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持以科学发展观为统领
全面推进和谐社区建设
科学发展观是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方针,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必须坚持和贯彻的重大战略思想。社区是构成社会的基本单元,是居民群众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社区和谐是社会和谐的基础。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准确把握和谐社区的本质内涵,认真分析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深入研讨进一步深化社区建设的对策措施,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对于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经济和社会的协调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一、和谐社区的内在本质与外部环境要求
实现社会和谐,建设美好社会,始终是人类孜孜以求的社会理想。社区是聚居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人们所组成的社会生活共同体,由人口、地域、组织结构、社会心理、规范体系、物质设施等基本要素构成。从社区构成要素的层次性来看,“和谐社区”应该是环境优美、设施完善、管理有序、治安良好、生活便利、文明祥和的社区。这是从社区良性运行的要求出发,对社区内各种关系应具有的状态和特征所作的概括。提出建设和谐社区的任务,标志着对社区建设认识的深化。大力推进和谐社区建设,要求我们加深对和谐社区内涵的科学理解。
第一,和谐社区的内在本质要求。从内在本质上看,和谐社区有以下要求:一是人与环境的和谐。自然环境是人类赖以生存在的基本前提和条件。我国传统伦理思想在人与自然关系上追求“天人合一”、人与自然的和谐境界。一个社区的和谐,地域范围、人口规模要科学合理;生活环境要净化、美化、绿化,干净整洁,优美舒适;供水系统、道路、路灯等技术性基础设
— 1 —
施,以及社区公共组织办公场所、社区服务设施、办公设备、活动经费、文化体育设施等社会性基础设施要完善配套;同时要求人们爱护、保护环境,与环境共生共荣,协调发展。二是社区成员之间的和谐。人是社会的主体,各种社会关系是人与人在其社会实践过程中发生和建立起来的。一个和谐的社区,首先要求人际关系和谐,全体社区成员在社区内能实现各尽其能、各得其所而又和谐相处。这就要求社区提供成员之间交流、沟通的渠道和平台,促进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家庭与家庭之间的和睦相处,形成团结、合作、互助、守望的社区氛围,促进社区成员建立在公共意识下的生活习惯、行为方式等方面的相似性以及社区归属感和认同感的形成。社区成员的和谐还要求通过推进民主自治,在社区内建立起民主参与机制,保证社区成员民主政治权利和参政议政愿望的实现。人际关系和谐还要求社区内不同阶层居民之间的和睦共处,权利得到尊重、利益得到维护、需求得到满足、自我价值得到实现。三是社区组织间的和谐。和谐社会是一个组织结构均衡的社会。社区内不仅有政府组织、社会组织,还有经济组织。和谐社区要求这些组织健康发育、充满活力且运转有序,不仅要做到结构合理,力量均衡,职责明确,关系顺畅,各组织之间还要密切配合,实现功能互补,共同为管理社区事务、服务社区居民发挥作用。社区和谐还体现为民主自治、社会管理、社区服务、社区卫生、社区文化、社区教育、社区治安等各项工作的平衡协调发展。
第二,和谐社区的外部环境要求。社区只是构成社会的一个基本单元,社区内部的和谐必定受到外部环境以及外部环境与内部构成要素间的关系的制约。一是社区与社区之间要和谐。由于地理位置、人口结构、经济状况、资源配置等方面的差异,社区与社区之间客观上存在各种差别。目前在一些城市出现了社区分化和低收入社区的“边缘化”,带来了社区需求的多样性和差异性。因此,社区之间要通过交流和沟通,开展互动,融洽关系,整合资源,取长补短。同时,社区的区域范围只是相对而言的,一个社区的和谐有赖于相邻社区的和谐。建设和谐社区必须处理好锦上添花与雪中送炭的问题,处理好先发展、后发展的问题,缩小差异,促进融
— 2 —
