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doc

2022-07-2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初探

作者:李艳红 田玉娜 徐泊文

来源:《教育与职业·理论版》2009年第18期

[摘要]职业教育转向内涵发展,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传统的教育模式显然已不符合高职院校培养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要求,探索适合职业教育的培养模式,进行教学改革成为高职院校的必然选择。文章从教育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对高职护理专业医学微生物学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关键词]高职 医学基础课 护理专业 医学微生物学

[作者简介]李艳红(1973-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微生物教研室主任,讲师,主要从事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学;田玉娜(1978-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助教,主要从事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徐泊文(1969- ),女,河北唐山人,唐山职业技术学院基础医学部主任助理,副教授,硕士,主要从事免疫与病原生物学教学及管理。(河北 唐山 063000) [中图分类号]G7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3985(2009)27-0114-02

医学微生物学是一门专业基础课,对于学生无菌观念及综合素质的培养都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为了提高教学效果,培养具有系统的应用知识和可持续发展能力的高技能人才,笔者从教育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四个方面对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改革进行了初步探索。

一、转变教育观念,做到因材施教 (一)消除“生源质量太差,没法教”的思想

意识指导行动,传统思想不改变,就不能实现真正的教学改革。我们不能一味埋怨学生质量差,这样于事无补,而是要面对现实,找到解决的办法。只有从脑子里消除“我教得很好,是学生学得不好”的观念,我们才能真正去接受新的观念,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要以学生学的效果来评价教学,学生学得好是最主要的。

(二)学习先进的教育观念,深入领会其内涵

学习多元智能观、多元人才观、多元成功观、建构学习观、行动导向教学法等先进的教育观念,认真分析其先进性,以及在高职教育中具有哪些优势和其适用情境。 (三)结合课程特点,将先进的教育观念应用于课程教学中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了解学生短处的同时,更要了解学生的长处,找到学生的兴奋点,引导学生的兴趣,建立学生的自信心。医学微生物学比较枯燥,可以从学生比较感兴趣的一些医院感染病例入手,引导学生主动去探寻医院感染发生的原因,了解微生物的生物学性状,并根据学生出现的问题进行适当指导,从而做到因材施教。

二、课程设计是教学改革的重要环节

课程设计分为整体设计和单元设计。课程整体设计就是要从单元“联系”的角度对课程教学的设计进行整体优化,课程单元设计就是对一次课的设计。通过课程设计可以使教师明确要做什么和怎么做,做到思路清晰,心中有数。 (一)课程设计的原则

高职院校培养的是高素质应用型人才,课程设计要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以素质为基础,突出能力目标,以学生为主体,以项目为载体,以实训为手段,设计出知识、理论、实践一体化的课程。 (二)课程的整体设计

通过课程的整体设计,可以用所给项目吸引学生主动探寻答案,按照单元联系的关系来一步一步获得知识和技能。

1.课程能力目标和综合项目的制定。课程整体设计应体现以知识的应用和能力的训练为主的特点。首先就要根据岗位需求,确定本课程的能力目标:(1)树立无菌观念,会初步的无菌操作技术;(2)会测定微生物的分布;(3)会做药敏试验;(4)会使用显微镜;(5)掌握一些常用的消毒灭菌的方法;(6)学会各种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的预防、护理及标本的采集。

要达到这些能力目标,就要选定几个贯穿整个课程的大型综合项目,作为能力训练的载体。项目的选择要点是实用性、典型性、覆盖性、综合性、趣味性、挑战性和可行性。如可选定以下两个综合项目进行能力训练:项目一:初步鉴别皮肤和咽部的细菌,并为之选取敏感的药物。这个综合项目,可训练以上(1)(2)(3)(4)项能力。项目二:完成一篇如何预防医院感染的论文并演示相关的无菌操作技能。要完成本项目,学生需具备(1)(5)(6)项能力。通过预先布置给学生这两个综合项目,可充分激发其学习兴趣,促使其主动去学习、应用相关知识,进行能力训练。 2.教材内容及编排顺序的调整。职业教育课程内容必须以职业活动为导向,现有教材大多为普通高校教材的缩影,因此,我们的课程内容及编排都必须在原有教材的基础上进行二次开发。传统的内容及顺序是以知识的逻辑线索为依据,目的是为了传授知识。例如医学微生物学教材,第1单元讲绪论,第2~6单元讲细菌学总论,第7~11单元讲病原性细菌,第12~15单元讲病毒,第16~17单元讲其他微生物。前面6个单元一直在讲概念和理论,后面的微生物各论又零零散散,很难调动学生兴趣,更不利于职业技能训练。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职业教育的教材要以执业活动的工作过程为依据,目的是训练职业技能,我们可以依据完成综合项目所需知识的顺序来对传统的教材进行调整。例如,医学微生物学的教学可以按这样的顺序来进行:第1单元,布置项目一,并引导学生探寻完成项目一所需的知识和技能;第2~5单元,按照完成项目一所需的顺序完成(1)(2)(3)(4)项技能训练,相关的知识学习贯穿于其中,以够用为度,不再单独讲述理论;第6单元,对其中使用的知识进行巩固总结;第7~17单元完成项目二,并训练技能(1)(5)(6)。依据完成项目的要求,改变原来按类别(细菌、病毒、其他微生物)来讲述微生物的顺序,而是以其传播途径,如呼吸道传播、消化道传播、血源传播等为依据来重新编排教材,例如把肠道感染细菌和肠道感染病毒放到一起来讲,它们有相似的传播途径及预防方法,采集的标本也一致,这样有利于学生总结各种感染的预防方法并进行相关的技能训练。 (三)课程的单元设计

