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3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山东省农业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2010年                               第27卷   第3期

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问题与对策

苏  颖

(中共蓬莱市委党校,山东 蓬莱 265600)

摘要: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这也是蓬莱市委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新期待。本文针对蓬莱市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通过分析原因,提出发展蓬莱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途径。

关键词:农村;公共事业;薄弱环节;成因,

中图分类号:F3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8-7540(2010)03-0028-02党的十七届三中全会提出,到2020年,要实现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明显推进,农村文化进一步繁荣,农民基本文化权益得到更好落实,农村人人享有接受良好教育的机会,农村基本生活保障、基本医疗卫生制度更加健全,农村社会管理体系进一步完善。这为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描绘了新蓝图,顺应了亿万农民过上美好生活的新期待,这也是蓬莱市委加快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新期待。

一、蓬莱农村公共事业发展的薄弱环节和问题(一)缺乏相关政策措施,社会保障体制不健全

一是社会保障基础管理工作差,管理机制不健全。对社会保险缴费基数、缴费人数、支付项目和标准等缺乏科学、系统的动态管理,底数不清,致使征收中跑、冒、滴、漏和支付中的虚报冒领现象时有发生。二是被征地农民社会保障政策尚不完善。失地农民补偿不高,部分农民的养老无着落,发放的征地补偿费几年就用光了,最后农民既失掉了生活必需的土地,又失掉了基本养老保险的保障。三是农村低保受名额限制,未能应保尽保,低保名额在分配时常常引发矛盾。四是现行农村新型合作医疗在运行中存在着诸多弊端,农民的期望值很高,但结果令人失望。参合农民的药品价格比不参合农民的药品价格高,允许参合农民使用的药品目录中常用药品品种少,同样药品和同样住院,参合农民花的钱要比不参合农民花的钱要多许多。符合报销条件的医药费很少,参合农民的医疗费很多不能报销。

(二)基础设施建设缓慢,不能满足人民日益提高的生活水平

近年来,我市虽然加大了对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投入,但农村基础设施的建设仍明显不足。一是垃圾清理无序。农村生活环境“脏乱差”现象依然严重存在,很多农村道路两旁堆满生活垃圾,夏天蚊蝇乱飞,河道沟渠随处倾倒的现象非常普遍。二是农村水体污染仍然十分普遍。工业

企业和畜禽养殖业污水不经处理违法排放,农民饮用水和农村耕地都不同程度受到污染。农村排水一直是困扰农村卫生状况的因素之一,由于没有完整的排水系统,即使各村有自己的排污渠、管等,但到村外又是污水聚积,到处漫流,致使未进村先看到污水遍地。三是村内道路硬化率未达到100%,村道路年久失修,凹凸不平,下雨水泥,晴天扬灰,由于路面的严重损毁,造成脏乱差,群众行路难。四乡镇卫生院业务用房不足,医用设备陈旧,村卫生室房屋需要改造、加固,五是各镇文化站用于开展文化活动的灯光、音响、影像、电脑、自动化管理系统等设备设施缺少、老旧,文化活动缺乏吸引力,不能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文化生活需求。

(三)农村教育经费不足,城乡教育不平衡

我市不断加大对农村基础教育的投入力度,但由于各种因素的制约,城乡教育发展仍不平衡,农村义务教育仍然存在较大差距。一是教育经费短缺。全市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各学校普遍存在教育经费、建设经费投入不足问题。二是教学用房和设备陈旧。农村学校的教室存在很多危房,电脑陈旧且数量不足,冬天没有暖气,学习环境与城市差距很大。城区学校高楼大厦、塑胶操场、多媒体室、“班班通”、互联网.而与之相对的农村学校,依然是“粉笔+黑板”,科技课、音乐课、信息课设备简陋,极大地影响了素质教育的推进。三是教育资源比例的严重失衡。造成的最直接的后果就是城乡两级学校教学质量下降和和乡村学生的流失。

(四)农村人员素质偏低,专业人才流失过多

当前,绝大多数村民思想还比较保守,传统的小农意识根深蒂固,生产、生活和行为方式都与现代社会生活的要求差距甚远。在思想素质方面,普遍存在“小富即安”心理,缺乏干大事创大业的开拓进取精神;同时缺乏诚信意识,在产业化经营中常有违约等不守诚信行为出现。在

作者简介:苏颖(1968-)女,山东蓬莱人,中共蓬莱市委党校讲师。

・28・

文化素质方面,农村居民受教育程度普遍偏低。由于村民科技知识低下,对新事物、新技术缺乏认识,从而阻碍了接受新事物、学习使用新科技的能力。在技能素养方面,具有一技之长的人还比较少,导致种地只能粗放经营不能集约经营,严重地制约了村民的增收。在道德素质方面,赡养父母、尊老爱幼等传统美德有滑坡趋势,关心集体、热心公益等集体主义观念正在逐步淡化,赌博、封建迷信等不良社会风气有抬头的趋势。在技术人才方面,质量上下功夫,让群众享受适宜、价廉、质优的医疗服务。二是要改革乡镇卫生院的管理体制。按照精简、高效的原则,按服务人口、工作项目等因素核定人员,实行全员聘用制度,以事定岗,以岗定人,竞争上岗。严格执行人员执业资格准入规定,对不符合条件的人员进行分流。三是要加强人才队伍建设。定期组织乡镇卫生院的医疗技术人员到二级以上医院参加培训,并协调市医院、中医院专业技术人才下乡镇帮助开展工作,制定相关政策特别是农村教育、卫生、文化等方面专业技术人才严重不足。

