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对话”教学走进小学《品德与社会》课堂
作者:黎海燕
来源:《广东教学·教育综合》2018年第14期
【摘要】新课程标准倡导的求真科学课堂模式,已不是以往的靠教师“自吹自擂”,而是将师生与文本、师与生、生与生、甚至学生与生活实践之间的对话贯彻到每一次真情且多角度的日常“对话”中,从而让学生获得新知的教学方法,由此而知课堂对话既能传递信息,又能促使学生产生深刻的思维。
【关键词】小学品德与社会;对话教学;多角度 一、研读课标,让“师”“本”深入对话
老师想要将一节课上得得心应手,必须在课前精心备课,特别是将对话教学法运用于课堂教学中,于是,老师在备课过程中一定要精心研读“三新”,即“新课标、新理念、新教材”,理清教学的重难点,确定科学准确的教学目标,才有利于指导教师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这就要求教师要把教材吃透,每位老师须将教材的知识点牢记于心,研读编者攥写各个知识点的意图,理清知识点之间的结构,整体把握、甚至跳出教材,这样就能在一个全新的高度审视教材。与此同时,还需仔细备学情,考虑文本内容是用什么样的方式、什么样的问题将知识点传授给学生。只有做到这样,才能在教学中更好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于是,本人根据《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教材的地位、特点及本班学生的实际情况,在《走访遗迹看历史》一课中,我拟定以下教学目标:
1.通过课堂学习,让学生知道列强在中国的种种野蛮史实,懂得“落后就要挨打”,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
2.通过实践调查和资料搜集,了解中国人民奋力抗战、一致对外的历史,借助文中英雄人物的事迹,引导学生收集有关抗战英雄的资料和了解身边的历史遗迹,树立奋发图强的爱国志向。
3.在“探索遗迹,认识历史”“踏足遗迹,感悟历史”“以史为鉴,面向未来”的活动中了解祖国受屈辱的历史。
通过以上几点,就是为了激发孩子们树立发愤读书,学好本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决心。
二、创设情境,让“师”“生”激情对话——巧妙提问,适时追问
教育学家认为,学习总与一定的情境相关联。有效的教学情境,不但可以使学生将原有知识和经验转化为当前要学习的新知,而且可以使学生将教学内容中的情感进一步升华,改变原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来枯燥的、抽象的教学知识,使之赋予形象、趣味生动。课堂中,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能增进师生之间的对话,震撼学生心灵。
在小学品德课堂中,展开对话教学有利于师生碰撞出思想火花,并且,能够保证学生有足够的时间对自已的思考过程进行再认识,这样的对话才能拉近师生双方的距离。
创设有效的教学情境,是对话教学的必要前提,不仅要创设宽松和谐的对话氛围来唤醒学生的自主意识、激发学生的对话欲望和热情,还要努力创设问题情境,使所用素材具有思考价值,同时鼓励学生联系生活去解决问题。
对话过程需要师生双方都敞开心扉,真诚沟通,相互理解,相互提升,这样建立起来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才能做到真正的对话教学。因此,当师生对话时,学生出现思维停滞,教师要循循善诱,相机诱导,适时追问,并紧密围绕教材主线、学生心理特征,及时地捕捉学生回答的问题,启发学生思维,让对话走向深入。比如,在教学《走访遗迹看历史》一课时,本人创设了如下的情境对话: (一)出示地图说遗迹
师:在我们祖国九百六十万平方公里土地上,到处都有因战争遗留下来的历史证据。 (看地图说说你看到了什么现象。)
生:根据教师提供网址,课前从网上查询收集后回答问题。
师:这些遗迹代表着我国过去的一段段屈辱史,包含着广大人民群众为争取自由和平而献身的一个个动人的故事。
(二)观看录象,认识历史,宣泄情感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带来了一些电影片段,请用心感受。
播放电影《火烧圆明园》,影片中英、法联军长驱直入,在北京烧杀抢掠,并将典雅富丽的皇家花园——圆明园付之一炬的场景。
〔 创设情景——让学生为我国这一园林艺术的瑰宝,建筑艺术的精华,就这样被化为灰烬而惋惜。〕
师:看了影片你有什么感受?影片中哪些镜头最让你愤慨? 〔 激发学生情感,让学生诉说侵略者的罪行。〕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师:然而,这座历时150多年修造的举世闻名的皇家园林,以其优美的风景、精良的建筑、丰富的收藏著称于世,被誉为“万园之园”为何被毁呢? 〔在朗读声中深情追忆美好,让学生思想产生激烈的碰撞。〕
在这一案例中,我利用多媒体手段,精心创设情境,巧妙提问,并适时追问,为学生营造了对话的平台,使师生双方在对话中都敞开心扉,互相交流。 三、联系生活实践,实现生生合作对话
新时代的思想品德课不再局限于对学生进行纯粹的教育,更注重对学生知识、能力、情感的培养。学生的知识、各种能力、情感,仅仅依靠老师的说教是远远不够的。因为品德与社会这门课程,除了与学生的生活有关、还与社会实际紧密相连,所以教师在传授知识时,一定要结合时代需要,与社会同进同脉,教师设计课堂时要紧密结合学生实际,把课堂打造成为小社会,使学生从书本走向社会,将书本知识运用于社会实践中去,从而达到预设课堂效果,学生亦受益。特别是受现行计生政策影响,多数学生为独生子女,不管在生活还是学习中极缺谈话对象。学生在校与同学相处的时间占据了他们大多数时间,由此可知学生之间不仅是学习的伙伴,还是谈话的对象。因此,只有在课堂上做到生生间真正互动,鼓励学生大胆说出感受及困惑,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内化成自已的知识。如在《走访遗迹看历史》一课中,我设计了活动(四)——以史为鉴,面向未来:
师:利用多媒体链接时事,了解我国的世界外交、了解中日关系。 生1:学生观看后在同桌互相交流观后的感受并上台汇报。
生2:在台下的同学听了汇报后可以根据自已的理解进行补充或向台上的同学提问,让“生”“生”在讨论中思维的碰撞出火花。
〔让学生通过浏览,感受团结就是力量,智慧创造富强。〕 活动(五)树立理想,建设祖国
师(过渡):作为祖国的接班人,我们应该从小树立远大理想,为建设美好富强的祖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小组讨论:联系身边的人、事或自已的生活實际,谈谈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地建设我们的祖国?
总的来说,对话式教学以一种教学方法和教学理念出现在这个时代,也就意味着把学生从“填鸭式”模式中解放出来,化被动为主动,把课堂归还学生,让学生直面生活,在对话中充分表露情感,增强社会意识感,展示活力,凸显个性,使学生学有所乐,健康快乐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参考文献:
[1]小学品德与社会新课程标准 [2]小学品德与社会教学参考书
[3]陈光金.品德课程对话教学的有效探微[J].基础教育研究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