1.确定每单元的课程目标。首先要确定单元课程的能力目标,然后确定相应的知识目标、情感目标、素质目标等。其中能力目标是主要的,知识目标可包含其中。

2.教学过程的设计。要设计出课程内容的引入、驱动、示范、归纳、展开、讨论、解决、提高、实训等过程。课程要从直观的实例开始,不能从概念出发,要打破过去“先学后做”的习惯,采取高效的“边做边学”或“先做后学”的方式。要首先给出任务,让学生在完成任务的过程中锻炼能力、探索知识、总结经验,从而形成抽象的概念。例如我们以职业活动为导向,依据能力目标来设计医学微生物学中“细菌与外界环境”这一单元的教学:首先以一个医院感染的案例引出无菌操作的重要性,然后给出任务——“分析医护人员需要做哪些无菌操作方面的术前准备,各采用哪种消毒灭菌的方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归纳,每组派一名学生到前面演示,最后教师评价、总结。这种方式使学生始终处于主动的学习之中,以案例激发其兴趣,以任务促使其学习相关知识,不仅使学生掌握了无菌操作的初步能力,还增强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初步树立起无菌观念。

三、教学方式和教学手段的改革

(一)采用多种突出学生主体地位的教学方式

采用项目教学法、案例教学法、模拟教学法和角色扮演法等,充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所谓“教无定法”,只要学生感兴趣,能主动参与,在能力上显著提高,采用什么教学方式都是可以的。

(二)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

多媒体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手段,是多媒体计算机与教学相结合的产物,以其科学性、先进性、生动性、直观性等特点,在很大程度上弥补了传统教学方式的不足。

1.多媒体教学使微观的事物直观化。细菌、病毒等微生物是一些肉眼看不到的微小生物,必须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成千上万倍才能看到。以往只有在实验课时才能让学生在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镜下看一看,一些特征只能靠教师口述,而画图又费时费力,容易影响教学进度,同时缺乏立体感,提不起学生兴趣。而利用多媒体,把这些微生物的镜下形态图片制成幻灯片,在课堂上直接展示给学生,不仅提高了教学效率,而且激发了学生的兴趣,使其对所学知识掌握得更牢固。 2.多媒体教学使教学内容丰富化。在教学中运用多媒体技术,可以大大节省教师黑板板书与绘图的时间,教师利用节省下来的时间根据教学需要来补充教学内容,增加学生的知识面,拓宽学习视野。课本往往滞后于临床,利用多媒体及时补充一些学术前沿的动态和最新的病例,不仅增大了信息量,丰富了教学内容,还有利于学生了解工作岗位的最新知识,使学生在就业的竞争中处于优势。

四、考核方法的改革

考核要做到全面考核、综合评价、突出能力目标。可以采用笔试、操作、作业、出勤情况和课堂任务展示等多种考核方式,改变“一纸定乾坤”。其中笔试主要考核医学微生物学能力目标所涉及的知识点和知识的应用。课堂任务展示的评价,一方面是看任务完成的情况;另一方面还要考虑小组合作情况及做展示的学生的表达情况。

考核方法的改革促进了学生参与课程的积极性,同时锻炼了学生基本技能之外的其他能力,如自学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表达能力等。

总之,医学微生物学作为一门专业基础课,其教学效果对学生的职业素质有重大影响。我们只有更新观念,从教育观念、课程设计、教学方式和考核方法等方面不断探索,找到更适合职业教育的教学模式,才能培养出技术应用型的高技能人才。 [参考文献]

[1]徐朔.论“行动导向教学”的内涵和原则[J].职教论坛,2007(10). [2]姜大源.职业教育学研究新论[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3]戴士弘.职业教育课程教学改革[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7. [4]刘惠敏.行动导向教学浅谈[J].科技资讯,2008(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