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2卷 第1O期 2013正 技 术 经 济 Technology Economics Vo1.32。NO.10 0ct.。2O13 1O月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实证研究 夏恩君,张 明,贾淑楠,张 一 (北京理212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北京100081) 摘 要:利用问卷调查数据,从企业内部能力维度、外部创新源维度、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和保障维 度四个方面,研究它们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企业内部能力维度、企业 与外部创新源关系雏度和保障维度都与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创新绩效正相关;外部创新源维度与开放 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技术能力和机会窗口维度正相关,与财务绩效维度负相关。最后就如何在我 国实施开放式创新提出建议。 关键词: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影响因素 中图分类号:F062.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980X(2013)i0—0001—07 随着经济全球化,“封闭式创新”相比“开放式 创新”已过时,越来越多的企业实施“开放式创新”。 1 文献综述及理论基础 Chesbrough_l 发现,当企业在发展新技术时, “开放式创新”是指企业在创新过程中同时利用内、 外部相关创新源进行创新。在该创新模式下,企业 的创新过程是非线性的、开放的,企业的创新主体不 再依靠自身力量,而是跨越传统边界,与外部的创新 源进行有效互动,从而实现企业效益最大化。在互 联网时代,与以内部管理为主的传统创新模式不同 创新主体应同时将外部资源与内部资源进行有效整 合,同时利用内、外部两个市场推广创新产品。在创 新过程中,企业借助开放式创新平台可使参与创新 过程的多方主体在同一开放性网络中相互合作、各 取所需,从而整合对方资源、实现共同的创新目标。 国内外学者对开放式创新网络进行了一些研 究。例如,Dittrich等_3 分析了IBM的创新网络,指 的是,开放式创新要求创新主体精于网络管理,并能 协调跨组织、跨文化的知识转换和流动。 互联网的本质是开放和共享,而互联网中的社 出在知识挖掘和知识探索的基础上,创新网络为创 新主体提供了创新的战略弹性、机会以及平衡适应 市场变化的能力。West_4 发现,在创新网络分类过 程中,创新网络存在正式、非正式、深度、广度等复杂 关系体系,将不同维度进行融合有助于创新主体在 创新过程中实现角色和作用的互动。Perkmanml_5 认为,产业组织和公共研究机构在推动创新方面发 区网络(E—community)主要体现为公告栏、群组讨 论、贴吧和BBS/论坛等形式。社区网络主要有3个 关键因素——社区成员、社区内容和社区平台。拥 有共同兴趣的成员被吸引到同一主题的社区平台 上,社区成员在社区平台上可以便利地、快捷地进行 交流。这三个因素聚集在一起,最终形成一种网络 社区文化大环境,从而形成真正意义上的社区网络。 本文从基于互联网平台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 的角度,研究我国企业开放式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探索基于互联网平台的企业开放式创新的绩效与其 影响因素的关系。 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产业组织越来越依靠创新过 程中的外部创新源。在开放式创新网页的表达方式 和社区网络的概念假设方面,Cardoso_6]重点研究了 社区和网络中的问题解决者、寻求者和经纪人3个 指标。 Rochemont_7 通过对中小企业进行研究发现, 收稿日期:2013—06—17 基金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演化研究”(71102170) 作者简介:夏恩君(1962一),男,吉林人,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产业经 济学、项目投融资、开放式创新,中国技术经济学会会员登记号:1030100624S ̄张明(1982~),男,宁夏银川人, 北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博士研究生,研究方向:项目投融资、创新管理;贾淑楠(1987一),女,天津人,北 京理工大学管理与经济学院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创新管理;张一(1991一),男,北京人,美国丹佛大学硕士研 究生,研究方向:区域经济学、金融与数理分析。 技术经济 可用中小企业的8个创新行为(如技术开发)衡量其 创新程度。Bahemia[8]构建了由商业广度、深度和 创新平衡组成的多维结构。Bretsehneiderl9]认为, 在开放式创新的一体化概念中应该考虑外部利益相 关者的利益。Lichtenthaler_1 0]认为,企业在符合企 业发展的技术开发战略时必须克服外部技术开发中 遇到的困难。 Nelsonl_1 认为,要想提高信息在成员间的流动 性,创新主体必须构建适当的价值网络来促使信息 快速流动。Ellen等n 认为,在开放式创新网络中, 个体能否加入开放式创新网络对创新主体能否获得 利润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王圆圆和周明L1。 指出, 开放式创新是各种创新要素互动、整合、协同的动态 过程。 对于开放式创新体系下的合作问题,Antikain— en等口 重点研究了开放式创新模式下如何让参与 者更有合作动力,并研究了合作方法。Novak开发 了一个综合性解释框架,其中的支承系统涉及客户 问的互动和商业价值的创造。Laursen和Salter[¨] 发现,企业对外部创新源的开放度与企业专属性策 略的强度的关系曲线呈倒U形。