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五章 作业成本法
本章考情分析
本章近几年分数不多,考试题型主要是客观题,但本章主观题也有可能涉及。
年度 题型 单项选择题 多项选择题 计算分析题 综合题 合 计 2015年 试卷Ⅰ 1题2分 1题2分 试卷Ⅰ 1题2分 1题2分 2016年 试卷Ⅱ 1题1.5分 1题1.5分 试卷Ⅱ 1题1.5分 1题1.5分 本章教材主要变化
本章及2016年教材相比增加了一节作业成本管理相关内容。
本章主要内容
第一节 作业成本法概念及特点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及含义 (一)作业成本法产生背景
随着“机器取代人”自动化制造时代来临。
其特征就是直接人工成本比重大大下降,制造费用(主要是折旧费用等固定成本)比重大大增加,因此制造费用分配科学及否将很大程度上决定产品成本计算准确性和成本控制有效性。 (二)作业成本法含义
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产品和服务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二、作业成本法核心概念 (一)核心概念
相关概要点 念 作业是指企业中特定组织(成本中心、部门或产品作业 线)重复执行任务或活动。 资源是指作业耗费人工、能源和实物资产(车床和资源 厂房等) 成本动成本动因是指作业成本或产品成本驱动因素 因 (二)动因分类
资源成本动因:是引起作业成本增加驱动因素。
依据资源成本动因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作业成本动因:是引起产品成本增加驱动因素。 依据作业成本动因可以将作业成本分配给各产品。
【例题•多选题】下列有关“资源动因”表述正确有( )。 A.它是引起作业成本变动因素 B.它是引起产品成本变动因素
C.它被用来衡量一项作业对资源消耗量,运用它可以将资源成本分配给各有关作业
D.它是计量各种产品对作业耗用情况,并被用来作为作业成本分配基础
【答案】AC
【解析】成本动因分为资源成本动因和作业成本动因。选项B、D是作业成本动因含义和特征。
三、作业成本法主要特点 特点 内容 作业成本法基本指导思想是,“作业消耗资源、产品(服务或顾客)消耗作业”。根据这一指导思想,作业成本法把成1.成本本计算过程划分为两个阶段。 计算分作业成本法下,间接成本分配路径是: 为两个“资源→作业→产品”; 阶段 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下,间接成本分配路径是: “资源→部门→产品”。
图15-1作业成本法分两阶段分配成本
续表
成本追溯,是指把成本直接分配给相关成作业成本法成本分配主要使用追溯本对象。 【提示】使用直接追溯方式得到产品成本是最准确。 和动因分配,动因分配,是指根据成本动因将成本分配2.成本分配尽可能减少强调因果关不准确分摊,【提示】动因分配虽然不像追溯那样准确,系 因此能够提但只要因果关系建立恰当,成本分配结果到各成本对象过程。 供更加真实、同样可以达到较高准确程度。 准确成本信息。 分摊,有些成本既不能追溯,也不能合理、方便地找到成本动因,只好使用产量作为分配基础,将其强制分摊给成本对象。 3.成本分配使采用不同层面、众多成本动因进行成本分配,要比采用单一用众多不同层分配基础更加合理,更能保证产品成本计算准确性。 面成本动因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说法,正确有( )。
A.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资源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
B.作业成本法是将间接成本和辅助费用更准确地分配到作业、生产过程、产品、服务及顾客中一种成本计算方法
C.作业成本法基本思想是“产品消耗作业,作业消耗资源” D.作业成本法强调使用直接追溯和动因追溯方式来分配成本 【答案】BCD
【解析】作业成本法把资源消耗是按资源成本动因首先追溯到作业,然后使用不同层面和数量众多作业成本动因将作业成本追溯到产品。选项A错在把作业成本动因说成是资源成本动因。
第二节 作业成本计算
一、作业成本计算原理 (一)作业认定 (二)作业成本库设计 (三)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四)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一)作业认定
表15-1 某企业作业清单
作业名称 材料订购 材料检验 生产准备 作业说明 包括选择供应商、签订合同、明确供应方式等 对每批购入材料进行质量、数量检验 每批产品投产前,进行设备、调整等准备工作 每批产品投产前,将生产所需材料发往各生产发放材料 车间 材料切割 车床加工 铣床加工 刨床加工 产品组装 产品质量检验 包装 车间管理 将管材、圆钢切割成适于机加工毛坯工件 使用车床加工零件(轴和连杆) 使用铣床加工零件(齿轮) 使用刨床加工零件(变速箱外壳) 人工装配变速箱 人工检验产品质量 用木箱将产品包装 组织和管理车间生产、提供维持生产条件 【提示】作业认定需要对每项消耗资源作业进行定义,识别每项作业在生产活动中作用、及其他作业区别,以及每项作业及耗用资源联系。 (二)作业成本库设计 (1)单位级作业成本库 (2)批次级作业成本库 (3)产品级作业成本库 (4)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 1.单位级作业成本库
