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种领导力故事
刘澜:关于讲故事,我写过一篇文章《向郭思达(Roberto Goizueta,可口可乐历史上著名的CEO)和奈特(Phil Knight,耐克公司的共同创始人)学习讲故事》。实际上,在耐克有一个讲故事的项目,讲述奈特和鲍尔曼(Bill Bowerman,田径教练,耐克公司的共同创始人)早期的故事。
在这篇文章中,我引用了诺尔?蒂奇(Noel Tichy,也是领导力大 师),他说—他说他从霍华德?加德纳(Howard Gardner,著名心理学家)那里得来的这个想法—领导者需要讲三种故事。第一种是“我是谁”的故事,定义你自己的价值观等等。第二种是“我们是谁”的 故事,定义公司的集体价值观。第三种是“我们向何处去的故事”,是关于愿景。
科特:说得好,我喜欢这种说法。我不确定这是仅有的三种,但是出于本能,我喜欢。
成功的创业者依赖第二种故事。你进来的时候我正在接的那个电话跟这个有关。一个著名的快速增长的公司—我就不说名字了—使得创业者大获成功的文化开始凋零,因为雇佣了大量的新员工等等。
当人们遇到这种问题时,他们的办法之一是创造出一个好故事,有时候来自于创业初期,定义“我们是谁”。然后他们用不同的方式,给新员工反复讲这个故事。
管理者的十大阴谋,你不可不知
时间: 2008-4-2 上午9:56
第一、制造竞争对手:使用能力与你相近的同事来克制你,这在管理学上又称为“赛马”。
第二、制造矛盾:将同事对你的工作方面的意见说成是对你个人的意见,并传递回你的耳朵,避免部属之间实现“强强联合”,统一对抗主管。
第三、安排垃圾工作:用垃圾工作将你变成垃圾员工。
第四、设置陷阱工作:用最棘手的工作彻底打跨你。
第五、员工缺陷养成:培养你的缺点,让你沦为低级动物。部属的能力越强,其缺陷也就越引起注目,甚而至于给同事们造成这样一种印象,能力强总是与更明显的性格缺陷不可分割的。
第六、员工依赖感养成:主管会对你偶尔犯下的小过失横挑鼻子竖挑眼,打击你的工作积极性,使你不敢轻易下决断,从而剥夺你的狗格独立,养成对主管依赖的弱点。
第七、以愚困智,把纵横千里的良驹与跛脚的骡子凑成一个“团队”,把在某一方面能力不
用户: phebe
足的员工与在此方面能力强的员工组合起来,形成彼此的困扰。
第八、用人所短,使用员工的“短处”与不足,迫使你成为最缺乏能力的“老鼠”
第九、用人所长,拼命使用你某一方面的特长,压制你全面能力的发挥,在企业形成你只能从事某一方面工作却没有把握全局的能力的印象。
第十、诋毁部属的“领导能力”,这是主管最常用的招术之一,做法是肯定部属的工作能力,但通过巧妙的安排设置几个小小的陷阱,用最不具有合作意识的同事与部属之间所发生的冲突,来证明部属“缺乏领导能力”,这样一来就彻底打消了高层对部属重用的可能
办公室生存“5要5不要”
要 (DO)
一、要爱你的工作。爱上自己的工作,把它当成自己生活的一部分,这样你才会建立起自己的责任感,才会使自己工作的8个小时开心起来
二、要学会微笑。不仅仅是对你的老板,无论是门口的阿姨,还是刚进公司的实习生,要记得向别人展示自己灿烂的笑容,赢得公司上下的好感。亲和力是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前提。
三、要善解人意。做个有心人吧!同事过生日时发个短信,生病时递上开水,不要处心积虑,全是举手之劳。好的人际关系定会让你在办公室里受益良多。
四、要有原则。处事灵活不代表万事躬迎、毫无主见,否则虚伪的面具迟早会被人识破,还会给人留下没有头脑、办事能力不足的坏印象。 五、要尊重别人隐私。即使是私下里,也不要随便谈论同事的隐私,特别是在公司范围内,无论是在办公室、餐厅,还是盥洗室。 不要 (DON’T)
