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教育学院学报
JournalofHubeiInstituteofEducation
Jan.2007Vo.l24 No.1
美国死亡教育发展概况
袁 峰 陈四光
1
2
(1江苏科技大学外国语学院,江苏镇江 212003;2江西师范大学教育学院,南昌 330022)
摘要:死亡教育(DeathEducation)是探讨与死亡相关主题的教育活动。在美国,从上个世纪50年代就开始正式兴起,最初是在大学中开设相关课程,并逐渐由大学扩展到中小学,由学校而进入社会。目前,已成立了多种相关的学术机构,各种普及性书籍、期刊、音像制品也大量发行。死亡教育在美国已经进入稳定发展阶段。本文着重介绍美国死亡教育的发展简史以及死亡教育的重要性、目标、内容、实施等内容。希望这些内容可以引起我国教育界对死亡教育的重视。关键词:死亡教育;重要性;目标;内容;实施
中图分类号:G51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1687(2007)01-0094-03
死亡教育在美国正式兴起,大约在上世纪50年代末,在60、70年代发展兴盛(Pine,1977;Correta,l1997)。最初开始于个别有兴趣的医学、哲学、健康教育界的教授的学术研究。而后引起了有关的研讨学习。最终在各级学校中开课,并成立了各种专业组织、学会等。并且有多种与死亡相关的专业期刊问世,促进死亡教育的推广与研究热潮(Kalish,1989),其它各种民间出版的手册、书籍、音像等教材也不断地出现,死亡教育在美国可以说是蓬勃发展。
反观我国,死亡总是被蒙上神秘面纱,在日常生活中总是避讳谈论死亡,更谈不上正式进入学校。可以作为学生反省自己的生命意义、价值的最好学习材料却被我们遗忘在角落里。这必然难以发挥教育塑造健康人格的功能。
由于死亡教育发源于美国,而且已经有了比较坚实的基础。通过介绍美国死亡教育发展的情况,希望能够引起教育专家的重视,并发现在我国开展死亡教育的迫切性。
一、死亡教育的发展简史
Pine(1977)将美国死亡教育的发展分为三个时期:(1)1928年至1957年的探索期;(2)1958年至1967年的发展期;(3)1968年至1977年的兴盛期。后来,pine(1986)又增加了1976至1985年,称为死亡教育的成熟期。以下综合各种文献简要介绍美国死亡教育发展的历史。
死亡教育的研究最早始于RobertFulton等人于1958年发表的有关死亡与濒死的文章以及Feifel于1959年编纂的5TheMeaningsofDeath6;1963年Fulton首次在Minnesota大学开设死亡教育课程;Kalish和Kastenbaum于1966年春天创办了5Omega6简讯,在发行12期之后,改为5JournalofOmega6,探讨有关死亡与濒死及其相关主题;Grollman于1967年出版专著5ExplainingDeathtoChildren6。
1968年后以及70年代,开始有大量的死亡教育课程在大学及学院中开设。1969年Leviton大力提倡死亡教育的实施;Kastenbaum在waynestateUniversity创立了有关死亡与濒死的研究中心。Kubler)Ross的5OnDeathandDying6问世,极大地推动了死亡教育的发展。首次死亡教育研讨会于1970年#94#在Hamline大学召开;至1973年已有六百所大学开设死亡教育课程;1974年/InternationalworkGrouponDeath、DyingandBereavement(IWG)0成立。同年,Fulton创立了/CenterforDeathEducationandResearch0。1976年,/TheForumforDeathEducationandcounseling0成立,后来发展成为死亡教育与咨询方面最重要的专业组织/AssociationforDeathEducationandcounseling;ADEC0。据统计(wass&shaak,1976),至1976年,已有1500所中小学实施死亡教育课程。1977年专业期刊5DeathEducation6发行,1985年又改为5Deathstudies6。其他各种书籍、手册、音像教材也不断地发行。
在1976年之后,至少有五种与死亡相关的专业期刊发行,它们分别是:5DeathEducation6(1985年改为5DeathStud-ies6)、5Omega6、5Essence6、5Thanatos6以及5Suicide&LifeThreateningBehavior6。其中尤其以5DeathStudies6及5Omega6是当今最重要的死亡学研究的专业刊物。
此外,死亡教育与咨询学会(AssociationforDeathEduca-tionandcounseling,ADEC)于1987年成立之后,建立了/死亡教育者0(DeathEducator)及/死亡咨询师0(DeathCounselor)的专业执照制度,并在美国和加拿大等地成立分支机构,这对于死亡教育与咨询的发展起到了巨大的促进作用。Pine(1986)提出在1976)1985年的成熟期中,由于相关学会、期刊的推动,死亡教育已经初具规模。在这一阶段还有更多重要的教科书及相关书籍出版。但Pine认为仍然需要继续努力,因为职业及专业训练机构的质量仍有待考验。中学中的死亡教育课程反而比70年代少。小学中的死亡教育大多仍以参观访问或观看影片的方式进行。
