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最全医学检验三基题库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医学检验远秋网三基题库 质量管理

一、单选题[A1/A2] (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9道题) 1、统计学中用来描述数值变量集中趋势的指标是: A A、平均数 B、标准差 C、方差 D、变异系数

2、某生化指标在人群中呈正态分布,制定其参考区间常用: B

A、±s B、X± 1.96s C、X± 2.58s D、取百分位数法第5%和第95%百分位的数值 3、Levey—Jennings质控图中警告线一般设为: B

A、X±S线 B、X±2s线 C、X±3s线 D、X±4s线 4、一个用于确定诊断的方法最希望有: B

A、高灵敏度 B、高特异性 C、重复性好 D、准确度高

5、在某次临床化学室间质评活动中,对于5个不同批号的结果,其中有一个批号结果超过规定的范围,其得分应为: A

A、80% B、100% C、60% D、90% 6、室内质控图制作的关键是选择: D

A、标准差 B、质控血清 C、试剂盒 D、控制限 7、医学决定水平能为病人诊断、治疗和预后: B

A、提供参考依据 B、提供决定性依据 C、不能提供依据 D、以上都不是 8、重复性试验是考查检测方法的: A

A、随机误差 B、过失误差 C、方法学误差 D、系统误差 9、对一检测系统做灵敏度实验时需要以下样品: C

A、空白样品和质控品 B、质控品和校准品 C、校准品和检测限样品D、空白样品和检测限样品 10、记录室内质控结果时应该: C

A、只记录在控结果 B、只记录失控结果 C、记录所有结果 D、每天观察不用记录 11、L-J室内质控图中X±2s表示: A

A、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5.5% B、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9% C、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99.7% D、质控结果在此范围内的可能性为68.2%

12、对同一分析项目,连续两次活动或连续三次中的两次活动未能达到满意的成绩则称为: D

A、不满意的EQA成绩B、不满意但成功的EQA成绩C、成功的EQA成绩D、不成功的EQA成绩 13、室内质控中最初求取均值的样本,测定次数不应少于: B A、10次 B、20次 C、50次 D、100次 14、对同一样品进行重复检测,所得结果: B

A、差别越小,精密度越低 B、差别越小,精密度越高 C、差别越小,准确度越高 D、差别越小,准确度越低

15、反复测定样品中某物质的结果很接近于真值,说明所采用的测定方法: A A、准确度高 B、精密度高 C、灵敏度高 D、实用性强

16、一血液样品在甲医院测得血糖结果在正常范围,乙医院测得结果异常,后经核查,乙医院所用标准液已变质,这种误差属于: A

A、系统误差 B、偶然误差 C、允许误差 D、随机误差

17、假定尿素在常规实验室20天测定的质控结果的均数为6.5 mmol/L,标准差为0.45 mmol/L~第一个月在控数据的平均数为6.3 mmol/L,标准差为0.20 mmol/L;累积数据计算的平均数为6.4 mmol/L,标准差为0.30 mmol/L。您认为第二个月的室内质控图,应采用的均值和标准差为: B A、6.5 mmol/L和0.45 mmol/L B、6.4 mmol/L和0.30 mmol/L C、6.3 mmol/L和0.20 mmol/L D、6.4 mmol/L和0.45 mmol/L 18、一般认为用于过筛实验的分析方法希望有: A

A、高敏感性B、高特异性C、总有效率高D、准确度高 19、下列哪项属于随机误差: C

A、加试剂不准或错误 B、样品变质 C、仪器光源减弱 D、计算错误 一、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共4道题)

1、室内质控22s规则的含义为两个连续质控结果同时超过+2s或-2s,若违背此规则,表示存在随机误差。╳

2、对检测系统校准应尽可能溯源到参考方法和(或)参考物质。 √ 3、室内质控反映实验室测定的精密度。 √

4、检验标本的采集和运送的质量管理由护士和护工负责与检验人员无关。 ╳ 二、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5道题)

5、溯源性是通过一条具有______、______比较链,使测定结果或测量标准的值能与规定的______联系起来的特性。【正确答案】:不确定度的,不间断的,参考标准

6、表示两个变量之间的线性关系的密切程度可用相关系数γ表示,γ的值在______ 之间,如该值为正,表示Y随X 增加而______,称为______;该值为负,表示Y随X的增加而______,称为______。【正确答案】:-1到1,增加,正相关,减少,负相关

7、精密度表示测量结果中随机误差大小的程度,常用____和____表示。【正确答案】:标准差,变异系数 8、常用于描述一组变量离散趋势的统计量有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标准差,方差,极差 9、培养基质控应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无菌试验,支持生长试验,选择和抑制生长试验,生化反应培养基分别选择一株阳性一株阴性进行生化反应 三、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3道题)

10、有一实验室某次室间质评5个批号氯的靶值分别为l10.3 mmol/L、95.6 mmol/L、125.4 mmol/L、90.2 mmol/L、135.0mmol/L,测定结果分别是115.3 mmol/L、99.2 mmo1/L、131.2 mmol/L、94.1 mmol/L、142.3mmol/L,请计算出该实验室本次室间质评氯的得分,并对质评成绩作一简要分析。(氯的PT方案质量要求是靶值±5%) 【正确答案】:(1)根据氯的质量要求是靶值±5%,分别求出各批号的可接受范围为104.8~115.8、90.8~100.4、119.1~131.7、85. 7~ 94.7、128.3~ 141.8。(2)将测定结果与此一一比较,得出4个可接受结果,1个不可接受的果。 分析:本次室间质评氯的评分达到80%可接受成绩,为基本满意的EQA成绩,但是有一个样品的测定结果落在允许范围以外,结果偏高,观察所有结果,与靶值比较都有一定程度的正偏差,可能氯的测定存在系统误差,应引起注意,并采取措施加以纠正。

11、某一丙肝抗体检测试剂盒检测结果见下表: 请分别求出该试剂盒的敏感性、特异性、阳性预期值、阴性预期值、诊断效率。 【正确答案】:计算: (1)敏感性﹦90/100﹦90% (2)特异性﹦95/100﹦95% (3)阳性预期值﹦90/95﹦94.7% (4)阴性预期值﹦95/105﹦90.5% (5)诊断效率﹦(90+95)/200﹦92.5% 12、请简述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措施。 【正确答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是当操作具有潜在感染力的微生物时,为了防止实验人员的感染因素的外泄,采取恰当的实验室操作和实验程序,使用一定的实验室安全装备,对实验室的设施及结构提出特定要求,并将上述诸因素综合起来进行应用的过程。根据所操作病原体的不同,实验室的生物安全水平可分为1~4级,分别采用不同的感染控制措施。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95道题) 1、肾小管病变时常见管型是: A

A、肾上皮细胞管型 B、透明管型 C、白细胞管型 D、颗粒管型 2、浆膜腔积液中见嗜酸性粒细胞明显增多,多见于: D

A、结核 B、化脓菌感染 C、恶性肿瘤 D、过敏性疾病 3、静脉采血法的采血部位首选: A

A、肘部静脉 B、手背静脉 C、内踝静脉 D、股静脉 4、血细胞分析中最常用的染色法为: B

A、吉姆萨染色 B、瑞氏染色 C、H—E染色 D、罗氏染色

5、以N表示五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总数,则红细胞显微镜计数法的计算式应为: C A、N×5 × 10× 104× 200 B、N × 5 × 10× 105 ×200 C、(N/5)×25×10×106×200 D、N×5/25×10×106 ×200 6、血红蛋白测定的参考方法为: B A、沙利法 B、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法

C、叠氮高铁血红蛋白法 D、十二烷基硫酸钠血红蛋白测定法 7、WHO认定血细胞比容测定首选的常规方法为: A

A、微量离心法 B、放射性核素法 C、折射计法 D、黏度法 8、白细胞计数稀释液常用: B

A、Hayem液 B、稀乙酸溶液 C、丙酮-伊红稀释液 D、生理盐水 9、目前血沉测定首选的方法是: D

A、库氏法 B、温氏法 C、潘氏法 D、魏氏法 10、关于血沉的叙述,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

A、红细胞越大越薄,血沉越快 B、心绞痛,血沉加快

C、红细胞增多症,血沉加快 D、免疫球蛋白增高,血沉减慢 11、嗜酸性粒细胞不升高的疾病是: C

A、支气管哮喘 B、猩红热 C、伤寒 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12、下列有关瑞氏染色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C

A、染色时间与细胞多少、室温有关 B、可以复染

C、冲洗时应先倒掉染液后再以流水冲洗 D、血片着色偏红时应适当调高缓冲液pH 13、网织红细胞测定的临床意义中,不正确的叙述是: C A、观察贫血疗效 B、判断骨髓红细胞造血情况

C、反映红细胞的功能 D、监测骨髓移植后造血功能恢复状况 14、下列关于白细胞形态检查的描述,正确的是: A

A、吉姆萨染色法对细胞核、寄生虫着色效果好,胞质和中性粒细胞着色较差 B、仪器法和手工法能提供白细胞形态改变的直接信息 C、正常血涂片常见到浆细胞和退化变性的白细胞 D、瑞氏染色和吉氏染色不能混合染色

15、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不能将哪种血红蛋白转化为HiCN: C A、HbO2 B、HbRed C、SHb D、HbCO

16、在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中,与脉冲振幅成正比的一项是: C

A、细胞的移动速度 B、细胞的数量 C、细胞的体积 D、细胞的比密 17、电阻抗型血液分析仪对白细胞进行分类的依据是: D

A、白细胞的移动速度 B、白细胞自身的体积 C、白细胞的比密 D、加入溶血素后自细胞的体积 18、长期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 B

A、中性粒细胞减低 B、嗜酸性粒细胞减低 C、红细胞减低 D、淋巴细胞升高 19、下列选项中,在瑞氏染色血片中不可能见到的是: D

A、异型淋巴细胞 B、点彩红细胞 C、幼稚细胞 D、网织红细胞 20、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对血涂片进行有序地镜检,应选择血涂片的: C A、头部 B、体部 C、体尾交界 D、边缘 21、溶解瑞氏染料的有机溶剂是: C

A、丙酮 B、无水乙醇 C、甲醇 D、二甲苯 22、静脉采血标本溶血的原因不包括的情况是: D

A、容器不沽 B、抽血过快 C、与水接触 D、组织液混入

23、下列抗凝剂中不是与血液中的钙离子结合: D

A、EDTA—K2 B、草酸钠 C、枸橼酸钠 D、肝素 24、三分群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区不包括: B

A、单核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25、对VCS法检测原理理解错误的是: B

A、白细胞形态完全与体内状态相同 B、体积相同,但性质不同的细胞群无法区分 C、利用电阻抗原理测定细胞体积 D、应用电导性技术测量细胞内部结构 26、白细胞稀释液不能破坏的细胞是: B

A、网织红细胞 B、有核红细胞 C、正常成熟红细胞 D、小红细胞

27、一尿液检验结果:外观红色微浑,蛋白定性(+ +),红细胞(+++),白细胞2~6/高倍镜视野,粗颗粒管型1~2/LP,透明管型1~2/LP,红细胞管型0~1/LP。最可能的诊断是: D A、膀胱炎 B、肾盂肾炎 C、肾结核 D、急性肾小球肾炎 28、精子形态异常超过多少为不正常,会影响受孕: C A、10% B、20% C、30% D、40% 29、脑脊液中IgM 增高,常见于: B

A、脑瘤 B、化脓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30、可产生尿酸沉淀,不适合尿液中尿酸测定的防腐剂为: D A、麝香草酚 B、甲苯 C、二甲苯 D、盐酸 31、恶性葡萄胎病人术后需密切监测的指标是: B A、本周蛋白 B、HCG C、降钙素 D、多巴胺

32、关于白细胞在血涂片中的分布情况描述,正确的是: A

A、单核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和两侧 B、嗜碱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尾部 C、幼稚细胞多位于涂片的体部 D、中性粒细胞多位于涂片的头部 33、尿液中出现下列哪项结晶可见于急性肝萎缩、磷中毒或白血病患者: C A、尿酸结晶 B、胆固醇结晶 C、亮氨酸或酪氨酸结晶 D、胱氨酸结晶 34、下列不属于漏出液的变化是: C

A、一般不凝固 B、蛋白质含量小于25 g/L

C、浆液黏蛋白试验阳性 D、细胞分类以淋巴细胞和间皮细胞为主

35、有一种物质完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又由肾小管完全重吸收,则该物质的清除率将是: A A、0 B、50% C、100 % D、需要其他数据 36、主要由T-H蛋白组成的是: A

A、透明管型 B、细菌管型 C、颗粒管型 D、肾小管上皮细胞管型 37、尿量减少可见于: C

A、饮浓茶B、糖尿病C、严重烧伤D、尿崩症 38、无尿是指一天的尿量少于: B

A、50ml B、100 ml C、150 ml D、200 ml 39、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质含量超过: C

A、100 mg/24 h B、180 mg/24 h C、150 mg/24 h D、120 mg/24 h 40、漏出液与渗出液相比,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C

A、常为淡黄色或黄绿色 B、李凡他试验阴性 C、可检测到致病细菌 D、清晰或微混 41、下列有关钩虫卵形态描述,错误的是: D

A、椭圆形 B、无色透明 C、内含四个卵细胞 D、卵壳较厚 42、阴道清洁度检查显示阴道杆菌“一”,杂菌“++”,上皮细胞“一”,脓细胞为15~20/高倍镜视野,则阴道清洁度判定为: C

A、Ⅰ度 B、Ⅱ度 C、Ⅲ度 D、Ⅳ度

43、下列疾病时CSF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的是: D

A、病毒性脑膜炎 B、脑出血 C、隐球菌性脑膜炎 D、结核性脑膜炎 44、尿沉渣镜检细胞时,至少应观察高倍视野: C A、1个 B、5个 C、10个 D、20个 45、下列物质中,不属于酮体的是: B

A、丙酮 B、丙酮酸 C、乙酰乙酸 D、β-羟丁酸 46、关于渗出液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A、必能形成凝块 B、可含大量脂肪 C、可含大量细菌 D、可呈黄色脓样

47、精液检查时,观察到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此类状况可判定精子的活动力为: B A、0级 B、Ⅰ级 C、Ⅱ级 D、Ⅲ级

48、阴道清洁度可分为I~ Ⅳ度,阴道正常清洁度为: A

A、Ⅰ~ Ⅱ度 B、Ⅰ~ Ⅲ度 C、Ⅱ~ Ⅲ度 D、Ⅲ~ Ⅳ度

49、计数池四角4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分别为37、39、40、41,则白细胞数为: A A、7.8×109/L B、5.7×109/L C、6.8×109/L D、8.7×109/L 50、精液中水分的含量约为: D

A、50% B、70% C、80% D、90% 51、精液乳酸脱氢酶同工酶中含量最高的是: D

A、LDH1 B、LDH2 C、LDH3 D、LDH -X 52、下列疾病时CSF中葡萄糖含量明显减少的是: A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化脓性脑膜炎 D、以上都不是

53、粪便镜检时,以自细胞、脓细胞为主,红细胞少而完整,可见巨噬细胞。最可能为: A、急性肠炎 B、慢性肠炎 C、细菌性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54、尿液呈深黄色,振荡时产生黄色泡沫,最可能是: B

A、含铁血黄素尿 B、胆红素尿 C、蛋白尿 D、服用维生素B12 55、粪便黑色质软,富有光泽,可见于: C

A、服用活性炭 B、服用铁剂 C、上消化道出血 D、食用大量绿色蔬菜 56、有关改良牛鲍计数板的描述,错误的是: C

A、通过H 型沟槽分割为两个相同的计数池 B、每个池分为9个大方格

C、盖玻片与计数池之间距离为0.01mm D、每个大方格的面积为1 mm2 57、血液检验中,下列指标中的参考值无性别差异的是: B

A、红细胞计数 B、白细胞计数 C、血红蛋白测定 D、血细胞比容 58、血沉测定的意义中,错误的观点是: D

A、常规项目,但缺乏特异性 B、判断疾病是否活动的指标

C、动态血沉对了解疾病发展有重要意义 D、能用于健康人群的筛查 59、下列情况下,红细胞沉降率(ESR)不会加快的是: D

A、室温>25℃ B、标本溶血 C、血沉管倾斜 D、抗凝剂浓度略微增加 60、在下列标本中不见胆固醇的是: A

A、脑脊液 B、胆汁 C、粪便 D、关节腔积液 61、复层鳞状上皮细胞主要被覆于 E

A、鼻腔 B、气管 C、肠 D、胃 E、全身皮肤 62、柱状上皮细胞主要被覆于 D

A、皮肤 B、肛门 C、食管 D、胃 E、皮肤 63、脱落细胞改良巴氏五级分类法中的第Ⅰ级是指 A

A、涂片中未见异常细胞 B、涂片中可见疑癌细胞,性质不明确 C、涂片中可见癌细胞,但不够典型

D、涂片中可见癌细胞,细胞有明显恶性特征

E、可见异常细胞,但属良性病变范围Ⅰ级为未见异常细胞,基本正常。

C

64、粪便检验时,应用涂片观察的稀释物质是 D

A、水 B、双蒸水 C、三蒸水 D、生理盐水 E、甲醇 65、痰液标本做细胞学检查应留何时的标本为好 C

A、清晨第一口痰 B、上午7~8时 C、上午9~10时 D、下午2~3时 E、下午6~7时 66、铁锈色痰常见于 B

A、慢性支气管炎B、大叶性肺炎C、肺结核D、肺脓肿E、支气管扩张 67、通常为渗出性积液的疾病是 D

A、充血性心力衰竭 B、肾病综合征 C、晚期肝硬化 D、细菌感染 E、重症贫血 68、关于电阻抗法血红蛋白检测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 B A、血红蛋白衍生物在特定的波长530~590nm下比色 B、溶血剂配方不同,形成的血红蛋白衍生物不同 C、完全能代替手工检查

D、血红蛋白衍生物的吸光度变化与血红蛋白含量成反比 E、氰化血红蛋白衍生物的最大吸收峰为590nm

69、非均一性红细胞血尿,红细胞体积可相差 C

A、1~2倍 B、2~3倍 C、3~4倍 D、4~5倍 E、5~6倍 70、复层鳞状上皮内底层细胞的直径为 B

A、8~10μm B、12~15μm C、15~30μm D、30~40μm E、40~60μm 71、ABO血型基因在第几号染色体上 D

A、第1号 B、第2号 C、第3号 D、第9号 E、第10号。 72、Rh血型系统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抗原有 E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73、生理性蛋白尿定量不超过 E

A、0.1g/24h B、0.2g/24h C、0.3g/24h D、0.4g/24h E、0.5g/24h 74、血小板表面抗原分为 A

A、2类 B、3类 C、4类 D、5类 E、1类 75、试带法检测尿酮体的原理是 C

A、利用pH指示剂蛋白误差原理 B、利用葡萄糖氧化酶法原理 C、利用硝普钠(亚硝基铁氰化钠)法原理 D、利用偶氮反应法原理 E、利用过氧化物酶法原理。

76、人体主要免疫活性细胞是 E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单核细胞E、淋巴细胞 77、镜下血尿是指离心后每高倍视野中红细胞超过 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78、关于全血、血浆和血清的概念叙述,错误的是 C

A、血清是血液离体后血液自然凝固所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B、抗凝血一般是指血液加抗凝剂后的全血 C、血浆是不含纤维蛋白原的抗凝血

D、血浆是血液加抗凝剂所分离出的淡黄色透明液体

E、血清和血浆的成分区别是血清不含有纤维蛋白原而血浆则含有。

79、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白细胞检测时,首先改变白细胞体积的方法是 A

A、电阻抗法 B、VCS法 C、激光与细胞化学法 D、多角度偏振光散射法 E、电阻抗与射频法 80、控制ABO血型系统的等位基因个数是 C

A、1个 B、2个 C、3个 D、4个 E、5个 81、正常成年人红细胞生成的部位在 D

A、肝脏 B、脾脏 C、卵黄囊 D、骨髓 E、胸腺

82、改良牛鲍计数板的高度应该是 B

A、0.1cm B、0.1mm C、0.01mm D、1μm E、0.1μm 83、人类白细胞膜上的抗原有 C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E、5类 84、有关红细胞的叙述正确的是 A

A、平均寿命为120天 B、人红细胞来自骨髓和脾脏 C、衰老的红细胞主要在肝脏破坏 D、细胞膜表面带正电荷 E、网织红细胞经72小时成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85、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 E

A、肾小球 B、肾小囊 C、肾小管 D、肾实质 E、肾单位 86、肾小管完成重吸收功能的部位主要在 A

A、近曲小管 B、远曲小管 C、髓袢降支细段 D、髓袢升支细段 E、集合管 87、电阻抗法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分类或分群的根据是 E

A、细胞核形态 B、细胞染色的深浅 C、细胞颗粒 D、细胞膜厚度 E、细胞大小 88、肉眼血尿是指每升尿中含血量超过 C

A、0.1ml B、0.5ml C、1.0ml D、1.5ml E、2.0ml。 89、动脉血的pH为 C

A、7.30 B、7.35 C、7.40 D、7.45 E、7.50 90、关于炎症时脓细胞的概念,错误的是 E

A、细胞已变性坏死 B、形态多不规则 C、胞质充满粗大颗粒,核不清楚 D、结构模糊 E、常成团分布,细胞界线清晰 91、鳞状上皮细胞主要来源于 B

A、肾小管 B、膀胱 C、肾小球 D、肾小球囊 E、肾盂。 92、目前应用试带法测定尿液中pH,其检测范围为 E

A、5.5~8.5 B、5.0~8.5 C、6.0~9.5 D、6.0~9.0 E、5.0~9.0 93、改良Neubauer计数室的结构特点,正确的叙述是 B

A、每个计数室的边长均为9mm B、每个大方格的长宽均为1mm

C、每个计数室被划分成16个大方格 D、每个计数室四角上的四个大方格用双线画成16个中方格 E、每个计数室的中央大方格用单线画成25个中方格 94、关于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错误的叙述是 D

A、hCG是由子宫的胎盘滋养层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激素 B、受精后的第6天,开始分泌Hcg

C、孕妇血清hCG通常从受精后的第8~10周可达高峰

D、hCG分泌后直接进入胎血循环 E、血清中的hCG略高于尿液 95、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所计数的白细胞为 D

A、分裂池白细胞 B、成熟池白细胞 C、贮备池白细胞 D、循环池白细胞 E、边缘池白细胞。 96、尿中胆红素主要来自 A

A、血红蛋白的代谢产物 B、白细胞的代谢产物

C、脂肪的代谢产物 D、铁蛋白的代谢产物 E、卟啉的代谢产物 97、尿Tamm-Horsfall蛋白的形成部位在 A

A、高尔基复合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内质网 E、细胞膜 98、尿液分析仪的检测原理是测定光源照射在试剂模块上之后发出的 B A、透射光 B、射光 C、吸收光 D、散射光 E、荧光 99、关于尿液分析仪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不同型号的分析仪使用其配套的试带 B、不同型号的分析仪试剂模块的排列顺序不同 C、多联试带上颜色深浅与相应物质浓度成正比 D、各模块受光源照射产生相同的反射光

E、仪器将光信号转换成电信号 100、红细胞的发育过程是 B

A、原始红-中幼红-早幼红-晚幼红-网织红-成熟红细胞 B、原始红-早幼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成熟红细胞 C、早幼红-原始红-中幼红-晚幼红网织红-成熟红细胞 D、早幼红-原始红-晚幼红-中幼红-网织红-成熟红细胞 E、原始红-早幼红-晚幼红-中幼红-网织红-成熟红细胞

101、可作为结核性胸膜炎抗结核疗效观察的良好指标是 A

A、腺苷脱氨酶 B、碱性磷酸酶 C、乳酸脱氢酶 D、溶菌酶 E、淀粉酶 102、漏出液中的白细胞数一般不超过 B

A、50×106/L B、100×106/L C、200×106/L D、300×106/L E、400×106/L 103、脑脊液呈毛玻璃样混浊见于 B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神经梅毒 E、蛛网膜下腔出血 104、正常精液液化时间不超过 D

A、5分钟 B、10分钟 C、20分钟 D、60分钟 E、120分钟 105、阴道正常情况下pH范围维持在 B

A、3~3.5 B、4~4.5 C、5~5.5 D、6~6.5 E、7~7.5。 106、在射精后60分钟内,精子活力的参考范围为 D A、a级精子10%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50% B、a级精子1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50% C、a级精子1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60% D、a级精子2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50% E、a级精子25%以上,或a级和b级精子之和≥70%。 107、有关前列腺颗粒细胞的描述,错误的是 E

A、来源于吞噬细胞 B、内含卵磷脂颗粒 C、正常人可少量存在 D、增多见于老年人前列腺液和前列腺炎 E、内部颗粒较细小。 108、关于化生的正确描述是 B

A、由慢性炎症或理化因素刺激所致的非肿瘤性增生

B、在慢性炎症或理化因素的作用下,分化成熟的组织转化为另一种分化成熟的组织 C、胞质内蛋白质合成旺盛,RNA增多 D、核为卵圆形,有时重叠,染色较深 E、核质比增大,有时可见双核

109、正常人排精后30~60分钟内,精子存活率应 B

A、80%~90% B、>70% C、>60% D、>50% E、> 40%。 110、正常一次排精量约为 D

A、1~2ml B、1~4ml C、2~5ml D、2~6ml E、3~6ml 111、粪便镜检有较多的嗜酸性粒细胞常见于 B

A、肠炎 B、阿米巴痢疾 C、细菌性痢疾 D、溃疡性结肠炎 E、肠结核 112、正常粪便中不应有 A

A、红细胞 B、白细胞 C、淀粉颗粒 D、植物纤维 E、上皮样细胞 113、胃液镜检可见下列正常成分,但除外的是 B

A、鳞状上皮细胞 B、红细胞 C、中性粒细胞 D、尘细胞 E、柱状上皮细胞 114、下列是胎儿肺成熟度检查的羊水试验,但除外 B

A、羊水泡沫振荡试验 B、羊水葡萄糖测定 C、羊水吸光度测定 D、羊水L/S比值测定 E、酶法卵磷脂定量

115、关节炎症时引起滑膜液黏稠度减低的原因是 C

A、白蛋白降低 B、球蛋白降低 C、透明质酸聚合物分解 D、葡萄糖减低 E、尿酸减低

116、红细胞的主要功能是 D

A、提供营养 B、缓冲温度 C、运输激素 D、运输O2和CO2 E、提供铁。 117、导致红细胞生理性减少的原因是 A

A、妊娠中后期 B、感情冲动 C、剧烈运动 D、冷水浴 E、气压减低。 118、导致红细胞病理性增多的原因是 B

A、消化性溃疡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白血病 D、甲状腺功能亢进 E、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 119、与血浆的比密有关的物质是 D

A、红细胞含量 B、白细胞含量 C、血浆内蛋白浓度 D、血小板含量。 120、正常人全血黏度为生理盐水黏度的 D

A、1~2倍 B、2~3倍 C、3~4倍 D、4~5倍 E、5~6倍 121、靶形红细胞常见于 A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缺铁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22、属于直立性蛋白尿的情况是 C

A、精神紧张 B、发热 C、站立时间过长 D、过度兴奋 E、寒冷刺激 123、下列试带法检测特异性强的糖类是 A

A、葡萄糖 B、乳糖 C、半乳糖 D、果糖 E、戊糖 124、尿糖测定最传统的方法为 B

A、试带法 B、班氏法 C、薄层层析法 D、丽春红法 E、考马斯亮蓝法 125、关于椭圆形红细胞,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C

A、正常人血涂片中不可能见到B、缺铁性贫血不见该细胞

C、遗传性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患者血涂片中椭圆形红细胞可高达25%~75% D、幼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也可呈椭圆形 E、其细胞长度可大于细胞宽度的7~8倍

126、与红细胞缗钱状形成有关的因素是 C

A、纤维蛋白原降低 B、球蛋白降低 C、红细胞表面负电荷降低 D、血浆量太少 E、红细胞数量太多

127、被ICSH推荐为测定红细胞沉降率的标准方法是 A

A、魏氏法 B、血沉仪法 C、潘氏法 D、温-劳法 E、特制血沉管法。 128、导致血沉加快的技术因素为 B

A、增加抗凝剂用量导致血液稀释 B、血沉管倾斜放置

C、纤维蛋白原增多 D、患者红细胞数目增加 E、红细胞直径过大 129、新生儿白细胞计数结果为 D

A、(4~10)×109/L B、(5~12)×109/L C、(11~12)×109/L D、(15~20)×109/L E、(16~22)×109/L

130、生理情况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核通常以几叶核为主 B A、1叶 B、3叶 C、4叶 D、5叶 E、6叶。 131、中性粒细胞增多的疾病是 A

A、化脓感染 B、门脉性肝硬化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伤寒、副伤寒 E、系统性红斑狼疮 132、关于中性粒细胞核象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核右移表示骨髓造血功能减退 B、3叶核以上粒细胞超过5 称核右移

C、核左移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 D、核左移见于急性化脓性感染 E、退行性核左移见于再障 133、下列疾病中性粒细胞常减少的是 A

A、脾功能亢进 B、痛风 C、急性溶血 D、急性中毒 E、肺吸虫病。 134、血细胞直方图设计的根据是 A

A、细胞体积为横坐标,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为纵坐标 B、细胞直径为横坐标,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为纵坐标

C、细胞直径为横坐标,不同直径细胞的相对频率为纵坐标 D、细胞直径为横坐标,不同细胞的相对频率为纵坐标

E、不同体积细胞的相对频率为横坐标,细胞体积为纵坐标。 135、正常白细胞直方图上,中间细胞群不包括 B

A、幼稚细胞 B、正常的中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嗜碱性粒细胞 E、原始细胞 136、血型物质含量最多的体液是 A

A、唾液 B、尿液 C、泪液 D、脑脊液 E、羊水。 137、不属于免疫性溶血反应的是 A

A、输血传播性疾病 B、输血相关性移植物抗宿主病 C、溶血反应 D、过敏反应 E、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138、下列病原体不会经输血传播的是 C

A、乙型肝炎 B、丙型肝炎 C、甲型肝炎 D、艾滋 E、疟疾 139、多尿指24小时尿液总量超过 D

A、1000ml B、1500ml C、2000ml D、2500ml E、3500ml 140、对于少尿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D

A、指24小时尿量少于200ml B、指24小时尿量少于300ml

C、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0ml D、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17mlE、指每小时尿量持续少于20ml。 141、无尿是指尿量 C

A、<20ml/h B、<50ml/h C、<100ml/24h D、<150ml/24h E、<200ml/24h。 142、肾性多尿的特点是 B

A、夜尿量减少 B、夜尿量增多 C、昼夜尿量比<1:2 D、昼夜尿量比<1:4 E、昼夜尿量比<4:1 143、关于肌红蛋白尿,不正确的说法是 D

A、肌红蛋白在正常人尿中含量甚微 B、心肌发生严重损伤时,肌红蛋白检查呈阳性 C、骨骼肌发生严重损伤时,肌红蛋白检查呈阳性 D、肌红蛋白尿镜检时可见大量红细胞 E、肌红蛋白尿呈粉红色

144、以下尿沉渣离心镜检法检查结果,属于异常的是 A

A、RBC:4~6/HP B、WBC:0~5/HP C、上皮细胞少见 D、少量磷酸盐结晶 E、管型:0~偶见/LP

145、血浆中血红蛋白含量超过何值,血红蛋白可随尿排出 C

A、0.1g/L B、0.5g/L C、1.0g/L D、1.5g/L E、2.0g/L 146、肾病综合征最多见的蛋白尿是 A

A、肾小球性蛋白尿 B、肾小管性蛋白尿 C、混合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尿 147、属于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情况是 B

A、泌尿系结石 B、重金属中毒 C、巨球蛋白血症 D、糖尿病肾病 E、狼疮性肾炎 148、不属于功能性蛋白尿的情况是 E

A、剧烈运动后 B、发热 C、寒冷刺激 D、过度兴奋 E、站立时间过长 149、测定尿葡萄糖,现认为最佳方法为 A

A、试带法 B、班氏法 C、薄层层析法 D、丽春红法 E、考马斯亮蓝法 150、肝细胞性黄疸见于 C

A、胆管结石 B、胆管癌 C、急性黄疸性肝炎 D、胰头癌 E、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 151、引起血糖减低而尿酮体阳性的原因包括 A

A、服用苯乙双胍 B、败血症 C、饥饿 D、肺炎 E、伤寒。 152、关于尿胆原代谢叙述错误的是 E

A、结合胆红素排人肠道后氧化为尿胆原 B、大部分尿胆原在肠道被重吸收

C、少部分尿胆原进入血液由尿排出 D、尿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三胆 E、尿胆原、尿胆素检查常称为“尿二胆”

153、尿胆红素、尿胆原及尿胆素,俗称尿 C

A、硝普钠(亚硝基铁氰化钠)B、吲哚酚酯C、甲基红和溴麝香草酚蓝D、过氧化物酶和色素原E、溴酚蓝 154、肿胀性退变细胞的形态学特点为 D

A、细胞边界清晰 B、细胞核染色质细密着深蓝色

C、胞质染色深红色 D、胞核表现为肿胀,染色质颗粒结构不清 E、出现核周晕 155、下列不符合直接留取的采集法的是 A

A、针穿抽吸法 B、痰液 C、尿液 D、乳头溢液 E、前列腺液 156、下列是针吸细胞学检查的优点,但不包括 D

A、操作安全,不良反应少 B、应用范围广 C、采集细胞新鲜 D、完全代替冷冻切片检查 E、取样迅速,制片诊断快。 157、不属于“中间型积液”形成原因的是 A

A、重症贫血 B、漏出液含有大量血液 C、漏出液继发感染 D、浆膜原发性或继发性肿瘤 E、漏出液长期滞留 158、脑脊液静置1~2小时内呈块状凝固见于 A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梗阻 D、流行性乙型脑炎 E、脑脊髓梅毒。 159、下列不是精液检查目的的是 C

A、法医学鉴定 B、不孕症研究 C、睾丸癌 D、人工授精筛选出优质精子 E、精子质量的评定。 160、有关线索细胞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D

A、属于阴道鳞状上皮细胞 B、上皮细胞边缘不整齐并趋于溶解

C、表面附有大量加德纳杆菌和其他短小杆菌 D、核清晰可见 E、是诊断加德纳阴道病的依据。 161、对黏液柱状上皮细胞的正确描述为 C

A、细胞呈圆锥形,顶端宽平,表面有密集的纤毛,染淡红色 B、染色质颗粒细而均匀,染色较淡,有时可见1~2个核仁 C、胞质丰富,含大量黏液,着色浅淡而透明

D、有增生能力的幼稚细胞 E、胞质量少,呈略嗜碱性 162、恶性肿瘤细胞特点不包括 C

A、核畸形、深染 B、核仁增大、增多 C、核固缩 D、核质比失常 E、裸核增多 163、第一管脑脊液标本用于 B

A、理学检查 B、病原生物学检查 C、免疫学检查 D、显微镜检查 E、化学检查 164、卵磷脂小体减少常见于 C

A、精囊炎 B、附睾炎 C、前列腺炎 D、尿道旁腺炎 E、尿道球腺炎 165、关于阴道滴虫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 D

A、冬天检查应注意保温 B、是厌氧的寄生原虫 C、最适pH 5.5~6.0 D、阴道炎均由滴虫引起 E、体积比白细胞大 166、下列有关阴道分泌物的描述,错误的是 B

A、正常阴道分泌物为白色稀糊状 B、由阴道黏膜分泌

C、脓性白带见于慢性宫颈炎 D、排卵期时白带量增加 E、血性白带见于宫颈癌。 167、下列关于阴道加德纳菌的叙述,错误的是 E A、正常阴道分泌物中不见或少见阴道加德纳菌 B、线索细胞是诊断加德纳菌阴道病的重要指标

C、具有多形性,可呈小杆状 D、感染时阴道分泌物呈奶油状 E、为革兰染色阳性球菌。

168、阴道正常情况下pH范围维持在 B

A、3~ 3.5 B、4~ 4.5 C、5~ 5.5 D、6~ 6.5 E、7~ 7.5 169、粪便检查,可作为急性细菌性痢疾诊断指标的细胞是 D

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上皮细胞D、大吞噬细胞E、红细胞

170、羊水中葡萄糖浓度在何水平反映胎儿肾发育成熟. C

A、29mmol/L B、<0.40mmol/L C、<0.50mmol/L D、>0.56mmol/L E、>0.80mmol/L 171、红细胞大小不均,大细胞易见,提示 C

A、缺铁性贫血 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 E、再生障碍性贫血 172、关于聚焦小体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可能是细胞在分裂过程中出现的一种异常染色质 B、可能是胞浆中脂蛋白变性所致

C、可能是核碎裂或核溶解后所剩之残核部分 D、可与卡波环同时存在 E、见于脾切除后。 173、聚焦小体不常见于 E

A、脾切除后 B、脾萎缩 C、巨幼细胞性贫血 D、红白血病 E、溶血性贫血 174、卡波环可能是 A

A、核膜残余物 B、核残余物 C、白蛋白变性物 D、血红蛋白聚集 E、胞质发育异常 175、不属于红细胞中的异常结构的是 D

A、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B、染色质小体 C、卡波环 D、嗜多色性红细胞 E、寄生虫 176、下述不是网织红细胞计数时可选用染料的是 C

A、煌焦油蓝 B、新亚甲蓝 C、结晶紫 D、天青B E、甲苯胺蓝 177、婴幼儿皮肤采血常用的部位是 B

A、手背 B、足跟 C、颈部 D、手指 E、耳垂。 178、常用彩色真空采血器,淡绿色盖子的容器用于 B

A、血培养 B、钾测定 C、血沉测定 D、铅测定 E、葡萄糖测定 179、ICSH建议血细胞计数用抗凝剂是 A

A、EDTA-K2 B、EDTA-Na2 C、草酸钠 D、肝素 E、枸橼酸钠 180、肝素作为抗凝剂,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具有较强的抗凝能力 B、不影响血细胞体积 C、过量使用可引起白细胞凝集 D、适用于研究细胞结构及形态 E、适用于做生化或免疫检测 181、适用于红细胞沉降率的抗凝剂是 E

A、双草酸盐 B、EDTA-Na2 C、草酸钠 D、肝素 E、枸橼酸钠 182、关于瑞氏染色法的原理,错误的是 C

A、细胞的染色既有物理的吸附作用,又有化学的亲和作用 B、染液中亚甲蓝带正电荷,伊红带负电荷

C、细胞在偏碱环境中正电荷增多 D、酸性颗粒为碱性物质,与伊红结合染粉红色 E、细胞核蛋白为酸性物质,与亚甲蓝结合染蓝色。 183、关于HiCN法原理,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A、在标准条件下,HiCN摩尔消光系数为44L/(mol·cm) B、除SHb外,各种Hb均可被高铁氧化钾氧化成高铁血红蛋白 C、高铁血红蛋白与CN-结合成稳定的HiCN,呈棕红色 D、HiCN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

E、在标准分光光度计上测得吸光度,经换算得Hb浓度(g/L) 184、关于网织红细胞(Ret),说法不确切的是 E

A、是幼稚的红细胞 B、是晚幼红细胞脱核后的年轻红细胞 C、是尚未完全成熟的红细胞 D、是具有线网状结构的无核红细胞 E、是介于中幼红细胞与晚幼红细胞之间的红细胞

185、瑞氏染色后,红细胞胞质内出现形态不一的蓝色颗粒,该细胞称为 B

A、网织红细胞 B、嗜碱性点彩红细胞 C、含染色质小体红细胞 D、嗜多色性红细胞 E、靶形红细胞 186、不属中性粒细胞生理性增高的是 A

A、急性中毒 B、早晨较低、下午较高 C、剧烈运动后 D、严寒刺激 E、热水浴

187、关于嗜酸性粒细胞的叙述,错误的是 B

A、正常人白天计数结果较夜间低B、寄生虫病时嗜酸性粒细胞数减少 C、猩红热急性期嗜酸性粒细胞数增高D、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增高 E、可用来了解肾上腺皮质功能

188、Pelger-Huet畸形的特点是 B

A、细胞核呈圆形或椭圆形 B、染色质聚集成小块或条索网状

C、细胞核常分5~9叶 D、细胞质内含有数个包涵体 E、通常为常染色体隐性遗传性异常 189、脑脊液呈现小絮状凝块见于 D

A、化脓性脑膜炎 B、结核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神经梅毒 E、蛛网膜下腔梗阻 190、下列不属于脑脊液检查适应证的是 D

A、有脑膜刺激征者 B、脑膜白血病 C、脱髓鞘疾病者 D、脑瘤合并颅内压升高 E、结核性脑膜炎 191、三分群血液分析仪是指 B

A、将血细胞分为白细胞、红细胞、血小板 B、将白细胞分为小细胞、中间细胞、大细胞 C、将血细胞分为成熟红细胞、有核红细胞、网织红细胞

D、将血小板分为正常、大血小板、小血小板 E、分为血细胞、血浆及其他。 192、临床上称Rh阴性,是指红细胞不含 C

A、d抗原 B、E抗原 C、D抗原 D、e抗原 E、C抗原。 193、血液保存液主要成分不包括 D

A、枸橼酸三钠 B、枸橼酸 C、葡萄糖 D、氯化钠 E、磷酸盐 194、血液保存液常用种类配方为 A

A、ACD B、APD C、CPA D、CDD E、ACC。 195、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含 E

A、尿胆原 B、尿胆红素 C、葡萄糖 D、肌酐 E、血细胞。 196、最适用于管型、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查的标本为 C

A、随机尿 B、餐后尿 C、首次晨尿 D、12小时尿 E、24小时尿。 197、为保存尿液中化学成分,最好的防腐剂是 C

A、甲醛 B、麝香草酚 C、甲苯 D、冰醋酸 E、浓盐酸 198、适用于尿17-羟皮质类固醇、17-酮类固醇检查的防腐剂是 C A、甲苯 B、甲醛 C、浓盐酸 D、戊二醛 E、麝香草酚。 199、影响尿液颜色最大的因素是 D

A、尿糖 B、尿Ph C、尿卟啉 D、尿色素 E、尿量 200、用折射仪测定尿液比重,正确的说法是 A

A、每次测定前应按室温进行温度补偿调校 B、温度不会影响测定结果 C、混浊尿液不会对测定结果产生影响

D、若尿液中含蛋白质,每增加10g/L蛋白质,比重应减去0.003 E、若尿液中含糖,每增加10g/L糖,比重应减去0.005

201、可准确分辨出尿液有形成分中的各类管型,常用的检查方法为 D

A、光学显微镜法 B、相差显微镜法 C、偏振光显微镜法 D、透射电镜法 E、尿沉渣分析仪 202、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可鉴别 B

A、红细胞管型和肾上皮细胞管型 B、中性粒细胞管型和肾上皮细胞管型

C、蜡样管型和脂肪管型 D、细菌管型和真菌管型 E、宽大管型和结晶管型。 203、管型在碱性尿中易发生 B

A、可存在较久 B、溶解 C、膨胀 D、皱缩 E、凝固。 204、尿液酸碱度测定最精确的方法是 E

A、试带法 B、指示剂法 C、滴定法 D、pH试纸法 E、pH计法 205、尿蛋白测定最传统的经典方法为 B

A、干化学试带法B、加热醋酸法C、磺基水杨酸法D、丽春红法E、考马斯亮蓝法。 206、目前临床最常用的尿酮体筛检方法为 E

A、Rothera法 B、Gerhardt法 C、片剂法 D、折射仪法 E、试带法。 207、妊娠时可出现糖尿,属于 B

A、血糖增高性糖尿 B、血糖正常性糖尿 C、暂时性糖尿 D、应激性糖尿 E、假性糖尿 208、检测肌红蛋白对心肌梗死具有重要临床价值的方法是 C

A、隐血试验法 B、80%饱和硫酸铵法 C、单克隆抗体免疫法 D、电泳法 E、磺基水杨酸法 209、尿干化学试带碘酸盐层的作用是 A

A、破坏维生素C的干扰 B、防止大分子物质干扰

C、使尿液快速、均匀吸入 D、检测维生素C E、保护试带模块。

210、对尿试带模块而言,起保护作用,防止大分子物质对试剂反应污染的是 E A、塑料底层 B、吸水层 C、试剂层 D、碘酸盐层 E、尼龙膜。 211、柱状上皮脱落细胞在涂片中常见几种 C

A、一种 B、两种 C、三种 D、四种 E、五种 212、霍乱患者粪便的特点为 A

A、米泔样便 B、鲜红色便 C、水样便 D、柏油样便 E、胶冻状。 213、脑脊液黄色见于 C

A、流行性脑膜炎 B、化脓性脑膜炎 C、蛛网膜下腔出血 D、结核性脑膜炎 E、脑膜黑色素肉瘤 214、引起脑脊液中葡萄糖浓度减低的疾病,除外 C

A、脑肿瘤 B、真菌性脑膜炎 C、病毒性脑膜炎 D、化脓性脑膜炎 E、神经梅毒 215、脑脊液(CSF)氯化物明显降低见于 B

A、化脓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乙型脑炎 D、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 216、黄色脓样精液常见于 E

A、生殖道结核 B、生殖道肿瘤 C、梅毒 D、膀胱炎 E、精囊炎。 217、印戒样细胞多见于 B

A、鳞癌 B、腺癌 C、未分化癌 D、霍奇金淋巴瘤 E、移行细胞癌 218、阴道细胞学检查常用的染色方法为 A

A、巴氏染色 B、苏木素-伊红染色 C、瑞-吉染色 D、革兰染色 E、抗酸染色

219、阴道分泌物涂片中含中等量阴道杆菌和上皮细胞,白细胞数5~15/HP,清洁度为 B A、Ⅰ度 B、Ⅱ度 C、Ⅲ度 D、Ⅳ度 E、Ⅴ度。 220、阴道清洁度检查常用试剂为 A

A、NaCl B、NaOH C、KOH D、Mg(OH)2 E、KCl 221、阻塞性黄疸时,大便性状为 D

A、黏液脓血便 B、柏油样便 C、鲜血便 D、白陶土样便 E、脓血便 222、阿米巴痢疾患者粪便常规检查应采取的标本是 D

A、黏液 B、脓液 C、血液 D、脓血黏液处的粪便 E、无脓液的粪便。 223、可使粪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的物质是 C

A、铁剂 B、铋剂 C、维生素C D、动物血 E、食物鱼肉

224、暗红色稀果酱样便,红细胞成堆存在,有残碎现象,白细胞较少,可见夏科雷结晶,最可能的是 B A、细菌性痢疾 B、阿米巴痢疾 C、溃疡性结肠炎 D、直肠癌 E、乙状结肠癌。 225、下列疾病不以基础胃酸分泌量(BAO)升高为特征的是 A

A、胃溃疡 B、胃癌早期 C、萎缩性胃炎 D、胃癌晚期 E、胃泌素瘤 226、羊水中反映胎肾逐渐发育成熟的物质是 D

A、卵磷脂 B、胆固醇 C、甘油三酯 D、肌酐 E、胆红素 227、关于血细胞比容测定,下述正确的是 A

A、温氏法要求2264g离心30分钟 B、以106mmol/L枸橼酸钠溶液为抗凝剂

C、为缩短时间,温氏法可用3000rpm离心15分钟 D、微量法要求10000rpm离心5分钟 E、结果观察,离心后血液分四层

228、巨幼细胞贫血时,网织红细胞计数值 E

A、贫血越严重,升高越明显 B、贫血越严重,降低越明显

C、基本正常 D、先升高,后降低 E、治疗后升高,贫血被纠正后逐渐恢复正常 229、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于 E

A、缺铁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大失血 D、苯中毒 E、铅中毒 230、如果止血带压迫静脉超过2分钟,会发生 A

A、血氧含量降低 B、乳酸增加 C、清蛋白增加 D、转氨酶增加 E、pH下降 231、瑞氏染色时,如果缓冲液的pH偏碱,则红细胞会呈现 A

A、灰蓝色 B、粉红色 C、橙红色 D、紫黑色 E、黄色 232、瑞氏染色后结果偏酸,可出现下述何种现象 E

A、所有细胞染灰蓝色 B、嗜酸性颗粒染成暗褐色

C、白细胞核呈深蓝色 D、嗜中性颗粒染成紫黑色 E、红细胞偏红

233、取20μl血加至7.98ml红细胞稀释液中混匀,静置后滴入计数盘,计数中央大方格中5个中方格内红细胞数为250个,应报告红细胞数为 C

A、2.50×1012/L B、3.00×1012/L C、5.00×1012/L D、6.25×1012/L E、10.00×1012/L 234、血液离心后,最靠近血浆层的细胞是 C

A、带氧红细胞 B、白细胞 C、血小板 D、网织红细胞 E、还原红细胞。

235、显微镜计数法进行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时,若镜下数得的四个大方格内的白细胞数(N)为300个,则经换算求得该标本的白细胞数为 A

A、15×109/L B、3×109/L C、30×109/L D、75×109/L E、375×109/L

237、患者白细胞计数为12×109/L,但分类100个白细胞中遇到有核红细胞为20个,校正后白细胞应报告 A

A、10×109/L B、12×109/L C、15×109/L D、18×109/L E、20×109/L 239、退行性核左移可见于 B

A、急性失血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急性中毒 240、下列关于核右移的说法,错误的是 D

A、外周血液中性分叶核粒细胞增多 B、是造血功能衰退的表现 C、与造血物质、DNA合成障碍和骨髓造血功能减退有关

D、炎症的恢复期,一过性的核右移属病理现象 E、5叶核以上的中性粒细胞>3% 241、单核细胞病理性增多见于 A

A、急性感染的恢复期 B、组织移植排斥反应

C、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 D、过敏性鼻炎 E、结核病 24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增加,多见于 C

A、伤寒感染 B、淋巴细胞白血病 C、寄生虫感染及皮肤病 D、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 E、长期使用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243、缺铁性贫血患者,红细胞直方图常表现为 C

A、波峰右移、峰底变宽 B、波峰右移、峰底不变 C、波峰左移、峰底变宽 D、波峰左移、峰底不变 E、直方图不变 244、MCV↑、RDW↑,常见的疾病是 D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轻型地中海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细胞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45、父母血型基因型为AA和BO,则其子女血型只可是 E

A、A型或O型 B、A型或B型或O型 C、O型 D、AB型或O型 E、AB型或A型

246、低温冰冻红细胞通常贮存的时间为 E

A、21天 B、35天 C、24天 D、1年 E、10年。 247、洗涤红细胞最常用于 A

A、因输血而发生严重过敏的患者 B、反复发热的非溶血性输血反应的患者 C、慢性贫血的患者 D、心功能不全的患者 E、预防输血传播性疾病 248、输血的适应证不包括 D

A、出血 B、严重贫血 C、严重感染 D、高蛋白血症 E、凝血障碍 249、尿蛋白定量检查应采用的尿标本为 E

A、晨尿 B、餐后尿 C、3小时尿 D、12小时尿 E、24小时尿 250、尿糖定性测定的最适宜的尿标本为 C

A、首次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2小时尿 D、3小时尿 E、12小时尿。 251、尿三杯试验中,三杯均有血尿,推测出血部位可能在 A A、肾脏 B、膀胱 C、尿道 D、肝脏 E、脾脏 252、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

A、尿沉渣镜检 B、隐血试验 C、尿胆红素测定 D、尿三杯试验 E、尿蛋白定性 253、区别脓尿和结晶尿的主要方法是 A

A、加热法 B、隐血试验 C、尿胆红素测定 D、尿三杯试验 E、乳糜试验。 254、NCCLS推荐尿比密测定的参考方法是 C

A、尿比密计法 B、称量法 C、折射仪法 D、化学试带法 E、超声波法 255、管型中的颗粒超过整个面积(或体积)多少时可判断为颗粒管型 C A、1/5 B、1/4 C、1/3 D、1/2 E、占据整个管型 256、下列关于尿粗颗粒管型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来自细胞的变性分解 B、可见于急性肾炎 C、可见于慢性肾炎 D、正常人尿中有少量粗颗粒管型 E、提示肾实质病变

257、尿沉渣中某种结晶呈无色、六边形,边缘清晰,折光性强,薄片状,这种结晶大量出现是尿路结石的征兆,该结晶是 C

A、磷酸钙结晶 B、尿酸结晶 C、胱氨酸结晶 D、草酸钙结晶 E、胆固醇结晶 258、试带法对哪种蛋白检测最敏感 A

A、清蛋白 B、球蛋白 C、糖蛋白 D、本-周蛋白 E、血红蛋白 259、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错误的说法是 E

A、高浓度尿酸可导致假阳性 B、有机碘造影剂可导致假阳性

C、灵敏度高 D、结果显示快 E、高浓度尿酸或尿酸盐可致假阴性 260、导致加热乙酸法呈假阴性的原因有 A

A、操作过程中加酸过多 B、应用含碘造影剂 C、超大剂量青霉素 D、尿液中含大量细菌分解的蛋白质 E、尿pH接近蛋白质等电点

261、磺基水杨酸法测定尿蛋白,絮状混浊,有大凝块下沉,可报告为 E A、± B、+ C、2+ D、3+ E、4+。 262、尿中高浓度维生素C对尿糖试带法可造成 C

A、不影响 B、假阳性 C、假阴性 D、影响同班氏法 E、正干扰 263、维生素C对尿胆红素测定的影响,正确的说法是 C A、无影响 B、产生假阳性 C、产生假阴性

D、用阳光照射的方法不能排除其影响 E、产生的影响可忽略不计 264、导致干化学试带法尿液血红蛋白检测时假阳性的情况是 D

A、大剂量维生素C B、甲醛 C、大量亚硝酸盐 D、尿路感染 E、清蛋白 265、尿液蛋白电泳主要用于 A

A、蛋白尿的分型 B、蛋白尿的定性 C、蛋白尿的定量

D、早期肾损害的诊断 E、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

266、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hCG,其结果判断中正确的是 B

A、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显紫红色为阴性 B、质控线、检测线均显紫红色为阳性

C、仅检测线显紫红色为阳性 D、质控线和检测线均显紫红色为阴性 E、仅质控线显紫红色为阳性。 267、尿糖试带法只能检测 E

A、乳糖 B、乳糖 C、果糖 D、蔗糖 E、葡萄糖 268、关于尿蛋白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阴性的原因为 E

A、患者服用奎宁药物 B、患者服用嘧啶药物 C、尿中含有大量聚乙烯 D、尿中含有大量磷酸盐 E、滴注大量青霉素 269、目前尿酮体试带法不能检测的酮体成分是 A

A、β-羟丁酸 B、乙酰乙酸 C、丙酮 D、β-羟丁酸和丙酮 E、丙酮酸。 270、关于尿胆红素干化学法测定,可能导致假阳性的原因为 A

A、尿中含有吩嗪类药物 B、患者服用大量氯丙嗪药物 C、尿中含有苯丙酮 D、尿中含有大量维生素C E、尿中含有大量亚硝酸盐 271、试带法尿白细胞模块中主要含 D

A、碘化钾 B、多聚电解质 C、对氨基苯砷酸 D、吲哚酚酯 E、硝普钠

272、乳腺针吸细胞学检查中下列细胞,体积较大,核较小,胞质丰富,含有较多脂性空泡的是 E A、乳腺导管上皮细胞 B、组织细胞 C、巨噬细胞 D、炎症细胞 E、泡沫细胞 273、球形硬便常见于 C

A、阻塞性黄疸患者 B、直肠息肉患者 C、习惯性便秘患者 D、阿米巴痢疾患者 E、副霍乱患者。 274、血性痰常见于 A

A、肺结核 B、急性支气管炎 C、肺水肿 D、肺脓肿 E、肺淤血 275、漏出液形成原因可为 D

A、炎症致血管通透性增加 B、外伤 C、严重感染 D、淋巴回流受阻 E、恶性肿瘤。 276、关于乳酸脱氢酶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可用于积液性质的鉴别 B、漏出液中LD活性与正常血清比较接近

C、LD> 200U/L,且积液LD/血清LD<0.6为渗出液 D、化脓性渗出液LD活性上升最明显 E、积液LD/血清LD> 1.0,则为恶性积液

277、下列不是脑脊髓液检查之适应证的是 D

A、病毒性脑膜炎 B、脑炎 C、白血病合并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D、脑瘤合并脑压升高 E、结核性脑膜炎

278、阴道分泌物检查,白带外观呈豆腐渣样,提示为 C

A、慢性宫颈炎 B、滴虫性阴道炎 C、念珠菌性阴道炎 D、宫颈癌 E、子宫内膜炎 279、下列不是阴道清洁度的判断依据的指标是 C

A、上皮细胞 B、白细胞 C、红细胞 D、脓细胞 E、阴道杆菌 280、有关精液标本的处理,错误的叙述是 B

A、精液标本应放在洁净的玻璃或塑料容器中 B、能用避孕套采集标本

C、标本采集后应及时送检 D、整个检查过程中,温度控制在25~35℃ E、应保温运送 28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D

A、正常前列原液外观为黏稠的淡乳白色的半透明液体 B、前列腺脓肿时,外观呈不同程度的脓性或脓血性液 C、前列腺癌时,前列腺液可呈不同程度的血性液体 D、生殖系统结核时,可用按摩的方法采取标本 E、前列腺液是精液的主要组成成分

282、粪便特征是量多,泡沫状,呈灰白色,有光泽,恶臭,镜检时可见较多的脂肪小滴,最有可能的是A A、慢性胰腺炎 B、细菌性痢疾 C、阿米巴痢疾 D、急性胃肠炎 E、阻塞性黄疸。

283、下列疾病的胃酸分泌减少,但除外的是 D

A、萎缩性胃炎 B、部分胃溃疡 C、胃癌 D、胃泌素瘤 E、恶性贫血 284、足月妊娠羊水量约为 D

A、300ml B、500ml C、1200ml D、800ml E、2000ml 285、临床检验基础学的主要研究对象是 A

A、外周血液和各种体液 B、造血器官 C、造血组织 D、造血干细胞 E、造血细胞 286、用血细胞分析仪进行检测的血液标本,应保存在 E A、4℃ B、-20℃ C、-80℃ D、37℃ E、室温 287、红细胞生理性增多的因素包括 C

A、婴幼儿 B、天热多汗 C、感情冲动 D、妊娠早期 E、内分泌改变 288、在Hayem稀释液中氯化钠的主要作用是 A

A、调节渗透压 B、提高相对比密 C、防止血小板聚集 D、固定红细胞 E、防腐 289、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的疾病包括 A

A、先天性心血管疾病 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 C、慢性肾衰竭 D、类风湿关节炎 E、甲状腺功能亢进 290、红细胞的主要生理功能是通过 B

A、细胞内的铁离子完成 B、细胞内的血红蛋白完成

C、细胞内的各种酶完成 D、胆红素完成 E、细胞内的脂质完成 291、RDW是反映 D

A、红细胞数量的多少 B、血细胞比容的大小 C、红细胞体积平均大小 D、红细胞体积大小的异质性 E、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含量。 292、RDW正常、MCV减低反映的贫血是 B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轻型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C、巨幼红细胞性贫血 D、血红蛋白病性贫血 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 293、与镰形红细胞有关的血红蛋白是 A

A、HbS B、Hb Bart C、HbG D、HbC E、HbI 294、网织红细胞的网状结构主要成分是 C

A、溶酶体 B、糖原 C、核糖核酸 D、线粒体 E、脱氧核糖核酸 295、贫血患者抗贫血治疗后,外周血中网织红细胞达高峰时间为 C

A、1~3天 B、3~7天 C、7~10天 D、10~15天 E、15~20天 296、点彩红细胞经碱性亚甲基蓝染色后,其呈色为 A

A、红细胞呈淡蓝绿色,颗粒呈深蓝色 B、红细胞呈蓝绿色,颗粒呈淡蓝色 C、红细胞呈粉红色,颗粒呈蓝黑色 D、红细胞呈粉红色,颗粒呈深蓝色 E、红细胞呈淡蓝绿色,颗粒呈蓝黑色

297、正常生理情况下白细胞变化规律的叙述,错误的是 A

A、早晨较高,下午较低 B、安静松弛时较低,进食后比进食前高 C、剧烈运动、剧痛和激动时显著增多 D、妊娠早期常轻度增加 E、一日之间,最高值与最低值之间可相差一倍

298、在白细胞成熟过程中,最先含有特异性颗粒的细胞是 A

A、中幼粒细胞 B、晚幼粒细胞 C、早幼粒细胞 D、杆状核粒细胞 E、分叶核粒细胞。 299、肾移植手术后,排异反应前外周血绝对值增高的白细胞是 E

A、中性分叶核粒细胞 B、嗜碱性粒细胞 C、嗜酸性粒细胞 D、单核细胞 E、淋巴细胞 300、外周血中嗜酸性粒细胞增高的疾病常见于 B A、心肌梗死 B、支气管哮喘,猩红热

C、流行性腮腺炎感染期 D、风疹感染期 E、百日咳感染 301、关于电阻型血细胞计数仪阈值(T值),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B

A、T值即甄别器的参考电平 B、T值越高,则使计数结果偏高

C、最佳T值应比阈值选择曲线平坦段中点稍小 D、最好红、白细胞取同一T值 E、细胞体积越大,脉冲体积越大

302、检测疑似白血病标本时三分群血细胞分析仪白细胞直方图上可能出现的主要异常为 D A、小细胞区异常 B、小细胞区左侧区域异常 C、大细胞区右侧区域异常 D、小细胞区正常,中间细胞区与大细胞融合增加 E、中间细胞区减低 303、不属于“天然抗体”主要特性的是 C

A、在温度低时,抗体滴度增高 B、同种抗体主要存在于A型个体中 C、能通过胎盘屏障 D、同种抗体主要存在 304、尿液pH升高一般不见于 A

A、糖尿病 B、呼吸性碱中毒 C、严重呕吐 D、尿路感染 E、应用利尿剂 305、下列尿沉渣结果可能无临床意义的是 B

A、白细胞4~5个/HP B、偶见磷酸钙结晶 C、多量透明管型 D、颗粒管型1~2/低倍镜视野 E、红细胞管型1~2/低倍镜视野

306、尿沉渣涂片内可见一些细胞为多边形,略大于白细胞I/3,内含一个大而圆的核,胞质内含有一些不规则的颗粒,过氧化酶染色阴性。该细胞可能是 C

A、表皮鳞状上皮细胞 B、大圆上皮细胞 C、肾小管上皮细胞 D、尾形上皮细胞 E、底层移行上皮细胞 307、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存在的物质有 D

A、肌酐 B、葡萄糖 C、尿素 D、大分子蛋白质 E、尿酸 308、尿液检查细胞及管型加下列防腐剂最合适的是 B

A、甲苯 B、4%甲醛 C、麝香草酚 D、10%盐酸 E、浓盐酸正 309、正常情况下,原尿中不存在的物质有 D

A、钠 B、尿素 C、钾 D、新鲜红细胞 E、葡萄糖 310、正常人晨尿pH参考范围是 B

A、pH 4.5~5.5 B、pH 5.5~6.5 C、pH 6.0~6.5 D、pH 6.5~7.5 E、pH 7.5~8.5

311、蛋白尿是指尿液中蛋白定性阳性且蛋白质超过 E

A、50mg/24h B、100mg/24h C、120mg/24h D、140mg/24h E、1 50mg/24h 312、尿微量清蛋白的检测主要用于 C

A、测定肾小球的滤过率 B、测定肾小管和集合管的重吸收能力

C、发现早期肾损害疾病 D、发现肾脏浓缩稀释功能 E、反映肾缺血性坏死 313、非选择性蛋白尿中主要的蛋白是 A

A、免疫球蛋白 B、清蛋白 C、本周蛋白 D、黏蛋白 E、转铁蛋白 314、临床常见的蛋白尿是 C

A、肾小管性蛋白尿 B、混合性蛋白尿 C、肾小球性蛋白尿 D、溢出性蛋白尿 E、组织性蛋白尿 315、尿中胆红素主要来自 B

A、脂肪的代谢产物 B、血红蛋白中珠蛋白的代谢产物

C、铁蛋白的代谢产物 D、卟啉的代谢 E、白细胞的代谢产物 316、关于尿胆原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E

A、结合胆红素排入肠腔转化为尿胆原 B、无色的尿胆原经空气氧化及光线照射

C、碱性尿中尿胆原水平增高 D、酸性尿中尿胆原水平减低 E、尿胆原、尿胆素俗称“尿二胆” 317、尿液检查BJP为阴性的疾病是 A

A、肾小管间质病变 B、多发性骨髓瘤 C、巨球蛋白血症 D、原发性淀粉样变性 E、重链病 318、关于THP的叙述错误的是 C

A、THP是一种肾特异性蛋白质 B、THP是远端肾小管病变的标志物

C、THP是近端肾小管病变的标志物 D、THP为管型的主要基质成分 E、THP由Henle袢升支与远曲小管的上皮细胞内高尔基复合体产生 319、妊娠妇女血清中HCG浓度达到高峰的时间是 D

A、10~15天 B、20~30天 C、40~50天 D、60~70天 E、120天以上 320、检查HCG时最适宜的标本是 E

A、随机尿 B、3小时尿 C、24小时尿 D、中段尿 E、晨尿 321、本周蛋白是免疫球蛋白的 A

A、κ链和λ链 B、γ链和α链 C、ε链和κ链 D、λ链和μ链 E、μ链和δ链 322、乳糜尿临床主要用于诊断的疾病是 C

A、绦虫病 B、蛲虫病 C、丝虫病 D、肝吸虫病 E、蛔虫病。 323、关于乳糜尿的特性描述错误的是 C

A、主要含有淋巴液 B、乳糜尿排出体外易形成白色透明胶状凝块

C、严重的乳糜尿静置后分为两层 D、乳糜尿的颜色可为乳白、乳白带红和乳糜胨样 E、主要用于诊断丝虫病

324、9项尿液分析仪在8项尿液分析仪上增加了 C

A、尿蛋白的测定 B、尿pH 的测定 C、尿白细胞酯酶的测定 D、尿维生素C的测定 E、尿酮体的测定 325、尿液干化学分析仪的检测原理 A

A、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与多联试带上的相应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仪器将接收到的不同强度的光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B、尿液中的化学成分与多联试带上的相应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仪器将接收到的不同强度的电信号转化为相应的光信号

C、尿液中的固体成分与多联试带上的相应模块发生颜色变化,颜色深浅与尿中相应物质的浓度成正比,仪器将接收到的不同强度的光信号转化为相应的电信号 D、镜检影像分析原理E、流式细胞术和电阻抗检测原理 326、邻联甲苯胺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 A

A、灵敏度高,易出现假阳性 B、灵敏度高,易出现假阴性 C、灵敏度低,易出现假阳性 D、灵敏度低,易出现假阴性 E、试剂不够稳定,淘汰 327、化学法检测粪便隐血试验可导致假阳性的是 A A、食用动物性食品 B、血红蛋白被消化酶分解

C、服用大量维生素C D、血红蛋白被细菌降解 E、血液在肠道中停留过久 328、可引起肠道菌群紊乱后的二重感染的是 B

A、溶组织内阿米巴 B、真菌 C、隐孢子虫 D、人芽孢子虫 E、蓝氏贾第鞭毛虫 329、免疫法隐血试验适于检验的疾病是 B

A、消化性溃疡 B、结肠息肉 C、门静脉高压 D、急慢性胃炎 E、胃癌 330、脑脊液标本采集后,进行细胞计数应在 E

A、10分钟 B、20分钟 C、30分钟 D、40分钟 E、1小时内 331、与精子数量减低无关的因素是 E

A、精索静脉曲张 B、重金属损害 C、炎症 D、精囊缺如 E、顶体酶活性降低 332、导致精液液化时间延长或不液化的原因是 C

A、射精管阻塞 B、顶体酶活性减低 C、前列腺炎 D、精浆锌含量减低 E、先天性精囊腺缺如。 333、精子活动力是指 E

A、精子的运动能力 B、精子的运动范围 C、精子持续运动的能力 D、精子随机运动的能力 E、精子向前运动的能力。 334、细胞脱落后发生固缩性退变多发生于 A A、表层鳞状上皮细胞 B、中层鳞状上皮细胞

C、基底鳞状上皮层细胞 D、纤毛柱状上皮细胞 E、黏液柱状上皮细胞 335、复层鳞状上皮被覆于 B

A、膀胱内壁 B、口腔 C、支气管树 D、胃肠 E、输卵管 336、肝素做抗凝剂,可影响的试验是 D

A、白细胞计数 B、红细胞计数 C、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D、白细胞涂片分类 E、血细胞比容测定 337、枸橼酸盐抗凝的原理主要是 D

A、阻止血小板的聚集 B、加强抗凝血酶Ⅲ的作用,阻止凝血酶的形成

C、去除纤维蛋白原 D、与血液中钙离子结合形成螯合物 E、去除血浆中球蛋白 338、下列各项叙述错误的是 C

A、瑞氏(Wright)染色过程中染液固定血细胞的时间一般为1分钟左右

B、瑞氏染色时,如染色标本颜色偏红,则多见于染色时间短或缓冲液的pH偏酸 C、吉姆萨染色法与瑞氏法相比,前者嗜碱性颗粒易于着色 D、血涂片染色时,常用pH 6.4~6.8的磷酸盐缓冲液 E、瑞氏染液储存的时间愈久,染色效果愈好

339、血涂片瑞氏染色时,红细胞染红色,白细胞核着色不好,缓冲液pH可能为 A A、5.4 B、6.4 C、7.0 D、7.4 E、8.4 340、红细胞直径>15μm常见于 E

A、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B、再生障碍性贫血 C、溶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叶酸缺乏所致贫血

341、点彩红细胞计数一般选用的最佳染液是 C

A、瑞氏染液 B、吉姆萨染液 C、碱性美蓝染液 D、煌焦油蓝乙醇染液 E、巴氏染液 342、与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检查结果特点不符的是 C

A、MCV>92fl B、MCH>31pg C、RDW<15% D、MCHC320~360g/L E、中性粒细胞分叶核增多 343、有关巨幼红细胞性贫血叙述错误的是 B

A、红细胞大小不均 B、红细胞发育过程中,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 C、维生素B12是DNA合成所必需的 D、叶酸也是DNA合成所必需的 E、DNA是细胞增殖的基本物质条件

344、红细胞平均指数叙述正确的是 A

A、MCV是指RBC的平均体积 B、MCH是指平均每升RBC所含血红蛋白浓度

C、红细胞的三个平均指数都是直接测定值 D、MCHC是指每个RBC的平均血红蛋白量 E、MCHC单位是pg/fl

345、魏氏法检测血沉不符合操作要求的是 A

A、用109mol/L的枸橼酸钠溶液作抗凝剂 B、抗凝剂与血液的比例为1:4

C、血沉管需清洁干燥 D、血沉管必须垂直 E、测定温度以18~25℃为宜答案 346、关于血沉测定概述错误的是 B

A、血沉是红细胞的下沉力与血浆阻力的结果 B、正常情况下红细胞膜表面具有正电荷相互排斥 C、正常情况下血沉较慢 D、血沉受多种因素的影响 E、血沉加快主要是由血浆中各种蛋白质成分比例的改变引起的 347、下列不具有吞噬功能的细胞是 A

A、嗜碱性粒细胞 B、中性粒细胞 C、单核细胞 D、嗜酸性粒细胞 E、巨噬细胞 348、剧烈运动引起中性粒细胞的暂时增加,其主要原因是 D

A、神经兴奋 B、血管收缩 C、骨髓刺激 D、体内白细胞重新分布 E、骨髓增生异常 349、关于白细胞核象左移,叙述正确的是 A

A、杆状核粒细胞以上阶段的细胞增多称核左移 B、外周血片中出现幼稚细胞称核左移

C、未成熟的粒细胞出现在外周血中称核左移 D、分类中发现许多细胞核偏于左侧的粒细胞称核左移

E、中性粒细胞核分叶5叶以上的超过3%称为核左移 350、外周血中中性粒细胞增多常见于 D

A、伤寒 B、副伤寒 C、再生障碍性贫血 D、急性链球菌感染 E、脾肿大 351、红细胞直方图显示曲线主峰左移,峰底增宽见于 D

A、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B、铁粒幼细胞贫血 C、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D、缺铁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352、患者女性,68岁,头晕一年,有贫血史,Hb 75g/L,RBC 3.1×1012/L,HCT 0.28,血涂片可见红细胞大小不均,中央淡染区扩大,其红细胞直方图曲线可显示为 B

A、主峰左移,RDW 正常 B、主峰左移,RDW增宽 C、主峰右移,RDW 正常 D、主峰正常,RDW 增宽 E、主峰正常,RDW 正常 353、临床上称Rh阴性,是指红细胞不含 C

A、d抗原 B、E抗原 C、D抗原 D、e抗原 E、C抗原 354、导致红细胞表面抗原减弱或缺少的原因不包括 E

A、红细胞为A抗原和B抗原的亚型 B、红细胞悬液存放过久

C、过量的血型特异性可溶性物质 D、老人或婴幼儿 E、红细胞悬液浓度过低。 355、影响病理性临界浓度的判断和有形成分的漏检,造成临床结果对比混乱的是 B A、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尿 D、24小时尿 E、中段尿 356、利于检查出病理性糖尿、蛋白尿的标本是 D

A、3小时尿 B、12小时尿 C、24小时尿 D、餐后尿 E、晨尿 357、用于病理细胞、管型检查的标本是 E

A、12小时尿 B、随机尿 C、中段尿 D、餐后尿 E、晨尿 358、尿液中发现少量透明管型的意义是 E

A、表示一定有肾小球的损害 B、表示肾炎活动 C、表示有肾盂肾炎活动 D、表示一定有肾小管损伤 E、不一定代表有实质性肾损伤。 359、尿液中对急性黄色肝坏死有辅助诊断意义的结晶是 C

A、磺胺结晶 B、胱氨酸结晶 C、亮氨酸结晶 D、尿酸铵结晶 E、尿酸结晶 360、试带法检测尿蛋白时反应敏感的蛋白是 D

A、本周蛋白 B、球蛋白 C、黏蛋白 D、清蛋白 E、血红蛋白 361、下列对尿酮体检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Rothera法能检出乙酰乙酸 B、Rothera法能检出丙酮 C、Rothera法能检出β-羟丁酸 D、Rothera法对乙酰乙酸最敏感 E、不同厂家的试剂带对乙酰乙酸和丙酮的灵敏度不一 362、检测BJP的确证试验是 E

A、热沉淀法 B、对甲苯磺酸法 C、免疫速率散射浊度法 D、酶免疫分析法 E、免疫固定电泳法 363、尿中药物对BJP检查影响呈假阳性的是 B

A、大量青霉素 B、利福平类抗结核药物 C、大量维生素C D、大量维生素K E、阿司匹林 364、下列对酮体检测描述不正确的是 C

A、标本应新鲜 B、试验中阴性和阳性对照是获得可靠结果的重要保证

C、陈旧性尿会出现假阳性 D、室温保存,丙酮易丢失 E、冷藏保存后的标本应恢复至室温后再检测 365、者女性,42岁,因乏力、尿频、尿急、尿痛到医院就诊。体检结果:体温38.7℃,右肾区叩痛明显,尿蛋白(+),镜检白细胞(+++)/HP,红细胞(+)/HP,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 C

A、尿道综合征 B、急性间质性肾炎 C、急性肾盂肾炎 D、急性膀胱炎 E、肾病综合征 366、下列试验检测HCG时灵敏度、特异性高,常应用的是 A

A、二点酶免疫法 B、放射免疫试验 C、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D、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E、血凝抑制试验 367、下列对试纸带使用的描述错误的是 D

