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统编教材课后“阅读链接”的运用策略

2023-03-2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阅读·说文论道

浅谈统编教材课后“阅读链接”的运用策略

江苏宿迁市沭阳县学府路小学(223600)姜亚鸣

[摘

要]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练习之后设置“阅读链接”。“阅读链接”对前面课文的阅读理解起到补充、诠释、

融合的作用。教学时,教师要适时引导学生结合“阅读链接”进行情感体验、体会表达方法、拓展阅读视野,使学生进一步理解文本内容,获得语文阅读能力的发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发挥“阅读链接”在阅读教学中的多种功用。

[关键词]阅读链接;统编教材;运用策略[中图分类号]G623.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7-9068(2021)22-0015-02

统编教材从三年级开始在部分课文练习之后设置“阅读链接”。在教学时,有的教师仅仅将其作为阅读材料让学生自己看,这是对“阅读链接”作为语文教材的有机组成部分的误读。虽然“阅读链接”只是出现在部分课文中,但对前面课文的阅读来说,它具有提示、引导、延伸、拓展等多种功效,能起到补充、诠释、融合的作用。正因为如此,教师在处理“阅读链接”时,不可将它视为可有可无的附属品,而要根据课文的具体内容和学生的学习需求,在备课时就关注它的内容与编者提出的使用要求,从中找到它与课文的链接点,选择适当的方式有机融入教学中,充分发挥其多种有效的链接功用。

一、借助“阅读链接”体验情感

在语文教材中,“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以螺旋上升的方式呈现,而“体验文章的思想感情”则是进入中高年级才开始提出的要求。教材以语文要素的方式进行具体安排。四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抓住关键语句,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第四单元是“体会作家是如何表达对动物的感情的”;五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是“初步了解课文借助具体事物抒发感情的方法”,第四单元是“结合查找的资料,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五年级下册第一单元是“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是“体会文章是怎样表达情感的”。根据这些单元的目标要求,在阅读教学中,体会文章的感情毫无疑问是重点目标。小学生的情感虽然很丰富,但是具有感性的特点,缺乏深刻性。因此,他们在阅读课文所表达的深刻的感情时,就难以入乎其内。在教学时,如果能借助课文后面的“阅读链接”,就能有效帮助学生深入体验文本的感情。

如,五年级上册的《桂花雨》一文,是台湾作家琦君回忆童年在故乡生活中与桂花有关的生活场景,表达了游子对故乡的眷恋与思念之情。学生对这样的情感无疑是有隔膜的,难以深入理解。编者充分考虑到学生的阅读实际,在课文练习之后安排了“阅读链

接”。“阅读链接”共两段话,直接表达作者对故乡的思念之情。第一段话强调的是忘不了亲人、师友、童年、故乡,这些总能感动自己而“禁不住热泪盈眶”;第二段话说的是无论在春天还是在秋天,作者都会想念故乡的桂花。经过对“阅读链接”内容和情感的解读,学生就能够理解作者在《桂花雨》中所寄托的情感。一位教师是这样进行本课的“阅读链接”教学的。在预习时,要求学生认真阅读“阅读链接”的内容,注意找出其中与课文有联系的“点”,并互相交流,进而确定作者想念对象上有“亲人、师友、童年、故乡、桂花”,情感上有思念、眷恋,也有愁思。在学习第三自然段时,教师及时联系“阅读链接”,引导学生思考:“这样的老爷爷、老婆婆可以归入什么对象类型,他们还与什么有关?”学生迅速与预习中的链接点进行对接,将他们归入师友一类,并且与桂花产生联系——做桂花糕饼,体现了乡亲们之间的深厚情谊。课文第七自然段有这样一句:“可是母亲说:‘这里的桂花再香,也比不上家乡院子里的桂花。’”学习时,要求学生再度与“阅读链接”进行联系,讨论“母亲为什么会这样说?”这样,使学生明白母亲这里是闻着他乡的桂花,就自然而然地想起了故乡的桂花与亲友,思念之情油然而生。这正是作者在文章中所抒发的感情,借助“阅读链接”,学生得以深入体会。

二、通过“阅读链接”学习观察

统编教材将观察列为关键能力进行训练,并在习作单元中明确提出要求。这样,把观察能力从过去的泛泛的要求转变为集中训练、有序推进。教材在三年级上册第五单元提出“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和“仔细观察”,在四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提出“感受作者连续细致的观察”。不管是习作单元的精读课文,还是普通单元的精读课文,学生都要抓住具体的内容来领悟作者学习观察的方法。同时,学生还要运用这一观察方法去观察周围的世界,培养观察事物的能力,即学习从不同角度观察、用不同方法观察、有效记录观察结果。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从课文中学习到的观察方

15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1·8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阅读·说文论道