一、不要轻易表达意见。也许你所在的单位有这样那样不妥的地方、不尽如人意的做法,也许你脑子里有很多关于公司如何改进的想法,但是,不要轻易把它们说出来,因为你的满腔热情在上司看来也许竟是对公司的不满???好好工作吧,做好自己份内的事情。 二、不要迟到。公司里总会有些人似乎有迟到的“习惯”,但那很有可能成为别人“诟病”的话柄。在不需要打卡的公司更不能迟到,因为即使只是一两次,也有可能被别人夸大成“经常”,而且你还没有解释和申辩的权利,因为你没有证据。
三、不要因为个人好恶影响工作。你可以不喜欢一个人,但是你要懂得如何在工作中和他合作。工作和交朋友是两码事,丢掉个人感情,共同完成任务才是最重要的。
四、不要和上司发生冲突。也许,冲上司拍桌子会得到极大的心理满足,但是,千万不要以为上司会像你的朋友一样,觉得吵架也是你们的沟通手段。即使是上司的错,也要委婉地沟通,给上司个台阶下。
五、不要太严厉。也许你有理,也许是同事没有把工作做好,但是你的严厉态度在别人眼里,却只会是刻薄的表现。你平日连招呼也不跟同事打一个,跟同事间的惟一接触就是开会或交待工作,给同事发个mail都用公函的形式,这样的你怎么能赢得人心呢?
员工应该“放养”还是“圈养”?
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老板(这里指主管而非资产的所有者),有不同的管理手法。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坚持“效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行了。
日前,与朋友聊天,在谈到员工管理时,彼此的观点产生了分歧,即到底应该选择“放养”还是“圈养”?当然,不同的企业和不同的老板(这里指主管而非资产的所有者),有不同的管理手法。不管采用何种方式,坚持“效果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就行了。
狗是狼被“圈养”的结果
野 生放养的狼,其适应性、攻击性、敏感性、团结性、捕猎创意性(狼群以狈为策划总监和总司令,确保了捕猎每战必胜。实际上,狼狈为奸是“狼狈为胜”的误 传),这是真正的物竟天择;狗的忠诚性、依赖性、怠惰性、分散性、循规蹈矩性,是人类训化的产物,是人为选择的“圈养”结果。如果企业要想打造“狼团 队”,管理方式应该选择“放养”;如果企业要想打造“狗团队”,管理方式可以选择“圈养”。
创意源于“放养”
IT、 传媒、娱乐、出版等行业的员工,其创意性相对其他行业来说是较强的。但对这些行业员工的管理也是较为宽松的,他们上班不打卡,没有固定的作息时间要求,也 没有千篇一律的固化管理模式,使他们成为了真正的SOHO一族。尽管如此,在这些行业里,员工明星、企业天才、赚钱机器等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人材、人 财”却层出不穷。究其原因,是宽松的管理环境,放飞了员工的创意灵感,其智慧有了势如破竹的发挥空间。国企的管理最为严密,模式也十分呆板,人才一大堆, 但就是出不了“人材、人财”,最坏的结果是将人才变成了“人在、人灾”,核心原因就是限制了员工的自由发挥,他们“圈养”了员工的身体,却“放养” 了员工的思绪,精英员工频繁跳槽也成了国企的“企业文化”。
老板是泥瓦匠
有一位企业老总说:“老板只做两件事,一 是挖池塘,二是修庙子。”挖池塘的目的是养鱼,修庙子的目的是养和尚。如果把员工比喻为企业的鱼或和尚,老板的工作就是养人。据此,我们可以很清楚地知晓 “跳槽”产生的原理:当一条小鱼(新员工)在池塘(企业)里慢慢成长,逐渐长成大鱼甚至巨龙时,池塘还是原来的池塘,面积和体积并未随之增长,养小鱼的池 塘怎么关得下巨龙呢?巨龙的生存环境应该是大海,员工跳槽是自然而然的事;同理,小庙子养小和尚,大庙子养大和尚,释迦牟尼要普度众生,岂能踅居在寒山 寺?所以,老板是泥瓦匠,应不断地扩挖池塘和扩修庙子。如果修造速度大于员工的成长速度,就把“圈养”变成了“放养”,员工在池塘里或庙子里就会乐在其 中,岂有跳槽之想?