A、定期检查试带质量 B、注意有效期 C、保存时注意防潮 D、从冰箱取出后立即使用 E、从冰箱取出后恢复至室温后再使用 368、不宜用干化学法测定尿比密的尿液是 E

A、老年人 B、孕妇 C、儿童 D、妇女 E、新生儿尿液 369、下列不是尿干化学分析仪主要优点的是 E

A、标本用量少 B、适用于大批量普查 C、准确性好 D、重复性高 E、特别适用于肾病患者 370、尿干化学法对尿内蛋白质的灵敏度比较高的是 A

A、清蛋白 B、球蛋白 C、黏蛋白 D、本周蛋白 E、肌球蛋白 371、使用尿分析仪检测尿糖的方法是 C

A、还原法 B、重氮反应法 C、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法 D、酸碱指示剂法 E、偶氮反应法 372、粪便颜色呈柏油色见于 E

A、阿米巴痢疾 B、胆道梗阻 C、乳儿肠炎 D、下消化道出血 E、上消化道出血 373、阿米巴痢疾及过敏性肠炎的粪便中可见 C

A、草酸钙结晶 B、血红素结晶 C、夏科-莱登结晶 D、磷酸钙结晶 E、脂肪酸结晶 374、可使化学法隐血试验出现假阴性的物质是 C

A、维生素A B、维生素B C、维生素C D、维生素D E、维生素E 375、脑脊液蛋白质定性试验是 B

A、Tamm-Horsfall蛋白测定 B、Pandy试验 C、Bence-Jones蛋白测定 D、α1微球蛋白测定 E、β2微球蛋白测定 376、脑脊液氯化物减低见于 A

A、结核性脑膜炎 B、病毒性脑膜炎 C、尿毒症 D、肾炎 E、心力衰竭 377、浆膜腔积液中出现浆细胞见于 E

A、膈下脓肿 B、结缔组织疾病 C、化脓性积液 D、血管炎 E、充血性心力衰竭 378、可导致漏出液产生的原因是 B

A、细菌性感染 B、静脉回流受阻 C、外伤 D、淋巴瘤浸润 E、化学物质刺激 379、可导致渗出液产生的原因是 A

A、转移性肺癌 B、晚期肝硬化 C、丝虫病 D、肾病综合征 E、充血性心力衰竭 380、属于精子低渗肿胀试验中,g型肿胀精子率参考值应 D A、<20% B、<50% C、>20% D、>50% E、>80% 381、前列腺液pH增高可见于 B

A、结核 B、50岁以上者 C、结石 D、恶性肿瘤 E、滴虫性前列腺炎。 382、前列腺液中,可随年龄增长而增多的物质是 E

A、卵磷脂小体 B、红细胞 C、白细胞 D、精子 E、淀粉样小体 383、使人类致病主要的阴道真菌是 E

A、新型隐球菌 B、酵母菌 C、放线菌 D、阴道纤毛菌 E、白色念珠菌 384、痰液中发现夏科-莱登结晶见于 B

A、支气管扩张 B、支气管哮喘 C、肺脓肿 D、肺梗死 E、放线菌病 385、属于恶性肿瘤细胞形态中的细胞核改变的是 D

A、细胞核缩小 B、细胞核规则 C、细胞核淡染 D、核胞质比失调 E、细胞核消失 386、癌细胞多形性和癌珠是 E

A、未分化癌的标志 B、低分化腺癌的标志 C、高分化腺癌的标志 D、低分化鳞癌的标志 E、高分化鳞癌的标志。 387、恶性肿瘤脱落细胞分化程度越高 C

A、细胞失去极性 B、细胞排列越紊乱 C、细胞形态畸形越明显 D、细胞大小不等 E、细胞相互重叠

388、用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检测尿HCG,对结果的判断正确的是 B

A、质控线和检测线均不出现红色为阳性 B、质控线和检测线均出现红色为阳性

C、仅质控线出现红色为阳性 D、仅检测线出现红色为阴性 E、质控线和检测线均出现红色为阴性 389、用于快速筛检尿路细菌感染的试验是 C

A、尿糖 B、尿蛋白 C、尿亚硝酸盐 D、尿维生素 E、尿酮体 390、粪便显微镜检查中查见肌肉纤维,可见细胞核,提示 C

A、腹泻 B、肠蠕动亢进 C、胰腺外分泌功能减退 D、坏死性肠炎 E、下消化道炎症 391、以下对于抗凝剂叙述错误的是 C

A、枸橼酸盐可用于血液保养液 B、枸橼酸钠可用于凝血功能检查

C、EDTA-Na2的溶解度大于EDTA-K2 D、EDTA与血浆中钙离子形成螯合物 E、肝素作为AT-Ⅲ的辅助因子而发挥抗凝作用 392、以下对于制作标准血涂片叙述错误的是 E

A、薄厚适宜 B、头体尾明显 C、细胞分布要均匀 D、血膜边缘要整齐 E、血膜长度占载玻片长度的3/4左右 393、与血涂片厚薄无关的因素是 D

A、血滴大小B、推片速度C、推片与载片夹角D、血细胞形态E、血细胞容积 394、瑞氏染料是一种复合染料,其组成是 A

A、酸性伊红和碱性美蓝 B、碱性品红和碱性美蓝 C、甲基红和亚甲蓝 D、伊红和苏木素 E、碱性伊红和酸性美蓝 395、温氏法测定红细胞比积,其RCF要达到 C

A、2624g B、2246g C、2264g D、2426g E、2446g 396、关于外周血检查有核红细胞叙述正确的是 B

A、正常成人外周血涂片中偶见 B、1周之内婴儿血涂片中仅可见到少量

C、外周血涂片中出现常表示红系增生减低 D、巨幼红细胞贫血外周血涂片中罕见 E、急性白血病患者的外周血涂片中不会见到

397、外周血涂片中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 A

A、溶血性贫血 B、失血性贫血 C、缺铁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398、关于靶形红细胞叙述错误的是 C

A、直径可比正常红细胞大 B、厚度可比正常红细胞薄 C、细胞中心部位深染,边缘浅染 D、可能因HbA含量低而又分布不均所致 E、中央深染呈细胞边缘延伸的半岛状或柄状 399、用MCV/RDW对贫血进行分类时,缺铁性贫血属于 E

A、正常细胞均一性贫血 B、大细胞均一性贫血 C、大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D、小细胞均一性贫血 E、小细胞不均一性贫血 400、不能引起红细胞沉降率加快的疾病是 E

A、肝硬化 B、风湿热活动期 C、胃癌晚期 D、肾病综合征 E、镰形红细胞贫血 401、血浆中能促进红细胞缗钱状形成的主要物质是 E

A、清蛋白 B、α球蛋白 C、β球蛋白 D、甘油三酯 E、纤维蛋白原

402、取静脉血20μl加至0.38ml白细胞稀释液内,混匀,滴入计数盘,计数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数为400个,则应报告白细胞计数结果为 D

A、5.0×109/L B、6.0× 109/L C、10×109/L D、20×109/L E、400×109/L 403、使中性粒细胞减少的疾病是 B

A、化脓性炎症 B、放射病 C、大叶性肺炎 D、尿毒症 E、急性肠道感染 404、伤寒患者外周血中自细胞减少,主要原因是哪部分的白细胞增多所致 D A、成熟池 B、分裂池 C、循环池 D、边缘池 E、储存池 405、血涂片经瑞氏染色后,Alder-Reilly畸形的形态特点是 A

A、中性粒细胞中含巨大深染的嗜天青颗粒B、中性粒细胞中有数个直径2~5μm的包涵体 C、中性粒细胞常为杆状或分两叶D、中性粒细胞含有淡蓝色大而圆的包涵体 E、中性粒细胞胞质中出现呈紫红色细杆状物质

406、白细胞异常形态中表现为成熟中性粒细胞核分叶能力减退的是 B

A、Alder-Reilly畸形 B、Pelger-Hiet畸形 C、Chedialk-Higashi畸形

D、May-Hegglin畸形 E、毒性变化

407、输血后过敏反应的临床表现不包括 D

A、发热、寒战 B、低血压、休克 C、荨麻疹、血管神经性水肿 D、血红蛋白尿、肾衰 E、皮肤潮红、瘙痒

408、甲醛常作为尿液的防腐剂,一般每升尿中加入 D

A、10%甲醛溶液5~10ml B、20%甲醛溶液10~15ml C、30%甲醛溶液5~10ml D、40%甲醛溶液5~10ml E、50%甲醛溶液5~10ml。 409、当患者排尿困难,且尿标本需做尿培养时,常采用 B

A、中段尿 B、导管尿 C、随机尿 D、晨尿 E、3小时尿 410、原尿中几乎不被重吸收而随尿排出体外的物质是 E

A、尿素 B、氨基酸 C、尿酸 D、肌酸 E、肌酐 411、尿标本采集后如不能及时检验,需保存 B

A、冰冻<24小时 B、2~8℃冰箱内,<6小时 C、4~10℃冰箱内,<6小时 D、2~8℃冰箱内,<24小时 E、0~4℃冰箱内,<24小时 412、提示肾单位有淤滞现象的管型是 B

A、上皮管型 B、细颗粒管型 C、透明管型 D、白细胞管型 E、红细胞管型 413、尿液中出现大量磺胺结晶的原因是 A

A、患者服用过量磺胺药物 B、患者尿液呈现酸性 C、患者尿液呈现中性 D、患者尿液呈现碱性 E、患者同时服用磺胺药物和重碳酸钠 414、关于Benedict法测定尿糖错误的说法是 D

A、可以和多种糖反应 B、试验前,必须先煮沸试剂避免试剂变质

C、标本与试剂的比例应控制在1:10 D、尿中存在维生素C时可使反应出现假阴性 E、煮沸时应不时摇动试管以防爆沸喷出

415、加热醋酸法尿蛋白定性试验中结果有稀白色混浊,细颗粒出现,应报告为 C A、++ + + B、+ + + C、+ + D、+ E、±。 416、检测HCG目前临床最常用的试验是 E

A、放射免疫试验 B、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C、电化学发光免疫法 D、血凝抑制试验 E、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 417、检测尿胆红素的确证试验是 E

A、干化学试带法 B、碘环法 C、泡沫试验 D、氯化钡试纸法 E、Harrison法 418、Ehrlich法测定尿胆原时试剂与标本的比例是 D

A、1:1 B、1:2 C、1:5 D、1:10 E、1:15 419、粪便涂片中可见到 C

A、血吸虫 B、疟原虫 C、蓝氏贾第鞭毛虫 D、肺吸虫 E、肝吸虫 420、怀疑为结核性脑膜炎,可采用 A

A、抗酸染色 B、墨汁染色 C、煌焦油蓝染色 D、巴氏染色 E、瑞氏染色 421、在脑脊液中查找新型隐球菌采用 D

A、巴氏染色 B、瑞氏染色 C、抗酸染色 D、墨汁染色 E、煌焦油蓝染色 422、Pandy试验中,与脑脊液中的蛋白质形成不溶性蛋白盐而出现白色沉淀的物质是 B A、饱和硫酸铵 B、苯酚 C、硫酸铜 D、冰乙酸 E、磺基水杨酸 423、可对漏出液和渗出液进行鉴别的试验是 C

A、LeeIVinson试验 B、Pandy试验 C、Rivalta试验 D、Ross-Jone试验 E、红细胞计数 424、关节腔积液黏蛋白凝块形成试验形成良好的是 A

A、红斑狼疮B、化脓性关节炎C、结核性关节炎D、类风湿关节炎E、痛风 425、渗出液可自行凝固的原因是含有较多的 C

A、白细胞 B、红细胞 C、细菌和纤维蛋白原 D、清蛋白 E、脂质

426、精子计数采用 B

A、Miller窥盘 B、血细胞计数板 C、尿沉渣计数板 D、载玻片 E、血细胞分析仪。 427、卵磷脂小体在前列腺炎时的改变是 A

A、数量减少 B、数量增多 C、折光性减弱 D、体积逐渐增大 E、分布均匀 428、诊断加德纳菌性阴道炎的实验室依据是 A

A、线索细胞 B、闪光细胞 C、移行上皮细胞 D、柱状上皮细胞 E、小圆上皮细胞 429、痰液中出现支气管管型见于 A

A、慢性支气管炎 B、喘息性支气管炎 C、支气管哮喘 D、肺吸虫病 E、阿米巴肺脓肿 430、癌细胞分化越差 A

A、核胞质比失调越明显 B、核缩小越明显 C、核淡染越明显 D、胞质颜色越深 E、胞质颗粒越多 431、在脱落细胞标本涂片制作过程中,为保持细胞的自然形态,防止细胞自溶或腐败,应采取的步骤是 D A、自然干燥 B、细胞洗涤 C、收集到细胞保存液中 D、固定 E、快速染色 432、“胞质质带”见于 D

A、完全角化细胞 B、储备细胞 C、成团脱落的鳞状上皮 D、成团脱落的纤毛柱状上皮 E、成团脱落的黏液柱状上皮 433、下列哪项提示动脉粥样硬化危险性增高 C

A、ApoAⅠ升高,ApoB降低 B、ApoAⅠ,ApoB都升高

C、ApoAⅠ降低,ApoB升高 D、ApoAⅠ ApoB都降低 E、ApoAⅠ升高,ApoB不变 434、检测血糖时,实验室多采用血浆或血清而不使用全血的原因是 B

A、方便于同时检测其他生化指标B、血细胞的糖酵解作用会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C、血细胞中的葡萄糖渗出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D、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升高 E、细菌污染使血中葡萄糖浓度降低

435、关于血肌酐和尿素叙述错误的是 C

A、尿素的浓度取决于机体氮的分解代谢和肾脏的排泄能力 B、血清肌酐和尿素浓度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C、血尿素测定比血肌酐测定更能准确地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 D、尿素酶法测定尿素反应专一,特异性强 E、酶耦联法测定肌酐特异性高,但价格昂贵 436、急性心肌梗死(AMI)的早期标志物是 C

A、AST B、LD C、肌红蛋白 D、CK-MB E、肌钙蛋白 437、下列有关血液的叙述,错误的是 D

A、血液离体后可自行凝固 B、血浆约占血液的55%

C、血细胞包括红细胞、白细胞、血小板 D、血液检验只用于各种血液系统疾病 E、婴幼儿常用的采血部位为足跟部

438、以下哪项生理因素不会影响血清胆固醇的水平 C

A、地区 B、年龄 C、睡眠 D、饮食 E、性别 439、成人毛细血管采血最常用的部位是 E

A、足跟 B、耳垂 C、脚趾 D、头皮 E、手指 440、痢疾患者粪便常规检查应取以下哪项标本 C

A、黏液 B、血液 C、脓血黏液处的粪便 D、脓液 E、无脓液的粪便 441、尿常规分析标本必须在多长时间内完成检验 A A、2h B、5h C、10h D、16h E、24h 442、导致白细胞计数生理性减少的因素包括 E

A、运动 B、妊娠 C、吸烟 D、情绪激动 E、休息 443、中性粒细胞减少可见于 B

A、急性化脓性胆囊炎 B、伤寒 C、心肌梗死 D、消化道大出血 E、败血症

444、下列血红蛋白(Hb)检测结果符合女性中度贫血的是 C

A、30g/L B、50g/L C、80g/L D、95g/L E、105g/L

445、在正常情况下,有少量的凝血因子或促凝物质被激活或进入血液循环,血液不会发生凝固的最主要原因是 A

A、机体存在完整的抗凝系统,它与凝血系统保持动态平衡 B、血液中抗凝物质增多 C、血管壁的完整性 D、纤溶激活物增多 E、神经体液的调节作用 446、父母血型分别为AB型和A型,其子女的血型不可能为 D

A、A型 B、B型 C、AB型 D、O型 E、A型或B型。 447、对血液标本发生溶血影响最小的因素是 B

A、钾离子 B、葡萄糖 C、LDH D、AsT E、ACP 448、属于病理性红细胞增高的原因是 C

A、剧烈运动 B、妊娠 C、肺心病 D、高原地区居民 E、恐惧 449、以下关于痰液标本采集叙述正确的是 A

A、做细胞学检查,以上午9~10时留痰最好 B、做细胞学检查,以清晨第一口痰最好 C、观察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甲醛防腐 D、如不能及时送检,冷藏情况下可放置3天 E、观察痰液分层情况,可用少量甲苯防腐 450、纤维蛋白(原)降解产物的作用是 A

A、抑制血液凝固 B、促进血液凝固 C、抑制纤维蛋白溶解 D、促进纤维蛋白溶解 E、无生理功能

451、血液一般检查中,下列哪项指标参考值有性别差异 E

A、白细胞计数 B、白细胞分类 C、血小板计数 D、嗜碱性粒细胞计数 E、红细胞压积 452、正常新鲜血浆中不存在以下哪种凝血因子 B

A、Ⅱ因子 B、Ⅲ因子 C、Ⅴ因子 D、Ⅷ因子 E、Ⅻ 因子 453、下列哪项不是血小板在止血中具有的功能 E A、血块收缩功能 B、聚集功能 C、黏附功能 D、释放功能 E、活化Ⅻ因子,启动内源凝血途径

454、缺铁性贫血时,红细胞与血红蛋白之间有什么关系 B

A、红细胞与血红蛋白平行减少 B、血红蛋白减少比红细胞减少更明显

C、红细胞减少比血红蛋白减少更明显 D、红细胞数量增加,但血红蛋白明显减少 E、红细胞数量减少,而血红蛋白在正常范围内

455、血液检查MCV 120fl,MCH 45pg,MCHC 375g/L,有助于判断 D A、健康人 B、正常红细胞性贫血 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 D、大细胞性贫血 E、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456、有关尿亚硝酸盐试验,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

A、尿亚硝酸盐试验可以协助诊断尿路感染 B、尿亚硝酸盐试验阴性可以排除菌尿的可能 C、尿亚硝酸盐试验阳性可以完全肯定泌尿系统感染D、尿亚硝酸盐试验检出率100% E、尿亚硝酸盐试验检出率与尿液标本是否在膀胱停留4小时以上无关 457、红细胞管型常见于 D

A、尿道炎 B、膀胱炎 C、间质性肾炎 D、急性肾小球肾炎 E、急性肾盂肾炎 458、脓血便多见于 A

A、急性细菌性痢疾 B、急性胃肠炎 C、上消化道出血 D、霍乱 E、肛门出血 459、极低密度脂蛋白(VLDL)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 A

A、甘油三酯 B、胆固醇 C、胆固醇酯 D、载脂蛋白 E、磷脂 460、冷藏保存用于电解质分析的标本,会引起 A

A、血清钾增高 B、血清钾降低 C、血清钠增高 D、血清钠降低 E、血清氯增高 461、下列不属于血脂成分的是 E

A、磷脂 B、非酯化脂肪酸 C、胆固醇及其酯 D、甘油三酯 E、胆碱和胆胺。 462、关于胰岛素对糖代谢影响的论述中错误的是 A

A、促进糖的异生 B、促进糖变为脂肪 C、促进肝葡萄糖激酶的活性 D、促进糖原合成 E、促进细胞膜对葡萄糖的通透性 463、可使血糖水平下降的激素是 D

A、肾上腺激素 B、胰高血糖素 C、生长素 D、胰岛素 E、甲状腺素 464、患糖尿病时出现白内障,其发病原因是 A

A、山梨醇脱氢酶减少 B、山梨醇脱氢酶增加 C、半乳糖激酶增加 D、醛糖还原酶减少 E、生长激素分泌减少

465、下列蛋白尿中,选择性蛋白尿主要以哪种为主 A

A、白蛋白 B、IgG C、转铁蛋白 D、β2微球蛋白 E、本周蛋白 466、严重创伤时,血钾 C

A、无改变 B、明显降低 C、明显升高 D、变化随血钠而定 E、变化随尿量而定 467、肝脏严重受损时,血中蛋白质的主要改变是 D

A、白蛋白含量升高 B、球蛋白含量下降 C、白蛋白含量升高,球蛋白含量下降 D、白蛋白含量下降,球蛋白含量升高或相对升高 E、白蛋白和球蛋白含量都正常 468、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 D

A、血中结合胆红素含量增高 B、血中胆素原剧减 C、尿中胆红素增加 D、未结合胆红素浓度增高 E、粪便颜色变浅 469、可诊断为糖尿病的血糖浓度为 D

A、空腹血糖浓度<6rnmol/L B、空腹血糖浓度6~7mmol/L

C、空腹血糖浓度7~8mmol/L D、随机取样血糖浓度>11.1mmol/L E、餐后2小时血糖浓度>7mmol/L

470、通常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AMI)的酶为 E

A、胰淀粉酶 B、AST C、ALT D、ALP E、CK-M B 471、诊断原发性肝细胞癌最有意义的指标是 D

A、ALT B、AST C、ALP D、AFP E、MAO 472、以下哪项酶类不能反映肝细胞损伤 A

A、α-淀粉酶 B、转氨酶 C、异柠檬酸脱氢酶 D、鸟氨酸氨基甲酰酶 E、谷氨酸脱氢酶 473、胆固醇含量最高的脂蛋白是 D

A、乳糜微粒 B、极低密度脂蛋白 C、中间密度脂蛋白 D、低密度脂蛋白 E、高密度脂蛋白 474、恶性肿瘤患者伴随肿瘤抗原升高的蛋白质主要是 B

A、白蛋白 B、铁蛋白 C、转铁蛋白 D、组蛋白 E、酪蛋白

475、某病人最近一次检查空腹血糖为11.6mmol/L ,GHb为6.5%,由该病人很可能为 C A、无糖尿病 B、糖耐量受损的病人 C、新发现的糖尿病病人 D、未控制的糖尿病病人 E、糖尿病已控制的病人 476、诊断胰腺疾病的主要血清酶有 E

A、ALP、5’-NT、γ-GT B、AST、LDH、CK及它们的同工酶

C、ALT、AST、ADH、GLDH、ICD D、CK、ALD、AST、LDH E、α-淀粉酶、脂肪酶 477、产生抗体的细胞是 C

A、T细胞 B、B细胞 C、浆细胞 D、NK细胞 E、巨噬细胞 478、病原体感染后,血清中出现最早的特异性免疫球蛋白是 C A、SIgA B、IgG C、IgM D、IgD E、IgE 479、感染期间患者体内产生的急性时相蛋白是 D

A、乳铁蛋白 B、热休克蛋白 C、阳离子蛋白 D、C反应蛋白 E、C4结合蛋白 480、肿瘤相关抗原的特点是 B

A、只存在于肿瘤细胞 B、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高

C、有严格的肿瘤特异性 D、肿瘤相关抗原仅存在于血清中 E、仅以膜结合形式存在。 481、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为 C

A、小球形颗粒 B、管型颗粒 C、Dane颗粒 D、异染颗粒 E、硫黄颗粒 482、血清中单一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主要见于 E

A、慢性肝病 B、类风湿关节炎 C、肺结核 D、系统性红斑狼疮 E、多发性骨髓瘤 483、细胞免疫缺陷除可导致机体出现反复感染现象,还可导致 C

A、败血症 B、结核 C、恶性肿瘤 D、化脓性脑膜炎 E、毒血症 484、HBsAg持续存在多长时间,则可认为处于乙肝病毒携带状态 D

A、2个月以上 B、3个月以上 C、5个月以上 D、6个月以上 E、9个月以上 485、HBsAg(-),抗H&(+),HBeAg(-),抗HBe(-),抗HBc(-),表明 B

A、急性肝炎初期 B、乙肝恢复并产生免疫力 C、阳性活动性肝炎 D、既往乙肝病毒感染 E、慢性迁延性肝炎

486、某小学,2周来近30位学生相继出现精神差,食欲减退,其中10人皮肤发黄,查体发现这10位同学巩膜黄染,肝区压痛,肝脏肿大。此次发病最可能的原因是 A

A、甲型肝炎病毒感染 B、乙型肝炎病毒感染 C、丙型肝炎病毒感染 D、丁型肝炎病毒感染 E、戊型肝炎病毒感染

487、患者女性,35岁。1个月前因外伤手术输血800ml,近1周出现乏力,食欲不振,尿色加深。实验室检查:ALT 200U/L,抗HCV(+),HCVPCR(+),抗HBe(+),诊断为 A A、急性丙型肝炎,既往曾感染乙型肝炎病毒 B、慢性丙型肝炎

C、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 D、急性乙型、丙型肝炎 E、急性乙型肝炎

488、患者,男性,22岁。T 37.8℃ ,伴周身乏力,食欲不振,巩膜黄染,尿色进行性加深,如深茶色。实验室检查:AI 500U/L,TB 80μmol/L,HAVIgM(+),HBsAg(+),HBclgG(+),可诊断为 D A、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 B、急性丙型肝炎 C、急性乙型黄疸型肝炎

D、急性甲型黄疸型肝炎,乙肝病毒携带者 E、急性乙型肝炎,既往感染甲型肝炎 489、下列有关HCV感染的表述中错误的是 B

A、HCV感染早期即可出现抗HCV-IgM 阳性 B、抗HCV是保护性抗体

C、少数患者可出现抗HCV持续阴性 D、抗HCV和HCV-RNA同时阳性提示活动性HCV感染 E、抗HCV阳性而HCV-RNA阴性提示既往感染 490、下列哪种情形使血液黏度增高 A

A、切变率降低 B、红细胞比积明显降低 C、温度升高 D、红细胞数减少 E、纤维蛋白原减少 491、下列各项外周血检查结果中,对于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意义的是 D

A、白细胞计数26×109/L B、分叶核粒细胞>85% C、白细胞计数2×109/L D、原始细胞27% E、血小板计数20×109/L

492、肿瘤的发生与机体的免疫状态密切相关,尤其是 B

A、体液免疫 B、细胞免疫 C、特异性免疫 D、非特异性免疫 E、自身免疫 493、临床进行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是 C

A、间接凝集反应 B、试管凝集法 C、玻片凝集法 D、ELISA法 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 494、决定出血时间延长的主要因素是 E

A、FI减少 B、FⅦ减少 C、FⅧ减少 D、FⅫ减少 E、血小板数量和功能异常 495、高钾血症是指血清钾高于 E

A、3.5mmol/L B、4.0mmol/L C、4.5mmol/L D、5.0mmol/I E、5.5mmol/L 一、共用选项题[B1/B2/C](共用同一组选项,每道子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80道子题目)第1题至第2题共用以下选项:

A、伊红-亚甲蓝 B、伊红-天青 C、亚甲蓝-天青 D、伊红-甲醇 E、亚甲蓝-甲醇 1、瑞氏染色时使用的染料是 A 2、吉姆萨染色时使用的染料是 B

第3题至第5题共用以下选项:

A、1类 B、2类 C、3类 D、4类 E、5类

3、血小板表面抗原分为 B 4、人类白细胞膜上有几类抗原 C 5、Rh血型系统与人类关系最密切的抗原有 E 。 第6题至第9题共用以下选项:

A、2~30fl B、30~35fl C、35~90fl D、90~160fl E、36~360fl

6、正常淋巴细胞直方图的范围在 C 7、正常嗜酸性粒细胞直方图的范围在 D 8、正常血小板直方图的范围在 A 9、正常红细胞直方图的范围在 E 第10题至第12题共用以下选项:

A、0.5×109/L B、2.5×109/L C、5.0× 109/L D、7.5×109/L E、10.0×109/L

10、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数得有核红细胞数为30个,校正前白细胞总数为13×109/L,校正后自细胞总数为 E

11、取血20μl加至白细胞稀释液0.78ml内,混匀滴入计算池,计数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为50个,应报告白细胞数是 C

12、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如血液稀释20倍,计数10个大方格数得嗜酸性粒细胞25个,则此标本嗜酸性粒细胞应报告为 A

第13题至第15题共用以下选项:

A、0.5×109/L B、2.5×109/L C、5.0× 109/L D、7.5×109/L E、10.0×109/L

13、白细胞分类计数时,计数100个白细胞的同时数得有核红细胞数为30个,校正前白细胞总数为13×109/L,校正后自细胞总数为 E

14、取血20μl加至白细胞稀释液0.78ml内,混匀滴入计算池,计数四个大方格中白细胞为50个,应报告白细胞数是 C

15、作嗜酸性粒细胞计数时,如血液稀释20倍,计数10个大方格数得嗜酸性粒细胞25个,则此标本嗜酸性粒细胞应报告为 A 第16题至第18题共用以下选项:

A、手背静脉 B、肘正中静脉 C、颈静脉 D、左手无名指内侧 E、耳垂 16、成人静脉采血推荐的采血部位是: B 17、婴幼儿静脉采血推荐的采血部位是 C 18、成人末梢采血推荐的采血部位是 D 第19题至第21题共用以下选项:

A、缺铁性贫血 B、遗传性β-脂蛋白缺乏症 C、大失血 D、铅中毒 E、巨幼细胞性贫血 19、高色素性红细胞多见于 E 20、嗜碱性点彩红细胞多见于 D 21、棘红细胞多见于 B

第22题至第24题共用以下选项:

A、尿沉渣镜检 B、隐血试验 C、乳糜试验 D、尿三杯试验 E、加热法 22、区别血尿和血红蛋白尿的主要方法是 A 23、区别脓尿和结晶尿的主要方法是: E 24、区别结晶尿和乳糜尿的主要方法是 C 第25题至第27题共用以下选项:

A、A型或O型 B、AB型或A型 C、O型 D、AB型或B型 E、AB型或A型或B型或O型 25、父母血型基因型为AA和BO,则其子女血型只可是 B

26、父母血型基因型为AO和BB,则其子女血型只可 D 27、父母血型基因型为AO和BO,则其子女血型只可是 E 第28题至第30题共用以下选项:

A、晨尿 B、随机尿 C、餐后尿 D、24小时尿 E、无菌尿 28、最适用于管型、细胞等有形成分检查的标本为 A 29、最适用于糖尿病临床诊断的标本为 C 30、最适用于总蛋白质定量分析的标本为 D 第31题至第32题共用以下选项:

A、< 1.5万 B、3万~4万 C、4万~5万 D、5万~6万 E、>7万 31、正常情况下,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量为 A 32、正常情况下不能自由通过肾小球滤过膜的分子量为 E 第33题至第34题共用以下选项:

A、多为长线形,粗细不等,边缘不清,常显暗淡的长丝纹,末端多为尖头状

B、无色半透明圆柱体,大小、长短不一,两边平行,两端钝网,平直或略带弯曲,有时可见少量颗粒或个别细胞

C、形态似透明管型,但末端有一条尖细的尾巴,呈螺旋形或盘旋在圆柱上

D、形似透明管型,但色灰暗,边缘有切迹,末端常不整齐,呈折断状或扭转状 E、由黏液性纤维物、黏液非晶体形尿酸盐、磷酸盐等形成的网柱体 33、假管型 E 34、黏液丝 A

第35题至第37题共用以下选项:

A、中性甲醛 B、浓盐酸 C、冰乙酸 D、麝香草酚 E、甲苯 35、用于尿糖、尿蛋白定性或定量检查时的防腐剂是 E 36、测定尿肾上腺素、儿茶酚胺时标本所用的防腐剂是 B 37、测定尿5-羟色胺、醛固酮时尿液所用的防腐剂是 C 第38题至第39题共用以下选项:

A、乳糜尿 B、结晶尿 C、菌尿 D、脓尿 E、血尿 38、经离心沉淀后外观无变化的是 A 39、加热、加酸或加碱后混浊消失的是 B 第40题至第42题共用以下选项:

A、嗜酸性粒细胞 B、淋巴细胞 C、吞噬细胞 D、上皮细胞 E、问皮细胞 40、细菌性痢疾时,粪便中可见 C 41、伪膜性肠炎时,粪便中可见 D 42、钩虫病时,粪便中可见 A 第43题至第45题共用以下选项:

A、精浆果糖含量减低 B、精浆α葡萄糖苷酶活性降低

C、精子顶体酶活性降低 D、精浆锌含量降低 E、精浆酸性磷酸酶活性降低 43、前列腺炎时: E

44、精囊炎和雄性激素分泌不足时 A 45、阻塞性无精子症时 B 第46题至第48题共用以下选项:

A、高速不规则运动 B、快速前向运动

C、慢或呆滞的前向运动 D、非前向运动 E、不运动 46、精子活力Ⅲ级是指精子呈 B 47、精子活力Ⅰ级是指精子呈 D 48、精子活力0级是指精子呈 E

第49题至第51题共用以下选项:

A、胶原疾病 B、病毒性关节炎 C、化脓性关节炎 D、寄生虫感染 E、关节造影术后 49、关节腔积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增高见于 C 50、关节腔积液中的淋巴细胞增高见于 A 51、关节腔积液中的单核细胞增高见于 B 第52题至第54题共用以下选项:

A、单克隆抗体胶体金试验 B、乳胶凝集抑制试验 C、血凝抑制试验 D、放射免疫试验 E、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测定HCG 52、特异性最好的试验是 E 53、灵敏度最高的试验是 D 54、临床最常用的检测方法是 A 第55题至第56题共用以下选项:

A、Benedic试验 B、Rothera试验 C、Ehrlich试验 D、Harrison试验 E、SSA 55、检测尿中胆红素的试验是 D 56、检测尿中尿胆原的试验是 C 第57题至第59题共用以下选项:

A、尿红细胞 B、尿糖 C、尿白细胞 D、尿比密 E、尿酸碱度 57、用于估计肾脏的浓缩功能 D 58、用于糖尿病的诊断与治疗检测 B 59、用于泌尿道感染的诊断 C 第60题至第64题共用以下选项:

A、鲜红色 B、暗红色 C、白色或灰白色 D、绿色 E、黑色或柏油色 60、胆道梗阻时的粪便颜色为 C 61、上消化道出血时的粪便颜色为 E 62、结肠癌时的粪便颜色为 A 63、服用铋剂时的粪便颜色为 E 64、阿米巴痢疾时的粪便颜色为 B 第65题至第69题共用以下选项:

A、根据临床需要随时进行血浆葡萄糖浓度测定

B、OGTT C、C肽 D、GHb E、尿糖

65、一急诊昏迷病人,为鉴别是否由高血糖引起的昏迷,上述何种试验最有用 A 66、空腹血糖浓度在6~7mmol/L又有糖尿病症状时,宜做 B 67、糖尿病患者每天自我监测以了解自身糖代谢情况宜选 E

68、已用外源性胰岛素进行治疗的病人,为了准确反映胰岛细胞功能,宜选 C

69、反映测定日前8个周左右内受试者血糖平均水平,作为糖尿病长期监控的良好指标,宜选 D 第70题至第74题共用以下选项:

A、IgA B、IgD C、IgE D、IgG E、IgM 70、血清中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 D

71、对甲型肝炎早期有诊断价值的免疫球蛋白是 E 72、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清中增高的主要为 B 73、寄生虫感染患者血清中增高的主要为 C

74、新生儿脐血中哪类Ig水平增高表示有宫内感染 E 第75题至第77题共用以下选项:

A、缺铁性贫血 B、溶血性贫血 C、失血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巨幼细胞性贫血 75、红细胞大小不一最常见于 E 76、正常细胞性贫血 D

77、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A 第78题至第80题共用以下选项:

A、α1球蛋白 B、α2球蛋白 C、T-H蛋白 D、白蛋白 E、β2微球蛋白 78、尿管型基质中含有的主要成分 C

79、尿液常规分析中尿蛋白试带法蛋白测定主要是对何种蛋白敏感 D 80、肾小管性蛋白尿时尿中出现的蛋白为 E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共27道题)

81、血沉是一项敏感及特异性较高的指标,对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否 82、白细胞总数计数时,异常白细胞不必计算在内。 否

83、网织红细胞在显微镜下计数时,应计数500个红细胞中的网织红细胞。 否 84、白细胞分类计数时,应选择头体交界处的区域。 否

85、使用手工法计数红细胞时,应在低倍镜下计数牛鲍计数板中央大方格内四角和正中共5个中方格内的红细胞数。 否

86、真空采血法是利用采血管的负压进行血液定量采集。 是

87、精子活力鉴定时,观察到精子活动力不良,精子原地旋转,摆动或抖动,运动迟缓。则应判定精子活动力为Ⅱ级。 否

88、精液检测可随时检测,病人无任何禁忌注意事项。 否

89、一般,每高倍镜视野均见3个以上红细胞则可确定为镜下血尿。 是

90、胆红素尿是尿中含有大量的结合胆红素所致,外观呈深黄色,在空气中久置后仍呈深黄色。 否 91、漏出液中细胞常以中性粒细胞为主。 否

92、豆腐渣样白带,是指呈豆腐渣样或凝乳状小碎块,为念珠菌阴道炎所特有。 是 93、C反应蛋白为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可用于漏出液和渗出液的鉴别。CRP< 10mg/L为渗出液,CRP> 10mg/L为漏出液。 否

94、蛔虫卵有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是

95、目前使用的尿化学分析仪中尿糖测定的原理多为葡萄糖氧化酶法。 是 96、脂肪管型可见于慢性肾炎,尤多见于肾病综合征。 是

97、正常血浆中的血红蛋白低于50 mg/L,而且与触珠蛋白形成大分子化合物,不能从肾小球通过。 是 98、乳糜尿多见于丝虫病。 是

99、本周蛋白尿属于肾前性蛋白尿。 是

100、渗出液系因循环障碍等因素造成的非炎性积液。 否 101、脓尿蛋白定性常为阴性。 否

102、血清不同于血浆的是缺少纤维蛋白原。 否

103、长期使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会导致嗜酸性粒细胞减少。 是 104、黄色或棕色脓性精液多见于前列腺炎和精囊炎。 是 105、采集脑脊液后,第一管用于一般性状及显微镜检查。 否

106、国际血液标准化委员会(ICH)建议,血常规检验使用的抗凝剂为EDTA-K2。 是 107、皮肤采血法采集的是毛细血管内的血液。 否

三、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25道题)

108、旋转式黏度计适用于____黏度测定。毛细管式黏度计适用于____黏度测定。【正确答案】: 非牛顿液体或全血,牛顿液体或血浆

109、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包括____和____两个阶段。【正确答案】: 滋养体,裂殖体 110、目前血细胞分析仪进行细胞计数时,常采用____原理。【正确答案】: 电阻抗法 111、瑞氏染色法的细胞着色原理是____和____作用。【正确答案】: 化学亲和,物理吸附 112、目前血细胞分类时推荐的染色方法为____,而临床常流速差称为____。【正确答案】: 瑞-吉氏染色,瑞氏染色法

113、单位时间内肾小球滤过的血浆量称为____。【正确答案】:肾小球滤过率

114、收集精液标本应在____内检验,冬季应注意保温。出现一次异常结果,应在____后复查。【正确答案】: 1 h, 一周

115、肾性蛋白尿见于____或____疾病。 肾小球,肾小管

116、尿液的有形成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等各种病理生理成分。 细胞,管型,结晶,细菌,寄生虫

117、24 h尿量小于____称为少尿,24 h尿量多于____称为多尿。 0.4 L ,2.5 L 118、管型为尿沉渣中重要成分,形成的必要条件为____、____、____。

蛋白尿的存在,肾小管有使尿液浓缩酸化的能力,具有可供交替使用的肾单位

119、精液主要由_____和____组成,其中固体成分约占____。 精子,精浆,10%

120、选择性蛋白尿是反映____对_____能否滤过的能力。 肾小球滤过膜,血浆大分子蛋白质 121、人体的浆膜腔积液按性质常分为____和____两大类。 漏出液,渗出液 122、乳糜尿多见于____。 丝虫病

123、本周蛋白尿实质为____或其聚合体从尿中排出。 免疫球蛋白轻链 124、阻塞性黄疸时____检查为阳性。 尿胆红素 125、脑脊液外观为黄色常见于____。 陈旧性出血

126、尿液检查时常使用的防腐剂有____、____、____、____等。 甲醛,麝香草酚,浓盐酸,甲苯 127、24 h尿量小于____,或在12 h内完全无尿者称为无尿。 0.1 L

128、血液在血管流动时呈层流,层流中相距单位距离的两个液层的流速差称为____。 切变率 129、尿比密测定有助于____和____这两种多尿疾病的鉴别。 糖尿病,尿崩症 130、病理性多尿常因肾小管____和____。 重吸收障碍,浓缩功能减退

131、疟原虫的红细胞内期包括滋养体和裂殖体两阶段,在滋养体阶段血涂片可见____和____。 环状体,大滋养体

132、尿中胆色素包括____、____及____,俗称“尿三胆”。【正确答案】:

胆红素,尿胆原,尿胆素四、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3道题)133、手工显微镜计数红细胞已不常用,但为什么仍不能被淘汰?【正确答案】:

手工显微镜法是传统的红细胞计数法,不需要特殊设备,但比仪器法费时,现虽已不常用,但仍作为血液分析仪的校正。134、简述血沉测定的方法学评价。【正确答案】:

血沉测定的方法有:① 手工法包括魏氏法、潘氏法等。魏氏法简便实用,ICSH推荐为血沉测定的参比方法;潘氏法与魏氏法测定相关性较好,采用手指采血,用血量少,尤其适用于儿童,但易混入组织液,目前已很少使用。手工法只能测定血沉某个时刻的最终结果,特异性差,其应用有很大的局限性。② 血沉仪可动态记录整个血沉过程的变化,描绘出红细胞沉降的曲线,反映了不同疾病或疾病不同阶段,血沉3个沉降阶段所存在的差异,为临床分析血沉测定结果提供了新的段。135、白细胞分类计数质量控制中应注意哪些影响因素?【正确答案】:

① 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准确性的因素:主要是细胞在涂片中的分布不均和观察者对细胞辨认的差异。② 影响白细胞分类计数精确性的因素。③ 影响涂片染色效果的因素。④ 白细胞分类计数的参考方法:EDTA-K2:抗凝静脉血,人工制成血涂片,以Romanowsky液进行染色,使用“城墙式”移动法,油镜下分类计数200个白细胞。当其他分类法与此法作为标准进行比较时,需要4个熟练检验人员对同一张涂片各计数200个白细胞(即总数为800个细胞)后,求出平均值来作为各类白细胞的靶值。136、嗜酸性粒细胞升高的临床意义是什么?【正确答案】:

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指成人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0.5×109/L。引起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的原因包括:① 寄生虫病是最常

见的病因。② 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仅次于寄生虫病的另一主要病因,见于支气管哮喘、坏死性血管炎、药物过敏反应等。③ 皮肤病,如湿疹等。④ 血液病,如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多发性骨髓瘤、脾切除术后、嗜酸性粒细胞白血病、霍奇金病。⑤ 某些恶性肿瘤,如肺癌。⑥ 某些传染病,如猩红热急性期。⑦ 其他,如风湿性疾病、脑垂体前叶功能减低症等。⑧ 高嗜酸性粒细胞综合征。137、试述血红蛋白测定的主要方法及其方法学评价。【正确答案】:

血红蛋白测定法包括:① 氰化高铁血红蛋白测定法(HiCN)为国际标准参考方法。操作简单、显色快且结果稳定可靠,可检测除SHb外的各种血红蛋白。KCN有剧毒,且存在高白细胞和高球蛋白血症可致试剂混浊,以及HbCO转化较慢等问

题。② 十二烷基硫酸钠(SDS)血红蛋白测定法可替代HiCN法。SDS与Hb作用(除SHb外),生成SDS—Hb棕红色化合物,其吸收峰在538 nm,SDS可用HiCN法定的抗凝血或溶血液,制备标准工作曲线。本法操作简单,呈色稳定,准确性和精确性符合要求,且无公害,为次选方法。SDS本身质量差异较大,且破坏白细胞,不适用于同时有白细胞计数和Hb测定的血细胞分析仪上使用。③ 叠氮高铁血红蛋白(HiN3)测定法具有与HiCN测定法相似的优点,显色快而稳定,试剂毒性仅为HiCN 的1/7,但仍存在公害问题。④ 碱羟血红蛋白(AHD575)测定法,试剂简单,不含有毒剂,呈色稳定,可用氯化血红素作标准品。但此法在血液分析仪中的应用受限。⑤ 多参数血液分析仪测Hb已逐步取代手工法,操作简单、快速,同时可以获得多项红细胞的参数。其测定原理多采用HiCN法,但由于各型号仪器使用的溶血剂不同,形成Hb的衍生物不同。仪器要经过HiCN标准液校正后,才能进行Hb测定。138、试述粪便隐血试验的临床意义。【正确答案】:

粪便隐血检查对消化道出血的诊断有重要价值。消化性溃疡、药物致胃黏膜损伤(如服用阿司匹林、吲哚美辛、糖皮质激素等)、肠结核、Crohn病、溃疡性结肠炎、结肠息肉、钩虫病及胃癌、结肠癌等消化道肿瘤时,粪便隐血试验均常为阳性。故须结合临床其他资料进行鉴别诊断。在消化性溃疡时,阳性率为40%~70%,呈间断性阳性。消化性溃疡治疗后当粪便外观正常时,隐血试验阳性仍可持续5~7天,此后如出血完全停止,隐血试验即可转阴。消化道癌症时,阳性率可95% ,呈持续阳性,故粪便隐血试验常作为消化道恶性肿瘤诊断的一个筛选指标。尤其对中老年人早期发现消化道恶性肿瘤有重要价值。此外在流行性出血热患者的粪便中隐血试验也有84 的阳性率,可作为该病的重要佐证。139、电阻抗法血液分析仪进行血细胞计数的检测原理是什么?【正确答案】:

根据血细胞相对非导电的性质,悬浮在电解质溶液中的血细胞颗粒在通过计数小孔时可引起电阻的变化,于是瞬间引起了电压变化而出现一个脉冲信号。脉冲信号变化的程度取决于非导电性细胞体积的大小,细胞体积越大产生的脉冲振幅越高,记录脉冲的数量就可测定细胞的数量。这些脉冲信号经过放大、阈值调节、甄别、整形、计数及自动控制保护系统,最终可打印出数据报告。140、网织红细胞检测的临床意义是什么?【正确答案】:

网织红细胞计数(Ret)是反映骨髓造血功能的重要指标 (1)判断骨髓增生能力,判断贫血类型:① 网织红细胞增多,表示骨髓造血功能旺盛。常见于溶血性贫血(尤其急性溶血)、急性失血;造血恢复期可见Ret短暂和迅速增高,是骨髓功能恢复较敏感的指标。② 网织红细胞减少,表示骨髓造血功能低下,见于再生障碍性贫血、溶血性贫血、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危象。典型再生障碍性贫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常低于0.005,网织红细胞绝对值低于15×109/L,为其诊断标准之一。(2)评价疗效,判断病情变化:Ret是贫血患者随访检查的项目之一。(3)骨髓移植后监测骨髓造血恢复。141、为什么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只能作为筛检试验?【正确答案】:

血细胞分析仪对白细胞的分类结果又能作为筛检试验,原因为:(1)三分群血液分析仪用阻抗法的原理,依据白细胞的体积的大小,人为地将白细胞分成三群,这种分类不够准确。(2)五分类的血细胞分析仪联合应用光学和电学等技术的仪器,检测同一血细胞的体积、细胞核形状及胞质中颗粒,在综合分析后作出白细胞分类,这种检测分类法虽然较电阻抗法高,但仍不能满足临床检出异常细胞的需要。(3)各类型的血液分析仪尚不具有识别红细胞、白细胞核、血小板的能力,仍不能检出白细胞形态的病理性变化,特别是对幼稚细胞的检测。而显微镜能根据血细胞与染色液特异性的结合,根据血涂片上细胞的体积、细胞核形状及胞质中颗粒等着色情况,进行综合分析并能识别异常和幼稚细胞,因此,血细胞分析仪只能作为健康人血液一般检验的筛检之用。142、血沉变化的临床意义是什么?【正确答案】:

血沉变化的临床意义:(1)生理性增快:女性高于男性。妇女月经期、妊娠3个月以上,以及老年人血沉常增快。(2)病理性增快可见于:① 各种炎症:感染是血沉加快最常见的原因,如急性细菌性感染;结核病、结缔组织炎症、风湿热等慢性炎症于活动期血沉增快,病情好转时血沉减慢,故血沉(ESR)可动态观察病情变化。② 组织损伤及坏死:见于较大范围组织损伤或手术创伤。心肌梗死时血沉增快,而心绞痛时血沉多正常,可作为两者鉴别指标。③ 恶性肿瘤血沉增快,而良性肿瘤血沉多正常。④ 高球蛋白血症。⑤

贫血。⑥ 高胆固醇血症。(3)血沉减慢:临床意义较小,主要见于红细胞明显增多、纤维蛋白原含量严重减低时。血沉是较为常用而缺乏特异性的指标,血沉常作为疾病是否活动的监测指标。143、试述尿液常规分析的临床价值。【正确答案】:

尿液常规分析的临床价值是:(1)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断与疗效观察。泌尿系统的炎症、结石、肿瘤、血管病变及肾移植术后发生排异反应时,各种病变产物直接进入尿中,引起尿液成分变化,因此尿液分析是泌尿系统疾病诊断与疗效观察的首选项目。(2)其他系统疾病的诊断。尿液来自血液,其成分又与机体代谢有密切关系,故任何系统疾病的病变影响血液成分改变时,均能引起尿液成分的变化,因此可通过尿液分析协助临床诊断。(3)安全用药的监护。某些药物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多黏菌素B与磺胺类药等常可引起肾损害,故用药前及用药过程中需观察尿液的变化,以确保用药安全。(4)职业病的辅助诊断。铅、镉、铋、汞等均可引起肾损害,尿中此类重金属排出量增多,对职业病的诊断及预防有一定意义。(5)对人体健康状态的评估。对人群进行尿液分析,可筛查有无肾、肝、胆疾病和糖尿病,以达早期诊断及预防疾病的目的。144、试述中性粒细胞病理变化的临床意义。【正确答案】:

中性粒细胞增多指分叶核粒细胞超过70%,绝对值>7 X109/L。① 急性感染或炎症是最常见的原因,以中性粒细胞为主。尤其是化脓性球菌感染。其增高程度与病原体种类、感染部位和程度以及机体的反应性等有关。② 广泛组织损伤或坏死和急性溶血,如严重烧伤、心肌梗死等均可见白细胞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③ 急性失血,白细胞迅速增多,以中性粒细胞为主。④ 急性中毒。⑤ 恶性肿瘤、白血病,急性白血病以幼稚白血病细胞增多为主。慢性白血病以成熟的白血病细胞增高为主。145、试述尿HCG金标法测试原理。【正确答案】:

尿HCG金标法测试原理:在纤维素膜的特定位置,分别包被单抗鼠IgG抗体(对照线),单抗人HCG抗体(测定线),呈上下排列,另外,试带上还含有均匀分布的胶体金标记人β-HCG单抗、胶体金标记的鼠IgG抗原。

检测时因层吸作用尿液中的HCG与胶体金标记的人β-HCG单抗结合,移至测定线,形成金标记β-HCG单抗―β-HCG抗原―单抗人HCG抗体的双抗体夹心式复合物,测试线呈现紫红色。同时,金标记鼠IgG抗原随尿上行至单抗鼠IgG抗体,形成金标记鼠IgG抗原与单抗鼠IgG抗体复合物,对照线呈紫红色。 血液检验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60道题)1、下列物质中对骨髓所有造血细胞的增殖、分化都有调控作用的是:A、1L-2B、IL-5C、IL-4D、IL-6正确答案:D2、血友病A、B分别缺乏以下凝血因子: A、Ⅳ 、ⅧB、Ⅲ 、VC、Ⅷ 、ⅪD、Ⅷ 、Ⅸ正确答案:D3、有关APC的作用,下列错误的是:A、灭活因子Vа、ⅧaB、抑制因子X 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C、激活纤溶系统D、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正确答案:D4、胞核偏位,核染色质呈车轮状;胞质有混浊泡沫感,可见核旁淡染区,可能是: A、中幼红细胞B、原始红细胞C、浆细胞D、原始单核细胞正确答案:C5、下列各项中,不符合DIC的是: A、血小板减少B、PT延长C、Fg含量减少D、FDP减少正确答案:D6、人体最早的造血器官是: A、肝脏B、脾脏C、卵黄囊D、骨髓正确答案:C7、血红蛋白60 g/L,白细胞8.5×109/L,网织红细胞15%,可能的疾病是:A、溶血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急性型ITP正确答案:A8、POX染色多呈阴性,PAS反应阳性产物为红色粗颗粒状或块状,底色不红,可能是: 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红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C9、下列疾病中,不能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 A、MDSB、再生障碍性贫血C、恶性组织细胞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10、因子Ⅷ又称: A、组织因子B、凝血酶原C、抗血友病球蛋白D、抗血友病因子正确答案:C11、绿色瘤常伴随于: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B12、青年患者,反复呕血、黑便和皮肤、黏膜出血一周。体检:肝、脾不肿大。检验:红细胞1.8×1012/L,白细胞5×109/L,血小板10×109/L;骨髓检查示增生活跃,粒红比例为5:1,巨核细胞数增加,幼巨核细胞比例增加。最可能的诊断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白血病C、ITP(急性型)D、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C13、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溶血性贫血诊断的是: A、外周血网织红细胞计数增高B、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C、血液间接胆红素增高D、尿胆红素阳性正确答案:B14、下列不属检测血友病筛选试验的是: A、STGT APTTB、ACTC、SCT(涂硅试管法)D、CT(普通试管法)正确答案:A15、下列选项中,不是血管内皮细胞分泌的参与抗凝物质的是:A、t-PAB、PGI2 C、硫酸

乙酰肝素D、vWF正确答案:D16、下列酶中,不参加血小板的花生四烯酸代谢过程的是:A、激肽释放酶B、环氧化酶C、血栓素合成酶D、磷脂酶A2。正确答案:A17、下列参与血小板释放反应的诱导剂中,作用最强的是:A、ADPB、凝血酶C、5-HTD、TXA2E、凝血酶正确答案:B18、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形态学表现为: A、小细胞正常色素性贫血B、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C、正常细胞正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低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B19、贫血伴轻中度黄疸,肝功能试验均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晚期肝硬化B、脾功能亢进C、ITPD、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D20、人体内最不稳定的凝血因子,同时也是构成凝血和血栓形成的共同环节的凝血因子是: A、VB、ⅧC、ⅨD、Ⅻ正确答案:A21、BT延长可见于下列疾病,但除外: A、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小板无力症C、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D、血友病A正确答案:D22、有关正常止血过程,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A、血管收缩,血流缓慢B、血小板黏附在内皮细胞上形成白色血栓C、胶原纤维和组织因子激活凝血过程D、血小板释放PF3参与凝血正确答案:B23、某男性患者,38岁,近半年来牙龈出血,肌内注射部位易出现淤斑。检验:血红蛋白90g/L,白细胞4.0×109/L,血小板60×109/L;BT延长,CT 14 min,APTT 38 s(对照35 s),PT16 s(对照12 s),肌内注射维生素K未见好转。此患者可能的诊断是: 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再生障碍性贫血C、慢性肝脏疾病D、DIC正确答案:C24、下列出现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 A、PML/RARA融合基因B、BCR/ABL融合基因C、t(9;11)D、t(15;17)正确答案:B25、下列选项中,组合错的是: A、血友病时,APTT延长B、严重肝病时,PT延长C、继发性DIC早期,3P试验阳性D、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凝血酶消耗试验正常正确答案:D26、不符合急性ITP的是: A、PAIg减低B、血小板相关补体增高C、血小板寿命缩短D、平均血小板体积增大正确答案:A27、下列关于PNH 的说法,正确的是: A、是一种获得性血细胞膜缺陷性疾病,主要受累的是红细胞B、贫血为大细胞正色素性或低色素性,网织红细胞多降低C、常以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作为其筛选试验,而确诊主要靠蔗糖溶血试验D、NAP积分常升高正确答案:A28、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有诊断意义的细胞是: A、原始淋巴细胞B、幼稚淋巴细胞C、异常淋巴细胞D、异常单核细胞正确答案:C29、下列关于巨幼细胞贫血叙述,正确的是: 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粒细胞出现巨形杆状核和分叶过多C、可见胞质发育落后于胞核现象D、可出现异食癖、反甲等临床症状正确答案:B30、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 型时存在于:A、Ph染色体阳性B、粒系细胞可见白血病裂孔现象C、是白血病并发D、IC最常见的类型DNAP活性增高正确答案:B31、为区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常用的是:A、POX染色B、PAS染色C、NAP染色D、a-NAE染色正确答案:D32、下列选项中,不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是: A、Ph染色体存在B、NAP活性降低C、巨脾D、白血病裂孔现象正确答案:D33、血浆纤维蛋白原检测,含量增高不见于: A、糖尿病B、多发性骨髓瘤C、急性感染D、原发性纤维蛋白溶解症正确答案:D34、血清铁降低,骨髓细胞外铁增高、内铁减少,可能的疾病是: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贫血正确答案:B35、下列各项中反映外源性凝血途径的试验是: A、APTTB、SCTC、PTD、CT正确答案:C36、下列各项中,不符合正常骨髓象特征: A、有核细胞增生活跃B、粒红比例(2~5):1C、可见少量网状细胞和肥大细胞D、原始淋巴细胞占8%正确答案:D37、下列与巨幼细胞贫血无关的是:A、严重的粒细胞核左移B、MCV 110~160flC、MCH 33~50pgD、MCHC 0.32~0.35正确答案:A38、不符合温抗体型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是: A、抗体为IgG型B、有原发性和继发性两型C、溶血不一定要补体参加D、在血管内引起凝集和溶血正确答案:D39、健康成人骨髓象中原始红细胞+早幼红细胞不应超过:A、2%B、5%C、7%D、10%正确答案:B40、下列概念中,错误的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P0X染色阴性B、红白血病—— 幼红细胞PAS染色阴性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血片分类计数中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原始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正确答案:B41、R-S细胞最突出的特点是A、胞质丰富B、胞体不规则,核多C、核染色质少D、镜影双核,每个核有一个大而红染的包涵体样的核仁E、核圆形正确答案:DR-S细胞最突出的特点是镜影似的双核,每个核上有一个包涵体样的核仁。

42、下列关于多发性骨髓瘤的描述,正确的是A、骨髓涂片中可见病理性浆细胞B、血尿酸升高对诊断有重要意义C、尿B-J蛋白(-)即可排除本病D、多发性骨髓瘤的突出症状是广泛性出血E、多发性骨髓瘤并发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是外周血瘤细胞≥30%,绝对值≥3×109/L正确答案:A骨髓穿刺中病理性浆细胞>30%,是诊断骨髓瘤的主要标准之一。

43、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血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明显增高B、红细胞数目明显增加C、白

细胞总数明显增加D、血小板减少E、血细胞比容明显增加正确答案: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血小板数目常增加。

44、人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唯一产生血细胞的场所是A、淋巴结B、肝脏C、脾脏D、胸腺E、骨髓正确答案:E本题备选答案中的各造血器官虽然都参与胚胎期造血,但出生后正常情况下,除骨髓外,其余均不再造血。

45、不符合原始细胞一般形态特征的是A、胞体大,核浆比例小B、胞核内见明显的核仁C、胞质中一般无颗粒D、核染色质一般较细致E、胞质染色呈嗜碱性,即蓝色或深蓝色正确答案:A原始细胞一般可见明显的核仁,无颗粒,胞浆呈嗜碱性,且核浆比例大,只有A不符合。

46、由于红细胞寿命缩短,破坏增加,超过了骨髓代偿能力所引起的贫血为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贫血D、继发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E题干所述即为溶血性贫血的定义。 47、下列属于膜缺陷的溶血性贫血是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心源性溶血性贫血D、冷凝集综合征E、镰状细胞贫血正确答案:A本题备选答案均为溶血性贫血,但除A外均与膜缺陷无关。

48、下列疾病中属于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的是A、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C、口形红细胞增多症D、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E、血红蛋白病正确答案:D本题备选答案均为溶血性贫血,A、B、C存在膜缺陷但属先天性的,而E选项不存在膜缺陷,只有D是获得性红细胞膜缺陷性溶血性贫血,故选之。

49、血红蛋白尿外观呈A、乳白色B、浓茶色C、鲜红色D、淡绿色E、淡黄色正确答案:B血红蛋白尿呈浓茶色或透明的酱油色。 50、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开始溶血的参考值(NaCl液)是A、0.40%~0.38%B、0.42%~0.40%C、0.44%~0.42%D、0.46%~0.44%E、0.48%~0.46%正确答案:C根据考试指导所给参考值,开始溶血的NaCl浓度为0.44%~0.42%。

51、正常人的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为A、阳性B、弱阳性C、强阳性D、阴性E、弱阳性或阳性正确答案:D正常人的酸化血清溶血试验为阴性。 52、pH 8.6 TEB缓冲液醋酸纤维膜电泳,正常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中的HbAA、>91%B、>92%C、>93%D、> 94%E、> 95%正确答案:E根据考试指导所给参考值,正常血红蛋白电泳区带中的HbA所占比例为>95%。 53、正常人抗人球蛋白试验呈A、强阳性B、弱阳性C、阴性D、阳性E、弱阳性~强阳性正确答案:C正常人的抗人球蛋白试验呈阴性。

54、下列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感染性贫血D、巨幼红细胞贫血E、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B本题备选答案中,B、C两项为小细胞贫血,但C属于单纯小细胞贫血,只有B为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55、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A、正常细胞性贫血B、单纯小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性贫血E、大细胞高色素性贫血正确答案:A本题备选答案为各类贫血,但按形态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正常细胞性贫血。

56、下列疾病中血红蛋白异常的是A、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B、缺铁性贫血C、巨幼红细胞贫血D、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D在备选答案中,只有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存在血红蛋白的异常。

57、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fl)为A、<80B、80~94C、94~100D、<94E、<100正确答案:A根据考试指导参考值,按形态学分类,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的MCV(f1)为<80。

58、按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的MCH(pg)为A、>26B、26~32C、31~35D、>31E、>32正确答案:E根据考试指导参考值,按形态学分类,大细胞性贫血的MCH(pg)为>32。

59、下列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的是A、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B、缺铁性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急性失血性贫血E、丙酮酸激酶缺乏症正确答案:B按病因学分类,缺铁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D为失血导致的贫血,而其余选项为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贫血。

60、导致骨髓病性贫血的疾病是A、肾病B、肝病C、骨髓瘤D、感染性疾病E、内分泌疾病正确答案:C一般把由白血病、骨髓瘤、癌转移及骨髓纤维化等疾病引起的贫血称之为骨髓病性贫血。

61、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A、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大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C由于维生素B12缺乏可导致DNA合成障碍,进而引起大细胞性贫血。

62、慢性失血一般可导致A、小细胞高色素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大细胞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C慢性失血主要失去的是铁,因而引起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63、下列关于白血病特征的描述,错误的是A、可致贫血、发热B、白血病细胞可浸润肝、脾、淋巴结C、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中D、白血病细胞不会浸润中枢神经系统E、白血病发病无年龄趋势正确答案: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白血病细胞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且可发生在疾病的任何病程,其他类型白血病细胞亦可侵犯神经系统,但较少见。

64、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为A、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B、白细胞总数一定升高C、以杆状粒细胞为主D、原始粒细胞和(或)早幼粒细胞增多E、淋巴细胞增高正确答案: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为原始粒细胞和(或)早幼粒细胞增多,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以中、晚幼粒细胞增生为主。

65、以下各项不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LL)特征的是A、白血病细胞有明显的质和量异常B、白血病细胞易浸润肝、脾和淋巴结C、白血病细胞胞浆中可见Auer小体D、白血病细胞PAS染色可呈阳性反应E、白血病细胞可进入周围血液正确答案:CAuer小体不出现在急性淋巴细胞中。

66、诊断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的标准为A、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B、骨髓中原始粒细胞≥90%(NEC)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70%(NEC)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80%(NEC)E、骨髓中原始粒细胞≥30%(NEC)正确答案:A根据FAB标准,AML-M2的诊断标准为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89%(NEC),所以A正确。

67、胞体大,外形不规则,胞浆丰富,呈灰蓝色毛玻璃状,核呈笔架形或S形,核染质纤细网状核仁可见,急性白血病细胞形态学特征符合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1)B、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M5)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1)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正确答案:C根据形态描述,核呈笔架形或S形,染色质纤细状,核仁可见,是原始单核细胞的形态特点。

68、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可靠依据是A、原始细胞≥30%B、淋巴结肿大C、骨髓增生极度活跃D、原始细胞胞浆内是否出现Auer小体E、血小板减少正确答案:DAuer小体不存在于淋巴细胞中,一般存在于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原、幼单核细胞等。

69、符合AML-M7的叙述是A、一般不引起血小板的减少B、原始细胞电镜PPO阴性C、原始细胞POX染色阳性D、原始细胞CD41或CD61阳性E、常并发DIC正确答案:D原始细胞CD41或CD61阳性为原始巨核细胞所特有,原始巨核细胞PPO阳性、POX阴性。

7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后的最主要类型为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浆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正确答案:B慢性粒细胞白血痛经过一定阶段的发展最终大多数变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也有一小部分,其他类型罕见。

71、诊断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主要依据是A、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增高,达(30~100)×109/LB、幼淋巴细胞显著增多,>30%C、骨髓粒系及红系细胞均明显受抑D、Ph染色体阴性E、骨髓淋巴细胞系高度增生,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占有核细胞40%以上正确答案:E慢性淋巴细胞骨髓以成熟小淋巴细胞为主,>40%为最主要的诊断依据。

72、下列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描述错误的是A、白细胞总数升高B、以中、晚幼粒细胞为主C、血小板一定减少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轻度贫血正确答案: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慢性期时,血小板数目一般不减少。

73、下列不属于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的是A、外周血可见大量幼稚淋巴细胞B、外周血可见大量篮细胞C、老年人多见D、白细胞数目增多E、常易并发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74、浆细胞白血病一般继发于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多发性骨髓瘤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E、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B浆细胞白血病属于浆细胞恶性增生的疾病,一般继发于多发性骨髓瘤。

75、如MDS患者骨髓原始粒细胞为21%~30%,单核细胞<1×109/L,可见Auer小体,则为其亚型A、

RAB、RASC、RAEBD、RAEB-TE、CMML正确答案:DMDS-RAEB-T的诊断标准为骨髓原始粒细胞为21%~30%,单核细胞< 1×109/L,出现Auer小体。

76、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是A、原始粒细胞的数目B、贫血的程度C、各系的病态造血D、巨核细胞的数目E、原始红细胞的数目正确答案:C两系以上的病态造血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 77、关于骨髓纤维化的诊断,必备条件为A、脾大B、贫血C、外周血出现幼红、幼粒细胞D、骨髓穿刺干抽或显示骨髓增生低下E、骨髓活检病理学显示网状纤维或胶原纤维明显增生正确答案:E骨髓活检对于诊断骨髓纤维化是必需的,其他选项不是骨髓纤维化所特有。

78、对恶性组织细胞病具有诊断价值的是A、吞噬性组织细胞和单核样组织细胞B、单核样组织细胞和淋巴样组织细胞C、多核巨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D、单核样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E、吞噬样组织细胞和多核巨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多核巨组织细胞和异常组织细胞对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是必需的,而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在反应性组织细胞增多症中也出现。

79、白细胞减少症时,白细胞总数持续A、<3×109/LB、<2×109/LC、<1.5×109/LD、<4×109/LE、<0.5×109/L正确答案:D白细胞减少的定义是白细胞总数<4×109/L。

80、血小板聚集是指A、血小板与血管内皮下组织的相互黏附B、血小板与其他异物表面的相互黏附C、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附D、血小板与白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E、血小板与红细胞之间的相互黏附正确答案:C血小板聚集就是指血小板与血小板之间的相互黏附,是形成血小板血栓的基础。

81、参与血小板聚集的主要因素有A、纤维蛋白原、GPⅠb/Ⅸ复合物、胶原B、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复合物、胶原C、纤维蛋白原、GPⅠa/Ⅱa复合物、Ca2+D、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复合物、Ca2+E、纤维蛋白原、GPⅠb/Ⅸ复合物、Ca2+正确答案:D血小板聚集需要纤维蛋白原、GPⅡb/Ⅲa复合物和Ca2+,三要素缺一不可。

82、内源性凝血系统的始动因子是A、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ⅨC、凝血因子ⅪD、凝血因子ⅫE、凝血因子Ⅻ正确答案:D内源性凝血途径是从因子Ⅻ的激活开始的,激活原因多为血管损伤,内皮下胶原暴露。 83、外源性凝血系统的激活是因为A、凝血因子Ⅱ的释放B、组织因子(TF)的释放C、纤维蛋白原的活化D、激肽释放酶原(PK)的活化E、高分子量激肽原(HMWK)的活化正确答案:B外源性凝血途径是从组织因子(TF)的释放开始的。

84、正常止血过程取决于A、血小板的质和量及血管壁的正常B、皮肤的完整性和凝血因子的正常C、血小板的质和量、血管壁和凝血因子的正常D、血小板的质和量、凝血因子的正常E、凝血因子,骨髓、血小板的质和量的正常正确答案:C生理正常止血依赖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的正常、血管壁的结构和功能的完整以及凝血因子含量的正常。

85、正常情况下,不存在于血液中的凝血因子是A、凝血因子ⅧB、凝血因子ⅦC、凝血因子ⅢD、凝血因子ⅨE、凝血因子Ⅰ正确答案:C凝血因子Ⅲ又称组织因子,广泛存在于全身各组织中,是正常情况下唯一不存在于血浆中的因子。

86、属于内源性凝血途径的凝血因子主要包括A、FⅡ、FⅤ、FⅦ 、FⅩB、FⅧ 、FⅨ 、FⅪ、FⅫC、FⅠ、FⅤ、FⅧ 、FⅫD、FⅠ、FⅡ 、FⅦ 、FⅧE、FⅢ 、FⅤ、FⅧ 、FⅨ正确答案:BFⅧ、FⅨ、FⅪ、FⅫ是参与内源性凝血主要的凝血因子。

87、为凝血因子(FⅨa、FⅧa、FⅤa)的活化提供磷脂催化表面的是A、PF4B、PF3C、β-TG(β-血小板球蛋白)D、红细胞膜E、白细胞膜正确答案:B血小板因子3(PF3)提供反应磷脂表面。 88、共同凝血途径是指A、由FⅫ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B、由TF的释放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C、由FX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D、由P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E、由HMWK的激活到纤维蛋白形成的过程正确答案:C共同凝血途径从FX的激活开始,最终形成由纤维蛋白单体交联成的不可溶的纤维蛋白凝块。

89、活化蛋白C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激活纤溶系统B、抑制FⅩa与血小板膜磷脂的结合C、灭活FⅤa和FⅧaD、增强AT-Ⅲ与凝血酶的结合E、灭活凝血酶和纤溶酶正确答案:E凝血酶参与蛋白C的活化,活化蛋白C不能灭活它和纤溶酶。

90、新鲜血浆所包含的凝血因子是A、除FⅢ外的全部凝血因子B、除FⅠ外的全部凝血因子C、除FⅡ、FⅦ外的全部凝血因子D、除FⅨ、FⅪ外的全部凝血因子E、全部凝血因子正确答案:AFⅢ存在于组织中,

血浆中不存在。

91、纤溶酶原(PLG)可通过三条途径被激活为纤溶酶(PL),它们是A、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共同途径B、内激活途径、外激活途径和外源激活途径C、原发性激活途径、继发性激活途径和共同途径D、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和继发性激活途径E、内源性激活途径、外源性激活途径和原发性激活途径正确答案:B本题考查纤溶酶原被激活的三条途径。 92、纤溶酶原(PLG)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指A、由血管内皮细胞中的t-PA裂解PLG形成纤溶酶(PL)的途径B、由内源性凝血途径裂解PLG形成PL的途径C、由外界介入体内的溶栓药物使PLG激活成PL的途径D、是继发性纤溶的理论基础E、是原发性纤溶的理论基础正确答案:C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93、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是A、纤溶酶原的内激活途径B、纤溶酶原的外激活途径C、蛋白C系统的抗凝作用D、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E、AT-Ⅲ的抗凝作用正确答案:D纤溶酶原的外源激活途径是溶栓治疗的理论基础。

94、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测定是A、共同途径凝血因子筛选试验B、DIC确诊试验C、内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D、外源性凝血因子筛选试验E、DIC筛选试验正确答案:CAPTT是内源性凝血途径凝血因子及异常抗凝物的筛选试验。

95、关于血小板因子3(PF3),正确的说法是A、PF3存在于未被激活的血小板表面B、PF3存在于未被激活的血小板α颗粒中C、PF3存在于被激活的血小板表面D、PF3存在于血小板的致密颗粒中E、PF3存在于血小板的溶酶体颗粒中正确答案:C静止血小板的磷脂酰丝氨酸(PS)分布在细胞膜的内侧,当血小板被激活时,PS翻转向外侧,成为PF3。

96、关于血栓调节蛋白(TM),正确的叙述是A、TM 由肝脏合成B、TM依赖维生素K存在C、TM与凝血酶以1:2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D、TM 由血小板释放E、TM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正确答案:ETM 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与凝血酶以1:1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参与体液抗凝。

97、关于出血性疾病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可能是由于血管壁的异常导致B、由于纤溶活性的增强导致C、由于抗凝血活性的减弱导致D、由于机体止血、凝血活性的减弱导致E、有遗传性或获得性的因素正确答案:C抗凝血活性减弱导致血栓性疾病。

98、应用溶栓药物治疗,应维持A、纤维蛋白原低于1.0g/LB、纤维蛋白原在1.0~1.2g/LC、TT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D、PT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E、APTT在正常对照的1.5~2.5倍正确答案:C溶栓治疗的监测指标。

99、下列哪个细胞的增殖与其他系统的增殖不同,属多倍体细胞A、红细胞B、粒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巨核细胞正确答案:E其他细胞在DNA合成后,随即分裂成两个细胞,而巨核细胞则是以连续双倍增殖DNA的方式,即细胞核成倍增殖,胞浆却不分裂,属多倍体细胞。

100、根据胞浆所含颗粒特点的不同将粒细胞分为A、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B、嗜中性粒细胞、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C、中性粒细胞、酸性粒细胞和碱性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E、酸性粒细胞和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粒细胞系统在中幼粒细胞阶段所含颗粒分为中性、嗜酸性、嗜碱性颗粒,据此粒细胞也被分为三种。

101、下列关于血细胞发育过程的一般规律描述正确的是A、细胞体积由小变大B、核浆比例由大变小C、核染色质结构由紧密粗糙到疏松细致D、核仁由无到有E、胞质颗粒从有到无正确答案:B在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细胞体积由大变小;核染色质结构由疏松细致至紧密粗糙;核仁由有到无;胞质颗粒由无到有。 102、具有高度自我更新及多向分化能力的细胞是A、红系祖细胞B、粒系祖细胞C、造血干细胞D、T淋巴系祖细胞E、巨核系祖细胞正确答案:C本题备选答案除造血干细胞外,其余只具有定向的分化能力并丧失了自我更新能力。

103、骨髓穿刺检查的禁忌证为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贫血C、戈谢病D、血友病E、多发性骨髓瘤正确答案:D因血友病缺乏凝血因子,骨髓穿刺易导致出血,且血友病患者无须骨髓检查来诊断。 104、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A、幼红细胞B、单核细胞C、成熟中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105、白血病的初步诊断主要依靠A、血涂片分类B、骨髓涂片检查C、免疫学分析D、染色体检验E、分子生物学检验正确答案:B白血病初步诊断主要依靠骨髓涂片检查,而其他检查都是在骨髓涂片检查的基础上进行的,主要用于进一步分型。

