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师钢琴课程建设探研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17年第13期(总第325期)

北 方 音 乐

Northern Music

NO.13,2017

(CumulativelyNO.325)

高师钢琴课程建设探研田剑玫(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上海 201815)【摘要】高师钢琴课程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教育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等具有重要意义。但如今高师钢琴课程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本文结合高师钢琴课程的教学实际,从明确高师钢琴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提高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制定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及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四方面对高师教育专业钢琴课程建设进行了探研。【关键词】高师;钢琴教学;课程建设【中图分类号】J624 【文献标识码】A高等师范院校教育专业是为社会培养专职教师的专业,作为这一专业必修课的钢琴课程,是学生学习其他音乐知识和技能必不可少的基础课,集理论性、技术性、科学性和实践性于一体,在高师教育专业学生培养中占有不可小觑的地位。高师钢琴课程建设对于提高学生的音乐综合素质,培养应用型、复合型的教育人才,使其更好地适应今后的工作岗位等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如今高师钢琴课程体系仍存在许多不足,如何完善高师钢琴课程建设,值得教育者思考。笔者通过查阅文献资料了解到,近十年来我国针对高师钢琴课程建设方面的研究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展开。一是关于教材建设的研究,如《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高师钢琴教材建设》一文中,朱斌将新课程标准作为参照,对高师常用教材的内容、结构、层次等方面进行了新的剖析和认识,并提出高师钢琴教材在组织和编写上应突出的几项原则,以学生为本、注重发展;科学规范、实践为先;中西兼容、综合提高。二是关于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如来水娥的《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在分析了高师学前教育中钢琴教学所存在的种种问题和困难后,认为应该从明确课程定位及教学目的、选择符合专业特点和实际的教学内容、运用多样灵活的钢琴教学形式、采用综合性考核方式这些方面来推动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体系的建设。三是关于伴奏课程建设的研究,谢哲邦在《浅谈新的教育形势下的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建设》中认为应该更新教学观念,重视科学的课程建设,使教学由单一性向综合性结构转变,由技能型的学科本位向人文艺术学科整合转变。2.理论类课程(钢琴艺术史、钢琴作品赏析等);3.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课程(钢琴教学法等)。然而,对于高师钢琴课程建设来说,却受到多重因素的制约,主要是对于高师教育专业、教育专业学生、钢琴课程这三者的特殊性缺乏深刻认识。其一,教育专业的特殊性,主要指该专业培养的是未来从事幼儿教育、中小学教育的教师,要求学生在今后工作中能胜任幼中小的音乐活动,而不是培养技能型的专业演奏人才。其二,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表现在进校时水平不一,能力差距跨度大,且进校后无法像专业院校学生那样拥有大量充足的时间进行培养和训练。一般来说,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音乐教育专业以及美术教育专业的钢琴必修课程开设年限分别为一年半、两年和一年,每周为两个课时,课外练习时间也受到大量其他课程及大学生活动等影响。其三,高师钢琴课程的特殊性,反映在该课程的教学具有融合性和拓展性,一方面它是衔接乐理、视唱练耳与和声知识及即兴弹唱、歌曲创编等课程的重要桥梁,另一方面它可拓展出培养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实践类、理论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多种课程。二、提高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众所周知,依据钢琴课程的专业特点,通常都是采用一对一的个别化教学模式,这是延续了数百年的经典教学模式,它的优点在于能针对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而如今对于高师院校的钢琴课程教学来说,却存在着第一部分中提到的三重特殊性,这便要求高师钢琴教育者必须妥善解决教育专业学生的师范特征,学习及练习时间不充足,课程融合性这三个问题。针对师范类教育专业学生在入学时能力水平不一的情况,高师钢琴教育者应该考虑到既要符合零基础学生的接受能力,又要满足有基础学生的发展需求。因此在入学初有必要进行摸底测试,并根据课时、教学场地和资源等实际条件进行分组教学。零基础学生以集体课为主,同时可针对学生在学习中遇到的不同问题组织专题学习组,如节奏学习组、识谱学习组等,使学生们相互学习与促进,提高教学效果和效率。有基础学生根据不同水平级别以小组课为主,辅以个别化指导。在教授音乐知识和弹奏技巧的基础上,针对不同专题学习组和各级别学习组的具体问题,可以适当给予有基础一、明确高师钢琴课程的目标和定位高等师范院校教育的基本核心是培养应用型人才,依据培养目标来完成课程目标乃至相关课程内容、课程形式、课程评价等指标的设置。要开展高师钢琴课程建设,需先了解我国对该类人才的培养目标,参考2004年教育部下发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教师教育)本科专业课程指导方案》,高师钢琴课程目标主要有以下四方面:1.具备相关的理论基础;2.具备钢琴的基本演奏方法和技巧;3.具备即兴伴奏的能力;4.具备准确的读谱能力。围绕这个目标进行课程建设,课程类型基本分为以下几类:1.实践类课程(钢琴演奏技巧、钢琴原谱伴奏、钢琴即兴伴奏这类学科基础课); Northern Music 119

2017年第13期(总第325期)

北 方 音 乐

Northern Music

NO.13,2017

(CumulativelyNO.325)