收稿日期:2006-10-20
作者简介:袁峰(1979-),男,江苏泗阳人,助教,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
陈四光(1979-),男,江苏泗阳人,研究生,研究方向为心理学。
Kalish(1989)指出美国当代死亡教育在学校教育中,已从过去的兴起、盛行过渡到现在的稳定发展。在高等教育阶段,普遍开设死亡教育课。与死亡有关的院系(如医学院)开设得更为普遍。中小学中以正式或非正式的方式实施死亡教育课程。整个社会也逐渐关注这个主题。甚至已有大学设立了相关的硕士学位。有些大学还创办了专门的死亡学院系。
从整体上看,随着各种与死亡相关的社会问题(如AIDS等)的出现,死亡教育的需求会越来越高。
二、死亡教育的重要性
死亡教育发展到现在的状况,除了前面所述由于少数死亡学(Thanatalogy)研究者的推动,引起大众对死亡教育的重视外,一些学者(Kalish,1989;Correta,l1997)认为主要是由下面几项原因促成的:(1)很多早期生命经验中有关死亡的疑问一直没有得到解决,人们希望进一步了解。(2)很多人都会面临和生死有关的问题,例如自己或家人得到致命的重病。(3)相关职业工作人员工作上的需要,如医护人员、社工人员、牧师、临终关怀组织的工作人员。(4)希望对死亡有更深了解,并想知道如何更有效处理自己和他人的死亡相关问题。
许多死亡教育学者根据其教学实践与研究,提出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与效果,从他们的研究成果中我们可以看出实施死亡教育的必要性。例如Eddy和Alles(1983)在其合著的5DeathEducation6书中,综合各学者的研究成果,提出死亡教育的重要性主要有:(1)帮助人们正确面对自己的死亡,个人可以使用有效的问题解决技术与处理策略,来处理内在的冲突与对死亡的恐惧。(2)日常生活中的音乐、艺术、文学对死亡的描述、宣传、以及媒体对死亡的大肆报道、渲染,而成人对死亡又闭口不谈,更加需要通过死亡教育使我们正视这些冲突的信息,以健康、正常的观点来谈论生死。(3)因为死亡表明一个人生命的结束,通过对死亡的思考,可以帮助人们正确评价自己的生活,进而鼓励人们提升自己的生活状态。(4)协助专业或非专业(包括家属)的护理人员以坦然的心态给临终病人及家庭中有丧事的人提供合适的情绪支持。(5)帮助对死亡与濒死一无所知的人了解有关的术语、主题及趋势。(6)帮助人们公开地为自己的死后作准备;如:写下遗嘱、说明自己希望选择什么样的丧葬仪式、遗体如何处理等。
TheForumforDeathEducationandCounseling(后来的ADEC)的首任主席D.Leviton(1977),在健康教育界首先提倡死亡教育,他曾指出死亡教育的影响如下:(1)因为抓住了根本问题,可以帮助人们根据轻重缓急安排自己的众多目标。(2)使人们正确规划自己的人生,并且规划如何才能/安适死0(appropriatedeath),Wessiman提出,安适死包括/察觉0(awareness)、/接受0(acceptance)、/合适的时间0(timely)、/安详0(propitious)等四个因素。(3)使我们愿意为下一代提供一个充满慈爱、关怀的世界。(4)在我们所爱的人去世之前,教会我们如何运用自尊和对他的尊重进行沟通。
从上述各位学者的观点中,更可以看出死亡教育的目的在于促使人们正确面对不可避免的死亡、濒死、失落、哀伤、丧恸等相关事件,提出在认知、心理、社会等方面的思考。
三、死亡教育的目标
死亡教育者针对不同的教育对象提出不同的教育目标(如Leviton,1977;Gibsoneta,l1982)。而Wass则认为不管任何层次的死亡教育课程,有三个目标是不变的,许多这一领域的先驱也认可这个观点,即:(1)接受死亡相关信息;(2)发展处理面对死亡相关事件的能力及技能;(3)澄清与培养个人的价值(wass,1994)。这与Knott提出的/信息共享0、/调整行为0、/价值澄清0三个方面是一致的(Eddy&Alles,1983)。Corr则认为死亡教育可分为几个层面:认知的、情感的、行为的与价值的,可根据不同的情况而有所侧重(Correta,l1997:13)。
认知层面上的目标为:为学习者提供各种与死亡相关的信息,并通过帮助使其体验这些信息,通过提供实例以及案例谈论,使学生了解并能整合这些信息。情感层面目标为:让学生学会如何面对死亡、濒死和丧恸的感情与情绪,重点在于教导人们在面对丧恸时,如何正确处理自己的哀伤情绪。分享并讨论哀伤的情绪体验是重要的方法。此外对没有经历过丧恸的人,可以教会他们运用同理心技术正确帮助丧恸者缓解情绪。在行为层面上的目标为:让人们知道什么样的反应是正常的,自己应该如何或正确帮助别人表现哀伤的情绪。在价值层面上的目标为:帮助人们澄清、培养、肯定生命中的基本目标与价值,通过死亡的必然性来反思生命的意义及其价值。(Correta,l1997:13-17)