106、急性白血病复发的实验室指标之一是骨髓涂片中A、原始粒细胞>5%B、原始粒细胞>20%C、原始粒细胞>10%D、原始粒细胞>15%E、原始粒细胞>30%正确答案:B根据急性白血病复发的标准为原始粒细胞>20%或骨髓外白血病细胞浸润者。

107、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不包括A、以原始和幼稚淋巴细胞增生为主,≥30%B、粒细胞增生受抑C、红系增生受抑D、篮细胞多见E、巨核细胞减少,血小板正常正确答案: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特点为以原始淋巴细胞增生为主,可见到较多篮细胞,粒、红、巨三系增生受抑制,血小板一般减少。

108、用来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最佳指标是A、3P实验B、FDPC、D-二聚体D、TTE、PT正确答案:C鉴别原发性和继发性纤溶的最佳指标是D-二聚体。

109、下列疾病中由血小板数量或功能的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是A、维生素K缺乏症B、血友病BC、过敏性紫癜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血友病A正确答案: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血小板减少造成的,选项C为血管性疾病,而其他选项为凝血因子缺陷所致。

110、下列由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是A、遗传性纤溶亢进B、血友病C、获得性纤溶亢进D、感染性紫癜E、过敏性紫癜正确答案:B血友病是一组由于遗传性凝血因子Ⅷ或Ⅸ基因缺陷导致的激活凝血酶的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此外,严重的肝脏疾病可使凝血因子的生成减少。

111、下列关于过敏性紫癜的描述,正确的是A、发作时血小板计数正常B、发作时血小板计数减低C、发作时血小板计数增高D、发作时白细胞计数都正常E、发作时自细胞计数都减低正确答案:A过敏性紫癜是由于血管壁异常所致,与血小板无关,血小板计数正常,发作时白细胞通常计数增高。

112、对于过敏性紫癜的确诊较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是A、血小板计数增高B、APTT减低C、D-二聚体正常D、骨髓象无异常改变E、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A与补体复合物的颗粒沉积正确答案:E过敏性紫癜的确诊较有价值的诊断指标是病变血管免疫荧光检查可见IgA与补体复合物的颗粒沉积。

113、关于血友病的描述,正确的是A、骨髓巨核细胞增生不良B、由于纤溶活性的增强引起内脏出血C、血友病A、B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D、出血时间延长E、PT、TT延长正确答案:C血友病A、B均为性连锁隐性遗传病,BT、PTT、TT都正常,骨髓增生正常,出血是因为凝血因子Ⅷ或Ⅸ的缺乏。

114、血友病筛选实验的最佳实验室指标是A、PTB、TTC、FDPD、D-二聚体E、APTT正确答案:E血友病缺乏的因子Ⅷ或Ⅸ,属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中的因子,故采用APTT做筛选试验,若APTT超过正常10秒以上,则高度怀疑此病。

115、关于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正确的是A、是一种遗传性疾病B、属于原发性纤溶亢进C、属于继发性纤溶亢进D、血小板计数明显增高E、属于凝血异常的疾病正确答案:CDIC是继发性纤溶亢进,血小板和凝血因子大量消耗出现了微血栓病性凝血障碍和出血症状。

116、血小板过氧化物酶(PPO)阳性见于A、原始粒细胞B、原始单核细胞C、原始巨核细胞D、原始红细胞E、原始淋巴细胞正确答案:CPPO是原始巨核细胞的特异标记。 117、不符合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是A、α-NAE:阳性,不被氟化钠抑制B、A D-NCE:阴性C、AS-D-NAL:阳性,被氟化钠抑制D、α-NBE:阳性,被氟化钠抑制E、AS-D-NCE:阳性正确答案:Aα-NAE阳性、被氟化钠抑制为单核细胞特性。

118、某患者骨髓有核细胞分类:原始单核细胞86%,有核红细胞10%,其他细胞4%,应该诊断为A、AM L-M2B、AM L-M5aC、AML-M4aD、AML-M4bE、AML-M5b正确答案:B根据FAB标准,原始单核细胞>80%,可诊断为AML-M5a。

119、下列疾病中,易并发弥散性血管内凝血(DIC)的是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红白血病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正确答案: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含有丰富的类凝血活酶物质,消耗凝血因子,易引起DIC。

120、下列不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点的是A、脾大B、血清尿酸增高C、白血病裂孔现象D、Ph染色体存在E、NAP降低正确答案:C急性白血病由于出现成熟停滞,出现白血病裂孔现象,而在慢性粒细胞

白血病中不出现此现象。 121、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首选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POXB、PASC、NAPD、ACPE、SB正确答案:C类白血病反应NAP明显增高,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NAP明显降低,甚至为零。 122、下列疾病最可能表现为脾大的是A、支气管哮喘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缺铁性贫血D、过敏性紫癜E、慢性病性贫血正确答案: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患者中约有95%的患者表现脾大,甚至为巨脾。 123、下面不属于浆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的是A、贫血B、出血C、低钙血症D、肾功能不全E、骨痛正确答案:C浆细胞白血病一般侵犯骨骼,造成骨骼破坏形成高钙血症。

124、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可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霍奇金病正确答案:E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霍奇金病的特点。

125、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尿中具有的特征性蛋白是A、白蛋白B、T-H糖蛋白C、免疫球蛋白D、免疫球蛋白轻链E、β球蛋白正确答案:D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的尿中含有免疫球蛋白轻链(B-J蛋白)。

126、在下列疾病中,除骨髓涂片外,作骨髓活检更有必要的是A、缺铁性贫血B、骨髓纤维化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B骨髓纤维化患者进行骨穿时易发生干抽,所以做骨髓活检更有必要。 127、下面疾病中外周血一般不出现幼稚粒细胞的是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红白血病C、骨髓纤维化D、缺铁性贫血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正确答案: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骨髓纤维化、红白血病及MDS外周血均出现幼稚粒细胞。

128、关于外周血粒细胞减少的机制描述不正确的是A、粒细胞生成或成熟障碍B、粒细胞消耗过多C、粒细胞释放障碍D、粒细胞分布异常E、粒细胞异常增生正确答案:E粒细胞减少的原因一般是粒细胞生成或成熟障碍,粒细胞消耗过多,粒细胞分布异常,粒细胞释放障碍,而粒细胞异常增生则可能引起白血病。 129、血小板无力症实验室检查最主要的异常是A、出血时间延长B、血小板聚集功能降低C、血小板数量减低D、血小板黏附功能降低E、血小板平均容积(MPV)减低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减少正确答案:B血小板无力症是GPⅡb/Ⅲa的缺陷,所以会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

130、抗凝血酶(AT)活性减低见于A、肝硬化B、急性肝炎C、因子Ⅶ或因子Ⅴ缺乏症D、使用抗凝血药物E、使用类固醇药物正确答案:A考查抗凝血酶的临床意义。

131、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因素是A、血小板数量B、血小板功能C、血浆凝血因子D、血管壁的完整性E、血管壁的收缩功能正确答案:C对凝血时间最有影响的是血浆中凝血因子是否正常。

132、关于抗凝血酶(A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A、AT活性增高为异常,活性减低无临床意义B、AT活性减低为异常,增高无临床意义C、AT活性增高或减低,均可导致出血D、AT活性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导致血栓形成E、AT活性减低可导致出血,增高可导致血栓形成正确答案:DAT为体内主要的抗凝蛋白,因而其增高可导致出血,减低可导致血栓形成。

133、出血时间检测需注意A、刺破皮肤之前要按摩局部皮肤B、试验前一周停止服用阿司匹林C、如出血不畅需挤压穿刺部位D、试验时需口服阿司匹林E、试验前30分钟禁止患者做任何活动正确答案:B考查出血时间检测的注意事项。

134、一期止血缺陷是指A、血管壁功能的异常B、血小板数量的异常C、凝血因子生成减低D、血管壁结构和功能或血小板的数量和功能的异常E、血浆纤维蛋白原减低正确答案:D一期止血缺陷是考查血管壁和血小板的功能等是否正常。

135、出血时间的测定可以A、用于检测血小板的数量B、用于初步判定血管壁的功能是否正常C、用于判断凝血功能是否正常D、用于判断纤溶功能是否正常E、用于判断抗凝血功能是否正常正确答案:B出血时间检测只是判定血管壁的功能是否正常的初筛试验,反映毛细血管与血小板的相互作用。

136、下列选项中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含量减低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同种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药物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D、治疗后的ITP患者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D除治疗后的ITP患者血小板相关免疫球蛋白含量减低外,其余均可见增高。

137、能使血小板破坏增多导致血小板减少见于A、DICB、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深静脉血栓形成D、恶性肿瘤E、脾功能亢进正确答案:E脾功能亢进时脾脏破坏血小板增多。

138、血浆凝血酶原(PT)时间缩短可见于A、凝血因子Ⅴ缺乏B、甲型血友病C、血小板减少症D、血液高

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E、血小板无力症正确答案:DPT检测外源凝血系统,只有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血浆凝血酶原(PT)时间缩短。A延长,B、C、E正常。

139、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缩短见于A、严重肝病B、维生素K缺乏症C、SLED、妊娠高血压疾病E、DIC纤溶亢进期正确答案:D只有在血液高凝状态及血栓性疾病时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缩短。 140、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最主要的发病机制为A、骨髓巨核细胞成熟障碍B、脾脏阻留血小板过多C、血小板功能异常D、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E、骨髓原巨核细胞减少正确答案:D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免疫性血小板减少,就是由于血清中存在抗血小板抗体。

141、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的选项是A、低纤维蛋白原血症B、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妊娠高血压疾病D、服用抗血小板药物E、巨大血小板综合征正确答案:C妊娠高血压疾病属于血液高凝状态,此时血小板聚集功能增强。

142、可见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的疾病是A、心肌梗死B、糖尿病C、高脂血症D、血小板无力症E、妊娠高血压疾病正确答案:D血小板无力症时GPⅡb/Ⅲa功能缺陷,导致血小板聚集功能减低。

143、血块收缩能力增高见于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小板增多症C、血小板无力症D、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E、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正确答案:D除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外,其余疾病均使血块收缩能力减低。

144、血块收缩能力增高见于A、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B、血小板增多症C、血小板无力症D、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E、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正确答案:D除先天性(遗传性)因子缺乏症外,其余疾病均使血块收缩能力减低。

145、下列选项中,纤维蛋白原减低的是A、血小板无力症B、缺铁性贫血C、肝硬化D、大手术后E、恶性肿瘤正确答案:C纤维蛋白原由肝脏合成,肝硬化时其合成减低。

146、下列选项中纤维蛋白原增高的是A、巨幼细胞贫血B、DICC、肝硬化D、急性心肌梗死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急性心肌梗死属血液高凝状态,纤维蛋白原增高。

147、下列选项中因子Ⅷ活性减低的是A、口服香豆素类抗凝剂B、口服华法林C、血友病BD、原发性纤溶E、血友病A正确答案:E血友病A时因子Ⅷ缺乏或活性减低,其他选项与因子Ⅷ无关。

148、下列选项中因子Ⅸ活性减低的是A、血友病AB、血友病BC、血管性血友病D、肾病综合征E、妊娠期高血压疾病正确答案:B血友病B时因子Ⅸ缺乏或活性减低,其他选项与Ⅸ因子无关。

149、下列选项中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减低的是A、心肌梗死B、白血病C、血友病AD、血友病B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A心肌梗死属血液高凝状态,此时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减低。

150、下列选项中抗凝血酶Ⅲ(AT-Ⅲ)活性增高的是A、妊娠期妇女B、新生儿C、血友病D、慢性肝炎E、肝硬化正确答案:C考查抗凝血酶Ⅲ(AT-Ⅲ)临床意义。

151、下列能使凝血酶时间(TT)延长的是A、口服华法林B、血中有类肝素物质存在C、血友病甲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答案:B口服华法林会使PT延长,血友病甲Ⅷ因子活性减低,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和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TT无明显异常改变, 只有选项B可使TT延长。 152、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多采用的方法是A、标准曲线法B、ELISA法C、火箭电泳法D、比浊法E、发色底物法正确答案:E考查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活性(PLG:A)的常用方法。

153、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多采用的方法是A、发色底物法B、标准曲线法C、ELISA法D、火箭电泳法E、比浊法正确答案:C考查目前临床实验室检测血浆纤溶酶原抗原(PLG:Ag)的常用方法。

154、下列血浆纤溶酶原(PLG)活性增高的是A、原发性纤溶B、继发性纤溶C、肺栓塞D、先天性PLG缺乏症E、继发性PLG缺乏症正确答案:C肺栓塞属于血栓性疾病,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表示纤溶活性降低。

155、下列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减低的是A、DICB、下肢静脉血栓C、血小板减少症D、心肌梗死E、冠心病正确答案:A下肢静脉血栓、心肌梗死、冠心病属于血栓性疾病,因而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血小板减少症时血浆纤溶酶原活性无明显改变。DIC时,大量纤溶酶原转变成纤溶酶,所以其活性减低。

156、巨幼红细胞主要见于A、血友病B、缺铁性贫血C、巨幼细胞性贫血D、血红蛋白病E、再生障碍性

贫血正确答案:C巨幼红细胞一般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红白血病和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除C外的其他选项的红细胞偏小或没有明显变化。

157、下面关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描述正确的是A、外周血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20%B、外周血原始粒细胞≥10%C、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30%D、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E、血小板减少正确答案: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变期的诊断标准中的一条是骨髓中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50%

158、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是A、血片中原始细胞明显增多B、红细胞呈老核幼浆样改变C、白细胞分类以中幼粒以下阶段为主D、血小板明显减少E、单核细胞增多,并呈病态造血正确答案: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特点为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晚幼及杆状核粒细胞增生为主。血小板一般增多。 159、浆细胞白血病的临床诊断标准是A、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浆细胞>20%和绝对值>2×109/LB、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浆细胞>30%和绝对值>2×109/LC、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浆细胞>30%或绝对值>2×109/LD、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浆细胞>20%或绝对值>2×109/LE、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浆细胞>15%或绝对值>2×109/L正确答案:D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标准为外周血白细胞分类浆细胞>20%或绝对值>2×109/L,满足其中一项即可。

160、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转归不包括A、病情稳定B、急性白血病C、死于并发症D、慢性白血病E、骨髓纤维化正确答案:E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转归为长期生存、变为白血病、死于感染等并发症,骨髓纤维化不是其转归。

161、霍奇金病与非霍奇金淋巴瘤的主要鉴别点是A、发病年龄B、淋巴结首发部位C、并发白血病D、R-S细胞E、脾肿大程度正确答案:D找到R-S细胞为确诊霍奇金病的关键所在。

162、淋巴瘤确诊主要依据A、病理组织学B、骨髓涂片检查C、骨髓活检D、细胞化学检验E、免疫表型检验正确答案:A淋巴瘤的确诊必须依靠病理组织学检查。

163、在临床上首选的骨髓穿刺部位是A、胫骨B、髂后上棘C、腰椎骨D、胸骨E、腓骨正确答案:B因髂后上棘处骨皮质薄,骨髓腔大,进针容易,骨髓液丰富,被血液稀释的可能性小,故为临床上首选的穿刺部位。

164、正常骨髓象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为A、极度活跃B、明显活跃C、活跃D、低下E、极度低下正确答案:C正常骨髓象基本条件之一就是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

165、正常骨髓象的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A、10%B、40%C、30%D、20%E、50%正确答案:D正常骨髓象基本条件之一就是淋巴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

166、正常情况下,过氧化物酶染色(POX)呈弱阳性的细胞是A、单核细胞B、淋巴细胞C、幼红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巨核细胞正确答案:A本题备选答案中,嗜酸性粒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淋巴细胞、幼红细胞、巨核细胞均呈阴性,只有单核细胞呈弱阳性。

167、正常血细胞做过氧化物酶染色,下列反应结果不正确的是A、巨核细胞阴性B、红细胞系均呈阴性反应C、原单细胞阴性,幼稚单核细胞可呈弱阳性D、淋巴细胞系阴性E、嗜酸性粒细胞呈阴性正确答案:EPOX染色淋巴细胞、红细胞系、巨核细胞均呈阴性,单核细胞呈弱阳性,但嗜酸性粒细胞POX染色呈强阳性。

168、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减低的疾病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化脓性感染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本题备选答案中除D选项外,其余选项均为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酶活性增高的疾病。

169、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减低常见于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骨髓纤维化D、再生障碍性贫血E、化脓性球菌感染正确答案:B选项A、C、D、E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积分均增高。

170、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值A、明显减低B、正常C、增高D、明显增高E、正常或增高正确答案:A除合并急性感染外,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值明显降低,常为“0”,借此与类白血病反应相鉴别。

171、下列疾病中做PAS染色时幼红细胞呈强阳性的是A、再生障碍性贫血B、巨幼红细胞贫血C、红白血病D、溶血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正确答案:C本题A、B、D项为阴性,E项可为阳性,但阳性程度不

强,只有红白血病的幼红细胞呈强阳性反应。

172、幼红细胞浆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且环绕核分布,则称为A、细胞外铁B、铁粒幼红细胞C、铁粒红细胞D、环铁幼红细胞E、含铁血黄素细胞正确答案:D本题题干所给内容符合环铁幼红细胞的定义。

173、溶血性贫血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一般为A、极度活跃B、明显活跃C、活跃D、减低E、极度低下正确答案:B溶血性贫血的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一般为明显活跃。

174、溶血性贫血时网织红细胞A、增高B、轻微下降C、正常D、明显下降E、下降或正常正确答案:A溶血性贫血时的网织红细胞计数及绝对值均增高。 175、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显著增高见于A、血管外溶血B、血管内溶血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溶血性贫血D、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B血管内溶血时由于红细胞在血管内破坏使得血红蛋白直接释放到血浆中,所以其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是增高的。

176、血管内溶血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试验呈A、阳性B、阴性或阳性C、阴性D、弱阳性E、阴性或弱阳性正确答案:A慢性血管内溶血时血管内有大量红细胞破坏,游离血红蛋白可被氧化为高铁血红蛋白,再分解为珠蛋白和高铁血红素,后者再与血红蛋白结合,待血红蛋白消耗尽后便与清蛋白结合形成高铁血红素清蛋白。

177、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降低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D、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白血病正确答案:C红细胞渗透脆性和红细胞表面积与容积的比值成反比,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时此比值较大,故其脆性降低。

178、酸化血清溶血试验阳性见于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血红蛋白病D、白血病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正确答案: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在酸性的正常血清中孵育,补体被激活,PNH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 179、血红蛋白病的确诊最重要的试验是A、血红蛋白电泳B、红细胞形态检查C、自身溶血试验D、Coombs试验E、蔗糖溶血试验正确答案:A本题备选答案中都是溶血性贫血检验的方法,但只有血红蛋白电泳对血红蛋白病的确诊至关重要。 180、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的筛选试验是A、血红蛋白电泳B、红细胞形态检查C、蔗糖溶血试验D、Coombs试验E、冷热溶血试验正确答案: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患者的红细胞,在低离子强度溶液中对补体敏感性增强,进而导致渗透性溶血,该试验敏感但不特异,可作为其筛选试验。

181、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下降见于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椭圆形红细胞增多症C、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D、血红蛋白病E、G-6-PD缺乏症正确答案:EG-6-PD是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脱氢酶,G-6-PD缺乏症由于缺乏G-6-P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下降。

182、G-6-PD缺乏症患者的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活性A、正常B、减低C、增高D、正常或减低E、正常或增高正确答案:BG-6-PD缺乏症患者为酶缺乏性溶血性贫血,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乏或活性降低。 183、抗人球蛋白试验阳性见于A、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B、缺铁性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巨幼红细胞贫血正确答案:C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因子红细胞表面或血清中存在不完全抗体,可与抗人球蛋白试剂(如抗IgG)结合而出现凝集反应。

184、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筛选试验是A、血红蛋白电泳B、红细胞形态检查和渗透脆性试验C、红细胞镰变试验D、Coombs试验E、蔗糖溶血试验正确答案:B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呈球形及渗透脆性增高对其筛查至关重要。

185、成人男性贫血的诊断标准为A、血红蛋白<120g/L;血细胞比容<0.40;红细胞计数<4.0×1012B、血红蛋白<150g/L;血细胞比容<0.40;红细胞计数<4.0×1012C、血红蛋白<120g/L;血细胞比容<0.50;红细胞计数<4.0×1012D、血红蛋白<120g/L;血细胞比容<0.40;红细胞计数<5.0×1012E、血红蛋白<150g/L;血细胞比容<0.50;红细胞计数<5.0×1012正确答案:A根据成人贫血的诊断标准:血红蛋白<120g/L;血细胞比容<0.40;红细胞计数<4.0×1012为成年男性标准。

186、符合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检查结果的选项是A、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降低B、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正常C、血清铁正常,总铁结合力降低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E、血清铁增高,总铁结合力降低正确答案:D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是诊断缺铁性贫血的重要指标。

187、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见于A、缺铁期B、血色病C、缺铁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C选项B、D、E的转铁蛋白饱和度是增高的,选项A易造成干扰,但虽然缺铁期的贮存铁和血清铁蛋白下降,而其转铁蛋白饱和度还未改变,只有缺铁性贫血此指标降低。

188、缺铁性贫血时骨髓铁染色示A、一般正常B、轻度减少C、铁消失D、轻度增多E、明显增多正确答案:C在骨髓贮存铁耗尽时才出现缺铁性贫血,因而缺铁性贫血的骨髓铁染色呈阴性。 189、在血象中出现巨形杆状核粒细胞的疾病是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感染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B巨幼细胞性贫血由于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的DNA合成障碍可波及粒系,血象中可出现巨大的杆状核粒细胞。

190、维生素B12缺乏症的血象呈A、小细胞低色素性B、小细胞高色素性C、单纯小细胞性D、大细胞正色素性E、正常细胞性正确答案:D维生素B12缺乏导致DNA合成障碍,使得胞核发育停滞,而胞质继续发育,出现“核幼浆老”的巨幼红细胞,在血象表现为大红细胞。

191、骨髓象中幼红细胞呈现巨幼样变的疾病是A、溶血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感染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E巨幼细胞性贫血因缺乏叶酸或维生素B12导致DNA合成障碍,使得胞核发育停滞,而胞质继续发育,出现“核幼浆老”的巨幼红细胞。

192、下列疾病中造血红髓被脂肪替代的是A、巨幼红细胞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感染性贫血E、缺铁性贫血正确答案:B本题备选答案中均为贫血,选项A、E由造血原料缺乏导致,选项C为红细胞破坏过多所致,选项D为继发性贫血,只有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正常造血组织被脂肪组织所代替。

193、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网织红细胞A、增高B、正常C、增高或正常D、正常或减低E、减低正确答案:E网织红细胞能够体现骨髓造血情况,再生障碍性贫血为造血功能障碍性贫血,其网织红细胞是减低的。

194、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巨核细胞一般A、减少B、正常C、减少或增多D、增多E、正常或增多正确答案:A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有核细胞增生程度低下,三系减少,巨核细胞减少是诊断再生障碍性贫血的一个指标。

195、骨髓活检对下列贫血诊断有重要价值的是A、缺铁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感染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B再生障碍性贫血是造血功能低下,骨髓活检能够更清晰地反映这一状况,对再生障碍性贫血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196、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相对增多的细胞是A、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C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造血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

197、急性白血病经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最主要的标准是A、血红蛋白≥100g/L(男性)B、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C、骨髓原始及早幼(幼稚)细胞<5%D、无髓外浸润E、血小板>100×109/L正确答案:D急性白血病治疗后,达到完全缓解的最主要的指标是骨髓内原始细胞<5%,虽然其他指标也是完全缓解指标之一,但没有此指标重要。

198、原始巨核细胞的免疫标志是A、CD33B、CD3C、CD19D、CD41E、CD4正确答案:D原始巨核细胞的免疫标记为CD41,CD33为髓系、CD19为B淋巴细胞、CD3、CD4为T淋巴细胞的标记。

199、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的标志是A、CD33B、CD34C、CD15D、CD117E、CD14正确答案:BCD33、CD15、CD117均为非淋巴细胞抗原,CD14为单核细胞抗原,CD34为造血干细胞和早期造血祖细胞抗原。

200、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型最典型的细胞形态学特征是A、细胞大小不等B、核仁可见C、染色质疏松D、胞质有空泡呈蜂窝状E、胞浆量少正确答案:D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L3的最主要特点是胞质有空泡,呈蜂窝状,其他特点在其他类型淋巴细胞白血病中也可见到。

201、关于AML-M2a的骨髓象描述不正确的是A、原始粒细胞可>50%B、早幼粒以下阶段>10%C、原始粒细胞POX(+)>3%D、单核细胞可增多>20%E、原始粒细胞中可见Auer小体正确答案:DAML-M2a的诊断标准中单核细胞必须<20%,而>20%则变为M4。

202、骨髓增生程度极度活跃,原始细胞占30%,这些原始细胞的化学染色结果分别是:POX(+),NAP积

分5分,PAS部分细胞呈颗粒状阳性,α-NBE(-),据此,下述最可能的选择是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性白血病D、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急性粒细胞性白血病时原始粒细胞增多明显,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多以中性杆状核和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原始细胞占30%,且POX(+),可以确定为原始粒细胞,NAP积分下降也符合原始粒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203、鉴别急性粒细胞白血病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要点是A、前者多有高热,贫血和出血,而后者淋巴结肿大B、前者骨髓增生极度活跃,而后者明显活跃C、前者原始细胞POX染色通常阳性,而后者阴性D、前者血小板一般减少,而后者不减少E、巨核细胞受抑程度正确答案:CPOX染色原始粒细胞阳性,原始淋巴细胞阴性,对于鉴别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是非常重要的染色方法。

204、骨髓检查原始细胞60%,免疫学检查CD41(+)、CD42(+),最有可能诊断为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B、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7型D、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正确答案:CCD41和CD42为巨核细胞所特有的免疫学标记,故为AML-M7。

205、对单核细胞较特异的免疫学指标是A、CD13B、CD14C、CD15D、CD33E、CD34正确答案:BCD14为单核细胞较特异性免疫学标记。

206、关于Auer小体,错误的是A、M1中原始细胞可见B、M2a中原始细胞可见C、ALL中原始细胞可见D、M3中原始细胞可见E、M4中原始细胞可见正确答案:CAuer小体一般出现髓系,在淋系中不出现。 207、对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粒细胞型类白血病反应具有鉴别意义的是A、Ph染色体阳性B、白细胞总数升高C、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D、嗜酸性粒细胞增多E、嗜碱性粒细胞增多正确答案:A慢性粒细胞出现Ph染色体,对诊断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有重要价值,而类白反应为良性疾病,不出现Ph染色体。 208、多发性骨髓瘤属于下列何种细胞异常A、B细胞B、NK细胞C、浆细胞D、T细胞E、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多发性骨髓瘤为浆细胞的恶性疾病。

209、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特点描述不正确的是A、血容量明显增加B、网织红细胞比率明显增加C、血小板明显增多D、骨髓偶有“干抽”现象E、白细胞明显增加正确答案: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虽然红细胞的数目大量增加,但是网织红细胞的比率是正常的。

210、关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描述正确的是A、血清叶酸常增高B、血尿酸水平减低C、乳酸脱氢酶水平减低D、血清维生素B12增高E、NAP减少正确答案:D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清维生素B12 水平升高,叶酸降低,乳酸脱氢酶水平增高,NAP升高。

211、外周血发现幼稚粒细胞,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缺铁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骨髓纤维化D、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完全缓解期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C骨髓纤维化时,外周血出现幼稚细胞,包括幼稚红细胞和幼稚粒细胞。

212、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典型血象表现是A、白细胞减少B、淋巴细胞增多C、全血细胞减少D、找到大量吞噬样组织细胞E、单核细胞增多正确答案:C恶性组织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血象表现为全血细胞减少。贫血进行性加重,白细胞减少,血小板一般减少。

213、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血象的突出变化是A、白细胞正常伴异型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细胞C、粒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增多伴异型淋巴细胞E、淋巴细胞减少伴异性淋巴细胞正确答案:B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典型血象特点是白细胞总数增加,淋巴细胞增多并伴异型淋巴细胞增多。 214、凝血酶原(PT)时间测定实验中需在受检血浆中加入A、组织凝血活酶、PF3B、组织凝血活酶、Ca2+C、凝血酶原、PF3D、凝血酶原、Ca2+E、组织凝血活酶、凝血酶原正确答案:BPT检测需要受检血浆、组织凝血活酶和Ca2+的参与。

215、APT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延长最常见的遗传性疾病是A、血管性假性血友病B、血友病C、血小板无力症D、先天性低纤维蛋白原血症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B血友病A、B缺乏凝血因子Ⅷ、Ⅸ,这两个凝血因子参与内源性凝血,APTT是内源性凝血的筛选试验。

216、血友病A是A、由于血管壁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B、由于血小板数量与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性疾病C、由于病理性抗凝物质增多导致的出血性疾病D、由于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增多导致的出血性疾病E、

由于凝血因子异常导致的出血性疾病正确答案:E血友病A是凝血因子Ⅷ缺乏导致的遗传性出血性疾病。 217、通过骨髓细胞学检查就可以诊断的造血系统疾病是A、白血病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血友病E、血小板无力症正确答案:A骨髓细胞学检查对B和C只能起协助诊断的作用,而D和E无须进行骨髓细胞学检查,只有白血病可通过其进行诊断。

218、为了鉴别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与类白血病反应,下列首选试验是A、SB染色B、PAS染色C、NAP积分测定D、ACP染色E、POX染色正确答案:C慢粒与类白血病反应血象较为相似,但前者NAP积分明显降低甚至为零,而后者NAP积分值则明显增高,借此可将二者区别开。

219、为了区别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下列首选试验是A、POX染色B、PAS染色C、NAP积分测定D、α-NAE染色E、铁染色正确答案:B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性贫血的幼红细胞都有巨幼变而不易区别,但前者幼红细胞PAS染色呈强阳性,而后者呈阴性,借此可将二者区别开。 220、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最重要的实验室检查是A、Ham实验B、Coombs实验C、Donath-Landsteiner实验D、免疫球蛋白测定E、血红蛋白电泳正确答案:B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由于红细胞表面或血清中不完全抗体的存在与否,是诊断温抗体型溶血性贫血的关键,利用抗人球蛋白试剂(如抗IgG)与之结合看是否出现凝集反应来检测不完全抗体的存在就至关重要了。

221、患者男性,50岁。5年前因胃癌行全胃切除术。检验:RBC 1.5×1012/L,Hb 65g/L,WBC 3.2× 109/L,血小板65× 109/L,MCV 129fl,MCH 36pg,MCHC 34%。最可能的诊断是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骨髓病性贫血正确答案:B根据RBC、Hb值可判断出该患者贫血且红细胞下降比血红蛋白更为明显,结合本题干给出的MCV、MCH、MCHC与形态学分类与大细胞贫血的诊断标准(MCV>100fl,MCH>32pg,MCHC 32%~36%)相符。

222、目前国内外采用的急性白血病FAB分型中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指的是A、M1型B、M3型C、M4型D、M5型E、M6型正确答案:C根据FAB分型急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为M4型。

223、下列对诊断急性白血病最有意义的外周血异常是A、白细胞计数2×109/LB、白细胞计数20×109/LC、原始细胞37%D、分叶核粒细胞>79%E、血小板计数30×109/L正确答案:C急性白血病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可升高,也可降低,血小板可减少,也可正常,但只要找到原始细胞对诊断白血病最有意义。 224、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可出现的免疫表型是A、CD10、CD19B、CD33、CD34C、CD5、CD7D、CD2O、HLA-DRE、CD14、CD64正确答案:CCD10、CD19、CD20为B细胞免疫标记,CD33、CD34表达为髓系标记,CD14、CD64为单核细胞标记,CD5、CD7为T 细胞免疫标记。

225、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经过化疗后,认为患者已达到完全缓解,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临床无浸润的症状和体征B、外周血无白血病细胞C、骨髓原始细胞<5%D、血小板数目恢复正常E、白细胞计数4.0×109/L,中性粒细胞占25%正确答案:E关于急性白血病治疗完全缓解的要求有一条是中性粒细胞绝对值≥1.5×109/L,很明显E中的中性粒细胞数量为1.0×109/L,不符合缓解标准。

226、急性粒细胞白血病在进行治疗过程中,患者出现了嗜睡、呕吐、抽搐等症状,脑脊液检查发现白细胞数增高,涂片中见到白血病细胞,则最可能的并发症是A、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B、淋巴瘤C、细菌性脑膜炎D、病毒性脑炎E、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急性白血病特别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容易侵犯中枢神经系统,而引起一系列中枢神经系统障碍的表现如嗜睡、呕吐等。

227、关于PT的临床意义正确的是A、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B、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5秒为异常C、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0秒为异常D、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7秒为异常E、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15秒为异常正确答案:A考察PT的临床意义,PT延长超过正常对照3秒为异常。

228、APTT测定的最佳反应温度是A、25℃B、20℃C、60℃D、37℃E、35℃正确答案:DAPTT是体外模拟试验,用于内源性凝血的筛选试验,因此需选用接近人体的正常温度,即37℃。

229、关于血小板聚集试验,正确的是A、抗凝剂需采用EDTAB、口服华法林不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故无须停药即可检测C、测定应在采血后3小时内完成,时间过长会导致聚集强度或速度降低D、口服阿司匹林不影响血小板聚集试验,故无须停药即可检测E、抗凝剂需采用肝素正确答案:C阿司匹林、肝素、华法林等药物均可抑制血小板聚集,所以实验前一段时间不应服用此类药物。而其测定应在采血后3小时内完成,时间过长会导致聚集强度或速度降低。采用的抗凝剂只能是枸橼酸钠。

230、关于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说法,正确的是A、骨髓各阶段巨核细胞的增生正常B、患者通常有

明显的脾脏肿大C、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D、血小板抗体检查90%以上为正常E、血小板计数无明显改变正确答案:C特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时骨髓产板型巨核细胞减少,脾脏不大或轻度增大,血小板计数明显减低,血小板抗体90%以上患者为阳性。 231、下列关于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的说法,正确的是A、凝血功能通常减低B、是一种遗传性疾病C、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D、是一种独立性疾病E、一般没有明确的病因正确答案:C继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是有明确病因或在某些原发病的基础上发生的血小板减少伴随临床出血的一组病变,是原发疾病的一种临床表现,不是独立的疾病,血小板减少并伴有出血。 232、下列能使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血小板出现聚集反应的诱导剂是A、花生四烯酸B、肾上腺素C、ADPD、胶原E、瑞斯托霉素正确答案:E血小板无力症患者的血小板对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等诱导剂无聚集反应,只对瑞斯托霉素有聚集反应。

233、对于血小板无力症,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是常染色体的显性遗传性疾病B、基本缺陷是血小板膜GPⅠb/Ⅸ 数量减少或缺乏C、患者的血小板对ADP无聚集反应D、可出现GPⅠa/Ⅱa基因的缺陷E、患者的血小板对ADP有聚集反应正确答案:C血小板无力症的基本缺陷是GPⅡb/Ⅲa的数量减少或缺乏,常伴GPⅡb/Ⅲa基因的缺陷,患者的血小板对ADP、胶原、肾上腺素、花生四烯酸等诱导剂无聚集反应,但对瑞斯托霉素有聚集反应。

234、有关狼疮抗凝物质,正确的说法是A、是一种免疫球蛋白,多数为IgAB、只见于SLEC、存在狼疮抗凝物质时,APTT延长,但可以被正常血浆纠正D、临床上患者多有内脏出血的发生E、存在狼疮抗凝物质时,APTT延长,但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正确答案:E存在狼疮抗凝物质时,APTT延长,但不能被正常血浆纠正。

235、关于DIC的筛查实验不正确的是A、血小板进行性下降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低于1.5g/LC、D-二聚体阳性D、纤溶酶原含量和活性增高E、血浆因子Ⅷ :C低于50%(肝病必备)正确答案:DDIC实验室诊断指标。

236、患儿女,2岁。颈部淋巴结肿大伴头晕、乏力2个月。双颈部、腋窝及腹股沟淋巴结均明显肿大,胸骨有压痛,肝肋下1cm,脾肋下3cm,Hb 42g/L,WBC 18×109/L,血涂片中原始细胞占87%,胞体较小,胞浆未见Auer小体,涂片中有较多退化细胞,本病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E、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C儿童白血病绝大部分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临床表现也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而且涂片中有较多的退化细胞及未见Auer小体,更加明确诊断。

237、骨髓检查原始细胞90%,POX染色(-),免疫学检查CD19(+),CD7(-),CD13(-)应诊断为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B、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C、急性T淋巴细胞白血病D、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正确答案:BPOX阴性可否定髓系白血病,免疫表型CD19阳性,所以是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238、区别AML和ALL最常用的细胞化学染色是A、PASB、NAPC、POXD、铁染色E、NAE正确答案:C区别AML和ALL最常用的是POX染色,原始粒细胞为阳性,原始淋巴细胞为阴性。 239、骨髓检查原始粒细胞92%,早幼粒细胞6%,红系2%,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AML-M1B、AML-M2C、AM L-M3D、AML-M4E、AM L-M5正确答案:A根据FAB分型M1诊断标准,原始粒细胞> 90%,以下阶段< 10%,得出结论为AM L-M1。 240、某患者骨髓非红系(NEC)分类:原始单核细胞11%,幼稚单核细胞70%,其他细胞19%,应诊断为A、AML-M4aB、AML-M4bC、AML-M5aD、AML-M5bE、AML-M4c正确答案:DAML-M5b的FAB诊断标准为原始单核细胞<80%,原始单核+幼稚单核>30%(NEC)。

241、骨髓检查NEC分类原始粒细胞65%,早幼粒细胞15%,其他阶段粒细胞13%,单核细胞7%,应诊断为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B、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D、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4型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正确答案:B根据FAB标准,原始粒细胞≥30%,<90%,单核细胞<20%,可得出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2型。 242、骨髓检查原始白血病细胞85%,POX染色(+),免疫学检查CD13(+)、CD33(+)、HLA-DR(-)、CD34(-),应诊断为A、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1型B、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5型C、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

M7型D、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2型E、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M3型正确答案:E根据POX(+),CD13(+),CD33(+)可确定为粒细胞白血病。AML-M2原始粒细胞免疫学表型HLA-DR和CD34均为阳性,而AML-M3的细胞免疫学表型HLA-DR和CD34均为阴性。

243、患者男性,20岁。头昏乏力,鼻黏膜及齿龈出血一周。检验:WBC 42×109/L,Hb80g/L,PLT 20×109/L,血片中有幼稚细胞。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粒细胞55%,早幼粒细胞20%,POX染色阳性,α-NAE染色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确诊为急性非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为A、AML-M1B、AML-M2C、AML-M3D、AML-M4E、AML-M5正确答案:BPOX染色阳性,α-NAE染色部分呈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可确定为原始粒细胞,而其占55%,诊断AML-M2。

244、患者男性,20岁。发热,齿龈肿胀,鼻黏膜出血一周,淋巴结和肝、脾肿大,实验室检查:外周血三系均减少,外周血可见少数原始细胞,骨髓检查:增生极度活跃,原始细胞85%,POX(±),α-NAE染色(+),且可被氟化钠抑制,该病最有可能诊断A、AML-M1B、AML-M2C、AML-M3D、AML-M5E、AML-M6正确答案:D根据化学染色POX(±),α-NAE染色(+),且可被氟化钠抑制,并且患者浸润症状表现明显,推定为单核细胞白血病M5a型。

245、患者全血细胞减少,疑急性白血病或再生障碍性贫血,下列对白血病诊断最有意义的是A、某系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B、红细胞系及巨核细胞系受抑制C、骨髓增生低下D、骨髓细胞以成熟淋巴细胞、浆细胞增生为主E、骨髓中非造血细胞增多正确答案:A某些急性白血病外周血全血细胞可减少,易与再障混淆,但骨髓穿刺可鉴别二者,急性白血病诊断标准为某系原始+早幼(幼稚)细胞≥30%。

246、患者男性,45岁。发热,查体:Hb 85g/L,WBC 125×109/L,血涂片白细胞分类:中性中幼粒细胞21%,中性晚幼粒细胞22%,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7%,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0%,嗜碱性分叶核粒细胞2%,淋巴细胞10%,单核细胞3%,血小板295×109/L,NAP积分为0分,该病例最可能的诊断是A、严重细菌感染B、严重病毒感染C、急性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类白血病反应正确答案:D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以中、晚幼粒阶段为主,并且NAP降低常为0分,可排除其他相似疾病,诊断为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247、下面不属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点的是A、外周血可见大量各阶段粒细胞B、外周血可见大量篮细胞C、白细胞数目常增多D、血小板常增多E、肝、脾常肿大正确答案:B篮细胞增多见于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不出现在慢性粒细胞中。

248、患者男性,70岁。两侧颈部有数个蚕豆大小淋巴结,脾大,Hb 130g/L,WBC 12×109/L,分类:中性粒细胞12%,淋巴细胞88%,血小板112×109/L,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幼淋巴细胞2%,淋巴细胞85%,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D、幼淋巴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好发于老年人,其特点是外周血白细胞总数升高,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骨髓增生以成熟淋巴细胞增生为主。

249、经治疗后患者各项体征恢复正常,半年后,因不明原因发热再次检查,外周血血红蛋白85g/L,血小板90×109/L,白细胞60×109/L,粒细胞占95 ,原始粒细胞占45%,早幼粒细胞10%,其他细胞40%,最有可能的诊断为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性粒细胞变B、脾功能亢进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E、类白血病反应正确答案:A原始粒细胞总数明显增高,并且原始+早幼粒细胞>50%,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急粒变的诊断。

250、贫血患者,外周血片示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转铁蛋白饱和度14%。最可能的诊断是A、巨幼红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B缺铁性贫血因体内缺铁使得血红蛋白生成障碍,红细胞大小不等,中央淡染区扩大,转铁蛋白饱和度<15%。

251、毛细胞白血病属于特殊类型的A、T细胞白血病B、B细胞白血病C、NK细胞白血病D、组织细胞白血病E、单核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B毛细胞白血病的白血病细胞都属于B淋巴细胞类型。

252、下列关于病态造血的描述错误的是A、病态造血只在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中出现B、病态造血是诊断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关键C、在红白血病中红系可出现病态造血D、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病态造血可累及三系E、病态造血很少见于良性疾病正确答案:A病态造血在很多恶性血液疾病中都存在,包括MDS、

白血病、红白血病等。

253、下列关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血象的描述,错误的是A、多为全血细胞减少B、出现贫血,表现小细胞低色素贫血C、粒细胞减少,可见Pelger-huet畸形D、有时可见原始细胞E、血小板减少,可见巨大血小板正确答案: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贫血为正细胞正色素贫血,其他选项都正确。

254、下列对多发性骨髓瘤诊断有重要意义的是A、蛋白尿和血尿B、尿中检出本-周蛋白C、血肌酐及尿素氮测定异常D、血尿酸升高E、IgG升高正确答案:B多发性骨髓瘤的患者尿中能检出免疫球蛋白的轻链,即B-J蛋白,对诊断骨髓瘤有重要意义。 255、关于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室诊断标准正确的是A、血红蛋白>170g/LB、血细胞比容>0.54C、红细胞数量>6.5×1012/LD、血小板数目>100×109/LE、白细胞数目>5×109/L正确答案:A女性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实验诊断标准是血红蛋白>170g/L,血细胞比容>0.5,红细胞数量>6.0×1012/L。 256、真性红细胞增多症与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的主要鉴别点是A、血红蛋白的数量B、红细胞的数目C、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NAP)积分D、血小板的数量E、血细胞比容的多少正确答案:C真性红细胞增多症的NAP明显增高,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多数正常。

257、下列疾病中外周血出现幼稚粒细胞的是A、骨髓纤维化B、再生障碍性贫血C、粒细胞减少症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毛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A骨髓纤维化属于骨髓增殖性疾病,外周血出现幼粒、幼红细胞。

258、患儿男,10岁。发热一周,咽峡充血,脾轻度肿大,WBC 18.2×109/L,分类淋巴细胞增多,占60%,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占30%,最有可能的诊断是A、化脓性扁桃体炎B、支原体感染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类白血病反应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E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的诊断标准是白细胞总数增加,分类淋巴细胞增多,其中异型淋巴细胞占10%以上。

259、二期止血缺陷的筛查实验主要有A、出血时间和血块退缩实验B、出血时间和束臂实验C、凝血酶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D、凝血酶原时间测定和活化部分凝血酶时间测定E、纤维蛋白原测定和凝血酶原时间测定正确答案:D二期止血主要涉及凝血因子和抗凝物质的异常,所以试验以PT和APTT为主。但这些试验不能筛查FⅫ和抗凝血酶(AT)。

260、下列关于国际标准化比值(INR)的描述,正确的是A、不同凝血仪同时检测同一份标本,得到的INR相差很大B、使用不同的凝血酶原试剂检测同一份标本,得到的INR相差很大C、INR值越高,说明凝血酶原试剂的敏感度越好D、INR值越低,说明凝血酶原试剂的敏感度越差E、可以用来衡量口服抗凝剂的疗效或调整剂量正确答案:EISI是衡量凝血酶原试剂敏感性的指标。不同仪器、不同试剂检测PT得到的INR值相差不大,可以用来衡量口服抗凝剂的疗效或调整剂量。

261、能够使PT检测结果延长的血浆是A、轻度溶血血浆B、富含血小板的血浆C、贫含血小板的血浆D、轻度乳糜的血浆E、严重溶血的血浆正确答案:DPT检测采用比浊法,所以乳糜的血浆会使检测结果延长。 262、凝血酶原时间延长见于A、肾脏疾病B、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减少C、见于遗传性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Ⅷ、Ⅸ 、Ⅺ等的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的减低D、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E、血栓性疾病正确答案:DPT应用于口服抗凝剂的治疗监测。

263、凝血酶原时间缩短见于A、肝脏疾病B、血液循环中抗凝物质的增加C、见于遗传性内源凝血系统的因子Ⅷ 、Ⅸ 、Ⅺ等的缺乏和纤维蛋白原的减低D、应用香豆素类等口服抗凝剂的患者E、血栓性疾病正确答案:E血栓性疾病使PT缩短。

264、在使用肝素治疗时,一般采用的监控指标是A、PTB、INRC、APTTD、TTE、ISI正确答案:C使用肝素多影响内源性凝血途径的某些因子,所以采用APTT做监测指标。

265、以下会使APTT检测结果延长的血浆是A、轻度溶血血浆B、富含血小板的血浆C、贫含血小板的血浆D、轻度乳糜的血浆E、严重溶血的血浆正确答案:DAPTT几检测采用比浊法,所以乳糜的血浆会使检测结果延长。

266、属于血细胞生理学范畴的是A、细胞结构B、细胞代谢C、细胞组成D、血浆成分E、细胞分化正确答案:E血细胞生理学的研究内容包括研究细胞的来源、增殖、分化和功能。选项A、B、C、D均属于血液生化学。

267、属于遗传血液学范畴的是A、信息传递B、细胞增殖C、细胞来源D、细胞功能E、细胞分化正确答

案:A遗传血液学的研究内容包括血液病遗传方式和信息传递。选项B、C、D、E均属于血细胞生理学。 268、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是A、截然分开,前后相继B、基本重叠C、互相交替,此消彼长D、顺序不定E、某个阶段可以缺失正确答案:C胚胎时三个造血阶段不是截然分开的,中胚叶造血期、肝脏造血期和骨髓造血期互相交替,此消彼长。各类血细胞形成的顺序分别是:红细胞、粒细胞、巨核细胞、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269、只能短期重建造血的是A、造血干细胞和造血祖细胞B、造血干细胞C、造血祖细胞D、早期造血祖细胞E、晚期造血祖细胞正确答案:D造血祖细胞进行对称性有丝分裂,其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的能力下降,细胞边增殖边分化。由于造血干细胞高度的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能力,而祖细胞有高度增殖能力,却部分(早期造血祖细胞)甚至全部(晚期造血祖细胞)丧失了自我更新和自我维持能力,所以干细胞在体内能够长期地重建造血,而早期造血祖细胞只能短期重建造血,晚期则完全丧失重新造血的能力。

270、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的是A、造血干细胞B、造血祖细胞C、早期造血祖细胞D、原始细胞E、幼稚细胞正确答案:A一般认为,正常造血干细胞只进行不对称有丝分裂,一个干细胞进行分裂所产生的两个子细胞,只有一个为早期造血祖细胞,而一个子细胞则保持造血千细胞的全部特性,从而保证造血干细胞的数量始终维持在一定的水平。其他选项均为对称性有丝分裂。

271、在血细胞的增殖中,与多数系统增殖方式不同的是A、粒细胞系B、红细胞系C、巨核细胞D、淋巴细胞系E、单核细胞系正确答案:C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方式,在这种增殖中,母细胞有丝分裂形成的子细胞同时都趋向分化成熟。巨核细胞的增殖与其他系统的增殖不同,其他系统细胞在DNA合成后,随即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巨核细胞则是以连续双倍增殖DNA的方式,即细胞核成倍增殖,每增殖一次,核即增大一倍,而胞质并不分裂,故巨核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属多倍体细胞。

272、出生后在正常情况下,产生红细胞的场所是A、胸腺B、肝脏C、脾脏D、淋巴结E、骨髓正确答案:E出生后(2个月后)在正常情况下,骨髓是唯一产生红细胞、粒细胞和血小板的场所。但在某些病理情况下,如骨髓纤维化、骨增殖性疾病及某些恶性贫血时,肝、脾、淋巴等组织可重新恢复其造血功能,称为髓外造血。髓外造血部位也可累及胸腺、肾上腺、腹腔的脂肪和胃肠道等。

273、B淋巴祖细胞的发育部位是A、胸腺B、骨髓C、肝脏D、脾脏E、淋巴结正确答案:B骨髓内造血干细胞分化成淋巴干细胞,其再分化成T、B淋巴祖细胞。B淋巴祖细胞在骨髓内发育,T淋巴祖细胞随血流迁移至胸腺、脾和淋巴结内发育成熟。

274、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的阶段是A、<4岁B、>5岁C、>7岁D、>9岁E、>10岁正确答案:A红骨髓是有活跃造血功能的骨髓。从出生至4岁,全身骨髓的髓腔内均为红骨髓。5岁以后,随年龄的增长,红骨髓脂肪化由远心端向近心端发展。

275、在胚胎期,骨髓成为造血高度发育的阶段是在人胚发育的A、第1周B、第2周末至第9周C、第6周至第7个月D、第3个月至第6个月E、第8个月正确答案:E在胚胎期第l周(选项A)时,尚无造血。选项B为中胚叶造血期,此时血岛是人最初的造血中心。选项C为肝脏造血期,第3个月至第6个月(选项D)时,胎肝是体内主要的造血场所。第8个月时(选项E)骨髓造血已高度发育,此时骨髓成为造血中心。 276、属于多倍体细胞的是A、粒细胞B、单核细胞C、淋巴细胞D、浆细胞E、巨核细胞正确答案:E有丝分裂是血细胞分裂的主要形式,在这种增殖中,母细胞有丝分裂形成后的子细胞同时都趋向分化成熟。巨核细胞的增殖与他系统的增殖不同,其他系统的细胞在DNA合成后,随即分裂成两个子细胞。而巨核细胞则是以连续双倍增殖DNA方式,即细胞核成倍增殖,每增殖一次,核即增大一倍,而胞质并不分裂,故巨核细胞体积逐渐增大,属多倍体细胞。

277、可出现两种类型颗粒的细胞是A、中幼粒细胞B、中幼红细胞C、幼稚单核细胞D、幼稚淋巴细胞E、幼稚浆细胞正确答案:A中幼粒细胞阶段可同时出现特异性颗粒(中性、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以及非特异性颗粒(嗜天青颗粒)。选项中幼红细胞胞质中无颗粒,选项C、D、E均只有一种颗粒,即嗜天青颗粒。 278、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间隙,核仁消失,胞质内血红蛋白呈嗜多色性,符合该特征的红细胞是A、原始红细胞B、早幼红细胞C、中幼红细胞D、晚幼红细胞E、网织红细胞正确答案:C红细胞在早幼阶段,核染色质凝聚成粗密的小块,没有明显的间隙,胞质为不透明的蓝色或深蓝色。在中幼阶段,核染色质进一步凝聚,出现了明显的间隙,而且胞质内的血红蛋白形成逐渐增多,呈现嗜多色性。在晚幼阶段,核染色质凝聚成紫黑色团块状,血红蛋白呈浅灰色或浅红色。

279、核染色质浓密成块,常呈车轮状或龟背状,无核仁,胞质丰富,有泡沫感,符合该特征的是A、中幼红细胞B、小淋巴细胞C、原始浆细胞D、幼稚浆细胞E、浆细胞正确答案:E上述细胞的主要区别在于核染色质的形态和胞质特征。中幼红细胞的核染色质具有明显的间隙,胞质呈嗜多色。小淋巴细胞核染色质聚集紧密成大块状,胞质量很少。原始浆细胞核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核仁2~5个,幼稚浆细胞核染色质更为粗糙紧密,开始聚集。浆细胞核染色质浓密成块,常呈车轮状或龟背状,无核仁,胞质丰富,有泡沫感。

280、正常骨髓中,粒细胞系统中比例最高的是A、早幼粒细胞B、中性中幼粒细胞C、中性晚幼粒细胞D、中性杆状核粒细胞E、中性分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D早幼粒细胞<5%,中性中幼粒细胞8%,中性晚幼粒细胞10%,中性杆状核粒细胞20%,中性分叶核粒细胞12%。

281、粒细胞系统细胞体积最大的阶段是A、原始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E、杆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B原始粒细胞直径10~18μm,早幼粒细胞直径12~20μm,中幼粒细胞直径10~18μm,晚幼粒细胞直径10~16μm,杆状核粒细胞直径10~15μm。早幼粒细胞体积大于原始粒细胞是血细胞发育成熟演变规律中的特例。

282、胞质中开始出现嗜碱性颗粒的阶段是A、原始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E、杆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C粒细胞系统中,中幼粒细胞阶段胞质中开始出现中性、嗜酸性或嗜碱性颗粒。

283、正常情况下,既可出现在骨髓中,也可出现于外周血中的粒细胞是A、原始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E、杆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E正常情况下,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只能存在于骨髓中,而杆状核粒细胞既可出现在骨髓中,也可出现于外周血中。 284、嗜酸性粒细胞体积最大的阶段是在A、早幼粒细胞B、中幼粒细胞C、晚幼粒细胞D、杆状核粒细胞E、分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Bi嗜酸性粒细胞在中幼阶段胞体直径为15~20μm,晚幼阶段直径为10~16μm,杆状核阶段直径为11~16μm,分叶核阶段直径为11~16μm。早幼粒细胞时尚无特异性颗粒。 285、在染色中加入L-酒石酸,观察抑制情况的化学染色是A、酸性磷酸酶染色B、碱性磷酸酶染色C、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过氧化物酶染色E、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正确答案:A用相同方法制备两份基质液,一份加入适量的L-酒石酸,另一份不加L-酒石酸。两张相同标本的涂片,分别用这两种基质液作酸性磷酸酶染色。如血细胞内的酸性磷酸酶耐L-酒石酸抑制,两张涂片均呈阳性反应;如果不耐L-酒石酸抑制,不加I 酒石酸的呈阳性反应,而加L-酒石酸的呈阴性反应。 286、过氧化物酶染色后显示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其阳性级别是A、±B、+C、+ +D、+ + +E、+ ++ +正确答案:D++为颗粒粗大、密集、分布较广,占胞质的1/2~2/3;+++为颗粒粗大、成团块,几乎布满胞质;++++为颗粒呈团块状,充满胞质,并覆盖胞核。

287、区别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结果+和++的红色颗粒数量是A、3个B、5个C、7个D、9个E、10个正确答案:E+为胞质淡红色或有少量红色颗粒,通常<10个颗粒;++为胞质红色或有10个以上红色颗粒。 288、铁染色时,骨髓小粒中的铁属于A、红细胞内的铁B、细胞核周围的铁C、线粒体周围的铁D、细胞膜内的铁E、细胞外铁正确答案:E细胞外铁检查时,观察骨髓小粒中的铁,呈弥散蓝色、颗粒状、小珠状或块状。 289、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颗粒在A、3颗以上,围绕核周1/2以上B、4颗以上,围绕核周1/3以上C、5颗以上,围绕核周1/2以上D、6颗以上,围绕核周1/2以上E、7颗以上,围绕核周1/3以上正确答案:D经铁染色后,铁粒幼红细胞是指胞质中出现蓝色铁颗粒的幼红细胞,根据蓝色铁颗粒的多少、粗细分为Ⅰ型、Ⅱ型、Ⅲ型、Ⅳ型和环形铁粒幼红细胞。环形铁粒幼红细胞是指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颗粒在6颗以上,围绕核周1/2以上者。

290、铁粒红细胞是指A、早幼红细胞B、中幼红细胞C、晚幼红细胞D、网织红细胞E、成熟红细胞正确答案:E成熟红细胞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红细胞。中幼和晚幼红细胞的胞质中出现铁颗粒称为铁粒幼红细胞。

291、采用偶氮耦联法原理的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B、碱性磷酸酶染色C、酸性磷酸酶染色D、过碘酸-雪夫反应E、铁染色正确答案:B成熟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在pH9.4~9.6条件的碱性环境中,能水解基质液中的α-磷酸萘酚钠底物,释放出α-萘酚,后者与重氮盐耦联,生成不溶性的灰黑色沉淀,

定位于细胞质酶活性所在之处。

292、符合碱性磷酸酶活性生理性改变的是A、老年期活性增高B、剧烈运动后活性降低C、分娩时活性增高D、月经经前期活性降低E、紧张时活性降低正确答案:C在碱性磷酸酶的生理变化中,老年期活性显著降低,剧烈运动、分娩时、经前期、紧张时碱性磷酸酶活性均增高。

293、属于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化学染色特点的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的原始细胞<3%B、过碘酸-雪夫反应阳性的原始淋巴细胞<20%C、酸性磷酸酶染色B细胞阳性D、非特异性酯酶染色阳性E、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减低正确答案: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过氧化物酶染色阳性细胞<3%,中性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细胞在25%~50%;糖原染色阳性细胞在50%左右而且颗粒粗大。

294、白血病细胞内无Auer小体的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类型是A、M0B、M1C、M2aD、M4E、M5正确答案:AM0型白血病细胞中无Auer小体。M1型和M2a型均在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M4型的部分细胞中可见到Auer小体,M5型的白血病细胞中有时可见到1~2条细而长的Auer小体。

295、与M0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在形态学上类似的是A、M2aB、M4 C、MDSD、ALL-L2E、ALL-L3正确答案:DM0异常增生细胞在形态学上呈原始细胞特征,白血病细胞形态较小,亦可较大,胞质少,胞质可透亮或中度嗜碱,无嗜天青颗粒和Auer小体,核圆形,核仁明显,与ALL-L2类似。

296、胞质中含密集的嗜苯胺蓝颗粒,并有短而粗的Auer小体,数条或数十条呈束状交叉排列,符合此特点的白血病是A、M2aB、M2bC、M3D、M4 E、M5正确答案:CM3型白血病的骨髓象显示增生极度活跃,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胞质丰富,含有多量的大小不等的嗜苯胺蓝颗粒,紫红色而密集。有的胞质中有短而粗的Auer小体,数条或数十条呈束状交叉排列,亦称为“柴捆细胞”。

297、M4型白血病的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的特点是,白血病细胞在形态学上A、分别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B、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特征C、分别具有粒系及淋巴系特征D、同时具有粒系及淋巴系特征E、同时具有粒系及巨核系特征正确答案:BM4型白血痛是一组异质性很强的疾病,至少包括两种类型:①异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分别具有粒系及单核系形态学特征;② 同质性白血病细胞增生型,白血病细胞同时具有粒系及单核系形态学特征。

298、血象中篮细胞增多见于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红白血病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淋巴细胞的胞体略大,易碎,易见篮细胞,此为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

299、B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主要表达的B细胞特异性抗原有A、CD3B、CD4C、CD5D、CD6E、CD8正确答案:CB细胞特异性抗原有CD19、CD20、CD21、CD24、CD5、HLA-DR、Smlg阳性。T细胞型慢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表型繁杂,主要表现为成熟T细胞标志,CD2、CD3、CD4、CD6、CD8阳性,CD5阴性。

300、浆细胞白血病时,外周血白细胞分类中的浆细胞应A、>5%B、>10%C、>15%D、> 20%E、> 30%正确答案:D大多数病例有中度贫血,白细胞总数多升高,可达(10~90)×109/L 。血涂片中可大量浆细胞,>20%或绝对值≥2×109/L,包括原始和幼稚浆细胞,形态异常。 301、霍奇金病的骨髓组织活检可将R-S细胞阳性率提高至A、1%~3%B、3%~9%C、9%~22%D、22%~35%E、35%~50%正确答案:C骨髓穿刺涂片中查找到R-S细胞有重要诊断意义,但阳性率不高,骨髓组织活检可将R-S细胞阳性率提高至9%~22%。

302、属于浆细胞病的是A、浆细胞白血病B、多毛细胞白血病C、霍奇金病D、非霍奇金淋巴瘤E、骨髓瘤正确答案:E浆细胞病包括骨髓瘤、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重链病、原发性淀粉样变性、意义未明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血症。

303、属于骨髓增生性疾病的是A、骨髓纤维化B、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C、多发性骨髓瘤D、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E、巨球蛋白血症正确答案:A骨髓增生性疾病是指骨髓组织持续增殖而引起的一组疾病,增生的细胞可以红、粒或巨核细胞为主,也可以成纤维细胞为主。包括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和骨髓纤维化。

304、粒细胞缺乏症的骨髓象主要表现为粒系细胞明显减低和缺乏A、原始阶段的粒细胞B、早幼阶段的粒细胞C、中幼阶段的中性粒细胞D、晚幼阶段的中性粒细胞E、成熟阶段的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E骨髓检查对粒细胞缺乏症确定诊断和明确病因有重要意义,其主要表现为粒系细胞明显减低,缺乏成熟阶段的

中性粒细胞,可见原始和早幼粒细胞,表明粒细胞系成熟障碍。

305、类白血病患者的骨髓象显示为A、增生极度活跃B、增生明显活跃C、增生活跃D、增生明显减低E、增生极度减低正确答案:C类白血病反应的患者的骨髓象变化不大,除增生活跃及核左移外,常有毒性颗粒改变。

306、维生素K缺乏时,水平或活性减低的项目是A、FⅤB、FⅧC、FⅪD、FⅫE、蛋白C正确答案:E凝血酶原和凝血因子Ⅶ 、Ⅸ 、Ⅹ的合成均是以维生素K为原料,维生素K缺乏时这些凝血因子发生缺乏。此外,蛋白C、蛋白S也是以维生素K为合成原料,维生素K缺乏时活性也降低。FⅤ、FⅧ 、FⅪ 和FⅫ均不是以维生素K为合成原料,所以维生素K缺乏时这些因子的活性和水平不会发生改变。

307、亚临床型血友病A时的FⅧ :C应为A、≤1%B、2%~5%C、6%~25%D、26%~45%E、45%~70%正确答案:D血友病根据凝血因子活性水平分为重型(≤ 1% )、中型(2%~5%)、轻型(6%~25%)、亚临床型(26%~45%),其中亚临床血友病临床表现最为轻微,APTT延长或正常。

308、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见于A、原发性纤溶症B、DICC、肝硬化D、血栓前状态E、前置胎盘正确答案:D血浆纤溶酶原活性增高表示纤溶系统活性减低,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减低则表示纤溶系统活性增高,常见于原发性纤溶症和DIC,还可见于前置胎盘、肿瘤扩散、大手术后、肝硬化、重症肝炎、门脉高压、肝切除等获得性纤溶酶原缺乏症。

309、α2纤溶酶抑制物减低见于A、静脉血栓B、动脉血栓C、DICD、分娩后E、恶性肿瘤正确答案:Cα2纤溶酶抑制物是肝脏分泌的单链糖蛋白,其主要功能是与纤溶酶结合形成等分子复合物,从而灭活纤溶酶,它是纤溶酶最重要的生理抑制物。α2纤溶酶抑制物减少主要引起纤溶亢进,表现为出血倾向。α2纤溶酶抑制物缺乏见于先天性缺陷、肝脏合成功能减低、DIC或血栓形成性疾病所致的消耗性增加、溶栓治疗以及肺、前列腺、子宫手术等。α2纤溶酶抑制物增高见于静脉血栓、动脉血栓、恶性肿瘤和分娩后。 310、鉴别原发性纤溶症和继发性纤溶症的指标是A、血浆α2纤溶酶抑制物活性B、血浆纤溶酶原活性C、血浆组织型纤溶酶原活化剂活性D、FDPE、D-二聚体正确答案:ED-二聚体是交联纤维蛋白降解产物之一,为继发性纤溶的特有代谢物。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时阳性或增高,在原发性纤溶症时为阴性或不增高。故D-二聚体是鉴别原发性纤溶症和继发性纤溶症的可靠指标。 311、能够被蛋白C灭活的凝血因子是A、FⅦB、FⅦ aC、FⅤD、FⅤ aE、FⅧ正确答案:D活化蛋白C(APC)在蛋白S(PS)的辅助下,形成FP-APC-磷脂复合物,该复合物可以灭活FⅤ a和FⅧa。选项C、E为非活化状态,APC对FⅦ无灭活作用。

312、能特异性与t-PA以1:1比例结合,使其失活的物质是A、PLGB、u-PAC、α2-APD、PAI-1E、TFPI正确答案:Dt-PA主要由内皮细胞合成和释放,PAI-1主要由血管内皮细胞和血小板合成,PAI-1的主要作用是与t-PA和u-PA结合形成不稳定的复合物,使其失去活性。

313、血友病患者筛选试验中发生延长的凝血时间是A、PTB、APTTC、TTD、BTE、RVVT正确答案:B血友病是一组遗传性因子Ⅷ、Ⅸ缺陷导致的内源凝血途径激活凝血酶原的功能发生障碍所引起的出血性疾病。APTT是内源凝血途径筛检试验,可以反映凝血因子Ⅷ 、Ⅸ、Ⅺ和Ⅻ水平缺陷,因此当血友病时,APTT 出现显著延长。

314、下列指标能区分遗传性和继发性铁粒幼性贫血的是A、发病年龄B、血清铁蛋白浓度C、血清铁浓度D、是否出现铁粒幼红细胞E、出现细胞外铁正确答案:A遗传性铁粒幼性贫血发病年龄为青少年,而继发性铁粒幼性贫血发病年龄为中老年,故发病年龄是区分指标。

315、正常情况下,人体内铁主要存在的形式是A、铁蛋白B、含铁血黄素C、肌红蛋白D、血红素酶E、转铁蛋白正确答案:A在人体内铁的存在形式有:含铁血黄素约占25.37%,肌红蛋白约占4.15%,血红素酶约占0.3%,与转铁蛋白结合的铁约占0.15%,正常情况下大部分是铁蛋白。

316、关于微量元素铁,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人体所需铁主要以Fe3+形式吸收,以Fe2+形式转运B、当体内铁负荷过重时,铁以铁蛋白形式贮存C、铁主要在胃部吸收D、儿童体内铁的排泄量比成人要少E、人体内铁主要经胆汁、尿液排泄正确答案:E人体所需铁主要以Fe3+形式转运,以Fe2+形式吸收;当体内铁负荷过重时,铁以含血黄素形式贮存;铁主要在消化道的十二指肠和空肠上段肠黏膜吸收;孕妇和儿童体内铁的排泄量高出成人数倍。

317、成人外周血涂片出现有核红细胞最常见于A、缺铁性贫血B、严重失血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

性贫血E、巨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C溶血性贫血外周血涂片中红细胞大小不等,出现各种形态红细胞,常见有核和嗜多色性红细胞。故应选择溶血性贫血。

318、细胞直方图出现双峰,底部变宽多见于A、地中海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铁粒幼细胞贫血D、失血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C铁粒幼细胞贫血由于具有小红细胞和大红细胞两类体积大小不同的细胞,所以直方图表现为曲线峰左移,可呈“双峰”形,峰底明显变宽。

319、骨髓以中晚幼红增生为主,细胞内、外铁明显减少,最常见于疾病的是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铁粒幼红细胞性贫血D、溶血性贫血E、地中海贫血正确答案:A缺铁性贫血骨髓象中幼红细胞大于30%,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细胞外铁阴性,细胞内铁明显减少。

320、通过进行骨髓检查能做出准确判断的是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B、免疫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地中海性贫血E、继发性贫血正确答案:A再生障碍性贫血患者的骨髓细胞分类计数、骨髓粒细胞分类计数及组织切片诊断符合率为85%以上。

321、铁吸收率的正确范围是A、4%~9%B、10%~35%C、30%~60%D、40%~65%E、80%~95%正确答案:B用口服放射性59Fe测定体内59Fe放射性量比率的变化可推算出铁的吸收率,正常为26.0%~35.0% ,每天铁的吸收量约为1mg,约占从膳食中获得铁的10%,所以选10%~35%。

322、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原因是A、甲亢B、银屑病C、全胃切除D、血液透析E、应用抗疟药正确答案:C导致维生素B12缺乏的诸因素包括胃酸缺乏、内因子缺乏(全胃切除)、慢性胰腺疾病、寄生虫竞争、小肠细菌过度生长、回肠疾患等;选项A、B、D、E均为叶酸缺乏的原因。

323、细胞外铁呈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3%,可能是A、正常骨髓象B、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难治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缺铁性贫血正确答案:E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外铁阴性,细胞内铁明显减少,铁粒幼细胞小于15%。

324、红细胞镰变试验所用试剂是A、Na2 S2O5B、Na2SO2C、Na2S3O2D、ASOE、NaOH正确答案:A红细胞镰变试验所用试剂是偏重亚硫酸(Na2 S2O5)。

325、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吸收峰(nm)是在A、535B、538C、540D、550E、560正确答案:C氰化高铁血红蛋白在540nm处有一吸收峰。

326、血清铁浓度降低见于A、肝脏疾病B、造血不良C、慢性溶血D、缺铁性贫血E、铁负荷过重正确答案:D血清铁浓度降低见于缺铁性贫血、失血、营养缺乏、感染和慢性病。

327、下述表述正确的是A、总铁结合力可直接检测B、测总铁结合力需先测血清铁C、测总铁结合力时不需用重质碳酸钙作吸附剂D、总铁结合力就是饱和铁结合力E、血清铁结合力正常人为48.3~87.0μmol/L正确答案:B总铁结合力需先测血清铁,再于血清内加入已知过量铁溶液,使其与未饱和的转铁蛋白结合,再加入吸附剂如轻质碳酸镁除去多余的铁。正常人血清总铁结合力为48.3~78.0μmol/L。 328、以下情况中进行糖原染色时幼红细胞呈阳性反应的是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再生障碍性贫血D、缺铁性贫血E、白血病正确答案:D缺铁性贫血进行糖原染色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 329、中性晚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反应的疾病是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B、类白血病反应C、急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E、病毒性感染正确答案:B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在急、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减低,但在类白血病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明显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甚至中性晚幼粒细胞也呈阳性反应。

330、属于类白血病反应特点的是A、白细胞体积异常B、白细胞核型异常C、白细胞胞质颗粒异常D、白细胞计数显著偏低E、白细胞计数显著增高正确答案:E类白血病反应的特点是,血象类似白血病表现但非白血病;白细胞数显著增高,或有一定数量的原始和幼稚细胞出现;绝大多数病例有明显的致病因素;原发病好转或解除后,类白血病反应也迅速自然恢复;本病预后良好。

331、巨核细胞在发育成熟过程中,其形态改变与一般形态演变规律不同的是A、细胞体积B、核大小C、核染色质结构D、核仁E、胞质量正确答案:A在血细胞发育成熟的形态演变规律中,多数细胞的体积是由大到小,而巨核细胞由于为连续双倍增殖DNA 方式,故体积由小到大。

332、急性白血病时,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时应结合观察A、胞质中特异性颗粒的分布、颜色以及类型B、胞质的颜色和量的多少C、核染色质的形态特点以及核仁的数量D、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成熟细胞E、

胞体大小、细胞核的形态及位置正确答案:D各系统原始阶段的细胞在形态上虽各有特征,但极相似,难以准确辨别,因此常结合同一涂片中背景伴随出现的幼稚细胞和成熟细胞的类型,推测原始细胞的归属。 333、骨髓中铁粒幼红细胞增多的疾病是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B、急性红白血病C、急性红血病D、缺铁性贫血E、急性失血性贫血正确答案: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病。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难治性慢性进行性血细胞减少,伴骨髓增生和病态造血,骨髓铁染色常显示细胞外铁丰富,大多数病例的铁粒幼红细胞增多,有的可见环形铁粒幼红细胞。其他选项均未见此改变。

334、下列疾病中存在骨髓细胞核质发育不平衡的是A、缺铁性贫血B、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失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正确答案:A缺铁性贫血为增生性贫血骨髓象,骨髓有核细胞增生活跃或明显活跃,主要以红系增生为主,增生的红系细胞以中、晚幼红细胞为主,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破布状,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的核质发育不平衡改变。选项中其他贫血均无此改变。

335、红细胞系统中,核染色质凝聚成条索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的阶段是A、原始红细胞B、早幼红细胞C、中幼红细胞D、晚幼红细胞E、网织红细胞正确答案:C早幼阶段时,核染色质可浓集成粗密的小块;中幼阶段时,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晚幼阶段时,核染色质聚集成数个大块或凝缩成紫黑色团块状。

336、正常骨髓象中,占有核细胞比例最高的是A、粒细胞系统B、红细胞系统C、淋巴细胞系统D、单核细胞系统E、浆细胞系统正确答案:A骨髓有核细胞中,粒细胞系统约占50%~60%,红细胞系统中幼稚红细胞约占有核细胞的205,淋巴细胞系统约占20%,单核细胞系统<4%,浆细胞系统<4%。

337、颗粒常覆盖在细胞核上的是A、中性粒细胞B、嗜酸性粒细胞C、嗜碱性粒细胞D、淋巴细胞E、单核细胞正确答案:C嗜碱性粒细胞的胞质中的嗜碱性颗粒呈紫黑色,大小不一,分布不均,常掩盖在核上。其余选项均无此特征。

338、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或丝网状见于A、粒细胞系B、淋巴细胞系C、单核细胞系D、红细胞系E、浆细胞系正确答案:C单核细胞各阶段核染色质均呈不同程度的疏松网状。原始浆细胞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红细胞系各阶段均无网状结构。

339、胞核椭圆形或一侧扁平,占细胞的2/3~1/2,染色质聚集成索块状,核仁消失,胞质中有中性颗粒,符合此特征的是A、原始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E、杆状核粒细胞正确答案:C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的核染色质均较为细致(早幼粒比原始粒粗糙),核仁可见,胞质中含非特异性的天青胺蓝颗粒。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的胞核形态显著区别于中幼粒细胞。 340、过氧化物酶染色可辅助鉴别A、不典型巨核细胞和霍奇金细胞B、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C、细菌性感染和病毒性感染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和类白血病反应E、真性红细胞增多症和继发性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B过氧化物酶染色反应中,原始粒细胞大多呈阴性反应,有的可出现少量蓝黑色颗粒。自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随细胞的成熟,阳性反应的程度逐渐增强。淋巴细胞系统均呈阴性反应。小型原始粒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不易区别,如小型原始细胞呈过氧化物酶阳性反应,可确定为小型原始粒细胞。选项A 采用过碘酸一雪夫反应鉴别,选项C、D、E采用碱性磷酸酶染色鉴别。 341、在各项酯酶染色(除A D萘酚酯酶染色外)中,阳性反应能够被氟化钠抑制的细胞是A、粒细胞B、淋巴细胞C、红细胞D、浆细胞E、单核细胞正确答案:E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和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的共同特点是单核细胞系统可呈阳性反应,反应可被氟化钠抑制,其他系统可呈阳性反应,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342、碱性磷酸酶染色的正常血细胞反应中,除成熟中性粒细胞外,呈阳性反应的细胞是A、淋巴细胞B、幼稚红细胞C、巨噬细胞D、单核细胞E、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碱性磷酸酶主要存在于成熟中性粒细胞中,除巨噬细胞可呈阳性反应外,其他血细胞均呈阴性反应。

