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数(上)教案
授课内容 看日历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各有哪些月。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简单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认识年、月、日。 学会记忆大小月天数的方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 观察法、小组合作法 年历表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导入新课。 了解学情,确定教学重点: 1、 围绕以下问题,在小组内与同伴说一说。 (1) 今天是几月几日(2)我的生日是几月几日?(3)一年有几个月?(4)一年有多少天? 2、 说一说:关于年月日的知识,你还知道哪些? 二、探索研究,获取新知 1、学生根据附页1的年历,独立完成书上的表格。 2、组内交流各自的统计结果,并讨论:通过交流你们发现了什么? 3、组织全班交流,认识大月小月。 4、交流大月小月的记法。 学生选择自己容易记忆的方法。 学生活动 学生对这四个问题进行交流。 学生充分感受到学习内容就在身边,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学生总结:31天有哪些月?30天有哪些月?2月的天数有28天的,也有29天的。 学生交流一般有; 歌谣和拳头进行记忆。 二次备课 5、判断平年闰年。 2月有28天的是平年,2 月有29天的是闰年。 三、理解运用 通过练习知道每个季度 中有哪几个月?通过交流使 学生学会记忆大小月。 学生说说这节课都做了什1、一年有()个月,31么?这些结论是怎样得出来天的月份有(),30天的月份的? 有(),闰年的2月有()天。 2、2016年的2月有() 天。全年有()天,是()年。 3、7个星期有()天,20 个月=()年()个月。 四、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 习过程,说一说体会。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教后反思
三数(上)教案
授课内容 看日历 第 2 课时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结合已有的生活经验,认识年、月、日,了解他们之间的关系;知道大月、小月、各有哪些月。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交流,掌握每个月天数的记法。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在参与探索实践活动中学会交流、合作与简单的评价,同时引导学生养成珍惜时间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了解平年闰年的知识。 学会记忆大小月天数的方法,判断平年还是闰年。 自学法 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一、问题导入 1、大约有多少天?有那几个月?小月有几天?有哪几个月? 你是怎样记大小月的? 二月是什么月?有多收天? 二、自主探索,获取新知 1、自学闰年的产生(课件出示): 地球因为地球饶太阳公转一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同桌互相说一说 次实际是上是365天还要多几个 小时,而不是我们认为的一年365 天整。所以饶4圈后也就是四年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多出了的时间刚好和一天的时间21时的? 相差很小所以出现了四年一闰,闰年就是这样产生的 2、闰年的计算方法: 判定公历闰年遵循的一般规律为:四年一闰,百年不闰,四百年再闰. ①、普通年能被4整除且不能 被100整除的为闰年。②、世 纪年能被400整除的是闰年。 ③、对于数值很大的年份,这年学生读一读,相互交流。 如果能整除3200,并且能整除 172800则是闰年。 3、练习:你知道2015是独立完成,全班交流 什么年吗? 怎样判断? 三、 四、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的学习过程,说一说体会。 作业设计 68、69页的练一练 板书设计 看日历 教后反思
三数(上)教案
授课内容 一天的时间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知道24时记时法 过程与方法:借助钟面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体会同一问题不同的解决方教学目标 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逐步养成遵守作息制度和珍惜时间的良好习惯。 第 1 课时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会用24时记时法表示某一时刻。 知道晚上12时既是24时又是0时。会计算简单的经过时间。 情景教学法、自学法 钟面模型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二次备课 二、导入新课 1、师:上个星期六,我 有个外地来的朋友来咱们这 儿旅游,他提前一天已经买来 了车票,第二天9点到西安我学生自由回答。 听了很高兴。第二天我一大早 起来,9点以前赶到火车站, 结果等到很久也没等到这位 朋友,这是怎么回事?你们猜 猜看。 2、正如同学们所猜,我 这位朋友买的是晚上9时到西 安,闹了个小误会,那么,一 天中究竟有几个9时?你有办 法避免这种误会吗? 3、教师板书:晚上9时 上午9时 学生说说晚上9时是怎样变成4、师:我知道了,大部21时的? 分同学都是在时间前面加上上午、中午、晚上这些表示时间的方法来区分两个不同的 时刻。这种方法教普通记时法,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种记时法,他比普通记时法更简单,它叫24时记时法。 三、探究新知 1、关于24时记时法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2、看书。 3、自学反馈。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什么? 一天有多少小时? 在一天里时针要转几天? 新的一天是从什么什么时候开始的? 4、接下来我们看看一天时间是怎样过去的? 三、巩固练习 四、课堂总结 1、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2、怎样计算经过时间? 在书上找一找,可是你能不能从书上找到你需要的答案。 把自己认识重要的句子画下来。 学生自由反馈。 作业设计 完成数学书71页的2、3题。 板书设计 一天的时间(24时记时法) 结束时间-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 开始时间+经过的时间=结束的时间 结束的时间-经过的时间=开始的时间 教后反思 三数(上)教案