对于开放式创新 在知识转移过程中的作用,Wit等[】 ]认为,开放式 创新可使公司从外部知识中获得利益。Poot等『】 ] 利用数据证明了企业为应用行业外部知识而与外部 组织正式合作的趋势日益明显。 综上所述,随着市场竞争环境的变化,企业采取 开放式创新模式是大势所趋。企业只有充分利用 内、外部两方面的资源,才能提升创新能力、降低创 新成本和提高创新绩效。 2研究假设及模型构建 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的形成涉及外部创新 源与企业的互动。鉴于此,本文从企业层面展开研 究,从内部能力维度因素、外部创新源维度因素、企 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因素、保障维度因素四个 方面研究它们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影 响。 企业内部能力维度主要考虑企业的学习吸收能 力、内部研发能力、网络能力及软能力。外部创新源 维度主要考虑外部创新源的开放意愿、开放能力以 及外部知识属性三个方面。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 维度在开放式创新中是一类非常重要的影响因素, 所以单独归类列出。保障维度包括对开放式创新社 区网络平台创新成果的利益分配机制、激励约束机 制、过程控制机制及平台运行的风险管理机制。 在企业内部能力、外部创新源、企业与外部创新 2 第32卷第1O期 源关系和保障4个维度的影响因素中,有些因素会 促进创新成功,有些因素会阻碍创新成功。因此,本 文提出如下假设: 突出的企业内部能力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 络平台的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H1); 外部创新源投入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 台的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H2); 企业与外部创新源的良好关系对企业开放式创 新社区网络平台的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H3); 健全的保障制度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 台的创新绩效有积极影响(H4)。 本文选择以下两个财务指标——“达到销售收 入/超过预期目标”和“达到纯收益/超过预期利润目 标”。这两个指标反映了创新所耗费用(销售收入一 纯收益),其中“所耗费用”包括研发成本及所有相关 费用。技术能力维度包括两个方面——“企业内部 创新成功比率提高”和“技术领先地位”。机会窗口 包括“外部创新源机会程度”和“创新项目实施程 度”。对于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创新绩效而 言,这3个指标分别从不同的角度反映了开放式创 新社区网络平台的成功绩效程度。 根据以上假设与分析,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 络平台创新绩效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如图1所示。 图1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 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 3 实证分析 3.1研究方法和调查设计 本文从企业角度出发,从企业内部能力维度、外 部创新源维度、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和保障 维度,研究影响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 的因素。首先,对所属4个维度的11类指标的35 个影响因子进行因子分析,提取影响开放式创新社 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主要因子;然后,对理论假设 进行检验,通过对创新绩效与主要影响因子进行回 归分析,得出两者的相关关系,据此判断理论假设是 夏恩君等: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否成立;最后,结合因子分析结果和回归结果,总结 研究结论。 卷592份,其中有效问卷380份、有效问卷回收率为 57.8 。被调查企业、被调查者的统计结果见表1。 本文所用数据来源于对北京中关村科技园区、北 京亦庄经济开发区、深圳南山高新区、武汉高新区和 成都经济开发区等发送和收集的调查问卷。此次问 被调查企业的外部创新源包括客户、供应商、高 校和科研机构、竞争对手、知识产权部门、政府部门 以及其他来源(如开源社区等),其统计结果见表2。 卷调研共发放问卷658份、涉及企业265家,回收问 表1被调查者及企业情况统计结果 所属行业 企业名称 被调查者所在部门 被调查者职位 中国技术进出口总公司 进口一部 项目经理 通用、专用、交通运 北京铁路信号有限公司 工程技术部 项目工程师 输设备制造业 深圳筑博 建筑一部 建筑师 京港地铁 信号 工程师 中国建筑国际集团 机械工程部 工程师 中国联通研究院 研究院 工程师 北京智网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部 工程师 京信通信 覆盖产品研发部 嵌入式软件工程师 广州数控设备有限公司 产品设计室 机械工程师 深圳康佳通通信技术有限公司 开发中心主办部 经理 腾讯 互联网业务用户体验中心 交互设计 深圳迈瑞生物医疗电子股份有限公司 工业工程部 经理 通信设备、计算机 深圳海洋王照明科技有限公司 海外产品部 经理 及其他电子设备制 华为技术有限公司 网络安全 组长 造业 富士康科技集团 法务部 律师 深圳中维佳信息技术公司 总部 总经理 深圳顶星科技有限公司 研发部 硬件工程师 深圳日海有限公司 研发部 工程师 深圳华粤宝电池 信息技术部 工程师 北京西塔网络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市场部 项目主管 中科育科技有限公司 总部 副总裁 北京纽曼腾飞科技有限公司 运营部 副总裁 华能澜沧江水电有限公司 运维部 自动化助理工程师 能源业 北京科诺 研发部 研发工程师 广东电网 调度中心 职工 深圳华阳国际工程公司 建筑部 建筑师 传统制造业、精密 长园深瑞继保自动化有限公司 智能设备产业部 研发工程师 仪器制造业 中国电子系统工程总公司 市场营销部 技术人员 广卅I宝洁 产品部 经理 表2被调查企业外部创新源统计结果 主要外部创新源 医药制造业 通用、专用、交通 通信设备、计算机及其他 传统制造业、精密 互联网、软件 其他行业 (11家) 运输设备制造(11家) 电子设备制造业(83家) 仪器制造业(11家) 行业(5家) (44家) A.