343、属于原发性骨髓纤维化特点的是A、碱性磷酸酶染色阴性B、过碘酸一雪夫反应减弱C、白细胞计数常大于50×109/LD、Ph染色体阴性E、胸骨压痛较多见正确答案:D骨髓纤维化需与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相鉴别。骨髓纤维化Ph染色体阴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Ph染色体90%以上阳性。选项A、B、C、E均为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点。

344、在部分恶性组织细胞病病例的血象中找到异常组织细胞是在A、血涂片的头部B、血涂片的体部C、血涂片的尾部D、血涂片的任意位置E、血涂片的两侧边缘位置正确答案:C恶性组织细胞病患者血涂片的白细胞分类中,部分病例可在涂片尾部找到异常组织细胞和不典型的单核细胞。

345、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A、0.5×109/LB、1.0×109/LC、2.0×109/LD、3.0×109/LE、4.0×109/L正确答案:E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 109/L,低于(1.5~ 2.0)×109/L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109/L 为粒细胞缺乏症。 346、粒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A、0.5×109/LB、1.0×109/IC、2.0×109/LD、3.0×109/LE、4.0×109/L正确答案:C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低于(1.5~2.0)×10 /L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347、属于叶酸特征的是A、人体能合成叶酸B、耐热C、人体每天需要约200,ugD、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内脏等食品中不含叶酸E、叶酸缺乏可导致骨质疏松正确答案:C人体本身不能合成叶酸,叶酸不耐热,叶酸存在于绿叶蔬菜、水果和动物内脏等食品中,成人每天约需20μg,经二氢叶酸还原酶作用变为四氢叶酸。叶酸缺乏可导致营养不良、巨幼细胞贫血、慢性肠炎等。

348、各期粒细胞均呈阴性的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B、过碘酸-雪夫反应C、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E、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正确答案:D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各期粒细胞均呈阴性反应,其他染色从早幼粒细胞至成熟中性粒细胞均呈阳性反应。

349、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D、急性单核细胞自血病E、放射病正确答案:A再生障碍性贫血、感染(特别是化脓性细菌感染)、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增高。选项B、C、D、E均为成熟中性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活性减低。

350、过氧化物酶染色后,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见于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C、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D、浆细胞白血病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E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颗粒较多且粗大,常呈局限性分布。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均呈阴性反应。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单核细胞呈阴性,少数可呈弱阳性。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通常采用过碘酸-雪夫反应进行鉴别。浆细胞白血病通常采用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别。

351、过碘酸-雪夫反应显示幼稚红细胞呈阳性反应的是A、巨幼细胞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健康人正确答案:B过碘酸-雪夫反应的正常红细胞系统反应是,幼稚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缺铁性贫血、珠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以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幼稚红细胞可呈阳性,有时阳性反应幼稚红细胞的百分率也较高,有时红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巨幼细胞贫血、溶血性贫血、再生障碍性贫血和白血病等疾病时,幼稚红细胞为阴性反应,有时仅个别幼稚红细胞呈阳性反应。

352、M4EO为A、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B、原始粒细胞白血病部分分化型C、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D、粒-单核细胞白血病E、单核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M4为粒-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单核细胞的比例、形态不同可分为4个亚型,包括M4a、M4b、M4c 、M4EO ,M4EO 除具备粒-单核细胞白血病的基本特征外,有颗粒粗大且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30%。

353、L3铂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细胞学特征是A、小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B、核染色质较粗,每例结构较一致C、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D、胞质量较少E、胞质嗜碱性轻度或中度正确答案:CL3型的细胞学特征是大细胞为主,大小较一致,核染色质呈均匀细点状,核仁明显,一个或多个,呈小泡状,胞质量较多,深蓝。其他选项均为L1型的特征。

354、在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FAB分型的细胞学特征中,大细胞的标准是直径A、> 8μmB、> 9μmC、> 10μmD、> 11umE、> 12μm正确答案:E小细胞直径≤ 12μm,大细胞直径> 12μm。

355、M0型和M1型急性髓细胞性白血病的显著区别在于A、贫血B、血小板减少C、白血病细胞内可见Auer小体D、原始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可呈阳性反应E、CD34阳性正确答案:C贫血、血小板减少均为两型白血病的血象常见表现,且过氧化物酶染色均可呈阳性反应,CD34亦均可呈阳性。而主要区别在于M0无Auer小体,M1有Auer小体。

356、M2a 型白血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的主要特征是A、出现Auer小体B、原始细胞增多C、形态变异和核质发育不平衡D、早幼粒细胞过氧化物酶染色可呈阳性反应E、可见中幼粒细胞正确答案:CM2a型白血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表现为大小异常,形态多变,胞体畸形有瘤状突起,核型畸变,也可表现为核发育迟缓。故形态变异和核质发育不平衡是M2a型白血病的骨髓白血病细胞的特征。其他选项在多种类型白血病中亦可见到。

357、M1型白血病,骨髓中原始细胞应A、≥30%B、≥50%C、≥60%D、≥80%E、≥90%正确答案:E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的骨髓特点是骨髓中原始细胞≥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此点特征与M2a相区别。

358、M5a型白血病的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应A、≥20%(NEC)B、≥30%(NEC)C、≥50%(NEC)D、≥80%(NEC)E、≥ 90%(NEC)正确答案:DM5型白血病的骨髓中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异常增生,原始单核细胞≥80%(NEC)可诊断为M5a,原始单核细胞+幼稚单核细胞>30%(NEC)可诊断为M5b。

35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血象中,作为特征之, 可高达10%~20%的细胞是A、中性中幼粒细胞B、中性晚幼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嗜碱性粒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白细胞数显著增高,可见到各阶段的粒细胞,除中性中幼和晚幼粒细胞增多尤为突出(分别可占15%~40%及20%~40%)外,嗜碱性粒细胞可高达10%~20%,是慢粒特征之一。 36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外周血中淋巴细胞的特点是A、颗粒增多、大小不一B、核仁明显且数量增多C、胞质颜色深染D、形态类似原始细胞E、形态与正常淋巴细胞难以区分正确答案:E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是单克隆性小淋巴细胞恶性增生性疾病,这类细胞形态上类似成熟淋巴细胞,是一种免疫学上不成熟、功能不全的细胞。

361、浆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中,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表现为A、形态较大,核仁不明显,胞核较为成熟B、形态较大,核仁不明显,核染色质致密C、形态较大,核仁明显,核染色质致密D、形态较小,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稀疏E、形态较小,核仁明显,核染色质致密正确答案:D浆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中,浆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形态一般较小,呈圆形或卵圆形,胞核较幼稚,核仁明显,核染色质稀疏,核质发育不平衡。

362、霍奇金病的骨髓穿刺涂片中具有重要诊断意义的细胞是A、戈谢细胞B、尼曼-匹克细胞C、原始淋巴细胞D、R-S细胞E、原始浆细胞正确答案:D霍奇金病的恶性细胞,即R-S(Reed-Stenberg)细胞,典型形态为巨大双核或多核细胞。

363、浆细胞病是由A、原始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B、幼稚浆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C、单克隆浆细胞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D、原始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E、幼稚淋巴细胞异常增生引起的疾病正确答案:C浆细胞病是由单克隆浆细胞增生引起的恶性肿瘤或有可能发展成为恶性肿瘤的一组疾病。血清和尿中出现过量的单克隆免疫球蛋白或其轻链或重链片段。

364、多发性骨髓瘤的血象中,红细胞常见变化是A、靶形B、口形C、出现豪焦小体D、出现卡波环E、缗钱状正确答案:E绝大多数患者都有不同程度贫血,贫血的严重性随病情的进展而加重。红细胞常呈“缗钱状”排列。

365、抗因子X a活性用于监测A、精制蝮蛇抗栓酶B、阿司匹林C、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D、口服抗凝药E、普通肝素正确答案:C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与普通肝素相比具有以下特点:由于糖单位的减少,对FX a的抑制活性相对增强,而对FⅡa的抑制活性对减弱,基本不影响血小板,且半寿期长。目前多用抗因子X a活性作为监测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指标,一般认为,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抗因子X a活性维持在0.5~4.0个抗因子X a/ml为佳。

366、监测口服抗凝药的可靠指标是A、凝血酶原时间B、凝血酶原时间百分活动度C、凝血酶原时间比率D、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E、凝血酶时间正确答案:D口服抗凝药主要是香豆素类衍生物,其化学结构与维生素K相似,通过与维生素K竞争,妨碍维生素K的利用,使合成的维生素K依赖因子(FⅡ、FⅦ、FⅨ和Fx)缺乏活 廖,起到抗凝作用。而PT是外源凝血途径的筛选试验,可以监测和反映F I1、F V、FⅦ 和F X水平的减低,因此是监测口服抗凝药的首选指标。 367、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抗因子X a活性较佳的维持范围是A、0.5~4.0个抗因子X a/mlB、1.5~4.0个抗因子X a/mlC、2.5~6.0个抗因子X a/mlD、2.5~7.0个抗因子X a/mlE、2.5~8.0

个抗因子X a/ml正确答案:A目前多用抗因子X a活性作为监测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指标,一般认为,低相对分子质量肝素的抗因子X a活性以维持在0.5~4.0个抗因子X a/ml为佳。

368、凝血因子Ⅱ、V、Ⅶ 、X活性测定中,待测血浆与乏因子基质血浆混合后测定的项目是A、PTB、APTTC、TTD、FIBE、BT正确答案:APT是外源凝血途径凝血因子(FⅡ、FV、FⅦ 、F X)的筛选试验。将正常人混合血浆与乏因子血浆混合,测定PT,作出标准曲线(秒-%),受检血浆的测定结果(秒)从各因子的标准曲线中分别计算出受检血浆中相关因子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

369、TT显著延长,可被甲苯胺蓝或硫酸鱼精蛋白纠正而不被正常血浆纠正,同时APTT、PT也延长,提示可能存在A、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B、遗传性因子Ⅻ缺乏症C、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D、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E、因子Ⅷ抑制剂正确答案:C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时,TT 不能被甲苯胺蓝或硫酸鱼精蛋白纠正,APTT和PT可被正常血浆和纤维蛋白原所纠正。遗传性因子)皿缺乏症时,APTT、PT均正常。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时,APTT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所纠正。因子Ⅷ抑制剂存在时,APTT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所纠正,FⅧ :C水平显著减低,复钙交叉试验显示有抗凝物质存在,抗因子Ⅷ抗体检测显示滴度增高。外周血中存在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时,TT延长,甲苯胺蓝可纠正肝素的抗凝作用,在TT延长的血浆中加入少量的甲苯胺蓝,如TT恢复正常或明显缩短,则提示血浆中肝素或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否则为其他抗凝物质增多或纤维蛋白原缺陷。

370、抗凝血酶缺乏可导致A、静脉血栓B、动脉血栓C、继发性纤溶亢进D、继发性低凝状态E、血管性血友病正确答案:A抗凝血酶能与凝血酶、F IX、F X、FXI、FⅫ等以1:1的比例结合形成复合物,从而使这些酶失去活性,达到抗凝效果。凝血酶缺乏是发生静脉血栓的常见原因之一,但与动脉血栓形成关系不大。其他选项中,继发性纤溶亢进发生于血栓形成之后,继发性低凝状态多发生于DIC后期,血管性血友病是由vWF缺陷所致。

371、符合DIC时特征性变化的是A、纤维蛋白原含量增高B、D-二聚体水平正常C、FDP水平正常D、血小板数量增多E、抗凝血酶含量和活性降低正确答案:EDIC时,由于广泛的微血栓形成,消耗了大量凝血因子和血小板,使凝血因子和血小板数量减低,同时纤溶系统继发性功能亢进,降解形成的栓子,导致D-二聚体和FDP水平显著增高。而抗凝血酶的含量和活性在DIC早期即已开始降低。

372、下列选项中可导致血栓形成的是A、肝素样抗凝物质增多B、狼疮样抗凝物质增多C、因子Ⅷ抑制剂增多D、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剂增多E、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增多正确答案:B大约有1/3的狼疮抗凝物质(LA)阳性的患者发生血栓,主要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自发性流产、多发性血栓形成和恶性肿瘤等,血栓类型常见深静脉血栓形成、肺栓塞及大血管血栓。LA并不直接抑制血浆中特异性凝血因子活性,而是主要通过结合磷脂复合物及抑制磷脂表面发生凝血反应来干凝血过程。但由于凝血、抗凝血过程均依赖磷脂参与,故这些患者在体外试验中表现为抗凝效应,而在体内可刺激凝血过程,促进血栓形成。

373、在肝脏受损早期即出现活性减低的凝血因子是A、FⅡ:CB、FV:CC、FⅦ :CD、FⅧ :CE、FX:C正确答案:C先天性FⅡ:C、FV:C、FⅦ :C、FX:C缺乏症较为罕见,这些因子的测定主要用于肝脏受损的检查,其中FⅦ :C在肝脏受损早期即可降低。FⅧ :C降低更多地见于血友病A、血管性血友病、血中存在FⅧ抗体以及DIC。

374、纤维蛋白原减低见于A、糖尿病B、肝硬化C、结缔组织病D、休克E、急性感染正确答案:B纤维蛋白原是由肝细胞合成,肝脏功能的损伤可导致纤维蛋白原水平的减低。其他选项中,纤维蛋白原均增高。 375、对确定缺铁性贫血意义最大的是A、血清铁减低B、骨髓细胞外铁缺乏C、骨髓铁粒幼红细胞减少D、血清总铁结合力增高E、含铁血黄素增多正确答案:B骨髓细胞外铁缺乏对确定缺铁性贫血意义最大。 376、符合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的是A、HhA2减少B、HbA2明显增高C、HbF显著增高D、细胞脆性试验降低E、靶形红细胞减少正确答案:Bβ地中海贫血杂合子型(轻型),Hb电泳,HbA2明显增高,HbF正常或轻度增加,靶形红细胞增多;细胞脆性试验显著降低见于重型。

377、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增生程度多为A、增生减低B、增生正常C、增生活跃D、明显活跃E、极度活跃正确答案:A急性再生障碍性贫血的骨髓象显示多部位增生减低,三系血细胞减少。

378、下列关联描述正确的是A、球形红细胞见于地中海贫血B、大红细胞见于维生素B 或叶酸缺乏C、嗜碱点彩见于地中海贫血纯合子型D、低色素小细胞见于巨幼细胞性贫血E、单纯小细胞见于急性失血正确答案:B球形红细胞见于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可导致大红细胞出现,嗜碱点彩红

细胞见于铅中毒,低色素小细胞见于缺铁性贫血,正常细胞性贫血见于急性失血。

379、属于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的特点的是A、小细胞低色素贫血B、网织红细胞数量正常C、铁吸收率增加D、总铁结合力增加E、铁粒幼细胞减少正确答案:B缺铁性贫血缺铁早期Hb、网织红细胞数量、铁吸收率、总铁结合力以及铁粒幼细胞均正常。

380、临床上根据血红蛋白减低的程度将贫血分为四级,重度贫血是指血红蛋白A、<90g/LB、60~90g/LC、<30g/LD、31~60g/IE、90~120g/L正确答案:D贫血以Hb(g/L)表示,重度60~31;中度90~60;轻度下限至91,故正确的是D。 381、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特点是A、Hb< 110、MCV< 80fl、MCH < 26pg、MCHC<31%B、Hb< 130、MCV> 94fl、MCH < 26pg、MCHC<31%C、Hb< 110、MCV< 80fl、MCH > 32pg、MCHC< 31%D、Hb< 110、MCV > 94fl、MCH < 26pg、MCHC> 36%E、Hb> 130、MCV< 80fl、MCH > 32pg、MCHC< 31%正确答案:A缺铁性贫血的实验室特点是Hb<110、MCV<80fl、MCH<26pg、MCHC<31%,呈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82、关于蚕豆病正确的是A、蚕豆病是血红蛋白合成障碍性贫血中的一种B、本病成年男性发病率较高C、本病多发于我国长江以北地区D、本病病程较短,病情较轻E、本病与进食蚕豆有关正确答案:E蚕豆病是遗传性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的常见型,常见于南方农村,小儿发病率高,有数小时至半月内进食生熟蚕豆史,经一定潜伏期发病,重者出现弥散性血管内凝血等,病死率约占1%,故本病与进食蚕豆有关。

383、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不包括A、药物致溶血性贫血B、感染诱发溶血C、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D、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E、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C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缺陷症分五型:蚕豆病、药物致溶血性贫血、感染诱发溶血、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遗传性非球形红细胞溶血性贫血。

384、溶血性贫血实验室诊断依据不包括A、网织红细胞计数<0.5%B、破碎红细胞增多C、粒红比缩小或倒置D、间接胆红素明显升高E、嗜多色红细胞增多正确答案:A溶血的实验室诊断依据网织红细胞增高(正常是0.5%~1.5%),其他选项皆是。

385、以下情况中会出现正常细胞性贫血的是A、慢性失血B、尿毒症C、急性失血D、缺铁性贫血E、叶酸缺乏正确答案:C正常细胞性贫血病因有失血、急性溶血、再障和白血病。

386、小球形红细胞常出现在A、缺铁性贫血B、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C、骨髓纤维化D、肾衰竭E、自身免疫性溶血正确答案:E小球形红细胞常出现在自身免疫性溶血、遗传性球型红细胞增多症。

387、转铁蛋白增高常见于A、肾病综合征B、缺铁性贫血C、肝硬化D、恶性肿瘤E、炎症正确答案:B转铁蛋白增高常见于缺铁性贫血、妊娠。

388、用于显示溶血检验的是A、鱼精蛋白副凝试验B、总铁结合力C、叶酸含量测定D、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E、硝基四氮唑蓝试验正确答案:D显示溶血的检验有血浆游离血红蛋白检测、血清结合珠蛋白检测、血浆高铁血红素清蛋白检测、尿含铁血黄素试验等。 389、以下试验能确定镰状细胞贫血的是A、热变性试验B、镰状细胞溶解度试验C、HbF酸洗脱法试验D、肽链分析E、Coombs试验正确答案:B镰状细胞贫血时,镰状细胞溶解度试验阳性。

390、冷凝集素综合征的抗体型别为A、IgMB、IgGC、IgAD、结合补体E、补体正确答案:A冷凝集素综合征抗体型别几乎均为IgM,在低于37℃ 的环境下,可导致冷凝集现象。

391、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分为水肿细胞型、干细胞型,其依据是A、细胞内含水量B、贫血程度C、染色体分类D、红细胞内Na+、K+的浓度E、红细胞体积正确答案:D遗传性口形红细胞增多症依据口形红细胞内Na+、K+的浓度分型。

392、以下地中海贫血的贫血程度轻的是A、HbH病B、Hb Barts病C、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纯合子型D、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杂合子型E、混合型地中海贫血正确答案:Dβ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轻型是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杂合子型,贫血程度轻。

393、关于缺铁性贫血正确的是A、红细胞苍白区缩小B、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15%C、血清总铁结合力减低D、铁蛋白>12μg/LE、尿含铁血黄素试验阳性正确答案:B缺铁性贫血血清转铁蛋白饱和度<15%,血清总铁结合力>64.44μmol/L,铁蛋白减低等。

394、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的共同点是A、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B、转铁蛋白饱和度降低C、与珠蛋白

合成障碍有关D、红细胞脆性增加E、可由氯霉素诱发引起正确答案:A缺铁性贫血与地中海贫血都属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其实验室指标的区别可体现在RDW 上。

395、铁粒幼细胞性贫血A、血红蛋白增多B、见“双形性”红细胞C、中性粒细胞减少D、网织红细胞减少E、红细胞体积增大呈球状正确答案:B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血红蛋白可以有减低和正常两种情况同时存在,故见“双形性”红细胞是正确的。

396、巨幼红细胞性贫血相关的论述中,正确的是A、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B、细胞发育胞质落后于细胞核C、叶酸缺乏导致DNA合成增多D、血清铁缺乏导致DNA合成减少E、血清钙磷缺乏正确答案: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叶酸或其他原因引起DNA合成障碍导致的贫血,所以维生素B12是DNA合成的必需营养素是正确的。

397、叶酸缺乏时,检验结果正确的是A、血清叶酸%13μg/LB、叶酸吸收试验,尿排出> 26%,粪排出<60%C、组织胶负荷试验,测尿亚胺甲基谷氨酸<1g/24hD、红细胞叶酸>50μg/LE、外周血粒细胞出现巨型杆状核和核分叶过多正确答案:E叶酸缺乏症血象中粒细胞出现巨型杆状核和核分叶过多,5叶者大于5%或6叶者大于1%。

398、以下表现与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相关的是A、肝功能异常B、大细胞性贫血C、偶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D、骨髓增生活既E、红细胞形态正常正确答案:C慢性肾脏疾病所致贫血呈正细胞正色素性,偶见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399、核质发育不平衡,表现为“核幼质老”,见于A、缺铁性贫血B、巨幼细胞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失血性贫血E、再生障碍性贫血正确答案:B“核质发育不平衡现象”可存在两种贫血类型中,即缺铁性贫血和巨幼细胞性贫血,但两者表现形式截然相反。① 缺铁性贫血是由于体内贮存铁耗尽而缺乏,叉不能得到足够的补充,致使用于合成血红蛋白的铁不足所引起的贫血。在骨髓中增生的中、晚幼红细胞体积较正常为小,胞质少而着色偏蓝,边缘不整,呈锯齿状或如破布,显示胞质发育落后,血红蛋白合成不足。胞核小而致密、深染,甚至在核的局部呈浓缩块状,表现为“核老质幼”。② 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 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巨幼红细胞的胞质丰富;染色质排列呈疏松网状或点网状,随细胞成熟,染色质逐渐密集,但不能形成明显块状;副染色质明显,核发育落后于胞质,表现为“核幼质老”。

400、胞质中无颗粒的细胞是A、原始淋巴细胞B、幼稚淋巴细胞C、大淋巴细胞D、幼稚浆细胞E、浆细胞正确答案:A原始淋巴细胞的胞质中无颗粒,其余选项的胞质中均有少许的嗜天青颗粒。

401、辅助诊断红血病或红白血病时应采用的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B、碱性磷酸酶染色C、过碘酸-雪夫反应D、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E、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正确答案:C正常红细胞系统过碘酸-雪夫反应,幼红细胞和红细胞均呈阴性反应。但在红血或红白血病时,幼红细胞可呈阳性反应,有时阳性反应幼红细胞的百分比增高,阳性反应的程度也很强,有时红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其他化学染色无此特点。 402、多毛细胞白血病鉴别诊断采用A、过氧化物酶染色B、碱性磷酸酶染色C、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过碘酸-雪夫反应E、酸性磷酸酶染色正确答案:E多毛细胞白血病时,多毛细胞的酸性磷酸酶染色为阳性反应,此酶耐L-酒石酸的抑制作用;淋巴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也呈阳性反应,但此酶可被L-酒石酸抑制。

403、在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细胞时,与过碘酸-雪夫反应有相同效果的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B、碱性磷酸酶染色C、酸性磷酸酶染色D、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a醋酸萘酚酯酶染色正确答案:C过碘酸-雪夫反应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细胞时,前者呈强阳性反应,后者是弱阳性反应,且空泡中心为阴性反应。酸性磷酸酶染色鉴别戈谢细胞和尼曼-皮克细胞时,前者呈强阳性反应,后者为阴性反应。

404、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明显减低,常为“0”,见于A、剧烈运动B、新生儿C、病毒性感染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明显减低,常为“0”,缓解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上升到正常。剧烈运动和新生儿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均为生理性活性增高。病毒性感染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一般无明显变化。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一般增高。

405、中性晚幼粒细胞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反应见于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B、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

症C、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D、慢性粒细胞白血病E、类白血病正确答案:E类白血病反应时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明显增高,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甚至中性晚幼粒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因此本法为常用于鉴别慢粒和类白血病反应及观察慢粒疗效的指标之一。其余选项均为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降低。

406、急性白血病时,向血病细胞中的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原始单核细胞和幼稚单核细胞呈阴性反应,此化学染色为A、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B、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C、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E、酸性磷酸酶染色正确答案:A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是粒系特异性酯酶染色,主要用于辅助鉴别急性白血病的细胞类型。粒细胞呈阳性反应,单核细胞绝大多数呈阴性反应是该酯酶染色的特点。

407、某些原始淋巴细胞在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时呈阳性反应,主要见于A、B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B、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浆细胞白血病E、多毛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白血病性原始淋巴细胞为阴性反应,有时原始淋巴细胞可出现阳性反应,主要见于T细胞型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408、利用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染色对细胞进行鉴别,可被抑制的是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C、毛细胞白血病的多毛细胞D、单核细胞E、尼曼-皮克细胞正确答案:B淋巴瘤细胞和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淋巴细胞,酸性磷酸酶染色也呈阳性反应,但可被L-酒石酸抑制。 409、可以辅助鉴别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恶性组织细胞病的化学染色是A、过氧化物酶染色B、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C、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D、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E、酸性磷酸酶染色正确答案:A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有时需与组织细胞白血病或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的过氧化物酶呈阴性反应,而白血病性幼稚单核细胞和单核细胞呈弱阳性反应。

410、异常组织细胞可呈阳性,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的化学染色是A、氯乙酸AS-D萘酚酯酶染色B、α醋酸萘酚酯酶染色C、醋酸AS-D萘酚酯酶染色D、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E、酸性磷酸酶染色正确答案:D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可以用于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与恶性组织细胞病鉴别异常组织细胞也可呈阳性反应,阳性反应不被氟化钠抑制。

411、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积分值增高的染色是A、碱性磷酸酶染色B、酸性磷酸酶染色C、过氧化物酶染色D、过碘酸-雪夫反应E、碱性α丁酸萘酚酯酶染色正确答案:A粒细胞白血病合并细菌性感染时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增高,但不如单纯细菌性感染增高得明显。

412、M0为A、原始粒细胞白血病未分化型B、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C、急性早幼粒细胞自血病D、巨核细胞白血病E、红白血病正确答案:BM0为急性髓细胞白血病微分化型,原始细胞≥30%,无T、B淋巴细胞标志,至少表达一种髓系抗原,免疫细胞化学或电镜MPO阳性。

41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骨髓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应A、>10%B、>20%C、>30%D、>50%E、>90%正确答案: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少数病例呈增生活跃,以原始淋巴细胞和幼稚淋巴细胞为主,大于30%,伴形态学异常。粒细胞系、红细胞系增生受抑制。

414、骨髓象中涂抹细胞多见是A、急性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D、粒一单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E、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正确答案:B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骨髓象退化细胞明显增多,篮细胞(涂抹细胞)多见,这是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征之一,此细胞亦可见于患者的血象中。

415、M6型白血病的红血病期血象可见各阶段的幼稚红细胞,以A、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B、早幼红细胞和中幼红细胞为主C、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D、晚幼红细胞和网织红细胞为主E、网织红细胞和成熟红细胞为主正确答案:AM6型白血病的红血病期血象显示,贫血轻重不一,随着疾病的进展而加重,可见各阶段的幼稚红细胞,以原始红细胞和早幼红细胞为主,幼红细胞的形态奇特并有巨幼样变。红白血病期时,血象以中幼红细胞和晚幼红细胞为主。 416、M6型白血病的红血病期骨髓象中,具有诊断意义的是异型红细胞和红系细胞分别为A、> 5%,20%B、> 10%,30%C、>15%,40%D、>20%,50%E、>30%,80%正确答案:BM6型白血病的红血病期骨髓象中,以红系增生为主,多数病例>50%,粒红比例倒置,原红及早幼红多见,异型红细胞超过10%,而骨髓中

红系细胞占30%即有诊断意义。

417、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检查中,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A、500个以上B、1 000个以上C、1 500个以上D、5 000个以上E、10 000个以上正确答案:B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增生明显活跃或增生活跃。粒系和红系细胞增生均减低,巨核细胞系异常增生,全片巨核细胞可多达1 000个以上,以原始及幼稚巨核细胞为主,其中原始巨核细胞>30%。

418、巨核细胞白血病时的血片中可见到小巨核细胞,形态类似于A、原始细胞B、巨核细胞C、浆细胞D、幼稚红细胞E、淋巴细胞正确答案:EM7时,常见全血细胞减少,白细胞总数大多减低,少数正常或增高。血小板减少,少数病例正常。血片中可见到类似淋巴细胞的小巨核细胞,易见到畸形和巨型血小板。 419、红白血病期骨髓中与红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的是A、淋巴系细胞B、浆细胞系细胞C、粒细胞系细胞D、巨核系细胞E、组织细胞正确答案:C红白血病期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红系和粒系(或单核系)细胞同时呈恶性增生。

420、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血象中,数量最多的白细胞是A、小淋巴细胞B、大淋巴细胞C、幼稚淋巴细胞D、原始淋巴细胞E、篮细胞正确答案:A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的血象中,以持续性淋巴细胞增多为主要特征,淋巴细胞≥60%,晚期可达90%~98%。偶见大淋巴细胞,有时可见少量的幼稚淋巴细胞和原始淋巴细胞,篮细胞明显增多。

421、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疾病后期的骨髓象中,几乎全为A、原始淋巴细胞B、幼稚淋巴细胞C、大淋巴细胞D、淋巴细胞E、浆细胞正确答案: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骨髓增生明显活跃或极度活跃。淋巴细胞显著增多,占40%以上,细胞大小和形态基本与外周血一致。在疾病早期,骨髓中各类造血细胞都可见到。但至后期,几乎全为淋巴细胞。

422、浆细胞白血病的骨髓象显示A、原始浆细胞增多B、幼稚浆细胞增多C、小型浆细胞增多D、网状细胞样浆细胞增多E、各阶段异常浆细胞均明显增多正确答案:E浆细胞白血病的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各阶段异常浆细胞均明显增多,包括原始浆细胞、幼稚浆细胞、小型浆细胞和网状细胞样浆细胞。 423、应与原发性浆细胞自血病进行鉴别的是A、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B、慢性粒细胞白血病C、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D、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E、多毛细胞白血病正确答案:D继发性浆细胞白血病主要来自多发性骨髓瘤、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巨球蛋白血症等,其白血病病理改变和临床表现与原发性浆细胞白血病基本相似。

424、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活组织检查显示,聚集成簇并位于骨髓中央的细胞是A、原始粒细胞和早幼粒细胞B、早幼粒细胞和中幼粒细胞C、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D、晚幼粒细胞和杆状核粒细胞E、成熟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的骨髓活组织检查显示有未成熟前体细胞异常定位。正常情况下,原始粒细胞、早幼粒细胞位于骨内膜表面,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时,此两种细胞聚集成簇,并位于骨髓中央。

425、在淋巴瘤检验中,提示来源于B细胞的是A、小鼠红细胞玫瑰花结以及EAC玫瑰花结形成B、绵羊红细胞玫瑰花结形成C、酸性磷酸酶染色D、CD3E、CD4正确答案:A小鼠红细胞玫瑰花结以及EAC玫瑰花结形成提示淋巴瘤细胞为B细胞来源,特别是在小细胞型淋巴瘤及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时最适用。 426、考虑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异常浆细胞在外周血中的绝对值应超过A、1×109/LB、2×109/LC、3×109/LD、4×109/LE、5×109/L正确答案:B外周血中可见到骨髓瘤细胞,多为2%~3%;若骨髓瘤细胞超过20%,绝对值超过2×109/L,即可考虑浆细胞白血病的诊断。

427、早期骨髓瘤患者进行骨髓穿刺检查时,需多部位、多次穿刺,是因为A、骨髓纤维化B、骨髓网状结构增生C、瘤细胞赘生突起相互交织D、瘤细胞呈局灶性分布E、骨髓内网硬蛋白量增加正确答案:D骨髓穿刺检查对本病诊断有决定性意义。早期患者的瘤细胞可呈局灶性分布,因此,需多部位、多次穿刺才有助诊断,瘤细胞常成堆分布于涂片的尾部。

428、属于真性红细胞增多症血象特点的是A、网织红细胞百分率增高B、嗜多色红细胞增多C、白细胞数量减少D、分类以有核红细胞为主E、核右移正确答案:B真性红细胞增多症时,血液呈暗紫色,红细胞增多,血红蛋白增高,红细胞比容增高,网织红细胞百分率不增多,嗜多色和嗜碱点彩红细胞增多,偶见有核红细胞。白细胞数增多,分类以中性粒细胞为主,核左移。

429、粒细胞缺乏症是指外周血中性粒细胞绝对值低于A、0.5×109/LB、1.0×109/LC、2.0×109

/LD、3.0×109/LE、4.0×109/L正确答案:A白细胞减少症是指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持续低于4.0×109/L,低于(1.5~2.0)×109/L为中性粒细胞减少症,低于(0.5~1.0)×109/L为粒细胞缺乏症。 430、类白血病的各类型中,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显著增高见于A、中性粒细胞型B、淋巴细胞型C、单核细胞型D、嗜酸性粒细胞型E、嗜碱性粒细胞型正确答案:A碱性磷酸酶染色阳性一般仅见于成熟中性粒细胞,而中性粒细胞型类白血病时,粒细胞显著增多,可伴有中幼粒、早幼粒甚至原始粒细胞出现。 431、下列选项中,在DIC诊断中最为敏感的指标是A、血小板计数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C、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D、血浆鱼精蛋白副凝试验E、血清FDP测定正确答案:EDIC时,FDP显著高于正常值,一般大于40μg/L。本试验被认为是DIC诊断中最敏感的指标之一。

432、在DIC早期和慢性DIC时可在正常范围的指标是A、血浆凝血酶时间测定B、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C、血小板计数D、优球蛋白溶解时间测定E、血清FDP测定正确答案:A血浆凝血酶原时间、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和凝血酶时间测定DIC时均可延长,但在DIC早期和慢性DIC时凝血酶时间可在正常范围。

433、抗凝血酶活性测定可用于早期DIC的实验室诊断,但不适用于A、挤压伤患者B、肝病患者C、白血病患者D、妊娠后期E、败血症患者正确答案:B早期DIC时,抗凝血酶含量和活性降低。由于抗凝血酶主要由肝脏合成,所以肝病时可导致抗凝血酶的合成减少,使含量和活性降低,此时如进行早期DIC的监测,则无法准确评估其降低原因。

434、属于血小板代谢活性检测的指标是A、凝血酶调节蛋白B、纤维蛋白肽AC、凝血酶原片段1+2D、血栓烷B2E、组织因子正确答案:D血小板花生四烯酸代谢的主要活性产物是血栓烷A2,但血栓烷A2很不稳定,半衰期仅30秒左右,很快转变为稳定的无活性的血栓烷B2。通过测定血栓烷B2,可了解血小板的代谢活性和活化情况。

435、静脉血栓形成时水平或活性可降低的指标是A、vW F:AgB、FDPC、D-二聚体D、纤维蛋白原E、蛋白S正确答案:E蛋白S活性或水平的缺陷(先天性或获得性)均可导致静脉血栓的形成。而选项A、B、C和D在静脉血栓形成时可正常或增高。

436、缺血性脑卒中时水平或活性降低的指标是A、TXB2B、TFC、t-PAD、PAIE、vW F正确答案:Ct-PA减低表明纤溶活性减弱,见于血栓前状态和血栓性疾病。而在血栓性疾病或高凝状态时,由于血管损伤、血小板活化释放和纤溶活性减弱等改变,TXB2、TF、PAI和FDP均可显著增高。

437、临床有出血而APTT和PT正常时,应首先怀疑A、遗传性因子缺乏症B、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C、血管性血友病D、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E、狼疮抗凝物质增多正确答案:A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时,其纯合子APTT 和PT 均延长。血管性血友病时,APTT延长。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时,呈多个因子联合缺陷,故APTT和PT均延长。狼疮抗凝物质增多时,APTT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所纠正。遗传性因子缺乏症时,由于Fa的作用是使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此过程属于凝血过程中的共同途径,所以即使因子缺乏也不会对APTT(反映内源凝血途径)和PT(反映外源凝血途径)产生影响。

438、临床有出血而APTT和PT正常时,应首先怀疑A、遗传性因子缺乏症B、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C、血管性血友病D、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E、狼疮抗凝物质增多正确答案:A遗传性纤维蛋白原缺陷症时,其纯合子APTT 和PT 均延长。血管性血友病时,APTT延长。依赖维生素K凝血因子缺乏症时,呈多个因子联合缺陷,故APTT和PT均延长。狼疮抗凝物质增多时,APTT延长,且不能被正常血浆所纠正。遗传性因子缺乏症时,由于Fa的作用是使不稳定的纤维蛋白单体复合物形成稳定的纤维蛋白凝块,此过程属于凝血过程中的共同途径,所以即使因子缺乏也不会对APTT(反映内源凝血途径)和PT(反映外源凝血途径)产生影响。

439、在使用大剂量肝素时,既可获得最佳抗凝疗效又无严重的出血风险的APTT测定值范围应是较正常对照值A、无显著改变B、缩短10秒以上C、延长3秒以上D、延长10秒以上E、延长1.5~3.0倍正确答案:EAPTT是用于监测普通肝素抗凝治疗的首选指标,在使用中等剂量和大剂量时,使APTT较正常对照值延长1.5~3.0倍,这既可取得最佳抗凝疗效,又无严重的出血风险。

440、凝血因子Ⅷ、Ⅸ、Ⅺ、Ⅻ活性测定中,待测血浆与乏因子基质血浆混合后测定的项目是A、PTB、APTTC、TTD、FIBE、BT正确答案:BAPTT是内源凝血途径因子(FⅧ 、FⅨ、FⅪ、FⅫ)水平的筛选试

验。将正常人混合血浆与乏因子血浆混合,测定APTT,作出准曲线(秒-%),受检血浆的测定结果(秒)从各因子的标准曲线中分别计算出受检血浆中相关因子相当于正常人的百分率(%)。

441、原发性纤溶亢进症时,实验室指标正常的是A、PTB、APTTC、TTD、FDPE、D-二聚体正确答案:ED-二聚体在继发性纤溶症时阳性或增高,其水平增高的机制是纤维蛋白凝块形成以及继发性的纤溶亢进,即以纤维蛋白为降解底物,而原发性纤溶症是以纤维蛋白原为降解底物,所以D-二聚体在原发性纤溶症时为阴性或不增高。

442、凝血酶时间延长见于A、凝血酶原含量减低B、凝血酶原活性减低C、巨球蛋白血症D、组织液混入血浆E、低纤维蛋白原血症正确答案:ETT主要反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的存在、血中FDP增高(DIC)。

443、D-二聚体阴性见于A、静脉血栓B、恶性肿瘤C、肺栓塞D、继发性纤溶亢进E、原发性纤溶亢进正确答案:ED-二聚体阳性的病理基础是纤维蛋白凝块形成(血栓形成)导致继发性纤溶亢进。选项A、B、C、D均符合这一特征,而原发性纤溶亢进是以纤维蛋白原为底物,因此D-二聚体为阴性。

444、诊断疑难DIC或早期DIC时的有效指标是A、凝血酶时间(TT)B、出血时间(BT)C、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D、狼疮抗凝物质(LAC)E、抗凝血酶(AT)正确答案:EAT活性或抗原测定是临床上评估高凝状态良好的指标。AT水平的降低在疑难DIC或早期DIC诊断中颇具意义,在急性白血病时,AT水平的降低可以作为DIC发生的信号。TT主要反映低(无)纤维蛋白原血症、肝素或类肝素抗凝物质的存在,BT用于一期止血功能的筛查,APCR反映FV的Leiden突变,LAC反映狼疮抗凝物质的存在。

445、诊断FV Leiden突变应采用的试验是A、凝血因子V活性(FV:C)B、蛋白S(PS)C、活化蛋白C抵抗(APCR)试验D、狼疮抗凝物质(LAC)E、蛋白C(PC)正确答案:CFV Leiden突变常见于西方欧美人群,是导致其静脉血栓发生的主要因素之一。FV Leiden突变发生在F V的蛋白C裂解位点,结果是FV在保持原促凝活性的同时,被活化蛋白C(APC)降解的作用减弱,最终加速了凝血途径的活化,导致高凝状态。这种蛋白C不能有效灭活FV a的现象,亦被称为活化蛋白C抵抗(APCR)。

446、属于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A、妊娠及哺乳期B、钩虫病C、胃肠溃疡D、常染色体隐性或性联遗传E、血红蛋白尿正确答案:D铁粒幼细胞性贫血的病因是原发性,如常染色体隐性或性联遗传;获得性,如感染、肿瘤、中毒等。

447、某再障患者作CFU-GM培养,其集落数分别是:患者骨髓培养明显减少,患者与正常人骨髓混合培养正常,患者血清与正常人骨髓混合后培养也正常,则其发病机制是A、造血干细胞缺陷型B、免疫抑制型(gP制细胞型)C、免疫抑制型(抑制血清型)D、造血环境缺陷型E、基质细胞缺陷型正确答案:A造血干细胞缺陷型再障患者的造血干细胞/祖细胞数量减少,并有质的异常,增生分化障碍。

448、细胞外铁呈阴性,铁粒幼红细胞占13%,可能是A、正常骨髓铁粒染色B、溶血性贫血C、难治性贫血D、地中海贫血E、缺铁性贫血正确答案:E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外铁呈阴性,铁粒幼红细胞低于15%。 449、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环核分布,称为A、铁粒幼红细胞B、细胞外铁C、环铁幼红细胞D、点彩红细胞E、铁粒红细胞正确答案:C幼红细胞胞质内的蓝色铁颗粒在6个以上,并环核分布,称为环铁幼红细胞。

450、外周血红细胞更替周期是A、30天B、40天C、80天D、120天E、150天正确答案:D正常人红细胞平均寿命是120天。

451、与无效造血过多有关的是A、转铁蛋白浓度过高B、铁蛋白浓度过高C、血清铁过高D、维生素B12供量过多E、幼红细胞成熟障碍正确答案:E红细胞在造血组织骨髓内成熟过程中,由于营养因素或先天性膜、酶、血红蛋白结构异常等因素,于有核红细胞阶段或释放入周围血循环中立刻破裂或溶血,称为无效造血。所以无效造血过多与幼红细胞成熟障碍有关。

452、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素是A、血中钙的含量B、血中镁的含量C、血中EPO的含量D、叶酸含量E、维生素B12的含量正确答案:C红细胞起源于骨髓造血干细胞,在红细胞生成素(EPO)作用下分化为原红细胞,经过有丝分裂继续分化,故红细胞生成的调节因素是血中EPO的含量。

453、以下情况中属于DNA合成障碍性贫血的是A、增生不良性贫血B、溶血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巨幼细胞性贫血E、铁粒幼细胞性贫血正确答案:D巨幼细胞性贫血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或其他原因导致DNA合成障碍,使细胞核发育障碍所致的一类贫血。

454、与红细胞镰变试验有关的Hb是A、HbSB、Hb BartC、HbID、HbGE、HbA正确答案:A红细胞镰变试验阳性见于镰状细胞贫血(HbS病)。

455、同时存在贫血及脾肿大的是A、真性红细胞增多症B、缺铁性贫血C、地中海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铁粒幼性贫血正确答案:C地中海贫血同时存在贫血及脾肿大。 456、发病病因或诱因与肿瘤化疗药有关的是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再生障碍性贫血C、缺铁性贫血D、血红蛋白E病E、地中海贫血正确答案:B再生障碍性贫血发病病因或诱因与肿瘤化疗药有关。

457、再生障碍危象表现为A、红细胞数、血红蛋白量骤降,出现血红蛋白血症B、慢性溶血者突发全血细胞和网织红细胞减少C、继发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5%,出现肾衰D、急发全身症状,发热,休克,出现血红蛋白尿症E、出现大量低色素小红细胞正确答案:B再生障碍危象是由于原有疾病如慢性溶血性贫血等多种原因所致的骨髓造血功能急性停滞,血中红细胞及网织红细胞减少或全血细胞减少。

458、以下情况属于慢性肝脏疾病所致的贫血特征的是A、小细胞性贫血B、细胞大小一致C、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加D、白细胞减少E、出现镰形红细胞正确答案:C慢性肝脏疾病所致贫血的血象呈正常细胞或大细胞性贫血,细胞大小不均,网织红细胞轻度增加,若伴有感染、出血、肿瘤则白细胞增加。

459、叶酸在DNA合成中的作用是A、催化5-甲基四氢叶酸生成四氢叶酸B、缺乏时,则四氢叶酸减少,结果DNA合成障碍C、具有转运“一碳团”如甲基、甲酰基等的作用D、催化甲基丙二酸辅酶A,转变为琥珀酸辅酶AE、催化同型半胱氨酸变为蛋氨酸正确答案:C叶酸经叶酸还原酶作用变为四氢叶酸,它具有转运“一碳团”如甲基、甲酰基等的作用。

460、患儿男性,4岁,贫血外貌,红细胞3.0×1012/I ,血清铁5μmol/I ,血红蛋白70g/I ,骨髓增生活跃,属于A、大细胞性贫血B、正常细胞性贫血C、单纯小细胞性贫血D、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E、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D红细胞、血清铁和Hb均减低,骨髓增生活跃见于小细胞低色素性贫血。

一、共用选项题[B1/B2/C](共用同一组选项,每道子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60道子题目)第1题至第4题共用以下选项: A、缺铁性贫血 B、巨幼细胞贫血

C、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 D、再生障碍性贫血

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

1、铁缺乏ABCDE正确答案:A2、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ABCDE正确答案:B3、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ABCDE正确答案:D4、血红蛋白异常ABCDE正确答案:C子题1:缺铁性贫血的病因为造血原料(铁)缺乏。子题2:巨幼细胞贫血的病因为造血原料(维生素B12或叶酸)缺乏。子题3:按病因学分类,再生障碍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生成减少性贫血,是由于骨髓造血功能障碍,即干细胞增殖分化障碍所致。子题4:按病因学分类,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属于红细胞破坏过多中的血红蛋白异常类的贫血。 第5题至第9题共用以下选项: A、因子Ⅸ B、因子Ⅲ(TF) C、因子Ⅻ D、因子Ⅷ E、因子Ⅳ

5、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ABCDE正确答案:C6、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ABCDE正确答案:B7、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ABCDE正确答案:E8、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ABCDE正确答案:A9、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ABCDE正确答案:B子题1:内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Ⅻ。子题2:外源性凝血的启动因子是因子Ⅲ(TF)。子题3:不属于蛋白质的因子是因子Ⅸ。(Ca2+)。子题4: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是因子Ⅸ。子题5:由血管内皮细胞合成的因子是因子Ⅲ(TF)。 第10题至第13题共用以下选项:

A、骨髓中出现大量异常中性中幼粒细胞

B、幼红细胞PAS染色呈粗颗粒状或块状阳性

C、原始细胞电镜PPO阳性

D、骨髓象中出现大量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细胞 E、临床浸润症状较为明显

10、AML-M2bABCDE正确答案:A11、AM L-M7ABCDE正确答案:C12、AML-M6ABCDE正确答案:B13、AML-M3ABCDE正确答案:D子题1:AML-M2b的特点就是骨髓出现大量异常增生中性中幼粒细胞。子题2:PPO为原始巨核细胞的特异标记。子题3:AML-M6中的幼红细胞PAS染色呈粗颗粒状或块状阳性为其特点。子题4:根据FAB分型,异常早幼粒细胞增多符合AML-M3的诊断。 第14题至第17题共用以下选项: A、红细胞渗透脆性试验 B、酸化血清溶血试验 C、抗人球蛋白试验

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试验 E、血红蛋白电泳分析

14、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ABCDE正确答案:B15、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ABCDE正确答案:E16、G-6-PD缺乏症ABCDE正确答案:D17、遗传性球形细胞增多症ABCDE正确答案:A子题1:阵发性睡眠性血红蛋白尿症(PNH)患者体内存在对补体敏感的红细胞,在酸性的正常血清中孵育,补体被激活,PNH红细胞破坏而产生溶血。 子题2:本题备选答案中都是溶血性贫血检验的方法,但只有血红蛋白电泳对珠蛋白生成障碍性贫血的确诊至关重要。子题3:G-6-PD是在高铁血红蛋白还原成亚铁血红蛋白过程中非常重要的脱氢酶,G-6-PD缺乏症由于缺乏G-6-PD,高铁血红蛋白还原率下降。 子题4: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红细胞呈球形,渗透脆性增高对其筛查至关重要。 第18题至第22题共用以下选项: A、再生障碍性贫血 B、血红蛋白病 C、缺铁性贫血

D、巨幼红细胞贫血

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

18、血红蛋白异常ABCDE正确答案:B19、淋巴细胞相对增多ABCDE正确答案:A20、细胞外铁染色阴性ABCDE正确答案:C21、Coombs试验阳性ABCDE正确答案:E22、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ABCDE正确答案:D子题1:血红蛋白病为分子病,珠蛋白基因突变引起血红蛋白结构的改变。子题2: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造血功能低下,造血细胞减少,而淋巴细胞等非造血细胞比例增加。子题3:贮存铁耗尽后才发生缺铁性贫血,所以缺铁性贫血的细胞外铁染色阴性,故选C。子题4: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Coombs试验阳性。子题5:巨幼红细胞贫血的病因为叶酸缺乏或维生素B12缺乏。 第23题至第26题共用以下选项: A、P0X强阳性 B、POX阴性

C、酸性磷酸酶阳性且不被酒石酸钠抑制 D、α-NAE强阳性,能被NaF抑制 E、NAP明显降低,常为“0”

23、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ABCDE正确答案:B24、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ABCDE正确答案:D25、慢性粒细胞白血病ABCDE正确答案:E26、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ABCDE正确答案:A子题1:本题备选答案均为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只有B符合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特点。 子题2:本题备选答案均为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只有D符合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特点。 子题3:本题备选答案均为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只有E符合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特点。 子题4:本题备选答案均为细胞化学染色特点,只有A符合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特点。

第27题至第29题共用以下选项: A、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B、急性粒细胞白血病 C、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 D、急性巨核细胞白血病 E、红白血病

27、绿色瘤最常见于ABCDE正确答案:B28、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最常见于ABCDE正确答案:A29、皮肤损害和口腔黏膜病变最常见于ABCDE正确答案:C子题1:急性粒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绿色瘤。 子题2: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最容易发生中枢神经系统浸润。 子题3: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的浸润表现在各种白血病中最为明显。

第30题至第33题共用以下选项: A、APTT B、PT

C、D-二聚体 D、FDP E、TT

30、血友病甲时最佳筛选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A31、采用肝素治疗时首选最佳监测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A32、口服抗凝剂时通常采用的监测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B33、确定继发性纤溶的最佳实验室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C血友病甲时Ⅷ因子活性减低,采用APTT做最佳筛选指标;采用肝素治疗时首选最佳监测指标是APTT;口服抗凝剂时通常采用的监测指标是PT;确定继发性纤溶的最佳实验室指标是D-二聚体。

第34题至第37题共用以下选项: A、干扰素β B、IL-3

C、转化生长因子β D、血小板生成素 E、肿瘤坏死因子α

34、早期造血因子ABCDE正确答案:B35、晚期造血因子ABCDE正确答案:D36、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的造血抑制因子ABCDE正确答案:E37、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的造血抑制因子ABCDE正确答案:AIL-3最主要的生物效应是在细胞发育的早期作用于造血细胞,刺激其生长和分化。血小板生成素可能产生于巨核细胞和肝,是作用于巨核细胞的特异性因子,能促进巨核细胞的增殖与分化,促进血小板的产生。肿瘤坏死因子α主要由单核巨噬细胞产生,主要作用是与其他因子协同抑制造血。干扰素β主要由成纤维细胞产生,在造血调控中的作用同肿瘤坏死因子。 第38题至第40题共用以下选项: A、大淋巴细胞 B、中幼粒细胞 C、浆细胞

D、中幼红细胞 E、巨核细胞

38、核染色质出现明显空隙ABCDE正确答案:D39、开始出现特异性颗粒的是ABCDE正确答案:B40、裸核可出现于ABCDE正确答案:E红细胞系中幼阶段时,核染色质凝聚成索条状或块状,其中有明显空隙;粒细胞系统中,中幼粒细胞阶段胞质中开始出现中性、嗜酸性和嗜碱性颗粒;在裸核型巨核细胞阶段,产生血小板型巨核细胞的胞质解体后,释放出大量血小板,仅剩一胞核,称之为裸核。 第41题至第44题共用以下选项:

A、染色质排列呈疏松网状或点网状,有明显空隙 B、核染色质较细致,疏松呈丝网状或条索状 C、核染色质呈颗粒网状

D、核染色质疏松呈网状,无核仁

E、核染色质纤细,呈疏松网状

41、原始单核细胞ABCDE正确答案:E42、幼稚单核细胞ABCDE正确答案:D43、单核细胞ABCDE正确答案:B44、原始浆细胞ABCDE正确答案:C单核细胞各阶段核染色质均呈不同程度的疏松网状。原始浆细胞染色质呈粗颗粒网状。红细胞系各阶段均无网状结构,但中幼红细胞核染色质具有明显空隙。 第45题至第47题共用以下选项: A、类白血病反应 B、肾上腺皮质激素 C、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D、雌激素 E、病毒性感染

45、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常为“0”,见于ABCDE正确答案:C46、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无明显变化见于ABCDE正确答案:E47、碱性磷酸酶染色时中性晚幼粒细胞呈阳性反应见于ABCDE正确答案:A碱性磷酸酶染色仅存在于成熟的中性粒细胞内,故碱性磷酸酶染色几乎仅见于成熟中性粒细胞。在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血象和髓象均以中性中幼粒细胞和晚幼粒细胞增多为主,成熟中性粒细胞数量极少,故导致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常为“0”。病毒性感染时,中性粒细胞数量变化较小,故碱性磷酸酶染色积分值无明显变化。类白血病反应时,中性杆状核粒细胞的碱性磷酸酶活性增强,甚至中性晚幼粒细胞也呈阳性反应,常用于鉴别慢粒和类白血病反应。 第48题至第51题共用以下选项: A、M1 B、M2a C、M3 D、M5a E、M6

48、多数病例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占30%~90%(NEC),早幼粒细胞与原始细胞之比为3:1以上。符合此特征的白血病是ABCDE正确答案:C49、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骨髓中原始粒细胞占30%~90%(NEC),并可见到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10%,约50%病例的白血病细胞内可见到Auer小体。符合此特征的白血病是ABCDE正确答案:B50、骨髓特点是骨髓中原始细胞≥ 90%(NEC),早幼粒细胞很少,中幼粒细胞以下阶段不见或罕见。符合此特征的白血病是ABCDE正确答案:A51、骨髓增生极度活跃或明显活跃,以原始单核细胞为主,可>80%(NEC或单核系细胞),幼稚单核细胞较少。符合此特征的白血病是ABCDE正确答案:DM1和M2a的髓象主要区别在于原始粒细胞所占比例,前者为≥90%,后者为30%~89%,且早幼粒细胞、中幼粒细胞和成熟粒细胞>10%;M3的主要特征是骨髓增生极度活跃,分类以颗粒增多的早幼粒细胞为主;M5为急性单核细胞白血病,故骨髓增生以原始单核细胞为主,可大于80%。 第52题至第56题共用以下选项: A、凝血酶原时间测定

B、血浆6-酮一前列腺素F1α C、血浆D-二聚体 D、血浆蛋白C测定 E、束臂试验

52、属于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的是ABCDE正确答案:E53、属于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的是ABCDE正确答案:A54、属于血管壁检验的是ABCDE正确答案:B55、属于抗凝物质测定的是ABCDE正确答案:D56、属于纤溶活性测定的是ABCDE正确答案:C一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包括出血时间和柬臂试验,二期止血缺陷筛查试验包括凝血酶原时间和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血管壁检验包括血管性血友病因子和血浆6-酮-前列腺素F1α抗凝物质测定包括抗凝血酶、蛋白C、蛋白S等。 第57题至第60题共用以下选项: A、慢性粒细胞白血病

B、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 C、浆细胞白血病 D、多毛细胞白血病 E、急性混合细胞白血病

57、48%~60%的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见于ABCDE正确答案:D58、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见于ABCDE正确答案:C59、血象和骨髓象中多见篮细胞见于ABCDE正确答案:B60、酸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反应,耐IL-酒石酸ABCDE正确答案:D① 多毛细胞白血病的诸多特征中包括48%~60%的患者骨髓穿刺呈“干抽”,其原因是与赘生性毛状突起相互交织及受累的髓内网硬蛋白量增加有关。而酸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反应,耐L-酒石酸抑制作用是本病的特征性化学染色反应。②细胞成熟程度和形态极不一致是浆细胞白血病骨髓中浆细胞的形态特点。③ 血象和骨髓象中多见篮细胞是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的特点之一。二、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共10道题)61、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降低,总铁结合力增高。是否正确答案:是62、溶血性贫血时血清结合珠蛋白增高。是否正确答案:否63、因子Ⅻ活化时不需要Ca2+ 参与。是否正确答案:是64、血管性血友病因子与血小板的黏附功能有关。是否正确答案:是65、Ph染色体阳性慢性粒细胞白血病者预后较阴性者差。是否正确答案:是66、DIC中期,3P试验一定阴性。是否正确答案:否67、t(15;17)出现于急性粒细胞白血病M3型。是否正确答案:是68、血管内溶血时,尿含铁血黄素阳性。是否正确答案:是69、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NAP积分减低甚至为0。是否正确答案:否70、血浆凝血活酶是X a-V a-Ca2+-PF3。是否正确答案:是三、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0道题)71、胚胎期造血可分为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中胚叶造血期,肝脏造血期,骨髓造血期72、血细胞的发育一般可分成____、____、____三大阶段。【正确答案】:

造血干细胞阶段,造血祖细胞阶段,原始细胞及幼稚细胞阶段73、缺铁性贫血临床分为____、____、____三个阶段。【正确答案】:

缺铁期,缺铁性红细胞生成期,缺铁性贫血期74、____和____缺乏可导致巨幼细胞性贫血,____缺乏可导致蚕豆病。【正确答案】:

叶酸,维生素B12,G6PD75、中性类白血病反应时,NAP积分常____,而慢性粒细胞白血病时则____,再障时积分常____,PNH时则____。【正确答案】:

增高,减低,增高,减低76、骨髓有核细胞增生程度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增生极度活跃,增生明显活跃,增生活跃,增生减低,增生极度减低77、依赖维生素K的凝血因子有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Ⅱ,Ⅶ,Ⅸ,Ⅹ78、血小板的止血功能表现为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黏附功能,聚集功能,释放反应,促凝功能,血块收缩功能79、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临床分为____、____、____三个时期。【正确答案】:

慢性期,加速期,急进期80、原发性MDS可分为5型,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难治性贫血,环形铁粒幼细胞难治性贫血,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转化中的原始细胞过多难治性贫血,慢性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四、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20道题)81、简述再障的骨髓病理学特点。【正确答案】: 再障的骨髓病理学特点是:骨髓增生减退,造血组织与脂肪组织的容积百分比降低,脂肪细胞与基质增多。粒细胞、红细胞、巨核细胞均减少,淋巴细胞增多。间质内浆细胞、肥大细胞、网状细胞等非造血细胞增多,并可有间质水肿、出血甚至液性脂肪坏死。82、简述溶血性贫血的共性改变。【正确答案】:

溶血性贫血的共性改变是:① 一般贫血实验室表现,正常细胞性贫血,网织红细胞一般增高,血片中有特殊形态的红细胞,类自血病反应。骨髓有核细胞显著增多,粒红比例倒置。② 血红蛋白的释放。③ 胆红素代谢异常。④ 红细胞寿命缩短。83、简述血细胞发育过程中的形态演变规律。【正确答案】:

血细胞的发育演变过程是:胞体由大到小,但原始细胞比早幼粒细胞小,巨核细胞由小到大,核浆比例由大到小;胞核由大到小,成熟红细胞胞核消失;核形由圆到凹陷到分叶,有的细胞可不分叶;核染色质结构由细致疏松到粗糙紧密,核染色质颜色由淡紫色到深紫色;核膜由不明显到明显;核仁由显著可见到无,

胞质量由少到多,胞质颜色由蓝到红或由深蓝到浅蓝;胞质颗粒由无到有;红细胞在成熟过程中,胞质不会出现颗粒。84、试举例说明为什么分析骨髓象必须常规分析血常规。【正确答案】:

① 骨髓象相似而血常规有区别,如类白血病反应,其骨髓象与慢粒相似,但血中的白细胞增多不及慢粒显著。② 骨髓象有区别而血常规相似,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慢粒血常规都有小淋巴细胞增多,但骨髓象显示前者淋巴细胞稍增多而后者显著增多。③ 骨髓象变化不显著而血常规有显著异常,如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其骨髓象中的异形淋巴细胞远不及血常规中明显。④骨髓象有显著异常而血常规变化不显著,如多发性骨髓瘤,骨髓中可见特异性骨髓瘤细胞,而血常规甚少见到。⑤ 骨髓象细胞难辨认,如白血病,血常规中自血病细胞的分化程度较骨髓象为好,也较骨髓象容易辨认。85、如何鉴别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骨髓纤维化。【正确答案】:

慢性粒细胞白血病与骨髓纤维化的鉴别是 86、简述凝血过程的三个阶段。【正确答案】:

凝血过程分三个阶段:第一阶段为血液凝血活酶的形成,第二阶段为凝血酶的形成,第三阶段为纤维蛋白的形成。第一阶段有内源性和外源性凝血系统两个途径。外源性凝血系统是由于血管壁或组织损伤后释放因子Ⅲ,因子Ⅶ 、钙离子形成复合物,促使因子X活化,然后形成凝血活酶。内源性凝血系统是通过固相和液相激活因子Ⅻ ,然后是Ⅸ-Ⅷ-Ca-PF3。复合物形成,从而促使因子X活化,形成凝血活酶。87、如何早期诊断DIC。【正确答案】:

早期诊断DIC的方法是:① 存在可引起DIC的病因,如感染、创伤、肿瘤等。② 有两种以上的下列临床表现:反复、严重或广泛的出血;不明原因或难以纠正的休克;出现反映肺、脑、肝、肾等器官栓塞的症状和体征;原来疾病不可解释的溶血现象。③ 实验室检查符合以下表现:血小板减少或进行性下降,Fg含量减少,3P实验阳性或D-二聚体升高。PT缩短或较正常对照延长3 s以上。88、简述骨髓检查的适应证。【正确答案】:

骨髓检查的适应证是:① 外周血细胞数量、成分及形态异常。② 不明原因的发热、肝肿大、脾肿大、淋巴结肿大。③ 不明原因的骨痛、骨质破坏、肾功能异常、黄疸、紫癜、血沉明显加快。④ 恶性血液病化疗后的疗效观察。⑤ 其他:骨髓活检、骨髓细胞培养、微生物学及寄生虫学检查等。89、何为急性白血病M4型?其亚型如何划分?【正确答案】:

M4为粒一单核细胞白血病,按粒细胞、单核细胞的比例,形态不同分为四个亚型:① M4a:以原始及早幼粒细胞白血病增生为主。单核细胞系统细胞总数>20% (NEC)。② M4b:以原、幼单核细胞增生为主,原粒细胞+早幼粒细胞>20%(NEC)。③M4 c;具有粒系又具有单核系特征的原始细胞>30% (NEC)。④ M4E0;除上述特征外,还有颗粒粗大且圆、着色较深的嗜酸性粒细胞,占5% ~30% 。90、如何鉴别红白血病和巨幼细胞贫血?【正确答案】:

红白血病与巨幼细胞贫血的鉴别如下 91、试述原发性纤溶亢进与DIC继发性纤溶的鉴别要点。【正确答案】:

原发性纤溶亢进与DIC继发性纤溶的鉴别如下 92、再障的诊断标准是什么?【正确答案】:

再障的诊断标准是:① 全血细胞减少,网织红细胞绝对值减少;② 一般无肝脾肿大;③ 骨髓至少1个部位增生减低或重度减低,骨髓小粒非造血细胞增多;④ 除外引起全血细胞减少的其他疾病,如PNH、MDS-RA急性造血功能停滞等;⑤ 一般抗贫血药物治疗无效。93、试举例说明急性白血病的MICM 分型。【正确答案】:

M(形态学)I(免疫学)C(细胞化学)M(分子生物学),以急性早幼粒细胞白血病(M3)为例,Hb和RBC轻中度减少,白细胞不定,分类以异常早幼粒为主,Auer小体易见。骨髓象以颗粒增多的异常早幼粒增生为主,≥30 %(NEC),早幼与原粒之比>3:1,异常早幼粒胞核大小不一,胞质中有大小不等颗粒,可见束状Auer小体;POX(+),CD 1 3/CD 33(+),CD 34/HLA-DR (――);t(1 5:1 7)(q22﹕q12)形成PML/RARA 融合基因。94、试述血栓形成机制。【正确答案】:

血栓形成的机制是:① 血管壁损伤;局部内皮细胞抗血栓形成活性减弱或丧失,使血栓形成的内皮下成分暴露,促使血小

板黏附、聚集和释放,激活内源性、外源性凝血途径,局部形成纤维蛋白的凝块或血栓,同时激肽的生成和血小板释放的血管壁通透性因子使血管壁通透性增加,利于血栓形成。② 血液成分改变:血小板数量

过多与功能亢进,血液凝固性增高。纤溶活性减低及白细胞等均利于血栓形成。③ 血流淤滞:血流缓慢、停滞与涡流均可导致血栓形成、血黏度增高,利于血小板黏附、聚集,利于血栓形成。95、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是什么?【正确答案】:

血小板在止血过程中的作用:① 血小板能维持正常血管壁的完整性,使其通透性减低。② 通过黏附、聚集和释放反应在创口处形成血小板栓子。③ 释放各种血小板因子参与血液凝固,其中PF3最重要。④ 释放止血物质TXA2,使血小板进一步收缩。⑤ 释放血小板收缩蛋白,使血块收缩,有利于止血。96、如何鉴别类白血病反应和白血病?【正确答案】:

类白血病反应与白血病鉴别如下 97、分别描述病态造血时粒、红、巨三系细胞有何变化?【正确答案】: 粒、红、巨三系细胞的区别如下: 98、何为造血干细胞?它具备哪些特征?【正确答案】:

造血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身复制能力的细胞,必须具备:① 有分裂能力:一个干细胞在经过一个细胞周期活动后可生成两个与分裂前性质相同的干细胞,这就是干细胞自身复制的特性。由于它有自身复制能力,所以能保持本细胞库数的恒定。② 有分化为更成熟细胞的能力:即具有向骨髓多系细胞分化的能力。造血干细胞既能自身复制,经常维持一定的数量,又能分化使多系细胞相对稳定。概括为:血细胞来源于骨髓的造血多能干细胞,多能干细胞能分化为多系统的定向干细胞,然后经过原始、幼稚各阶段,而后成熟为多种血细胞。99、19.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传染性淋巴细胞增多症和急性淋巴细胞白血病有何不同?【正确答案】:

三者的区别如下: 100、列举5例引起外周血全血细胞减少的血液病及主要的鉴别指征?【正确答案】: ① 血红蛋白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有核细胞增生低下,淋巴细胞比例相对增高,粒、红、巨核三系细胞增生减低。活检示造血组织减少,脂肪组织增加。② PNH:Ham实验和蔗糖溶血实验呈阳性反应。③ MDS:骨髓象中可见至少一系的病态造血。④ 非白血性白血病:骨髓象中可见大量原始细胞和幼稚细胞。⑤ 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象中可见恶性组织细胞。 输血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9道题)1、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是A、由HLA抗原抗体反应所致B、由Ig聚合体或抗原抗体反应所致C、由红细胞血型不合所致D、由输入HLA不合的T细胞所致E、由于血浆蛋白过敏所致正确答案:C2、保存温度对血小板活性影响很大,适宜温度为A、4℃~6℃B、8℃~10℃C、室温D、18℃~22℃E、20℃~24℃正确答案:E3、血小板输注无效的最重要原因是A、病人有发热B、免疫性破坏C、病人有严重感染D、病人脾大E、病人有消化道疾病正确答案:B4、ABO血型不合的新生儿溶血病患儿换血首选A、O型红细胞+AB型血浆B、与患儿同型的全血C、AB型红细胞+O型血浆D、与母亲同型的全血E、O型洗涤红细胞+AB型血浆正确答案:E5、输全血不适宜于A、大手术B、大创伤C、大出血D、粒细胞严重减少E、换血正确答案:D6、非溶血性发热性输血反应首先考虑A、Rh血型不合B、ABO血型不合C、血小板抗原抗体所致D、白细胞抗原抗体所致E、血浆蛋白所致正确答案:D7、全血保存期的标准是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为A、40%B、50%C、60%D、70%E、90%正确答案:D8、引起输血后肝炎的主要肝炎病毒为A、甲型肝炎病毒B、乙型肝炎病毒C、丙型肝炎病毒D、戊型肝炎病毒E、庚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C9、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输血应首选A、浓缩红细胞B、洗涤红细胞C、少白细胞的红细胞D、冷冻红细胞E、照射红细胞正确答案:B10、新鲜冰冻血浆(FFP)和普通冰冻血浆(FP)的主要区别是: A、FFP中保存了凝血因子V、Ⅷ的活性B、FP中保存了凝血因子V、Ⅷ的活性C、FFP中保存了凝血因子Ⅶ 、Ⅻ的活性D、FP中保存了凝血因子Ⅶ 、Ⅻ的活性正确答案:A11、在A、B、O血型反定型中,A红细胞(一),B红细胞(+),O红细胞(一),此血型结果为:A、AB、BC、OD、AB正确答案:A12、以下哪一种不是经输血传播的疾病: A、丁型肝炎B、红斑狼疮C、疟疾D、弓形虫病正确答案:B13、冷沉淀的白色絮状物内不含有: A、因子IB、因子VC、因子ⅧD、因子Ⅻ正确答案:B14、弱D(即不完全D)型红细胞带有D抗原,其作为受者时应作为: A、D抗原阴性B、D抗原阳性C、D抗原弱阳性D、D抗原阳性正确答案:A15、输注全血容易发生: A、呼吸性酸中毒B、呼吸性碱中毒C、代谢性酸中毒D、代谢性碱中毒正确答案:D16、下列疾病中不是输血的禁忌证: A、恶性高血压B、充血性心力衰竭C、恶性组织细胞病D、肺栓塞正确答案:C17、Rh血型系内有46种不同的抗原,其中最为重要的是: A、CB、EC、DD、M正确答案:C18、在A、B、O血型正定型中,抗A(+),抗B(一),抗A+抗B(+),此血型结果为:A、BB、AC、ABD、O正确答案:B19、

红细胞悬液中代血浆的主要成分是: A、聚乙二醇B、低离子介质(LIM)C、羟乙基淀粉D、葡萄糖盐水正确答案:C二、多选题[X](每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6道题)20、成分输血的优点有A、减少输血反应B、轻病人心脏负担C、提高治疗效果D、节约血源E、减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正确答案:ABCDE21、下列哪些情况血小板输注剂量需增加至1.5U/10kg A、感染B、脾大C、肝大D、全身水肿E、DIC高凝阶段正确答案:AB22、ABO血型物质可以A、辅助鉴定血型B、中和“天然”抗体C、存在于每个人的唾液中D、预测胎儿ABO血型E、在血浆混合物中,互相中和了相应抗体正确答案:ABCE23、成分输血的优点有A、减少输血反应B、轻病人心脏负担C、提高治疗效果D、节约血源E、减低输血传染病的发生正确答案:ABCDE24、下列哪些情况血小板输注剂量需增加至1.5U/10kg A、感染B、脾大C、肝大D、全身水肿E、DIC高凝阶段正确答案:AB25、ABO血型物质可以A、辅助鉴定血型B、中和“天然”抗体C、存在于每个人的唾液中D、预测胎儿ABO血型E、在血浆混合物中,互相中和了相应抗体正确答案:ABCE三、共用选项题[B1/B2/C](共用同一组选项,每道子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8道子题目)第26题至第28题共用以下选项: A、全血

B、浓缩红细胞 C、血浆

D、三洗红细胞 E、冰冻红细胞

26、老人和小孩贫血输血宜选ABCDE正确答案:B27、自身免疫溶血性贫血输血宜选ABCDE正确答案:D28、稀有血型输血或自身输血宜选ABCDE正确答案:E第29题至第31题共用以下选项: A、非溶血性发热反应 B、超敏反应 C、溶血反应 D、输血后紫癜 E、感染

29、HLA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ABCDE正确答案:A30、由于Ig聚合体或Ig抗原抗体反应可引起ABCDE正确答案:B31、由于红细胞血型不合会引起ABCDE正确答案:C第32题至第33题共用以下选项: A、冷沉淀输注 B、凝血酶原复合物 C、两者均可 D、两者均否

32、血友病甲输血宜选ABCD正确答案:A33、血友病乙输血宜选ABCD正确答案:B四、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共15道题)34、孕妇血液中存在IgG血型抗体即有可能引起新生儿溶血病。是否正确答案:是35、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病人如必须输血,应选用输注少白细胞红细胞或洗涤红细胞。是否正确答案:是36、临床常把血浆用于扩容、补充清蛋白和增强免疫力。是否正确答案:否37、一个人的血型在一生中不会改变,但因某些疾病可使血型抗原发生“暂时” 变化。是否正确答案:是38、成分输血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输血反应和疾病的传播。是否正确答案:是39、白细胞输注在临床应用越来越普遍。是否正确答案:否40、血浆是全血的液体部分,约占全血容积的55%~60%是否正确答案:是41、大量输血的定义为48 h内输入的血液量等于或超过患者自身的血容量。是否正确答案:否42、血小板输注无效主要是受者体内产生了血小板同种抗体。是否正确答案:是43、正定型就是用已知A红细胞和B红细胞来测定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A和抗B抗体。是否正确答案:否44、洗涤红细胞是采用生理盐水洗涤去除红细胞以外的血液成分后而制备的红细胞制品。是否正确答案:是45、新鲜冰冻血浆中保存了不稳定的凝血因子V、Ⅷ 的活性。是否正确答案:是46、输全血容易发生代谢性酸中毒。是否正确答案:否47、急性溶血性输血反应指输血后4 h内发生的反应。是否正确答案:否48、迟发性溶血性输血反应主要属于血管内溶血。是否正确答案:否

一、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8道题)1、对有输血史、妊娠史或短期内需接受多次输血的病人应做____试验。【正确答案】:

抗体筛选2、受血者配血试验的血标本必须是输血前____天之内的。【正确答案】: 33、产生Rh抗体一般有3条途径,包括____、____以及____。【正确答案】: 输血、妊娠、注射4、Rh抗体主要是通过____和____产生的。【正确答案】: 输血、妊娠免疫5、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包括____、____、____和____。【正确答案】: 传播病毒的危险、多种免疫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6、B亚型血很易误判为____型。【正确答案】: O7、输注血浆的禁忌证包括____和____的病人。【正确答案】:

对血浆过敏;严重心、肾功能不全8、Rh阴性者接受Rh阳性血,可产生Rh抗体,如果再次接受Rh阳性血,即可产生严重的____。【正确答案】:

溶血性输血反应9、红细胞悬液是全血移除大部分血浆后,用____或____等加入红细胞内代替移出的血浆。【正确答案】:

代血浆,晶体盐保存液10、根据血小板输注目的不同,临床上分为____和____两类。【正确答案】: 治疗性输注,预防性输注11、血小板制品主要有三种,即____、____及____,临床常用的是____。【正确答案】:

浓缩血小板,少白细胞的血小板,富含血小板的血浆,浓缩血小板12、Rh血型的D抗原____的孕妇,抗体通过____进入胎儿体内,寻到胎儿溶血病。【正确答案】: 阴性,胎盘13、红细胞悬液在临床上适用于____、____的患者。【正确答案】: 需要补充红细胞,提高血液携氧能力14、洗涤红细胞适用于____、____ 、____和____等患者。【正确答案】: 对血浆蛋白过敏,新生儿溶血病,预防非溶血性发热反应,缺乏同型血时进行不同型红细胞相容性输注15、输血的不良反应主要有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发热反应,溶血反应,过敏反应,循环超负荷16、HLA常用分开技术包括____、____、____等。【正确答案】:

微量淋巴细胞毒试验,PCR-序列特异性引物,PCR-序列特异性寡核苷酸探针17、血小板血型抗原通常可分为____、____。【正确答案】:

血小板相关抗原,血小板特异性抗原18、A、B、O血型基因位于第____号染色体,A、B、O基因产物是____。【正确答案】:

9,糖基转移酶二、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23道题)19、红细胞有多少血型抗原?【正确答案】:

红细胞血型至少已发现有29个血型系统,还有高频率血型抗原组、低频率血型抗原组(即在人群中发生率高和低的抗原,但尚未成为一个独立系统)及“血型集合”。总共至少有200种以上抗原。20、什么是Rh血型?【正确答案】:

Rh血型系统可能是红细胞血型中最复杂的一个血型系统,其临床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简单地说,Rh是以恒河猴的红细胞抗原而取名的。Rh系统有40多种抗原,最常见且用一般实验室方法可以鉴定的有D、E、e、C、C 5种抗原。这5种抗原也是与临床关系最密切的,其中又以D抗原性最强,能引起溶血性输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21、血型是否只指ABO血型?【正确答案】:

血型是人体血液的一种遗传性状,人类自发现红细胞ABO血型系统以来,不仅连续发现29个血型系统、200多个血型抗原,还发现白细胞、血小板均有其各自的血型系统。血清中的免疫球蛋白和酶等也有型的差异。故血型不只是指红细胞血型,更不能局限于ABO血型,它是人体各种血液成分的遗传多态性标记。22、如何区分ABO血型?【正确答案】:

区分ABO血型的方法如下:红细胞上有A抗原,血清中有抗B抗体,为A型;红细胞上有B抗原,血清中有抗A抗体,为B型;红细胞上有A和B抗原,血清中无抗A和抗B抗体,为AB型;红细胞上无A和B抗原,血清中有抗A和抗B抗体,为O型。23、何谓免疫性抗体?有些什么性质?【正确答案】: 经妊娠或异型输血等免疫而产生的抗体,称为免疫性抗体,实质上为IgG抗体。免疫性抗体又称温抗体或不完全抗体。免疫性抗体在盐水介质中不能与相应的血型抗原红细胞凝集(但可使之致敏),必须用血清白蛋白、酶介质或用抗球蛋白试验等才能使之凝集。IgG抗A (抗B)可通过胎盘。24、何谓ABO血型正定型和反定型?【正确答案】:

ABO血型正定型是用抗A、抗B和抗A+、B (O型)标准血清鉴定受检者红细胞上的血型抗原。反定型是

用A型、B型和O型试剂红细胞鉴定受检者血清中的血型抗体。两者结果符合,才能发出报告。25、新生儿溶血病是如何发生的?【正确答案】:

新生儿溶血病(HDN)是发生在新生儿时期的一种疾病,主要原因是母婴血型不合。孕母体内IgG类血型抗体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胎儿红细胞被母亲的同种抗体包被,被包被的红细胞在分娩前后加速破坏,使胎儿发生以溶血为主要损害的一类疾病。这是一种被动免疫性疾病。这种抗体是针对胎儿红细胞上父源性的血型抗原的。免疫性抗A、抗B和抗Rh(特别是抗D)以及凡是以IgG性质出现的血型抗体,理论上都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病。26、粒细胞抗原和抗体有何临床意义?【正确答案】:

粒细胞同种抗体可破坏粒细胞而导致粒细胞减少症。在输血时,受血者粒细胞抗体与供血者粒细胞相应抗原结合可引起输血性发热反应,有的可出现非心源性肺水肿,严重者可出现致死性的肺部反应。27、血液中各种有形成分和凝血因子在ACD保存液中保存期各为多久?【正确答案】:

ACD保存液保存血液的保存期为21天,是指在4℃±2℃ ,输注24小时体内红细胞存活率至少达到原来标准的70%;其他成分保存期较短,如白细胞只能保存5天,其中粒细胞破坏最快,24小时即丧失功能;血小板在4℃保存1天即明显破坏,48小时存活率为40%,3天后已无治疗价值;因子Ⅷ24小时活性下降50%;因子Ⅴ保存3~5天可损失一半。28、为什么说全血并不“全”?【正确答案】:

之所以说全血并不“全”是因为血液保存液是针对红细胞而设计的,只对红细胞有保存作用。其他如粒细胞破坏最快,24小时即丧失功能;血小板需在22℃±2℃振荡条件下保存,4℃保存1天后即明显破坏;因子Ⅷ24小时活性下降50%,因子Ⅴ保存3~5天也损失一半。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他成分均不够一个治疗量。29、为什么不提倡输全血?【正确答案】: 不提倡输全血的原因如下:

(1)全血中除红细胞外,其余成分浓度低,有的在储存过程中已丧失功能或活性,起不到治疗作用。

(2)全血中细胞碎片多,血浆中乳酸、钠、钾、氨等成分含量高,如全血输入越多,病人的代谢负担越重。 (3)全血中血液成分复杂,更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导致输血不良反应。

(4)对血容量正常的贫血病人,特别是老人和小儿,输全血可加重心脏负荷,发生肺水肿和心力衰竭。 (5)全血未去掉血浆,传播疾病和导致过敏比成分输血的危险更大。30、在什么情况下可以输全血?【正确答案】:

一般而言,血容量不足且有进行陛出血的急性大量失血病人可以考虑输注部分全血。全血能同时提高血液携氧能力和补充血容量,但临床适用全血的情况并不多见。31、哪些病人不宜输用全血?【正确答案】: 以下各类病人不宜输注全血:①血容量正常的慢性贫血病人;②低血容量已被纠正的急性贫血病人;③心功能不全或心力衰竭的贫血病人;④老年人、婴幼儿及慢性病体质弱者;⑤需要长期和反复输血的病人;⑥以往输血或多次妊娠已产生白细胞抗体的病人;⑦对于血浆蛋白过敏并产生相应抗体的病人;⑧可能施行造血干细胞移植的病人等。32、输注血浆有些什么不良反应?【正确答案】: 输注血浆的不良反应如下:

(1)传播病毒的危险:对供血者化验检测项目有一定局限性,即使已检测的项目亦不能完全排除假阴性。 (2)同种抗原抗体反应:血浆中混入少量血细胞抗原和血浆蛋白中各种抗原表型,都能激发受血者产生同种抗体,进而发生各种免疫反应。

(3)过敏反应:特别是荨麻疹和发热反应比较多见。

(4)给血容量正常的人输注血浆,可使循环超负荷,重者引起肺水肿。给血浆蛋白浓度正常的人输注血浆,可破坏体液胶体渗透压平衡。血浆中含有抗凝剂,输注过多可使肝功能异常病人出现低钙。33、为什么浓缩白细胞的应用日益减少?【正确答案】: 浓缩白细胞的应用日益减少的原因如下:

(1)所谓输注浓缩白细胞实际上是输注粒细胞。粒细胞抗原性强,异型粒细胞输注容易产生同种免疫反应。粒细胞输注后容易并发严重的肺部并发症,还能传播病毒如巨细胞病毒等。 (2)浓缩白(粒)细胞常混有大量免疫活性的淋巴细胞,对免疫功能低下的病人,可导致危险的输血相关移植物抗宿主病(AT-GVHD)。 (3)新型抗生素不断发展,无菌层流病房亦广泛应用,其抗菌和控制感染的效果并不比输注浓缩白细胞差。34、输注粒细胞的适应证有哪些?【正确答案】:

输注粒细胞的适应证如下:一般认为病人最少需满足下列条件,医生在充分权衡基础上考虑输注。①中性

粒细胞绝对值小于0.5×109/L;②发热24~48小时,有明确的感染证据;③经强有力的抗生素治疗48小时无效;④骨髓造血功能短期内能够恢复。35、简述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正确答案】: 血小板输注的适应证如下:

(1)治疗性血小板输注:①血小板生成障碍引起的血小板减少;②血小板功能异常引起的出血;③稀释性血小板减少。

(2)预防性输注:作为预防性输注血小板,应慎重选择其适应证,因反复血小板输注可发生同种免疫,还有感染疾病的危险。36、自身输血主要有哪些方式?【正确答案】:

自身输血有下面3种类型。在执行时应严格注意其适应证、禁忌证,并应严格无菌操作,选择最佳血液储存条件,确保自身输血者安全和有效输注。 (1)储存式自身输血:术前一定时间采集病人自身的血液进行保存,以备择期手术、术后或将来需用时使用。 (2)稀释式自身输血:一般在麻醉后、手术主要出血步骤开始前,抽取病人一定量自身血在室温下保存备用。应同时输入胶体液或等渗晶体液补充血容量,适度稀释血液,降低血细胞比容,使手术出血时血液的有形成分丢失减少。 (3)回收式自身输血:血液回收是指用血液回收装置,将病人体腔积血,术中失血及术后引流血液进行回收、抗凝、过滤、洗涤等处理,然后回输给病人。37、可以经输血感染的疾病有哪些?【正确答案】:

除在血液采取和保存过程已被污染而致菌血症以外,目前已知与输血相关的感染有乙型病毒性肝炎、丙型病毒性肝炎、丁型病毒性肝炎、戊型病毒性肝炎、艾滋病、梅毒、登革热、回归热、鼠咬热、疟疾、人T细胞白血病以及淋巴瘤病毒、巨细胞病毒和弓形虫感染等。38、输血反应有哪些?【正确答案】: 输血反应有:

(1)即发反应:①免疫反应,如溶血反应、非溶血性发热反应、过敏性休克反应、荨麻疹、非心源性肺水肿;②非免疫反应,如高热(细菌污染)、充血性心力衰竭、物理因素引起的溶血反应(如血液本身因素)、空气栓塞。

(2)迟发反应:①免疫反应,如溶血、移植物抗宿主病(GVHD)、紫癜等;② 非免疫性反应,如各种经血传染病、铁超负荷等。

(3)其他:如出血倾向、低钾血症、碱中毒、枸橼酸盐中毒、微血栓形成等。39、输注全血有哪些缺点?【正确答案】:

输注全血的缺点是:① 全血中含有白细胞、血小板和血浆蛋白,可以使受血者产生抗体,再输血时,可发生输血反应。② 由于血浆存在,全血容量较大,对老年人和儿童可引起循环超负荷,发生心力衰竭。③ 全血的血浆中可能含有较高浓度的枸橼酸钠、钾和氨等,易发生代谢性碱中毒。40、抗球蛋白配血法中,阳性对照、阴性对照和盐水对照的操作步骤是什么?结果如何判定?【正确答案】:

3.抗球蛋白配血法的操作步骤是:(1)取试管2支,分别标明主侧和次侧,主侧管加受血者血清2滴和供血者5 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次侧管加供血者血清2滴和受血者5%红细胞悬液1滴。(2)混和,置37℃水浴致敏1 h,取出后用盐水离心洗涤红细胞3次,倾去上清液。(3)加最适稀释度抗球蛋白血清1滴,混匀,1000 rpm离心1 min,观察结果。(4)阳性对照:5 不完全抗D致敏的Rh阳性红细胞悬液1滴,加抗球蛋白血清1滴。阴性对照:5%O型红细胞悬液1滴,加抗球蛋白血清1滴。盐水对照:① 供血者5%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加生理盐水1滴;② 受血者5 红细胞盐水悬液1滴加生理盐水1滴。(5)结果判定:如阳性对照管凝集,阴性对照管、盐水对照管不凝集,主侧、次侧配血管都不凝集,表示无输血禁忌。41、ABO定型试验中常要注意哪些问题?【正确答案】:

ABO定型实验的注意事项:① ABO亚型:红细胞上的A或B抗原很弱,只作正定型时可导致血型误定。② 抗A抗B定

型血清质量差,对弱的A或B抗原漏检(假阴性)。③ 受检血清中存在不规则抗体。④ 红细胞有多凝集现象。⑤ 某些疾病,如低丙种球蛋白血症等,导致反定型时血清中抗体漏检(假阴性)。三、名词解释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5道题)42、血型亚型【正确答案】:

是指属于同一血型抗原,但抗原的结构、功能和抗原位点数有一定差异的血型。43、交叉配血试验【正确答案】:

是将受血者血清与供血者红细胞和供血者血清与受血者红细胞分别进行抗原、抗体反应。交叉配血用的病

人血清应是输血前3天以内的血标本,如反复多次输血病人,应采取输血后的血标本而且是冷藏且无污染者。44、红细胞血型抗体筛选试验【正确答案】:

输血前对病人进行血型抗体筛选试验,以发现有临床意义的不规则抗体,避免溶血性输血反应;必要时对供血者血清进行抗体筛选,可以减少不规则抗体进入受血者体内而发生反应。45、成分输血【正确答案】: 将全血中各种有效成分,用物理方法分离成高纯度、高浓度的制品,根据病人的具体情况,选择输用。这种更有效、更合理的输血方法,称为成分输血。46、HLA抗原【正确答案】:

组织移植过程中,引起移植排斥的抗原,称为移植抗原,又称组织相容性抗原。引起快而强的排斥应答的抗原系统,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系统(MHS)。编码MHS的基因称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物(MHC)。人类的MHC通常称为HI A基因或HLA基因复合体,其编码产物为HLA分子或HLA抗原,即人类白细胞抗原(human leukocyte antigen,HLA)。

生化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79道题)1、检测静脉血葡萄糖,如果血浆标本放置时间过长,会造成测定结果: A、升高B、降低C、不变D、无法确定正确答案:B2、脑组织的主要能源供给是: A、葡萄糖B、氨基酸C、蛋白质D、脂肪正确答案:A3、正常情况下酮体的产生是在: A、肝脏B、脑垂体C、胰脏D、肾脏正确答案:A4、蛋白质占人体固体重量的百分率是: A、90%B、45%C、20%D、10%正确答案:B5、蛋白质的元素组成是: A、C、P、S、OB、C、H、S、OC、C、H 、O、ND、C、P、O、N正确答案:C6、某溶液中蛋白质的含量为50%,此溶液氮的百分浓度为:A、9.0%B、8.0%C、8.4%D、9.2%正确答案:B7、下列可降低血糖的激素是: A、胰高血糖素B、胰岛素C、生长激素D、肾上腺素正确答案:B8、蛋白质结构中的α--螺旋属于:A、一级结构B、二级结构C、三级结构D、四级结构正确答案:B9、组成蛋白质基本单位的氨基酸种类有: A、18种B、20种C、21种D、23种正确答案:B10、酶活性测定中,对米-曼氏常数(Km)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v=V max[S]/(Km +[S])B、反应速度为最大反应速度一半时,Km=[S]C、Km对选择底物光度有重大意义D、Km作为酶的一种牲常数,与酶的性质与浓度有关正确答案:D11、SI制定义酶活性单位时,代号为: A、pmolB、U/LC、g/LD、Katal正确答案:D12、胆红素主要由下列何种物质分解代谢产生: A、白蛋白B、球蛋白C、血红蛋白D、氨基酸正确答案:C13、当血糖超过肾糖阈值时,可出现: A、生理性血糖升高B、病理性血糖升高C、生理性血糖降低D、尿糖正确答案:D14、血清标本溶血,对下列检测指标影响最大的是: A、钾离子B、钠离子C、氯离子D、葡萄糖正确答案:A15、既能增强神经肌肉兴奋性,又能降低心肌兴奋性的离子是:A、钙离子B、镁离子C、氢离子D、钾离子正确答案:D16、临床上用于诊断肝脏疾病的酶,下列检测最恰当的是:A、CK、GGT、ALP、AM YB、ALT、AST、ALP、GGTC、AM Y 、LDH 、α-H B、GGTD、ACP、AST、CK、LDH正确答案:B17、结合胆红素是:A、胆素原B、间接胆红素C、直接胆红素D、胆红素-Z蛋白正确答案:C18、下列对血清蛋白质叙述错误的是: A、白蛋白/球蛋白比值为(1.5~2.5):1B、白蛋白参考范围为35~50 g/LC、总蛋白参考范围为60~80 g/LD、白蛋白和球蛋白均由肝实质细胞合成正确答案:D19、血气分析仪直接测定的三项指标是:A、pH 、PCO2、TCO2B、pH 、PO2、SaO2C、pH 、PO2、PCO2 D、pH 、SB、AB正确答案:C20、关于同工酶的叙述正确的是: A、催化相同化学反应B、不同组织中的含量相同C、分子结构相同D、理化性质特性相同正确答案:A21、嗜铬细胞瘤患者血中下列指标升高的是:A、TSHB、儿茶酚胺C、17-酮类固醇D、17-皮质类固醇正确答案:B22、下列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是:A、α1‐酸性糖蛋白,结合珠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B、转铁蛋白,血红素结合蛋白,甲胎蛋白,结合珠蛋白C、甲胎蛋白,铜蓝蛋白,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D、铜蓝蛋白,结合珠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正确答案:A23、根据国际酶学委员会的决定,酶的一个国际单位是指:A、最适条件下,每小时催化生成1 mmol产物所需的酶量B、37℃下,每分钟催化生成1 μmol产物所需的酶量C、25℃下,其他为最适条件,每分钟催化生成1 μmol产物所需的酶量D、在特定条件下,每分钟转化一个 μmol底物所需的酶量正确答案:D24、乳酸脱氢酶是由两种亚基组成的四聚体,一般情况下共形成同工酶的数量是: A、2种B、3种C、4种D、5种正确答案:D25、胆固醇可转化为下列化合物,但应除外:A、胆汁酸B、维生素D3C、雄激素D、绒毛膜促性腺激素正确答案:D26、肝中参与胆红素生物转化的主要物质是: A、甘氨酰基B、乙酰基C、葡萄糖醛酸D、甲基正确答案:C27、有关C-反应

蛋白(CRP)错误的论述是:A、是结合肺炎球菌细胞壁C-多糖的蛋白质B、是一种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在急性创伤和感染时血浆浓度升高D、在肝细胞内分解正确答案:D28、唯一能降低血糖的激素是:A、胰岛素B、肾上腺素C、生长激素D、甲状腺素正确答案:A29、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把血清蛋白分成5条带,由正极到负极的顺序是:A、A、α1、β、γ、α2B、A、β、α1、α2、γC、A 、α1、α2、β、γD、A 、α1、α2、γ、β正确答案:D30、在正常情况下体液中细胞内液与细胞外液钾离子浓度分布是: A、细胞外液大于细胞内液B、细胞外液等于细胞内液C、细胞内液大于细胞外液D、以上都不对正确答案:C31、对LDL描叙正确的是: A、运输内源性胆固醇B、运输内源性三酰甘油C、运输外源性胆固醇D、运输外源性三酰甘油正确答案:A32、阻塞性黄疸的特征是: A、血结合胆红素增多,尿胆原增高B、血结合胆红素增多,尿胆红素阳性C、血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胆原增高D、血未结合胆红素增多,尿胆红素阳性正确答案:B33、长期饥饿后,血液中含量升高的物质是: A、葡萄糖B、血红素C、乳酸D、酮体正确答案:D34、以下哪种电泳的主要缺点是本底着色高及膜保存较困难:A、琼脂糖凝胶电泳B、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C、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D、淀粉胶电泳正确答案:B35、A/G倒置可见于: A、肝硬化B、胆石症C、急性肝炎D、营养不良正确答案:A36、高蛋白饮食不影响检测血清中的: A、尿素B、血糖C、尿酸D、血氨正确答案:B37、IFCC推荐的酶活性浓度测定温度为:A、38℃B、20℃C、37℃D、25℃正确答案:C38、用双波长测定样品时,有关副波长不正确的是: A、副波长能补偿发光灯每次闪动给结果造成的差异B、样品在副波长处的吸光度应为“0”C、副波长可有助于去除内源性色源D、副波长应远离主波长正确答案:D39、血清蛋白电泳时通常用pH 8.6缓冲液,此时各种蛋白质带有的电荷为: A、白蛋白带正电荷,其他蛋白带负电荷B、白蛋白带负电荷,其他蛋白带正电荷C、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负电荷D、白蛋白和其他蛋白均带正电荷正确答案:C40、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 A、血清外观清,总胆固醇值明显升高,三酰甘油正常,脂蛋白电泳β脂蛋白深染B、血清外观混浊,总胆固醇值升高,三酰甘油升高,脂蛋白电泳前β脂蛋白深染C、血清外观上层有奶油盖、下层透明,总胆固醇值升高,三酰甘油正常,脂蛋白电泳CM 深染D、血清外观上层有奶油盖、下层混浊,总胆固醇值升高,三酰甘油明显升高,脂蛋白电泳CM 深染,前β脂蛋白拖尾正确答案:A41、主要用于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是:A、CK-MBB、AMYC、ASTm 测定D、γ-GT 测定正确答案:A42、血钙减低常见于: A、甲状旁腺功能亢进B、急性坏死性胰腺炎C、Addison病D、慢性肺功能不全正确答案:B43、下列选项中,不是反映肝细胞损伤的酶是: A、ALTB、ASTC、ACPD、CHE正确答案:C44、氧饱和度是指: A、血中存在游离氧的量B、血液完全被氧气饱和时的氧含量C、血液与空气平衡后的氧含量D、血中氧含量与氧结合量之比值正确答案:D45、下列物质对光敏感,测定时血标本应尽量避光的是: A、总蛋白B、胆红素C、葡萄糖D、三酰甘油正确答案:B46、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最可靠的指标是: A、血尿酸B、血清肌酐C、尿肌酐D、内生肌酐清除率正确答案:D47、以下有关酸碱平衡的说法,错误的是:A、血液正常pH 为7.35~7.45B、血液pH<7.35为失代偿性酸中毒C、血液pH>7.45为失代偿性碱中毒D、仅从pH改变即可确定是代谢性还是呼吸性酸碱中毒正确答案:D48、胰淀粉酶的活性改变可出现在: A、心肌病变B、前列腺疾病C、骨髓疾病D、胰腺疾病正确答案:D49、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时:A、PCO2↓,pH ↓B、PCO2↓,pH不变C、PCO2↓,pH↑D、PCO2↓,pH不变正确答案:B50、下列选项不是自动生化分析仪特点的是: A、快速、准确、节省试剂B、提高了工作效率C、减少了系统误差D、减少了人为误差正确答案:C51、半自动生化分析仪所用试剂约为全自动生化分析仪的:A、1/3B、1/2C、3倍D、2倍正确答案:D52、自动生化分析仪自动清洗取样针是为了: A、提高分析精密度B、防止试剂干扰C、防止样品间的交叉干扰D、提高反应速度正确答案:C53、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时应尽可能减少试剂用量,一般情况下,样品体积占反应总体积的:A、2%B、5%C、10%D、20%正确答案:C54、多数免疫比浊法采用的校正方法是: A、二点校正B、多点校正C、线性校正D、单点校正正确答案:B55、剧烈运动会使物质指标浓度增高的是: A、总蛋白B、尿素C、葡萄糖D、ALT正确答案:D56、胆固醇测定试剂中的赋型胆酸盐对血清物质测定有干扰,应设法防止交叉污染,该血清物质是: A、胆红素B、总胆汁酸C、ALTD、尿素正确答案:B57、下列有关干化学法的叙述,错误的是: A、仪器操作不需纯净水B、仪器校正一次可稳定半年C、仪器操作需酸碱冲洗液等辅助设备D、重复性好、快速正确答案:C58、正常糖耐量的OGTT结果为:A、空腹血糖6~7 mmol/LB、口服葡萄糖30~60 min达最高峰C、葡萄糖峰值>10 mmol/LD、2 h血糖水平在7~8 mmol/L正确答案:B59、如果样本对测定单色光有干扰吸收,为抵消这一影响应采

用:A、平行操作空白B、样品空白C、试剂空白D、溶剂空白正确答案:B60、以NAD 还原成NADH反应为基础的生化分析采用的波长及吸光度变化分别为: A、340 nm,从小到大B、400 nm,从小到大C、400 nm,从大到小D、340 nm,从大到小正确答案:A61、反渗透水不能去除: A、悬浮物B、微小离子C、CO2 D、微生物正确答案:B62、具有电泳和分子筛双重作用的电泳利用的支持介质是: A、琼脂糖凝胶B、醋酸纤维素薄膜C、聚丙烯酰胺凝胶D、淀粉胶正确答案:C63、下列物质不属于酮体的是:A、丙酮B、乙酰乙酸C、β-羟丁酸D、丙酮酸正确答案:D64、离子选择电极法临床常用于测定: A、AST,ALTB、肌酐,尿素C、胆固醇,三酰甘油D、K+ ,Na+ ,CI-,HCO-3正确答案:D65、火焰光度法时,会出现假性低血钠或低血钾的血标本是:A、高脂或高蛋白血B、低脂或低蛋白血C、高溶血D、高黄疸血正确答案:A66、血浆中催化脂肪酰基转运至胆固醇生成胆固醇酯的酶是: A、血浆卵磷脂胆固醇脂酰转移酶B、内质网脂酰COA胆固醇脂酰转移酶C、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D、脂蛋白脂肪酶正确答案:A67、由胆固醇转变成的维生素是: A、维生素AB、维生素BC、维生素CD、维生素D正确答案:D68、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A、25-OH-D3B、1,25-(OH)2-D3C、1,24,25-(OH)3-D3D、24,25-(OH)2-D3E、维生素D3正确答案:B维生素D3的活性形式是1,25-(OH)2-D3,故B为最佳选择。

69、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是A、铁B、铜C、锌D、硒E、碘正确答案:A人体内含量最丰富的微量元素是铁。

70、维生素D3的功能是A、升高血钙、血磷B、降低血钙、血磷C、升高血钙,降低血磷D、升高血磷,降低血钙E、降低肾小管对钙、磷的吸收正确答案:A维生素D3的作用是升高血钙、血磷。

71、下列微量元素中参与血红蛋白合成的是A、铁B、铜C、锌D、硒E、碘正确答案:A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

72、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效果是A、药物水溶性降低B、药物活性的升高C、药物极性和水溶性降低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E、药物的极性降低,有利于吸收正确答案:D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提高药物的极性和水溶性,使大多数药物失去药理活性,有利于药物排出体外。

73、乳酸脱氢酶是由H、M亚基组成的A、二聚体B、三聚体C、四聚体D、五聚体E、六聚体正确答案:C乳酸脱氢酶是由H、M亚基组成的四聚体。

74、一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净生成三磷酸腺苷(ATP)数为A、2个B、8个C、38个D、16个E、46个正确答案:C一分子葡萄糖完全氧化可净生成36个或38个三磷酸腺苷(ATP)。

75、糖酵解过程在细胞中完成的部位是A、胞浆B、胞核C、线粒体D、内质网E、高尔基复合体正确答案:A糖酵解过程是在胞浆中进行的。

76、下列降低血糖的激素是A、胰岛素B、胰高血糖素C、糖皮质激素D、生长激素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A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包括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

77、升高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激素是A、胰高血糖素B、肾上腺皮质激素C、胰岛素D、生长激素E、肾上腺素正确答案:A参与血糖调节的激素有两类:一类是降低血糖的激素,只有胰岛素一种;一类是升高血糖的激素,包括肾上腺素、胰高血糖素、肾上腺皮质激素、生长激素等。其中胰高血糖素是升高血糖浓度的最重要的激素。

78、血糖去路不正确的是A、合成糖原B、氧化供能C、转化为非糖物质D、转变为其他糖E、糖异生作用正确答案:E血糖的去路包括氧化分解,合成糖原,转化成非糖物质,转变成其他糖或糖衍生物以及高于肾阈值时随尿排出。

79、酮体是指A、β-羟丁酸、乙酰乙酸、乙酸B、β-羟丁酸、乳酸、丙酮酸C、柠檬酸、β-羟丁酸、丙酮D、β-羟丁酸、乙酰乙酸、丙酮E、草酰乙酸、乳酸、丙酮酸正确答案:D酮体是胰岛素缺乏时,大量脂肪分解以增加供能,从而使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生成增多。乙酰乙酸、β-羟丁酸、丙酮称为酮体。

80、极低密度脂蛋白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A、胆固醇B、油三酯C、载脂蛋白D、磷脂E、葡萄糖正确答案:B极低密度脂蛋白含60%的TG,20%的TC,10%的栽脂蛋白。

81、血液中主要携带胆固醇的脂蛋白是A、HDLB、LDLC、VLDLD、CME、Lp(a)正确答案:B一般说LDL是血液中主要的携带胆固醇的脂蛋白,可以在肝和其他组织被LDL受体摄取进入细胞而被直接分解代谢。

82、载脂蛋白B100主要存在于A、CMB、LDLC、VLDLD、HDLE、FFA正确答案:B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载脂蛋白,HDL主要含apo AⅠ、AⅡ;LDL几乎只含apoB100;VLDL除含apo B100外,还含有apo CⅠ、CⅡ、CⅢ和E。

83、载脂蛋白AⅠ主要存在于A、LDLB、VLDLC、HDLD、CME、IDL正确答案:C不同脂蛋白含不同的栽脂蛋白,HDL主要含apo AⅠ、AⅡ;LDL几乎只含apo B100;VLDL除含apo B100外,还含有apo CⅠ、CⅡ、CⅢ和E。

84、胆汁酸的唯一前体是A、甘油三酯B、胆固醇C、胆固醇酯D、脂蛋白E、糖蛋白正确答案:B胆固醇在维持机体正常功能上是非常重要的,是胆汁酸的唯一前体,是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器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是所有类固醇激素的前体。

85、对血浆渗透压产生影响较大的蛋白质为A、免疫球蛋白B、白蛋白C、C反应蛋白D、纤维蛋白原E、转铁蛋白正确答案:B白蛋白是血浆中含量最多的蛋白质,对维持血浆胶体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86、前白蛋白的合成部位为A、肺B、肝C、肾D、骨髓E、脾正确答案:B肝脏为血清蛋白质的主要合成部位,前白蛋白是在肝脏合成的。

87、血浆特异酶是指A、在血浆中发挥作用的酶B、在血浆中分解的酶C、在血浆中合成的酶D、外分泌腺分泌入血浆中的酶E、存在于细胞内,分泌入血浆中的酶正确答案:A血清酶可分为两大类,一类是血浆特异酶,主要是只在血浆中发挥作用的酶;一类是非血浆特异酶,在血浆中浓度很低,且无功能。 88、LD1主要存在于A、肝B、心C、胰D、肺E、脾正确答案:BLD在人及动物组织中广泛存在。人体以心、肾、骨骼肌含量最丰富。LD1主要来源于心肌。

89、与ALP的生理变化关系最大的是A、饮酒B、年龄C、妊娠D、性别E、运动正确答案:BALP是和骨生长发育密切相关的酶,幼儿的血清ALP明显高于成人。

90、肌酸激酶测定原理的描述错误的是A、磷酸肌酸和ADP在CK作用下生成肌酸和ATPB、ATP和葡萄糖在HK催化下生成G-6-PC、G-6-P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作用下脱氢D、使NADP+还原生成NADPHE、在540nm监测NADPH的生成量正确答案:E肌酸激酶测定原理是磷酸肌酸和ADP在CK作用下,生成肌酸和ATP,ATP和葡萄糖在HK催化下,生成G-6-P,G-6-P在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作用下脱氢,使NADP+还原生成NADPH,在340nm 监测NADPH的生成量。

91、细胞内液中的主要阳离子是A、钠离子B、镁离子C、钙离子D、钾离子E、氢离子正确答案:D体液中的主要金属元素为钠、钾、钙、镁。其中钠和氯是人体细胞外液中主要的阴阳离子,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是细胞内液主要的阳离子。

92、细胞外的体液称为A、细胞间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液正确答案:C人体的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在细胞内的体液叫细胞内液。在细胞外的体液叫细胞外液。血管内的液体叫血浆。在血管外面并直接浸浴着细胞的体液叫细胞间液或组织液。

93、产生胶体渗透压的物质是A、水B、蛋白质C、HCO3-D、Na+E、Mg2+正确答案:B血浆渗透压包括血浆胶体渗透压和血浆晶体渗透压。其中胶体渗透压主要由蛋白质产生。晶体渗透压主要由各种无机离子如钠离子、钙离子、镁离子、碳酸氢根离子等产生。

94、下列对钾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钾全靠从食物中获得B、正常人排钾的主要途径是尿液C、当无钾摄入时,肾排钾减少甚至不排钾D、禁食的患者应注意补钾E、钾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正确答案:C钾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钾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液,人体中的钾来源全靠从食物中获得。正常人排钾的主要途径是尿液,肾对钾的排除特点是“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故禁食的患者应注意补钾。 95、正常人体内的钠主要排泄途径为A、唾液B、汗液C、呼吸道D、粪便E、尿正确答案:E钠离子和氯离子主要是通过肾经尿液排出,肾排钠量与食入量保持平衡。

96、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是A、钾离子,钠离子B、钾离子,钙离子C、钠离子,氯离子D、钾离子,磷原子E、钙离子,磷原子正确答案:E钙盐和磷酸盐是体内含量最多的无机盐,约99%的钙和86%以上的磷存在于骨骼和牙齿中。

97、下列关于肌红蛋白的叙述错误的是A、存在于骨骼肌和心肌中B、血清肌红蛋白的水平与性别有关C、AMI发病后1~3小时血中浓度迅速上升D、AMI发病后6~7天达高峰E、可作为AMI的早期诊断标志物正确答案:D肌红蛋白在AMI发病后6~7小时达高峰。

98、下列心肌标志物中半寿期最短的是A、MbB、CK-MBC、cTnD、CRPE、LD正确答案:A因肌红蛋白半寿期为15分钟,比其他几个选项都短。

99、组成LD2同工酶的四聚体为A、H4B、M4C、H3MD、HM3E、H2M2正确答案:CLD是由H和M亚基组成的四聚体,共形成5种同工酶:LD1(H4),LD2(H3M),LD3(H2M2),LD4(HM3),LD5(M4)。 100、下列各项心肌标志物分子量最大的是A、MbB、CK-MBC、LDHD、cTnIE、AST正确答案:C肌红蛋白分子量为17.8kD、CK-MB分子量为86kD、LDH 分子量为135~140kD、cTnI分子量为24kD、AST分子量为93kD。

101、人体含ALT最丰富的组织是A、肝细胞B、心肌C、骨骼肌D、白细胞E、肾脏正确答案:AAL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肝脏、肾脏、心脏、骨骼肌等。

102、经肝细胞加工后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A、非结合胆红素B、胆汁酸C、结合胆红素D、胆汁E、总胆红素正确答案:C在肝脏内与葡萄糖醛酸结合的胆红素称为结合胆红素。

103、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是A、肝脏的特异性功能B、肾脏的特异性功能C、脾脏的特异性功能D、肾小球的特异性功能E、胰腺的特异性功能正确答案:A鸟氨酸循环(ornithine cycle)指氨与二氧化碳通过鸟氨酸、瓜氨酸、精氨酸在肝脏生成尿素的过程,是肝脏的特异性功能。

104、有效肾单位损失多少以上时,血尿素才开始上升A、30%B、50%C、80%D、10%E、5%正确答案:B因为肾脏有较强的代偿能力,只有在有效肾单位约50%以上受损时血尿素才开始上升。

105、代谢后生成尿酸的是A、蛋白质B、葡萄糖C、嘌呤核苷酸D、胆固醇E、激素正确答案:C嘌呤核苷酸分解生成嘌呤核苷及嘌呤后,经水解脱氨和氧化,最后生成尿酸。

106、关于肾小管的功能,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泌B、滤过C、重吸收D、浓缩E、稀释正确答案:B肾小管无滤过功能,只有分泌、重吸收、浓缩、稀释等功能。

107、远端肾单位对水的调节通过A、浓缩和稀释功能B、分泌功能C、酚红排泄率D、菊粉清除率E、肌酐清除率正确答案:A远端肾单位对水的调节主要通过尿液的浓缩和稀释作用来实现的。

108、尿液中不受饮食和尿量影响,排出量最为恒定的是A、肌酸B、肌酐C、尿酸D、尿素E、葡萄糖正确答案:B因内生肌酐是肌肉组织的肌酸代谢终产物,其产量与肌肉组织的质量直接相关,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因而血中浓度和尿中排出量也基本稳定。

109、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是A、近曲小管B、远曲小管C、髓袢D、肾小球E、集合管正确答案:A肾小管分三段,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近曲小管是重吸收最重要的部位,髓袢在尿液的浓缩稀释功能中起重要作用,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主要功能为参与机体的体液酸碱调节。

110、高浓度可抑制淀粉酶活性的物质是A、TGB、ASTC、ALTD、ALPE、GGT正确答案:A血清甘油三酯浓度高时可抑制淀粉酶活性,应将标本加以稀释,来降低其影响。

111、血清淀粉酶主要的同工酶区带有A、1种B、2种C、3种D、4种E、5种正确答案:B淀粉酶同工酶分为P型和S型两种淀粉酶。

112、消化酶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A、蛋白酶B、转氨酶C、肌酸激酶D、碱性磷酸酶E、脱氢酶正确答案:A消化酶包括淀粉酶、脂肪酶和蛋白酶。

113、尿液淀粉酶来自于A、肺B、血液C、卵巢D、乳腺E、精液正确答案:B尿液淀粉酶是血浆中的淀粉酶经肾小球滤过而来。

114、关于内分泌系统的描述错误的是A、区别于外分泌腺的系统B、由内分泌腺及内分泌组织和细胞组成C、无导管,分泌物直接进入血液D、不可经自分泌或旁分泌等方式发挥作用E、主要通过下丘脑-腺垂体-内分泌腺(细胞)-激素系统进行调节正确答案:D内分泌系统分泌的激素传送到靶细胞的方式有三种:远距分泌(主要经血液循环运输激素到远距离靶细胞)、旁分泌(通过扩散进入周围组织液而作用于邻近细胞)和神经分泌。

115、关于甲状腺激素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合成B、血液中99%以上的甲状腺素与血浆蛋白结合C、主要和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结合D、结合的甲状腺激素才能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E、其合成和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正确答案:D甲状腺主要合成和分泌甲状腺素(T4)和三碘甲状腺原氨酸(T3)两种激素,T3、T4都是在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中合成。血液中99%以上的T3、T4与血浆蛋白结合,其中主要和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结合,而只有游离的T3、T4才能进入靶细胞发挥作用。

甲状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主要受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

116、甲状腺激素的生理生化功能不正确的是A、提高基础代谢率B、增加氧耗和产热C、抑制胆固醇代谢为胆汁酸D、促进骨骼的增殖E、促进中枢神经系统的发育正确答案:C甲状腺能够促进胆固醇代谢为胆汁酸。

117、关于肾上腺素的作用不正确的是A、使血压降低B、增加心脏输入量C、促进脂肪分解D、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E、也可作用于肝脏和肌肉正确答案:A肾上腺素主要作用于循环系统,使血压升高。

118、关于儿茶酚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血中含量低B、化学性质不稳定C、终末代谢产物为香草扁桃酸D、测定儿茶酚胺可以了解肾上腺皮质的分泌功能E、目前尚无准确可靠的测定方法正确答案:D儿茶酚胺为肾上腺髓质合成的肾上腺素、去甲肾上腺素的代谢产物,故测定儿茶酚胺可以了解肾上腺髓质的分泌功能。

119、纤维形成的活动指标是A、Ⅰ型胶原B、Ⅲ型胶原C、Ⅳ型胶原D、蛋白多糖E、LN正确答案:CⅣ型胶原与肝纤维化及肝脏炎症坏死有关,是纤维形成的活动指标。

120、下列不是肝性脑病的生化机制的是A、血氨升高B、假神经递质在神经突触部位堆积C、支链氨基酸降低而芳香族氨基酸增高D、GABR地 增高E、尿素合成增加正确答案:E肝性脑病的机制主要有:氨中毒,假性神经递质的堆积,氨基酸不平衡即支链氨基酸降低和血中GABA增多。肝脏疾病时尿素合成减少。 121、以下不属于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的是A、透明质酸B、层黏蛋白C、Ⅲ型胶原前肽D、Ⅳ型胶原E、干扰素正确答案:E肝纤维化的诊断指标有:Ⅲ型胶原、Ⅳ型胶原、层黏蛋白和透明质酸。干扰素不是诊断肝纤维化的指标。

122、肝性脑病时血中浓度降低的物质是A、血氨B、苯丙氨酸C、酪氨酸D、GABAE、亮氨酸正确答案:E在肝性脑病时血氨升高,GABA升高。芳香氨基酸(苯丙氨酸、酪氨酸、色氨酸)升高。假性神经递质升高。仅有支链氨基酸(缬氨酸、亮氨酸、异亮氨酸)的浓度降低。 123、关于糖酵解途径的正确描述是A、是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B、是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C、是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酰CoA的过程D、是在有氧条件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乙酰CoA的过程E、是在无氧条件下,葡萄糖最终生成水及二氧化碳的过程正确答案:A糖酵解是在无氧情况下,葡萄糖分解生成乳酸的过程。

124、下列关于1型糖尿病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发于青少年B、不需依靠胰岛素治疗C、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伤D、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HLA)有很强的关系E、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正确答案:B1型糖尿病多发于青少年,是胰岛β细胞发生细胞介导的自身免疫性损伤所致。这种类型的糖尿痛与人类白细胞组织相容性抗原有很强的关系,易发生酮症酸中毒,患者需依靠胰岛素治疗才能生存。

125、生长激素在糖代谢方面的主要作用是A、刺激糖酵解B、刺激糖有氧氧化C、刺激糖原分解D、刺激糖原合成E、刺激糖异生正确答案:B生长激素属于升高血糖的激素,主要是刺激糖异生提供血糖来源。 126、关于胰岛素作用的叙述错误的是A、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细胞B、加速葡萄糖的利用C、激活糖原合成酶D、抑制磷酸化酶E、促进糖异生作用正确答案:E胰岛素是主要的降血糖激素,主要作用为:促进葡萄糖进入肌肉、脂肪细胞,加速葡萄糖的利用,激活糖原合成酶,抑制磷酸化酶和阻止糖异生作用。 127、对胰岛素受体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特殊的脂类物质B、广泛分布于哺乳动物细胞表面C、胰岛素发挥作用首先要与靶细胞表面的胰岛素受体结合D、胰岛素发挥生物活性效应的强弱和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力有关E、受体降解可能在溶酶体中进行正确答案:A胰岛素受体是存在于细胞表面的特殊蛋白受体,胰岛素发挥作用时首先与之结合,胰岛素发挥生物活性效应的强弱和受体与胰岛素的结合力有关,受体降解可能在溶酶体中进行。

128、关于糖化蛋白描述错误的是A、可作为糖尿病控制与否的一个检测指标B、反映测定前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水平C、可以反映血糖浓度的急性或瞬间变化D、与糖尿病血管并发症呈正相关E、由葡萄糖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的正确答案:C血中的己糖主要是葡萄糖,可以和蛋白质发生缓慢的不可逆的非酶促反应,形成糖化蛋白。由于糖化蛋白是反映测定前一段时间内血糖的总体水平,所以不能反映血糖浓度的急性或瞬间变化。

129、空腹时血液中携带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是A、CMB、LDLC、VLDLD、HDLE、Lp(a)正确答案:C

由肝合成的VLDL是在空腹时血液中携带甘油三酯的主要脂蛋白。

130、食物中的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小肠组织内组成富含甘油三酯的大分子是A、乳糜微粒B、VLDLC、IDLD、脂蛋白受体E、载脂蛋白正确答案:A食物中的脂肪被肠道消化吸收后,在小肠组织内组成富含甘油三酯的大分子的新生乳糜微粒,在乳糜微粒进入血液的过程中,其栽脂蛋白组分迅速改变,最后完成脂蛋白的代谢。

131、能将胆固醇从肝外组织转运至肝脏进行代谢的脂蛋白是A、CMB、VLDLC、LDLD、HDLE、Lp(a)正确答案:DHDL从周围组织得到胆固醇并在LCAT作用下转变成胆固醇酯后,直接将其运送到肝,再进一步代谢。

132、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A、脂质转运蛋白B、载脂蛋白C、脂质D、脂蛋白受体E、脂酶正确答案:B脂蛋白中的蛋白质部分称为栽脂蛋白。

133、下列关于脂蛋白(a)描述错误的是A、含有一个富含碳水化合物和高度亲水性的apo(a)蛋白B、和纤溶酶原有同源性C、可以减少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D、在电泳图谱中,和VLDL相似E、在超速离心中,在LDL和HDL范围内正确答案:CLp(a)是CHD的一个独立危险因素,有增加动脉粥样硬化和动脉血栓形成的危险性。

134、目前我国测定TC的参考方法是A、电泳法B、匀相测定法C、超速离心法D、HPLC法E、聚乙烯硫酸盐沉淀法正确答案:D目前我国测定TC的参考方法是HPLC法。

135、人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泳动最慢的是A、白蛋白B、α1蛋白C、α2球蛋白D、β球蛋白E、γ蛋白正确答案:E人血清蛋白质经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可分出5条带,泳动速度从快到慢的顺序是白蛋白α1球蛋白、α2球蛋白、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

136、下列对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的描述错误的是A、操作简单B、干扰物质少C、重复性好D、灵敏度高E、为首选的常规方法正确答案:D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血清总蛋白虽然灵敏度低,但操作简单,干扰物质少,重复性好,仍然为首选的常规方法。

137、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是A、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酸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B、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C、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酸性条件下与二价铁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D、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铁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E、蛋白质分子中的氢键在酸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正确答案:B双缩脲比色法测定蛋白质浓度的原理是蛋白质分子中的肽键在碱性条件下与二价铜离子作用生成蓝紫色化合物。 138、下列关于CK的描述错误的是A、由两个亚单位组成B、仅二聚体有活性C、骨骼肌及心肌中CK-MM占优势D、CK-MB主要分布于心肌中E、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B的活性正确答案:E正常血清中绝大部分为CK-MM的活性。

139、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增高的主要机制错误的是A、酶合成异常B、细胞酶的释放C、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D、血液中酶的清除E、酶活性测定的方法不同正确答案:E疾病时大多数血清酶活性改变与酶合成异常、细胞酶的释放、酶在细胞外间隙的分布和运送、血液中酶的清除有关,而与酶活性测定的方法无关。

140、正常成年人血清LD同工酶含量存在如下规律A、LD1> LD2> LD3> U)4> LD5B、LD2> LD1> LD3> U)4> LD5C、LD1> LD2> LD4> LD3> LD5D、LD5> LD2> I D3> U)4> LD1E、LD1> U)2> I 3> LD5> U)4正确答案:B正常成年人血清LD存在5种同工酶,分别为LD1、LD2、LD3、LD4、LD5。其含量由大到小排列为LD2、LD1、LD3、LD4、LD5。

141、阴离子间隙是指A、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B、细胞内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C、细胞外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和D、细胞内液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和E、血浆中所测的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和正确答案:A阴离子间隙是指细胞外液中所测得阳离子总数和阴离子总数之差,即正常人血清钠离子、钾离子之和与碳酸氢根离子、氯离子之和的差值为阴离子间隙。

142、不参与血液pH平衡调节的是A、神经系统的调节B、血液的缓冲系统调节C、肺对CO2排出的调节D、每日饮水量、尿的调节E、肾脏对酸碱物质排出的调节正确答案:D参与血液pH平衡调节的主要

有神经系统的调节、血液的缓冲系统调节、肺对CO2排出的调节、肾脏对酸碱物质排出的调节。每日饮水量可调节尿量,但不参与血液pH 的调节。

143、血液中HbO2量与Hb总量之比称为A、P50B、血氧饱和度C、氧解离曲线D、Bohr效应E、HbO2解离曲线正确答案:B血液中HbO2量与Hb总量之比称为血氧饱和度。若以PO2值为横坐标,血氧饱和度为纵坐标作图,求得血液中HbO2的O2解离曲线,称为HbO2解离曲线。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O2称为P50。

144、血液pH是下列某种离子的负对数,这种离子是A、钠B、钾C、氢D、氯E、钙正确答案:C血液pH是氢离子的负对数。

145、低钾血症是指血清钾低于A、2.5mmol/LB、3.0mmol/LC、3.5rnmol/LD、4.0mmol/LE、2.0mmol/L正确答案:C人正常血清钾正常范围为3.5~5.5mmol/L,血清钾低于3.5mmol/L为低钾血症。

146、临床用A/G(白蛋白/球蛋白)比值来衡量A、肝脏疾病的严重性B、肺脏疾病的严重性C、肾脏疾病的严重性D、心脏疾病的严重性E、脾脏疾病的严重性正确答案:A白蛋白是在肝脏中合成的,肝脏疾病时白蛋白的合成减少,导致A/G比值降低或倒置,可用来衡量肝脏疾病的严重性。

147、药物从给药部位通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A、药物分布B、药物吸收C、药物转化D、药物排泄E、治疗药物检测正确答案:B药物体内转运的基本过程有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主要过程。药物从给药部位通过细胞膜进入循环系统的过程称为药物吸收。药物吸收对药物药效作用的开始、作用强度、持续时间起着重要作用。

148、下列关于B钠尿肽(BNP)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BNP是由心、脑分泌的一种含32个氨基酸的多肽激素B、BNP是一个较可靠的心衰诊断指标,但其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并不相一致C、BNP有很高的阴性预测价值,BNP正常可排除心衰的存在D、对于呼吸困难的患者,BNP是预示有否发生CHF的较强的因子E、BNP在机体中起排钠、利尿、扩张血管的生理作用正确答案:BBNP的主要分泌部位在心室,因此BNP是一个较可靠的心衰诊断指标,其升高程度和心衰严重程度相一致。

149、下列关于CK测定叙述筻堡的是A、血清、血浆、脑脊液等均可作为CK分析的标本B、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C、其他抗凝剂或多或少会对CK活性的测定产生影响D、黄疸标本对结果会产生影响E、混浊标本对结果无影响正确答案:D血清、血浆、脑脊液等均可作为CK分析的标本,常用的抗凝剂为肝素,其他抗凝剂或多或少会对CK活性的测定产生影响,黄疸和混浊标本对结果无影响,测定过程中,主要干扰物质是腺苷酸激酶,标本应避免溶血。

150、下列LD对AMI诊断的叙述错误的是A、溶血标本不可用B、草酸盐抗凝剂抑制LD活性C、不管在什么温度下(包括冷冻)保存,均可导致LD酶活性丧失D、LD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特异性较差E、LD作为 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敏感度较高正确答案:E红细胞中LD是血清中的100倍,故溶血可使结果偏高。草酸盐抗凝剂抑制LD活性,应避免使用。由于LD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因此不管在什么温度下(包括冷冻)保存,均可导致LD酶活性丧失。LD作为AMI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特异性和敏感度较差,目前在临床上的应用已逐渐减少。

151、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Mb是诊断MI的首选标志物B、CK-MB较cTnI灵敏C、对于症状发作后6小时以内就诊的患者,应测定其肌红蛋白D、Mb在骨骼肌损伤时也升高E、LD、AST不再作为心脏标志物用于MI的诊断正确答案:AcTn是诊断MI的首选标志物。

152、常用的抗凝剂对CK 活性测定无影响的是A、EDTAB、枸橼酸C、肝素D、草酸钠E、氟化物正确答案:C常用的抗凝剂除肝素外,其他抗凝剂或多或少都会对CK活性的测定产生影响。只有肝素对活性测定没有影响。

153、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最敏感的酶学指标是A、ASTB、ALTC、CHED、TBAE、m-AST正确答案:B因ALT含量以肝脏为主,ALT虽不特异,但在急性肝炎时却是最敏感的指标,其活性高低多与I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

154、血清中GGT主要来自于A、肝脏B、肾脏C、前列腺D、胰腺E、肠正确答案:A血清中GGT主要来自于肝脏。

155、激素的灭活主要在A、肾脏B、心脏C、肝脏D、大脑E、胰腺正确答案:C肝脏是激素灭活的主要

器官。

156、肾单位的组成不包括A、集合管B、肾小球C、小球囊腔D、近曲小管E、远曲小管正确答案:A肾单位是由肾小球、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

157、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是A、肾小管B、肾小球C、集合管D、肾单位E、基底膜正确答案:D肾单位是肾脏的基本功能单位,肾单位由肾小球、小球囊腔、近曲小管、髓袢和远曲小管组成。

158、由于血浆中低分子量蛋白质过多,进入原尿后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而产生的蛋白尿称为A、肾功能衰竭B、非选择性蛋白尿C、肾小管性蛋白尿D、肾小球性蛋白尿E、血浆性蛋白尿正确答案:E蛋白尿的原因有两种:当肾小管通透性增加时,血液中蛋白质被肾小球滤过,产生蛋白尿,称为肾小球性蛋白尿;当血浆中的低分子量蛋白质过多,这些蛋白质大量进入原尿,超过了肾小管的重吸收能力时,产生的蛋白尿,称为血浆性蛋白尿。

159、关于β2微球蛋白,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分子量很大B、存在于有核细胞膜上C、由淋巴细胞生成D、自由通过肾小球E、在近曲小管几乎全部被重吸收正确答案:Aβ2微球蛋白主要用于肾小管损伤的监测,其分子量是11.8kD,属低分子量蛋白质。

160、下列关于淀粉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血AMY比测定尿AMY更有诊断价值B、主要由唾液腺和胰腺分泌C、可通过肾小球滤过D、急性阑尾炎时也可见血AMY升高E、血清AMY下降比尿AMY快正确答案:A由于在急性胰腺炎发病后血清淀粉酶升高的比尿淀粉酶早,下降也比尿淀粉酶快,故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比测定血AMY更有诊断价值。

161、关于脂肪酶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水解长链脂肪酸甘油酯的酶B、血清中的脂肪酶主要来自于胰腺C、白细胞中也可测到脂肪酶活性D、可由肾小球滤过E、正常情况下尿中可检测到脂肪酶正确答案:E正常情况下脂肪酶可由肾小球滤过,并被肾小管全部吸收,所以尿中测不到脂肪酶。

162、对淀粉酶测定影响不大的物质是A、离子B、氯离子C、肝素D、枸橼酸盐E、草酸盐正确答案:C很多阴离子有激活淀粉酶的作用,其中以CI-、Br-为最强。由于Ca2+ 是淀粉酶分子组成的部分,所以除肝素外,一般抗凝剂如草酸盐、枸橼酸盐等因能与Ca2+结合,抑制淀粉酶活性而不宜应用。

163、胆固醇可衍生成A、TSHB、ACrHC、肾上腺髓质激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前列腺素正确答案:D肾上腺皮质激素的前体均为胆固醇。

164、下列关于TSH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由腺垂体分泌B、由α和β亚基组成C、TSH测定采用血清标本,4℃稳定5天D、刺激甲状腺的发育E、TSH增高见于甲亢正确答案:ETSH增高见于原发性甲减。 165、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患者的实验室检测结果中,不可能出现的情况是A、血糖降低B、血钾降低C、尿17-OHCS降低D、血钠降低E、尿17-KS降低正确答案:B肾上腺皮质功能减退时肾上腺皮质分泌的糖皮质激素不足,导致糖异生作用减弱、肝糖原消耗,可发生低血糖、脂肪消耗;醛固酮缺乏,易引起潴钠、排钾功能减退,可导致严重的钠负平衡,肾排钾和氢离子减少可导致高血钾和轻度代偿性酸中毒。肾上腺皮质的代谢物17-OHCS和17-KS

166、糖皮质激素属于A、蛋白质类B、氨基酸衍生物类C、肽类D、类固醇类E、脂肪酸衍生物类正确答案:D糖皮质激素是由17个碳原子组成的四环烷,称为类固醇激素。

167、肾上腺髓质分泌的儿茶酚胺中量最少的是A、多巴B、多巴胺C、肾上腺素D、肾上腺皮质激素E、去甲肾上腺素正确答案:B肾上腺髓质分泌的激素中肾上腺素约为去甲肾上腺素的4倍,仅分泌微量多巴胺。

168、肾上腺素的分泌部位是A、由腺垂体分泌B、由肾上腺髓质分泌C、由肾上腺皮质分泌D、由甲状腺分泌E、由胰腺分泌正确答案:B肾上腺素是由肾上腺髓质分泌的。 169、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不包括A、糖尿病酮症酸中毒B、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C、乳酸酸中毒D、低血糖昏迷E、肝性脑病正确答案:E糖尿病急性代谢并发症包括:糖尿病酮症酸中毒、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和乳酸酸中毒。低血糖昏迷实际也是糖尿病急性并发症之一,许多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原因多与用药不当有关。肝性脑病发生在严重肝病时。

170、下列关于尿糖的描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尿糖定性试验为(-)B、尿糖测定可以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C、某些糖尿病肾病患者,血糖高达11.02~16.53mmol/L时,尿糖还为阴性D、影响肾小管重吸收的疾病,虽然血糖不高,但可以出现尿糖E、妊娠时血糖虽然正常,尿糖可呈阳性正确答案:B正常人尿糖

定性试验为(-),糖尿病血糖水平>8.82~9.92mmol/L时,肾小管不能完全把滤过的葡萄糖回吸收,导致尿中可测出糖。但是评价尿糖时要考虑肾糖阈的因素。肾病或妊娠时,肾糖阈升高或降低,导致尿糖水平与血糖水平不相适应。尿糖测定主要用于筛查疾病和疗效观察,不能作为诊断指标。

171、关于尿糖测定不正确的是A、评价尿糖时一定要考虑肾糖阈的因素B、主要用于筛查疾病和疗效观察C、可作为诊断指标D、尿糖阳性可见于一次性食糖过多E、低营养状态者做糖耐量实验时可出现糖尿正确答案:C尿中可测出糖的最低血糖浓度称为肾糖阈。因为随着肾小球和肾小管情况的不同,肾糖阈会有变化。如在肾小球滤过率降低的情况下,肾糖阈可升高,某些糖尿病肾病、肾小球硬化的患者,血糖达11.02~16.53mmol/L时尿糖还为阴性;另外影响肾小管回吸收的疾病,如长期肾盂肾炎、先天肾小管疾患,损坏的肾小管均使肾糖阈降低,血糖仅为5.51mmol/L。因此,尿糖测定是一个很简便的过筛指标,但不能作为糖尿病的诊断依据。

172、目前公认的血糖检测参考方法为A、己糖激酶法B、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C、葡萄糖氧化酶-氧速率法D、氧化还原法E、邻甲苯胺法正确答案:A血糖测定的方法有氧化还原法、缩合法、酶法。酶法包括:葡萄糖氧化酶-过氧化物酶耦联法、葡萄糖氧化酶-氧速率法、己糖激酶法。其中己糖激酶法是目前公认的血糖检测的参考方法。

173、下列不是低血糖检查常用项目的是A、血糖B、OGTTC、胰岛素D、C肽E、糖化血清蛋白正确答案:E低血糖的实验室检查包括:血糖测定、OGTT实验、胰岛素及C肽测定。而糖化血清蛋白是糖尿病近期内控制的一个灵敏指标。

174、下列关于LDL-C描述错误的是A、LDL的主要载脂蛋白为apoB100B、LDL是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C、LDL-C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D、LDL-C是血脂异常防治的首要靶标E、LDL-C升高可见于遗传性高脂蛋白血症正确答案:BLDL是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175、下列检验结果是冠心病危险因素的是A、血清总胆固醇下降B、血清甘油三酯下降C、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D、血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E、血清肌酸激酶降低正确答案:D冠心病的发生与高胆固醇、高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增高有关,而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升高是预防冠心病的因素。

176、下列关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描述错误的是A、HDL是体积最小的脂蛋白B、磷脂是其主要的脂质C、血浆中HDL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正相关D、HDL-C升高还可见于慢性肝炎E、HDL-C降低可见于糖尿病正确答案:CHDL是体积最小的脂蛋白,磷脂是其主要的脂质,血浆中HDL和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HDL-C升高还可见于慢性肝炎,HDL-C降低可见于糖尿病。

177、关于血浆胆固醇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类固醇的一种B、是指血浆中游离胆固醇C、是所有细胞膜和亚细胞器膜上的重要组成成分D、是胆汁酸的唯一前体E、是所有类固醇激素的前体正确答案:B血浆胆固醇包括胆固醇酯和游离胆固醇两种。

178、导致血清总蛋白增高的原因为A、营养不良B、消耗增加C、水分丢失过多D、肝功能障碍E、肾病综合征正确答案:C水分丢失使血液浓缩,从而导致血清总蛋白浓度升高。其他原因都会引起血清总蛋白浓度降低。

179、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等情况下浓度降低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A、白蛋白、前白蛋白、铜蓝蛋白B、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C、铜蓝蛋白、转铁蛋白、白蛋白D、结合珠蛋白、白蛋白、C-反应蛋白E、C-反应蛋白、α1-抗胰蛋白酶、C-反应蛋白正确答案:B在炎症、创伤、心肌梗死、感染等情况下浓度降低的急性时相反应蛋白是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其他急性时相反应蛋白则升高。 180、可以防止血红蛋白从肾丢失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的血清蛋白质是A、清蛋白B、结合珠蛋白C、C-反应蛋白D、转铁蛋白E、铜蓝蛋白正确答案:B结合珠蛋白在血浆中与游离的血红蛋白结合,防止血红蛋白从肾丢失从而为机体有效地保留铁。 181、下列关于血清CK及其同工酶的描述错误的是A、总活性的测定比同工酶的检测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B、血清CK-MB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有价值的生化指标C、目前心肌梗死诊断多采用CK-MB质量D、血清中CK-BB含量极少E、CK分子是由两个亚单位组成的二聚体正确答案:A同工酶由于组织来源不同,组织特异性更强,因此同工酶的检测比测定总活性具有更高的灵敏度和特异性。 182、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尿AMY约于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B、急性胰腺炎后期测

定血AMY比测定尿AMY更有价值C、血清淀粉酶主要来自胰腺和唾液腺D、胰淀粉酶由胰腺-活性状态排入消化道E、胰淀粉酶属于α-淀粉酶正确答案:B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小时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而尿淀粉酶约于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升高。急性胰腺炎发病后血清淀粉酶3~4天恢复正常,尿淀粉酶下降比血清淀粉酶慢,因此在急性胰腺炎后期测定尿AMY更有价值。

183、血清ALP活性极度上升,可达正常上限50倍,多见于A、变形性骨炎B、骨肿瘤C、佝偻病D、梗阻性黄疸E、肝癌正确答案:A血清ALP活力测定常作为肝胆疾病和骨骼疾病的临床辅助诊断指标。不同疾病的升高程度不同。在变形性骨炎时极度升高,可达正常上限50倍。发生其他备选答案的疾病时,升高幅度较之为低。

184、测定血清酶活性时,标本采集要点错误的是A、采血后及时分离血清B、大多数抗凝剂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酶活性C、大部分酶在低温中比较稳定D、ALT冷冻保持10个月活性变化不大E、LD在低温保存比在室温更稳定正确答案:E标本采集要点:采血后1~2小时实验室必须及时离心,分离血清。除非测定与凝血或纤溶有关的酶,一般都不采用血浆而采用血清作为测定标本。大部分酶在低温中比较稳定,分离血清如不能及时测定应放在冰箱中保存,常用酶如ALT、AST、ALP、CK等冷冻保存10个月活性变化不大。但有些酶如LD在融冻时被破坏,在低温反而不如室温稳定。

185、因pH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称为A、P50B、血氧饱和度C、氧解离曲线D、Bohr效应E、HbO2解离曲线正确答案:D当血液中pH由正常的7.40降为7.20时,Hb与氧的亲和力降低,氧解离曲线右移释放氧增加。pH上升至7.60时,Hb与氧的亲和力增加,氧解离曲线左移,这种因pH改变而影响Hb携氧能力的现象称为Bohr效应。

186、呼吸性酸中毒时A、PCO2↑B、AB↓C、pH↑D、SB↓E、TCO2↓正确答案:A呼吸性酸中毒时血pH下降,因呼吸原因引起二氧化碳排出不畅,导致体内CO2潴留,PCO2↑,TCO2↑,AB↑,SB↑。 187、细胞内的体液称为A、细胞间液B、细胞内液C、细胞外液D、血浆E、组织间液正确答案:B人体的体液以细胞膜为界,可分为两大部分。在细胞内的体液叫细胞内液。在细胞外的体液叫细胞外液。血管内的液体叫血浆。在血管外面并直接浸浴着细胞的体液叫细胞间液或组织液。

188、血钾测定时样本采集和处理错误的是A、肝素锂抗凝血浆可作为钾测定的样品B、血清或血浆可冰冻保存C、测定结果明显受溶血的干扰D、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均可使血钾降低E、采血前患者肌活动可使血钾上升正确答案:D血清、肝素锂抗凝血浆、汗液、粪便、尿及胃液均可作为测定钠钾样品。血清或血浆可在2~4℃或冷冻保存。因为红细胞中钾比血浆钾高二十几倍,故样品应严格防止溶血。全血未及时分离或冷藏均可使血钾上升。采血前患者肌活动可使血钾上升。

189、呼吸性酸中毒A、NaHCO3/H2CO3<20/1,原发性H2CO3↑B、NaHCO3/H2CO3<20/1,原发性NaHCO3↓C、NaHCO3/H2CO3>20/1,原发性H2CO3↑D、NaHCO3/H2CO3>20/1,原发性NaHCO3↓E、NaHCO3/H2CO3>20/1,继发性H2CO3↑正确答案:A呼吸性酸中毒是由于肺部病变,排出的二氧化碳减少,使体内二氧化碳潴留于体内,二氧化碳分压升高,碳酸浓度增加。故为原发性H2CO3↑。酸中毒时NaHCO3/H2CO3<20/1。

190、血清铁减低见于A、巨幼红细胞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溶血性贫血D、再生障碍性贫血E、铅中毒正确答案:B铁是血红蛋白的主要成分,铁的缺乏使血红蛋白合成障碍引起缺铁性贫血。 191、血清钙升高见于A、原发性甲状旁腺功能亢进B、维生素D缺乏C、甲状旁腺功能低下D、尿毒症E、严重肝病正确答案:A甲状旁腺素有升高血钙的作用,其他备选答案都导致血钙降低。

192、血清钙降低见于A、溶骨作用增强B、恶性肿瘤骨转移C、甲状旁腺功能亢进D、尿毒症E、维生素D中毒正确答案:D低血钙症临床上比较多见,常见的原因为甲状旁腺功能低下、维生素D缺乏、严重肝痛、慢性肾病、尿毒症等,其他备选答案都引起血钙升高。

193、血清铁增高见于A、再生障碍性贫血B、缺铁性贫血C、恶性肿瘤D、急性感染E、慢性感染正确答案:A血清铁增高见于红细胞大量破坏的溶血性贫血、红细胞再生成熟障碍而导致的再生障碍性贫血等。其他各选项常导致血清铁降低。

194、在药代动力学中,生物转化与排泄两过程的综合称为A、消除B、处置C、药物吸收D、药物分布E、药物转化正确答案:A药物体内转运的基本过程有吸收、分布、生物转化、排泄等主要过程。在药物动力

学中,生物转化与排泄两过程的综合称为消除。分布与消除过程通常称为处置。其他备选答案为药代动力学的基本概念。

195、单纯急性心肌梗死患者LDH同工酶明显增高的是A、LDH2B、LDH5C、LDH1D、LDH4E、LDH3正确答案:C因为LDH1主要存在于心肌,故急性心肌梗死时LDH1增高明显。

196、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显著升高的血清酶是A、LDHB、ALPC、CKD、ACPE、AST正确答案:C因为CK在骨骼肌细胞中含量较丰富,故进行性肌营养不良患者血清CK酶显著升高。

197、关于CK-MB的叙述错误的是A、诊断AMI的性能优于ASTB、可用于判断AMI再灌注C、溶血标本干扰检测结果D、可用于判断AMI再梗死E、不能用于AMI的早期诊断正确答案:C由于红细胞中无CK和CK-MB,故溶血标本不干扰CK-MB的检测结果。 198、根据CK及其同工酶诊断AMI时,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AMI发病8小时内CK不高,则可排除AMIB、AMI发病24小时CK 的测定意义最大C、发病24小时,CK小于参考值上限,可除外AMID、CK基础值极低的患者发生心肌梗死时,其CK升高后可在正常范围内E、心肌梗死范围小,CK可不升高正确答案:AAMI诊断时注意CK-MB与CK的时效性。AMI发病8小时内CK不高,不可轻易排除诊断,应继续动态观察。

199、用于鉴别骨骼肌损伤和心肌损伤的指标是A、CK-MBB、CKC、CK-MB/CKD、LDE、ACP正确答案:CCK-MB并非心肌完全特异,在骨骼肌中也少量存在。急性骨骼肌损伤时可出现CK-MB一过性增高,但CK-MB/CK 常小于6%,借此可与心肌损伤鉴别。

200、急性心肌缺血发作后,下列指标在血中出现最早的是A、肌红蛋白B、CK-MBC、LD1D、ASTE、cTn正确答案:A由于Mb的分子量小,可以很快从破损的细胞中释放出来,在心肌缺血发病后1~3小时血中浓度即可升高,是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在血中出现最早的指标。

201、BNP检测标本采集后A、立即冰浴送检B、常温待检C、37℃保温待检D、-20℃可保存半年E、-70℃可长久保存正确答案:A由于BNP在体外25℃保存一小时便会降解10%~20%,稳定性差,故BNP标本应采集后立即冰浴送检。

202、监测心肌梗死再梗的首选标志物是A、ALTB、cTnC、CK-MBD、ALTE、LD正确答案:CCK-MB是监测再梗的首选标志物,其他指标在心肌梗死发生后持续时间较长,不易区分是否再梗。

203、在血液循环中与胆红素结合而将其运输到肝脏的蛋白质是A、清蛋白B、转铁蛋白C、球蛋白D、载脂蛋白E、纤维蛋白正确答案:A在血液循环中,胆红素主要与清蛋白结合运输到肝脏。

204、具有细胞毒性的胆红素是A、未结合胆红素B、结合胆红素C、蛋白非结合型胆红素D、γ组分胆红素E、β组分胆红素正确答案:C血中未和清蛋白结合也未和葡萄糖醛酸结合的游离胆红素,称为蛋白非结合型胆红素。这种胆红素是脂溶性的,可以自由通过细胞膜,从而对细胞产生毒性作用。

205、在血液循环中胆红素运输的主要形式为A、胆红素-白蛋白复合物B、游离胆红素C、胆红素与X蛋白结合D、胆红素与Y蛋白结合E、胆红素-葡萄糖醛酸正确答案:A胆红素为非脂溶性物质,在血液循环中胆红素主要以胆红素-白蛋白的结合复合物的形式存在和运输。

206、协助判断肝实质损害严重程度的指标是A、ALTB、ASTC、c-ASTD、m-ASTE、ALP正确答案:D存在于线粒体的AST为m-AST,当实质损坏严重时线粒体可被破坏,释放出m-AST。故m-AST可协助判断肝实质损害的严重程度。

207、血尿酸测定主要用于诊断A、痛风B、糖尿病C、脑卒中D、胃炎E、激素正确答案:A痛风是由于嘌呤代谢失调,引起尿酸生成过多。

208、糖尿病肾病早期诊断指标是A、尿微量清蛋白B、血尿素C、血肌酐D、血尿酸E、尿蛋白定性试验正确答案:A在肾脏损伤的早期尿蛋白定性试验虽然为阴性,但是尿中清蛋白浓度已经增加。其他各选项都出现在肾脏损伤的较晚期。

209、肾小球滤过率是指A、单位时间内生成的终尿量B、单位时间内流经肾小球的血液量C、肾小球有效滤过压D、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E、肾小球滤出的物质总量正确答案:D肾小球滤过率是指单位时间内两肾生成的滤液量。

210、远端肾单位每分钟能把多少毫升血浆中具有渗透压活性的物质加以清除称为A、渗透容积清除率B、自由水清除率C、尿渗量D、浓缩-稀释实验E、内生肌酐清除率正确答案:A五个备选答案都是肾脏功能

的指标,渗透容积清除率是指远端肾单位每分钟能把多少毫升血浆中具有渗透压活性的物质加以清除。 211、诊断急性胰腺炎最需检查的生化指标是A、血淀粉酶B、尿淀粉酶C、血、尿淀粉酶D、血钾、肌酐E、转氨酶正确答案:A血淀粉酶和尿淀粉酶都是胰腺疾病的实验室诊断方法,由于尿淀粉酶水平波动较大,升高较血淀粉酶出现晚,所以用血清淀粉酶检测为好。

212、急性胰腺炎时,血清淀粉酶升高达峰值时间为A、2~6小时B、8~12小时C、12~72小时D、5~10天E、10~15天正确答案:C急性胰腺炎在发病后2~12小时活性开始升高,12~72小时达峰值。 213、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症不可能出现的检测结果是A、血钠降低B、血钾降低C、血钙降低D、血糖升高E、葡萄糖耐量降低正确答案:A肾上腺皮质功能亢进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增多,导致促进肝糖原异生,拮抗胰岛素作用,减少外周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肝葡萄糖输出增加,葡萄糖耐量减低;同时大量皮质醇有潴钠、排钾作用,所以血钠升高。

214、下列不属于儿茶酚胺的物质是A、酪胺B、去甲肾上腺素C、肾上腺素D、多巴胺E、多巴正确答案:A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多巴胺、多巴在化学结构上均为儿茶酚胺类。 215、目前国内外推荐的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选筛查项目是A、血清FT3、FT4B、血清TRHC、血清TSHD、血清TBGE、血清TT3、TT4正确答案:CTSH不受TBG浓度影响,也较少受能够影响T3、T4的非甲状腺疾病的干扰,是反映甲状腺功能紊乱的首选指标。

216、电泳是指A、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B、在交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C、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同的电极移动的现象D、在交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同的电极移动的现象E、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缓冲液泳动方向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现象正确答案:A电泳是指在直流电场中,带电粒子向带符号相反的电极移动的现象。

217、利用有pH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技术称为A、等电聚焦电泳B、毛细管电泳C、凝胶电泳D、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E、硝酸纤维素薄膜电泳正确答案:A利用有pH梯度的介质分离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的技术称为等电聚焦电泳。

218、关于固定时间法测定酶活性浓度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常使用比色法B、先让酶与底物在一定温度下作用一段固定的时间C、不必停止酶反应D、加入试剂进行呈色反应E、历史上将其命名为取样法正确答案:C固定时间法也称为取样法,常使用比色法,先让酶与底物在一定温度下作用一段固定的时间,然后停止酶反应,加入试剂进行呈色反应。

