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2023-05-30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家校共育〞工作的实施意见

为认真落实全国教育大会部署,凝聚教育合力,充分发挥学校在家庭教育中的指导作用,促进家庭教育长效治理和可延续开展,结合我市教育实际情况,特制定本实施意见。

一、明确家校共育总体要求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推动学校、家庭形成育人合力,构建政府、家庭、学校、社会联动的家庭教育工作体系,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二〕工作目标

以建立健全家校共育工作机制、提升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水平、催促家长履行监护职责为重点,进一步明确家长在家庭教育中的主体责任,发挥学校对家庭教育的指导作用,促进学校与家庭良性互动,不断提升家校共育质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三〕根本原则

1.学生为本原则。尊重学生的成长规律和教育规律,以有利于学生健康成长和全面开展为工作出发点,优化家校共育工作模式,促进学生健康成长。

2.问题导向原则。注重解决家长对家庭教育认识不到位、对学生身心开展规律认识缺乏、对学校教育教学工作过度或不当干预及学校无视或无视家长意见等问题,建立科学的家校共育工作机制。

3.目标一致原则。确定学校、家庭共同目标,发挥各自育人作用,相互支持,相互配合,共同承当学生的教育职责,促进学生全面开展。

4.放开创新原则。强化理论研究,注重理念创新、指导效劳模式创新和家校合作机制创新,学校、家庭以放开的态度积极互动交往,形成有效教育合力。

二、构建家校共育长效机制 〔一〕建立家长委员会

中小学要建立家长委员会,在班级和年级家长委员会的根底上建立校级家长委员会,形成完整的家长委员会网络体系,坚持公正、公平、公开原则,制定家长委员会选举方案。由学校组织或学校与往届家长委员会共同组织,按照民主推举的程序,在自觉的根底上,公开选举出由在校在读学生家长组成的家长委员会,并正式公布。

〔二〕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

中小学要成立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委员会主任由校长〔园长〕担任,成员包含学校德育负责人、年级组长、班主任代表、学生代表、往届学生家长代表、校外专家、社区居委会成员等。

〔三〕建立家校联席会议制度

中小学要建立学校与家长委员会联席会议制度,相互通报情况,保证家长集中反映意见的渠道通畅,增进家长对学校工作的理解和支持。

三、完成家校共育的路径

〔一〕家长切实承当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

教育未成年子女是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的法定职责,广阔家长要切实依法履行家庭教育职责,承当家庭教育主体责任。

1.树立正确理念。家长要认识到孩子的社会属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成才观,要尊重教育规律,把培养孩子的好思想、好品行、好身体、好习惯作为家庭教育的首要目标。要尊重孩子个体差异和天性,爱护孩子的想象力、制造力,理性设置对孩子的期望值,鼓舞孩子尽展其才,培养孩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2.尊重成长规律。家长要尊重孩子成长的自然规律,重视培养良好品行和健康人格,养成良好的生活学习习惯,树立德智体美劳全面开展的育儿观。

3.注重言传身教。家庭是人生的第—个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任老师,家长要不断提高自身修养,用正确思想和方法教育孩子,陪伴孩子成长,培养并传承优良家风家训。鼓舞孩子参与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援助孩子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4.营造良好气氛。家长要营造健康向上、积极进取的家庭文化气氛,注重家庭教育中的美育教育,要尊重孩子的合理需要和个性开展,创设合适孩子成长的必要条件和生活环境,关注孩子情绪变化和心理状况。要支持学校、班主任、教师的教育教学工作,寄宿制学生家长每周至少与学生交流1次,每月与班主任交流1次,关怀了解子女情况,做到表扬有尺度、批判有方法、鼓舞有缘由。