合,促进社区间的平衡协调发展。二是社区与政府之间要和谐。和谐社区要求政府行政管理与社区居民自我管理的有效对接,建立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的良性互动机制。社区与政府之间的和谐首先体现为关系顺畅、职责明确,社区与政府作为不同的责任主体在社区的公共管理和公共服务中发挥着各自的作用,社区依法自治,政府依法行政。其次要良性互动,政府对社区的自治、管理和服务提供指导,并通过加大投入、完善法制,为社区自治、管理和服务创造条件,提供保障;社区通过不断完善基础平台,主动协助政府完成各项工作任务。同时,还要求政府与社区密切合作,建立起合作伙伴关系,共同促进社区发展。三是社区与市场之间要和谐。和谐社区需要市场根据居民的实际需求来合理配置资源,设置商业服务网点,建立快捷便利的生活服务圈,满足居民群众的生活需求。从政治经济学理论来看,政府、社会、市场在社会发展中扮演着不同的角色、发挥着不同的功能,但它们的角色和功能应该是有机联系、互为补充的。一个和谐的社区,不仅要求社区内政府组织、社会组织、经济组织的角色和功能互补,更有赖于整个政府、社会、市场的角色和功能的互补。
第三,和谐社区的基本特征和功能。综合和谐社区的内在本质要求和对外部环境的要求,和谐社区应具备以下六个特征:一是“以人为本”的人居环境。社区要以优美的环境、配套的设施和完善的功能,满足居民对生活空间、各种服务的需求,居民社区意识强,安居乐业。二是畅通的沟通和参与渠道。要通过推进民主自治,努力在社区决策、管理、监督等环节上建立起与居民畅通的沟通渠道,居民参与热情高,各种问题和矛盾都能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得到消化和解决,社区管理有序。三是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邻里团结、平等友善,尊老爱幼、扶危济困,居民生活方式文明健康,生活态度积极向上。四是健全的组织和制度。社区党组织坚强有力,自治组织体系完善,民间组织发育健全,并通过完备的规章制度,保证有序运转。五是社区单位积极共建的机制。驻社区内的机关、团体和企事业单位自觉融入社区,积极参与社区建设和发展,优势互补,资源共享,共驻共建。六是可持续发展性。社区各项建设与发展注重
— 3 —
近期目标与长远规划的结合,兼顾眼前利益和长远利益,符合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总之,和谐社区体现了社区建设民主自治的方向、以人为本的理念和服务居民的宗旨,体现了社区建设提高居民的素质、愉悦居民的精神、规范居民的行为、促进居民的交往、融洽居民之间的关系、培育居民的社区意识、增进居民的参与、提高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的功能。
二、影响和谐社区建设的主要问题
随着我国发展模式转型、体制深层次转轨、政府职能转变和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一些企事业单位的社会职能逐步被剥离,致使一部分单位人变成了社会人,以及大量的农村务工人员涌入城市,使现行城市社区的社会管理和服务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如计生、优抚、救助、服务、流动人口管理、环境卫生等。但就当前社区建设的情况来看,由于体制、理念、政策等方面依然存在一些制约社区发展的深层次问题,影响社区建设的问题仍很突出,阻碍了社区建设的快速发展,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社区管理体制不顺,职能不清,使组织实施社区建设的街道办事处职能作用被削弱。主要是原有条块分割的城市基层管理体制导致“政出多门”、“多头管理”,使作为社区建设主要组织实施者的街道办事处缺乏必要的综合协调权和组织实施权,对社区的管理不系统、不规范。有些社区的辖区与政府部门的执法区不一致,造成跨区执法现象,给社区管理带来不便;街道办事处经济压力过大,造成部分街道办事处把相当一部分精力投入到发展街道经济上,削弱了其管理和服务的职能。一些经济发展比较薄弱的地区,街道为了解决干部职工的吃饭问题,过分强调经济效益,因而一些违章建筑、马路市场以及乱收费、乱罚款现象屡禁不止。
二是社区经费不足、设施不全,成为影响社区建设快速发展的瓶颈。由于社区经费投入少,
— 4 —
导致社区服务设施不全,致使一些社区服务质量不高,特别是经济欠发达地区和一些城市的老城区社区居委会,因硬件基础设施薄弱,开展服务相对较差。
三是社区服务单一,与经济社会发展不协调,不能满足社区居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和生活需求。社区服务是社区建设的基础,但由于有关社区服务业的优惠政策相对较少,已出台的有关规定又不能得到很好地落实,限制了社会各方面对社区服务业的投入,使我国目前的社区服务业发展比较单一,多依靠政府投入,福利性、事业性服务项目占大多数,基本上属于政府行为,向社会化、产业化、实体化转变的步伐不快。