219、检查有无糖代谢紊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是A、血糖B、OGTTC、尿糖测定D、糖化血红蛋白测定E、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正确答案:A血糖测定是检查有无糖代谢紊乱的最基本和最重要的指标。OGTT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尿糖主要用于筛查疾病和疗效观察。糖化血红蛋白和糖化血清蛋白主要用于评定糖尿病的控制程度。

220、硝普盐半定量实验只能作为A、糖尿病诊断指标B、糖尿病酮症治疗监测的灵敏指标C、糖尿病酮症的筛选实验D、糖尿病控制预告的非常有价值的指标E、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诊断指标正确答案:C在测定血清和尿酮体的多种方法中最常用的是硝普盐半定量试验,但是该方法灵敏度较差,只能作为一种简便易行的筛选试验。

221、关于低血糖的描述错误的是A、是一个独立的疾病B、血糖<2.8mmol/LC、交感神经兴奋D、中枢神经系统异常E、反复发作的慢性低血糖可致患者痴呆正确答案:A低血糖不是一个独立的疾病,而是由于某些病理和生理原因使血糖降低至生理低限以下(通常<2.8mmol/L)的异常生化状态,引起以交感神经兴奋和中枢神经系统异常为主要表现的临床综合征。反复发作的慢性低血糖可致患者痴呆。

222、对无症状的早期或边缘性糖尿病患者要确定诊断需做A、血糖测定B、OGTTC、尿糖测定D、糖化血红蛋白测定E、糖化血清蛋白测定正确答案:B糖尿病的临床诊断对于空腹或餐后血糖明显增高,并有临床症状的显性糖尿病患者并不困难,但对无症状的早期或边缘性糖尿病患者则需做糖耐量试验确定诊断。备选答案C、D、E不是诊断糖尿病的指标。

223、关于OGTT实验不正确的是A、实验前三天禁糖B、实验前患者应禁食10~16小时C、坐位取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D、饮入糖水以后每隔30分钟取血一次E、整个实验中不可进食正确答案:AWHO已将OGTT试验标准化:试验前三天每日食物中糖含量不低于150g,且维持正常活动。影响试验的药物应在三日前停用。试验前患者应禁食10~16小时,坐位取血后5分钟内饮入250ml

含75g无水葡萄糖的糖水,以后每隔30分钟取血一次,整个实验中不可进食。

224、目前临床上用于测定甘油三酯的常用方法是A、乙酰丙酮显色法B、硫磷铁比色法酶法C、酶法D、邻甲苯胺比色法E、双缩脲比色法正确答案:CA、B、D、E为化学方法,已被淘汰,由酶法代替。

225、目前血糖检测最常用的方法是A、缩合法B、氧化还原法C、酶法D、Folin-Wu法E、邻甲苯胺法正确答案:C血糖检测的方法有:氧化还原法、缩合法、酶法。其中酶法是血糖测定的最常用方法。

226、餐后或病理状态下,将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能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的脂蛋白是A、CMB、LDLC、IDLD、LDLE、HDL正确答案:A本题考察脂蛋白的基本知识,正常人空腹12小时后采血时,血浆中无CM。餐以及某些病理状态下血浆中含有大量的CM时,因其颗粒大能使光发生散射,血浆外观混浊。将含有CM的血浆放在4℃静置过夜,能自动漂浮到血浆表面,形成一层“奶酪”,这是检测有无CM存在最简单而又实用的方法。

227、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时,患者的血清外观特征是A、混浊B、混浊或澄清C、澄清D、奶油样表层,下层混浊E、奶油样表层,下层澄清正确答案:D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时,增高的脂蛋白是CM和VLDL,患者的血清外观特征呈奶油样表层,下层混浊。

228、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血清检测特点是A、血清透明或轻度混浊,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正常B、血清乳白色,胆固醇正常或稍高,甘油三酯明显增高C、血清混浊,胆固醇稍高,甘油三酯增高D、血清混浊,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稍高E、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高,甘油三酯增高正确答案:A高脂蛋白血症的分型不同,其特征也不同。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增高的脂蛋白是LDL,其血清检测特点是胆固醇明显增高,甘油三酯正常,血清外观透明或轻度混浊。

229、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空腹血浆中升高的脂蛋白是A、CMB、VUDLC、LDLD、LDL和VLDLE、CM 和VLDL正确答案: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患者,空腹血浆中升高的脂蛋白是CM。

230、测定血浆总蛋白质的首选常规方法是A、双缩脲比色法B、酚试剂比色法C、凯氏定氮法D、紫外吸收法E、散色比浊法正确答案:A测定血浆总蛋白质的方法较多,首选常规方法是双缩脲比色法。

231、血清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出现β-γ桥,最常见于A、肾病综合征B、性肝炎C、急性肾小球肾炎D、肝硬化E、胆囊炎正确答案:D肝硬化时由于白蛋白降低,β和γ球蛋白增高,出现β和γ难以分离而连接在一起的β-γ桥。此现象是由于肝脏纤维增生导致IgG增高所致。

232、男,皮肤黄染,肝质硬、肿大。实验室检查:清蛋白↓↓,α1球蛋白和α2球蛋白正常,β球蛋白和γ球蛋白均↑。此患者最可能是A、急性肝炎B、慢性乙型肝炎C、肝硬化D、肾病综合征E、急性肾衰正确答案:C皮肤黄染,肝脏肿大为肝脏的疾病,肝脏质硬为肝硬化的表现,再加之血浆蛋白质的变化特点是白蛋白明显减少,球蛋白增加,也符合肝脏疾病的血清蛋白质变化特点,故最可能的诊断是肝硬化。 233、诊断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血清酶活性改变为A、ALT↑,AST↑B、ALT↓,AST↓C、ALT↑,AST↓D、ALT↓,AST↑E、ALP↑,GGT↓正确答案:A急性病毒性肝炎最常见的血清酶活性改变为ALT↑伴有AST↓。

234、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清CK值升高开始于发病后A、2~4小时B、4~8小时C、6~10小时D、6~12小时E、12~24小时正确答案:ACK主要用于心肌梗死的诊断。心肌梗死发病后2~4小时此酶即开始升高,12~48小时达最高峰值,2~4天降至正常。

235、关于血清AMY临床意义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B、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12~24小时达高峰C、急性胰腺炎时,发病后10天下降至正常D、其他急腹症也可轻度增高E、腮腺炎也升高正确答案:C急性胰腺炎发病后8~12小时血清AMY开始增高,12~24小时达高峰,2~5天下降至正常。其他急腹症和腮腺炎时也可升高。

236、有助于前列腺癌诊断的酶学指标是A、ALPB、LDC、GGTD、ACPE、CK正确答案:DALP、LD、GGT和CK分别对肝胆和心脏系统的疾病诊断意义较大,而ACP主要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及疗效观察的指标。 237、患者,50岁。胸痛3小时,考虑急性心肌梗死,应急诊检查的酶学指标是A、LD1B、ASTC、CK-MBD、ALTE、GGT正确答案:C急性心肌梗死的早期诊断酶学指标是CK,而CK同工酶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中,是目前公认的诊断急性心肌梗死最有价值的酶学指标。

238、一患者大量输入红细胞时可能引起A、血中[H+]↑B、血中[K+]↑C、血中[Mg2+]↑D、血中[Na+]↑

E、血中[Ca2+]↑正确答案:B红细胞内含有大量K+,长期存放会导致部分红细胞破损,细胞内钾外漏。当大量输入红细胞时,可能引起血钾增高。

239、下列关于Na+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B、约占血浆阳离子的90%C、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决定性作用D、钠主要从肾排出E、肾对钠的排出特点为“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也出”正确答案:E机体内的Na+是细胞外液中的主要阳离子,约占血浆阳离子的90%,对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有决定性作用,钠主要从肾排出,肾对钠的排出特点为“多入多出,少入少出,不入不出”。 240、P50是指A、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CO2B、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O2C、血氧饱和度达到100%时相应的PCO2D、血氧饱和度达到30%时相应的PCO2E、血氧饱和度达到60%时相应的PO2正确答案:B血液中HbO2量与Hb总量之比称为血氧饱和度。血氧饱和度达到50%时相应的PO2称为P50。

241、标准状态下将1L血液滴定至pH 7.4时,所需的酸量或碱量的毫摩尔数称为A、缓冲总碱B、剩余C、ABD、SBE、P50正确答案:B标准状态下将1L血液滴定至pH7.4时,所需的酸量或碱量的毫摩尔数称为碱剩余。血液为碱性,用酸滴定,其值为正;血液为酸性,用碱滴定,其值为负。

242、关于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不正确的是A、最佳标本是动脉血B、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C、宜在30分钟内检测D、如30分钟内不能检测,可放冰箱中长期保存E、采血前应让患者处于安定舒适状态正确答案:D血气分析标本的采集要注意:①采血部位,血气分析的最佳标本是动脉血,能真实地反映体内的氧化代谢和酸碱平衡状态。②抗凝剂的选择,因需要测定全血血气,所以必须抗凝,一般用肝素抗凝。③注意防治血标本与空气接触,应处于隔绝空气状态。④标本存放时间,宜在30分钟内检测,否则,会因为全血中有活性的I强C代谢,不断消耗氧气,产生二氧化碳,影响结果的准确性。⑤采血前应让患者处于安定舒适状态,避免非静止状态造成的误差。

243、失代偿性代谢性酸中毒,血气结果A、AB↓,pH↑B、AB↓,pH不变C、AB↑,pH↑D、AB↓,pH↓E、AB↑,pH↓正确答案:D失代偿性酸中毒时pH↓,酸中毒时机体酸性物质过多,导致碳酸氢盐减少,AB下降。

244、碱中毒时引起手足抽搐的主要原因是血浆中A、结合钙浓度降低B、结合钙浓度升高C、离子钙浓度升高D、离子钙浓度降低E、离子钙浓度升高,结合钙浓度降低正确答案:D血pH可影响血清游离钙浓度。碱中毒pH升高时血清游离钙和枸橼酸、重碳酸根成分结合加强,虽然总钙不变但离子钙下降是碱中毒时产生手足搐搦的最主要原因。

245、对于要进行个体化给药者,常采用A、多点取样B、用药前取样C、达稳定浓度后取样D、立即取样E、用药后取样正确答案:A对于要进行个体化给药者取样时间应采取多点取样;对于急性药物中毒者应立即取样;对于要监测、调整用药方案者达稳定浓度后取样;怀疑药物剂量不足时,为下一次用药前取样。 246、BNP/NT-proBNP主要用于诊断A、肝癌B、肾病C、心力衰竭D、白血病E、脑肿瘤正确答案:C因BNP主要由心室分泌,故C为最佳选择。

247、急性心肌梗死后CK-MB达峰值的时间与病情及预后有关,一般认为A、达峰早者,预后好B、达峰早者,预后差C、梗死范围较小,达峰晚D、梗死范围大者,达峰早E、达峰早者,出现再灌注的可能性小正确答案:A一般认为,梗死范围较小者,CK-MB达峰时间较早,恢复正常时间较短。达峰早者比达峰晚者预后好。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达峰时间提前。

248、AMI患者LD1/LD2倒置且伴有LD5增高,表明A、预后好B、处于恢复期C、梗死面积小D、心力衰竭伴有肝淤血或肝功能衰竭E、患者已完全康复正确答案:DAMI患者的LD1/LD2倒置且伴有LD5增高,预后比仅出现LD1/LD2倒置者差,LD5增高提示患者心力衰竭伴有肝瘀血或肝功能衰竭。

249、ACS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目前认为是A、肌红蛋白B、LDC、CKD、ASTE、ALT正确答案:AACS是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肌红蛋白目前是ACS时最早升高的标志物。

250、筛查急性心肌梗死的蛋白标志物是A、cTnIB、cTnTC、MbD、LDH4E、CK正确答案:C由于Mb半寿期短,仅15分钟,因此如果胸痛发作后6~12小时血清Mb不升高,有助于排除AMI的诊断,是筛查AMI很好的指标。

251、早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最好标志物是A、ASTB、ALTC、cTnD、CK-MBE、m-AST正确答案:C上述指标在心肌梗死时都有可能升高,但AMI患者cTn于发病后3~6小时升高,早于其他指标,发病10~

12小时内检测敏感性达100%,是早期诊断AMI的最好标志物。

252、急性心肌损伤后,最早恢复至正常水平的标志物是A、CK-MBB、MbC、cTnD、ASTE、LD正确答案:BAMI发病后,CK-MB 48~72小时恢复到正常,Mb 18~30小时可完全恢复到正常水平,cTn 5~14天恢复到正常,AST 3~6天恢复到正常,LD 6~10天恢复到正常。

253、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患者进行危险分层首选的心脏标志物是A、cTnB、MbC、CKD、ALTE、LD正确答案:AcTn是非ST段抬高性心肌梗死进行危险分层首选的心脏标志物。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疑ACS的患者均应测定cTn。

254、在可能的情况下,所有可疑的ACS患者都应测定的指标是A、cTnB、MbC、CKD、ALTE、LD正确答案:AcTn的分子量小,且它们在血清中的含量极微,AMI发病后增高明显,升高迅速,且可在血中保持较长时间,同时在无心肌损伤时cTn在血液中含量很低,可用于微小心肌损伤的诊断。因此,对于可疑ACS的患者,在可能的情况下,均应测定cTn。

255、AMI溶栓治疗后,如果CK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表明A、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B、病情加重,预后不良C、出现心力衰竭D、再次出现心肌梗死E、伴有脑组织损伤正确答案:A如在AMI发病后及时进行溶栓治疗出现再灌注时,梗死区心肌细胞中的CK就会被冲洗出来,导致CK成倍增加,使达峰时间提前。如果AMI发病后进行溶栓治疗后,CK成倍增加,达峰时间提前,表明溶栓治疗后出现再灌注。 256、某患者AST活力为325U/L,可能的原因是A、慢性活动性肝炎B、桥-本病C、牛皮癣D、急性支气管肺炎E、急性附睾炎正确答案:A因为AS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心脏含量最多,其次是肝脏,因此上述其他疾病一般不会引起AST升高,最有可能的就是慢性活动性肝炎,肝细胞线粒体受到损害,AST释放到血液中。

257、有机磷中毒患者活性减低的血清酶是A、ALTB、STC、CHED、I DHE、ALP正确答案:C有机磷能抑制血清胆碱酯酶的活性。

258、关于ALT和AST的叙述错误的是A、均属于肝细胞内特异性功能酶B、曾采用化学比色法检测C、目前IFCC推荐的方法是酶动力学方法D、肝细胞中ALT活性比血清高2850倍E、肝细胞中AST 大部分存在于线粒体中正确答案:AALT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肝脏、肾脏、心脏、骨骼肌等。AST也广泛存在于多种器官中,按含量多少顺序为:心脏、肝脏、骨骼肌和肾脏等。因此二者均不属于肝细胞内特异性功能酶。

259、急性肝炎转变为慢性肝炎的指征是A、血清AL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B、血清ALP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C、血清GG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D、血清PCHE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E、血清LN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正确答案:A急性肝炎患者如血清ALT活性持续升高或反复波动达半年以上,说明已成为慢性肝炎。

260、急性病毒性肝炎时最敏感的酶学指标是A、ASlTB、ALTC、CHED、TBAE、m-AST正确答案:B因ALT含量以肝脏为主,ALT虽不特异,但在急性肝炎时却是最敏感的指标,其活性高低多与临床病情轻重相平行。

261、目前临床普遍应用的测定肾小球滤过率的方法是A、内生肌酐清除率B、菊粉清除率C、酚红排泌试验D、尿素清除率E、尿酸的测定正确答案:A肾小球滤过率的测定方法有内生肌酐清除率和菊粉清除率。因为内生肌酐在体内产生速度较恒定,肌酐的测定方法也较菊粉简便,易于在临床推广应用。

262、肾小管分泌NH4+的功能不足可导致A、酸中毒B、碱中毒C、低蛋白血症D、尿糖E、蛋白尿正确答案:A肾脏远曲小管和集合管具有泌氨作用。NH3与H+结合成NH4+排出,若肾小管上皮细胞分泌NH4+功能障碍,H+排除障碍,可导致酸中毒。

263、用酶法测定甘油三酯实际是测定血清中的A、游离甘油B、3-磷酸甘油C、甘油三酯D、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E、2-磷酸甘油正确答案:DTG的酶法检测指的是先将TG水解成甘油和脂肪酶,将生成的甘油用甘油激酶(GK)及三磷酸腺苷(ATP)磷酸化,所以TG的酶法测的是游离甘油和甘油三酯。

264、慢性肾功能衰竭时,最早出现的肾功能减退阶段是A、氮质血症期B、肾功能衰竭期C、肾贮存能力丧失期D、尿毒症期E、多尿期正确答案:C慢性肾功能衰竭时,肾功能减退可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肾贮存能力丧失期、氮质血症期、肾功能衰竭期、尿毒症期。

265、患儿男,7岁。发热、咽喉痛伴轻微上腹疼痛两天,实验室检查白细胞正常,血淀粉酶900U/L,尿

淀粉酶1600U/L,淀粉酶同工酶检查为S型,血清脂肪酶未见异常,血尿肌酐正常。最可能的诊断是A、腮腺炎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胰腺炎D、急性扁桃体炎E、急性咽炎正确答案:A急性胰腺炎和腮腺炎时血清淀粉酶都可升高,但腮腺炎时血清脂肪酶不升高。

266、关于催乳素瘤的叙述错误的是A、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B、好发于女性C、不发于男性D、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E、临床表现之一是不育正确答案:C催乳素瘤(PRL)是功能性垂体腺瘤中最常见者,好发于女性。男性以性功能减退、阳痿、不育为主,偶见泌乳。临床生化检查可见血清催乳素明显升高。 267、对垂体腺瘤性和异源性TSH综合征性甲亢具有鉴别价值的是A、血清TT4、TT3测定B、血清TSH测定C、血清FT3、FT4测定D、血清甲状腺素结合球蛋白测定E、TRH兴奋试验正确答案:E本题考点为专业知识的掌握,对垂体腺瘤性和异源性TSH综合征性甲亢具有鉴别价值的是TRH兴奋试验。

268、临床实验室中常被用于多种体液中Ca2+、K+、Na+、Cl-、F-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的方法是A、电泳法B、离子选择性电极分析法C、凝胶层析法D、离心法E、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B用离子选择电极直接测定离子浓度,是临床实验室中不可缺少的检测手段,常被用于多种体液(血、尿、唾液、脑脊液等)中Ca2+、K+、Na+、Cl-、F-和碳酸氢盐等离子测定。其他方法也是实验室常用方法,但测定项目多为蛋白质等非离子物质。

269、关于血液葡萄糖来源与去路的描述正确的是A、短期饥饿时,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B、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C、葡萄糖去路为大部分转变成肌糖原D、葡萄糖去路为大部分转变成肝糖原E、葡萄糖去路为大部分转变成乳酸正确答案:B因为葡萄糖的来路中,肌糖原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只能无氧酵解或有氧氧化。葡萄糖去路大部分是氧化分解供能,合成脂肪,短期饥饿时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

270、葡萄糖合成糖原是葡萄糖去路的一部分,以下正确的是A、糖原合成不消耗能量B、糖原合成不需要酶参加C、糖原合成消耗能量D、糖原合成只需糖原合酶E、糖原合成只需分支酶正确答案:C1分子糖原合成需要2个ATP,糖原合酶只能延长糖链,而糖原分支酶能使糖原高度分支。 271、“活性葡萄糖”是A、“活性葡萄糖”指的是游离葡萄糖B、“活性葡萄糖”是在糖原合酶作用下可使糖链延长的葡萄糖供体C、“活性葡萄糖”在糖原合酶作用下以1,6糖苷键延长糖链D、“活性葡萄糖”不与糖原引物的糖链末端相连E、“活性葡萄糖”指的是可参与氧化反应的葡萄糖正确答案:B“活性葡萄糖”(尿苷二磷酸葡萄糖UDPG)的葡萄糖基在糖原合酶下可转移到糖原引物的糖链末端。

272、脑是依赖葡萄糖作为能量的组织,可快速提供葡萄糖的是A、肌糖原分解为葡萄糖B、肝糖原分解为葡萄糖C、脂肪分解为葡萄糖D、补充氨基酸转化为葡萄糖E、由乳酸合成葡萄糖正确答案:B肝糖原可迅速提供葡萄糖以供急需,肌糖原根本不能分解为葡萄糖;其余糖异生仍需肝的转化。

273、关于葡萄糖的代谢说法正确的是A、大部分以肝糖原形式储存B、糖原储存的主要组织器官是肝脏和肌肉C、以肝糖原形式储存饱和后,大部分葡萄糖转变为脂肪D、肌糖原、肝糖原都可补充血糖E、可补充血糖的组织不只是肝和肾正确答案:B以糖原储存只是一小部分,大多变成脂肪,只有肝和肾可以补充血糖,G-6-P酶只存在于肝、肾,可水解为葡萄糖入血。

274、低血糖的原因不包括A、肝源性B、肾源性C、营养性D、药物引起E、颅外伤正确答案:E颅外伤引起血糖中枢的应激,为应激性高血糖。

275、对OGTT的看法正确的是A、OGTT对糖尿病的诊断是必需的,推荐临床常规应用B、OGTT对糖尿病的诊断不是必需的,不推荐临床常规应用C、对胃切除的患者,可进行OGTTD、OGTT不受年龄、饮食、药物等因素影响E、有肾病,随机血糖< 7.8mmol/L,若OGTT异常,肯定为糖尿病正确答案:BOGTT对糖尿病的诊断不是必需的,只有介于下列情况时建议应用。空腹血糖水平在临界值而又怀疑糖尿病;空腹或餐后血糖水平浓度正常,但有发展为糖尿病倾向。

276、关于糖化血红蛋白测定表达不正确的是A、是鉴别糖尿病性高血糖与应激性高血糖的有价值指标B、是糖尿病患者血糖长期控制效果的指标C、控制糖尿病后,其下降要比血糖和尿糖晚6~8周D、在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糖化血清蛋白出现得晚E、糖化血红蛋白可与糖化血清蛋白结合应用,也可以代替使用正确答案:E对于血红蛋白变异体,如HbS、HbC,糖化血红蛋白的意义不大,但糖化血清蛋白有价值,不可互相代替。

277、关于血糖的叙述,下列错误的是A、肝脏有活性很高的糖异生酶类,对饥饿时维持血糖浓度恒定很重要B、胰岛素和肾上腺素可降低血糖浓度C、葡萄糖耐量试验可反映糖代谢是否正常D、胰岛素和胰高

血糖素是调节血糖浓度的主要激素E、血糖水平保持恒定是糖、脂肪、氨基酸代谢协调的结果正确答案:B肾上腺素是升高血糖的激素,胰岛素是体内唯一的降血糖激素。

278、有关糖尿病引起血糖升高机制的叙述正确的是A、组织对葡萄糖的利用增加B、糖异生增多C、糖异生减少D、糖原分解减少E、糖原合成增多正确答案:B糖尿病患者血糖被组织利用少,导致糖异生增多。 279、关于胰高血糖素作用描述错误的是A、可促进脂肪分解B、可促进葡萄糖进入肝、脂肪及肌细胞C、可促进糖异生D、可促进糖原分解E、抑制糖原合成正确答案:B胰高血糖素的作用是升高血糖,抑制葡萄糖进入肝、脂肪及肌细胞。

280、关于果糖胺叙述错误的是A、在反映血糖控制效果上比糖化血红蛋白敏感B、测定果糖胺主要是测定糖化清蛋白C、果糖胺的生成量与血糖浓度有关D、反映的是过去8~10周内平均血糖浓度E、葡萄糖通过非酶促糖基化反应与清蛋白、膜蛋白、晶状体结合形成酮胺正确答案:D281、进食将影响检查结果的项目是A、血糖B、糖化终末产物C、糖化血清蛋白D、糖化血红蛋白E、果糖胺正确答案:A血糖波动受饮食影响极大,其余指标无影响。

282、在血糖质控图中,有连续10个数据落在均值一侧者可判断为A、系统误差B、随机误差C、偶然误差D、没有误差E、其他误差正确答案:A系统误差是由某种干扰物引起的使测定结果恒定地偏向一方,随机误差与偶然误差是同一种,只是偶然误差这一术语不再使用,表示误差的绝对值和符号的变化以不可预知方式变化着,时大时小,时正时负。

283、胆固醇含量最少的脂蛋白为A、HDLB、CMC、VLDLD、LDLE、IDL正确答案:B血浆胆固醇主要存在于LDL,其次为HDL和VLDL,CM中最少。

284、经超速离心法血浆脂蛋白自下而上分别为A、CM,VLDL,IDL,LDL,HDLB、HDL,LDL,IDL,VLDL,CMC、CM,VLDL,LDL,IDL,HDLD、HDL,IDL,LDL,VDL,CME、HDL,LDL,IDL,CM,VLDI正确答案:B超速离心法是根据脂蛋白密度大小,在离心后分层而定,最下面的密度最高为HDL,IDL密度小于LDL。

285、乳糜微粒中主要的载脂蛋白是A、Apo B48B、Apo B100C、Apo CⅡD、Apo EE、Apo(a)正确答案:AApo B48存在于CM 中,是组装CM所必需的载脂蛋白。

286、在激素等超微量物质分析史上,具有里程碑价值的分析方法是A、CIAB、RIAC、FIAD、IRMAE、EIA正确答案:B应当说激素等超微量物质的分析是由于1959年Yallow等创立了放射免疫分析法,极大地推动了内分泌等生命科学的发展。此后,由非放射性标记的分析方法逐渐出现,统称标记免疫分析技术。 287、下列血浆蛋白质中可作为机体营养不良指标的是A、结合珠蛋白B、前清蛋白C、C反应蛋白D、铜蓝蛋白E、转铁蛋白正确答案:B前清蛋白在肝细胞合成,主要作为组织修补材料,是机体营养不良指标之一。

288、血浆中不在肝脏中合成的蛋白质是A、清蛋白B、纤维蛋白原C、凝血酶原D、免疫球蛋白E、转铁蛋白正确答案:D肝脏中合成的蛋白质是清蛋白、纤维蛋白原、凝血酶原和转铁蛋白,免疫球蛋白不在肝脏合成。

289、不影响血清酶变异的生理因素有A、性别B、年龄C、妊娠D、运动E、体重正确答案:E性别、年龄、妊娠、运动等生理因素都可以不同程度地影响血清酶的变化。

290、Apo B100的生理功能叙述正确的是A、参与合成装配和分泌富含胆固醇的VLDLB、是VLDL的结构蛋白C、是LDL受体的配体D、不能调节LDL从血浆中的清除速率E、可作为HDL受体的配体正确答案:C合成装配和分泌富含甘油三酯的VLDL是LDL的结构蛋白,是LDL受体的配体,能调节LDL从血浆中的清除速率。

291、作为血清诊断酶描述错误的是A、组织中和血清中酶活性差异大B、组织损伤后,酶能较快地释放到血液中C、生物半寿期较长D、生物半寿期较短E、酶组织分布特异性强正确答案:D作为血清诊断酶应具备组织中和血清中酶活性差异大,组织损伤后能较快地释放入血,酶组织分布特异性强,生物半寿期长易检测。 292、对影响细胞酶释放入血快慢的因素描述错误的是A、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B、酶的相对分子质量C、酶的组织分布D、酶在细胞内的定位E、酶半寿期的长短正确答案:E酶的相对分子质量越小、细胞内外酶浓度的差异越大释放速度越快,而释放速度与酶半寿期的长短无关。

293、下列血清酶活性随年龄变化最明显的是A、LDB、AI PC、CKD、AMYE、LPS正确答案:B0~20岁期间,此酶活性生理波动最大。

294、人体中的常量元素是A、锌B、铁C、铅D、镁E、硒正确答案:D镁是人体中的常量元素,而锌、铁、铅、硒是微量元素。

295、下列物质中不含铁的是A、血红蛋白B、胆红素C、肌红蛋白D、细胞色素氧化酶E、转铁蛋白正确答案:B胆红素是血红蛋白释放出的血红素分解生成,血红素在分解时已释放出铁。

296、关于微量元素说法错误的是A、微量元素对人体可分成必需、无害和有害三类B、必需微量元素对维持机体生长、健康十分重要C、必需微量元素的最佳摄入剂量有一定的范围D、必需微量元素摄入过多会对人体产生危害E、体内某种微量元素含量过量不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利用正确答案:E体内某种微量元素含量过量会影响其他微量元素的利用。

297、以下不产生雌激素的器官是A、乳腺B、睾丸C、胎盘D、卵巢E、肾上腺皮质正确答案:A睾丸、胎盘、卵巢、肾上腺皮质均可分泌雌激素。

298、体内进行生物转化的主要器官是A、肾脏B、胃肠道C、心脏D、胰腺E、肝脏正确答案:E肝脏是体内进行生物转化最主要的器官,肾脏、胃肠道有微弱的生物转化作用,心脏、胰腺几乎没有。

299、肝脏在激素和维生素代谢中的作用不包括A、激素的灭活主要在肝脏进行B、灭活后的产物大部分随胆汁排泄C、肝硬化出现的肝掌是由于雌激素灭活降低所致D、肝脏可储存维生素A、维生素D、维生素B12E、维生素D3在肝脏羟化成25-维生素D3正确答案:B灭活后的产物大部分随尿液排泄。

300、关于急性心肌梗死乳酸脱氢酶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LD和LD1在急性心肌梗死24~72小时达峰值B、LD测定对CK已恢复的AMI有诊断价值C、α羟丁酸脱氢酶(HBDH)测定与LD同工酶无关D、LD升高并非一定是心肌损伤所致E、大量溶血时LD也升高正确答案:Cα羟丁酸脱氢酶反映了以羟丁酸为底物时LD1和LD2的作用。

301、类癌分泌的主要激素是A、胰多肽B、5-羟色胺C、胰岛素D、促胃液素E、VIP正确答案:B消化道的肿瘤类癌较常见,类癌分泌的激素特征常是5-羟色胺。

302、分泌促胃液素的细胞是A、G细胞B、胰腺D1细胞C、胰腺的α细胞D、壁细胞E、主细胞正确答案:A促胃液素由胃窦和十二指肠黏膜内的G细胞分泌,胰腺的α细胞和胰腺Dl细胞没有分泌促胃液素的功能。

303、分泌内因子的细胞是A、胃腺B、黏膜上皮细胞C、腺体D、胃壁细胞E、主细胞正确答案:D内因子是胃壁细胞分泌的一种糖蛋白,它的作用主要是协助维生素B12的消化吸收。

304、尿酸是A、黄嘌呤氧化酶的竞争抑制物B、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C、胞嘧啶的降解产物D、胸腺嘧啶的降解产物E、尿嘧啶的降解产物正确答案:B嘌呤分解代谢的终产物尿酸,由肾脏排出。嘧啶代谢产物是氨、二氧化碳和氨基酸,不由肾脏排泄。

305、心肌细胞内肌钙蛋白亚基的组成是A、cTnT、TnCB、cTnT、cTnI、TnCC、mTnT、mTnI、mTnCD、mTnT、cTnI、mTnIE、TnC、cTnI、mTnT正确答案:B心肌细胞内肌钙蛋白是由三种不同基因亚基组成:心肌肌钙蛋白T(cTnT)、心肌肌钙蛋白I(cTnI)、心肌肌钙蛋白C(TnC)。

306、肾小管髓袢升支的功能主要是A、重吸收溶质B、重吸收水C、重吸收水而不重吸收溶质D、水与溶质均重吸收E、水与溶质均不重吸收正确答案:A肾小管髓袢降支的功能是重吸收水,肾小管髓袢升支的功能主要是重吸收溶质,此作用称为逆流倍增。

307、肾脏远曲小管及集合小管对水的重吸收受支配的激素是A、抗利尿激素B、ACTHC、性激素D、肾上腺素E、前列腺素正确答案:A神经和体液因素对肾小管和集合管有调节作用,其中最重要的是抗利尿激素和醛固酮,与ACTH、性激素、肾上腺素和前列腺素无关。 308、肾在维持酸碱平衡中的重要的作用是A、肾小管分泌Cl-以恢复血中Cl-浓度B、肾小管分泌HCO3C、直接排出酮体D、排H+保Na+E、排Na+保H+正确答案:D近曲小管、远曲小管和集合管的上皮细胞都能主动分泌H+,发生H+-Na+交换,达到排H+保Na+调节机体酸碱平衡的作用。

309、机体调节酸碱平衡是通过肾小管对HCO3-重吸收,其主要部位是在A、远曲小管B、近曲小管C、集合管D、肾盂E、髓袢正确答案:B肾脏有调节酸碱平衡的作用,主要靠近曲小管对HCO3-的重吸收及远曲小管和集合管泌氢和泌氨来调节。

310、血中非蛋白氮物质主要来源于A、蛋白分解代谢产生的氨基酸B、氨基酸脱氢产生的游离氨C、鸟氨酸循环产生的尿素D、肌酐和尿酸E、食物中吸收的氨盐正确答案:C非蛋白含氮化合物主要是尿素,尿素是由氨基酸脱氨产生的游离氨经鸟氨酸循环产生的。

311、有某一种物质完全由肾小球滤过,然后又由肾小管完全吸收,则该物质的清除率是A、50%B、0C、90%D、100%E、需要其他数据正确答案:B肾清除率是指单位时间内将多少毫升血浆中某物质由肾清除随尿排出,物质的清除率是0,说明该物质由肾小管完全吸收。

312、药物经生物转化后,总的效果是A、药物活性的灭活B、药物活性的升高C、药物活性的改变D、药物的极性升高,有利于排泄E、药物的极性降低,有利于吸收正确答案:D药物主要通过肝脏的代谢变化使其极性升高,水溶性增强,有利于随尿排泄。 313、血气分析主要通过检测血液一系列指标了解机体酸碱平衡状态,但不包括A、pHB、HCO3-C、PO2D、PCO2E、Ca2+正确答案:E血气分析主要通过测定血液的pH、HCO3-、PO2、PCO2等几个分析指标来评价心肺功能状态和体内酸碱平衡情况。

314、细胞内液含量较多的阳离子是A、K+、Na+B、K+、M2+C、K+、Ca2+D、Na+、Mg2+E、Ca2+、Mg2+正确答案:B细胞内阳离子有K+、Mg2+、Na+,含量以K+、Mg2+为多,而Na+只占少量。 315、光谱分析法可以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其利用的物质特点是A、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B、吸收、发射或干射光谱谱系C、吸收、发射或衍射光谱谱系D、吸收、发射或折射光谱谱系E、吸收、发射或透射光谱谱系正确答案:A光谱分析指利用物质具有吸收、发射或散射光谱谱系的特点,对物质进行定性或定量的分析方法。

316、最常见的玻璃膜电极为pH玻璃电极,它的敏感膜是由特殊成分的玻璃制成的厚约0.05mm的玻璃球,球内盛有的内参比溶液为A、1.0mol/L HCl溶液B、0.02mol/L HCl溶液C、0.1mol/L NH4Cl溶液D、0.2mol/L HCl溶液E、0.1mol/L HCl溶液正确答案:E常见的玻璃膜电极为pH玻璃电极,它的敏感膜是由特殊成分的玻璃制成的厚约0.05mm的玻璃球,球内盛有内参比溶液,为0.1mol/L HCl溶液。内参比电极为Ag/AgCl电极,插入内参比溶液。pH玻璃电极广泛用于溶液的pH测定。

317、以下有关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TR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素的合成B、TSH 的主要作用是抑制甲状腺素的合成C、T3和T4对垂体的负反馈调控最重要D、游离的T3和T4对垂体的负反馈调控最重要E、肾上腺素、雌激素不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的调控正确答案:DTR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TSH释放;TSH的主要作用是促进甲状腺激素的合成;T3和T4是结合状态,对垂体的负反馈调控作用不大;游离的T3和T4对垂体的负反馈调控最重要;肾上腺素、雌激素也影响下丘脑-垂体-甲状腺激素的调控。

318、以下结果符合亚临床甲减的诊断的是(↑表示升高,↓表示下降,不变表示正常)A、T3↑,T4不变,TSH不变B、T3不变,T4↑,TSH不变C、T3不变,T4不变,TSH↑D、T3不变,T4不变,TSH↓E、T3↑,T4↑,TSH不变正确答案:C根据亚临床甲减的定义,是指TSH升高,而甲状腺激素正常,一般出现在早期甲减,患者无自觉症状,故选择C。

319、以下有关甲状腺激素的描述正确的是A、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与前清蛋白结合B、游离的甲状腺激素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C、结合的甲状腺激素才能进入细胞发挥作用D、甲状腺激素在血液中主要与清蛋白结合E、游离的甲状腺激素主要由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正确答案:B因为甲状腺激素可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清蛋白和前清蛋白结合,但主要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在体内发挥生理作用的是游离甲状腺激素,而游离甲状腺激素少量由甲状腺上皮细胞分泌。

320、对于尿糖检测阳性可能会是A、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患者尿糖阳性出现晚,肾糖阈增高B、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或血糖浓度过高,超过肾糖阈C、肾小球滤过率降低时肾糖阈可降低,尿糖阳性D、评价尿糖不用考虑肾糖阈E、诊断糖尿病的指标正确答案:B糖由肾小球滤过,在肾小管完全被重吸收,当肾小管重吸收能力下降或血糖浓度过高超过肾糖阈使终尿中出现糖,尿糖检测阳性。

321、关于血糖测定正确的是A、血糖测定受饮食影响,但不受取血部位影响B、全血葡萄糖浓度比血浆浓度高10%~15%左右C、空腹时,静脉血糖>毛细血管血糖>动脉血糖D、测定血浆或血清血糖与全血血糖一样可靠E、全血血糖不受红细胞比容影响正确答案:C葡萄糖测定受饮食、标本类型、取血部位与检测方法等影响。

322、HK法测定血糖所具有的特异性高于其他方法,主要是由于A、HK只能催化葡萄糖的六碳糖磷酸化B、HK能催化除葡萄糖以外的六碳糖磷酸化C、HK耦联的指示酶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只能作用于主反应产物葡萄糖-6-磷酸D、HK耦联的指示酶不具有特异性,HK具有特异性E、HK法辅助酶不受其他物质干扰正确答案:CHK 法反应原理。第一步不特异,但第二步特异性高,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只与葡萄糖-6-磷酸作用。

323、GOD-POD法测定血清葡萄糖,若患者大量服用维生素C,对血糖结果的影响是A、不影响B、增高C、降低D、不确定E、改换方法正确答案:CGOD-POD法受还原性物质影响,使H2O2还原为H2O,指示酶作用的底物减少,造成结果偏低。 324、血糖测定中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的方法是A、葡萄糖氧化酶法B、己糖激酶法C、邻甲苯胺法D、Folin-吴宪法E、酚试剂法正确答案:B己糖激酶法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是参考方法。

325、C-OD-POD法测定血糖,特异性较高的酶是A、辅助酶特异性高于指示酶B、指示酶特异性高于辅助酶C、辅助酶用量少,因此特异性高D、指示酶用量少,因此特异性高E、辅助酶与指示酶都有较高特异性正确答案:A第一步反应GOD只作用于葡萄糖有特异性,而耦联的指示酶不具有特异性。

326、肝实质细胞性病变时,血清胆汁酸改变正确的是A、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1B、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CDCA>1C、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A为主,CA/CDCA<1D、CA和CDCA浓度增加,但以CDCA为主,CA/CDCA>1E、CA和CDCA浓度减低,但以CDCA为主,CA/CDCA>1正确答案:A肝实质细胞性病变时以合成CDCA为主。 327、GOD-POD方法测定血糖,如下表述正确的是A、GOD作用下生成H2O2,H2O2直接氧化有色的色原为无色的色原B、GOD-POD方法中,葡萄糖生成量与显色的色原成正比,该色原在340nm处有吸收峰C、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尿酸、胆红素等,若上述物质浓度高,可致反应结果偏高D、此法为广泛的常用方法,但受还原性物质干扰,如尿酸、胆红素、维生素C等,可致反应结果偏低E、此法为参考方法,不受还原性物质干扰正确答案:DGOD-POD方法受干扰因素影响多,还原性物质造成结果低,见反应原理。

328、不能区别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指标是A、尿中β2-MG增高B、尿白蛋白增高C、尿中α1-MG增高D、尿中视黄醇结合蛋白增高E、尿中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正确答案:E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升高是鉴别诊断肾盂肾炎和肾病的指标,上述其他指标均是区别肾小球性蛋白尿和肾小管性蛋白尿的指标。

329、胰岛素的作用是A、促进肝糖原分解,抑制糖异生B、促进脂肪的分解,减少蛋白质合成C、促进酮体生成和脂肪的分解D、抑制糖异生,抑制脂肪的分解E、促进糖异生,减少蛋白质的合成正确答案:D胰岛素的生理功能是促进糖原生成、脂肪的合成和蛋白质的合成,抑制糖异生,抑制脂肪的分解。

330、C-肽测定可指导胰岛素的用药治疗,下述观点不正确的是A、C-肽/胰岛素比值可反映肝脏处理胰岛素的能力B、C-肽与外源性胰岛素抗原无交叉C、C-肽生成量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D、C-肽很少被肝脏代谢,有利于检测该指标E、C-肽测定不能用于低血糖的诊断与鉴别诊断正确答案:EC-肽与胰岛素以等摩尔数分泌入血循环,C-肽的半寿期较长,不受外源性胰岛素影响,注射胰岛素过多可引起低血糖,测C-肽有助于诊断低血糖的原因。

331、不能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指标是A、血清γ-GTB、血清LD及其同工酶C、血清总胆红素测定D、血清一分钟胆红素测定E、血清总胆汁酸及其比值测定正确答案:B反映肝内或肝外胆汁淤积的血清酶不包括血清LD及其同工酶。

332、血脂异常预防的首要靶标为A、TCB、TGC、HDLD、LDLE、Lp(a)正确答案:DLDL是发生动脉粥样硬化的重要危险因素之一。 333、有关Lp(a)叙述错误的是A、其结构与LDL相似B、其电泳图谱与VLDL相似C、含有特殊的Apo(a)D、在Lp(a)中Apo B100与Apo(a)以双硫键相连E、含有Apo B100正确答案:E其结构与LDL相似,其电泳图谱与VLDL相似,含有特殊的Apo(a),在Lp(a)中Apo B100与Apo(a)以双硫键相连。

334、有关血清胆汁酸测定的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可灵敏地反映肝脏的清除能力B、各种肝胆疾病患者,血中总胆汁酸浓度升高C、血清CA/CDCA 比值可作为胆道阻塞性病变与肝实质细胞性病变的鉴别指标D、在回肠切除、炎症等小肠疾病时,血清胆汁酸水平降低E、血清胆汁酸水平测定用于高脂血症的

分型正确答案:E高脂血症时的代谢紊乱必然涉及胆汁酸代谢异常,与高脂血症分型无关。 335、与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患者临床表现不符的指标是A、BE可能升高或降低B、PaCO2升高C、HCO3-下降D、pH正常E、K+升高正确答案:C代偿性呼吸性酸中毒pH正常,HCO3-、PaCO2升高,BE可能升高或降低。

336、下列各种脂蛋白中,能够抑制纤溶酶活性的脂蛋白是A、VLDLB、LDLC、HDLD、Lp(a)E、CM正确答案:DLp(a)可以对纤溶酶原和纤维蛋白及细胞表面的结合进行竞争,而抑制纤维蛋白水解作用。

337、肝脏清除胆固醇的主要方式是A、转变成类固醇B、转变成维生素DC、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胆汁酸D、合成低密度脂蛋白E、合成高密度脂蛋白正确答案:C胆固醇是胆汁酸的唯一前体,在肝细胞内转变成胆汁酸。

338、LPL在发挥其酶活性时所必需的辅助因子是A、Apo AⅠB、Apo AⅡC、Apo CⅠD、Apo CⅡE、Apo B正确答案:DApoCⅡ是LPL的激活剂。

339、1970年以后世界卫生组织把高脂蛋白血症分为A、2型B、3型C、5型D、6型E、7型正确答案:D分别为Ⅰ、Ⅱa、Ⅰb、Ⅲ、Ⅳ、Ⅴ型。

340、下列具有抗动脉粥样硬化作用的是A、LDLB、β-VLDLC、ox-LDLD、HDLE、IDL正确答案:DHDL可降低组织胆固醇的沉积。

341、不会引起继发性高脂蛋白血症的是A、糖尿病B、甲状腺功能低下症C、库欣综合征D、肾病综合征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正确答案:E甲亢时机体代谢旺盛,一般不会继发高脂血症。 342、VLDI 中TG含量占50%左右,在代谢过程中,TG的水解是依靠A、LPL的催化作用实现的B、LCAT的催化作用实现的C、CETP的催化作用实现的D、HMGCOA还原酶的催化作用实现的E、HL的催化作用实现的正确答案:A肝脏合成的VLDL分泌后进入血液,再由VLDL内存在的ApoCⅡ激活LPL,并水解其内的TG。

343、有关CM代谢叙述错误的是A、外源性TG可与胆固醇、磷脂、ApoAⅣ、ApoB结合形成CMB、流入血液中的CM 可以从LDI 接受ApoCⅡ、ApoE及胆固醇酯C、各脏器毛细血管内皮细胞表面的LPL被ApoCⅡ活化水解CMD、CM残粒以ApoB48和ApoE为主E、CM在血液中的半衰期为5~15分钟正确答案:B流入血液中的CM可以从HDL接受ApoCⅡ、ApoE及胆固醇酯。

344、VLDL的代谢主要作用于A、外源性TCB、内源性TCC、外源性TGD、内源性TGE、外源性LP正确答案:D内源性TG可与胆固醇等结合形成VLDL释放入血,CM主要功能为转运外源性TG,LDL主要功能是转运内源性TC。

345、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出现清蛋白减少、β-γ区带融合可见于A、正常人B、肾病综合征C、肝硬化D、多发性骨髓瘤E、低蛋白血症正确答案:C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出现清蛋白减少、β-γ区带融合是肝硬化的特征之一,这是由于肝细胞合成清蛋白减低,球蛋白增高所致。 346、关于血浆蛋白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是转铁蛋白B、铜蓝蛋白可将Fe2+氧化成Fe3+C、原发性肝癌时血浆甲胎蛋白含量升高D、缺铁性贫血时血浆转铁蛋白含量下降E、肝硬化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正确答案:D转铁蛋白能可逆地与铁结合,血浆中主要的含铁蛋白是转铁蛋白,其血浆含量受血清铁影响。在缺铁性贫血时,血清铁含量低使得转铁蛋白代偿性合成增加,故血浆转铁蛋白升高。正常情况下甲胎蛋白由胎儿肝脏合成,当肝细胞癌变时,细胞出现低分化合成甲胎蛋白,使其血浆含量升高。肝硬化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降低。

347、关于血浆铜蓝蛋白表述正确的是A、作为蛋白酶抑制物B、不属于急性时相反应蛋白C、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最有价值D、由于此蛋白稳定性高,标本可储存E、不具有氧化酶活性正确答案:C肝豆状核变性是由于血浆铜蓝蛋白减少,血浆游离铜增高,沉积在肝脏可引起肝硬化,沉积在脑基底核导致变性,该病称为肝豆状核变性。血浆铜蓝蛋白检测对肝豆状核变性诊断最有价值。

348、关于血浆白蛋白表述错误的是A、等电点在4.7左右B、是带负电荷较多的离子C、能结合Ca2+、Mg2+、Cu2+等正离子D、能运载水溶性好的物质E、能运载胆汁酸、类固醇激素、长链脂肪酸等物质正确答案:D血浆白蛋白特点有等电点在4.7左右,是带负电荷较多的离子,能结合Ca2+、Mg2+、Cu2+等正离子,能运载脂溶性的物质如胆汁酸、类固醇激素、长链脂肪酸等物质。

349、关于AAT描述错误的是A、作为蛋白酶抑制物B、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C、分子量较小D、有

多种遗传分型E、对蛋白酶抑制作用与血浆pH无关正确答案:E关于AAT的特性包括:作为蛋白酶抑制物,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分子量较小,有多种遗传分型,AAT对蛋白酶抑制作用与血浆pH有关。 350、溴甲酚绿法测定血浆清蛋白的特点是A、溴甲酚绿与清蛋白结合特异性高B、显色时间长短不影响检测结果C、不需严格控制显色时间D、溴甲酚绿与清蛋白结合特异性不高E、检测波长为600nm正确答案:D溴甲酚绿先与清蛋白结合,当显色时间长时可与球蛋白结合,故特异性不高,检测时需严格控制显色时间,显色时间长短影响检测结果。溴甲酚绿与清蛋白结合物检测波长为628nm。

351、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血浆蛋白是A、HPB、TRFC、AATD、CRPE、ALB正确答案:D在急性时相时升高最早的血浆蛋白是CRP,而后是AAG、AAT、HP等,检测急性时相反应蛋白的时相变化有助于对炎症进程的监测和对治疗反应的判断。

352、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与肝功能障碍无关的是A、清蛋白B、转铁蛋白C、前清蛋白D、α1巨球蛋白E、α2酸性糖蛋白正确答案:D清蛋白、转铁蛋白、前清蛋白和α1酸性糖蛋白都在肝脏合成,而α2巨球蛋白不在肝内合成,血浆蛋白含量减少,与肝功能障碍无关。

353、肾病综合征患者血清蛋白各电泳区带常有的变化是A、ALB升高B、α1升高C、α2升高D、β降低E、可能β-γ融合正确答案:C肾病综合征血清蛋白电泳图谱特征是清蛋白下降,α2球蛋白、β球蛋白增高和γ球蛋白不变,由于清蛋白由肾小球滤出增加,a球蛋白、β球蛋白含量相对增加,呈现两端减少、中间增多的图谱。

354、发生血管内溶血时,血浆蛋白浓度降低的是A、ALBB、AATC、TRFD、HPE、CRP正确答案:DHP主要功能是与红细胞释放出的游离血红蛋白结合,发生血管内溶血时红细胞释放出大量的游离血红蛋白,消耗了血浆中的HP,使其血浆含量减少。

355、不属于α1区带的血浆蛋白质是A、AAGB、AFPC、HDLD、CpE、AAT正确答案:D血浆蛋白质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分为五条区带,分别是清蛋白、α1区带、α2区带、β区带和γ区带。血浆蛋白质由于分子大小不同、所带电荷不同会泳在不同的区带上。Cp是在α2区带的血浆蛋白质。

356、关于血浆纤维蛋白原描述错误的是A、由肝细胞合成B、分子量大C、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D、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含量升高E、临床常选用盐析法、比浊法检测正确答案:D关于血浆纤维蛋白原的特点有:由肝细胞合成,分子量大,是急性时相反应蛋白之一, 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时血浆纤维蛋白原含量减少,临床常选用盐析法、比浊法检测。

357、肝硬化患者血清蛋白各电泳区带常有的变化是A、ALB升高B、α1升高C、α2升高D、可能β-γ融合E、β降低正确答案:D在血清蛋白醋酸纤维素薄膜电泳图谱中出现清蛋白减少是由于肝功能严重损害,合成蛋白质能力下降。β-γ区带融合是由于球蛋白增加,电泳时β和γ区带无法分离。

358、血清蛋白电泳时出现M带的疾病是A、病毒性肝炎B、血小板减少性紫癜C、急性心肌梗死D、多发性骨髓瘤E、急性肾炎正确答案:D多发性骨髓瘤特征是血清蛋白电泳时出现M带。M带有三型:免疫球蛋白型、轻链型和重链型。多发性骨髓瘤有IgG型和IgA型,IgA型的多发性骨髓瘤属于M带的免疫球蛋白型。而病毒性肝炎、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肾炎都没有M带的蛋白。

359、关于酶活性测定描述错误的是A、可测定产物生成量B、可测定底物消耗量C、与底物浓度无关D、需最适温度E、需最适酸碱度正确答案:C酶活性测定,底物浓度在Km10~20倍之间。

360、当底物浓度远大于Km时,反应速率不受反应物浓度的影响,此时反应为A、零级反应B、一级反应C、二级反应D、一级与零级反应的混合E、无法确定反应级数正确答案:A在零级反应期酶活性与反应速率成正比,而且反应速度与底物浓度无关。

361、酶促反应进程曲线可用于确定的是A、酶反应线性范围B、最适的pHC、合适的酶量范围D、底物的浓度E、反应线性的时间范围正确答案:E酶促反应时间进程曲线可用于确定反应线性的时间范围。 362、管道式分析仪中空气分段系统是指在吸入管道的每一个标本、试剂以及混合后的反应液之间的物质是A、缓冲液B、试剂空白C、空气D、蒸馏水E、氮气正确答案:C空气分段系统是指在吸入管道的每一个标本、试剂以及混合后的反应液之间,均由一小段空气间隔开。

363、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其客观真值与何值之差A、测量值B、理论值C、预测值D、计算值E、假设值正确答案:B实验误差(简称误差)是量值的给出值,即理论值与其客观真值之差。

364、绝经后妇女,雌二醇的主要来源是A、雄激素在性腺外的转化B、肾上腺皮质束状带C、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D、乳腺E、子宫正确答案:A对于排卵的女性,雌二醇主要来自卵巢,而对于绝经后的妇女,其雌二醇的主要来源是雄激素在性腺外的转化。

365、系统误差可分为恒定系统误差和A、随机误差B、比例误差C、恒定误差D、总体误差E、平均误差正确答案:B系统误差可分为恒定系统误差(constant error,CE)和比例系统误差(proportional error,PE)。 366、孕妇血清中酶活性增高最明显的是A、ASTB、ALPC、ALTD、AMYE、ACP正确答案:B妊娠时胎盘合成分泌碱性磷酸酶(ALP),使血清该酶活力明显增高。

367、ALP在人体各组织中含量最多的是A、肺脏B、心肌C、脑组织D、红细胞E、骨骼正确答案:E碱性磷酸酶在骨骼成骨细胞中合成较多,以上其他组织此酶含量较少。

368、心肌梗死时血清LD同工酶升高最明显的是A、LD5B、LD2C、LD3D、LD4E、LD1正确答案:ELD有五种亚型,分别分布在不同组织中,LD1主要分布在心肌,LD5主要分布在肝细胞。

369、随机误差的特点不包括A、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B、误差没有一定的方向C、可以预测性D、数据呈正态分布E、可正可负正确答案:C随机误差(random error,RE)是指在实际工作中,多次重复测定某一物质时引起的误差。误差没有一定的大小和方向,可正可负,数据呈正态分布;具有不可预测性,不可避免,但可控制在一定范围内。

370、下列酶的合成受乙醇诱导最明显的是A、GGTB、ALPC、CKD、LDE、ALT正确答案:A乙醇诱导肝细胞合成GGT,乙醇性肝病时此酶血中活性明显升高。

371、在人体组织中ACP含量最多的是A、肝脏B、心肌C、血细胞D、肾脏E、前列腺正确答案:EACP分布在人体不同组织中,如前列腺、红细胞、血小板、肾脏、肝脏、肌肉等组织,以前列腺含此酶最丰富。 372、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ST/ALT比值A、小于1B、大于1C、等于1D、大于3E、大于2正确答案:A急性病毒性肝炎时ALT明显增高,AST轻度升高且恢复早,AST/ALT比值小于1。

373、诊断胆管系统疾病特异的血清酶是A、ASTB、CKC、GGTD、ACPE、LPS正确答案:C胆管系统疾病时GGT明显升高,可达正常上限的5~30倍,阳性率达80%以上。

374、溶血标本对测定结果最有影响的是A、CKB、LDC、ALTD、ALPE、GGT正确答案:B乳酸脱氢酶(LD)在红细胞中含量较高,溶血时对测定LD影响最大。

375、ACP与ALP的相同点是A、最适pH相同B、所作用的底物种类相近C、组织来源相同D、缓冲液种类相同E、稳定性相同正确答案:BACP与ALP的相同点是,所作用的底物种类相近,因为它们都是水解磷酸单酯键的酶。

376、在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临床意义表述正确的是A、出现早,持续时间长B、出现晚,持续时间长C、出现早,持续时间短D、出现早,上升幅度大E、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短正确答案:A在急性胰腺炎时脂肪酶出现早,上升幅度大,持续时间长。

377、急性心肌梗死时,最先恢复正常的酶是A、ALTB、LDC、CK-M BD、ASlTE、ALP正确答案:C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出现早,持续时间短,最先恢复正常。

378、血清酶测定标本溶血不影响结果的是A、CKB、LDC、ALTD、ASTE、GGT正确答案:E红细胞中几乎不合有GGT,其他几种酶在红细胞中含量丰富,溶血时结果升高。

379、临床上常用来分析胎盘型ALP的方法是A、电泳法B、层析法C、免疫抑制法D、热失活分析法E、动力学法正确答案:D胎盘型ALP耐热,在65℃加热15分钟不失活,可用热失活分析法检测。

380、新生儿甲减筛查一般两项一起检测的是A、T3+T4B、T3+TSHC、T4+TSHD、FT3+TSHE、FT4+TSH正确答案:C因为TSH是反映垂体-甲状腺轴最敏感指标,因此首先应测定TSH。此外,根据甲减的程度,T4可以降低或正常。考虑以上两点,应选择C。

381、以下结果符合亚临床甲亢的诊断的是(↑表示升高,↓表示下降,不变表示正常)A、T3↑,T4不变,TSH不变B、T3不变,T4↑,TSH不变C、T3不变,T4不变,TSH↑D、T3不变,T4不变,TSH↓E、T3↑,T4↑,TSH不变正确答案:D根据亚临床甲亢的定义,是指TSH降低,而甲状腺激素正常,一般是早期甲亢或甲亢治疗的恢复期,患者无自觉症状,故选择D。

382、对于初诊需明确甲亢诊断的患者,以下组合最合理的是A、T3+T4B、T3+T4+TSHC、FT3+FT4D、FT3+ FT4+TSHE、T3+T4+FT3+FT4+TSH正确答案:D首先TSH 是反映垂体-甲状腺轴最敏感指标,因此必须包括TSH。此外,游离甲状腺激素的测定受影响因素较少。考虑以上两点,应选择D。

383、临床上引起甲减最常见的病因A、垂体肿瘤B、先天性甲状腺发育不良C、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D、甲状腺酶系异常E、亚急性甲状腺炎正确答案:C上述疾病均可引起甲减,但最常见的是慢性淋巴细胞性甲状腺炎,又称桥本甲状腺炎,是自身免疫甲状腺病的一种。

384、关于铁代谢的叙述错误的是A、人体内铁可分为功能铁和储存铁B、铁蛋白中的铁是可立即被利用的储存铁C、在小肠Fe3+较Fe2+易吸收D、铁主要从胃肠道、泌尿道黏膜脱落及皮屑丢失E、铁在血浆中与转铁蛋白结合运输正确答案:C食物中铁与还原性物质如维生素C同时进食,还原性物质可使Fe3+还原成Fe2+,较易吸收。

385、TSH测定时有免疫交叉反应的激素是A、TRHB、MSHC、GHD、LHE、ADH正确答案:DTSH、LH、FSH均由α和β两个多肽亚基组成,这三种激素的α亚基具有高度同源性,其生理活性主要取决于β亚基。用免疫化学方法检测时易有免疫交叉反应而干扰测定结果。

386、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所含的组分是A、锰B、铜C、硒D、硅E、钼正确答案:C硒是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辅基。

387、克山病的发病原因之一是由于缺乏A、硒B、铁C、磷D、锰E、钙正确答案:A克山病是以心肌坏死为主的疾病,缺乏硒是发病的主要原因。

388、在人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物质是A、胆钙化醇B、β-胡萝卜素C、1,25-(OH)2D3D、7-脱氢胆固醇E、维生素D3正确答案:C1,25-(OH)2D3是人体内调节钙磷代谢的激素。

389、体内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激素是A、甲状腺激素B、甲状旁腺素C、降钙素D、1,25-(OH)2D3E、25-(OH)D3正确答案:B甲状旁腺素具有升高血钙降低血磷的作用。

390、关于血钙描述错误的是A、正常人血钙浓度波动较小B、血钙分为扩散和非扩散钙C、血钙有游离、结合两种形式D、结合钙具有生理活性E、蛋白结合钙受血液pH影响正确答案:D血清中离子钙是总钙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部分。

391、以下有关生长激素测定的描述错误的是A、生长激素的分泌有时间性B、生长激素半衰期短,仅20分钟C、生长激素兴奋或抑制试验结果可靠,无假阳性或假阴性D、生长激素兴奋试验,可进行运动或药物刺激E、生长激素抑制试验,通常采用口服葡萄糖的方法正确答案:C生长激素兴奋或抑制试验结果不可靠,有假阳性或假阴性。

392、不能反映肾小管重吸收功能障碍的指标是A、视黄醇结合蛋白B、α1微球蛋白C、α2巨球蛋白D、β2微球蛋白E、溶菌酶正确答案:C尿液中视黄醇结合蛋白、α1微球蛋白、β2微球蛋白、溶茵酶含量升高反映肾小管重吸收障碍。

393、以下状态可引起TT4测定结果明显升高的是A、妊娠B、肝硬化C、肾病D、餐后E、运动后正确答案:AT4在体内主要与甲状腺激素结合球蛋白(TBG)结合,故TT4测定受TBG影响最大,而TBG升高常见于高雌激素血症,所以妊娠导致TT4测定结果明显升高。

394、关于钙的代谢表述错误的是A、钙的排泄是完全由肾脏随尿排泄B、血钙的浓度波动范围极小C、正常人钙磷浓度乘积稳定在36~40之间D、食物中钙的吸收随年龄的增加而下降E、利用离子选择电极可直接测定血浆中离子钙浓度正确答案:A钙的排泄主要通过肠道和肾脏两条途径。

395、关于磷代谢表述错误的是A、血磷主要由肾脏排泄B、血磷的浓度成人有生理波动C、正常人钙磷浓度乘积稳定在36~40之间D、甲状旁腺激素调节肾小管对磷的重吸收E、测定的血磷通常是指血液中有机磷正确答案:E测定的血磷通常是指血浆中无机磷酸盐所含的磷。

396、关于镁代谢和功能表述错误的是A、体液中镁离子主要分布在细胞内B、镁离子是多种酶的辅助因子C、血浆中镁主要是与血浆蛋白结合形式存在D、镁离子对神经、肌肉有兴奋性与抑制作用E、体内镁50%以上存在于骨骼中正确答案:C血浆中镁主要是以离子形式存在,占血浆总镁量的55%,与蛋白结合的占30%,其余的占15%。

397、下列血脂指标升高不是冠心病发生危险因素的是A、TCB、TGC、HDL-CD、Lp(a)E、LDI-C正确答案:CTC、TG、Lp(a)和LDL-C升高,HDL-C降低是冠心病发生的危险因素。 398、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的激素是A、甲状腺素B、甲状旁腺素和降钙素C、甲状旁腺素D、1,25-(OH)2D3E、甲状腺素和降钙素正确答案:B甲状旁腺素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促进肾小管重吸收钙;降钙素抑制肾小管重吸收钙、磷。

399、急性心肌梗死发作后,血液中下列指标达峰值时增高幅度最大的是A、ASTB、CK-MBC、LDD、LD1/LD2E、cTnT正确答案:E急性心梗时,各种心肌酶达峰值的增高幅度一般是5~25倍,而cTnT 可达30~200倍。

400、离子钙测定临床常用的方法是A、火焰光度法B、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邻甲酚酞络合铜法D、离子选择电极法E、EDTA络合滴定法正确答案:D离子选择电极法迅速、简便,灵敏度高,重复性好。 401、实验室测定血清总钙的参考方法是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B、火焰光度法C、高效液相色谱法D、分光光度法E、离子选择电极法正确答案:A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是国家卫生部临床检验中心推荐的参考方法,分光光度法是常规测定方法。

402、生理活性的钙是指A、蛋白结合钙B、柠檬酸钙C、碳酸钙D、总钙E、离子钙正确答案:E血清中离子钙是总钙中具有生理活性的部分。

403、心肌标志物在AMI诊断中不正确的是A、cTn有较高的特异性B、cTnI在3~6h升高,比CK-MB出现稍早或相当C、AST在4~10h,LDH在6~12h,CK-MB在16~20h达峰D、肌钙蛋白的T亚基和I亚基不存在于其他组织,因而肌钙蛋白特异性高E、cTnI和cTnT分子量较小,AMI发病能迅速入血正确答案:D心肌中的T亚基(cTnT)和I亚基(cTnI)不同于其他肌肉组织,其他肌肉组织也存在肌钙蛋白的T亚基和I亚基。

404、溶血标本对检测结果影响最大的是A、血钙B、血镁C、血磷D、血钠E、血氯正确答案:B细胞内主要的阳离子是K+和Mg2+故溶血标本对其检测结果有影响。

405、在急性胰腺炎发作后尿淀粉酶开始升高的时间是A、1~6小时B、6~12小时C、12~24小时D、24~36小时E、36小时以上正确答案:C急性胰腺炎发病后12~24小时尿淀粉酶开始升高,由于肾清除淀粉酶能力加强,其升高可早于血淀粉酶,而下降晚于血淀粉酶。

406、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时可出现A、血浆pH值升高,PaCO2升高,[HCO3-]升高B、血浆pH值升高,PaCO2不变,[HCO3-]代偿性升高C、血浆pH值升高,PaCO2下降,[HCO3-]升高D、血浆pH值升高,PaCO2下降,HCO3-]代偿性下降E、血浆pH值下降,PaCO2下降,[HCO3-]代偿性下降正确答案:D失代偿性呼吸性碱中毒pH升高,由于过度通气排出CO2,所以PaCO2下降,因血液CO2降低,使HCO3-浓度减低,CO2弥散入肾小管细胞量减少,分泌H+减弱,回吸收HCO3-减少,使血浆[HCO3-]下降。 407、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步骤错误的是A、首先在血清标本中加足量的铁标准液B、用MgCO3除去过量的铁C、离心取上清液,加入还原剂使Fe3+还原为Fe2+D、用络合剂与Fe2+显色,比色测定E、用络合剂与Fe3+显色,比色测定正确答案:E测定血清总铁结合力的步骤是首先在血清标本中加足量的铁标准液,用MgCO3除去过量的铁,离心取上清液,加入还原剂使Fe3+还原为Fe2+,用络合剂与Fe2+显色,比色测定。

408、急性心梗发病5天后,下列血清酶对诊断有帮助的是A、肌酸激酶-MB同工酶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C、肌酸激酶D、碱性磷酸酶E、乳酸脱氢酶1型同工酶正确答案:BAST在AMI发病后6~12小时升高,24~48小时达峰值,持续到第5天或1周降低。

409、在心肌梗死患者中下列指标中升高持续时间最长的是A、肌酸激酶B、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C、肌酸激酶-MB同工酶D、肌红蛋白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确答案:B急性心肌缺血损伤时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升高后的持续时间可达4~14天,其他指标持续时间较短。

410、不能与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的有A、丙酮B、乙酰乙酸C、丙酮酸D、胆红素E、维生素C正确答案:D血中的胆红素是“非肌酐色原”,而丙酮、乙酰乙酸、丙酮酸、维生素C均与碱性苦味酸试剂反应显色,引起干扰。

411、尿液胆红素阳性最可能的是A、结合胆红素B、未结合胆红素C、游离胆红素D、间接胆红素E、δ胆红素正确答案:A结合胆红素易溶于水,可出现在尿液中。

412、不属于肝纤维化诊断指标的是A、透明质酸B、Ⅳ型胶原C、Ⅲ型胶原前肽D、层黏蛋白(LN)E、γ谷氨酰转移酶正确答案:Eγ谷氨酰转移酶是反映胆道疾病的指标,透明质酸、Ⅳ型胶原、Ⅲ型胶原前肽、层黏蛋白(LN)都是反映肝纤维化的指标。

413、胆结石患者出现黄疸,可能出现的检验结果是A、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B、尿胆红素阴性和尿胆原增加C、尿胆红素阳性和尿胆原减少D、尿胆红素阳性和尿胆原增加E、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和粪胆原

增加正确答案:C胆结石患者出现黄疸是由于胆管梗阻胆汁逆流入血,使结合胆红素出现在尿液中。由于胆管梗阻,胆红素排入肠道减少使胆素原生成减少,其肠肝循环减少,造成尿胆原减少。

414、急性肝炎早期急剧升高的血清酶是A、乳酸脱氢酶B、肌酸激酶C、碱性磷酸酶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E、γ谷氨酰转移酶正确答案: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存在于肝细胞胞质中,肝细胞轻微病变就会释放入血,引起血清此酶活力升高。

415、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的最佳指标是A、血肌酐B、血尿酸C、尿肌酐D、血尿素E、内生肌酐清除率正确答案:E内生肌酐生成量恒定,在控制食物肌酐摄入条件下,其清除率测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因为肌酐只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416、下列指标中可对微小心肌损伤作出诊断的是A、心肌肌钙蛋白(cTnT,cTnI)B、肌酸激酶C、心电图D、乳酸脱氢酶E、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正确答案:AcTnT可以检测出小范围心肌损伤,cTnI不仅能检测出急性心梗,还能检测心肌的微小损伤。

417、用于诊断胆道疾病的血清酶是A、乳酸脱氢酶B、肌酸激酶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D、酸性磷酸酶E、γ谷氨酰转移酶正确答案:Eγ谷氨酰转移酶是诊断胆道疾病较特异的血清酶。

418、可疑肝癌时首先考虑测定的指标是A、A/G和ALTB、AFP和CEAC、γ-GT和ASTD、AST和MAOE、ALP和γ-GT正确答案:B血清AFP和CEA检测有助于原发和继发肝癌的诊断。

419、关于钾描述错误的是A、是细胞内液的主要阳离子B、正常人排钾的主要途径是尿液C、血浆中K+对维持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D、人体钾的来源全靠从食物获得E、细胞膜上Na+-K+-ATP酶的作用是将3个Na+从细胞内泵到细胞外,将2个K+和1个H+由细胞外泵到细胞内正确答案:C血浆中含量较多的是Na+,占阳离子总量的90%以上,对维持血浆渗透压起决定性作用。

420、一般情况下,下列疾病不引起代谢性酸中毒的是A、糖尿病酮症B、肾衰竭C、哮喘D、严重腹泻E、肾小管酸中毒正确答案:C哮喘易引发呼吸性酸中毒,以上其他疾病常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421、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的结合描述错误的是A、增加其溶解度便于在血中运输B、使它易于进入细胞内C、限制其进入细胞以免引起细胞中毒D、使其不易透过肾小球滤过膜E、部分胆红素会与清蛋白共价结合正确答案:B胆红素与血浆清蛋白的结合限制其进入细胞以免引起细胞中毒。

422、等渗性脱水解释不正确的是A、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B、常见于呕吐和腹泻等情况C、血浆Na+、CI-浓度正常D、细胞内液量正常E、细胞内液随细胞外液量减少而减少正确答案:E等渗性脱水由于丢失的水和电解质基本平衡,因而细胞外液渗透压正常,电解质浓度改变不大。等渗性脱水主要是细胞外液的丢失,细胞内液量正常。

423、肝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组合应遵循的原则不包括A、实验结果能说明肝脏的主要功能和损B、实验方法简便C、方法易于标准化D、项目越多越好E、患者痛苦小,经济负担轻正确答案:D项目越多越好不符合肝功能实验室检查项目组合应遵循的原则。

424、反映肾小球滤过率临床常用的是A、尿液葡萄糖测定B、酚红清除试验C、BUN测定D、菊粉清除试验E、内生肌酐清除试验正确答案:E内生肌酐生成量恒定,在控制食物肌酐摄入条件下,其清除率测定可反映肾小球滤过功能。因为肌酐只由肾小球滤过,不被肾小管重吸收。 425、在心肌损伤时最先升高的指标是A、乳酸脱氢酶B、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C、肌酸激酶-MB同工酶D、丙氨酸氨基转移酶E、碱性磷酸酶正确答案:C急性心肌缺血发病后,肌酸激酶-MB同工酶作为心肌酶升高的时间较早,碱性磷酸酶不属于心肌酶。

426、最能反映肝脏的清除排泄物质能力的实验室检查项目有A、血清胆红素和总蛋白测定B、血清胆汁酸和胆红素测定C、血清转氨酶和胆红素测定D、凝血酶原时间检测E、血浆总蛋白和胆固醇测定正确答案:B血清胆汁酸和胆红素测定是反映肝脏清除排泄物质能力的指标。

427、反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比较好的指标为A、脂肪酶B、淀粉酶C、胰岛素D、胰多肽E、弹性蛋白酶正确答案:E反映急性出血性胰腺炎病变严重程度的指标有淀粉酶、脂肪酶,而弹性蛋白酶使胰腺血管严重损伤,导致广泛出血,是最好指标。

428、急性胰腺炎诊断中,不正确的是A、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6~12小时开始升高B、血清淀粉酶在发病后24~48小时开始下降C、淀粉酶值可正常或低于正常D、血清淀粉酶值高低与病情轻重成正比E、尿淀粉酶在发病后12~24小时开始上升正确答案:D急性胰腺炎诊断中,血、尿淀粉酶高低与病情严重程度

有时不相符。

429、糖尿病患者多尿的主要原因是A、高血糖引起的渗透性利尿B、饮水过多C、体内产生水过多D、水中毒E、抗利尿激素减少正确答案:A糖尿病患者血糖升高导致高渗,引起渗透性利尿。 430、糖尿病患者常出现多食现象,主要原因是A、体内糖利用多,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出现饥饿感B、体内糖利用少,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出现饥饿感C、蛋白质合成加强,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出现饥饿感D、脂肪合成加强,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出现饥饿感E、三大营养物质合成加强,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出现饥饿感正确答案:B糖尿病患者各组织利用糖代谢供能发生障碍,不能充分利用体内葡萄糖,机体处于能量缺乏状态,出现饥饿感,这是该病多食症状的主要原因。

431、关于1型糖尿病说法正确的是A、自身免疫因素导致胰岛β细胞破坏B、型糖尿病的遗传易感性强于2型糖尿病C、控制饮食或口服降糖药便可生存D、临床上经常出现非酮症性高血糖E、临床上不会出现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正确答案:A1型糖尿病主要指胰岛β细胞破坏而产生胰岛素绝对缺乏或利用障碍,临床上易出现酮症酸中毒。

432、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昏迷与非酮症性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患者的鉴别,其实验室检查不包括A、血糖B、血浆渗透压C、血气D、尿糖E、血酮体正确答案:D糖尿病酮症酸中毒(DKA)昏迷与非酮症性高血糖高渗性糖尿病昏迷(NHHDC)都是尿糖阳性,但DKA血糖、血浆渗透压没有NHHDC高,DKA血酮体高于NHIMDC,pH下降比NHHDC明显。

433、关于胰岛素的说法中,不正确的是A、胰岛素升高可见于2型糖尿病B、胰岛素降低常见于1型糖尿病C、胰岛素抵抗导致胰岛素水平下降D、2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水平正常或略高E、1型糖尿病空腹胰岛素水平低正确答案:C胰岛素拮抗物或受体数目减少,可能是空腹胰岛素水平略高的原因。

434、以下叙述错误的是A、VLDL受体由五个结构域组成B、VLDL受体受细胞内胆固醇负反馈抑制C、VLDL受体与LDL也具有较高的亲和性D、VLDL受体在肝内大量存在E、VLDL受体在脂肪细胞中多见正确答案:BLDL受体受细胞内胆固醇负反馈抑制,而VLDL受体则不受抑制。

435、生化全自动分析仪测定HDL-C采用的方法是A、化学法B、脂质抽提法C、沉淀分离法D、遮蔽直接测定法E、免疫比浊法正确答案:D目前多采用遮蔽直接测定法在自动分析仪上检测HDL,而其他答案虽然也为测定HDL的方法,但不适合自动分析仪。

436、两点法自动生化分析可用于测定A、TG、T-ChoB、AST、ALTC、CRE、UreaD、LDH、GGTE、CK、CK-MB正确答案:A主要用于总胆红素、直接胆红素、甘油三酯和胆固醇等项目测定。

437、能用于全自动生化分析仪上测定血浆脂蛋白的方法为A、超速离心分离法B、沉淀分离法C、电泳分离法D、遮蔽直接测定法E、电极法正确答案:D此法利用脂蛋白中特异抗体等物质,先将血浆中LDL和VLDL包裹保护,直接测定未被包裹的HDL中的胆固醇,准确快速,易于在全自动分析仪上使用。

438、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血清检查特点是A、血清透明,胆固醇明显增加,甘油三酯正常B、血清乳白色,胆固醇正常或稍高,甘油三酯明显增加C、血清混浊,胆固醇稍高,甘油三酯增高D、血清混浊,胆固醇正常,甘油三酯稍高E、血清透明,胆固醇增加,甘油三酯增加正确答案:AⅡa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病因为LDL受体缺陷或活性降低,LDL异化障碍,血清中胆固醇含量较高,TG正常。

439、某患者的血标本检查结果为:TG3.98mmol/L,Chol 5.01mmol/L,前β脂蛋白增高,β脂蛋白正常,乳糜微粒阴性,血清乳状化,其高脂蛋白血症分型为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B、Ⅱ型高脂蛋白血症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E、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正确答案: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VLDL合成亢进,VkDL处理速率变慢,前β脂蛋白增高。

440、某实验室收到一个血标本作脂蛋白检查,获得下列结果:血清外观混浊,胆固醇正常或增高及甘油三酯增高,电泳后呈现乳糜微粒区带,此患者诊断为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B、Ⅱ型高脂蛋白血症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E、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正确答案: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由于LPL缺失或ApoC缺失导致CM代谢障碍。

441、某实验室收到一个血标本,经离心后上层血清呈云雾状混浊,其原因可能是由于A、胆固醇增高B、甘油三酯增高C、LDL增高D、HDL增高E、磷脂增高正确答案:B血标本,经离心后上层血清呈云雾状混浊,说明TG含量较高,这是表观分析血脂最简便的方法。

442、化学修饰的LDL在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过程中起重要作用,它可以使其内的A、ApoA变性B、

ApoB48变性C、ApoB100变性D、ApoC变性E、ApoE变性正确答案:C化学修饰的LDL使其内ApoB100变性,经清道夫受体无限制地被巨噬细胞摄取而形成泡沫细胞,并停留在血管壁内,沉积大量胆固醇,致使动脉壁粥样硬化斑块形成。

443、对一患者的血脂检查发现,血清脂蛋白电泳图谱呈现CM及前β脂蛋白深染,将血浆置于4℃环境下10小时,可见上层为奶油样,下层为混浊状。此患者可能为A、Ⅰ型高脂蛋白血症B、Ⅱ型高脂蛋白血症C、Ⅲ型高脂蛋白血症D、Ⅳ型高脂蛋白血症E、Ⅴ型高脂蛋白血症正确答案:E根据各型高脂蛋白血症的特点进行区分。该血清CM 和VLDL较高,所以电泳出现CM及前β脂蛋白条带。

444、有关Ⅲ型高脂血症代谢性改变的叙述错误的是A、β-VLDL经肝的ApoE受体清除受阻B、肝从CM残粒获得的外源性胆固醇减少,自身合成胆固醇并分泌VLDL增多C、VLDL过度生成而堆积在血浆中D、LPL活性升高E、VLDL不能转变成LDL正确答案:DLPL活性减低,VLDL不能转变成LDL。

445、血清酶活性测定时,通常采用A、两点法B、平衡法C、一点法D、速率法E、终点法正确答案:D酶活性即酶促反应速度,采用速率法可直观地找到测定底物和产物随时间变化的线性期,可以准确地测定酶活性。

446、速率A法自动生化分析是根据酶促反应的特点,在酶促反应的何反应区内选取两个时间点,计算出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吸光度变化值同酶活性大小成正比,其选取的反应区为A、延迟B、零级C、一级D、最大E、任意正确答案:B速率A法是根据酶促反应的特点,当底物浓度足够大时,当酶促反应达到最大时,单位时间内底物的消耗量和产物的生成量维特不变,即单位时间内吸光度变化值不变,在酶促反应的零级反应区内选取两个时间点,计算出每分钟吸光度变化,吸光度变化值同酶活性大小成正比。

447、对肝性脑病患者,生化检测指标不会出现的是A、血清白蛋白浓度减低B、血清尿素呈低值C、空腹血糖降低D、血浆凝血酶原时间缩短E、血氨增高正确答案:D对肝性脑病患者,血浆凝血酶原时间延长。 448、肝硬化患者出现肝性脑病时,检查项目不可能出现的结果是A、血清清蛋白减少,清/球比值降低或倒置B、血清胆红素显著升高C、血清总胆固醇降低D、血氨增高E、血AST和ALP显著升高正确答案:E肝性脑病时,血AST和ALP由高值转为低值。

449、关于血氨代谢及检测描述错误的是A、血氨的来源有内源氨和外源氨B、血氨的去路主要是随尿排泄C、血氨浓度增高可导致肝性脑病D、临床检测血氨时取血后立即分离血浆需尽快检测E、检测血氨时需防止外源氨的污染正确答案:B血氨的去路主要是在肝脏合成尿素。

450、某患者患有胆结石,近日高热、黄疸,应做的实验室检查项目中暂时不需要的项目是A、血清总蛋白、A/G比值检测B、血清胆红素检测C、血清ALT、γ-GT和ALP检测D、血清AFP检测E、血清CA、CDCA检测正确答案:D先考虑对患者进行肝功能检查确定诊断,如果需要再检测血清AFP,以鉴别肝癌。

451、不去蛋白的碱性苦味酸两点动力学法测定血肌酐时,应准确地读取吸光度的两个时间点是A、10秒和20秒B、20秒和100秒C、20秒和80秒D、60秒和100秒E、60秒和120秒正确答案:C速率法测肌酐时,利用肌酐与苦味酸在20秒和80秒之间显色,假肌酐中乙酰乙酸在20秒内显色,其他大部分假肌酐在80秒后显色。

452、有关尿素测定的方法,不正确的是A、酶法测定尿素氮BUN,实际上是测定反应过程中的铵B、酶法受体液中氨的影响大C、二乙酰-肟与尿素在强酸下加热,生成粉红色化合物D、酶法特异性高,二乙酰-肟法灵敏度高E、二乙酰-肟反应法过程无味正确答案:E二乙酰-肟与强酸加热反应时有较大异味。 453、肾小管性蛋白尿时尿中出现的蛋白主要为A、脂蛋白B、前清蛋白C、γ球蛋白D、清蛋白E、β2微球蛋白正确答案:E肾小管性蛋白尿,尿中出现微量蛋白的成分,主要是β2微球蛋白。

454、关于Jaffe反应的描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该反应是测定肌酐的一种传统方法B、该反应形成橙色化合物,吸光度485nmC、Jaffe反应是因不使用碱性苦味酸而命名D、阴性干扰为血脂、血红蛋白及胆红素E、血清中某些色原如葡萄糖、果糖、维生素C等可造成阳性干扰正确答案:CJaffe反应是应用苦味酸法进行肌酐测定。

455、速率法测定血清ALP选用的波长为A、450nmB、405nmC、560nmD、620nmE、340nm正确答案:B速率法测定血清ALP时监测的是产物对硝基酚,它在405nm处有特异性光吸收。

456、血清脂肪酶增高可见于下列疾病的是A、慢性胃炎B、胰腺炎C、腮腺炎D、巨淀粉酶血症E、肝炎

正确答案:B血清脂肪酶主要用于急性胰腺炎的诊断。慢性胃炎、巨淀粉酶血症和肝炎时均不升高。

457、关于临床血清酶活力测定描述错误的是A、可测定产物生成量B、底物浓度高低不影响测定结果C、可测定底物消耗量D、需最适pHE、需最适温度正确答案:B影响酶活力测定的因素有温度、pH、底物浓度等

458、临床血气分析时标本的采集和保存不正确的是A、肝素抗凝B、隔绝空气C、立即分析D、采集动脉血和静脉血均可E、测定前将血液混匀正确答案:D血气分析应采集动脉血或动脉化毛细血管血,除非特殊需要,一般不用静脉血作血气分析。

459、一般认为用于过筛试验的分析方法希望有A、高灵敏度B、高特异性C、重复性好D、准确度高E、总有效率高正确答案:A诊断试验灵敏度越高,漏诊的机会就越少。

460、室内质控图中,警告线为A、±1sB、±3sC、±4sD、±2sE、±5s正确答案:D室内质控图中,警告线为士2s,失控线为±3s。

461、室内质控图中,警告线为A、±1sB、±3sC、±4sD、±2sE、±5s正确答案:D室内质控图中,警告线为士2s,失控线为±3s。

462、下列酶中在室温保存比在冰箱保存更稳定的是A、肌酸激酶B、乳酸脱氢酶C、转氨酶D、淀粉酶E、γ-谷氨酰基转移酶正确答案:BLD的稳定性与温度有很大关系,室温下保存反而比低温稳定性更高。 463、以乳酸盐为底物的乳酸脱氢酶活力测定,所用NAD+的浓度较理论计算所用的大得多,其原因为A、NAD+的价格低B、NAD+的Km大C、NAD+的Km小D、NAD+的稳定性差E、反应产物丙氨酸、样品中乳酸脱氢酶和部分NAD+三者可形成不活泼的中间体,大量NAD+可使反应右移正确答案:E乳酸脱氢酶测定过程中的常见问题是反应产物丙氨酸、样品中乳酸脱氢酶和部分NAD+三者可形成不活泼的中间体,大量NAD+可使反应右移.