学生辅助教学的实践机会,但要避免完全放养的情况出现,教师需参与监督和指导。教师可利用不同授课形式的各自优势进行灵活使用。在授课形式的多样化实施之下,钢琴课程教学方法既要遵循教学的一般方法,如讲授、讨论、启发、示范、观摩、练习、实践、反馈等方法,还要兼顾钢琴教学的特殊方法,如感统式、弹唱式、情境式等方法。高师院校在开设钢琴课程的同时,还可为学生提供各种钢琴方面的讨论活动、专题讲座、演奏会等,促进学术交流。灵活运用,有效提高。三、制定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及要求将高师钢琴课程内容从三方面来探讨:内容的融合性、内容的系统性、内容的范围及要求。(一)内容的融合性近年来,高师钢琴教材逐渐开始注重课程融合,在每个单元或每一级别中设置不同类型曲目及理论知识点,如视奏、基本技术训练、练习曲、乐曲、弹唱练习等,但在实际教学中却存在教师不重视理论知识及以技能弹奏为主的现象,没有充分发挥各部分内容的作用。作为高师钢琴教育者,应以培养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复合型教育人才为目标,须注重各学科之间的纵横渗透,整合凝炼学习内容,在有限学时内强化学科知识与技能,从而提高学生音乐综合素质和应用能力。在高师钢琴教学的各个阶段,依照学生的能力需求侧重与不同课程之间的交融,如在初级阶段注重与乐理、视唱练耳课程内容的联接;在中级阶段,要建立基本的和声概念与伴奏常识;在高级阶段要注重实践能力的培养和开发,从而通过钢琴课程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二)内容的系统性由于教育专业学生的特殊性,为了更好地促进学生个体发展,采用集体教学和分层教学相结合的方式,零基础的学生按照教学大纲内容统一学习,有基础的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内容、教学进度和作业任务,然而这部分内容的制定通常缺乏系统性的目标和要求,再加上每学期师资的流动性,无法保障学习内容安排的系统连续性。因此,建议形成多层次的学习内容系统,并针对不同组别学生建立成长档案,方便追踪教学轨迹。此外,应尽可能地拓展钢琴课程类型,作为音乐教师必备职业能力的钢琴弹唱与即兴伴奏课程目前已受到足够重视,但同样属于实用性课程的钢琴教学法课程仍缺乏鼓励和提倡,该课程适用于有机会进入社会音乐培训机构从教的学生研习,为日后授业解惑提供科学系统的引导。(三)内容的范围及要求钢琴课程作为一门技能学科,特别强调循序渐进原则,结合课程内容的融合性原则,应选择适合于高师教育专业学生的按照不同阶段编写的综合实用性教材。关于弹奏曲目的范围,基于目前大多数教材所包含的基本练习、练习曲、复调曲、乐曲、歌曲伴奏、四手联弹等内容,众多学120 Northern Music

者呼吁曲目涉猎范围往纵横双向扩展,然而笔者认为不能一味地追广求全,应充分发挥成人理解力强的优势,遵循学生的生理、心理及审美规律,选择经典的能激发学生求知兴趣和能力的作品。在这基础之上,分清不同任务标准,精弹或泛弹,以及对综合能力的要求,然后根据不同标准设置不同得分,使学生的学习更具针对性、目标性。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教学评价是整个教学工作的重要环节,是验收教师教学成果和检验学生学习成绩的重要机制。而对钢琴课程来说,学习过程的积累十分重要,为避免学生临阵磨枪或临时发挥失常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建议增加平时成绩的分值比例,与期末成绩五五平分,将对学生的考核分化在日常表现的诊断性评价、形成性评价以及期末考核的终结性评价中。关于考核内容和要求的制定,要尊重高师钢琴教学的特点,采用综合性的考核方式。首先,对于分层教学的学生所进行的不同学习内容的设定及学习效果的评价,要配有具体的合理量化的标准。其次,就目前高师教育专业的钢琴考核来看,大多是沿用以往音乐学院的考核方式,每学期现场观摩一两首提前备好的曲目,根据学习进度,将视奏、伴奏、弹唱等关乎学生音乐综合素质的能力纳入到考核内容中来。最后,根据曲目难度、学习要求、任务数量、完成情况等多方面来设定出立体化的多层次的综合性评价方案,为学生整个学期的学习水平建立起公平有效的具有促进作用的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高师钢琴课程建设的研究内容是方方面面的,必将伴随实践的发展迈向更新的目标。高师钢琴课程建设是保障我国音乐教育师资综合素养的关键,明确高师钢琴课程的目标和定位、提高授课形式和教学方法的有效性、制定系统化的课程内容及要求、建立科学的教学评价体系,使我国高师教育专业钢琴课程更加符合学生的实际需要及社会对人才素质的全面需求。参考文献

[1]朱斌.从新课程标准的角度看高师钢琴教材建设[J].交响.西安音乐学院学报,2006(01).[2]来水娥.高师学前教育专业钢琴教学课程建设研究[J].艺术百家,2011(03).[3]谢哲邦.浅谈新的教育形势下的高师钢琴即兴伴奏课程建设[J].钢琴艺术,2011(07).[4]蒲红伟.高师钢琴教学理论性课程建设研究[J].大众文艺,2014(17).作者简介:田剑玫(1986—),女,湖北恩施人,上海师范大学天华学院,硕士,讲师,主要研究方向为艺术教育,钢琴演奏与教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