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德育总结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德育总结

雷巧莺

我国正值改革开放的“深水区”,正处于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的攻坚时期,在这种新形势下,各类文化频繁交流与碰撞,如果学生缺乏一定的政治信仰或坚定的理想信念,就非常容易陷入意识形态的漩涡,对自己的身心健康造成不可避免的伤害,为此在初中阶段,国家设置了道德与法制课程,在坚持马克思主义的前提下,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道德准则和科学的法制意识。

初中道德与法治主要是关注初中学生逐渐扩展的生活及其时代特征,关注初中学生成长中的体验与困惑,注重对初中学生在思想性与精神成长方面的引领,以及从思想认识到生活实践的引导。以培养社会主义合格公民为中心,遵循生活逻辑,整合道德、心理、法律及国情等方面的知识领域,因此道德与法治教学工作与德育教育是密不可分的。以下就针对本学期教学中德育教育的渗透谈几点看法:

一、树立全新教学理念,加强德育教育重视程度

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一步推进,教师必须要积极转变传统的应试教育观念,树立全新的教学理念,同时转变课堂地位角色,从课堂的主宰者转变为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尊重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积极与学生合作探究,引导学生学习,并在学习过程中加强德育教育的开展,使学生对道德与法治学习更感兴趣,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热情。

比如在“爱在家人间”这一课的教学中,在“爱的碰撞-摩擦”环节中引导学生吐槽说

出:父母亲做过哪些让你不能接受的事,当时你的感受如何?然后再与学生讨论解决亲子冲突的途径和可取的方法,讨论结束后,教师对学生的想法进行完善,不仅能够让学生思考和分析问题,还能够让课堂氛围更加活跃,学习效果也更加理想。

二、在道德与法治教学中注重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引领

将爱国、敬业、诚信、友善这些公民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有机渗透到教学中,如在“少年有梦”中体现了爱国主义教育,在“感受生命的意义”中从敬业的角度引导学生认识在平凡中闪耀的伟大,在“网上交友新时空”中隐含着对诚信的探讨,在“敬畏生命”中则体现对身边生命的尊重、关怀,体现了友善的要求,而这些爱国主义教育、敬业、诚信、友善等这些问题都是日常生活中德育的重要课题。因此在教学中提供更多贴近学生实际的情景,让学生在这种情境中主动把学习当作自己的一种需要。而创设情景的一个目的就是让学生了解自己、了解家人、了解社会、了解世界,参与公共生活,具有公共意识,达到思想的升华和品德的内化。

三、 利用新闻案例,实现多角度教育

传统教育中,教师强制性地将德育知识灌输给学生,学生在课堂上处于被动地位,这种方法不利于提高学生对道德与法治课程教学的兴趣,学生也无法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学生的学习效率和效果并不佳。为此教师可以利用新闻案例使学生的情感得以丰富。如在学习《网上交友新时空》的内容时,教师可以为学生展示一些网络上交友的正面例子,如笔友,负面例子,如网恋等,通过正反两个方面的对比分析,了解网络交友的好坏,让学生掌握交友的正确方法,能够识别朋友的好坏,把握好分寸和尺度。

四、结合学生实际、加强德育教育

关注社会问题,充分挖掘和利用社会资源,让学生从自身实际出发,以实践为载体,积极倡导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学习。如在学雷锋月时,通过积极参加学校组织的清扫街道等活动,引导学生关心社会,培养学生对社会的关怀。

如在学习《生命的思考》时,要求人们要珍视自己的生命,同时结合“路怒哥”,让学生认识到不仅珍爱自己的生命,也需要关注他人的生命,提高公共意识。这些案例是学生日常生活中熟悉的,学习起来能够更积极,德育渗透的效果也更好。

总之,在道德与法治课程教育中,德育渗透是极为重要的,教师需要结合新课程改革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价值观,引导学生积极健康地成长,使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以及道德观念,更好地指导学生实现长足的进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