〔二〕学校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作用

中小学要主动发挥在家庭教育指导中的重要作用,引导家长更新教育观念、提高家长对家庭教育的科学认识水平和施教能力。

1.强化家庭教育指导。中小学要通过家长学校举办培训讲座、咨询效劳、经验交流、社会实践等活动,发挥家庭教育指导委员会的指导作用,指导家长学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尊重孩子成长规律,提高家庭教育水平。通过家长委员会组织或协调多种形式的活动,充分发挥家长的资源优势,让更多家长分享教育经验,让学生得到更多教育资源,让学校得到更多家长支持。通过家校联席会议等方法听取家长意见,采纳合理化建议,引导家长积极配合学校工作,共同规划合理的课业任务。寄宿制学校要创新方法,强化对家庭教育的指导。

2.共同办好家长学校。中小学要把家长学校纳入学校工作的总体部署,援助和支持家长学校组建专家团队,开展家庭教育指导活动。中小学家长学校每学期至少组织2次家庭教育指导和2次家庭教育实践活动。家长学校要实行积分制度等评价方法,催促家长与孩子共同成长。

3.开发家长学校课程。中小学要强化家长学校课程建设,制定课程方案,采取可行的学习评价方法,推动课程方案实施。小学家长学校要开设行为习惯养成课程,指导家长援助孩子养成良好生活和学习习惯;中学家长学校要开设青春期和社会适应指导课程,指导家长陪伴孩子度过青春期,培养孩子的社会责任感,形成正确的价值观等。要把握假期、开学、考试等重要时间节点有针对性开展课程,面对不同家长群体实施分类指导。

4.积极回应家长关切。中小学要利用电话、网络、校长信箱、家校联系手册等多种手段,与家长进行交流,通过家长会、家长放开日、家长接待日等方法,开展家校互访活动,通过多种方法了解学生情况,听取家长意见,回应家长关切,不断提高学校办学质量和教育教学水平。

〔三〕健全家校共育支持体系

各旗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在本级教育工作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强化对家校共育工作的统筹规划,为全面深刻推动家校共育提供有效支撑。

1.打造专业队伍。建立一支多来源、多学科组成的专家团队,为推动家校共育工作提供专业支撑。将校长、德育主任、班主任等作为指导家庭教育的骨干力量,开展家校共育专业知识培训。定期举办家庭教育汇报会,提供家庭教育咨询效劳。

2.推动课程实施。围绕家庭教育指导系列化要求,积极推动使用专业家庭教育教材,有效实施课堂教学与体验活动相结合的课程。开发网络教育资源,组织线上线下系列活动,完成家校共育方法多元化。

3.强化科学研究。成立家庭教育研究指导中心,或与高校科研机构建立稳定合作机制,为学校提供专业指导与效劳,通过举办研讨会、经验交流会、现场会等多种形式,开展家庭教育理论研究、学术交流、经验推广等。在全市设立一批家校共育创新实验区和实验学校,开展理论和实践研究,形成一批高质量的研究成果,继续推动家教名校创立。

四、完善家校共育保证措施

〔一〕强化组织领导。各旗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强化对家校共育工作的指导,推动形成政府主导、部门协作、家长参与、学校组织、社会支持的家校共育工作格局,建立协调领导机制,建立健全督导评价长效机制。教育主管部门要将家校共育工作纳入教育治理干部、中小学校长、班主任培训内容,加大对家校共育工作的投入,为家校共育工作提供经费保证。

〔二〕整合社会力量。各旗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积极引导多元社会主体参与家庭教育指导效劳,统筹协调各类社会资源开展家庭教育指导和实践活

动,要依托青年少宫、学校年少宫、中小学生校外素养教育基地等公共效劳阵地提供家庭教育指导效劳,有条件的可以通过政府购置家庭教育公共效劳。鼓舞和支持有条件的机关、社会团体、企事业单位为家长提供及时便利的公益性家庭教育指导效劳。

〔三〕强化宣传引导。各旗县区教育主管部门要注重发挥舆论导向作用,各中小学要充分培养、挖掘和提炼先进典型经验,利用报刊、播送、电视等媒体,大力宣传家庭教育正确观念和优秀家庭教育案例,引导全社会重视和支持家庭教育工作,为家校共育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舆论气氛。

