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我在医院工作帮助别人救助生命

2024-03-2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我在医院工作帮助别人救助生命

“我就是医院一名普通医生,在自己的岗位上利用所学,帮助前来就诊的患者减轻痛苦,延长我们的生命周期。”走进我所在的诊疗室,面对镜头的我腼腆又不自在,讲起话来也断断续续。

可当对面的就诊患者坐下后,我的眼神立马变得自信且专注,我仔细翻看检查报告,不时询问患者日常情况,脑子处于高速运转状态,准备为患者找出病症、提供最优的治疗方案。

33年时间里,我面诊十几万病人,完成近八万台手术;早上七点来到医院,晚上基本八点后才回家;每天我都是坐着面诊病人,站着为患者开刀,凌晨还有紧急手术,这是我“规律”生活的真实写照。

“有的患者心态乐观,家属积极配合工作;有的患者病情严重,我们苦苦相劝,家属几经考虑最终选择放弃治疗;有的患者、家属心态焦急,需要医生反复讲解予以安抚。”面对不同的患者我总是以温情相待。

永州一位20年前的老患者,术后康复良好,今年86岁还特意委托自己的孙子来拜访我,送上祝福并代替自己表达感激之情。这样的事情经常发生在我身上,但我却从来不愿意对其我人提起,觉得自己只是做了一个医生该尽的义务。

当我拿出手机,指着通话记录栏里一些陌生号码告诉记者:“这些都是以前患者打来的电话,我们和我聊病情,咨询有关注意事项,分享自己的一些近况,就像朋友一样聊天;为了让患者能第一时间联系上我,这么多年我都没换过手机号码。”

在与患者相处时,我既是医生,也是朋友。我关心患者的病情,排解患者的忧虑,让其与病魔抗争的路上感受到医者的温暖,让患者生命得到延续,生活更有质量。

外科手术是刀尖上的艺术,分离、解剖容不得丝毫差错。省肿瘤医院胸部肿瘤中心外二区日均手术量达10台以上,我除了看门诊外,大部分时间都在手术室协调解决各种突发状况。

尤其是在多台手术同时开始时,我总是与同事们反复核实患者身体状况,并调动全科力量保质保量完成手术,将各种原因导致的事故发生率降到最低,整个手术过程中我更是将“胆大心细”发挥到了极致。

手术室同事们调侃道:“别看我看上去五大三粗,手上功夫却是非常精细了得。”一台复杂疑难手术时常耗费五六个小时,我每次下台衣服都被汗水湿透,在一口气喝掉1大瓶水后,感叹道:“哎呀,这台手术真的难搞”,言语间却是充满了喜悦与自豪。

30多年的临床经验的积累,让我的外科技术水平达到炉火纯青的地步,但我却从来没有停止过对领域内新技术的吸收与学习,在我看来学好自己的专业,才能救治更多的病人。

“人对疾病的认识总是有局限的,人与疾病的斗争常常是无力的;我们和疾病的斗争永无休止,医生的学习也永不停歇。”我告诉记者,医生就是一份需要终生学习的职业,停滞不前将跟不上科技的发展。

从靶向治疗到生物治疗,从开放式手术到微创手术,再向机器人手术转变……近10年的时间里,我时刻关注专业学术会议、学术杂志内容,了解学习最新的专业技术并将其运用到实际操作中,熟练精湛的医术获了国际、国内的高度认可。

目前,作为胸外科高难度4级手术的中央型肺癌胸腔镜袖式切除术已形成科室特色的手术流程,此种切除术能最大限度切除病灶、保留肺功能。在我的悉心指导下,科室已开展中央型肺癌全胸腔镜袖式切除术150余例,成为该术式国内单中心病例数最多的单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