作业含义 特点 举例 单位级作业成本是直接成直接材料、直接单位级作业是指每本,可以追溯到每个单位产人工成本、机器一单位产品至少要品上,即直接计入成本对象成本和直接能源执行一次作业。 成本计算单。 【提示】这种作业成本及产量成比例变动。 2.批次级作业成本库
作业含义 特点 举例 生产前机器调试、成批次级作业是指同时服它们成本取决于批批产品转移至下一工务于每批产品或许多产次,而不是每批中单序运输、成批采购和品作业。 位产品数量。 检验等。 【提示】这种作业成本及产品批数成比例变动。 3.产品级作业成本库
作业含义 特点 举例 产品设计、产品生产品级作业是指服产品级作业成本仅仅因为产工艺规程制定、务于某种型号或样某个特定产品线存在而发工艺改造、产品更式产品作业。 生。 新等。 【提示】这种作业成本随产品品种数而变化,不随产量、批次数而变化。 4.生产维持级作业成本库
作业含义 特点 举例 消耗。 生产维持级作业它们是为了维护生产能工厂保安、维修、行是指服务于整个力而进行作业,不依赖于政管理、保险、财产工厂作业 产品数量、批次和种类。 税等。
图15-2 不同层级作业成本
【例题•多选题】在作业成本法下,下列作业中需要先分配给各个品种,然后再分配给各个批次,最后分配到特定产品作业有( )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生产维持级作业 【答案】CD
【例题•单选题】下列作业属于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作业是( )。 A.单位级作业 B.批次级作业 C.产品级作业 D.生产维持级作业 【答案】A
【解析】单位级作业(即及单位产品产出相关作业),它们是每产出一个单位产品(或零部件等)至少要进行一次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量变动而变动。批次级作业(即及产品批次数量相关作业),这类作业是每生产一批产品进行一次作业。这类作业是随着产品批次数变动而变动。产品级作业(即及产品品种相关作业),这一类作业是按产品品种进行作业。
生产维持级作业,这类作业是指为维持企业生产过程而产生作业。 【例题•多选题】下列各项中,适合作为单位级作业作业动因有( )。(2009年新)
A.生产准备次数 B.零部件产量 C.采购次数 D.耗电千瓦时数
【答案】BD
【解析】单位级作业指每一单位产品至少要执行一次作业,因此其成本及产量成比例变动,如果产量增加一倍,则成本也会增加一倍。 (三)资源成本分配到作业
资源成本借助于资源成本动因分配到各项作业。 (四)作业成本分配到成本对象
单位作业成本=本期作业成本库归集总成本/作业量 【提示】作业量计量单位即作业成本动因有三类: 1.业务动因 2.持续动因 3.强度动因
作业成本动因种类
种类 主要内容 特点 精确度最差,但其执业务动因 通常以执行次数作为作业动因。 行成本最低 是指执行一项作业所需时间标持续动因 准。 精确度和成本居中 是在某些特殊情况下,将作业执精确度最高,但其执强度动因 行中实际耗用全部资源单独归行成本最昂贵 集,直接计入某一特定产品。
【例题•单选题】下列各项中,应使用强度动因作为作业量计量单位是( )。(2016年)
A.产品生产准备 B.产品研究开发 C.产品机器加工 D.产品分批质检 【答案】B
【解析】产品研究开发适合采用强度动因进行分配。
【例题•多选题】在下列作业动因中,有关精确度及执行成本之间关系表述正确有( )。
A.业务动因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 B.强度动因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 C.持续动因精确度和执行成本居中
D.业务动因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 【答案】ABC
【解析】作业成本动因分为三类:即业务动因、持续 动因和强度动因。在这三类作业成本动因中,业务动因精确度最差,但其执行成本最低;强度动因精确度最高,但其执行成本最昂贵;而持续动因精确度和成本则居中。
二、作业成本计算例示 1.计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当期实际发生作业成本/当期实际作业产出 2.某产品耗用作业成本=Σ(该产品耗用作业量×实际作业成本分配率)
3.某产品当期发生总成本=当期投入该产品直接成本+该产品当期耗用各项作业成本
【教材例15-1】DBX公司主要业务是生产服装服饰。该公司服装生产车间生产3种款式夹克衫和2种款式休闲西服。夹克衫和西服分别由两个独立生产线进行加工,每个生产线有自己技术部门。5款服装均按批组织生产,每批100件。 (一)成本资料