二、蓬莱市农村公共事业发展滞后的原因分析

(一)地方政府重视不够,重城轻乡意识导致公共事业城乡差距拉大

由于实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政府把大量的公共资源投入城市,如教育、卫生、文化事业在城市投入比例大,相反投入农村的资源就很少,农村的环境的改变大都由农村基层政府和农民承担,城市发展所需的水、电、路、通讯、学校、医院、图书馆等,都由市政府来提供。在农村,本应由政府承担的乡村道路、能源供给、居住环境的改善、公共卫生、环境保护等公共事业基本上由农村基层政府和农民自己承担,导致城乡公共产品供给存在巨大差距。这种重城轻乡意识是我市农村社会事业发展滞后的最根本的原因。

(二)农村集体经济薄弱,公共事业资金投入短缺由于我市农村经济薄弱无力支撑社会公益事业的资金投入,村级室外群众文体活动场所,路灯,自来水均都有村里负责,资金投入压力十分巨大。没有公共积累,拿不出足够资金投入公共事业,只能拆东墙补西墙,以少量的投入办一些力所能及的事。通过市场和其他渠道筹资的长效机制还未建立起来,发展农村公共事业的资金很难筹集,严重制约了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三)农民群众的文化素质、认识水平有待提高

农民自身受文化知识的限制,文化素质和爱护公共资源的意识有待提到,既缺乏民主监督,又缺乏民主监督的能力,对农村公共资源的筹措、使用和管理缺乏规范有效的监督,导致本来就来之不易的公共资源大量流失,严重影响农村公共事业的发展。

三、发展蓬莱农村公共事业,促进农村全面发展的途径(一)促进农村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建设相结合

进一步加快农村公路建设、河道疏浚治理和村沟宅河整治、农村垃圾收集及处置、加快改水、改厨、改厕、改圈,开展垃圾集中处理,不断改善农村卫生条件和人居环境等,推进农村能源建设,推广沼气、秸秆利用、小水电、风能、太阳能等可再生能源技术,形成清洁、经济的农村能源体系。推进广电网、电信网、互联网“三网融合”,积极发挥信息化为农服务作用。推动“万村千乡”建设的现代流通网络与药品、电信、邮政、供销等部门网络的结合,充分发挥“万村千乡”网络在搞活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的作用。最终农村基础设施建设要与环境建设有机结合,把农村建设成为广大农民的美好家园。

(二)完善公共卫生投入机制,加强农村医疗网络建设一是进一步完善新农合制度建设。深化卫生改革,不断探索出一条农村医疗卫生发展的新路子,逐步改善就医环境,提高乡镇卫生院的效益。在城乡医疗保险全部覆盖的基础上,蓬莱需要在筹集基金、提高报销比例和提高医疗服务引导、鼓励医学类毕业生到农村服务。

(三)调整制定相关政策,加快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坚持广覆盖、保基本、多层次、可持续的方针,以制度建设为重点,进一步健全完善社会保险、社会救助、社会福利、慈善事业等相互衔接覆盖的社会保障体系,不断提高社会保障的能力和水平。一是推行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制度。建立健全个人缴费、集体补贴、政府适当补助的农村社会养老保险机制,不断扩大参保人员范围,逐步使农村由家庭养老向社会养老转变。二是完善城乡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制度。在应保尽保、分类施保、动态管理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大低保覆盖范围,加快建立最低生活保障标准自然增长机制。三是健全社会救助制度。不断完善以医疗、教育、住房和突发性困难等为重点的专项救助制度,积极发展社会福利事业,鼓励和支持慈善事业发展,分类实施困难群体救助工程。四是推动失地农民就业再就业,融合农村远程教育网络和农广校等教育资源,蓬莱建立“农民工技能培训基地”,通过开设专业课程,对农村劳动力进行就业再就业培训。

(四)深化农村教育体制改革,逐步缩小城乡教育差距继续落实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加强农村义务教育公用经费预算管理,将农村中小学建设全部纳入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教学设备配置向农村学校倾斜,健全城乡教师交流机制,鼓励中心城区学校校长、教师到农村学校支援教育工作。改善农村教师工作条件,不断提高农村教师素质,为全面、有效实现城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保障。进一步强化农村各种教学设施配备,结合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在市教育网络中心安装了远程教育卫星接收设备,配备了专用卫星下载系统,在中央电教馆进行了注册,通过远教IP软件,在蓬莱教育网站开通了远程教育、视频点播、教学资源下载等服务项目,共建资源全部免费向农村中小学开放,达到了资源共享,缩小了城乡教育差距

(五)逐步增加财政预算,加快农村文化事业发展

一是建立稳定的投入机制。政府应结合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按照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总体规划以及地方年度财政预算,逐年加大政府对农村文化体育事业的投入,增加幅度不低于财政收入的增长。二是构建农村公共文体服务体系。在不断加强农村基层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同时,制定相关政策,放宽市场准入条件,积极鼓励、引导、扶持社会力量参与农村文化建设,鼓励农户或民营经济组织兴办、组建文化大院、文化室(站)、图书馆、健身室、篮球队、足球队、乒乓球队、桌球、农民个体电影放映队等文体产业,允许通过市场化的手段开展形式多样的文体活动,重点发展乡镇、村文体基础设施以及公益性文体实体。三是盘活现有文体资源。充分发挥现有村镇文体机构和设备的作用,建全和完善乡镇和各村文化活动站、图书室、篮球场等文体设施,经常性的组织开展各种文体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精神文明层次和身体素质。                            编辑:崔月华

・2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