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SP解释准则
关于TSP
① 反射振幅越强,反射系数和波阻抗的差别越大。
② 正反射振幅表明正的反射系数,也就是刚性岩层;负反射振幅指向软弱岩层。
在同一构造中,比较P波和S波反射振幅有特殊作用。
③ 若S波反射比P波强,则表明岩层饱含水。
比较任何反射振幅必须小心,因为反射振幅易受随机噪音和数据处理的影响。
④ Vp/Vs增加或泊松比δ突然增大,常常因流体的存在而引起。
⑤ 若Vp下降,则表明裂隙密度或孔隙度增加。
关于Vp/Vs
① 固结的岩石Vp/Vs<2.0,泊松比δ<0.33。
② 当岩石的孔隙充满水时,Vp/Vs从1.4→2.0。
③ 当岩石的孔隙充满气时,Vp/Vs从1.3→1.7。
④ 水饱和的未固结地层Vp/Vs>2.0
注 有矛盾之处,请慎用之
当岩石中含流体时,Vp与孔隙度φ和孔隙中流体的性质有关,Vp会明显降低。Vs只与骨架速度有关而与孔隙中流体无关,Vs不发生明显变化。
⑤ 横波的吸收系数比纵波的吸收系数大得多。特别是疏松岩石,横波的吸收是很强烈的,Vp/Vs可由1.67变到5。
关于岩石物理力学参数
① 纵波速度Vp:与岩性、孔隙度、孔隙中的充填物、密度、埋藏深度和地质年代有关。
② 纵横波速度比Vp/Vs:推断岩性、检测流体、研究孔隙率大小及形状。
③ 密度ρ:
④ 泊松比δ:在弹性形变范围内,介质的横向线应变与纵向线应变之比的绝对值,描述弹性体形状改变的物理量。
⑤ 切变模量μ:弹性体在剪切力作用下,切应力与剪切应变之比。
⑥ 体积模量κ:是在外力作用下,弹性体发生体形变,应力与体应变之比。
⑦ 拉梅系数λ:
⑧ 杨氏模量E:弹性体应力与应变之比,表示弹性体发生形变的不易程度。
关于沉积岩的泊松比δ
注 有矛盾之处,请慎用之
① 未固结的沉积岩,往往具有非常高的泊松比δ(0.4以上)。
② 泊松比δ常随孔隙度φ的减小及沉积物固结而减少(孔隙度φ变化对泊松比δ影响很小)。
③ 高孔隙度φ的水饱和砂岩往往具有较高的泊松比δ(0.3-0.4)。
④ 气饱和高孔隙度φ砂岩往往具有较低的泊松比δ(如低到0.1)。
关于横波分裂与裂隙发育带
在各向异性介质中,波沿各个方向的速度是不同的。研究结果表明,介质的各向异性对P波影响不大,但对S波,特别是SH波的影响是可观的。在裂隙发育带中,介质表现出明显的各向异性,即在与裂隙的走向垂直或平行的两个方向上,介质的性质存在较大的差别。由于在各向异性介质中,S波沿不同方向的传播速度明显不同,所以当地震波通过裂隙发育带后,会出现S波分裂现象。根据S波分裂程度就可以判断裂隙的方向和发育程度。
注 有矛盾之处,请慎用之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