该公司本月每种款式产量和直接成本如表15-3所示。 产品品种 夹克型号 1 本月批次 每批产量(件) 产量(件) 每批直接人工3300 成本 直接人工总成26400 本 每批直接材料6200 成本 直接材料总成49600 63000 38400 28000 16000 195000 6300 6400 7000 8000 34000 21000 17600 8400 107400 3400 3500 4400 4200 8 100 800 10 100 1000 6 100 600 4 100 400 2 100 200 30 3000 夹克2 夹克3 西服1 西服2 夹克 西服 合计 本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表15-4所示。
表15-4 制造费用发生额 单位:元
项目 生产设备、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级成本) 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西服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其他成本(生产维持级成本) 制造费用合计 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 (二)按传统完全成本法计算成本
【补充要求】采用传统完全成本法时,制造费用使用统一分配率。 制造费用分配率=制造费用/直接人工成本=214800/107400=200% 表15-5 完全成本法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产品型号 直接人工 直接材料 制造费用200% 分配率 制造费用 总成本 每批成本 每件成本 金额 84000 54000 66000 10800 214800 200% 夹克1 26400 49600 夹克2 34000 63000 夹克3 西服1 21000 17600 西服2 8400 16000 合计 107400 195000 38400 28000 200% 200% 200% 200% 200% 52800 128800 16100 161 68000 165000 16500 165 42000 101400 16900 169 35200 80800 20200 202 16800 41200 20600 206 214800 517200 (三)按作业成本法计算成本
【补充要求】采用作业成本法时,批次级作业成本库按生产批次比例分配、夹克产品线作业成本库按夹克线生产批次分配、西服产品线作业成本按西服生产批次进行分配、生产维持成本库分配基础选择直接人工成本,据此分配给每批产品。
表15-3 产量、直接人工和直接材料资料 单位:元
产品品种 夹克 夹克型号 夹克1 2 本月批次 每批产量(件) 产量(件) 每批直接人工成本 8 100 800 3300 10 100 1000 3 6 100 600 4 100 400 4400 2 100 200 4200 30 西服 夹克西服1 西服2 合计 3000 3400 3500 340021001074017600 8400 0 7000 8000 直接人工总成本 26400 0 0 每批直接材料成本 6200 6300 6400 630038401950028000 16000 0 直接材料总成本
49600 0 0 本月制造费用发生额如表15-4所示。
表15-4 制造费用发生额 单位:元
项目 生产设备、检验和供应成本(批次级成金额 84000 本) 夹克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西服产品线成本(产品级作业成本) 其他成本(生产维持级成本) 制造费用合计 制造费用分配率(直接人工)
54000 66000 10800 214800 200% 【解析】作业成本分配第一步是计算作业成本动因单位成本,作为作业成本分配率
表15-6 作业成本分配率
批次(批作业 成本(元) 数) 批次级作业成本 夹克产品线成本 84000 54000 30 24 (元) 直接人工分配率 2800(元/批) 2250(元/批) 11000(元/西服产品线成本 66000 6 批) 生产维持级成本
10800 107400 10.06% 作业成本分配第二步是根据单位作业成本和作业量,将作业成本分配到产品,如表15-7所示。
表15-7 汇总成本计算单 单位:元
夹克型号 1 本月批次 8 2 10 3 6 1 4 2 2 夹克夹克西服西服合计 2640直接人工 0 4960直接材料 0 制造费用 分配率(元/批) 34000 63000 21000 38400 17608400 0 28000 107400 16000 195000 2800 2800 2800 2800 2800 224028000 16800 11205600 0 84000 批次相关总成本 0 产品相关成本: 1100分配率(元/批) 2250 2250 2250 0 1800产品相关总成本 0 生产维持成本 分配率(元/每元直接人工成本) 1100 0 22000 22500 13500 44000 120000 10.06% 10.06% 10.06% 10.06% 10.0 6% 1080生产维持成本 2655 3419 2112 1770 845 0 4305间接费用合计 5 1190总成本 55 1488每批成本 2 53919 150919 15092 32412 91812 15302 56970 102570 25642 28445 52845 2642214800 517200 2 148.