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三历史一模考试质量分析
一、考试情况分析:
本次考试我校共参加考试的考生是229人,最高分是91分,最低分是6分,及格人数76人,校平均分49.16,及格率33%。
二、试卷卷面分析: 试卷题型与中考要求一致。题型有选择题、材料分析、简答题。试卷难度中等,重点突出,注重对基础知识的考查,特别是考查学生的识记能力,适当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学情方面:本次试题内容整体难度不大。我校历史课三节,由于时间关系一模前只复习了中国近现代史部分,这部分所占分值为45分,但有一部分学生对于复习过的知识还是掌握得很不好。对于没有复习过的知识学生大部分都已记不住,主要因为基础知识掌握不扎实,灵活运用知识能力太差。其次,学生的学习态度和对历史学科的重视程度也是导致考试成绩不理想的主要原因。
四、从试卷看出学生存在的主要问题有:
1、基本知识薄弱。有不少学生表现出对历史基本知识掌握的薄弱、混乱甚至是无知。
2、审题不清,答题不规范。不少学生不注意审题,或审题马虎,细心不够,答题的时候错字或者位置答错,以至出现不应该有的错误。比如26(1)题考察战国时儒家代表很多学生答成春秋时期的。
最新精品
再比如26(3)小题中的“李大钊”很多同学写不来“钊”字就用同音字替代。还有几题两个问答题卡上划出两条线,但学生两个问都答在第一条线,这在中考机改的情况下,是不能得分的。
3、部分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低下,语言表述能力不强。在材料解析题中表现尤为突出。材料解析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背景资料的了解程度、阅读史料的基本能力、材料知识与课本内容的有机结合等。
4、历史概念理解不到位。列如12题要求选出中国民主革命过程中,毛泽东作出的贡献,很多学生不能理解什么是民主革命,导致失分;另外29题第三小题考察当今世界发展的趋势,正确答案为“多极化”,但很大一部分学生答成“多元化”。
五、今后教学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1、学生学习基本功的训练:①错别字和不规范书法:学生回答问题中大量存在错误字和看不清文字,最基本的字都保证不了。②正确的记忆导向和历史学科常识方法的传授。培养学生科学的记忆方法,用学科常识准确的回答问题。③准确表述的训练,它涉及到学科间的渗透,是老师在平时引导学生参与教学中,必须注重的问题。
2、正视学生的个体差异。教学目标必须要切合学生状况等实际,要面向全体学生,树立正确的学生观和教材观,确实做到因材施教,立足基础,发展能力,尤其在教学内容的取舍和教学
最新精品
目标的把握等方面,一定要关注学生对基础知识的理解、基本技能的掌握以及基本能力的培养,以促使每一个学生都有所发展
六、采取的补救措施:
1、继续加强基础知识的识记,对常考点、易错点、易混点进行重点排查、抓好落实工作
2、注意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要让学生学会审题
3、加强对学生在材料分析题中获取,解读有效信息,运用历史知识的能力培养。
4、加强对历史概念的讲解。比如近代化、近代史、新民主主义革命、资产阶级革命等。
5、加强学法指导、培养答题技巧,向工整、规范答题要分,杜绝卷面脏乱差现象。
6、反复复习、当堂训练、当堂记忆,体现有效教学。 7、让学生在思想上高度重视这门课程。学生普遍对历史课的重视程度不高,成为影响历史成绩的一大因素。
六、建议:
1、以课本为主,重视落实基础知识。无论什么类型的考试测评,基础知识始终是考查的主体与重点。
2、重视培养学生初步的历史思维能力和实际运用能力,特别是综合、归纳、分析、比较以及发散思维和语言表达等能力。尤其要注重培养学生阅读处理历史材料(包括文字和图表材料),
最新精品
从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并运用信息分析解决历史问题的能力;注重培养用历史的、发展的眼光观察认识现实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意识;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性学习以及社会实践能力。
3、注意发挥历史的教育功能。平时教学中,教师要充分挖掘教材中的育人素材,并通过多种形式,把历史课堂变成真正的人格教育、国情教育、爱国主义教育的重要阵地,变成素质教育的乐园。
4、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习兴趣,实施愉快教学。要想让学生喜欢历史课堂,教师要更多地创设教学情境和问题情境,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民主、开放的教学氛围,不断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最大限度提高教学的效率。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鼓励学生开拓创新,交给学生开启历史智慧宝库的金钥匙,为学生的终身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