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教学案例
教学前思:
这是一节计算新授课。由于学生的生活背景、经验和思考角度不同,因此在计算中所使用的方法也往往是多样的。在课上,老师应尊重和鼓励学生先独立思考,利用已学的本领,借助位值板、双色片等辅助学具帮助思考,让学生主动探索多种计算方法的过程,然后在组内交流、全班汇报,最终培养他们灵活计算的能力。另外,还要设计多样的教学形式,如个别交流、小组讨论、合作、游戏等来引导学生有价值的思考,寻求这些计算方法的内在联系,为后继学习打下扎实的基础。 教学目标:
1、理解两位数加两位数(不进位)的计算方法,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2、培养算法思维、提倡算法多样化。 3、会简单的应用:金额计算(元)。 教学片段一:
1、师:今天我们一起去逛一逛体育用品商店,(媒体出示)商店里的体育用品可真多啊!你最喜欢什么体育用品?为什么?
2、每个小朋友都有自己喜欢的体育用品,那么现在请大家每人选两件商品,两件商品的总价不超过100元。请大家在小组内说一说,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并且请组长记录下来。
计算在生活中很有用,但单纯的计算又是比较枯燥乏味的。为此,教材把计算教学融入到学生熟悉的生活情景中,让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掌握计算的方法。首先根据课本主题图创设学生购买体育用品的活动,提出“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教学片段二:
1、师:小丁丁和你们一样,拿了100元钱,也选了两件商品:足球和滑板。
请大家帮他算算,他应该付给营业员阿姨多少钱?你们是怎样算的?你有几种算法?可以自己先在位值板上圈一圈,再小组交流。 (生说 师黑板演示:双色片、位值表)
算法1:十位上30+10=70,个位上7+2=9,40+9=49。(十加十,个加个,再相加)
师:“30、10、7、2”分别是怎么来的?
生:把37分拆成30和7,把12分拆成10和2,然后十位上的数和十位上的数 相加,个位上的数和个位上的数相加,最后再把两次的和相加。 算法2:37+10=47,47+2=49。(先加十,再加个)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先把12分拆乘10和2 ,37先加十位上的10等于47,再加个位上的2等于49. 算法3:12+30=42,42+7=49。(先加十,再加个) 算法4:37+2=39,39+10=49。(先加个,再加十) 师:说说你的想法?
生:先把12分拆乘10和2 ,37先加个位上的2等于39,再加十位上的10等于49 算法5:12+7=19,19+30=49。(先加个,再加十)
师:你们真了不起,想出了这么多种算法,其实这些算法我们都是分拆为我们以前学过的简单计算来进行的。你们发现了吗?你们可以把这些算法分类吗?这些方法你能看懂吗?你最喜欢那种算法?
2、老师用100元钱买了喜欢的体育用品:旅行包和运动裤,请你帮我算一算。 请同学们互相讨论,说说算式,讲讲算理(用你喜欢的方法算)
3、请组长拿出刚才你们每个同学选的体育用品,请大家分别算一算这些算式结果,看看每个组员分别买的是什么?要花去多少元?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提倡算法多样化;应减少单纯的技能性训练,避免繁杂计算。”寻求多种答案,就能发散学生思维,学生的思路就开阔多了。通过对多种算法的梳理,让学生理解的基础上,选择自己最喜欢的方法,从而达到算法的最有化。 反思:
现在很多学生都有良好的学前教育,因此对100以内的加减法多少都有一些了解,而且很多家长也为学生已提前渗透了100以内的加减法。为了激发学生对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积极性,本节课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索能力,让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堂中来。这节课学生兴趣浓厚,学得积极主动。反思整个教学过程,我认为有一下几点值得一提:
首先,数学知识与生活实际密切相连。通过逛体育用品商店,让学生学生购买体育用品的活动,提出“你想买什么?”“需要多少钱?”“算式怎么列?”从而引出本课的教学内容,并把这个情境贯穿于整个教学过程。对此学生非常感兴趣,学习的积极性也很高。让学生真正
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提高了解决问题的能力,还使学生在解决实际问题中获得成功的喜悦,树立学好数学的信心。
其次,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学中放手让学生自己尝试计算,并借助位值表,引导说出算理。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通过独立尝试和小组讨论学习后,无需教师多讲,就能把两位数的口算方法说出来,并加以归纳。由此可见,学生的潜能是无限的,关键是老师怎么去发掘,老师要给学生创造一个和谐、民主、宽松的环境,让学生充分的展示自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