单件成本(作业成本法) 82 161.单件成本(完全成本法) 00 差异(作业成本-完全成本) -12.18 -7.5差异率(差异/完全成本) 7% 150.92 165.00 -14.08 -8.53% 153.02 169.00 -15.98 -9.46% 256.42 202.00 54.42 26.94% 264. 22 206. 00 58.2 2 28.2 6% 通过比较完全成本法和作业成本法计算结果,可以看出:
1.完全成本法扭曲了产品成本,即高估了简单产品夹克衫成本,低估了复杂产品西服成本。
2.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及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远来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
3.完全成本法以直接人工作为间接费用唯一分配率,夸大了高产量产品单位成本。
【例题•多选题】及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相比,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存在局限性有( )。(2015年)
A.间接成本集合缺乏同质性 B.成本计算过于复杂 C.容易夸大高产量产品成本
D.成本分配基础及间接成本集合之间缺乏因果联系 【答案】ACD
【解析】传统成本计算法下,是把不同性质各种间接费用按部门归集在
一起,以产量为基础将间接费用分配到各种产品,所以选项A、C、D正确。 【例题•计算题】北方高科技有限公司成功地生产和销售两种打印机,假设该公司两种产品财务和成本数据如下:
品种 产量(台) 售价(元) 单位直接材料和人工成本2000 (元) 直接人工(小时)
豪华型 5000 4000 普通型 15000 2000 800 25000 75000 公司管理会计师划分了下列作业、间接成本集合及成本动因:
作业 调整 机器运行 包装 合计
间接成本集合 300万元 1625万元 75万元 2000万元 作业动因 调整次数 机器小时 包装单数量 两种产品实际作业量如下: 作业动因 调整次数(次) 机器小时(小时) 包装单数量(个)
豪华型作业消耗 普通型作业消耗 200 55000 5000 100 107500 10000 合计 300 162500 15000 要求:
(1)采用传统(产量基础)成本计算制度,以直接人工工时为分配标准,确定两种产品单位盈利能力。
(2)采用作业基础成本计算制度,确定两种产品单位盈利能力。 【答案】
(1)直接人工小时合计=25000+75000=100000(小时) 间接成本分配率=20000000/100000=200(元/小时) 分配给豪华型间接成本=200×25000=5000000(元) 单位豪华型间接成本=5000000/5000=1000(元/台) 分配给普通型间接成本=200×75000=15000000(元) 单位普通型间接成本=15000000/15000=1000(元/台)
传统成本法下盈利分析
单位:元
项目: 单位售价 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和人工 工厂间接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合计 产品利润
豪华型 4000 普通型 2000 2000 1000 3000 1000 800 1000 1800 200 (2)每一作业成本动因成本动因率
调整成本分配率=3000000/300=10000(元/次) 机器运行成本分配率=16250000/162500=100(元/时) 包装成本分配率=750000/15000=50(元/个)
豪华型打印机应分配间接成本=10000×200+100×55000+50×5000=7750000(元)
单位豪华型间接成本=7750000/5000=1550(元/台)
普通型打印机应分配间接成本=10000×100+100×107500+50×10000=12250000(元)
单位普通型间接成本=12250000/15000=816.67(元/台)
作业成本法下盈利分析: 单
位:元
豪华型 4000 普通型 2000 单位售价 单位产品成本 直接材料和人工 工厂间接成本 单位产品成本合计 单位产品利润
2000 1550 3550 450 800 816.67 1616.67 383.33 【扩展】按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计算步骤及公式: (1)确定预算(或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预计作业成本/预计(正常)作业产出
(2)按预算(正常)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
