新课程标准培训:

4

目标:进一步领会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以及新课程标准所体现的理念,帮助教师了解各学科课程改革的突破点以及对教学的建议,使教师能以此为依据,在对教材进行充分分析和研究的基础上,将理论运用于实践,制定相应的教学及评价策略。

内容:各学科新课程标准及新课程标准解读,省、市级新课程培训学习材料等。

活动形式:以单位集中学习与自学相结合。

时间:每周业务学习、各教研组活动时间、课余时间。

3.教师信息化培训:

目标:要求教师实现“四会”:会文字处理,会制作简单的课件,会上网查阅、下载资料,会收、发电子邮件。同时教师能在课堂教学中会运用信息技术和网络资源。

方式:定期开展教师电脑知识及实际操作的培训。

采取定期练习及考核的办法相结合。

4.教师读书活动:

目标:要求50周岁以内的教师每月读一本书。

内容:优秀学科书籍。

方式:教师自学与集体组织相结合,并组织读书沙龙、读书征文、“书走动”起来等活动

5

调动教师读书的积极性。

5.教研与科研活动:

目标:通过教科研活动的开展,全体教师中的学科带头人、教育教学能手要占教师总数的10﹪,骨干教师要占一线教师总数的50﹪,中青年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达到50﹪,中青年教师要熟练掌握并运用多媒体网络技术辅助教学。

内容:(1)每学期集中组织教师集体学习各科《课程标准》教育教学理论的文章等。

(2)继续加强校内、外教研活动,坚持教师要走出去、请教师走进来的教学活动。

(3)开展“人人上一堂好课”的活动,组织一次全校性的教学评优活动。

(4)每学期组织一次教学开放日活动。每次活动时家长、教师参与听课、评课,共同探讨教法与学法,不断丰富认识,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