四是宣传教育力度不够,没有形成共住共建的良好氛围,社区资源没有得到充分利用。社区建设缺乏社区成员、社区居民、驻区单位的广泛参与,社区建设就不能说是成功的。社区建设是社区成员参与的过程,反映社区各阶层包括政府、社团组织、志愿组织、非营利企业、驻区的企事业单位和中介组织及公民个人,对社区事务的关心、支持和投入。而我省目前大部分社区居民、成员单位、社团等组织对社区的认可和参与程度不高。社区建设的主体是社区成员,社区成员的参与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是社区建设的生命力所在。由于忽视对社区成员在社区内容、意义等方面的宣传,社区建设工作中出现了“上热下冷”的局面。有些社区成员对社区建设这一与自身生活息息相关的工作知之甚少,缺乏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参与社区建设的积极性没有被激发、调动起来,使大量的社会资源没有得到很好地利用。
五是社区自治理念不清,居委会的职能被弱化,使社区居委会在建设和谐社区中的作用得不到充分的发挥。近年来,通过开展社区建设,社区居民对“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和“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有了新的认识,居民自治的愿望不断增强。
— 5 —
三、建设和谐社区的对策选择
第一,扩大民主,完善自治,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政治保障。建设和谐社区,必须把扩大民主、完善自治、增强基层社会建设和管理的合力作为根本环节,充分发挥社区在城市管理、公共服务和社会生活中的基础作用。加强城市基层民主政治建设,必须完善和健全党领导下的政府依法行政和社区依法自治相结合的社区建设管理体制,即以社区为平台,实现政府管理功能与社区自治功能互补,行政资源与社会资源整合,政府力量与社会力量互动,既加强政府责任和政府行为,又加强社区自治行为和社区自治功能。进一步完善居民自治,关键是要为居民自治创造环境,切实提高居民自治的意识和能力。政府职能转变涉及到深层次的体制改革和机制转换,关系到权利的重新分配和利益的重新调整,在推进过程中遇到阻力。要实现政府依法行政与社区依法自治的目标,必须解决体制性障碍,深化基层管理体制改革,强化政府的公共服务职能,大量减少政府直接干预微观主体的行为,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起居民自治的长效机制。
第二,加大投入,完善设施,为和谐社区建设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社区环境是居民群众关注的热点,是居民群众安居乐业、提高生活质量的重要方面,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重要内容。优美的社区环境,良好的社区生态,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具体体现,也是社区可持续发展的基本要求。一是要加强社区环境改造,把社区环境改造纳入市政建设总体规划,推进城市管理到社区,大力开展社区环境整治,拆除违章建筑,治理乱搭乱盖和脏乱差现象,实现社区的绿化、净化、美化、亮化和道路硬化,营造整洁、优美、舒适、温馨的社区环境。二是要加强社区基础设施建设。坚持政府投入为主,广泛吸收社会各方面资金,鼓励社会各界投入,建立和完善多元投资机制,切实解决社区组织工作用房、居民公共活动场所以及为居民服务的窗口等必要的基础设施建设问题。三是要加强社区信息网络建设。要按照统一设计、统一标准、统一
— 6 —
软件、统一管理的原则,规范社区信息网络建设,打造“数字社区”,从而实现社区管理和服务的现代化。
第三,抓好党建,优化队伍,为和谐社区建设提供一流的组织基础。社区组织是管理社区公共事务、提供社区服务的主体,也是党和政府联系居民的桥梁和纽带。健全的社区组织网络体系是建设和谐社区的是重要保障。一是要加强社区党组织建设。社区党组织是建设和谐社区的领导核心。要积极探索创新社区党建工作的新机制,创新基层党组织设置的思路,实现社区党组织建设全覆盖,以加强和完善社区党组织建设带动、促进社区其他组织的建设。二是要加强社区自治组织建设。要按照“社区自治、议行分设”的原则,通过民主选举健全和完善社区成员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社区协商议事委员会等社区自治组织体系。三是要大力培育和发展社区民间组织。充分发挥其在整合社区资源、组织居民依法有序参与社区政治活动、满足社区居民服务需求、提高社区凝聚力与亲和力等方面的作用。要把促进社区民间组织建设纳入到社区建设的总体中加以规划统筹,进一步完善相关政策法规,提升其自我发展功能,增强其在社区建设中的影响力。