上面所述的目标,简单地说,就是Leviton(1997)一直强调的/死亡教育在于提升生命的意义与品质0。
四、死亡教育的内容
1.死亡教育的主题。从前面死亡教育的四个层面的目标,可以推想其主要内容。Corr等人(Correta,l1997)在进行有关死亡、濒死和丧恸的教育过程中,有四个中心主题是常被探讨的:(1)/限制与控制0(limitationandcontrol):人类总是竭尽所能希望能掌握自己的寿命,但实际上是不可能的。人的生命总是有限的。虽然人的死亡是必然的,但它其实也是一种转化、超越。对死者的哀恸正显示人类的深厚情感。(2)/个体性与群体性0(individualityandcommunity):死亡、濒死和丧恸的发生是因人而异的,但也和社会,乃至和自然、宇宙密切相关。(3)/脆弱性与坚韧性0(vulnerabilityandresil-ience):对于死亡与濒死等事件的威胁,人们常常束手无策,显出人类的脆弱性。但是因死亡带来的痛苦,才能反衬出人类欢乐、幸福的可贵,可以激发人们思考生命的价值。面对死亡,人们仍然可以用尊贵的、严肃的方式来回应。(4)/生活品质与意义探索0(qualityinlivingandsearchformeaning):因为死亡的终结性质,使人们思考如何提高生命的品质,思考如何建构生命的意义,人们通常是借助哲学的探索或宗教的信念来使心灵得到寄托。各种与死亡相关的事件,都涉及这四个主题的思索(Correta,l1997:17-18)。
2.死亡教育的内容。对死亡教育内容的看法,大多来自Lev-iton(1969)的三个层面,它包括/死亡的本质0、/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和引起的情绪问题0、/对死亡及濒死的调整0,下面是对一些学者(Corr,&Balk,1996;Correta,l1997;Leviton,1969;Eddy&Alles,1983)观点的归纳:(1)死亡的本质及意义:一是哲学、伦理学及宗教对死亡及濒死的观点;二是死亡在医学、心理、社会及法律上的
#95#定义或意义;三是生命的过程:老化;四是死亡的禁忌;五是死亡的跨文化比较。(2)对死亡及濒死的态度:一是儿童、青少年、成年人及老人对死亡的态度;二是儿童生命概念的发展;三是性别角色和死亡;四是了解及照顾垂死的亲友;五是濒死的过程与心理反应:死别与哀恸;六是为死亡做好准备;七是文学及艺术中的死亡描写;八是丧偶者及孤儿的心理调整。(3)对死亡及濒死的处理及调整:一是对儿童解释死亡;二是威胁生命重症的处理:与病重亲友间的沟通方法与看护;对病重亲友的安慰方式;三是器官的捐赠与移植;四是有关死亡的社会事务:遗体的处理方式、殡仪馆的角色及功能、葬礼的仪式及费用等;五是和死亡相关的法律问题,如遗嘱、继承权、健康保险等;六是生活状态和死亡状态的关系。(4)特殊问题的探讨:一是自杀行为;二是死亡的伦理与权利:安乐死、堕胎、死刑等;三是意外死亡、暴力行为、他杀死亡;四是艾滋病(AIDS)。(5)有关死亡教育的实施:一是死亡教育的发展及其教材教法的研究;二是死亡教育的课程发展与评估;三是死亡教育的研究与应用。
死亡教育的内容,应根据教育对象、时间、场所的不同而适当调整,并且随着时代的发展,会产生出新的主题。
五、死亡教育的实施
1.死亡教育的实施模式。不同层次的死亡教育对象,其实施模式大致都可以分为两种:(1)认知的/信息的(教导式)(cognitive/informationa,ldidactic):以文章、资料、书籍或多媒体的形式呈现知识,以主讲人向听众介绍为主。(2)个人的/情感的(经验式)(personal/affective,experiential):以学生为主,用各种经验情绪分享的方式,来探索死亡和濒死的各种情绪和感情(Combs,1981;Durlak&Riesenberg,1991)。事实上,这两种模式都是处理认知的、社会心理的、情绪的层面(Steven-son&Stevenson,1996),而且可以是相互作用的,在信息处理过程中,可使人们学会如何调整自己的情绪,在让人们接受这种情绪的过程中,同时建构个人对死亡的认知(Kalish,1989)。
2.死亡教育实施的方法。实施的方法并没有绝对好的,而是要根据教师的兴趣以及学生层次的不同,选择最适合的教学方法。根据上述教导式和经验式,在具体课程实施过程中,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以知识为中心的教学方式0和/以活动为中心的教学方式0(Stevenson&Stevenson,1996)。参考文献:
[1]Corr.C.A.,&Balk,D.E.(1996).handbookofadolescent
deathandbereavement.N.Y.:SPringerPub.Com.,Inc.[2]Corr,C.A,Nabe,C.M.,&Corr.D.M.(Eds.)(1997).Deathanddying:Lifeandliving(2nded.)Brooks/ColePub.Com.[3]Combs,D.C.(1981).Theeffectsofselecteddeatheducationcurriculummodelsondeathanxietyanddeathacceptance.Deatheducation,5,75-81.[4]Durlak.J.A.,&Riesenberg.L.A.(1991).Theimpactofdeatheducation.Deathstudies,15:39-58.
