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给教师的建议》读后感

作者:朱雪芳

来源:《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2015年第24期

摘要:本文主要谈了学习《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第28条建议的感受。也表达了自己关于劳动的教育的一些观点。 关键词:劳动、实习实验、教育 中图分类号:G635.1

利用暑假,我读了一本书:《给教师的建议》, 是苏联当代著名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写的。苏霍姆林斯基是一位具有30多年教育经验的教育理论家。他在《给教师的建议》一书中共给老师提供了一百条建议,读着此书,就好像一位智者站在你面前,他循循善诱,给你排解烦恼,给你指点迷津,又如一位长者,在你遇到困难的时会及时给你帮助,让你充满信心…… 书中每一条建议谈一个问题,有生动的事例,也有精辟分析。

细读此书,让我受益匪浅,其中给我印象最深的是第二十八条“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对这一点我也有很深的感触。苏老说“劳动在智育中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儿童的智慧在他的手指尖上。”“那些双手灵巧的儿童,热爱劳动的儿童,能够形成聪敏的、好钻研的智慧。”苏老说的太对了,想想本人小时候,家家户户的小孩都是要干力所能及的事情。烧饭,割草,喂猪,赶鸭,养狗,养兔,都是最平常的事情,就是这些平常事,无形让我中学到了基本的生活能力,和简单的生活知识。经常动手,也人也变的灵活,能干。

再想想现在小孩,他们除了考试还是考试,考试让他们失去了许多的童年欢乐,也失去了更多的培养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机会。双手只用来写作业。现在多数家长都注重学生的学习成绩,希望自己的儿女有一个好的分数,考取某个名牌大学,这是大家最现实的追求。只要孩子成绩好,一白遮百丑,培养出许多高分低能,考试出类拔萃,但生活能力,工作能力,社交能力低下的不健全人才,对社会也没有多少益处。甚至有人觉得劳动在孩子的成长中是不需要的,劳动是一件可有可无的事情。

“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真是非常好的一个教育方法,尤其在我们这样的职业教育中。我们的教育对象是十五六岁到二十来岁的懵懂少年到意气风发的青春年少者。真是人生最关键的几年。在我们职业教育中,我们比普通教育更注重劳动,更注重动手,更注重技能。让学生在劳动中,增长知识,增长才干,培养协作精神,加强同学友谊。这些都是及其重要的,也是及其必要的。

苏霍姆林斯基对劳动的形式选择都做了精辟说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他说“我指的不是随便什么样的劳动,而首先是指复杂的、创造性的劳动,这种劳动里要有思想、有巧妙的技能和技艺。一年年积累的事实更有力地证明,这里面有一种直接的联系。手所掌握的和正在学习的技艺越高超,儿童、少年和青年就越聪明,他对事实、现象、因果联系、规律性进行深入思考和分析的能力就表现得越鲜明。”

他说:“为了促进学生的智力发展,应当选择下列劳动形式:(1)设计和装配各种装置、机械和仪器的活动模型。”这一点我深有感触,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就起到了这样的作用。例如,电动机的制作,学生通过绕制电动机来理解电磁转换原理,电动机的工作原理显得很容易弄懂。

“(2)选择能量和运动的传递、变换方式。”一些经典的物理实验就体现了运动规律,如重力加速度实验,电磁转换实验等。在我们的电子专业实验课中,基本放大电路实验,各种数字电路实验,以及收音机的安装,电话机的安装都由浅入深的把这个优势充分体现了出来!苏老说:“如果一个人在学习上遇到困难,那么产生这些困难的最主要的原因,就在于他不能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也就是说,他离开\"事实\"就不能进行思考。而最容易看见事物之间的关系和相互联系的机会,则是在它们以直观的形态(在劳动活动中)呈现出来的地方。”确实在劳动中,在实验实习中,能把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在劳动中,学生只有一种可能就是动脑又动手的。是处在最高效的学习状态的。

“(3)选择材料的加工方法,选择加工用的工具、机械和工艺方法。” “当人用双手借助手工工具或机械工具加工东西的时候,就会出现一种极为复杂的现象:在每一瞬间,信号多次地由手传导到脑,又由脑传导到手;脑教了手,手也发展和教了脑。这时候,构思不仅在实现,而且在不断地发展、深入和变化。这时候,思想的线索不会中断。用手工工具和简单的机械工具加工材料,这是\"医治\"那些学习困难的学生的最好手段。”我觉得说的实在是太对了,不愧是教育家,历经几十年,现在读来还是字字珠玑。

苏老说的第四点 (4)为生命过程(植物和动物)的正常发展创造环境,管理这种环境。这一点,在生活中最有感触,我小时经常割草,干农活,对各种植物自然熟悉了解。有的小朋友喜欢小动物,养一个小狗,一个小乌龟,在养的过程中,自然慢慢了解了小动物的习性,饲养方法,也培养出了耐心爱心!

越读这本书,越觉得大师的伟大。感想也越多。我们现在面对的是一群在互联网时代成长起来的少年,他们在小学初中都是以课堂学习为主,到了我们职业学校,上课下课的老模式对他们实在没有什么吸引力。有的甚至是厌烦了。而劳动课,实习课非常能释放他们的活力。现在的学生普遍是缺少劳动,缺少运动,手机依赖症严重,不少是宅男宅女。苏霍姆林斯基的第二十八条建议太切合我们的学生了——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 在劳动(实习,实验)中学习,手脑并用,知识容易掌握。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劳动(实习,实验)中学习,学生注意力高度集中,能积极动脑思考,非常好的发展智慧,培养了学生逻辑思考能力。

在劳动(实习,实验)中学习,抽象的东西具体化,学习变得生动形象不枯燥。 在劳动(实习,实验)中学习,让学生摆脱了手机依赖症。这也是很现实重要的一点! 在劳动(实习,实验)中学习,对学生非知力因素的影响也是及其的有益。不少同学在这个过程中学会了合作,学会了分享,学会了互相帮助,相互包容,也学会了和老师同学的沟通交流。

在我们职业教育中,我们没有升学的压力,我们可以充分发挥实习实验的优势,把“用劳动的爱好来教育学生”发挥到最佳状态!这样我们可以看到一个多么奇妙的景象,我们的学生不再死读课本,而是把课本中所学习到的知识在生活中得到了运用,得到了升华,这样的学习方式学生怎么会不喜欢呢?

参考文献: (1) 《给教师的建议》苏霍姆林斯基著

(2)李军靠,胡俊生.论面向实践的教育学研究的学科发展意义[J].现代大学教育,2009 (3)斯坦利·沃瑟曼,凯瑟琳·福斯特.社会网络分析:方法与应用[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12.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