某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预算(正常)分配率×该产品实际耗用作业量 (3)计算当期投入总成本
某产品当期发生总成本=该产品当期发生实际直接成本+该产品已分配作业成本
(4)计算、结转作业成本差异
作业成本差异=当期实际作业成本-已分配作业成本 (5)会计期末进行作业成本差异调整 ①发生差异可以直接结转本期营业成本
②发生差异也可以计算作业成本差异分配率并据此分配给各个产品对象
【提示】通常按照预算作业成本比例进行分配。 【例题·计算题】
资料:(1)某公司一车间生产甲乙两种产品,2016年年初制定全年一车间间接费用成本动因预算资料如下: 作业成本集成本动因 合 质量控制 机器设置 账款登记 车间管理成直接工时 本 合计 间接成本预算额(元) 检查次数 设置次数 发票数 500000 成本动因作业水平预算额 10000次 10000次 250张 6500 300000 30000小时 (2)公司按分批法计算产品成本,2016年2月5日,该公司接下A客户一个500台甲产品订单,400台乙产品订单,其订单生产实际要求为:
发票数产品 检查次数(次) 设置次数(次) (张) 甲 乙
直接工时(小时) 10000 8000 250 400 2000 3000 50 40 (3)2016年2月28日,为A客户加工产品全部完工,本月根据材料分配表,该批产品所耗费直接材料实际成本甲产品为1250000元,乙产品为1100000元。
(4)2016年2月28日,根据工薪分配表、固定资产折旧计算表、燃料
和动力分配表、材料分配表及其他间接费用原始凭证等归集2016年2月间接费用实际发生额如下表所示:
作业成本集合 质量控制 机器设置 账款登记 车间管理成本 合计
间接成本(元) 40000 512500 2000 182250 736750 要求:
(1)若公司按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发生差异可以直接结转本期营业成本,则在作业成本法下,A客户500台甲产品和400台乙产品应分配作业成本是多少,产品总成本是多少?
(2)若公司按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分配作业成本,发生差异按照分配预算作业成本比例分配给甲乙产品,则在作业成本法下,A客户500台甲产品和400台乙产品实际产品总成本是多少? 【答案】
(1)质量控制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500000÷10000=50(元/次) 机器设置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1000000÷10000=100(元/次) 账款登记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6500÷250=26(元/张)
车间管理成本预算作业成本分配率 =300000÷30000=10(元/小时)
500台甲产品应分配作业成本=50×250+100×2000+26×50+10×10000=313800(元)
甲产品总成本=直接成本+已分配作业成本=1250000+313800=1563800(元)
400台乙产品应分配作业成本=50×400+100×3000+26×40+10×8000=401040(元)
乙产品总成本=直接成本+已分配作业成本=1100000+401040=1501040(元) (2) 作业成本集合 质量控制 机器设置 账款登记 车间管理成182250 本 实际成本(元) 40000 512500 2000 甲分配作业成本 12500 200000 1300 乙分配作业差异 成本 20000 300000 1040 7500 12500 -340 100000 80000 2250 甲产品应分配差异=7500×12500/(12500+20000)+12500×200000/(200000+300000)+(-340)×1300/(1300+1040)+2250×100000/(100000+80000)=8945.73
乙产品应分配差异=7500×20000/(12500+20000)+12500×300000/(200000+300000)+(-340)×1040/(1300+1040)+2250×80000/(100000+80000)=12964.27
甲产品成本=1563800+8945.73=1572745.73(元) 乙产品成本=1501040+12964.27=1514004.27(元)
第三节 作业成本管理
一、增值作业及非增值作业划分
增值作业及非增值作业是站在顾客角度划分。 含义 最终增加顾客价值作业是增值作业;否则就是非增值作业。 就是看这个作业发生是否有利于增加顾客价值,或者说增加区分标准 顾客效用。
【例题•单选题】作业成本法划分增值及非增值作业是基于( )。 A.是否有利于增加股东财富 B.是否有利于增加顾客效用 C.是否有利于降低成本 D.是否有利于提高产品质量 【答案】B
二、基于作业进行成本管理