法进行具体的观察,并把它转化为观察能力。

如,四年级上册的《蟋蟀的住宅》一文,表现出连续观察事物的特点。这一单元中,无论是前一课《爬山虎的脚》描写爬山虎的脚一步一步往上爬的情形,还是《蟋蟀的住宅》中蟋蟀挖洞建筑住宅的情形,都只能从内容上看出作者观察的连续性,文章并没有直接出现这样说法。而在《蟋蟀的住宅》一课后面的“阅读链接”的《燕子窝》一文,作者以观察日记的形式来体现连续观察的方法。换而言之,学习连续观察的方法,要及时与课后的“阅读链接”进行联系。《燕子窝》一文是以观察日记形式呈现的,选自《森林报·夏》。其具体内容是“6月28日”燕子窝建成了,作者在连续多日的观察中有了结果——雄燕子负责的右半边留有缺口的部分,并非雄燕子偷懒,而是它们巧妙设计的“大门”;同时,作者还留意到这一天是“雌燕子头一次留在家里过夜”。“6月30日”的日记,作者关注的重点是雌燕子“老待在窝里不出门”以及雄燕子的各种表现,并由此产生了猜测。可见,连续观察要集中在相同的对象上,要关注前后的变化,并进行对比。总结并掌握这样的观察秘诀,在学习《蟋蟀的住宅》这篇课文的有关观察内容时,就可让学生对文本和“阅读链接”进行联系,以理解作者所使用的观察方法。如,“在朝着阳光的堤岸上,青草丛中隐藏着一条倾斜的隧道……隧道顺着地势弯弯曲曲,最多九寸深,一指宽,这便是蟋蟀的住宅”这段话所体现的观察方法显然属于仔细观察。仔细观察是三年级上册要学习的内容。在“工作做得很快。蟋蟀钻到土底下干活,如果感到疲劳,它就在未完工的家门口休息一会儿……不大一会儿,它又进去继续工作。我一连看了两个钟头,看得有些不耐烦了”这一语段中,“一连看了两个钟头”就很清楚地表明这就是典型的连续观察。这是从课文的片段中进行判断的。而从整篇课文内容来看,对蟋蟀住宅的观察是一段很长的时间。只有这样的连续观察,才能写成一篇完整的文章。在这样借助“阅读链接”对课文连续观察的方法从局部到整体的认识之后,教师可让学生选择自己感兴趣的对象进行仔细观察和连续观察,并认真记录观察结果,最后用适当的形式加以呈现。这样,学生在迁移运用中巩固对连续观察方法的学习掌握。

三、借助“阅读链接”对比延伸

统编教材在单元内容的安排上以双线组元的形式呈现,相对来说人文主题属于隐性线索,而语文要素属于显性线索。由于语文要素可以体现在不同文体中,因此多数单元内的课文在文体上没有内在统一性的要求。正因为这样,导致语文要素在单元内的课

小学教学参考语文2021·816文之间难以形成可比性或联系性。对此,编者对一些需要进行联系或对比来理解的课文,安排了与课文内容联系密切的“阅读链接”,为学生深入阅读课文提供可资比较的对象。这样,“阅读链接”学习时,可以是课文思想内容、表达方式学习的有效延伸。

如,五年级下册的《威尼斯的小艇》一文,作者马克·吐温在介绍意大利著名水上城市威尼斯时,把焦点放在主要的交通工具“小艇”上,着重介绍小艇的外形特点、船夫的高超技术、小艇与威尼斯人生活的紧密联系等。要了解水城威尼斯的风光,只能通过坐在小艇上的人的视角进行体会。为此,编者在课后安排了“阅读链接”,以满足读者的愿望。“阅读链接”安排有我国作家朱自清的《威尼斯》片段和法国作家乔治·桑的《威尼斯之夜》片段。这样的内容,可以帮助学生进一步了解小艇在威尼斯的发展变化以及水城威尼斯的全貌。在学习课文第一自然段的“小艇成了主要的交通工具,等于大街上的汽车”时,可以链接朱自清《威尼斯》中相似的表达:“这里没有汽车,要到哪儿,不是搭小火轮,便是雇‘刚朵拉’……轮船像公共汽车,在大街上走;‘刚朵拉’是一种摇橹的小船,威尼斯所特有,它哪儿都去。”这样,让学生理解小艇作为主要的交通工具随着时代的发展而有了新的变化。同样学习课文的第三自然段中的“小艇穿过一座座形式不同的石桥”时,可以延伸阅读朱自清《威尼斯》片段中关于桥的描写:“威尼斯并非没有桥,三百七十八座,有的是。只要不怕转弯抹角,哪儿都走得到,用不着下河去。”这里介绍桥也是水城威尼斯的一道风景。这是从侧面说明了小艇给威尼斯人的生活带来了便捷,从而加深学生对小艇重要性的认识。课文的最后一个自然段,作者写了半夜戏院散场时的喧闹和随后的寂静。学习时,可链接乔治·桑《威尼斯之夜》片段中关于威尼斯夜色的描绘。作者将夜色和星空进行对比描写,让人觉得水城的美妙不可言,尤其是所乘坐的小艇“缓缓荡去。到那夕阳的余温尚未散尽的石板小路旁,那里就不再会有人来打扰你的宁静”。这里与课文描写的小艇的快捷形成鲜明的对比,而且对夕阳的描写,填补了课文内容上的空白。

总之,认真研读统编教材的“阅读链接”,我们发现其中能够与课文内容进行链接的点很多,除了上文提到之外,还有不少其他链接点,如学生阅读的兴趣点、适宜的拓展点等。在具体的阅读课堂上,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学习实际,巧妙、适时地进行链接,既不中断教学的正常流程,又能真正体现“阅读链接”的价值,以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

(责编

雄)

Copyright©博看网 www.bookan.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