授课内容 时间表 知识与技能:掌握北京时间的意义。 第 1 课时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自主探索为什么同一时间,北京和新疆的小朋友做的事情不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了解祖国幅员辽阔,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怀。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知道祖国地域辽阔,存在时差,理解北京时间的意义。 理解时差的产生以及北京时间的重要意义。 自主探究法,情景导入法 课件实物投影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看视频 介绍自己收集到的有关时差的知识 (1)说说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2)把讨论的结果在全班交流 (1)分别计算笑笑和古丽下午每节课开始的时间和结束 二次备课 一、情境导入 1、 同学们,现在是北京时间8点15分,我们已经开始上课了,你们知道新疆的小朋友古丽在做什么吗? 2、 播放视频。 二、自主探究 1、 通过课前的预习,你能解释这种现象吗? 2、 小组合作,交流自己的收获和感受。 3、 全班交流,教师补充。 三、拓展应用 1、 看一看,说一说。上午第二节课时,笑笑和古丽都看了一下表,他们看到的可能是哪个时刻? 2、 根据笑笑和古丽的话,将时间表补充完整。 四、巩固练习 1、完成过数学书73页练一练第一题。 2、制作一个星期六的时间表,并按照时间表完成计划。 五、课堂总结 说说这节课有什么感受和收获? 的时间。(2)独立完成时间表。(3)小组中交流,自主订正。 独立完成,小组交流,认真计算经过时间。 作业设计 时间表 板书设计 北京时间 新疆的日出比北京晚大约2时 教后反思 三数(上)教案
授课内容 数学好玩:校园中的测量 第 1 课时 知识与技能:熟悉长度单位,能正确的使用测量工具。对一些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事物进行测量和估算。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在探索的过程中,利用已有的知识经验大胆的操作实践,充分经历猜想,验证的探索过程。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乐于发言,勇于尝试的精神,增强学习数学的信心。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经历实践的过程,掌握合适的测量方法。 正确使用测量工具 实践操作法 讨论法 课件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观察情境图,说一说 二次备课 一、导入新课 创设情景,提出问题。 1、谈话引入:同学们,大家喜欢上学吗?能介绍一下学校里有什么吗?有一个小朋友叫明明也喜欢上学,除了能学习知识,还能跟小朋友在操场上玩。下面我们一起来看看美丽的操场有什么? 2、你看到了什么? 3、提出问题:你能提出什么问题? 二、探索新知 自主探究,解决问题。 1、(!)测量学校里的小树大约有多高,学校操场的一圈大约有多长。(2)在学校里选一个感兴趣的测量任务,做一做。 2、任务:绕学校操场转一 圈,大约是多少米? (1)猜测。 谈话:我们在体育课上都 会在操场上跑步,你认为绕我授课内容 数学好玩:搭配中的数学 们操场上走一圈,大约是多少 米? (2)验证。 谈话:选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验证一下,你刚才猜的怎 么样? (3)班内交流操场一圈的 长度。 组内交流 (4)巩固对较长的距离测 量方法的认识。 3、分工合作测量估算, 交流收集数据的方法。 4、自主练习,应用拓展。 5、自我评价。 第 2 课时 作业设计 测量学校花坛一圈的长度 板书设计 校园中的测量 教后反思 三数(上)教案
知识与技能: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教学目标 过程与方法:在尝试、交流、展示的过程中,学会按一定的顺序思考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用数学解决问题的意识。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训练学生有序思考的能力。 使学生有序地思考问题,做到不重复也不遗漏。 情境创设法、观察、操作, 图片、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利用学具摆一摆,并与同桌说一说 展示自己的搭配过程和方法。 二次备课 活动一:创设情境,自然引出所要研究的搭配问题 师:今天老师要介绍一个新朋友,想知道他是谁吗? 出示图片,他想要表演节目,可是不知道怎样穿戴才好,想请我们帮忙,选一顶帽子和一条裤子,你们愿意吗?可以怎样搭配呢? 活动二:自主探究,初步发现搭配规律和表示方法 (1)摆一摆,说一说。 集体反馈交流。 (2)比较不同的方法,初步感受按一定顺序搭配的好处。 (3)选一种搭配方法再来摆一摆,并和同桌说一说。 2、画一画,说一说。 怎样能把你想的过程记 录下来和大家交流呢?能不能有好的办法,把这几种搭配 方法记录下来?活动三:多次 体验,逐步加深对规律和方法 的理解 1、搭配午餐 出示主题图,明确午餐盒 饭搭配的要求。 集体展示交流。 2、去动物园的路线 (1)学生尝试用各种办法表示(1)出示路线图。 搭配的过程。(2)展示交流各(2)用自己的方式表示自的表示方法。 所有的路线。 (4)引导学生观察比较学生独立思考,尝试进行搭两个图示:想想发现了什么?配。 并说说为什么不一样? (5)回顾总结。 与同伴说一说。 3、观察比较,发现不同 问题的内在联系。 活动四:交流感受,总结说说学习搭配的收获,可以结质疑,深化对排列组合的理解 合自己的作品说一说。 说说今天的收获吧?还 有哪些知识能用到今天的搭 配知识?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搭配中的学问 教后反思
三数(上)教案
授课内容 数学好玩:时间与数学 第 3 课时 知识与技能: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过程与方法: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教学目标 现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数学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开放性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 教学方法 教学准备 通过具体问题的探索,体会时间与数学的密切联系。 在观察比较、发现规律的现实活动中,进一步提高观察能力和发现的能力。 观察、交流 投影、挂图 教学步骤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学生领会这两句话。 学生合作研究。 观察这些数,你发现了什么呢? 在思考的基础上交流。 交流自己的发现 二次备课 一、创设情境,提出问题 二、主动探索,解决问题 1、领会情境中的问题 奇思的父亲每天工作3天休息一天,你怎样理解这句话?母亲每工作一天休息1天,你又是怎样理解呢? 2、让学生按要求在日历上分别标出父亲、母亲、奇思的休息日,可以分别用不同的符号表示,然后进行反馈。 3、进一步引导学生:根据奇思一家3口的休息日,我们还能知道什么? 三、日历中的规律 1、观察日历可以先看上下,再看左右,然后再看对角线上的数,说说你发现了什么? 2、观察日历表中的4个数字,你发现了什么? 3、观察日历表中有阴影的9个数,你又有什么发现? 4、你还能在日历中找到什么规律? 四、四、小结 五、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学生观察 作业设计 板书设计 时间与数学 父亲的休息日 母亲的休息日 奇思的休息日 全家的共同休息日 教后反思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