用户 10 15 6O 1O 5 33 B.供应商 2 6 10 1 O 8 C.分销商 9 1 20 3 O 6 n高校和科研机构 29 18 50 8 4 9 E.竞争对手 1 4 4 4 3 2 F.知识产权机构 4 1 2 O 1 1 G.政府部门 3 1 2 1 O 3 H.其他来源 O O 开源组织1 0 O O 国际技术1 3.2 因子分析 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指标的打分结果,对其进行因 利用调查问卷中35个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社 子分析,输出结果如表3所示。 3 技术经济 表3 KMo检验和Bartlett检验结果 取样足够度的Kaiser-Meyer-Olkin度量 Approx.Chi—Square 第32卷第1O期 有相关性,可进行因子分析;KMO值为0.734,表明 适合进行因子分析。本文采用主成分法提取公共因 子,利用方差最大法中的正交旋转到各因子的载荷 值。在确定公共因子个数时,以为“特征根大于1” 为条件,可得到7个因子,其累积方差贡献率为 88.861 ,因此将现有的35个指标合并为7个公共 因子(见表4),得到因子分析的结果。 0.734 49411.095 Bartlett球体检验 df Sig. 285 0.000 由表1可知:Bartlett球体检验的 统计值的 显著性概率为0.000,小于1 ,说明各指标之间具 表4公共因子提取结果 初始特征值 成分 1 2 3 4 5 提取平方和载人 合计 13.930 5.309 3.877 2.836 1.982 旋转平方和载入 合计 7.787 5.962 4.251 3.983 3.596 合计 l3.93O 5.309 3.877 2.836 1.982 方差贡献率 累积方差 ( ) 39.800 15.170 11.O78 8.1O4 5.664 方差贡献率 累积方差 (oA) 39.800 15.170 11.078 8.1O4 5.664 方差贡献率 累积方差 (%) 22.249 l7.035 12.146 11.381 10.273 贡献率( ) 39.800 54.969 66.O47 74.151 79.815 贡献率( ) 39.8O0 54.969 66.O47 74.151 79.815 贡献率( ) 22.249 39.284 51.430 62.812 73.085 6 7 1.824 1.343 5.210 3.836 85.025 88.861 1.824 1.343 5.21O 3.836 85.025 88.861 2.891 2.631 8.259 7.517 81,344 88.861 通过因子分析,原有的35个影响因素被浓缩为 制掌握能力)。综上,因子2包括企业对外部创新源 7个因子。进一步梳理7个因子的组成成分,并对 之重新命名。 的学习吸收能力、技术消化能力、奖励约束控制能 力,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学习吸收及激励因子”。 因子3包括如下指标:企业内部能力维度中软 能力的1个指标(企业有一定的创新经验);外部创 因子1包括如下指标:企业内部能力维度中内 部研发能力的1个指标(内部研发能力领先于同行 业企业)、网络能力的2个指标(企业具有较强的机 新源维度的4个指标(对外部合作创新源有较强的 合作意识、外部创新源的自我保护能力较强、外部创 会甄别能力、企业具有非常强的创新意识)、软能力 的2个指标(企业具有良好的营销能力、企业利用需 新源有很强的知识转移能力、合作双方技术转换有 较强的交换性);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中团队 建设的1个指标(合作双方愿意承担合作过程中出 现的风险);保障维度中风险管理机制的1个指标 (企业与外部创新源组成的创新团队中团队成员很 少变更并专注该开放式创新项目)。综上,因子3包 括外部创新源维度以及与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 求变化及时调整战略措施);保障维度中利益分配机 制的2个指标(创新主体间的利益分配机制合理、合 作双方知识产权归属有明确规定)、过程控制机制的 1个指标(对创意质量的控制有严格规定)、风险管 理机制的2个指标(能应对紧急突发问题、能很好协 调潜在问题)。综上可知,因子1包括企业自身的研 发能力、网络能力、创新意识、软能力、与外部创新源 的利益分配机制和过程控制能力,因此将该因子命 名为“研发及运营控制能力因子”。 因子2包括如下指标:企业内部能力维度中内 部吸收能力的3个指标(企业具有很强的组织学习 度,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外部创新源因子”。 因子4包括如下指标:企业内部能力维度中内 部研发能力的1个指标(企业的专利数高于同行业 企业)、网络能力的1个指标(合作双方有正式的约 束机制来约束双方行为);保障维度中利益分配机制 的1个指标(合作双方有明确的利益分配机制)。综 能力、企业具有很强的信息获取能力、企业对所获取 的知识具有非常强的应用能力)、软能力的1个指标 上,因子4主要包括内部研发能力、约束制度、权责 (企业的技术转移渠道较成熟);保障维度中激励约 束机制的2个指标(开放式创新的主体对参与某项 创新活动的外部参与者有明确的奖励措施、各创新 关系,因此将该因子命名为“约束机制因子”。 因子5包括如下指标: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 维度中伙伴关系的1个指标(企业与外部创新源的 主体间有着明确的约束机制)、过程控制机制的2个 指标(有详细的可行性计划来指导创新活动的开展、 有阶段性的评估报告和纠偏措施来保证创新活动的 开展)、风险管理机制的1个指标(有一定的风险控 4 互相依赖关系影响创新绩效);保障维度中过程控制 机制的1个指标(企业与外部创新源之间的关系能 够促进合作)。