464、两点速率法自动生化分析主要用于测定A、TP、AlbB、AST、ALTC、CRE(Jaffe法)D、LDH、GGTE、CK、CK-MB正确答案:C两点速率分析法主要用于Jaffe法测定肌酐。

465、目前检测CK-MB主张使用的较特异方法是A、电泳法B、免疫抑制法C、CK-MB质量测定法D、CK-MB酶活性法E、免疫比浊法正确答案:CCK-MB质量测定法的特异性比其他方法高,因为此法不受溶血和巨CK的干扰。

466、在肌营养不良时,下列酶明显升高的是A、ALPB、ALTC、ASTD、CKE、ACP正确答案:DCK除存在于心肌外,还存在于骨骼肌中,在肌营养不良时,CK释放入血,导致酶明显升高。

467、急性心肌梗死时血清酶升高达峰值的时间在一定程度上不依赖于A、细胞内酶的定位B、细胞内酶的含量C、酶的分子大小D、肌细胞储存大量ATPE、细胞膜通透性正确答案:D影响血清酶释放速度的因素是细胞膜通透性、细胞内酶定位、细胞内酶的含量、酶的分子大小。

468、一名62岁女性,因胸痛、ECG变化诊断为AMI。入院当天cTnI 3.8mg/dl(参考值0~0.16mg/d1),12小时后降至1.3mg/dl,当24h后,cTnI开始再次逐渐升高,此时患者否认胸痛,ECG无变化,其余仍如住院时。对该患者正确的解释为A、心肌梗死诊断不成立B、此为肺栓塞,因而检测cTnI无特异性C、再发新的无症状心梗D、无新发心梗,仍为入院时cTnI的变化E、测定系统出现误差,应测定cTnI正确答案:D该患者开始检测cTnI为胞质中游离部分,此后为cTnI结合于心肌纤维部分,且该部分含量高,并逐渐释放于AMI患者血中。

469、患者女性,65岁。冠心病心绞痛史8年,无高血压史,夜间突发心前区疼痛6小时入院,入院时血压150/90mmHg,经心电图检查,诊断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此时最具特征性的实验室改变是A、血清LDH水平增高B、血清AST水平增高C、血清ALT水平增高D、血清CK-MB水平增高E、血清肌红蛋白减少正确答案:DCK-MB主要存在于心肌细胞,急性心肌梗死时CK-MB升高的时间比其他血清酶都早。 470、采用一点法测定的项目是A、CKB、LDC、ALTD、GluE、AST正确答案:D临床血清酶测定都采用速率法,体内代谢物测定常采用一点法,即终点法。

471、目前酶活力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A、荧光法B、同位素法C、量气法D、比浊法E、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E目前酶活力测定最常用的方法是测定单位时间内产物的变化量,目前大多数产物的测定都是采用分光光度法。

472、血清ALP测定采用的缓冲系统较好的是A、Tris-HCI缓冲液B、磷酸盐缓冲液C、二乙醇胺缓冲液

D、碳酸盐缓冲液E、AMP缓冲液正确答案:C二乙醇胺缓冲液是激活型缓冲液,它可作为磷酸酰基的受体,也可利用酶促反应。

473、下列试验中血标本受溶血影响最小的是A、K+测定B、LD测定C、血清铁测定D、Na+测定E、AST测定正确答案:D溶血标本对血清Na+测定影响不大,因为Na+主要分布在血浆中,红细胞含量较少。 474、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方法除线性法外,还包括A、非线性法B、参比法C、内标法D、外标法E、K因素法正确答案:A自动生化分析仪的校准方法包括K因素法(又称为标准化法或线性法)及非线性法(又称为曲线拟合法)。

475、自动生化分析一点法又称为终点法,是指加入标本和试剂后,何时测定反应混合液吸光度值A、当反应达到终点B、当反应达到最大速度一半时C、当反应达到最大速度时D、当反应处于线性期时E、当反应处于延迟期时正确答案:A终点法指加入标本和试剂后,当反应达到一定阶段时(或终点)测定吸光度值计算待测物质浓度的方法。

476、干片式生化分析仪是将一项测定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试剂预固定在载体中,要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根据Kubelka-Munk理论,测定的物理量是A、反射率B、折射率C、透射率D、散射率E、衍射率正确答案:A干片式分析仪是将一项测定中所需的全部或部分试剂预固定在载体中,根据Kubelka-Munk理论,其反射率(R)和固相层的厚度(X)、单位厚度的光吸收系数(K)及固相反应层的散射系数(S)有关,当X和S固定时,R仅同K有关,而K的大小同待测物的浓度成正比,通过测定反射率的大小,可计算出待测物的浓度。

477、分立式生化分析仪与管道式生化分析仪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为A、前者各个标本和试剂在各自的试管中起反应,而后者是在同一管道中起反应B、后者各个标本和试剂在各自的试管中起反应,而前者是在同一管道中起反应C、两者吸出血清的方式不同D、两者添加试剂的方式不同E、计算机数据处理系统不同正确答案:A分立式分析仪与管道式分析仪在结构上的主要区别为:前者各个标本和试剂在各自的试管中起反应,而后者是在同一管道中起反应。

478、在两点速率法的自动生化分析过程中,为计算出单位时间内吸光度的变化量,采用测定吸光度的方式是A、任意一点测定B、任意两点测定C、适当一点测定D、适当两点测定E、适当三点测定正确答案:D两点速率法在反应过程中选择适当两点测定其吸光度,计算出单位时间(常为分钟)内吸光度的变化量,通过吸光度的变化量计算待测物质浓度的方法。

479、两点法自动生化分析常使用双试剂进行分析,在反应过程中需测定A、一个时间点的吸光度(A1)B、两个时间点的吸光度(A1、A2)C、三个时间点的吸光度(A1、A2、A3)D、任意一个时间点的吸光度(A1)E、任意两个时间点的吸光度(A1、A2)正确答案:B使用双试剂进行分析时多采用两点法,加入标本和第一试剂测定一次吸光度,加入第二试剂(启动试剂)待反应完成时测定另一次吸光度,两者的差值可消除标本内源性物质的干扰。二、共用选项题[B1/B2/C](共用同一组选项,每道子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33道子题目)第480题至第481题共用以下选项:

A、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 B、疾病时组织细胞的病理形态改变 C、开发应用临床化学检验方法和技术 D、对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作出评价

E、帮助临床作出诊断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480、临床化学的主要作用不包括ABCDE正确答案:B481、化学病理学的内容包括ABCDE正确答案:A临床生化的主要作用有两个基本方面:①阐述有关疾病的生物化学基础和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的生物化学变化。这部分内容又可称为化学病理学。②开发应用临床化学检验方法和技术,对检验结果及其临床意义作出评价,用于帮助临床作出诊断和采取正确的治疗措施。 第482题至第483题共用以下选项: A、脂蛋白(a) B、VLDL C、IDL D、LDL

E、HDL

482、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ABCDE正确答案:B483、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ABCDE正确答案:DCM和VLDL中都是以甘油三酯为主,所以这两种脂蛋白统称为富含甘油三酯的脂蛋白;LDL是血浆中胆固醇含量最多的一种脂蛋白,其胆固醇含量在一半以上,故LDL被称为富含胆固醇的脂蛋白。 第484题至第486题共用以下选项: A、代谢性酸中毒 B、代谢性碱中毒 C、急性呼吸性酸中毒 D、急性呼吸性碱中毒 E、慢性呼吸性酸中毒

484、原发HCO3-降低ABCDE正确答案:A485、原发HCO3-升高ABCDE正确答案:B486、原发PCO2降低ABCDE正确答案:D酸碱平衡紊乱时,机体通过各种途径进行调节,首先是血浆缓冲对HCO3-/H2CO3的缓冲作用。代谢性酸中毒是由于各种原因造成的机体酸性物质产生过多或碱性物质丢失过多,消耗血浆中的HCO3-,使血浆中HCO3-降低。代谢性碱中毒时,各种原因引起机体碱性物质过多或酸性物质过少,使血浆HCO3-升高。呼吸性酸碱平衡紊乱是由于CO2在体内潴留或排出过多,导致相应的PCO2升高或降低。

第487题至第490题共用以下选项: A、铁过剩 B、铜代谢异常 C、缺锌 D、缺硒 E、缺碘

487、与地方性甲状腺肿及呆小症有关的是ABCDE正确答案:E488、与克山病和骨节病有关的是ABCDE正确答案:D489、与Wilson病有关的是ABCDE正确答案:B490、可导致血红蛋白沉着病的是ABCDE正确答案:A子题1:缺碘导致地方性甲状腺肿和呆小症。子题2:缺硒与克山病有关。子题3:Wilson病时血清铜明显降低。子题4:铁过剩导致血红蛋白沉着病。 第491题至第495题共用以下选项:

A、反映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B、反映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C、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D、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E、β-羟丁酸测定

491、糖化血红蛋白的检测ABCDE正确答案:A492、糖化血清蛋白的检测ABCDE正确答案:B49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ABCDE正确答案:C494、尿糖测定ABCDE正确答案:D495、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ABCDE正确答案:E子题1:糖化血红蛋白的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8周左右患者血糖的总体变化。 子题2:糖化血清蛋白测定反映的是测定前2~3周前的血糖控制水平。 子题3: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是一种葡萄糖负荷试验。 子题4:尿糖测定可以了解患者的肾糖阈。 子题5:诊断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指标是β-羟丁酸测定。

第496题至第498题共用以下选项: A、LDL增加 B、VLDL增加 C、IDL增加 D、CM增加

E、血清载脂蛋白B100增加

496、Ⅰ型高脂蛋白血症ABCDE正确答案:D497、Ⅲ型高脂蛋白血症ABCDE正确答案:C498、Ⅳ型高

脂蛋白血症ABCDE正确答案:B子题1:Ⅰ型高脂蛋白血症增加的脂蛋白是CM。 子题2:Ⅲ 型高脂蛋白血症增加的脂蛋白是IDL。 子题3:Ⅳ型高脂蛋白血症增加的脂蛋白是VLDL。 第499题至第500题共用以下选项: A、GGT与ALP同时升高 B、GGT正常,ALP升高 C、ALP正常,GGT升高 D、GGT与ALP同时降低 E、ALP降低,GGT升高

499、源于肝脏的疾病,同时检测GGT和ALP的结果为ABCDE正确答案:A500、源于肝外的疾病,同时检测GGT和ALP的结果为ABCDE正确答案:B子题1:GGT与ALP同时增高常源于肝脏疾患。 子题2:GGT正常而ALP升高,常源于肝外疾患。 第501题至第504题共用以下选项: A、T3 B、T4 C、TSH D、FT3 E、FT4

501、血液中浓度最高的是ABCDE正确答案:B502、生理功能最强的甲状腺激素是ABCDE正确答案:D503、诊断甲亢最灵敏的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C504、新生儿甲减筛查首选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CT3和T4是甲状腺释放入血的,主要是T4;游离状态的甲状腺激素生理功能强,主要是FT3;无论甲亢、甲减(包括新生儿),TSH均是首选和最灵敏指标。 第505题至第507题共用以下选项: A、肾上腺皮质束状带 B、肾上腺皮质网状带 C、肾上腺皮质球状带 D、肾上腺髓质 E、垂体

505、雄激素来自ABCDE正确答案:B506、皮质醇来自ABCDE正确答案:A507、醛固酮来自ABCDE正确答案:C肾上腺皮质由外向内分为三带:球状带(分泌盐皮质激素,主要为醛固酮)、束状带(分泌糖皮质激素,主要为皮质醇)、网状带(分泌性激素,主要为雄激素和少量雌激素)。 第508题至第509题共用以下选项: A、生长激素

B、促肾上腺皮质激素 C、催产素

D、卵泡刺激素 E、黑色细胞刺激素

508、神经垂体激素是ABCDE正确答案:C509、有促进精子生成作用的激素是ABCDE正确答案:D垂体分泌的激素分为腺垂体和神经垂体激素。以上只有催产素为神经垂体激素。催产素除具有促进宫缩作用外,还有泌乳作用。卵泡刺激素除具有促进卵泡的作用外,还有促进精子的作用。 第510题至第512题共用以下选项: A、E3 B、E2

C、卵泡刺激素 D、雌酮 E、孕酮

510、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是ABCDE正确答案:B511、生物活性最弱的雌激素是ABCDE正确答案:

A512、雌性激素不包括ABCDE正确答案:CE2是生物活性最强的雌激素;E3是E2和雌酮的代谢产物,生物活性最弱;E3、E2、雌酮、孕酮均为雌性激素。而卵泡刺激素是垂体内分泌激素。三、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共26道题)513、脂肪酸在肝脏中彻底氧化生成CO2和H2O。是否正确答案:否514、同工酶是指同一种属酶、分子结构组成不同、能催化同一种化学反应的一组酶。是否正确答案:是515、体内的氨主要在肝脏通过鸟氨酸循环合成尿素进入血液。是否正确答案:是516、未结合胆红素不能与重氮试剂直接反应,因此又被称为间接胆红素。是否正确答案:是517、呼吸性酸中毒时,血浆二氧化碳分压往往下降。是否正确答案:否518、当胆红素超过正常范围,但又在34.2 mmol/L以内,肉眼难于察觉,称为隐性黄疸。是否正确答案:是519、血液中O2的主要运输形式是HbO2。是否正确答案:是520、结合胆红素指的是在血浆内主要以胆红素一清蛋白复合体形式存在和运输的胆红素。是否正确答案:否521、血液长时间放置,会使AST、LDH、血钾测定结果偏高。是否正确答案:是522、手工操作的大多数方法都是一点终点法。是否正确答案:是523、胆固醇测定试剂中的赋型胆酸盐对血清总胆汁酸的测定有干扰,应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是否正确答案:是524、高脂血或黄疸标本在340nm 处有较强吸收峰,影响ALT、AST等多种指标的检测。是否正确答案:是525、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的对象是各种有色物质。是否正确答案:否526、采用单试剂可有效减少样品空白对测定的干扰。是否正确答案:否527、高蛋白血症及其导致的大量蛋白尿是诊断肾病综合征的必备条件。是否正确答案:否528、高渗性脱水主要是失水多于失钠。是否正确答案:否529、成熟红细胞没有线粒体,完全依赖糖酵解供能。是否正确答案:是530、机体中能够自身合成,不需要由饮食供给的氨基酸称为必需氨基酸。是否正确答案:否531、氨基酸在适当的pH溶液中,使带正电荷的羧基和带负电荷的氨基相等,呈电中性,此时溶液的pH 为该氨基酸的等电点。是否正确答案:否532、肾远曲小管具有分泌K﹢的作用,对不能正常进食者应注意适当补钾。是否正确答案:是533、血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的含量与动脉粥样硬化呈正相关。是否正确答案:否534、肝胆疾病时周围血液循环中的胆汁酸水平明显降低。是否正确答案:否535、糖尿病患者口服葡萄糖后,血糖值升高,尿糖定性阳性,呈葡萄糖耐量减低曲线。是否正确答案:是536、糖化血红蛋白,是蛋白质与糖非酶促糖化反应,一般可反映患者过去6~8周内平均血糖水平。是否正确答案:是537、电泳时,离子强度越大,则电泳迁移率越大。是否正确答案:否538、目前半自动或全自动蛋白电泳仪多用琼脂糖凝胶作为介质。是否正确答案:是 一、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27道题)1、调节血糖浓度最主要的激素是____和____。【正确答案】:

胰岛素,胰高血糖素2、胆固醇合成的重要原料是____。【正确答案】: 乙酰辅酶A3、肌酸激酶同工酶的亚基分为____型和____型。【正确答案】: M,B4、胆汁酸的生物合成是_____的主要代谢去路。【正确答案】: 体内胆固醇5、血液长时间放置会使____、____等测定结果偏低。【正确答案】: 血糖,碳酸氢根6、常用____作尿生化标本的防腐剂。【正确答案】: 甲苯7、血液BE参考值为____。【正确答案】:

±3 mmol/L8、血清蛋白电泳时多发性骨髓瘤常出现____。【正确答案】: M 球蛋白带9、脂蛋白电泳可分为四条区带: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乳糜微粒,α脂蛋白,β脂蛋白,前β脂蛋白10、ApoAI、ApoB含量可直接反映____和____的水平。【正确答案】:

HDL,LDL11、心力衰竭的生物化学标志物主要是 ____、____。【正确答案】: NT-proANP,BNP12、细胞外液的主要阳离子是____,主要阴离子是____和_____。【正确答案】: Na+,Cl-,HCO3-13、血浆中最重要的缓冲系统是____。【正确答案】:

碳酸氢盐缓冲系统14、正常血pH 为____,pH 增高见于____,pH 降低见于____。【正确答案】: 7.35~7.45 ,碱中毒,酸中毒15、血尿酸是核酸中____代谢的最终产物,痛风患者其浓度可____。【正确答案】:

嘌呤,升高16、氨苄青霉素对____有严重干扰,影响清蛋白的检测。【正确答案】: 溴甲酚绿17、临床生化检测中最常用的光谱吸收法是____和____分光光度法。【正确答案】: 可见光,紫外光18、正常人血钾浓度为____mmol/L,血钠浓度为____mmol/L。【正确答案】:

3.5~ 5.5,135~ 14519、尿素是体内____ 分解代谢的最终产物之一,合成尿素的主要器官是____。【正确答案】:

蛋白质,肝脏20、影响电泳迁移率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____和____等。【正确答案】: 电场,蛋白质分子,缓冲液,支持介质21、火焰光度分析法是____光谱分析。【正确答案】: 发射22、自动生化分析仪是基于____原理进行工作的,由____与____两部分组成。【正确答案】:

光电比色法,光电比色计(或分光光度计),微机23、影响光谱吸收法的主要因素有____、____和____。【正确答案】: 化学因素,主观因素,光学因素24、酶偶联法中作为试剂用于测定化学物浓度或酶活性的酶称为____。【正确答案】:

工具酶25、自动生化分析仪最常用的纯水有____、____和____。最好的方式是将三种纯水处理方法作不同的组合。【正确答案】:

蒸馏水,去离子水,反渗透水26、根据理化性质,氨基酸可分为____、____、____和____四种。【正确答案】:

非极性氨基酸,中性氨基酸,酸性氨基酸,碱性氨基酸27、乳酸脱氢酶同工酶的亚基分为____型和____型。【正确答案】:

H,M二、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4道题)28、试述ApoAⅠ、ApoB测定的临床意义?【正确答案】:

Apo作为脂类载体直接参与脂类代谢,ApoAⅠ测定可直接反映HDL和LDL水平,ApoⅠ含量与HDL含量正相关,与冠心病和动脉硬化的发生呈负相关,ApoAⅠ越高对人体越有益,而ApoB则相反,其水平越高意味着LDL越高,患冠心病危险越大,ApoAⅠ下降和ApoB增高见于冠心病,还见于未控制的糖尿病、肾病综合征、活动肝炎、营养不良等,冠心病的优选指标是ApoB,其增高比HDL-CH 降低和TCH升高更有意义,血管病以HDL-CH,ApoA Ⅰ下降更明显。29、尿中微量蛋白的检测对诊断早期肾损伤有什么意义?【正确答案】:

蛋白尿是肾脏疾病的一个重要指标。在某些肾脏病早期,尿常规测定常为阴性,尿中蛋白质含量实际已有微量的增加(20~200 mg/L)。若早期发现肾脏损害疾病如糖尿病肾损害等,必须做一些尿中微量蛋白的检测,以监测肾脏以及其他器官的功能状态,提供可靠的生化指标。30、简述光谱吸收法的原理和朗伯-比尔定律。【正确答案】:

光谱吸收法是指利用各种化学物质所具有的吸收光谱的特性,来确定其性质、结构和含量的方法。朗伯一比尔定律:A=kbc,其中k是吸光系数,b是比色杯光径,c为溶液浓度。c为1 mol/L,b为1 cm 时,则系数k为摩尔吸光系数,以ε表示,单位为L/(mol·cm)。31、何为电极法?表示电极法的基本公式是什么?【正确答案】:

利用电极、电位和物质浓度之间的关系来确定物质含量的分析方法称为电极法。表示电极法的基本公式是能斯特方程式。32、体内胆红素可来源于何种代谢途径?【正确答案】:

体内胆红素的来源:① 体内胆红素大部分由衰老红细胞破坏降解而来。血红蛋白破坏后亚铁血红素经代谢转变成胆红素,约占75% 。② 体内胆红素小部分来自组织(特别是肝细胞)中非血红蛋白的血红素蛋白质(如细胞色素P450、细胞色素b5,过氧化氢酶等)的血红素辅基的分解。③ 极小部分由造血过程中血红素的少量分解,即无效造血所产生。33、根据米-曼氏方程计算,当[S]是Km的5倍时,反应速度υ相当于最大速度Vmax的多少?【正确答案】:

根据公式υ=Vmax[S]/(Km+[S]),当[S]=5Km时,υ=83%Vmax。34、自动生化分析仪性能评价指标主要有哪些?【正确答案】:

自动生化分析仪常用性能指标有精密度、波长准确性、相关性、取样量和最小反应体积及携带污染情况等。35、简述干化学法原理。【正确答案】:

干化学法是以被测样本中存在的液体为反应介质(液体中的水溶解了试纸条上的试剂),被测成分直接与固化于载体上的干试剂反应的一种方式。36、说明高氨血症导致肝昏迷的生化基础。【正确答案】: 高氨血症时,脑中发生的反应为: 氨+α‐酮戊二酸→谷氨酸

氨+谷氨酸→谷氨酰胺

脑内α‐酮戊二酸减少导致了三羧酸循环减弱,从而使ATP生成减少,脑组织供能缺乏表现昏迷。37、简述肝功能检查及其意义?【正确答案】:

肝功能检查及其意义如下:① 胆红素代谢检查了解其有无黄疸、黄疸的程度并鉴定其类型。② 蛋白质代谢检查了解肝细胞合成蛋白质的能力。③ 酶类测定了解肝细胞受损的程度。④ 反映肝内外胆汁淤滞的检查。⑤ 反映肝纤维化程度的检查。⑥ 反映肝占位性病变的检查。⑦ 免疫功能检查以确定肝炎类型。⑧ 输血后肝炎检查。38、肌钙蛋白是反映哪个器官损伤的标志物?有何临床意义?【正确答案】:

肌钙蛋白(Tn)是心肌组织的一种特有的调节蛋白,严重心肌缺损时释放入血,是反映心肌损伤的血清标志物。肌钙蛋白以三种球型亚基组成,即TnT、TnI和TnC,相对分子质量依次减小。其含量与年龄、性别、梗死部位及溶栓药物种类等无关。39、简述电泳的工作原理。【正确答案】:

溶液中带电粒子在直流电场中向电性相反的方向移动的现象称为电泳。蛋白质、核酸与生物大分子具有两性电离及各自等电点(pI)。在pH相同条件下这些生物分子将会带有不同量的电荷。如果要分离一组等电点不同的蛋白质,只要选择一个合适pH,使多种蛋白质在该pH 的净电荷差异最大,即可用此电泳方法检查得到满意的分离效果。40、简述血糖的来源与去路。【正确答案】:

血糖的来源:① 肝糖原分解;② 食物经消化吸收的葡萄糖;③ 糖异生。血糖的去路:① 氧化供能;② 合成糖原;③ 转变为脂肪及某些非必需氨基酸;④ 转变为其他糖类物质。41、何为连续监测法?其特点是什么?【正确答案】:

连续测定酶促反应过程中某一反应产物或底物的浓度随时间变化的多点数据,求出酶反应初速度,间接计算酶活性浓度的方法称连续监测法。 微生物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422道题)1、关于外毒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性质稳定,耐热B、毒性较强C、无抗原性D、主要由革兰阴性菌产生正确答案:B2、不能经垂直感染的病毒是: A、巨细胞病毒B、风疹病毒C、乙型肝炎病毒D、脊髓灰质炎病毒正确答案:D3、细菌缺乏下列哪一种结构仍可存活:A、细胞壁B、细胞膜C、细胞质D、核正确答案:A4、关于病毒核酸:A、可控制病毒的遗传和变异B、决定病毒包膜所有成分的形成C、RNA不能携带遗传信息D、不能决定病毒的感染性正确答案:A5、对外界抵抗力最强的细菌结构:A、细胞壁B、荚膜C、芽孢D、核质正确答案:C6、杀灭或消除物体中病原菌的过程,称为: A、无菌B、灭菌C、消毒D、除菌正确答案:C7、抗毒素:A、为外毒素经甲醛处理后获得B、可中和游离外毒素的毒性作用C、可中和与易感细胞结合的外毒素的毒性作用D、由细菌内毒素刺激机体产生正确答案:B8、病原体感染机体后,未引起明显症状和病理损伤,病原体还存在于体内,这种现象是: A、隐性感染B、显性感染C、病原携带状态D、潜伏性感染正确答案:D9、下列菌属中是非发酵菌属的是: A、克雷伯菌属B、气单胞菌属C、不动杆菌属D、埃希菌属正确答案:C10、下列属于杀菌剂的抗生素是: A、罗红霉素B、卡那霉素C、米诺环素D、克林霉素正确答案:B11、细菌耐药机制不包括: A、产生钝化酶和灭活酶B、青霉素结合蛋白改变C、药物浓度的改变D、药物作用靶位的改变正确答案:C12、下列选项中不属于膜耐药范畴的是: A、PBP突变B、膜通透性降低C、孔蛋白缺失D、主动外排作用正确答案:A13、属于β-内酰胺酶的是:A、氨基糖苷酶B、红霉素酶C、头孢菌素酶D、拓扑异构酶正确答案:C14、L型细菌特性: A、需用低渗含血清培养基B、对青霉素敏感C、细胞膜缺失D、细胞壁缺损正确答案:D15、HIV 的传播途径不包括: A、同性或异性间的性传播B、使用血液或血液制品C、母婴直接传播D、握手和共餐正确答案:D16、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是: A、使细菌获得充分的营养B、减少细菌间的相互抑制作用C、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D、加快细菌的生长速度正确答案:C17、以K-B法进行药物敏感试验时,常采用的接种方法为:A、平板涂布法B、平板分区划线法C、平板连续划线法D、倾注平板法正确答案:A18、吲哚试验阳性的细菌是因为它能分解: A、葡萄糖B、靛基质(吲哚)C、色氨酸D、枸橼酸盐正确答案:C19、病毒的致病因素:A、内毒素B、外毒素C、荚膜D、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D20、不能抑制B一内酰胺酶的制剂是: A、他唑巴坦B、克拉维酸C、舒巴坦D、呋喃唑坦正确答案:D21、糖分解代谢试验不包括: A、CAMP试验B、O/F试验C、V-P试验D、甲基红试验正确答案:A22、某种细菌进行乳糖发酵试验后,培养基颜色改变且有气泡形成,说明该菌: A、分解乳糖产酸B、分解乳糖产酸产气C、不分解乳糖产酸D、不分解乳糖产酸产气正确答

案:B23、疑似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患者的脑脊液标本应注意:A、置50%甘油盐水中保存送检B、冷藏送检C、立即接种于普通琼脂平板D、保温,迅速送检正确答案:D24、甲型链球菌和肺炎球菌在血平板上都形成a溶血,为鉴别两者常用的试验是: A、抗O试验B、凝固酶试验C、胆汁溶菌试验D、乳糖发酵试验正确答案:C25、ESBLs的主要产生菌株,同时也是人类泌尿系统感染的主要病原菌是: A、铜绿假单胞菌B、大肠埃希菌C、阴沟肠杆菌D、肺炎克雷伯菌正确答案:B26、链球菌与葡萄球菌的属间鉴别,可作初步确定的是: A、DNA酶试验B、触酶试验C、氧化酶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正确答案:B27、常用下列方法采集尿标本作细菌培养: A、清洁头段尿B、清洁中段尿C、留24 h尿D、导尿正确答案:B28、V-P试验阳性结果为:A、黑色B、红色C、黄色D、绿色正确答案:B29、结核分枝杆菌常用的染色方法为: A、抗酸染色法B、革兰染色法C、吉姆萨染色法D、瑞氏染色法正确答案:A30、加入某种化学成分以抑制某些细菌的生长而有助于需要的细菌生长的培养基称为: A、基础培养基B、鉴别培养基C、选择培养基D、营养培养基正确答案:C31、下列抗生素中不属于杀菌剂的是: A、喹诺酮类B、大环内酯类C、糖肽类D、头孢菌素类正确答案:B32、关于内毒素特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强抗原性B、毒性强C、细菌的细胞壁裂解后才能游离出来D、经甲醛处理可脱毒为类毒素正确答案:C33、在β-内酰胺类抗生素中,具有单环的抗生素为: A、氨曲南B、美洛培南C、氨苄青霉素D、头孢匹胺正确答案:A34、鉴定真菌的最常用方法是: A、血清学试验B、生化反应C、药敏试验D、形态学观察正确答案:D35、新生隐球菌形态学观察常用:A、革兰染色B、瑞氏染色C、墨汁负染D、镀银染色正确答案:C36、用来测量细菌大小的单位是:A、cmB、mmC、μmD、nm正确答案:C37、下列微生物中,属非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支原体C、衣原体D、病毒E、放线菌正确答案:D非细胞型微生物,无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中,如病毒、亚病毒和朊粒。

38、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病毒B、细菌C、支原体D、立克次体E、真菌正确答案:E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有真茵和原虫。

39、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依据是A、形态微小,结构简单B、原始核,细胞器不完善C、二分裂方式繁殖D、有细胞壁E、对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B原核细胞型微生物仅有原始核,无核膜、无核仁,缺乏完整的细胞器,无有丝分裂。

40、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A、典型的核结构B、体积微小C、有细胞壁D、无完整细胞器E、对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A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有典型的核结构,有完整的细胞器,可通过有丝分裂进行繁殖。

41、细菌的基本结构不包括A、细胞膜B、细胞质C、核质D、细胞壁E、菌毛正确答案:E细菌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和核质。

42、质粒是细胞的A、核质DNAB、胞质DNAC、核质RNAD、胞质RNAE、极体正确答案:B质粒是细菌染色体以外的遗传物质,为双链闭环DNA。

43、下列不是细菌的特殊结构的是A、异染颗粒B、荚膜C、芽胞D、菌毛E、鞭毛正确答案:A细菌的特殊结构有荚膜、鞭毛、菌毛和芽胞。

44、关于菌毛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革兰阴性菌B、有普通菌毛与性菌毛C、在光学显微镜下看不到D、是细菌的运动器官E、普通菌毛与细菌的致病力有关正确答案:D细菌的运动器官是鞭毛。

45、血琼脂上的溶血环不包括A、δ溶血B、α溶血C、β溶血D、γ溶血E、双环溶血正确答案:A在血琼脂上的溶血只有四种:α、β、γ、双环。

46、细菌L型的特点错误的是A、对青霉素敏感性降低B、对表面活性剂敏感性增高C、革兰染色均为阳性D、高度多形性E、抗原性改变正确答案:C细菌L型染色时不易着色,革兰染色大多被染成红色,为革兰阴性。

47、细菌按抗原结构不同而分为A、血清型B、菌体型C、细菌素型D、生物型E、衰退型正确答案:A按抗原结构不同将细茵分为不同的血清型,按对噬茵体的敏感性不同可对细茵进行噬茵体分型,按对细茵素的敏感性不同而将细菌分为不同的细菌素型,按生化反应和生物学性状不同而将细茵分为不同的生物型。

48、与细菌致病性无关的结构是A、荚膜B、菌毛C、磷壁酸D、脂多糖E、异染颗粒正确答案:E异染颗粒是一种营养颗粒,与致病性无关,可用于细菌的鉴别诊断。

49、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物质是A、荚膜B、毛C、芽胞D、血浆凝固酶E、透明质酸酶正确答案:C致病菌能突破宿主皮肤、黏膜生理屏障,进入机体并在体内定植、繁殖和扩散的能力,称为侵袭力。侵袭力包括荚膜、黏附素和侵袭性物质等。芽胞是细菌的休眠状态。

50、细菌的繁殖方式一般是A、二分裂方式B、芽生方式C、复制方式D、分枝方式E、有性生殖方式正确答案:A细菌一般以二分裂方式进行无性繁殖。

51、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细菌所带电荷是A、G+菌带负电荷B、G-菌不带电荷C、G+和G-菌均带正电荷D、G+和G-菌均带负电荷E、没有一定的规律正确答案:DG+菌的等电点是pH 2~3,G-菌的等电点是pH 4~5,在中性或弱碱性环境中,其pH高于细菌的等电点,细菌均带负电荷。

52、细菌的分解代谢产物不包括A、CO2和水B、各种酸类C、细菌素D、氨E、H2S正确答案:C细菌素是细菌的合成代谢产物之一。

53、硝酸盐还原作用是指细菌还原硝酸盐为A、胺类和氮气B、亚硝酸盐、氨和氮气C、氨、氮气和氧气D、氨、CO2和水E、氨和氧气正确答案:B细菌还原硝酸盐为亚硝酸盐、氨和氮气,称为硝酸盐还原作用。

54、专性厌氧菌在有氧环境中不能生长的原因不包括A、缺乏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B、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C、缺乏过氧化氢酶D、缺乏过氧化物酶E、缺乏载铁体正确答案:E厌氧菌厌氧的原因主要有:①缺乏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②厌氧菌缺乏氧化还原电势高的酶,如细胞色素和细胞色素氧化酶。

55、正常时无菌的部位是A、鼻咽腔B、口腔C、血液D、肠道E、泌尿生殖道正确答案:C正常人的体表与外界相通的口腔、鼻咽腔、肠道、泌尿生殖道等都存在不同种类和数量的微生物。

56、关于条件致病菌的叙述下列不正确的是A、机体免疫力下降时致病B、细菌寄居机体的部位发生改变时致病C、机体抵抗力降低时致病D、长期使用广谱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症时致病E、正常条件可致病正确答案:E正常菌群具有相对稳定性,一般不致病,只有当机体免疫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时方可致病。这些菌群称为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57、土壤中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是A、厌氧芽胞杆菌B、无芽胞厌氧菌C、病毒D、真菌E、支原体正确答案:A土壤中创伤感染病原菌的主要来源是厌氧芽胞杆菌。

58、杀灭物体上所有微生物的繁殖体和芽胞的方法称为A、消毒B、灭菌C、防腐D、无菌E、杀菌正确答案:B消除或杀灭大部分病原微生物,不包括所有微生物和芽胞称消毒。杀灭所有微生物,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细茵的繁殖体和芽胞称为灭菌。

59、紫外线的杀菌机制是A、破坏细菌细胞壁B、损害细胞膜C、损伤细菌核酸D、破坏核糖体E、破坏细菌中介体正确答案:C紫外线使DNA分子形成胸腺嘧啶双聚体,干扰DNA复制,导致细菌死亡。此外紫外线可使分子氧变成臭氧,后者具有杀菌能力。

60、不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生物是A、结核杆菌L型B、肺炎支原体C、沙眼衣原体D、大肠杆菌噬菌体E、霍乱弧菌正确答案:E细菌L型、支原体、衣原体、噬菌体能通过滤器。

61、R质粒是A、细菌的异染颗粒B、细菌的核质C、具有耐药性因子的可传递遗传物质D、带有毒性基因的可传递物质E、胞质中染色体外的可传递营养物质正确答案:CR质粒是耐药质粒,通过细菌间接合传递耐药性。

62、细菌产生多重耐药性的最常见原因是A、耐药性基因突变B、获得R质粒C、插入序列的转移D、转化E、滥用抗生素正确答案:B决定细菌耐药性的质粒称R质粒,通过接合导致耐药性传递,以多重耐药性常见。

63、卡介苗的获得属于A、毒力变异B、形态变异C、荚膜变异D、耐药性变异E、抗原性变异正确答案:A卡介苗是牛型结核杆茵经传代获得减毒株。

64、细菌的遗传物质包括A、核质和质粒B、核质、质粒和中介体C、核质、质粒和前噬菌体D、核质和前噬菌体E、核质、中介体和前噬菌体正确答案:CA和D选项都是细茵的遗传物质,但不完全。

65、与细菌侵袭力无关的酶是A、血浆凝固酶B、氧化酶C、DNA酶D、卵磷脂酶E、透明质酸酶正确答案:B氧化酶是细茵呼吸所需的酶,其余各项是与细茵侵袭力有关的酶。

66、关于外毒素,下列正确的是A、多由G-菌产生B、化学成分是脂多糖C、抗原性弱D、经甲醛处理后

可变成类毒素E、耐热正确答案:D外毒素多由G+菌产生,化学成分是蛋白质,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不耐热,经甲醛处理后可变成类毒素。

67、关于类毒素,下列正确的是A、有抗原性B、无抗原性C、有毒性D、由内毒素经甲醛作用产生E、有佐剂作用正确答案:A类毒素是由外毒素经甲醛作用脱毒后产生的,有抗原性,无佐剂作用。

68、关于内毒素,下列正确的是A、多由G+菌产生B、系脂多糖C、由细菌释放到组织中D、抗原性强E、不耐热正确答案:B内毒素为G-菌细胞壁结构,只有当细菌死亡、破裂、菌体自溶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才释放出来;内毒素抗原性弱;耐热。

69、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不包括A、生物拮抗B、促进机体免疫C、与衰老有关D、合成维生素E、合成干扰素正确答案:E正常菌群的生理作用包括生物拮抗,促进机体免疫,抗衰老,合成维生素和细菌素。干扰素是由免疫细胞合成的。

70、正常菌群不包括A、常居菌B、过路菌C、条件致病菌D、机会致病菌E、致病菌正确答案:E正常定植于人体各部位的细菌群称为正常菌群。包括三种情况:①常居菌;②过路菌;③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

71、抗胞内菌免疫可见于A、葡萄球菌B、链球菌C、奈瑟菌D、结核分枝杆菌E、白喉杆菌正确答案:D抗胞外菌免疫见于葡萄球菌、链球菌、奈瑟菌等;抗毒素免疫见于白喉杆菌等。结核分枝杆菌为胞内寄生菌。

72、抗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关键因素是A、安全B、有效C、经济D、快速E、敏感正确答案:B抗感染治疗的基本原则中关键因素是“有效”。

73、以下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衣原体C、真菌D、螺旋体E、放线菌正确答案:C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余归属于原核生物界。

74、病毒分类的等级依次为A、门、纲、目B、目、科、种C、科、目、属D、科、属、种E、纲、属、种正确答案:D病毒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分类的等级依次为科、属、种。

75、流感病毒最易变异的成分是A、核蛋白B、M蛋白C、甲型流感病毒的HAD、乙型流感病毒的HAE、RNA多聚酶正确答案:C甲型流感病毒血凝素(HA)抗原性易变异,核蛋白和M蛋白抗原性稳定,为分型依据。

76、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是A、门B、目C、科D、属E、种正确答案:E细菌分类的基本单位是种。 77、菌株是指A、具有近似形态学和生理学特征的微生物B、从不同来源标本中分离得到的同种微生物C、相近似的属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D、相近似的种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E、相近似的科聚集在一起的微生物正确答案:B同一菌种不同来源的细菌称为该菌的不同菌株。

78、以下关于标准菌株不正确的是A、细菌分类依据B、细菌鉴定依据C、细菌命名依据D、细菌大小依据E、质量控制的标准正确答案:D在细菌的分类、鉴定和命名时都以标准菌株为依据,标准菌株也可作为质量控制的标准。

79、细菌种的拉丁文双命名法,前一字为A、门名B、纲名C、科名D、属名E、种名正确答案:D国际上细菌种的科学命名采用拉丁文双命名法,由两个拉丁字组成,前一字为属笔,后一字为种名

80、关于肠杆菌科特性错误的是A、触酶阳性B、均为G-杆菌C、均不形成芽胞D、抵抗力强E、多数有周鞭毛,能运动正确答案:D肠杆菌科抵抗力不强,加热60℃ 30分钟即可杀死。

81、志贺菌属不具有的物质是A、内毒素B、外毒素C、O抗原D、菌毛E、H抗原正确答案:EH抗原为鞭毛抗原,肠杆菌科细菌大多数有鞭毛,但志贺菌属细菌无鞭毛,有菌毛。

82、大肠埃希菌的O抗原为A、耐热蛋白质B、不耐热蛋白质C、多糖磷脂D、糖类E、脂类正确答案:C大肠埃希菌O抗原的主要成分是氨基糖聚合物,存在于细胞壁的脂多糖层。

83、有关幽门螺杆菌的特性错误的是A、微嗜氧菌B、动力阳性C、脲酶阴性D、引起胃炎E、大多对阿莫西林敏感正确答案:C脲酶阳性和动力阳性是幽门螺杆菌的典型生物学特征。

84、能使白喉棒状杆菌菌落呈黑色的培养基是A、血液琼脂平板B、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C、伊红亚甲蓝培养基D、亚碲酸钾培养基E、庆大霉素培养基正确答案:D白喉棒状杆菌在亚碲酸盐琼脂上能吸收亚碲酸盐,并使其还原为元素碲,使菌落变黑。

85、炭疽芽胞杆菌的生物学特性错误的是A、专性需氧B、革兰阳性C、菌体两端齐平,呈竹节状D、芽

胞位于菌体一端,呈鼓槌样E、感染后病死率高正确答案:D炭疽芽胞杆菌的芽胞位于菌体中央且呈椭圆形。芽胞位于菌体一端,呈鼓槌样为破伤风杆菌的特点。

86、下列为胞内寄生菌的是A、大肠埃希菌B、痢疾志贺菌C、麻风分枝杆菌D、破伤风杆菌E、霍乱弧菌正确答案:C麻风分枝杆菌为典型胞内寄生菌,感染的细胞呈泡沫状称为麻风细胞。

87、可用于制备疫苗的结核分枝杆菌的变异是A、形态B、结构C、毒力D、耐药性E、菌落正确答案:C卡介苗就是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经13年传种230代获得的减毒活菌苗。

88、衣原体与其他微生物的不同点是A、有由黏肽组成的细胞壁B、严格的细胞内寄生C、有独特的发育周期D、对抗生素敏感E、能通过细菌滤器正确答案:C衣原体与细菌的共同特点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细胞壁,有核糖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对抗生素敏感。与病毒相同的是:严格的细胞内寄生,可通过细菌滤器,所以衣原体不是唯一能通过细菌滤器的微生物。不同的是衣原体有独特的发育周期。

89、下述有关衣原体的论述中不正确的是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B、特殊的生活周期C、形成细胞内包涵体D、以复制方式繁殖E、对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D衣原体是原核微生物,以二分裂方式繁殖,不以复制方式繁殖。病毒以复制方式繁殖。

90、病毒与衣原体的相同点有A、只含一种核酸B、无细胞结构C、对抗生素敏感D、活细胞内繁殖E、以复制方式繁殖正确答案:D衣原体以二分裂方式繁殖,病毒以复制方式繁殖。衣原体被归为广义的细菌范畴,即原核型生物,而病毒则列为非细胞型生物。衣原体对抗生素敏感,病毒则不敏感。

91、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成分的细菌是A、痢疾志贺菌B、大肠埃希菌C、铜绿假单胞菌D、变形杆菌E、产气杆菌正确答案:D变形杆菌X19、2、K株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外斐反应就是利用其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检查患者血清抗体水平,辅助诊断斑疹伤寒。

92、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细菌B、真菌C、放线菌D、螺旋体E、支原体正确答案:B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他都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93、测定牛乳、饮水等标本中细菌数时使用的接种方法是A、斜面接种法B、液体接种法C、穿刺接种法D、倾注接种法E、涂布接种法正确答案:D测定牛乳、饮水等标本中细菌数时常使用的倾注接种方法,根据培养基内的菌落数和稀释倍数,计算出标本的细菌数。

94、在乙脑的流行环节中,蚊子是A、传染源B、中间宿主C、储存宿主D、传播媒介和储存宿主E、传染源和储存宿主正确答案:D乙脑病毒的传染源主要是猪、牛、马、羊等家畜,主要的传播媒介为三节喙库蚊,叮咬人或动物使其感染,人感染后多数为隐性或轻型感染。

95、关于副溶血性弧菌的致病性,错误的是A、常因食入未煮熟的海产品而感染B、潜伏期5~72小时C、主要致病物质是耐热溶血毒素D、主要症状为腹痛、腹泻、呕吐、发热等E、病后可获得牢固免疫力正确答案:E感染后恢复较快,病后免疫力不强,可重复感染。

96、细菌的结构中与革兰染色有关的是A、中介体B、核质C、细胞膜D、细胞壁E、质粒正确答案:D细茵的结构中与革兰染色有关的是细胞壁。G+茵及G-茵细胞壁的差异影响乙醇的渗入及染料的吸附,导致染色不同。

97、细菌L型的形成与下列结构有关的是A、中介体B、细胞膜C、细胞壁D、细胞质E、核质正确答案:CL型是细菌、真菌等微生物的细胞壁缺陷型。

98、目前我国饮用水的标准规定l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A、1B、10C、100D、1000E、10000正确答案:C目前我国饮用水的标准规定1ml水中细菌总数不超过100个。

99、目前我国饮用水的标准规定1000ml水中大肠埃希菌群数不超过A、1B、3C、10D、100E、1000正确答案:B目前我国饮用水的标准规定1000ml水中大肠埃希茵群数不超过3个。

100、除细菌总数外,哪种细菌数量也是细菌污染空气的指标A、结核分枝杆菌B、葡萄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链球菌E、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D通常是测定1m3空气中的细菌总数和链球菌数作为细菌污染空气的指标。

101、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温度和时间分别为A、100℃ 、10~20分钟B、121.3℃、15~20分钟C、80℃、5~10分钟D、62℃ 、30分钟E、71.1℃ 、15~30分钟正确答案:B高压蒸汽灭茵法通常是在103.4KPa的压力下,达121.3℃,维持15~20分钟,可杀灭所有芽胞和繁殖体。

102、下列物品不能用高压蒸汽灭菌法的是A、普通培养基B、手术器械包C、玻璃器皿D、生理盐水E、

血清正确答案:E高压蒸汽灭茵法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如普通培养基、手术器械包、玻璃器皿、生理盐水等。血清用滤过除茵法。

103、下列方法不能杀死细菌芽胞的是A、高压蒸汽灭菌法B、间歇蒸汽灭菌法C、流动蒸汽灭菌法D、干烤法E、焚烧法正确答案:C流动蒸汽灭茵法可将细茵繁殖体杀死,但对芽胞的作用不大。

104、罗氏培养基灭菌方法为A、煮沸灭菌B、流通蒸汽灭菌C、间歇灭菌D、干热灭菌E、高压蒸汽灭菌正确答案:C罗氏培养基中主要用于培养结核分枝杆菌,含有不耐热的卵黄成分,间歇灭茵法是采用间歇方式达到灭茵目的,使不耐高热的物质免受影响。高压蒸汽灭菌法适用于耐高热、耐湿物品的灭茵。 105、用于除茵的滤膜孔径应为A、0.15μmB、0.22μmC、0.45~0.5μmD、0.8μmE、1~3μm正确答案:B目前常用的滤膜由醋酸乡千、维素制成,用于除茵的滤膜孔径为0.22μm。

106、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试验是A、协同凝集试验B、病毒血凝试验C、荚膜肿胀试验D、环状沉淀试验E、Elek平板毒力试验正确答案:B血清学反应指的是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病毒血凝试验是病毒凝血素具有凝血的功能,并不是抗原抗体反应。荚膜肿胀试验是细菌荚膜抗原与抗细茵荚膜血清抗体的反应,Elek平板毒力试验是白喉毒素抗原与白喉抗毒素血清抗体的反应。

107、金黄色葡萄球菌不会引起的疾病是A、食物中毒B、烫伤样皮肤综合征C、肠炎D、猩红热E、中毒性休克综合征正确答案:D猩红热是由A群链球茵感染引起。

108、关于链球菌的致病因素,不包括A、透明质酸酶B、链激酶C、链道酶D、溶血素E、血浆凝固酶正确答案:E血浆凝固酶是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致病因素,不是链球茵的致病因素。

109、与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不包括A、丹毒B、肠炎C、败血症D、风湿热E、猩红热正确答案:B链球菌感染有关的疾病包括急性化脓性感染、猩红热、变态反应性疾病(风湿热)、败血症等,不包括肠炎。 110、肺炎链球菌所致疾病不包括A、大叶性肺炎B、风湿热C、支气管炎D、中耳炎E、脑膜炎正确答案:B肺炎链球茵所致疾病可见大叶性肺炎、支气管炎、中耳炎、脑膜炎、鼻窦炎及败血症等,风湿热主要由乙型链球茵引起。

111、肠杆菌科细菌的分群,多采用A、MIUB、IMViCC、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D、KIAE、鸟氨酸脱羧酶和柠檬酸盐正确答案:C肠杆茵科细茵的分群,多采用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将肠杆茵科的细菌分为苯丙氨酸脱氨酶阳性、葡萄糖酸盐试验阳性和两者均为阴性反应三个类群。

112、机体抗伤寒沙门菌的免疫主要依赖于A、体液免疫B、补体的作用C、中性粒细胞的吞噬作用D、抗生素的使用E、细胞免疫正确答案:E伤寒沙门茵感染人体后,主要寄居于吞噬细胞内,引起机体细胞免疫。

113、BCG属于A、死菌苗B、活疫苗C、类毒素D、抗毒素E、荚膜多糖疫苗正确答案:B卡介苗(BCG)是利用牛型结核分枝杆菌毒力变异株获得的减毒活疫苗,广泛用于预防接种。

114、不适合于普通琼脂斜面保存法的细菌是A、葡萄球菌B、大肠埃希菌C、沙门菌D、志贺菌E、链球菌正确答案:E链球菌需要血琼脂斜面保存。

115、人类非发酵菌感染中,主要为A、铜绿假单胞菌B、嗜麦芽糖假单胞菌C、荧光假单胞菌D、恶臭假单胞菌E、斯氏假单胞菌正确答案:A铜绿假单胞茵为最常见的条件致病茵。当多种原因导致机体免疫力低下时,可引起呼吸道感染、烧伤感染、泌尿道感染、茵血症及败血症等严重疾患。

116、布鲁茵致病作用的最主要特征是A、迟发型变态反应B、细胞内寄生C、肉芽肿形成D、外毒素引起的组织坏死E、内毒素引起发热正确答案:A布鲁茵侵入机体后,在淋巴组织、肝脏、脾脏、骨髓等处的单核巨噬细胞内寄生繁殖,形成肉芽肿,此时,机体对布鲁茵及其蛋白质产生迟发型变态反应是本茵致病的主要特征,最佳答案为A,如果是多选题可加选B和C。

117、用于病毒分型最敏感和准确的试验是A、细胞培养B、中和试验C、乙醚耐受试验D、空斑形成试验E、包涵体形成试验正确答案:B中和试验是抗原抗体试验,用于病毒的分型诊断最具敏感性和准确性;空斑形成试验可进行病毒颗粒的计数,结合中和试验可进行病毒的鉴定;包涵体形成试验是检测病毒在细胞内增殖后细胞发生的变化。病毒如有类脂包膜,则对乙醚敏感即被乙醚破坏,而失去感染性。细胞培养用于分离培养病毒。

118、内基小体有重要诊断意义的是A、狂犬病B、流感C、麻疹D、疱疹E、腮腺炎正确答案:A狂犬病病毒在易感动物和人的中枢神经细胞中增殖形成胞浆内嗜酸性包涵体,又称内基小体,对狂犬病有诊断价

值。

119、Dane颗粒是指A、HAV颗粒B、完整的HBV颗粒C、HCV颗粒D、HBV管型颗粒E、狂犬病病毒包涵体正确答案:BDane颗粒亦称大球形颗粒,是具有感染性的HBV完整颗粒,直径为42nm,具有双层衣壳,由Dane于1970年用电镜首次观察到,故命名为Dane颗粒。

120、真菌的常规培养所用培养基为A、沙氏培养基B、马铃薯葡萄糖琼脂C、尿素琼脂D、心脑浸出液葡萄糖琼脂E、'玉米粉培养基正确答案:A注意所问为常规培养基,沙氏培养基为真茵的非选择性培养基,适合所有真茵的一般培养。其他为特殊要求培养基。玉米粉培养基易于真茵生成厚膜孢子;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用于分离皮肤癣真茵;尿素琼脂用于检测真菌脲酶;心脑浸出液葡萄糖琼脂一般用于营养要求较高的二相性真菌的培养。

121、下列引起肺部感染的病原中,不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是A、肺炎支原体B、肺炎衣原体C、肺炎链球菌D、嗜肺军团菌E、卡氏肺孢菌正确答案:E卡氏肺孢茵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其他均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22、不引起非淋菌性尿道炎的微生物是A、解脲脲原体B、人型支原体C、生殖器支原体D、肺炎衣原体E、沙眼衣原体正确答案:D肺炎衣原体主要引起肺炎,注意沙眼衣原体的沙眼生物亚种不仅可引起眼部感染,还可引起经性接触传播的非淋茵性尿道炎,不要误选。

123、真菌性脑膜炎常见病原菌是A、新生隐球菌B、白假丝酵母菌C、曲霉菌D、毛霉菌E、卡氏肺孢菌正确答案:A新生隐球菌可导致脑膜炎,其他四种真菌均为条件性致病茵。

124、既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也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的细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C、化脓性链球菌D、肺炎链球菌E、脑膜炎奈瑟菌正确答案:B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可寄居于上呼吸道作为正常茵群,但也属于条件致病茵,可引起上呼吸道感染。

125、用USR法检测梅毒阳性率最高的是A、Ⅰ期B、Ⅱ期C、Ⅲ期D、潜伏期E、胎传梅毒正确答案:B梅毒的血清学诊断Ⅰ期梅毒血清检测的阳性率为53%~83%;Ⅱ期梅毒阳性率可达100%;Ⅲ期梅毒阳性率为58%~85%;胎传梅毒阳性率为80%~100%。 126、下列梅毒患者标本不能进行直接显微镜检查的是A、下疳分泌物B、皮疹渗出液C、淋巴结穿刺液D、病损组织E、血清正确答案:E血清标本主要用于检测抗体。A、B、C、D标本可以直接镜检螺旋体。 127、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A、药敏纸片含药量都是一样的B、药物向周围扩散,形成递减浓度梯度C、在一定药物浓度范围内,形成抑菌圈D、抑菌圈的大小可反映待检菌对测定药物的敏感程度E、同一种药敏纸片,抑菌圈越大,说明该菌对此药越敏感正确答案:A各种药敏纸片含药量都是不一样的,主要根据各种药的组织有效剂量不同。

128、药敏试验结果分级为A、1级B、2级C、3级D、4级E、5级正确答案:C敏感、中介、耐药三级 129、产ESBLs的大肠埃希菌,不应报告耐药的是A、青霉素B、头孢噻肟C、氨曲南D、头孢他定E、亚胺培南正确答案:E对产ESBLs的菌株应报告耐所有青霉素类、头孢茵素类及氨曲南。

130、MRS对甲氧西林耐药是由于本身存在的基因为A、MecAB、PBPsC、TEMD、SHVE、CTX正确答案:AMRS对甲氧西林耐药是由于本身存在MecA基因,编码PBPs蛋白。

131、真菌孢子的主要作用是A、抵抗不良环境B、进行繁殖C、侵入宿主细胞D、引起炎症反应E、引起变态反应正确答案:B孢子只是真菌的繁殖器官,无以上A、C、D、E的作用。

132、白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的繁殖方式为A、二分裂B、复制C、接合D、菌丝断裂E、出芽正确答案:E白假丝酵母菌与新生隐球菌是单细胞真茵,以出芽方式繁殖。二分裂主要是细菌的繁殖方式;复制是病毒的繁殖方式;接合是有性繁殖方式之一;茵丝断裂是多细胞真茵的主要繁殖方式。 133、有关生物安全防护试验室的要求,不正确的是A、室内使用一般离心机B、试验室中应穿着工作服C、处理高浓度感染性材料时需在生物安全柜中进行D、不可能在安全柜中进行的,必须采取外部操作保护装置E、工作服应先在试验室消毒后统一洗涤正确答案:A离心机应使用密封的离心转子或安全离心杯,且它们只在生物安全柜中装载感染性材料。

134、下列不属于室内质量控制内容的是A、培养基的质量控制B、试剂染色剂的质量控制C、标本检验的质量控制D、标准菌株的保存E、盲点测验正确答案:E盲点测验是室间质量控制内容。

135、医院感染的特点错误的是A、大多数为条件致病菌B、来自患者的细菌毒力强C、耐药菌株增多D、

常为多重耐药E、正常茵群不引起医院感染正确答案:E正常茵群中很多为条件致病茵引起医院感染。 136、医院感染不包括A、患者入院前存在的感染B、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C、住院期间被感染出院后发病D、医护人员感染E、又称医院获得性感染正确答案:A医院感染主要是住院期间发生的获得性感染。 137、ESBLs确证试验中,判定菌株产生ESBLs,头孢他啶/棒酸与头孢他啶,头孢噻肟/棒酸与头孢噻肟的抑菌环直径应相差A、≤5mmB、≥5mmC、≥8mmD、≥10mmE、≥25mm正确答案:B两组中任何一组加棒酸的抑茵环直径与相应的不加棒酸的抑茵环直径相差≥5mm,即判定此菌株产ESBLs。

138、穿刺接种法不可用于A、观察细菌的某些生化反应B、保存菌种C、观察动力D、厌氧培养E、增菌培养正确答案:E穿刺接种法常用于观察动力、保存茵种,利用高层固体琼脂穿刺可进行厌氧茵培养。增菌多用液体培养基。

139、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是A、使细菌获得充分的营养B、减少细菌间的相互抑制作用C、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D、加快细菌的生长速度E、利于细菌的大量生长正确答案:CA、B、D、E都是平板分区划线的“结果”,而不是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平板分区划线的目的就是获得足够的单个菌落。

140、G-细菌在EMB平板上菌落颜色不同是因分解哪种糖能力不同A、葡萄糖B、蔗糖C、乳糖D、麦芽糖E、鼠李糖正确答案:CG-细菌因分解乳糖能力不同,在平板上茵落颜色不同,大肠埃希茵呈现带金属光泽的紫黑色茵落。

141、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不包括A、V-P试验B、七叶苷水解试验C、甘露醇发酵试验D、马尿酸水解试验E、菊糖分解试验正确答案:D碳水化合物的代谢试验包括糖醇类发酵试验、氧化发酵、七叶苷、V-P试验、甲基红试验、ONPG试验。

142、判断灭菌的效果是A、芽胞是否被杀死B、繁殖体是否被杀死C、DNA核酸是否断裂D、是否有荚膜E、动力是否消失正确答案:A芽胞抵抗力强,判断灭菌的效果是芽胞是否被杀死。

143、L型细菌的培养必须用A、高渗培养基B、含血清培养基C、高渗含血清培养基D、低渗含血清培养基E、低渗培养基正确答案:CL型细茵的细胞壁缺陷,培养必须用高渗含血清培养基。

144、细菌初次分离培养时,不需要二氧化碳的是A、化脓性链球菌B、牛布鲁菌C、流感嗜血杆菌D、脑膜炎奈瑟菌E、淋病奈瑟菌正确答案:AB、C、D、E需要5%~10%的CO2。

145、氨基酸脱羧酶试验阳性呈色为A、橘红色B、绿色C、蓝色D、黄色E、紫色正确答案:E对照管为黄色,测定管呈紫色为阳性;若测定管也为黄色,则为阴性。

146、属于细菌生化反应的是A、CAMP试验B、结核菌素试验C、抗“O”试验D、肥达反应E、外斐反应正确答案:ACAMP试验检测B群链球菌产生的CAMP因子,该因子可促进葡萄球菌的β-溶血素溶解红细胞的活性。在链球菌中,只有B群链球菌CAMP试验阳性,故可作为特异性鉴定。B为皮试;C、D、E为血清学试验。

147、枸橼酸盐试验阳性的是A、克雷伯菌属B、埃希菌属C、志贺菌属D、爱德华菌属E、耶尔森菌属正确答案:A在肠杆菌科中,埃希菌属、志贺菌属、爱德华菌属、耶尔森菌属枸橼酸盐试验阴性,克雷伯菌属、沙门菌属阳性。

148、下列七叶苷阳性的细菌是A、D群链球菌B、B群链球菌C、A群链球菌D、葡萄球菌E、肠球菌正确答案:A七叶苷主要用于D群链球菌与其他链球茵的鉴别,黑色为阳性。

149、关于VP试验,叙述错误的是A、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B、生成红色化合物C、丙酮酸脱羧产生乙酰甲基甲醇D、需加入甲、乙两种试剂E、VP试验与甲基红试验结果通常一样正确答案:E通常VP试验阴性而甲基红试验阳性,正好相反。

150、下列不属于血清学试验的有A、血浆凝固酶试验B、荚膜肿胀试验C、抗链“O”试验D、锡克试验E、冷凝集试验正确答案:A血浆凝固酶试验是利用细菌产生凝固酶可使血浆凝固的特点,并非抗原抗体反应,由于玻片法操作很类似于凝集试验而混淆。锡克试验用于调查人群对白喉的免疫状态,通过皮内试验用白喉毒素测定机体内有无白喉抗毒素,也属于血清学试验。

151、肠杆菌科细菌与O特异抗血清反应不出现凝集的原因是A、细菌表面抗原的存在B、细菌O抗原发生变异C、细菌鞭毛抗原的存在D、反应条件不当E、其他原因正确答案:A由于细菌表面抗原包在细菌表面而使茵体O抗原不能与抗血清起凝集反应,必须将细菌进行煮沸等处理,除去表面抗原后,再作试验。 152、因子血清是指A、仅含有一种细菌的相应抗体B、仅含有一型细菌的相应抗体C、除去非特异性抗体

仅余特异性抗体D、除去特异性抗体仅余非特异性抗体E、仅含有一属细菌的相应抗体正确答案:A将一种合有多种抗原成分的细茵免疫动物制备抗血清,用具有交叉抗原的其他细菌吸收除去共同抗体,而仅留下一种或几种特异性的抗体,此种血清称为因子血清。

153、怀疑为脑膜炎奈瑟菌感染的CSF标本一般保存温度为A、4℃B、0℃C、20~25℃D、10℃E、8℃正确答案:C脑膜炎奈瑟菌一般要求常温,天冷时要保温,不可冰箱保存。

154、利用细菌生化反应鉴定是根据A、细菌酶活性的差异B、细菌毒素活性的差异C、细菌酶含量的差异D、细菌毒素种类的差异E、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正确答案:E生化反应的差异是由于细茵含有不同种类的酶造成的,但是酶的差异通过生化试验一般是观察不到的,生化反应能观察到的只是细菌分解代谢产物的差异。

155、动物试验常用于检测细菌的A、质粒B、基因变异C、型别D、产毒性E、能量代谢正确答案:D动物试验主要用于分离、鉴定致病菌,测定菌株产毒性等。

156、纯系动物的特点错误的是A、由兄妹交配繁殖20代以上而形成B、具有遗传多样性C、实验敏感性一致D、实验结果重复性好E、应用最广泛的是纯系小白鼠正确答案:B纯系动物是由兄妹交配(或亲子交配)繁殖20代以上的纯品系动物,具有长期遗传的稳定性、个体间实验敏感性一致、重复性好等特点。 157、失去荚膜的肺炎球菌恢复荚膜的方法是A、在巧克力培养基上连续传代B、在鸡蛋斜面培养基上连续传代C、在血清肉汤中连续传代D、小白鼠腹腔接种E、在血琼脂培养基上连续传代正确答案:D肺炎球茵不论在何种人工合成培养基中,多次传代后都会失去荚膜,只有在体内培养才能恢复荚膜。

158、链球菌属与葡萄球菌属的初步鉴别试验是A、DNA试验B、触酶试验C、氧化酶试验D、葡萄糖发酵试验E、蔗糖氧化试验正确答案:B葡萄球菌属触酶试验阳性;链球菌属触酶试验阴性。

159、关于金黄色葡萄球菌,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为G-球菌B、不耐高盐C、液体培养基呈透明生长状态D、不易产生耐药性E、引起的化脓性病变较局限正确答案:E金黄色葡萄球茵为G+球茵;耐高盐;液体培养基生长呈均匀混浊状;易产生耐药性;引起局部化脓性炎症。

160、关于乙型溶血性链球菌特性,下列错误的是A、为G+球菌,呈链状排列B、在血琼脂平板上呈草绿色溶血环C、菌落较小、灰白色D、又称β-溶血性链球菌E、在各型链球菌中,致病性最强正确答案:B乙型溶血性链球菌在血琼脂平板上呈无色透明溶血环。

161、关于链球菌属的生物学特性,不正确的是A、革兰染色阳性B、无鞭毛、无芽胞C、菌体圆形,呈链状排列D、在液体培养基中呈长链并表现为澄清生长E、在脓汁标本中为短链正确答案:D链球菌属在液体培养基中呈长链而表现为沉淀生长。

162、关于肠球菌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是肠道正常栖居菌B、触酶阴性C、是G+菌中仅次于葡萄球菌属的重要医院感染病原菌D、所致感染中最常见的是尿路感染E、在血平板上主要是β-溶血正确答案:E肠球茵属在血平板上主要表现为γ-溶血和α-溶血。

163、关于淋球菌的叙述错误的是A、为G-肾形双球菌B、只寄生于人体C、通过接触感染引起淋病D、与新生儿的眼结膜炎有关E、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内正确答案:E在脓汁标本中淋球茵常位于中性粒细胞内,慢性淋病时常位于细胞外。

164、关于脑膜炎球菌,下列错误的是A、G-肾形双球菌B、可位于细胞内C、对干燥、室温抵抗力弱D、对磺胺、青霉素敏感E、本菌是引起乙型脑炎的病原体正确答案:E脑膜炎球茵是引起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流脑)的病原体。流行性乙型脑炎(乙脑)的病原体是流行性乙型脑炎病毒。