作业成本作业成本管理主要从成本方面来优化企业作业链和价值链,管理含义 是作业管理中介,是作业管理核心方面。 作业成本作业成本管理就是要努力找到非增值作业成本并努力消除管理目标 它、转换它或将之降到最低。 (1)确认和分析作业; 作业成本(2)作业链——价值链分析和成本动因分析; 管理内容 (3)业绩评价; (4)报告非增值作业成本 (1)辨别不必要或非增值作业; 作业分析(2)对重点进行增值作业分析; 内容 (3)将作业及先进水平比较; (4)分析作业间联系。
三、作业成本法优点、局限性及适用情景条件 (一)作业成本法优点 优点 解释 作业成本法主要优点减少了传统成本信息对于决策误导。一1.可以获方面作业成本法扩大了追溯到个别产品成本比例,减少了成得更准确本分配对于产品成本扭曲;另一方面采用多种成本动因作为产品和产间接成本分配基础,使得分配基础及被分配成本相关性得到品线成本 改善。
【提示】在作业成本法下,直接成本可以直接计入有关产品,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并无差异,只是直接成本范围比传统成本计算要大,凡是易于追溯到产品材料、人工和其他成本都可以直接归属于特定产品,尽量减少不准确分配。不能追溯到产品成本,则先追溯有关作业或分配到有关作业,计算作业成本,然后再将作业成本分配到有关产品。
优点 解释 2.有助于从成本动因上改进成本控制,包括改进产品设计和生产流程改进成本等,可以消除非增值作业、提高增值作业效率,有助于持续控制 降低成本和不断消除浪费。 3.为战略战略管理需要相应信息支持。 管理提供(1)作业成本法及价值链分析概念一致,可以为其提供信信息支持 息支持; (2)对成本领先战略提供支持。 (二)作业成本法局限性 开发维护费作业成本法成本动因数量较大,开发和维护费用越高。 用较高 不符合对外为使对外财务报告符合会计准则要求,需要重新调整作财务报告要业成本法下数据,工作量大,技术难度大,可能出现混求 乱。 间接成本并非都及特定成本动因相关联。可能(1)找不确定成本动到成本动因;(2)寻找成本高;(3)成本动因相关程度因比较困难 都很低。 作业成本系统成本库及企业组织结构不一致,不利于提不利于管理供管理控制信息。作业成本法改善了经营决策信息,牺控制 牲了管理控制信息。
【例题•多选题】某企业生产经营产品品种繁多,间接成本比重较高,成本会计人员试图推动该企业采用作业成本法计算产品成本,下列理由中适合用于说服管理层有( )。(2015年)
A.通过作业管理可以提高成本控制水平 B.使用作业成本信息有利于价值链分析 C.使用作业成本法可提高成本分配准确性 D.使用作业成本信息可以提高经营决策质量 【答案】ABCD
【解析】本题考点是作业成本法优点。
【例题•多选题】下列关于作业成本法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以产量为
基础完全成本计算方法)比较说法中,正确有( )。(2011年)
A.传统成本计算方法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作业成本法只对变动成本进行分配
B.传统成本计算方法按部门归集间接费用,作业成本法按作业归集间接费用
C.作业成本法直接成本计算范围要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范围小 D.及传统成本计算方法相比,作业成本法不便于实施责任会计和业绩评价
【答案】BD
【解析】作业成本法和完全成本法都是对全部生产成本进行分配,不区分固定成本和变动成本,这及变动成本法不同。从长远看,所有成本都是变动成本,都应当分配给产品,选项A错误;作业成本法强调尽可能扩大追溯到个别产品成本比例,因此其直接成本计算范围通常要比传统成本计算方法计算范围大,选项C错误。 (三)作业成本法适用情景条件
成本结构 制造费用在产品成本中占有较大比重。 产品多样性程度高(包括产量多样性,规模多样性,原料产品品种 多样性,产品组装多样性)。 外部环境 面临竞争激烈。 公司规模比较大。 公司规模 【解析】有强大信息沟通渠道和完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并且对信息需求更为强烈。 总之: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较高、直接人工比较少,企业作业流程比较清晰、企业相关业务数据完备而且可获得、企业信息化基础工作较好、
易产生成本扭曲并且准确成本信息具有较大价值时,适宜采用作业成本法。
【例题.多选题】下列表述正确有( )。
A.作业成本管理就是要努力找到非增值作业成本并努力消除它、转换它或将之降到最低。
B.作业成本管理主要从成本方面来优化企业作业链和价值链 C.面临竞争越激烈企业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 D.公司规模较大企业不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 【答案】ABC
【解析】公司规模比较大,有强大信息沟通渠道和完善信息管理基础设施,并且对信息需求更为强烈,适合采用作业成本法。
本章小结
1.作业成本法主要特点; 2.作业成本库分类及特点; 3.成本动因分类及特点; 4.作业成本计算方法;
5.增值作业和非增值作业划分; 6.作业成本法优点和局限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