据此,将该因子命名为“界面管理能 力因子”。 夏恩君等: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因子6包括如下指标:企业内部能力维度中软 的维度如表6所示。 表6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影响因子 维度 企业内部能力维度 外部创新源维度 能力的1个指标(企业内部跨职能部门的协调管理 能力强);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中团队建设的 1个指标(企业与外部创新源组成的创新团队中团 队成员对开放式创新活动具有高度的责任感、认同 感)。据此,将该因子命名为“团队建设能力因子”。 因子7包括如下指标: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 维度中伙伴关系的2个指标(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彼 此信任、企业与外部创新源通过正式或非正式沟通 使信息充分共享和传递)。据此,将该因子命名为 “伙伴关系因子”。 经过上述因子分类后,检验各因子的内部一致 性。7个因子的Cronbach S a系数见表5。由表5 因子名称 研发及运营控制能力因子 学习吸收及激励因子 外部创新源因子 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 保障维度 团队建设能力因子 伙伴关系因子 约束机制因子 界面管理能力因子 本文分别对经因子分析后得到的7个因子与开 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3个维度指标进 行回归分析,得到如下3个回归方程: 可知,各因子的Cronbach S a系数值都高于0.6,表 财务绩效一3.518+0.629×约束机制因子+ 0.487×研发及运营控制能力因子+0.268×团队建 设能力因子+0.234×伙伴关系因子+0.126×学习 吸收及激励因子+0.098×界面管理能力因子; 技术能力一3.982+0.615×约束机制因子+ 0.478×研发及运营控制能力因子+0.393×团队建 设能力因子+0.347×学习吸收及激励因子+0.198 ×界面管理能力因子+0.192×外部创新源因子+ 示经因子分析提取的7个因子都有较高的信度,所 有的问卷题项均可保留进行后续分析。 表5 7个因子的Cronbach’S系数 符号 F1 F2 F3 F5 因子名称 研发及运营控制能力因子 学习吸收及激励因子 外部创新源因子 界面管理能力因子 项数 1O 9 7 Cronbach s a系数 0.952 0.9O0 0.892 F4 约束机制因子 F6 团队建设能力因子 3 2 0.784 O.816 0.158×伙伴关系因子; 机会窗口:==3.880+0.647×研发及运营控制能 2 0.760 F7 伙伴关系因子 2 O.698 力因子+0.449X约束机制因子+0.423×团队建设 能力因子+0.355×外部创新源因子+0.301×学习 吸收及激励因子+0.257 X界面管理能力因子+ 这7个因子的分析结果与初始假设有变动,因 此对原假设的11小类进行了重分类。本文认为,这 是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运行过程中不成熟问题的 反映,因此接受统计分析结果。 3.3 回归分析的结果与讨论 0.068×伙伴关系因子。 我们关注3个回归方程的共性之处,比较7个 因子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不同维 度的影响程度,以期找出对所有维度的绩效都产生 影响的因子及具有突出影响的因子。7个因子对开 针对4个维度的35个指标所做的因子分析结 果表明,可将影响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 新绩效的因素分为7类——这基本与理论构思相 符,本文认为可以接受统计结果。每个因子所归属 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3个维度的影响 系数见表7。 表7 7个影响因子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维度的影响系数 维度 企业内部能力维度 外部创新源维度 企业与外部创新源关系维度 保障维度 因子名称 研发及运营控制能力因素 学习吸收及激励因素 外部创新源因素 团队建设能力因素 伙伴关系因素 约束机制因素 界面管理能力因素 0.268 0.234 0.629 0.098 财务绩效 0.487 O.126 技术能力 0.478 0.347 O.192 0.393 O.158 O.615 O.198 机会窗口 0.647 0.3O1 0.355 O.423 0.068 O.449 0.257 从表7可以看出: 按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 影响程度由大到小对各因子进行排名,影响最显著 的因子是研发及运营控制能力因子和约束机制因 子,它们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 的3个维度的影响系数几乎均大于0.45,其影响明 5 技术经济 第32卷第1O期 显强于其他5个因子。因此,优秀的研发能力、出色 的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运营控制能力以及明 确的约束机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创新 绩效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故理论假设H1和H4 得到验证。 影响程度排在第三位的因子为团队建设能力因 子,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3个 维度的影响系数几乎都大于0.27。