[5]Eddy,J.M.,&Alles,W.F.(1983).Deatheducation.St.Louis:TheC.V.MosbyComPany.
[6]Gibson.A.B.,&Robert,P.C.,&Buttery,T.J.(1982).Deatheducation:Aconcernfortheliving.(ERICDocumentRe-productionNO.ED.215938).
[7]Holcomb,L.E.,&Neimeyer.R.A.,&Moore.M.K.(1993).Personalmeaningsofdeath:Acontentanalysisoffree-responsenarratives.DeathStudies.17:299-318.
[8]Kalish,R.A.(1989).DeathEducation.InR.Kastenbaum&B.Kastenbaum.Eds.Encyclopediaofdeath(PP.75-79).Phoe-nix,AZ:oryxPress.
[9]Leviton,D.(1969).Theneedforeducationondeathandsu-icide.TheJournalofSchoohealth,39(l):270-275.
[10]Leviton,D.(1977).Thescopeofdeatheducation.Deathed-ucation,1.41-56.[11]Pine,V.R.(1977).Asocial-historicalPortraitofdeatheducation.Deatheducation1,57:84.
[12]Pine,V.R.(1986).Theageofmaturityfordeatheducatlon:Asocio-historicalPortraitoftheera1976-1985.DeathStudies,10:209-231.
[13]Rosentha.lN.R.(1979).Deatheducation:Helporhurt.TheClearingHouse,Jan.:223-226.
[14]Stevenson.R.G.,&Stevenson,E.P.(1996).Adolescentsandeducationaboutdeath,dyingandbereavement.InC.A.Corr&D.E.Balk(Eds.)Handbookofadolescentdeathandbereave-ment(PP.235-249).N.Y.:SPringerPub.Com.,Inc.
[15]Wass,H.,&Shaak,J.(1976).Helpingchildrenunderstanddeaththroughliterature.Childreneducation:138,159-174.[16]Wass.H(1994).Visionsindeatheducation.334).CA:MayfieldPub.Com.
责任编辑:胡栩鸿
InL.A.
Despelder&A.L.Strickland(Eds.).Thepathahead(PP.327-
TheDevelopmentofDeathEducationintheUnitedStates
YUANFeng CHENS-iguang
(1.InstituteofForeignLanguage,JiangsuUniversityofScienceandTechnology,ZhenjiangJiangsu212003,China;2.InstituteofEducation,JiangxiNormalUniversity,Nanchang330022,China)Abstract:Deatheducationconcernswiththedeath-relatedtopics.Atthelate1950s,itwasadvocated.Duringthelate1960sandthroughoutthe1970s,therewasaveritableexplosioninthenumberofcoursesondeathanddyingo-fferedatthecollegelevelintheUnitedStates.Thenthecoursesspreadtothemiddleschoolsandprimaryschools,andextendedtosociety.Nowmanyprofessionalorganizationswereformed;books,handbooksandvideomaterialswerepublishedandcirculated.IntheUnitedStates,deatheducationisbecomemature.Keywords:deatheducation;importance;objective;conten;tpractice
#96#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