五、以活动促机制建设

为有效推动全市中小学家校共育工作,建立健全学校与家庭共育良性互动沟通机制,经研究决定在全市教育系统开展“爱在家访路上〞主题实践活动。

〔一〕活动方法

家访工作坚持入户面谈为主,辅以电话、网络等形式,促进学校与学生及其家庭“零距离〞沟通,提高家校共育实效。

〔二〕活动内容

1.宣传育人理念。向家长宣传新时期党的教育方针政策以及学校的办学理念、特色、成效、开展规划以及一般治理要求等,努力使家长理解并产生认同,从而支持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形成教育合力,发挥综合效应。

2.反响学生状况。充分考虑学生身心开展的年龄特征,做到客观精确反响学生在校期间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综合表现,与家长坦诚探讨切合学生实际的个性化教育策略。

3.开展家庭调研。深刻了解学生家庭生活现状、父母文化背景、学生在家的思想状况与表现、学习习惯和生活习惯、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等,以便于对学生进行因材施教。

4.促进家校沟通。向家长宣传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指导家长转变教育观念,用科学的方法教育孩子。对家长关怀的教育热点问题做好宣传解释工

作。认真征求家长对学校及门的意见和建议,及时予以研究、采纳,不断改良学校教育教学工作。

5.突出安全教育。将学校法制安全教育的根本要求和有关常识详细向家长、学生做介绍,切实增强家长和学生的安全意识,争取家长对学校法制安全教育的积极配合,有效提升法制安全教育实效。

6.注重心理引导。积极开展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充分利用家庭对学生的影响,制造条件和时机,促进家长对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参与、理解和支持及配合。

〔三〕工作要求

1.高度重视,精心筹划。各旗县区、各学校要制定家访工作具体实施方案,做好教师的宣传发动工作。学校要成立校长、书记为第—责任人的家访工作领导小组,校级领导、中层干部及年级组长作为领导小组成员;以班主任为主体、局部科任教师为辅助成立班级家访工作小组,实施家访工作。

2.实事求是,突出重点。各校依据学生人数、分布地域等因素,确定工作任务,确保做到家校联系率到达100%;对经济困难家庭、残疾家庭、单亲家庭、留守儿童家庭、外来务工家庭、学习困难学生家庭、心理障碍学生家庭、思想与学业有重大变化的学生家庭等八类特别人群要重点关注、重点备课、重点入户。要结合家访活动做好贫困学生资助政策的宣传解释工作及控辍保学宣传工作。

3.结合实际,注重实效。各校要通过家访活动,强化教师、家长和学生的沟通和理解,明确家校共育目的和要求,注重交流的方法方法,注意累积活动资料,建立工作档案,做到校校有台账、次次有记录〔见〕、家家可联系,坚决杜绝形式主义。每次活动结束后,教师要把家长的意见和建议及时向学校反响,交流工作结果,共同制定促进学生开展的具体措施。教师要跟踪了解学生在活动后各方面的变化、反响,并及时给以相应的教育。

4.及时总结,强化治理。各校要强化对教师家访活动的治理和考核,把教师家访工作作为教师绩效考核、评优评先、师德考核的一项重要指标。各校

工作领导组要每学期召开一次经验交流会,及时总结经验,分析存在问题,部署下阶段工作。同时要搜集优秀家访案例,培养典型,不断提升教育整体水平,注重建章立制,使家访工作长效化、制度化。

〔四〕活动评价

各旗县区、各学校要指定专人负责“爱在家访路上〞主题实践活动相关材料整理,并于2022年11月9日前将信息〔包含活动方案、活动图片、活动的亮点、值得推广的经验和做法等〕报送至市教育局基教科。市教育局将适时组织督查组,对家访活动进行抽查,内容包含组织领导、活动实施、制度建设、活动特色等方面,同时遴选家校共育工作典型单位、个人在全市推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