可见,出色的团 队建设能力与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创新绩效 正相关,故假设H3得到验证。 影响程度排在第四位的因子为学习吸收及激励 因子,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3 个维度的影响系数几乎都大于0.13。可见,较强的 学习吸收能力、对网络平台参与者的激励程度对开 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创新绩效具有积极的促进 作用,故理论假设H1和H4得到验证。 影响程度排在第五位的因子为界面管理能力因 子,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3个 维度的影响系数仅大于0.10,尤其是对财务绩效维 度的影响最不显著。因此,企业的界面管理能力对 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创新绩效虽有正向影 响,但并不明显,故假设H4部分得到验证。 影响程度排在最末位的因子为伙伴关系因子, 其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的3个维度 的影响系数仅大于0.07,尤其对机会窗口维度的影 响最不显著。因此,假设H3部分得到验证。 而外部创新源维度中的外部创新源投入因素在 回归模型中对企业的财务绩效没有产生任何影响, 因此不能得出其对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有 积极影响的结论,故假设H5:外部创新源投入对企 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创新绩效有积极影 响,无法得到验证。其原因可能在于,目前中国本土 企业中真正利用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的企业有 限,因此难以衡量外部创新源投入对其创新财务绩 效的直接影响,故其回归结果不显著。 4结论与展望 依据因子分析结果以及回归分析结果,对最初 模型进行修正,见图2。修正后的模型表明了经过 因子分析得到的7个因子对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 台创新绩效的3个维度的影响。 基于上述结果,本文提出如下建议: (1)加强企业自身能力的培养。创新主体的自 身能力主要包括企业研发能力、运营控制能力和知 识吸收能力,创新主体自身创新能力的强弱直接影 响企业创新的成败,所以企业应根据自身情况,有侧 6 图2企业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平台创新绩效 影响因子的修正模型 注:图中“1”表示财务绩效、“2”表示技术能力、“3”表示机会 窗口;4个维度的细分维度与创新绩效的关系见括号中带符号 的数字,如“1+”表示该维度与财务绩效正相关、“1一”表示该维 度与财务绩效负相关,“2+”、“2一”、“3+”和“3一”的含义与此 类同。 重点地对能力进行细分,制定更符合企业发展的创 新战略。 (2)搭建开放式创新网络平台,确认外部创新 源。开放式创新的核心内容是利用外部创新源,使 更多的外部创新源覆盖自身的创新体系,以获得互 补性资源和更多的、对其创新有促进能力的创新知 识。随着内外部创新源的相互融合,创新主体要不 断开辟新的市场、寻找更多的知识创新源,树立与外 部创新源“双赢”的合作意识。 (3)深化创新主体间的合作意识。沟通机制和 信任机制的建立是各创新主体实现创新成功的基 础。良好的合作关系是合作双方创新成功的基础, 可避免双方在合作过程中因沟通不畅导致的不良后 果。 (4)寻求产业政策的支持。在企业发展的各个 阶段,产业政策都会影响创新企业的整体发展进程。 只有积极寻求产业政策的扶持,企业才能在创新过 程中充分运用外部创新源,积极整合内部资源,使企 业利润达到最大化。 参考文献 E]-I CHESBROUGH H.The Era of open innovation[J].MIT Sloan Management Review,2003,44:35—41. 72] CHESBROUGH H.Managing open innovation[J].Re— search Technology,2004,47(1):23—26. E33 DITTRICH K,DUYSTERS G,ARD-PIETER DE M. Strategic repositioning by means of alliance networks:the case of IBM[J].Research Policy,2007,36(11):1496— 151l_ [4]WEST J.Open Innovation:Researching A New Paradigm EC].Oxford:Oxford University Press,2007. 夏恩君等:开放式创新社区网络创新绩效的影响因素 [5] PERKMANM M,WALSH K.University-industry rela— tionships and open innovation:towards a research agenda El1]NELSON R,WINTER S.An Evolutionary Theory of E conomics Change[M].Cambridge,MA:Belknap Har— yard Press,1982. L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anagement Reviews,2007, 9(4):259-280. [12] ELLEN E.Attributes required for profiting from open .Open inno— E6] CARDOSO M,CARVALHO J V,RAMOS Iinnovation in network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Technology Management,2010,52(3/4):344—371. vation communities or should it be networks ?[z].Uni— versity of Minho,Portugal Margarida Cardoso,Joao Vidal Carvalho,Isabel Ramos,2010. [13] 王圆圆,周明.