第四,拓展领域,创新方式,不断完善和谐社区服务功能。社区服务是社区最基本的功能,是和谐社区的主题和生命力所在。社区建设的基本立足点,就是要服务于人民,造福于人民,这是党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集中体现。而且,建设和谐社区就是要通过大力发展社区服务,使广大社区成员能够分享社会发展的成果,实现社区公平。因此,建设和谐社区要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把为居民群众服务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一是要不断拓展社区服务的领域。要充分挖掘和合理利用社区资源,重点发展面向居民的便民利民服务,面向特殊群体的社会救助、社会福利和优抚保障服务,面向下岗失业人员的再就业服务和社会保障服务。二是要不断创新社区服务的方式。要建立健全社区服务的组织网络体系,
— 7 —
强化市、区、街社区服务中心和社区服务站点的组织、引导和信息中介职能,加快社区服务的信息网络建设,不断提高社区服务的质量和管理水平。三是要不断壮大社区服务的队伍。要为社区组织减负,使社区工作者有时间和精力来组织协调社区服务工作。要建立专业化的社区服务队伍,建立相应的培训机构和资格认证制度,对社区服务从业人员进行职业培训,提高他们的专业素质和服务质量。要发展志愿者服务队伍,向居民群众提供社会互助服务。
第五,丰富载体,凝聚合力,促进和谐社区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社区文化是和谐社区的灵魂,是推动社区发展的力量源泉,和谐社区需要先进文化的支撑。一个和谐的社区,必定是一个文化繁荣、底蕴丰富的社区。随着人们生活水平和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人们越来越注重追求社区文化内涵。加强社区文化建设,可以增强社区的沟通力、凝聚力、引导力,激发广大社区居民的创造力,使社区充满生机和活力。加强社区文化建设,要以倡导文明新风、满足文化需求、普及科学精神、融洽人际关系为目标,重建社会共同价值观。一是要充分发挥社区的教育功能,提高居民群众的思想道德素质。要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指导,培育居民的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大力弘扬中华民族邻里互助、乐善好施、扶贫济困等传统美德,形成平等友爱、融洽和谐的人际关系,营造“人人为我,我为人人”的良好社区氛围。要充分利用市民学校、老年大学、青少年活动中心等社区文化教育设施,组织开展各类社区公民道德教育、老年教育、青少年校外教育和未成年人思想道德教育,引导居民和睦相处,营造科学健康、积极向上的社区风尚和团结友爱、互帮互助、和谐融洽的人际关系。二是要广泛开展社区活动,调动居民参与社区文化建设的积极性。开展丰富的社区活动是实现社区功能,增强社区活力与凝聚力,提高社会参与度的重要途径。居民素质要通过活动得到提高,社区文明要通过活动得到体现,社区形象要通过活动得到提升,社区凝聚力要通过活动得到增强。一方面,要充分发挥社区党组织和自治组织的组织、协调作用,制定完整的活动方案,保障各项活动的有序开展。另一方面,要调动社区各种服务性民间组织和志愿者的积极性,开展居民喜闻乐见、
— 8 —
健康有益、形式多样的文体娱乐活动,寓教于乐,调动广大社区居民广泛参与的积极性,把社区建设成传播先进文化、塑造美好心灵、弘扬社会正气、倡导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的阵地,营造健康向上、文明和谐的社会氛围。三是要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社区创建活动,提升社区的文化品位。要结合创建学习型社会,积极推动学习型社区、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学习型个人的创建活动,形成人人学习、时时学习、处处学习的良好氛围。要结合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积极推动文明家庭、文明楼栋、文明小区、文明社区的创建活动,提高社区的文明程度。要根据居民群众自我展示、自我发展、自我实现的需要,大力培育各种社区文化组织,完善各类文化设施,开展先进社区文化组织和参与社区文化活动积极分子的评选表彰活动,推动社区文化创建活动上档次、上水平。
— 9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