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彩不断、期待继续……
“优化教学手段,构建生本课堂”是本次听评课活动我们数学教研组所倡导的的主题,高效的生本课堂,应该是松弛得当,像中国的水墨,有的地方轻描淡写,开门见山;有的则要浓墨重彩。
3月25日,潍坊锦程小学数学教研组为期六天的汇报课暨校级优质课评选活动已进行到第三天,今天上午由纪小伟老师执教了一节四年级数学课《三角形的认识》,李际琰老师执教了一节五年级数学课《分数与小数的互化》。两节课各有千秋,都可谓做到了“浓妆淡抹总相宜”。
《三角形的认识》这节课纪小伟老师抓住学生的认知起点,从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出发引入课题,简洁、明了,同时也让学生初步感知到三角形中有角、有边、有顶点,巧妙地为探究本课新知作好了铺垫。通过实验感受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谈话出示木条做的三角形和四边形,充分运用比较的方法,突出重点,让学生猜猜哪个图形坚固,然后请两个同学拉拉试一试,让学生感受到三角形的稳定性。教师运用媒体出示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运用,让学生了解三角形的稳定性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数学知识与生活紧密联系。在探究三角形的三边关系时,年轻的纪老师能够蹲下身子、走入学生之中,与学生们共同讨论、共同探究,寓教于乐,他的教学态度非常值得我们大家肯定与学习。
《分数与小数的互化》这节课教学过程清晰流畅、环环相扣,简单归纳如下:1.注重知识的联系为新课程铺垫。李际琰老师善于抓住学生的心理特点设计与新授知识课有密切联系的复习题,《小数与分数的互化》,让学生回忆已学过的转化方法,有效地搭建起新旧
知识之间沟通的桥梁。2.重视引导学生经历知识的探究过程。学生是学习的主人,是课堂活动的主体,本课李老师充分信任学生,大胆地放手给学生,通过导学提纲激励学生勤于思考,自觉地思考,让学生在观察、交流中思考,在思考中探索,学生在观察、计算、分析中发现转化的规律,掌握了分数和小数互化的方法,这些都是学生自己或是小组合作完成的,体现了先学后教的教学模式。3.随时总结,随时应用,习题设计趣味性强。李老师很注重在学生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在能力上、情感上有更多的体验和收获,所以把习惯上的课后总结扩展为随时总结,随时应用,这样的处理会让学生更能很好的对分数和小数的互化方法进行梳理,通过应用对本课的基础知识掌握更加牢固。习题的设计不仅层次分明,而且趣味性极强,特别是最后一道题,拓展性趣味性上升到一定高度,是“点睛之笔”,激起学生的求知欲,进而把好书推荐给学生。
随着听评课活动进一步推进,每一天都让我们充满了期待,期待就像是一根桅杆,支起了生命的帆期待就是坐在火车上看窗外。听说下一站有很美的风景,让我们对明天的数学课充满更美好的期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