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科技 配网自动化技术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 汪 伟 国网安徽省电力有限公司怀宁县供电公司,安徽 安庆 246121 摘要:文章先分析了配网自动化,随后介绍了配网自动化对于配网供电的影响,包括自动化故障定位、变电站自动化和馈线自动化,最后提出了配网自动化应用策略,希望能给相关人士提供有效参考 关键词:配网自动化;配网供电;馈线自动化 随着现代化信息技术的持续发展,人们生活方式产生巨大改变,电力作为我国支柱性产业,是社会的发展主力,能够促进经济发展,为了提高配网供电可靠性,需要促进配网技术全面升级改良,实现配网自动化。 1 配网自动化分析 配网自动化即融入各种先进的信息技术和信息设备,合理进行电网铺设工作,并对电网的运行和发展进行全面监控,在配电线路出现故障问题的情况下,能够及时进行准确判断,实施自动隔离,进一步缩减电路故障的影响范围,保证可以尽快恢复到正常供电状态,提升供电可靠性就,促进电网全面优化。配网自动化属于一种周期长、难度大、投入高的系统电网工程。为此在建设过程中共,需要以多年来电力企业所积累的数据信息为基础,结合我国发展实际和不同区域中的环境特点,制定针对性设计方案[1]。 2 配网自动化对于配网供电的影响 配网自动化对供电可靠性影响具体可以在配电网故障处理方面体现出来,一般的故障处理流程是:故障通告、定位近似故障、决策部署、派遣维修小组、故障区域识别、故障隔离、恢复无故障区域正常供电、准确定位故障、修复故障元件、恢复供电。 配网自动化能够覆盖整个配网故障处理过程,进一步减少了故障处理时间,实现了流程的自动化转化,使配电网相关供电可靠性得到有效提高。比如故障自动定位、变电站自动化以及馈线自动化,能够有效改变配电网长期停电次数、停电持续时间以及短期停电次数。 2.1自动化故障定位 自动化故障定位系统具体包括通信设备、故障信息指示器、故障距离评估器等设备构成。将距离评估器设置于区域变电站内,选择适合的配电线路安装故障信息指示装置。 在配电网内出现故障问题后,相关故障距离评估装置便会对变电站到故障点之间的距离进行准确计算。如果故障距离范围内属于单条馈线,便可由故障距离推测故障发生区域,实施故障定位。如果故障一定范围内同时设置有多个馈线,则在获得故障距离后,通过故障信息指示装置反应出来的故障信息来判断故障点以及故障线路。 通过应用故障信息指示装置和故障距离评估装置,有效减少了故障定位所消耗的时间,使SAIDI指标得到了进一步优化。和人工形式的故障定位方式相比,针对故障实施自动化定位无需反复实施拉闸操作,提高了定位效率。 2.2 变电站自动化 变电站自动化技术主要包含配电变电站和地区变电站的自动化技术。在部分变电站中的关键部位设置各种智能设备,用来对变电站内部各个元件和设备运行参量实施分析处理、全面采集各种数据信息,针对相关设备元件实施协调控制操作。变电站自动化能够对区域内部故障自动检测和隔离,同时加快恢复供电。变电站自动化使区域内变电站相关故障所造成的长期停电问题,转变为算短期停电,减少了系统SAIFI长时间停电次数,而MAIFI短时间停电次数提高。 为了进一步扩大对于配电网的控制、监测范围,需促进配电变电站的全面优化升级。配电变电站与用电负荷以及馈线进行连接,结合经济因素影响,并非是所有配电变电站全部实现自动化转化,在具体的操作实践中,仅选择常开馈线、接点的中点,以及和地位重要的变电站实施自动转型升级。在配电变电站实施自动化转化后,联系故障自动定位技术,能够对故障隔离实施远程操控,实现远程网络重构,进一步提供供电恢复速度。为此配电变电站实施自动化主要是对系统SAIDI指标实施优化处理[2]。 2.3 馈线自动化 配电变电站和区域变电站实现自动化转型后,能够发挥出远程控制故障定位隔离以及快速恢复供电的功能,但在具体操作过程中,还需在调度中心进行人工操作处理,针对部分工作,还应该积极配合相关维修施工人员进行。馈线自动化能够针对馈线级别故障实施自动化定位,快速隔离故障,加快供电恢复速度。 在自动化馈线技术中需要综合考虑继电保护原理、负荷种类、中性点接地形式、网架结构、自动开关种类等。而中低压等级的配电线路大都选择谐振接地形式,通过该种接地方式能够对单相接地电流故障的电容分量进行补偿,结束补偿操作后,故障电流受到限制,达到能够使空气内故障电弧自动熄灭的程度。该种条件下,配电变电站内设置的负荷开关便可以将单相接地的短路电流直接切断。馈线自动化系统结合网络拓扑分析、故障检测信息和开关状态,能够对故障区间进行准确判断,并远程发布操控指令,将故障隔离开来,闭合联络开关,重合变电站内相关出线开关,促进非故障区域的线路能够恢复正常供电状态。 开始进行馈线自动化后,系统能够对故障进行自动隔离,在恢复供电操作的过程中也无需调度中心相关人员进行干预,进一步缩减了恢复供电时间,提高了自动隔离故障速率,使两者是远远小于短时停电规定的标准时间,改善SAIDI指标和SAIFI指标,而MAIFI数量也明显增加。 配网自动化还能够进一步优化系统供电质量,电力系统进行输电运行过程中,配网自动化能够实时监控稳态电压变化状态和瞬态电压波动数值,维护供电中的电压稳定性,提供可靠的参考数据,促进系统稳定运行。配网自动化还能优化电力设备运行效果,及时消除各种故障,降低设备损坏率。 3 配网自动化应用策略 想要将配网自动化有效应用到配网供电当中,应该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科学规划、有效处理,具体可以参考以下方法:第一是提高配网自动化的设计规划质量、效率,为此需要相关建设人员能够充分联系实际发展状态,综合考虑到各种影响因素,在保证技术可行的基础上,紧密联系发展实际,在保证技术可行条件下,提高对于成本的管理质量。第二是进一步优化配网自动化控制系统,对环网分闸、合闸操作以及高压开关保护动作进行严格控制,加强输出电流控制,输出电流不能超出8A,相关输出功率应该控制在300瓦以下。配电终端的运行时间应该保证良好的持续运行状态,大于两个小时。第三是对配网自动化建设中的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全面清除,配网内部环境较为复杂,实际建设中会受到各种影响,比如附近电磁状况和温度状况,为此进行配网优化过程中,应该合理选择各种建设材料,这也是自动化控制稳定操作的基础条件。尤其是针对电子设备、元配件和开关绝缘等各种关键元件,应该提高质量控制力度,同时对软硬件系统进行不断优化,具体包含通信设施、配网管理系统、软件系统、前置服务器等,比如对新增设的地点和配电子站数量实施严格控制,将柱子上的开关、中间等级子站以及监控设施有效连接起来,加快信息传播速率。 4 结语 综上所述,随着科技发展,人们对于电力应用要求也更加严格,同时在大部分电力企业当中,供电可靠性逐渐成为重点管理对象,通过对配网自动化进行深入研究,能够为进一步提升我国电力供应质量奠定良好基础。 参考文献: [1]丁应平,游振华.两种配网自动化模式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分析[J].自动化与仪器仪表,2018(07):15-17. [2]蒋莹.配网自动化技术的应用对配电网供电可靠性的影响探讨[J].通信电源技术,2018(07):259-260+262. 2019年12期︱24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