企业开放式创新中的利益相关者管理 [J].市场研究,2008(4):49—52. PA M,AH0NEN M.Motiva— [14] ANTIKAINEN M,MAKI [7] VAN DE VRANDE V,DE JONG J P J,VANHAVER—BEKE W,et a1.Open innovation in SMEs:trends,motives lfag and supporting collaboration in open innovation[J]. European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 0,1 3 (1):100—119. and management challenges[J].Technovation,2009,29: 423—43 7. E8] BAHEMIA H,SQUIRE B,A contingent perspective of open innovation in new product development project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10,14 (4):603—627. [15] LAURSEN K,SALTER A.Open for innovation:the role of openness in explaining innovation performance among u.K manufacturing firms[J].Strategic Management Journal,2006,27(2):131—15O. [9] BRETSCHNEIDER U,HUBER M,LEIMEISTER J M, et a1.Community for innovations:developing an integrated [16] WIT J,DANKBAAR B,VISSERS G.Open innovation: the new way of knowledge transfer[J].Journal of Busi— ness Chemistry,2007,1(4):1-9. d a [17] POOT T,FAEMS D,VANHAVERBEKE W.Towarconcept for open innovation[Z],1 lth International Work— ing Conference on Open-IT Based Innovation——Moving To.. wards Cooperative IT Transfer and Knowledge Diffusion, Spain,2008. dynamic perspective on open innovation:a longitudinal assessment of the adoption of internal and external inno— [10]LICHTENTHALER U.Integrated roadmaps for open innovation[J].Research Technology Management, 2008,51(3):45—49. vation strategies in the Netherlands[J].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Innovation Management,2009,13(2):1-24. Influencing Factor of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Community Network Based Open Innovation: Empirical Study Based Oil Internet Platform Xia Enjun,Zhang Ming,Jia Shunan,Zhang Yi (School of Management and Economics,Beiji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BeiJing 100081China) ,Abstract: Using the data from questionnaire survey,this paper studies the impacts of dimensions of enterprise s interna1 abilitv,externa1 inno— vatlon source'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terprise and external innovation source and security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c0mmunitv net— work based on open innovation-The result shows as follows:the dimensions of enterprise s internal capability and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en— t P e and。xt nal。nnovation source have positive effects on the innovation performance of community network based 0n oPen innovati0n;the , d m。n 。n ot external nnovatlon resource has a positive effect on technological capability and of opportunity window in innovation Derformancehave negative effect on financial performance.Finally,it puts forward some policy suggestions to promote open innovati0n in China. Key words:open innovation;e—community;innovation performance;influencing factor