员工是风筝
没有创意的员工是僵尸,没有放飞的风筝是废纸。人之初,性本懒。“圈养”员工的目的 不是要让他(她)变懒,而是要让他(她)放弃懒,这可以通过一系列的规章制度来实现。“放养”员工的目的是要让他(她)们自由发挥,充分展示智慧,为个 人、为企业均创造极限价值。不论员工成长多么迅速,成绩多么卓著,对企业来说,他(她)们始终是风筝,不管飞的多高多远,控制风筝的线永远掌握在企业的手 中。因此,无论是企业还是老板,均应大胆地“放养”员工。
曾多次招聘员工,也曾在面试员工时多次描述员工的发展平台:如果你是一只雄鹰,我们企业就提供一片蓝天让你飞翔;如果你是一匹骏马,我们企业就提供一片草原让你奔驰;如果你是一条巨龙,我们企业就提供一片大海让你遨游!实际上,一直在倡导:管理员工应该采用“放养”模式
教你28招,让你在社交,职场上人人对你刮目相
出师表
两汉:诸葛亮
先帝创业未半而中道崩殂,今天下三分,益州疲弊,此诚危急存亡之秋也。然侍卫之臣不懈于内,忠志之士忘身于外者,盖追先帝之殊遇,欲报之于陛下也。诚宜开张圣听,以光先帝遗德,恢弘志士之气,不宜妄自菲薄,引喻失义,以塞忠谏之路也。
宫中府中,俱为一体;陟罚臧否,不宜异同。若有作奸犯科及为忠善者,宜付有司论其刑赏,以昭陛下平明之理;不宜偏私,使内外异法也。
侍中、侍郎郭攸之、费祎、董允等,此皆良实,志虑忠纯,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愚以为宫中之事,事无大小,悉以咨之,然后施行,必能裨补阙漏,有所广益。
将军向宠,性行淑均,晓畅军事,试用于昔日,先帝称之曰“能”,是以众议举宠为督:愚以为营中之事,悉以咨之,必能使行阵和睦,优劣得所。
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先帝在时,每与臣论此事,未尝不叹息痛恨于桓、灵也。侍中、尚书、长史、参军,此悉贞良死节之臣,愿陛下亲之、信之,则汉室之隆,可计日而待也
。
臣本布衣,躬耕于南阳,苟全性命于乱世,不求闻达于诸侯。先帝不以臣卑鄙,猥自枉屈,三顾臣于草庐之中,咨臣以当世之事,由是感激,遂许先帝以驱驰。后值倾覆,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尔来二十有一年矣。
先帝知臣谨慎,故临崩寄臣以大事也。受命以来,夙夜忧叹,恐托付不效,以伤先帝之明;故五月渡泸,深入不毛。今南方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庶竭驽钝,攘除奸凶,兴复汉室,还于旧都。此臣所以报先帝而忠陛下之职分也。至于斟酌损益,进尽忠言,则攸之、祎、允之任也。
愿陛下托臣以讨贼兴复之效,不效,则治臣之罪,以告先帝之灵。若无兴德之言,则责攸之、祎、允等之慢,以彰其咎;陛下亦宜自谋,以咨诹善道,察纳雅言,深追先帝遗诏。臣不胜受恩感激。
今当远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