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HS、SITC、ISIC编码比较

2023-09-08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HS、SITC、ISIC编码比较

中经网上有详细的说明:

我国进出口统计使用并公布的商品分类,先后有两种,均参照了有关国际标准分类。1991年及以前参照使用的是《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第二次修订本,1992年及以后海关统计参照使用的是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并从1994年起公布按SITC大类转换的进出口数据。

《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共分10类,下分64章,先按商品的不同加工程度、再按商品的不同用途分别归类;《商品名称和编码协调制度》(HS)共分22类,下分98章,先按商品的不同基本原料、再按商品的不同加工程度分别归类。按照SITC统计,有利于经济分析;按照HS统计,则便于国际比较。

联合国统计署的商品贸易数据库(UN Comtrade Database)①提供了相当全面、完整的商品贸易年度数据,其对产品的分类主要有 3 个体系:“国际贸易标准分类”,“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和“按广泛经济类别分类”。

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tandard International Trade Classification, SITC)于 1950 年由联合国统计局主持制订、联合国经济社会理事会正式通过,用于统一各国对外贸易商品的分类统计。该体系至今经历了四次修改。最近的第四次修订版(SITC Rev.4)于2006 年 3 月由联合国统计委员会第三十七届会议通过,将贸易产品分为 10 大类(一位数)、66 章(二位数)、262 组(三位数)、1023 个分组(四位数)和 2652 个基本编号(五位数)。 SITC编码 具体明目 0 粮食及活动物 1 饮料及烟叶 2 除燃料外的非食用未加工材料 3 4 5 6 7 8 9

商品名称及编码协调制度(Harmonized Commodity Description and Coding System,HS),是在海关合作理事会制定的《海关合作理事会分类目录》(CCCN)和联合国《国际贸易标准分类》(SITC)的基础上,由世界海关组织编制的关于国际贸易商品分类的标准目录。通过按照协调制度进行商品归类,海关可以指定海关

矿物燃料、润滑油及有关物质 动物及植物油、脂肪及蜡 未列明的化学及有关产品 主要按材料分类的制成品 机械和运输设备 杂项制成品 未列入其他分类的货物及交易 税则和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HS 协调制度于 1988 年实施并于 1992 年、1996 年、2002 年和 2007 年进行了修订。目前实施的是第五版即 2007 版(HS 2007),货物按其加工程度,依原材料、未加工产品、半成品和成品的顺序排列,包括 22 大类,97 章,5053 个六位数产品基本编号。我国从 1992 年开始采用《协调制度》编制对外贸易统计。

按广泛经济类别分类(Classification by Broad Economic Categories, BEC)联合国统计局制订、联合国统计委员会审议通过、联合国秘书处出版颁布,其目的是按照国际贸易商品的主要最终用途或经济类别(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对国际贸易 SITC数据的基本项目编号进行综合汇总。BEC 分类采用 3 位数编码结构。第三次修订本把全部国际贸易商品分为 7 大类:食品和饮料、工业供应品、燃料和润滑油、资本货物( 运输设备除外 ) 及其零附件、运输设备及其零附件、其他消费品、未列名货品; 7 大类分为 19 个基本类,按最终用途汇总为资本品、中间产品和消费品三个门类。

在 SITC 分类标准中又有第二次修订标准(SITC Rev.2),第三次修订标准(SITCRev.3)和第四次修订标准(SITC Rev.4)可供选择,其中 SITC Rev.4 的贸易数据自 2007年起开始提供,时间长度过短、不适合进行计量分析;SITC Rev.2 的三位数产品为 239种,SITC Rev.3 为 262 种。中国的 SITC Rev.3 贸易数据最早可以追溯到 1992 年。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