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创新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第6卷第12期 新闻研究导刊 Vo1.6 No.12 2015年6月 Journal of News Research June 2015 浅析媒介融合背景下新闻采编的创新 黄娟 (广西电视台综艺频道,广西南宁530022) 摘要:近年来,基于互联网、手机电视等数字技术的新媒体异军突起,交互式的传播方式、专业化的传播内 容以及大容量的数据存储,极大地满足了受众日益增长的需求。这种多样化的媒体形式,对传统电视的优势地位 带来了巨大冲击,使得媒介格局逐渐由单一媒体垄断转化为多媒体并存。电视新闻要想继续保持强大的传播功 能,创新是唯一的办法。只有创新,电视新闻才有更强的竞争力,才能获得更大的生存空间,获得健康高速的发展。 关键词:媒介;新闻采编 中图分类号:G210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4—8883(2015)12-01 13-01 一、媒介融合的趋势 地引起大众的关注,从而达到传播新闻事件,提高媒体知名 当今,媒介融合呈现全新的特质,信息技术的发展诞生 度的目的。在媒介融合的今天,各媒体在信息掌握上,存在 许多新的媒介平台,传播内容可以在不同媒体间互动,并相 “零差距”、“无差异化”的情况,在这种严峻的形势之下, 互渗透融合,形成共同发展之势。 就要求新闻采编人员对现有的信息进行更深入地挖掘,选 (1)媒介融合是技术上的融合。媒介融合根本的诱因 择新颖、与众不同的视角,向大众展示新闻的价值,帮助其 就是数字技术的成熟,新一代数字技术、信息技术、广播技 更全面、更好地认识当前世界的发展与改变。 术的迅猛发展成为媒介融合的直接推动力。网络电视、手 (3)新闻资源的重整与整合。在媒介融合的大背景下, 机电视、卫星移动电视等新媒体强势崛起,与传统电视并存 新闻传播模式的变革集中体现在新闻资源的重整和整合 呈现出丰富的融合特征,传统媒介间、行业间的壁垒被轻易 上。新闻采编不再像以前一样独立展开,而是借助先进的手 打破。伴随着视频压缩技术和流媒体技术的快速发展,传 段,对各类新闻资源加以整合,并依据广大受众的需求,构建 统的电视新闻可以借由互联网实现直播、时移播出,最大限 一个一体化的框架。例如,东方卫视的《舞林大会》,充分运 度地满足不同受众的观看需求。 用了传统电视、网站、手机电视和短信的方式:由东方卫视等 (2)媒介融合是内容上的融合。数字化技术使各媒体 传统电视媒体进行现场直播,同时在网络上建立官网,整合 间有了共同的平台,为媒体产品的整合带来了便利。各媒 在线直播、节目点播、选手花絮、投票、论坛等方式,实现多媒 体的内容可以方便地实现相互嵌套,并根据各媒体的传播 体、多渠道、立体化播出。‘这种新闻报道的转变,就是基于媒 优势和受众的需求进行重组和分装,更多样化的版本,更丰 介融合背景下,构建了一个以数字网络为基础,同时对各种 富性的内容,满足受众个性化的需求。 平台进行整合,最后实现不同媒体问的信息共享。打破一报 (3)媒介融合还是产业上的融合。一些传统电视媒体, 一台一站的行业壁垒,跨媒介的团队合作,是对多种媒介新 简单地认为通过单一的“视频+网站+手机”,就能实现电 闻生产的重组和整合。对各大媒体而言,媒介融合不仅是一 视节目的数字化转型。实质上,以新媒体为核心的数字化 个发展的机会,更是一个机遇与挑战。媒体要想在激烈的市 建设,不是传统电视的附属品,而是推动媒体向前发展的革 场竞争中占据有利地位,不但要掌握独家新闻,同时还要拥 命性力量,新媒体必将消除广播、电视、信息产业等的行业 有先进的技术与手段,继而对信息进行整合或是重组,以求 壁垒,使众多相关联产业共同融合,共同发展。 更好地展现在大众面前,满足大众的信息需求。 媒介融合是媒介形态、流程、传播方式的全方位融合, 三、新闻采编人员的应对措施 媒介之间通过优势互补,进而实现功能的相互渗透和融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电视新闻编辑的创新意识 这种多层次、多向度的媒介融合趋势,为传统电视媒体改变 不仅体现在编辑工作中,还应该反映在对自身素质的修养上。 自我、寻求创新提供了机遇。 (1)不断加强政治修养,提升辨别力。新闻编辑工作 二、新闻创新的立足点 是一项纪律性、政治性、政策性很强的工作,必须具备较高 2008年胡锦涛同志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明确提出五个创 的政治鉴别力和政治敏锐性。在大是大非前保持清醒的头 新要求:“创新观念、创新内容、创新形式、创新方法、创新手 脑,拥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在各种错综复杂的局面中 段。使新闻宣传体现时代性、把握规律性、富于创造性。” 立场坚定,旗帜鲜明。 (1)传播主体的改变。在新媒体时代,传播渠道越来 (2)拥有跨媒体联合传播的能力。在媒介融合的背景 越多,传播主体越来趋于平民化。任何人随时随地都可通 下,新闻编辑除了具备传统新闻编辑采写编评能力之外,还 过手机,利用微博、微信等软件,对信息进行传播,对新闻事 应该具备多媒体的传播能力,胜任跨媒体联合传播的复合 件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无形中成为大众媒体的重要信 能力。具体来说,掌握多媒体计算机的操作方法;熟悉网络 息来源。一方面,新媒体数量的剧增,使传统的“大众”被 阅读的方式,即超文本阅读和高频率检索;熟悉电子写作方 分割为“小众”;另一方面,网络的交互性,使传播者和接 式、超媒体的写作构思等等,在编辑时将前后期工作有机地 收者的身份发生了转化。年轻人尤其是在数字媒体环境下 结合,努力创造出精品。 成长起来的一代,其接受习惯、方式与老一代截然不同,年 编辑工作是一种创造性劳动,因而注定了编辑在全媒 轻一代的媒体使用习惯,必将主导未来新闻传播的走向。 体时代,要不断创新,不断探索。创新是一切新闻工作的灵 因而新闻创新,首先需要面对这样一个崭新的社会群体,他 魂,当然也是电视新闻编辑的灵魂。 们不单单是传统意义上被动的“受众”,还是具备新闻传播 能力的公民。新闻媒体要把他们放在与自己同等的地位 参考文献: 上,通过各种现代化的传播渠道和手段,实现与公众之间的 [1]高钢.以科学发展观推进新闻教育改革[J].当代传播, 信息交流和共享,通过交互式对话实现舆论引导,进而实现 2009(03). 媒介价值。 [2]彭兰.媒介融合方向下的四个关键变革[J].青年记者, (2)加强新闻策划和编辑选题策划。新闻采编人员的 2009(06). 策划水平,直接决定了新闻的质量。新闻采编人员的策划 [3]王珏,黄昌林.深度融合中新闻报道的形态变化[J].新 水平越高,就越有可能制作出优秀的新闻作品,继而更好 闻战线,2009(02). 1l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