165、脑膜炎球菌的生物学特性不包括A、G-肾形双球菌B、氧化酶试验阴性C、能产生自溶酶D、专性需氧,初次分离需要供给5%~10% CO2E、对寒冷、干燥极敏感正确答案:B脑膜炎球菌的氧化酶试验阳性。 166、肠杆菌科与弧菌科和非发酵菌的鉴别应采用A、苯丙氨酸脱氨酶和氧化酶B、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触酶C、苯丙氨酸脱氨酶和葡萄糖酸盐试验D、葡萄糖酸盐试验和触酶E、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和氧化酶正确答案:E肠杆菌科发酵葡萄糖产酸、产气,除少数茵外,氧化酶阴性;弧茵科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氧化酶试验阳性;非发酵菌对葡萄糖的代谢特点是氧化型产生微量酸,非发酵菌中除不动杆茵、嗜麦芽窄食单胞茵及个别假单胞菌外,氧化酶试验均为阳性。

167、关于大肠杆菌的生物学性状,不正确的是A、G-短杆菌B、多数有周鞭毛,能运动C、普通营养肉汤中混浊生长D、伊红亚甲蓝琼脂上菌落蓝紫色,有金属光泽E、抗原只由O、H两种组成正确答案:E大

肠杆茵的抗原由茵体抗原(O)、鞭毛抗原(H)和表面抗原(K)三种构成。

168、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A、大肠杆菌B、痢疾杆菌C、变形杆菌D、铜绿假单胞菌E、霍乱弧菌正确答案:C普通变形杆茵OX19、OX2、OXk的菌体抗原与某些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

169、能确切区分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的试验是A、动力试验B、氧化酶试验C、吲哚试验D、乳糖发酵实验E、葡萄糖分解正确答案:A志贺茵属无动力,沙门茵属有动力。

170、关于痢疾杆菌,下列错误的是A、只有O抗原,无鞭毛抗原B、有内毒素致病C、可引起细菌性痢疾D、G-短小杆菌E、无荚膜、芽胞和鞭毛,有菌毛正确答案:B痢疾杆菌致病因素为侵袭力、内毒素和外毒素。

171、关于沙门菌属的主要特征,错误的是A、G-杆菌B、能分解乳糖C、在SS培养基上菌落呈无色透明D、兼性厌氧E、可用于诊断血清鉴定菌型正确答案:B沙门菌属不能分解乳糖,这是肠道致病菌的一般规律。

172、沙门菌属的细菌不会引起的疾病是A、肠热症B、胃肠炎C、败血症D、猩红热E、菌血症正确答案:D沙门菌属能引起肠热症、胃肠炎、菌血症、败血症等。猩红热由链球菌引起。

173、下列细菌的最主要致病物质为Vero细胞毒素的是A、O157:H7大肠埃希菌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C、霍乱弧菌D、伤寒沙门菌E、空肠弯曲菌正确答案:AVero细胞毒素是O157:H7的重要毒力因子。 174、从患者新分离的肠道杆菌菌落多数是A、R型B、S型C、R或S型D、R和S型E、M型正确答案:B肠杆菌细菌的菌落可分为光滑型菌落(S型)、粗糙型菌落(R型)或黏液型菌落(M型)。新鲜菌落为光滑型菌落(S型)。

175、霍乱弧菌常用增菌培养基是A、血清肉汤B、肉浸液C、碱性蛋白胨水D、庖肉培养基E、葡萄糖蛋白胨水正确答案:C霍乱弧菌生长的最适酸碱环境为pH8.2~9.0,用碱性蛋白胨水培养霍乱弧菌利于其生长,同时可以杀灭一些不耐碱的其他细菌。

176、霍乱弧菌的致病因素是A、侵袭性酶B、内毒素C、肠毒素D、溶血素E、嗜神经毒素正确答案:C霍乱患者临床表现为剧烈呕吐腹泻,大量排泄“米泔水”样便主要由肠毒素引起。

177、我国沿海地区引起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是A、沙门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肉毒梭菌D、副溶血性弧菌E、产气荚膜梭菌正确答案:D五种细菌都可以引起食物中毒。但副溶血性弧茵为耐盐性细菌,主要存在于海产品中,是沿海地区食物中毒的常见病原体。

178、非O-1群霍乱弧菌常引起的疾病是A、霍乱B、副霍乱C、胃肠炎D、胃及十二指肠溃疡E、浅部创伤感染正确答案:CO2~O138群霍乱弧菌属非O-1群霍乱弧菌。主要引起胃肠炎,霍乱、副霍乱是由O-1群霍乱弧菌引起的。

179、鉴定幽门螺杆菌的重要依据是A、定居于胃黏膜层中B、产生大量脲酶,分解尿素为氨C、运动活泼、生化反应活泼D、革兰阴性无芽胞杆菌E、胃液涂片镜检正确答案:B脲酶阳性是幽门螺杆菌的典型生物学特征。

180、破伤风梭菌的致病因素是A、外毒素B、内毒素C、干扰素D、溶血素E、分泌多种酶正确答案:A破伤风梭菌分泌的痉挛毒素属于外毒素,是主要致病物质。该毒素封闭抑制性突出,阻止抑制性冲动介质的传递而破坏了正常抑制性调节功能,导致骨骼肌痉挛。

181、能产生溶血作用的细菌毒素是A、链球菌红疹毒素B、肉毒梭菌毒素C、产气荚膜梭菌α毒素D、葡萄球菌杀白细胞素E、白喉毒素正确答案:Cα毒素能破坏细胞膜,引起溶血、组织缺血坏死,并能分解肌肉和结缔组织中的糖,产生大量气体,导致组织严重气肿而大面积坏死和水肿,称气性坏疽,也可引起食物中毒和坏死性肠炎。 182、乙肝患者血清中不易测出的是A、HBsAgB、HBeAgC、HBcAgD、抗-HBsE、抗-HBe正确答案:CHBcAg包裹在HBV外膜中,不能在血中直接检出。

183、铜绿假单胞菌的培养特性为A、微需氧B、专性厌氧C、专性需氧D、兼性厌氧E、兼性需氧正确答案:C铜绿假单胞菌专性需氧,最适生长温度为25~30℃ 。

184、对流感嗜血杆菌引起脑膜炎的叙述错误的是A、多见于5岁以下儿童B、主要由b型流感嗜血杆菌引起C、血培养阳性率高D、尿中可检出细菌E、氯霉素有杀菌效果正确答案:D流感嗜血杆菌性脑膜炎以3个月至3岁小儿发病率为最高,90%由b型所致。血培养阳性率很高,治疗首选氯霉素。用浓缩尿进行

对流免疫电泳检出的是可溶性抗原,而不是细菌。

185、必须在高渗环境中才能生长的细菌是A、支原体B、螺旋体C、金黄色葡萄球菌D、立克次体E、衣原体正确答案:A支原体缺乏细胞壁,必须生长在高渗环境中。

186、对人类致病的放线菌最多见的是A、衣氏放线菌B、黏液放线菌C、龋齿放线菌D、牛放线菌E、内氏放线菌正确答案:A五种放线菌均可引起人和牛的放线菌病,但最多见引起人类放线菌病的为衣氏放线菌。

187、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所用抗原为A、梅毒螺旋体抗原B、下疳分泌物C、牛心肌脂质D、病变组织E、致敏红细胞正确答案:C非密螺旋体抗原试验多用牛心肌脂质作为抗原测定患者血清中的抗脂质抗体(反应素)。梅毒螺旋体为密螺旋体,病变组织及致敏红细胞都不是非密螺旋体抗原成分。

188、可用于培养钩端螺旋体的培养基是A、水解酪蛋白(MH)琼脂B、罗氏(L-J)培养基C、BSK复合培养基D、Korthof培养基E、沙氏(SDA)培养基正确答案:D水解酪蛋白(MH)琼脂用于药敏试验;罗氏(L-J)培养基用于结核杆菌分离培养;沙氏(SDA)培养基用于真菌培养。BSK培养基用于伯氏疏螺旋体分离培养。 189、不属于密螺旋体抗原试验的是A、IBTB、VDRLC、FTA-ABSD、ELISAE、MHA-TP正确答案:BIBT是免疫印记试验,FTA-ABS是荧光密螺旋体抗体吸收试验,ELISA为酶联免疫吸附试验,MHA-TP为抗梅毒螺旋体抗体的微量血凝试验。以上四种试验均为密螺旋体抗原试验。VDRL为性病研究所实验室玻片试验,用于检测非密螺旋体。

190、脊髓灰质炎病毒最主要的感染类型是A、急性感染B、隐性感染C、慢性感染D、潜伏感染E、迟发感染脊髓正确答案:B脊髓灰质炎病毒经口进入人体后,首先与宿主细胞膜受体结合,然后侵入咽部和肠道的淋巴组织,在其中繁殖,形成隐性感染,绝大多数人(90%~95%)呈隐性感染,而4%~8%显性感染者也多为轻症感染,只有少数(1%~2%)的患者发生神经系统感染。

191、肠道病毒不会引起的疾病是A、脊髓灰质炎B、流行性乙型脑炎C、急性出血性结膜炎D、心肌炎E、无菌性脑膜炎正确答案:B流行性乙型脑炎由乙脑病毒引起。

192、引起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的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A、狂犬病病毒B、新型隐球菌C、乙型脑炎病毒D、脑膜炎奈瑟菌E、脊髓灰质炎病毒正确答案:B新型隐球菌属于真核细胞型微生物,A、C、E为病毒,属于非细胞型微生物。D为细菌,属于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193、直接电镜观察最有特点的病毒是A、脊髓灰质炎病毒B、柯萨奇病毒C、埃可病毒D、人类轮状病毒E、甲型肝炎病毒正确答案:D轮状病毒病毒体呈球形,内衣壳的壳微粒沿着病毒体边缘呈放射状排列,形同车轮辐条为其显著特征。

194、革兰阴性菌尿细菌定量培养有临床意义的是A、<104cfu/mlB、>104cfu/mlC、104~105cfu/mlD、<105cfu/mlE、>105cfu/ml正确答案:E尿定量培养<104cfu/ml多为污染,革兰阳性菌>104cfu/ml,革兰阴性菌>105cfu/ml有临床意义。

195、血液培养送检应用的抗凝剂为A、SPSB、EDTAC、枸橼酸钠D、肝素E、氟化钠正确答案:ASPS的作用除了抗凝,还有中和抗生素的作用。

196、革兰染色的顺序是A、结晶紫——酒精——碘液——复红B、复红——碘液——酒精——结晶紫C、复红——结晶紫——碘液——酒精D、结晶紫——碘液——酒精——复红E、复红——酒精——结晶紫——碘液正确答案:D革兰染色顺序是:涂片——固定——染色(结晶紫、碘液)——脱色(酒精)——复染(复红)。

197、粪便标本可进行直接镜检的病原菌是A、大肠埃希菌B、痢疾志贺菌C、结肠炎耶尔森菌D、霍乱弧菌E、沙门菌正确答案:D取水样便,用压滴法或悬滴法,观察有无穿梭状运动的细菌,再做制动试验,初步确定是否为霍乱弧菌。

198、有关荧光染色,错误的是A、敏感性强B、效率高C、在临床细菌鉴定中有很大的应用价值D、用荧光染料E、若用金胺O,在暗背景中可观察到呈绿色荧光的菌体正确答案:E若用金胺O,在暗背景中可观察到呈黄色荧光的菌体。

199、光学显微镜下能看清细菌形态的最佳放大倍数A、1000倍B、500倍C、100倍D、10000倍E、600倍正确答案:A用油镜观察,显微镜的放大倍数是物镜和目镜放大倍数的乘积。通常目镜放大10倍,物镜放大100倍,总共放大倍数为1000倍。

200、不作为培养基指示剂的是A、孔雀绿B、中国蓝C、溴甲酚紫D、酚红E、甲基红正确答案:A作为培养基指示剂的是溴甲酚紫、酚红、甲基红、中性红、中国蓝等。孔雀绿具有抑菌作用。

201、怀疑志贺菌感染的腹泻患者,应选用的培养基A、血平板B、MH培养基C、真菌培养基D、SS琼脂E、液体培养基正确答案:DSS琼脂具有强选择性,用于志贺菌和沙门菌的分离

202、血液培养基中含量最多的成分是A、蛋白胨B、巧克力C、蒸馏水D、琼脂E、血液正确答案:C血液琼脂平板血液仅占培养基的10%左右。在以琼脂为赋形剂的培养基中,含量最多的是水。

203、关于琼脂的性质,错误的是A、是临床上最常用的培养基赋形剂B、从石花菜中提取C、是一种半乳糖胶D、98℃以上溶解,65℃凝固E、细菌不能分解利用正确答案:D琼脂98℃以上溶解,45℃以下凝固。 204、下列细菌中属需氧芽胞杆菌的是A、破伤风杆菌B、肉毒梭菌C、产气荚膜梭菌D、炭疽杆菌E、白喉棒状杆菌正确答案:DA、B、C为厌氧芽胞菌;E无芽胞。

205、下列为选择培养基的是A、蛋白胨水B、尿素培养基C、KIA培养基D、EMB培养基E、葡萄糖蛋白胨水培养基正确答案:DEMB培养基为肠杆菌的选择培养基。

206、KIA不能观察到的是A、葡萄糖发酵B、乳糖发酵C、H2S产生D、动力E、有无产气正确答案:D在接种KIA培养基时,直立层要穿刺接种,会联想到半固体穿刺接种观察动力,但KIA是固体培养基,固体培养基是观察不到细菌动力的。

207、患者男性,57岁。肺癌化疗后WBC<2×109/L,住院期间出现发热、咳痰,对该患者痰液进行细菌培养,发现该细菌用接种环挑呈黏液丝样。这种细菌可能是A、肺炎克雷伯菌B、肺炎链球菌C、铜绿假单胞菌D、金黄色葡萄球菌E、大肠埃希菌正确答案:A肺炎克雷伯菌用接种环挑呈黏液丝样,且为条件致病菌。

208、获得纯种细菌最简单有效的方法是A、接种于半固体培养基中培养B、接种于液体培养基中培养C、划线接种于固体培养基中培养D、涂布于固体培养基中培养E、涂布于固体斜面培养基中培养正确答案:C注意接种方法,不要误选D,涂布适合于药敏试验,不能分离单个菌落。

209、从正常菌群存在部位采取标本分离培养病原菌时,应选择的培养基是A、增菌培养基B、营养培养基C、选择、鉴别培养基D、基础培养基E、特殊培养基正确答案:C从无菌部位采集的标本可以直接增菌培养。含有杂菌的临床标本,应把致病菌分离开,获得纯培养后进行鉴定。

210、微生物实验所用动物解剖完毕,处理方法错误的是A、所取病变组织应立即进行涂片或培养B、实验台要用消毒液拭擦消毒C、解剖用具应严格灭菌处理D、隔离衣、帽、口罩要高压灭菌E、实验动物经高压灭菌后才能丢弃正确答案:E实验动物经高压灭菌后要深埋而不能随便丢弃。

211、自动血培养检测系统作为血液中有无微生物存在的指标是A、O2B、CO2C、H2SD、N2E、NO2正确答案:B细茵生长释放CO2,CO2感应器通过感应CO2浓度的变化,判断细茵是否生长。

212、下列关于霍乱弧菌错误的是A、曾引起7次世界大流行B、可用活菌悬滴法直接观察其动力C、本菌初次分离通常用碱性蛋白胨水D、运动活泼,周生鞭毛E、患者粪便常呈米泔水样正确答案:D霍乱弧菌为单鞭毛。

213、关于肠球菌属错误的是A、对多数抗菌药物敏感B、耐高盐C、耐高碱D、在40%胆汁培养基上生长E、10~45℃环境下生长正确答案:A肠球菌对许多抗菌药物表现为固有耐药。

214、分离淋病奈瑟菌时,下列方法错误的是A、标本应保温保湿B、标本应立即送检C、在厌氧环境中培养D、在5%~10%二氧化碳中培养E、标本应接种于预温的巧克力色血琼脂平板上正确答案:C在5%~10%二氧化碳中才能生长。

215、关于脑膜炎奈瑟菌的鉴定,不正确的是A、细菌染色形态B、氧化酶试验阳性C、触酶试验阳性D、不分解葡萄糖、麦芽糖E、荚膜多糖抗原直接凝集试验正确答案:D绝大多数脑膜炎奈瑟菌能分解葡萄糖和麦芽糖。

216、志贺菌与类志贺邻单胞菌的鉴别试验是A、动力和氧化酶B、动力和触酶C、动力和H2SD、H2S和氧化酶E、动力和甲基红反应正确答案:A动力和氧化酶试验,志贺菌均为阴性,类志贺邻单胞菌均为阳性。

217、关于沙门菌属的生化特性,下列不正确的是A、均不发酵乳糖B、不产生靛基质C、均分解尿素D、甲基红反应阳性E、V-P试验阴性正确答案:C沙门菌属的细菌不能分解尿素。

218、有关鼠疫耶尔森菌,下列错误的是A、G-杆菌,两极浓染B、在3%食盐培养基上呈多形性C、跳蚤为传播媒介D、是乙类病原菌E、可引起腺鼠疫、肺鼠疫及败血型鼠疫正确答案:D鼠疫耶尔森菌是甲类病原菌。

219、对鼠疫耶尔森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的是A、氯化钠B、硫酸钠C、氯化钾D、氯化钙E、亚硫酸钠正确答案:E每毫升加入0.25ml亚硫酸钠或0.1%~1.0%脱纤维血液的培养基对鼠疫耶尔森菌的生长有刺激作用。

220、关于克雷伯菌属,错误的是A、菌体卵圆形或球杆状,成双排列B、有荚膜,无鞭毛和芽胞C、易产生超广谱β-内酰胺酶D、触酶阳性E、动力阳性正确答案:E克雷伯菌属动力阴性。

221、大肠埃希菌与肠杆菌属的鉴别主要根据A、KIAB、IMViCC、MIUD、氧化酶E、菌落形态正确答案:B大肠埃希菌与肠杆菌属的鉴别主要根据IMViC,肠杆菌属多为--+ +,而大肠埃希菌是++--。

222、产气肠杆菌与肺炎克雷伯菌的区分可通过A、吲哚B、甲基红C、V-P试验D、枸橼酸盐利用试验E、动力正确答案:E产气肠杆菌的动力阳性,而肺炎克雷伯菌是阴性。

223、钩端螺旋体感染后多长时间取血可检出抗体A、2天B、3~4天C、6~10天D、3周E、4周正确答案:C钩端螺旋体感染后,标本采集包括血液、尿和脑脊液,发病早期(1周内)血液中检出钩体的阳性率高,1周后尿和脑脊液的阳性率高。感染6~10天取血可检出抗体,在病初和发病的3或4周采集双份血清,监测抗体滴度的变化对诊断有重要价值。

224、疑为霍乱的患者进行初步诊断应采取的检查是A、便常规检查B、粪便标本进行直接悬滴检查C、尿常规检查D、取外周血进行白细胞计数E、碱性蛋白胨水接种正确答案:B霍乱孤菌运动活泼,粪便标本直接悬滴检查可观察是否有穿梭样运动的弧菌,以便做早期初步诊断,之后再接种碱性蛋白胨水培养确诊。 225、不属于厌氧培养法的是A、厌氧手套箱培养法B、气袋法C、烛缸培养法D、转管法E、厌氧罐培养法正确答案:C厌氧菌不能在有氧条件下生存。烛缸培养法的培养环境为含5%~10%CO2的空气,而空气中含有大量氧气,故不利于厌氧菌生长。

226、厌氧培养状态化学指示剂常用A、伊红B、亚甲蓝和刃天青C、溴甲酚紫D、碱性复红E、结晶紫正确答案:B无氧时,亚甲蓝和刃天青均呈白色;有氧时,亚甲蓝呈蓝色,刃天青呈粉红色。

227、不能人工培养的螺旋体是A、梅毒螺旋体B、伯氏疏螺旋体C、钩端螺旋体D、回归热疏螺旋体E、奋森疏螺旋体正确答案:A梅毒螺旋体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繁殖。

228、下列用于确诊艾滋病的方法是A、动物接种B、免疫荧光法C、酶免疫测定法D、凝集试验E、免疫印迹试验正确答案:E免疫荧光法、酶免疫测定法和凝集试验均为艾滋病的初筛试验,动物接种不用于常规检测。免疫印迹试验是确证试验,将HIV病毒蛋白质按分子量大小转移到硝酸纤维膜上,若血清中含有抗HIV病毒蛋白质抗体即可结合到相应的蛋白质部位出现阳性色带。该试验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均较高。 229、易在鸡胚中增殖的呼吸道病毒为A、流感病毒B、副流感病毒C、呼吸道合胞病毒D、鼻病毒E、腺病毒正确答案:A流感病毒可在鸡胚细胞中增殖。初次分离接种于羊膜腔,传代培养接种尿囊腔。常用传代猴肾细胞系进行副流感病毒分离;呼吸道合胞病毒能在人上皮细胞传代细胞系;鼻病毒可用人二倍体细胞系分离;人来源的细胞是培养人腺病毒的最适细胞。

230、某患者血清检测HBsAg(+)、HBeAg(+)则说明该患者A、无传染性B、正向好的方向转化C、曾经感染过乙型肝炎病毒D、对HBV具有免疫力E、具有较大的传染性正确答案:EHBsAg大量存在于HBV感染者血清中,是人体感染HBV的重要标志。HBeAg仅存在于HBsAg阳性者的血液中,可作为HBV复制与血液具有强传染性的一个指标。

231、乙型肝炎病毒的抗原系统,血清中不易检测到的成分是A、HBsAgB、HBcAgC、HBeAgD、PreS1抗原E、PreS2抗原正确答案:B核心抗原(HBcAg)不游离于血液循环中,故不易从患者血液中检出。 232、与β-内酰胺类抗生素联用能增加其抗菌活性的是A、亚胺培南B、甲氧西林C、红霉素D、舒巴坦E、克林霉素正确答案:Dβ-内酰胺酶抑制剂可抑制细菌内酰胺酶,增强β-内酰胺类抗生素的抗菌活性。β-内酰胺酶抑制剂包括:舒巴坦、他唑巴坦等。

233、pH过低易使药敏试验出现假“敏感”结果的药物是A、四环素B、庆大霉素C、环丙沙星D、红霉素E、卡那霉素正确答案:A四环素的抗菌活性在酸性条件下得到增强,pH过低时,易出现假“敏感”的结果。

234、药敏试验时无须加入补充物质的细菌是A、流感嗜血杆菌B、病奈瑟菌C、脑膜炎奈瑟菌D、葡萄球菌E、链球菌正确答案:D除葡萄球菌外,其他细菌都属于对营养要求高的细菌,应在培养基中添加补充物质。

235、中度厌氧菌的培养条件A、氧分压为15%~20%B、氧分压为2%~8%C、氧分压为0.5%~1%D、氧分压为0.05% ~0.5%E、氧分压为20%~25%正确答案:B压氧菌在降低氧分压的条件下能够生长,中度厌氧菌生长条件氧分压为2%~8%。

236、微需氧菌生长需要空气中含有二氧化碳的浓度为A、1%~ 5%CO2B、15%~ 20%CO2C、25%~30% CO2D、5%~10% CO2E、0.5%~1%CO2正确答案:D微需氧菌在5%~10%CO2空气环境的固体培养基表面生长。

237、关于肉毒梭菌形态学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阳性短粗杆菌B、革兰阳性短粗杆菌,无芽胞C、革兰阴性细长杆菌D、无芽胞、菌毛E、革兰阴性短粗杆菌正确答案:A肉毒梭菌为革兰阳性短粗杆菌,芽胞呈椭圆形,粗于菌体。

238、关于白喉杆菌形态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粗短,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阳性杆菌B、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阳性杆菌C、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阴性杆菌D、革兰阳性球杆菌E、革兰阴性球杆菌正确答案:B白喉杆菌菌体细长微弯,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阳性杆菌。

239、白喉棒状杆菌生物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美蓝染色菌体着色均匀B、革兰阴性杆菌C、菌体着色不均,有异染颗粒D、革兰阳性杆菌,一端有芽胞E、革兰阳性杆菌,中间有芽胞正确答案:C白喉棒状杆菌染色着色不均,有异染颗粒。

240、关于炭疽芽胞杆菌形态学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阴性粗大杆菌B、芽胞存在于菌体中央,直径小于菌体C、革兰阳性细小杆菌D、革兰阳性球杆菌E、芽胞存在于菌体一端,大于菌体正确答案:B炭疽杆菌人工培养或在外界环境中易产生芽胞,特点为存在于菌体中央,直径小于茵体。

241、对于放线菌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专性需氧B、接触氧气不能生长C、厌氧或微需氧D、初次分离5%CO2抑制生长E、培养生长快速正确答案:C放线菌培养困难,需要厌氧或微需氧环境,在有氧环境中一般不生长,初次分离加5%CO2可促进生长。

242、螺旋体与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主要不同点是A、细胞壁成分B、繁殖方式C、运动方式D、原始核E、对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C螺旋体的运动方式为旋转、扭转、翻滚、抖动等,与其他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运动方式不同。

243、条件致病性微生物的特点是A、原属正常菌群B、无害C、拮抗病原微生物D、提供营养物E、引起外源性感染正确答案:A条件致病性微生物原属正常茵群中的细菌,不引起疾病,因机体抵抗力下降、微生物寄居部位改变或寄居微生物丛平衡失调,此时该茵可致病,临床上引起的是内源性感染。

244、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A、有核膜B、有完整的细胞器C、只有一种核酸D、无有丝分裂E、能通过细菌滤器正确答案:D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是有原始核,无核膜、核仁,染色体为单个裸露的DNA分子,无有丝分裂,缺乏完整的细胞器。只有一种核酸、能通过细茵滤器是非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有核膜、有完整的细胞器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的特点。

245、拟线粒体是指A、黏肽B、中介体C、糖蛋白体D、质粒E、胞质颗粒正确答案:B中介体功能类似真核细胞的线粒体,故有人称之为拟线粒体。

246、能杀灭芽胞的方法是A、消毒B、灭菌C、防腐D、清洁E、巴氏消毒正确答案:B灭菌的概念为杀死物体上所有微生物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非病原微生物、细菌的繁殖体和芽胞。

247、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灭菌的方法是A、烧灼B、干烤C、流通蒸汽灭菌D、间歇灭菌E、高压蒸汽灭菌正确答案:E烧灼、干烤为干热灭菌法,流通蒸汽灭茵对芽胞的作用不大,间歇灭菌主要用于不耐100℃物品的灭菌,高压蒸汽灭菌适用于耐高温、耐湿物品的灭菌。

248、既能杀灭芽胞,又能保障不耐受高温物品的质量的方法是A、间歇灭菌B、流通蒸汽灭菌C、高压蒸汽灭菌D、巴氏消毒E、干烤正确答案:A间歇灭菌是每日一次流通蒸汽加热后,取出再置37℃孵箱过夜,使残存的芽胞发育成繁殖体,次日再通过流通蒸汽加热,使之被杀灭,而达到既杀灭芽胞,又保证了不耐受100℃的物品质量。

249、半固体穿刺保存法应加入的液体石蜡高度约A、0.5cmB、1.5cmC、1cmD、2cmE、2.5cm正确

答案:C在半固体穿刺培养物上面覆盖灭菌的液体石蜡,一方面可防止因培养基水分蒸发而引起菌种死亡,另一方面可阻止氧气进入,以减弱其代谢作用,通常该保存法应加入的液体石蜡高度约1cm。若不够此高度,则常会引起斜面抽干现象。

250、以下菌种保管不正确的是A、应充分了解每种细菌的不同生物性状及营养要求,以选择适宜的培养基B、培养后最好在细菌旺盛发育之后取出,放冰箱内保存C、保存菌种应做鉴定记录D、定期转种E、专人保管和发放,严格保管和发放制度正确答案:B菌种保管应在了解每种细菌的不同生物性状及营养要求的基础上选择适宜的培养基。培养后最好在细菌尚未旺盛发育之前取出,放冰箱内保存,定期转种,以防止细菌老化。严格保管和发放制度,要专人保管和发放,同时保存的菌种应做鉴定记录。

251、下列不属于细菌侵袭力主要内容的是A、荚膜B、菌毛C、侵袭性酶D、微荚膜E、外毒素正确答案:E侵袭力指病原菌突破机体的防御能力侵入机体的能力,主要包括菌体表面结构、茵毛和侵袭性酶。而外毒素是细菌生长繁殖过程中合成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

252、下列对条件致病菌表述错误的是A、机体正常时一般不致病B、机体免疫力下降时可致病C、寄居部位改变时可致病D、菌群失调时致病E、由其引起的体内感染称外源性感染正确答案:E由外界致病菌侵入而致病的称为外源性感染。而条件致病茵指一般不致病的正常菌群,只有机体免疫力下降、寄居部位改变或菌群失调时可致病,引起内源性感染。

253、下列不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性的是A、有核膜、核仁和染色体B、病原性真菌多产生有性孢子C、有完整的细胞器和线粒体D、有细胞壁E、真菌繁殖方式有出芽方式正确答案:B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具有选项A、C、D所表述的特征,而真菌繁殖时也具有出芽方式,如酵母菌,但是病原性真菌多产生无性孢子。

254、下列不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特性的是A、无核膜、核仁,只有拟核B、无线粒体,细胞器不完整C、细胞壁基本成分是肽聚糖D、有线粒体等细胞器E、细胞分裂方式是二分裂正确答案:D原核生物仅有原始核,称为拟核,无核膜,无核仁,染色体仅为单个裸露的DNA分子,无线粒体,细胞器不完整。具有细胞壁结构的原核生物其细胞壁主要成分是肽聚糖。原核生物以二分裂的方式繁殖。 255、普通光学显微镜,其通常使用的自然光或灯光的波长为A、0.5mmB、0.5μmC、2.5μrnD、10mmE、5mm正确答案:B普通光学显微镜,通常使用自然光或者灯光的波长为0.5μm。

256、细菌标本不经染色,主要用于检查A、细菌的形态B、细菌的排列状态C、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态D、细菌的芽胞E、细菌的核酸特点正确答案:C不染色标本直接镜检,用于检查生活状态下细菌的动力及运动状态。

257、在培养基中,蛋白胨的作用是A、为细菌生长提供碳源B、为细菌生长提供氮源C、确保细菌生长pH环境D、为细菌生长提供热源E、为细菌生长提供蛋白正确答案:B在培养基中,蛋白胨为细菌生长提供氮源。

258、牛肉膏培养基特点为A、含有丰富的X因子成分B、营养价值高于肉浸液C、脂肪成分被破坏D、糖类成分被破坏E、含有充足糖类成分正确答案:D牛肉膏培养基制备过程中糖类成分被破坏。

259、迟缓发酵乳糖的细菌缺乏A、半乳糖渗透酶B、半乳糖苷渗透酶C、β-半乳糖苷渗透酶D、半乳糖苷酶E、β-半乳糖苷酶正确答案:B:迟缓发酵乳糖的细菌只有β-半乳糖苷酶,缺乏半乳糖苷渗透酶,不能很快将乳糖运送到茵细胞内,常需几天时间乳糖才被分解。

260、以下为V-P试验阳性结果的是A、红色B、黄色C、蓝色D、紫色E、绿色正确答案:A细菌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丙酮酸脱羧产生乙酰甲基甲醇,乙酰甲基甲醇在碱性环境中被空气中的氧氧化为二乙酰,进而与培养基内蛋白胨中精氨酸所含胍基起作用,生成红色化合物,为V-P试验阳性。

261、血清学鉴定是A、鉴定病原菌最有效的方法B、用已知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C、用已知抗体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D、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原的诊断血清检测未知菌E、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诊断血清检测未知菌正确答案:E血清学鉴定是指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诊断血清)与分离培养出的未知纯种细菌或标本中的抗原进行血清学反应,以确定病原茵的种或型。

262、血清学诊断是指A、用已知细菌的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B、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免疫血清检测标本中的抗原C、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诊断血清检测标本中的未知菌D、用含有已知特异性抗体的诊断血清检测分离培养物中的未知菌E、体外的抗原抗体反应正确答案:A血清学诊断是指用

已知细菌的特异性抗原检测患者血清中相应抗体的方法,以诊断感染性疾病。

263、以下不是实验动物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的是A、无菌动物B、悉生动物C、常规动物D、纯杂种动物E、清洁动物正确答案:D微生物学控制方法分类可将实验动物分为无菌动物、悉生动物、无特殊病原体动物、清洁动物及常规动物。

264、以下不是动物实验的主要用途的是A、分离鉴定病原微生物B、测定细菌的能量代谢C、制备免疫血清D、鉴定生物制品的安全试验E、供给试验用血正确答案:B动物实验的主要用途是分离和鉴定病原微生物、测定其毒力、制备免疫血清及鉴定生物制品的安全,毒性试验和供给试验用血液或血清。

265、应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保存的菌种是A、肠道杆菌B、葡萄球菌C、肺炎链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E、沙门菌正确答案:C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可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保存。肠道杆菌、葡萄球菌可接种于不合糖的普通琼脂斜面,脑膜炎奈瑟菌宜用巧克力斜面保存,沙门茵适于保存在鸡蛋斜面。 266、目前实验室保存菌种最常用而又简易的保存方法是A、液氮超低温保存法B、培养基保存法C、冷冻真空干燥法D、干燥保存法E、脱脂牛奶保存法正确答案:B目前实验室保存菌种的方法很多,选项A、C、D都是可选的方法,但相对烦琐,而脱脂牛奶保存法只适用于乳酸菌类细菌,因此只有培养基保存方法是常用而简易的方法。

267、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的工作原理是将生化反应的阴阳性结果转化为A、数字信号B、模拟信号C、脉冲信号D、点阵信号E、激光信号正确答案:A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的工作原理是将生化反应的阴阳性结果转化为数字信号。

268、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原理是将全部生化反应每组的反应项目设为A、2项B、3项C、4项D、5项E、6项正确答案:B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原理是将全部反应每3项为1组,根据反应的次序设定数字,然后根据数字对细菌进行鉴定。

269、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的工作原理为将生化反应中每组的第一个反应阳性时记录为A、1分B、2分C、3分D、4分E、6分正确答案:A微生物鉴定系统中将全部反应每3项为1组,根据反应的次序第一个反应阳性记录1分;第二项反应阳性记录2分;第三项反应阳性记录4分。

270、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的工作原理为将生化反应中各种反应阴性记录为A、数字为0B、数字为1C、信号为+D、信号为正确答案:A微生物鉴定系统中将全部反应分组,根据反应项目的阳性结果和反应次序分别记录分数,在反应实验中无论反应项目次序,阴性结果均记录0分。

271、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的工作原理中,所有生化反应记录数字为A、2~6之间B、6~8之间C、0~7之间D、8~16之间E、10~20之间正确答案:C微生物鉴定系统编码原理是将全部反应分组,根据反应阳性、阴性结果和反应次序分别记录不同分数,每组三项反应均阳性记录7分,均阴性记录0分,因此每组实验的数字在0~7之间。

272、控制细菌某些特定遗传性状的是A、核质B、胞质颗粒C、核蛋白体D、质粒E、蛋白质正确答案:D质粒是细茵染色体外的DNA,可控制细菌的耐药性等特定的遗传性状。核质、胞质颗粒、核蛋白体和蛋白质均为不具备控制遗传性状的物质基础。

273、以下不属于奈瑟菌科的是A、淋病奈瑟菌B、巴斯德菌C、卡他布兰汉菌D、脑膜炎奈瑟菌E、莫拉菌属正确答案:B淋病奈瑟菌、脑膜炎奈瑟茵和卡他布兰汉茵是奈瑟茵科主要的致病菌。除此之外还有莫拉菌属、金氏茵属、不动杆茵属等。巴斯德茵属于巴斯德茵科。

274、下述菌无动力的是A、副伤寒沙门菌B、鼠疫耶尔森菌C、副溶血弧菌D、铜绿假单胞菌E、空肠弯曲菌正确答案:B鼠疫耶尔森茵无鞭毛,无动力;副伤寒沙门茵、副溶血弧菌、铜绿假单胞茵、空肠弯曲茵均有鞭毛,有动力。

275、对肺炎克雷伯菌形态染色描述正确的是A、革兰染色阳性B、有荚膜C、有鞭毛D、有芽胞E、有异染颗粒正确答案:B肺炎克雷伯茵为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无芽胞,无异染颗粒,有荚膜。

276、以下不是肠杆菌科细菌特点的是A、多数动力阳性B、发酵葡萄糖C、氧化酶阳性D、触酶阳性E、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正确答案:C肠杆菌科细菌的特点是多数有周鞭毛,动力阳性,发酵葡萄糖,触酶阳性,硝酸盐还原试验阳性,氧化酶阴性。

277、对气单胞菌属生物学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B、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C、革兰染色(-)、单极鞭毛(-)、芽胞(-)D、革兰染色(-)、单极鞭毛(+ )、芽胞(±)E、革兰

染色(-)、单极鞭毛(-)、芽胞(+)正确答案:A气单胞菌形态染色为单极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革兰阴性短杆菌。

278、气单胞菌属在血琼脂上37℃培养24~48小时,菌落的形态特点为A、灰白、粗糙、凸起的菌落B、草绿色、光滑、凸起的菌落C、灰白、光滑、凸起的菌落D、灰白、光滑、凹陷的菌落E、灰白、粗糙、凹陷的菌落正确答案:C气单胞茵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茵,在血琼脂上培养形成灰白、光滑、湿润、凸起茵落。

279、对副溶血弧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鞭毛(-)、芽胞(-)、荚膜(-)B、鞭毛(+)、芽胞(+)、荚膜(-)C、鞭毛(+)、芽胞(-)、荚膜(+)D、鞭毛(+)、芽胞(-)、荚膜(-)E、鞭毛(+)、芽胞(+)、荚膜(+)正确答案:D副溶血弧菌为革兰阴性杆菌,有一端鞭毛,运动活泼,无芽胞,无荚膜,能够产生耐热性溶血素;培养对营养需求不高,但需要加入适量的氯化钠。

280、关于弯曲菌属形态学的叙述错误的是A、菌体呈海鸥展翅状B、呈逗点或S状革兰阴性菌C、菌体呈C形或螺旋状D、革兰阴性E、无动力正确答案:E革兰阴性,茵体弯曲呈逗点、弧形。在陈旧培养基上可呈球形或长丝状。无芽孢,一端或两端鞭毛。

281、关于弯曲菌属初次培养需要的气体环境条件A、需要10%CO2、85%N2B、专性厌氧C、专性需氧D、厌氧E、不能人工培养正确答案:A弯曲菌初次培养时需要在含有5O2、10%CO2、85%N2气体环境中生长。

282、关于结核分枝杆菌染色的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菌体细胞壁厚,不易着色B、菌体细胞膜厚,不易着色C、菌体内存有大量脂类,不易着色,但着色后不易脱色D、菌体细胞壁通透性强,易通过染液E、菌体细胞膜通透性强,易通过染液正确答案:C结核杆菌菌体内存有大量脂类,不易着色,但着色后不易脱色。

283、对于结核杆菌形态学叙述正确的是A、粗短球杆菌B、粗短杆菌C、细长或略带弯曲的杆菌D、细长S状菌E、细长,一端有芽胞正确答案:C结核分枝杆菌为细长略带弯曲的杆菌,有时可见分枝耿,因衰老和抗结核药物的作用可出现多’种形态,革兰染色难以着色,抗酸染色阳性。 284、关于麻风分枝杆菌叙述正确的是A、培养对营养需求低B、细胞内寄生菌C、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D、营养培养基生长不良E、细胞外寄生菌正确答案:B麻风分枝杆菌较结核分枝杆菌短而粗,抗酸染色阳性,为细胞内寄生茵,不能体外培养,被麻风分枝杆菌感染的细胞质呈泡沫状。

285、非发酵菌生物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分解或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B、分解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C、不分解或发酵糖类的革兰阳性杆菌D、分解或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球菌E、不分解或发酵糖类的革兰阴性杆菌正确答案:E非发酵菌是指一群不发酵葡萄糖或仅以氧化形式利用葡萄糖的需氧或兼性厌氧茵,无芽胞,革兰阴性杆菌。

286、对于铜绿假单胞菌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粗短革兰阳性杆菌B、革兰阳性球杆菌C、细长革兰阳性杆菌D、细长革兰阴性杆菌E、粗短革兰阴性杆菌正确答案:D铜绿假单胞菌为茵体细长、革兰阴性杆菌,无芽胞,有荚膜,一端有鞭毛,运动活泼。

287、对产碱杆菌形态学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阳性杆菌,周身鞭毛B、革兰阴性杆菌,周身鞭毛C、革兰阴性杆菌,无鞭毛D、革兰阴性杆菌,一端鞭毛E、革兰阳性球菌,无鞭毛正确答案:B产碱杆菌是革兰阴性杆菌,周身鞭毛,有动力,多数菌株无荚膜,细菌常单个存在,有时成对或呈链状排列。

288、关于嗜血杆菌属形态学叙述正确的是A、有动力、有芽胞、革兰阴性小杆菌B、有芽胞、革兰阴性双球菌C、有芽胞、革兰阳性双球菌D、无芽胞、革兰阴性小杆菌E、有动力、无芽胞、革兰阴性小杆菌正确答案:D嗜血杆菌为革兰阴性短小杆菌,该菌无芽胞,无鞭毛,不能运动,其中多数细菌有荚膜。 289、关于军团菌形态学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阳性杆菌B、革兰阳性球菌C、革兰阴性链球菌D、常规染色容易着色,革兰阳性杆菌E、常规染色不易着色,革兰阴性杆菌正确答案:E军团菌革兰染色不易着色,革兰阴性杆菌,该茵无芽胞,无荚膜,有鞭毛或侧鞭毛。

290、流感嗜血杆菌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7℃B、需氧,最适生长温度57℃C、需氧,最适生长温度27℃D、需氧,最适生长温度37℃E、厌氧,最适生长温度57℃正确答案:D本茵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7℃,对营养有特殊要求,培养时必须添加含有Ⅴ、Ⅹ因子的新鲜血液。

291、衣原体性状论述错误的是A、严格的细胞内寄生B、生活周期中包括原体和始体两个阶段C、形成细胞内包涵体D、以复制方式繁殖E、对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D衣原体生活周期独特,包括原体和始体,其中原体有感染性,始体可以繁殖,其繁殖方式为二分裂,抵抗力差,对抗生素敏感。

292、衣原体与细菌共同具有的特点是A、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B、可形成芽胞C、细胞壁结构类似D、可以独立生活E、生活周期分两个阶段正确答案:C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可形成芽胞为细菌的特点;可以独立生活,生活周期分两个阶段为衣原体的特点。细胞壁结构类似为衣原体与细菌共同具有的特点。 293、衣原体和病毒的共同特征是A、含两类核酸B、专性活细胞内寄生C、独特的发育周期D、对多种抗生素敏感E、细胞质内含有核糖体正确答案:B衣原体含两类核酸,有独特的发育周期,对多种抗生素敏感;病毒只含一种类型的核酸,对抗生素不敏感,无核糖体,为非细胞型微生物。只在专性活细胞内寄生为衣原体和病毒的共同特征。

294、具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微生物是A、支原体B、衣原体C、立克次体D、螺旋体E、放线菌正确答案:B衣原体发育周期独特,有原体和始体。

295、以下属于人畜共患病病原体的是A、沙眼衣原体B、鹦鹉热衣原体C、肺炎衣原体D、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型E、沙眼衣原体LGV生物型正确答案:B鹦鹉热衣原体有自然免疫源性,可引起人畜共患性疾病——鹦鹉热。

296、临床最常见的非淋菌性尿道炎的病原体是A、解脲脲原体B、沙眼衣原体C、人型支原体D、LGV衣原体E、梅毒螺旋体正确答案:B非淋茵性尿道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沙眼衣原体沙眼生物型,解脲脲原体的感染占第二位,此外人型支原体也可引起非淋茵性尿道炎。LGV衣原体引起性病淋巴肉芽肿,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

297、下列具有高度感染性的颗粒结构是A、内基小体B、包涵体C、网状体D、始体E、原体正确答案:E衣原体发育周期独特,有原体和始体(又称网状体)。其中原体有高度感染性,始体可繁殖。

298、立克次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A、有细胞壁和核糖体B、有DNA和RNA两种核酸C、严格的细胞内寄生D、以二分裂方式繁殖E、对抗生素敏感正确答案:C有细胞壁和核糖体、有DNA和RNA两种核酸、二分裂繁殖、对抗生素敏感为立克次体与细菌的共同特征。细菌可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而立克次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物。

299、以下与立克次体有共同抗原的细菌是A、大肠埃希菌B、伤寒沙门菌C、痢疾志贺菌D、克雷伯菌E、变形杆菌正确答案:E立克次体的脂多糖成分与变形杆菌菌体抗原有共同成分,可引起交叉反应。 300、立克次体与病毒的相同点是A、以复制方式繁殖B、严格的细胞内寄生C、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D、无细胞壁E、对抗生素不敏感正确答案:B以复制方式繁殖、只含有一种类型的核酸、无细胞壁、对抗生素不敏感均为病毒的特点,立克次体与病毒的共同点是严格细胞内寄生。

301、立克次体性状描述正确的是A、形态为长丝状体B、革兰染色呈紫色C、有鞭毛,能运动D、有荚膜,侵袭力强E、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正确答案:E立克次体形态以球杆状或杆状为主,革兰染色呈红色,吉姆萨染色呈紫红色或紫蓝色。

302、支原体与细菌的主要区别是A、能分支繁殖B、无细胞壁C、以DNA为遗传物质D、不能在人工培养基上生长E、可在活细胞培养中生长繁殖正确答案:B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菌是有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03、没有细胞壁的微生物是A、嗜肺军团菌B、肺炎衣原体C、肺炎支原体D、伯氏疏螺旋体E、衣氏放线菌正确答案:C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而细菌、衣原体、螺旋体、放线茵均有细胞壁。 304、支原体与L型菌性状不同的是A、细胞多形性B、可通过滤菌器C、对低渗透压敏感D、菌落呈“荷包蛋”样E、无返祖现象正确答案:EL型茵是细胞壁缺陷的细菌,当去除诱发因素后,可恢复为原菌,即可返祖;而支原体是无细胞壁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故无返祖现象。

305、能在人工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的微生物是A、病毒B、衣原体C、立克次体D、支原体E、螺旋体正确答案:D支原体是无细胞壁、能在无生命培养基中生长的最小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06、引发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的病原体是A、肺炎链球菌B、肺炎支原体C、奋森螺旋体D、普氏立克次体E、衣氏放线菌正确答案:B肺炎支原体可致支原体肺炎,其病变为间质性肺炎,也可合并支气管肺炎,故称为原发性非典型性肺炎。

307、关于放线菌属生物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有芽胞,无抗酸性B、无芽胞,无抗酸性C、无芽胞,有抗酸性D、有芽胞,有抗酸性E、无芽胞,一端菌毛正确答案:B放线菌为无芽胞、无抗酸性革兰阳性茵。

308、螺旋体与细菌的不同点为A、有细胞壁B、有原核结构C、以二分裂方式繁殖D、对抗生素敏感E、运动方式特殊正确答案:E有鞭毛细菌的运动方式为明显的方向性位移,而螺旋体有多种运动方式,如旋转、扭转、翻滚、抖动等。

309、莱姆病的病原体为A、伯氏疏螺旋体B、梅毒螺旋体C、钩端螺旋体D、雅司螺旋体E、奋森螺旋体正确答案:A伯氏疏螺旋体可引起莱姆病,梅毒螺旋体引起梅毒,钩端螺旋体引起钩体病,奋森螺旋体一般不致病。

310、钩端螺旋体的传播方式是A、食入孢子B、皮肤伤口感染芽胞C、咬伤D、接触疫水、疫土E、性接触正确答案:D接触污染钩端螺旋体的疫水、疫土为感染钩端螺旋体的主要途径。

311、人畜共患的螺旋体病为A、梅毒B、雅司C、奋森咽喉炎D、回归热E、钩体病正确答案:E钩端螺旋体病是一种人畜共患病,鼠、猪为主要储存宿主,人接触被钩体污染的疫水、疫土而感染。

312、对流感病毒包膜突出成分叙述正确的是A、溶血素B、血凝素和神经氨酸酶C、磷脂酶D、胆碱酯酶E、受体正确答案:B在流感病毒的包膜上有两个主要突起物,即血凝素(HA)和神经氨酸酶(NA),它们由包膜内突出至包膜外。 313、对副流感病毒叙述正确的是A、单正链RNAB、单链RNAC、单链DNAD、单负链RNAE、双链DNA正确答案:D副流感病毒属于单负链核糖核酸病毒,直径只有150~300nm,属于副黏液病毒科。

314、以下不是微生物特点的是A、生长快B、繁殖快C、适应能力强D、代谢旺盛E、不易变异正确答案:E微生物的特点:以单细胞和细胞群体的形式存在;新陈代谢能力旺盛,生长繁殖速度快;变异快,适应能力强;种类多,分布广,数量大;个体微小。

315、生物分类中最小的分类单位是A、科B、属C、种D、型E、株正确答案:C生物学分类系统是按界、门、纲、目、科、属、种的分类单位依次排列的,种是最小的分类单位。

316、3.0.5号麦氏比浊标准管内含细菌浓度是A、0.5亿/mlB、1亿/mlC、1.5亿/mlD、2亿/mlE、2.5亿/ml正确答案:C0.5号麦氏比浊标准管内含细菌浓度是1.5亿/mL。

317、镜下呈竹节状排列的细菌是A、炭疽芽胞杆菌B、白喉棒状杆菌C、结核分枝杆菌D、破伤风梭菌E、溶血性链球菌正确答案:A杆菌多数分散存在,但有的杆菌可排列成链状,如炭疽杆菌两端齐平,呈竹节状排列。

318、不属于球菌形态的是A、球形B、豆形C、杆形D、肾形E、矛头形正确答案:C球菌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如豆形、肾形、矛头形。

319、干烤箱杀灭芽胞的条件为A、160℃ 2小时B、100℃ 20分钟C、260℃ 10分钟D、160℃ 20分钟E、160℃ 30分钟正确答案:A干烤箱杀灭芽胞需要160℃ 2小时,菌体蛋白变性和电解质浓缩导致茵体死亡。 320、电离辐射杀菌的机制为A、细菌细胞内水分电离后破坏细菌核酸、酶类等B、细菌细胞内水分干燥C、细菌细胞内蛋白浓缩D、破坏细菌原生质肢体状态E、物理阻留细菌细胞正确答案:A细菌细胞内水分电离后破坏细菌核酸、酶和蛋白等,使微生物死亡。

321、下列不是我国的菌种保存中心的缩写为A、CGMCCB、CACCC、ATCCD、ACCCE、CVCC正确答案:CCGMCC为中国普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缩写,CACC为中国抗生素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缩写,ACCC为中国农业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缩写,CVCC为中国兽医微生物菌种保藏中心的缩写,ATCC为美国菌种保藏中心的缩写。

322、应接种于巧克力色斜面保存的菌种是A、肠道杆菌B、葡萄球菌C、肺炎链球菌D、脑膜炎奈瑟菌E、沙门菌正确答案:D脑膜炎奈瑟菌和淋病奈瑟茵可接种于巧克力斜面保存。链球菌、肺炎链球菌等营养要求较高的细菌可接种于血琼脂斜面保存。肠道杆菌、葡萄球菌可接种于不合糖的普通琼脂斜面,沙门茵适于保存在鸡蛋斜面。

323、脑膜炎奈瑟菌用巧克力斜面保存,应多长时间移种一次A、2天B、1天C、3天D、一周E、一个月正确答案:A细菌物种保存时需进行适当地移种才能保证不会老化。通常脑膜炎奈瑟茵用巧克力斜面保存,

2天移种一次。霉茵、放线茵及芽胞茵保存2~4个月移种一次,酵母菌间隔两个月,普通细菌一个月,假单胞茵两周传代一次

324、如果触酶试验阳性、凝固酶阴性,新生霉素敏感,可以初步判断该菌为A、金黄色葡萄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腐生葡萄球菌D、人型葡萄球菌E、溶血葡萄球菌正确答案:B葡萄球菌属触酶试验阳性,凝固酶阴性说明该茵不是金黄色葡萄球菌,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以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最为常见,表皮葡萄球菌新生霉素敏感,腐生葡萄球菌则耐药,两者可以此相鉴别,故选B。

325、下列不属于原核生物界的是A、螺旋体B、放线菌C、立克次体D、支原体E、真菌正确答案:E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归属真菌界。其他均是原核细胞型微生物。

326、下列属于病毒特性的是A、有典型的细胞结构B、有产生能量的酶系统C、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繁殖D、繁殖方式是二分裂E、无核膜、核仁,只有拟核正确答案:C病毒没有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宿主活细胞内繁殖。

327、在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中,以下观点正确的是A、从患者分离的非病原菌应该是污染菌B、只要发现病原微生物就可确认其是该感染的病原C、所有分离到的细菌都应该进行鉴定D、对一种细菌的鉴定不需要做所有的试验E、绝大多数微生物标本中均可分离出单一致病菌正确答案:D绝大多数标本中不仅仅分离出一种细菌,并不是所有分离到的细菌都要逐一进行鉴定。另外,鉴定细菌的方法和试验项目很多,对一种细菌的鉴定也不需要做所有的试验。

328、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缩写是A、VRSAB、SPAC、VRSED、MRSEE、MRSA正确答案:E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缩写为MRSA,耐甲氧西林表皮葡萄球菌的缩写为MRSE,耐万古霉素表皮葡萄球菌的缩写是VRSE,耐万古霉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的缩写是VRSA。SPA是葡萄球菌A蛋白的缩写。 329、可用来鉴别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和肺炎链球菌的是A、胆汁溶菌试验B、营养要求较高,最适pH为7.4~7.6C、草绿色溶血环D、对一般消毒剂敏感E、不产生触酶正确答案:A营养要求高、草绿色溶血环、对常用消毒剂敏感、不产生触酶都是这两种菌的共同特征,甲型溶血性链球菌的胆汁溶茵试验是阴性,而肺炎链球菌该试验是阳性。

330、根据染色原理吕氏美蓝染色为A、复合染色法B、显示各种细菌染色性的差异C、细菌与周围背景染成不同颜色D、单染色法E、菌体内与细胞壁染成不同颜色正确答案:D细菌标本经过染色能够清楚看到细菌的形态、大小、排列方式。用于染色的染料多为人工合成的含有苯环的化合物,在苯环上带有显色基团或助色基团。细菌染料可有单一染料和复合染料,例如,吕氏美蓝染色为单一染色。

331、巧克力培养基适用于细菌培养的菌属为A、分枝杆菌属B、葡萄球菌属C、埃希菌属D、克雷伯菌属E、嗜血杆菌属正确答案:E 巧克力培养基中含有V、X因子,适合培养嗜血杆菌属。

332、SS琼脂培养基有A、较强的选择性抑菌能力B、较弱的选择性抑菌能力C、较强的选择性杀菌能力D、较弱的选择性杀菌能力E、无抑菌能力正确答案:ASS琼脂培养基有较强的选择性抑菌能力,可抑制革兰阳性菌和大肠埃希菌等。

333、丙二酸盐利用试验阳性,培养基应为A、红色B、黄色C、蓝色D、绿色E、黑色正确答案:C本试验阳性菌可利用丙二酸盐作为唯一碳源,将丙二酸盐分解生成碳酸钠,使培养基变碱,经指示剂的作用,培养基由淡绿色变为深蓝色。

334、O/F试验结果判断正确的是A、两支培养基均无变化为发酵型B、仅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发酵型C、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发酵型D、两支培养基均产酸为氧化型E、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为氧化型正确答案:E将待检菌同时接种于2支HL培养基,其中1支滴加无菌液体石蜡,35℃培养2天或更长时间,观察结果。氧化型细菌在无氧环境中不能分解葡萄糖,故仅不加石蜡的培养基产酸;发酵型细菌无论在有氧或无氧环境中都能分解葡萄糖,故2支培养基均产酸;产碱型细菌不分解葡萄糖,故2支培养基均无变化。

335、靛基质试验的底物是A、蛋白胨B、色氨酸C、胱氨酸D、吲哚E、靛基质正确答案:B产生色氨酸酶的细菌可分解色氨酸生成靛基质(吲哚),故本试验底物是色氨酸。

336、下列变化中表示DNA酶试验阳性的是A、培养基变蓝色B、培养基变粉红色C、菌落周围出现透明环D、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混浊环E、菌落周围出现乳白色沉淀线正确答案:C本试验阳性茵产生DNA酶,可使长链DNA分解为寡核苷酸链。长链DNA可被酸沉淀,而寡核苷酸链溶于酸,故当在茵落平板上

加入酸后,茵落周围出现透明环。

337、CAMP试验中,被检菌与前一划线做垂直划线接种,前一划线的菌应是A、葡萄球菌B、金黄色葡萄球菌C、A群链球菌D、B群链球菌E、流感嗜血杆菌正确答案:B本试验方法是:用产β溶血素的金黄色葡萄球菌划一横线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再将被检菌与前一划线作垂直划线接种,两线不能相交,相距0.5~1cm,35℃培养18~24小时,观察结果。

338、血清学诊断的意义,说法错误的是A、抗体效价升高有诊断意义B、抗体效价随病程递增有诊断意义C、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4倍有诊断意义D、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4倍以上有诊断意义E、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有诊断意义正确答案:A血清学诊断试验以抗体效价明显高于正常人水平或随病程递增才有诊断意义,或患者恢复期抗体效价比急性期升高≥4倍者有诊断意义。

339、以下为实验动物的常用接种途径,但不包括A、皮内接种B、皮下接种C、胸腔接种D、静脉接种E、脑内接种正确答案:C实验动物的常用接种途径有皮下接种、皮内接种、肌内接种、腹腔接种、静脉接种、脑内接种、脚掌接种。

340、以下不属于常用实验动物的是A、小白鼠B、裸鼠C、豚鼠D、家兔E、绵羊正确答案:B常用的实验动物有小白鼠、大白鼠、豚鼠、家兔、绵羊。裸鼠仅用于特殊实验。

341、葡萄球菌A蛋白A、存在于细胞质中B、是半抗原C、无种属特异性D、是完全抗原E、多数金黄色葡萄球菌无该抗原正确答案:D葡萄球菌A蛋白为完全抗原,有种属特异性,无型特异性,结合在细胞壁的黏肽部分具有抗吞噬作用,90%以上的金黄色葡萄球菌菌株有此抗原。

342、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是A、霍乱弧菌B、结核分枝杆菌C、葡萄球菌D、产气荚膜梭菌E、脑膜炎奈瑟菌正确答案:C葡萄球茵对理化因素抵抗力强,耐热,耐干燥,耐高温,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其他选项中的细菌的抵抗力均不及葡萄球菌的抵抗力强。

343、微生物数码鉴定系统中,编码的作用原理为A、将细菌生化模式转化为数字模式B、识别血清反应的鉴定条码C、识别反应试剂的鉴定条码D、识别碳水化合物反应的条码E、识别pH的鉴定条码正确答案:A数码鉴定的基本原理是计算机比较数据库内每个细菌条目对系统中每个生化反应出现的频率总和。编码将细菌生化反应模式转换为数字模式,经查阅编码检索本或电脑系统可将数字转换为细菌名称。

344、微生物数码鉴定系统中检索工具的组成部分有A、鉴定表、电脑软件B、鉴定表、编码本C、鉴定表、信号收集软件D、鉴定表、编码本和电脑软件E、鉴定表、编码本、信号编辑软件正确答案:D微生物数码分类鉴定技术集数学、电子、信息及自动化技术于一体,采用标准化、商品化和配套的生化反应试剂,对细菌进行分类鉴定。数码分类鉴定系统由试剂条、添加试剂和检索工具组成。检索工具含有鉴定表、编码本和电脑软件,可供人工查阅鉴定结果和电脑自动化处理结果。

345、IMViC试验结果为--++的是A、大肠埃希菌B、痢疾志贺菌C、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D、肺炎克雷伯菌臭鼻亚种E、肺炎克雷伯菌鼻硬结亚种正确答案:CIMViC试验大肠埃希茵为++--;痢疾志贺茵为d+--;肺炎克雷伯菌肺炎亚种为--++,臭鼻亚种为-+-d,鼻硬结亚种为-+--

346、在KIA上表现相似的是A、伤寒沙门菌与痢疾志贺菌B、大肠埃希菌与痢疾志贺菌C、大肠埃希菌与伤寒沙门菌D、肺炎克雷伯菌与大肠埃希菌E、肺炎克雷伯菌与痢疾志贺菌正确答案:DKIA肺炎克雷伯菌为AA+-,大肠埃希菌为AA+-,两者反应相似。而沙门菌为KA-+,志贺茵为KA--。

347、伤寒沙门菌在KIA中的表现是A、斜面红色,底层黄色B、斜面红色,底层黑色C、斜面黄色,底层黑色D、斜面和底层均为黄色E、斜面和底层均为红色正确答案:B伤寒沙门菌在KIA中,斜面产碱,底层产酸,硫化氢试验阳性,故斜面呈红色,底层呈黑色。

348、最适生长温度为25℃的细菌是A、O157:H7大肠埃希菌B、副伤寒沙门菌C、鲍氏志贺菌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E、大肠弯曲菌正确答案:D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茵最适生长温度为20~28℃,O157:H7、副伤寒沙门茵、鲍氏志贺菌在35~37℃生长良好,大肠弯曲菌最适生长温度为42℃。

349、对气单胞菌属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25℃B、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45℃C、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D、专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35℃E、需氧或兼性厌氧,最适生长温度28℃正确答案:C气单胞茵为需氧或兼性厌氧菌,对营养要求不高,在0~45℃条件下可以生长,最适生长温度35℃。

350、气单胞菌属在普通琼脂上培养24小时,菌落特点为A、白色半透明,6~7mm大小B、白色半透明,

1~3mm大小C、白色半透明,5~6mm大小D、金黄色半透明,1~3mm大小E、白色半透明,7~8mm大小正确答案:B气单胞菌属营养要求不高,普通琼脂培养24小时形成白色半透明、1~3mm大小茵落。 351、对气单胞菌属生物特点叙述正确的是A、氧化酶(-),触酶(+)B、氧化酶(+),触酶(+)C、氧化酶(-),触酶(-)D、氧化酶(+),触酶(+),65g/L NaCl培养基中生长E、氧化酶(-),触酶(+),65g/L NaCl培养基中生长正确答案:B气单胞茵属发酵葡萄糖产酸,氧化酶和触酶试验阳性,在65g/L NaCl培养基中不生长。

352、对弯曲菌属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B、普通培养基缓慢生长C、专性厌氧培养D、需氧,普通培养基生长良好E、营养要求高,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正确答案:E弯曲茵培养对营养需求高,普通培养基不生长,需加入血液、血清才能生长。

353、粪便、肛拭子标本鉴定弯曲菌,可直接利用暗视野显微镜观察帮助诊断A、投镖式或螺旋式运动B、不运动C、缓慢运动D、原地旋转E、观察运动对诊断无意义正确答案:A查找革兰阴性弧菌,呈弧形、S形、海鸥形,暗视野显微镜见有投镖式或螺旋式运动细菌对诊断有帮助。 354、幽门螺杆菌感染与疾病的关系叙述正确的是A、与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有关B、与肠克罗恩病有关C、与非自身免疫性慢性胃炎有关D、与免疫性萎缩性胃炎有关E、与消化性溃疡无关正确答案:C幽门螺杆菌(HP)感染与慢性胃炎或萎缩性胃炎之间的关系已经确立,主要证据有:消化性溃疡中HP检出率60%~100%,杀灭HP的药物可加速溃疡愈合,具有杀灭HP作用的抗溃疡药物治愈的溃疡复发率低于H2受体拮抗剂治愈的溃疡。

355、产气荚膜梭菌致病因子叙述正确的是A、产生内毒素B、产生外毒素及多种侵袭酶类C、过氧化氢酶D、血浆凝固酶E、尿素酶正确答案:B产气荚膜梭茵为革兰阳性粗短大杆菌,是气性坏疽的主要致病茵,本菌可产生外毒素和多种侵袭性酶类。在组织大面积创伤、局部供血不足时,组织缺氧坏死,氧化还原电势下降,芽胞发芽繁殖,产生毒素和侵袭性酶类。

356、关于肉毒毒素叙述正确的是A、对酸的抵抗力弱B、对酸的抵抗力强C、胃液中2小时可被破坏D、胃液中6小时可被破坏E、胃液中12小时可被破坏正确答案:B肉毒毒素对酸具有较强的抵抗力,在胃液中24小时不被破坏,该毒素有嗜神经性,可作用于脑神经核与外周神经肌肉接头处和自主神经末梢,阻止胆碱能神经释放乙酰胆碱,导致肌肉麻痹。

357、关于厌氧菌标本采集注意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不同部位标本采集方法相同B、可以接触空气C、降低pH抑制污染菌的生长D、正常菌群污染不影响结果E、控制正常菌群污染,尽量避免接触空气正确答案:E厌氧菌标本采集应控制正常菌群污染,尽量避免接触空气。

358、关于白喉棒状杆菌培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在Loeffler培养基上形成黄色、湿润、针尖样菌落B、在Loeffler培养基上形成黄色、湿润、小型菌落C、在Loeffler培养基上形成灰白、干燥、S型菌落D、在Loeffler培养基上形成灰白、湿润、S型菌落E、在Loeffler培养基上形成绿色、湿润、S型菌落正确答案:D白喉棒状杆菌形态特点为无荚膜,无鞭毛,不形成芽胞,茵体大小、长短不一,直或弯曲,一端或两端膨大革兰阳性菌。在Loeffler培养基上形成灰白、湿润、S型菌落。

359、关于白喉棒状杆菌的生化培养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能吸收亚硫酸盐,使菌落呈棕色B、能吸收亚碲酸盐,并将碲盐还原为碲元素使菌落呈黑色C、能吸收亚硝酸盐,并将盐还原为铅元素使菌落呈灰色D、能吸收亚硝酸盐,使菌落呈灰色E、能吸收亚硝酸盐,使菌落呈灰蓝色正确答案:B白喉棒状杆菌能吸收亚碲酸盐,并将碲盐还原为碲元素使菌落呈黑色。

360、关于白喉棒状杆菌致病因素叙述正确的是A、无表面抗原B、白喉毒素能够引起细胞变性、坏死C、白喉毒素为内毒素D、菌毛与致病力有关E、K抗原与致病力无关正确答案:B白喉杆菌产生的白喉毒素为外毒素,能与敏感的心肌、肝、肾上腺等组织结合,引起细胞变性、坏死。其K抗原有利于细菌在黏膜表面的定植。

361、结核分枝杆菌主要的致病物质为A、侵袭性酶类B、荚膜、脂质、蛋白C、外毒素D、内毒素E、细菌菌毛的黏附作用正确答案:B结核分枝杆菌主要通过荚膜、脂质、蛋白等引起免疫损伤及变态反应,导致一系列组织学病理改变。

362、结核分枝杆菌对异烟肼耐药机制A、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活性增强有关B、与rpoB基因突变有关C、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失活有关D、与rpsL基因突变有关E、与rrs基因突变有关正确答案:

C异烟肼高浓度时作用于分枝杆菌需能代谢发挥作用,结核分枝杆菌的耐药产生与过氧化氢酶和过氧化物酶失活有关联。

363、关于麻风分枝杆菌致病性叙述正确的是A、早期主要损害肺部B、早期主要损害皮肤、黏膜和神经末梢C、早期主要损害肠管基底层D、早期主要损害肾脏E、早期主要损害输尿管正确答案:B麻风分枝杆菌致病性,早期主要损害皮肤、黏膜和神经末梢,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器官。

364、衣原体胞外存在形式是A、原体B、始体C、网状体D、内基小体E、包涵体正确答案:A衣原体发育周期独特,有原体和始体(又称网状体),其中原体是衣原体胞外存在形式。

365、外斐反应论述错误的是A、属于凝集反应B、用于检测患者血清中的抗体C、滴度在1:160以上有诊断意义D、辅助诊断斑疹伤寒与恙虫病E、所用抗原为立克次体特异性抗原正确答案:E立克次体的脂多糖成分与变形杆菌茵体抗原有共同成分,可引起交叉反应。根据这一原理,用变形杆菌O抗原代替立克次体抗原进行非特异性凝集反应来检测抗体,可辅助诊断斑疹伤寒与恙虫病。

366、解脲脲原体与人型支原体的主要区别在于解脲脲原体A、能水解尿素产碱B、能分解葡萄糖产酸C、能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D、能利用精氨酸产碱E、使无色TTC还原为粉红色正确答案:A解脲脲原体分解尿素产碱,不分解葡萄糖和精氨酸,不还原TTC。

367、临床标本可疑诺卡菌感染,可直接检查标本中A、有无白细胞、红细胞B、有无黄色、红色或黑色颗粒C、有无白色颗粒D、有无吞噬细胞E、有无革兰阴性细长杆菌正确答案:B临床标本可疑诺卡茵感染,可收集痰、脓汁等标本,检查有无黄色、红色或黑色颗粒,以辅助鉴定。

368、关于诺卡菌属的叙述正确的是A、为广泛分布于消化道的非致病菌B、为广泛分布于消化道的致病菌C、为广泛分布于泌尿道的非致病菌D、为广泛分布于土壤,多为腐生寄生的非致病菌E、为广泛分布于呼吸道的非致病菌正确答案:D诺卡茵属是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的一群需氧放线菌。多为腐生寄生的非致病菌,其中有些与医学有关。

369、螺旋体常用的染色法是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镀银染色D、棉蓝染色E、墨汁染色正确答案:C镀银染色法为螺旋体常用的染色方法,螺旋体被染成棕褐色。

370、对于病毒的分离特性叙述正确的是A、可在人工培养基生长B、培养条件要求不高C、寄生于细胞内D、寄生于细胞外E、寄生于活细胞正确答案:E病毒属于专性细胞内寄生,需要在活细胞或动物体内才能分离培养。病毒的种类不同,对细胞和动物的敏感性各异,在病毒分离培养时要求选择敏感的细胞和动物。

371、念珠菌培养分离临床标本选择次序为A、血液→尿液→播散感染部位→黏膜B、脑脊液→下呼吸道→皮肤C、血液→皮肤→毛发→眼D、指甲→尿液→骨E、脑→鼻窦→皮下组织正确答案:A真菌培养成功与否与标本采集是否妥当、新鲜程度、培养基的选择、培养温度与时间关系密切。念珠菌感染患者,真菌分离培养标本优先采集顺序为血液→尿液→播散感染部位→黏膜。

372、上呼吸道感染应采集A、鼻咽拭子标本B、咽拭子标本C、痰标本D、支气管镜标本E、胃内标本正确答案:A上呼吸道感染指喉及喉以上呼吸道的感染,应采集鼻咽拭子;而痰、咽拭子、支气管镜下采集标本、胃内采集标本为下呼吸道感染的标本采集方法。

373、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是A、甲型溶血性链球菌B、微球菌C、流感嗜血杆菌D、类杆菌E、梭杆菌正确答案:C甲型溶血性链球菌、微球菌、类杆菌、梭杆菌为上呼吸道正常菌群,而流感嗜血杆菌为呼吸道感染的常见病原菌。

374、尿路感染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大肠埃希菌B、普通变形杆菌C、铜绿假单胞菌D、产酸克雷伯菌E、产气肠杆菌正确答案:A尿路感染常见的病原菌80%是革兰阴性杆菌,其中以大肠埃希菌最常见,占尿路感染的70%以上,其次为变形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克雷伯菌、肠杆菌、沙雷菌、沙门菌等。

375、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体为A、白假丝酵母菌B、曲霉菌C、毛霉菌D、新型隐球菌E、球孢子菌正确答案:D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是隐球菌(即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居真菌性脑膜炎的首位,其他的真菌性脑膜炎如白假丝酵母菌、球孢子菌、曲霉菌、毛霉菌等脑膜炎日渐增多,特别是免疫功能低下和恶性疾病患者易发。

376、属于假丝酵母菌特点的是A、革兰染色阳性,着色均匀B、有菌丝和孢子C、无假菌丝D、沙氏培养基生长良好E、菌落呈绒毛状正确答案:D假丝酵母菌生物学性状:菌体圆形或卵圆形,有芽生孢子和假

茵丝,革兰染色阳性,但着色不匀。沙氏培养基生长良好,形成酵母样菌落,不呈绒毛状。

377、在玉米粉琼脂上产生厚膜孢子的是A、都柏林假丝酵母菌B、白假丝酵母菌C、热带假丝酵母菌D、光滑假丝酵母菌E、克柔假丝酵母菌正确答案:B在玉米粉琼脂上,25~28℃孵育24~48小时,假丝酵母茵属中仅白假丝酵母菌产生厚膜孢子。

378、鉴定曲霉常用的培养基是A、察氏琼脂B、尿素琼脂C、脑心葡萄糖血琼脂D、酵母浸膏磷酸盐琼脂E、沙氏培养基正确答案:A鉴定曲霉常用察氏琼脂,菌落气生部分、基内菌丝体及培养基的颜色是鉴定菌种的依据之一。因培养条件不同,即便是同一菌株的菌落特征也会有很大差异。故鉴定时应采用一定的培养基,在一定条件下培养才可互相比较。

379、进行细菌血培养,采血时间和频率错误的是A、发热初期B、发热1周C、发热高峰期D、未使用抗生素前E、连续采血3次正确答案:B血液感染时,一般在患者发热初期或高峰期采集血液标本,或根据不同的发热情况在未用抗生素前采集,但怀疑细菌性心内膜炎时,血培养不少于3次。

380、下呼吸道标本采集错误的是A、自然咳痰法B、咽后壁采集标本C、清水漱口D、清晨第一口痰E、用抗生素前采集正确答案:B下呼吸道标本采集常采用自然咳痰法、支气管镜采集等,以清晨第一口痰为宜,最好在用抗菌药物前采集,必须先用清水漱口,避免唾液混入;而在咽后壁采样属于上呼吸道标本采集方法。

381、受污染的痰标本特点是A、扁平鳞状上皮细胞较多B、白细胞较多C、脓细胞较多D、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较多E、白细胞>25个/低倍镜视野正确答案:A合格痰标本应是含白细胞、脓细胞和支气管柱状上皮细胞较多,而受污染的痰标本则是来自颊黏膜的扁平鳞状上皮细胞较多。以白细胞> 25个/低倍镜视野,而鳞状上皮细胞<10个/低倍镜视野为合格标本。

382、关于乙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Deane颗粒,HBsAg镶嵌于包膜脂质双层之中B、Deine颗粒,HBsAg镶嵌于包膜脂质双层之中C、Diean颗粒,HBsAg镶嵌于包膜脂质双层之中D、Dane颗粒,HBsAg镶嵌于包膜脂质双层之中E、Dane颗粒,HBeAg镶嵌于包膜脂质双层之中正确答案:D1970年,DS Dane在肝炎患者血清中发现乙型肝炎病毒颗粒,即Dane颗粒,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HBsAg(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镶嵌于包膜脂质双层之中。

383、以下染色法观察荚膜效果好的是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美蓝染色D、果汁染色E、吉姆萨染色正确答案:D荚膜对碱性染料的亲和性低,不易着色,普通染色只能看到茵体周围有一圈未着色的透明带;如用墨汁染色,则荚膜显现更为清楚。

384、具有何种结构的病原菌抵抗力最强A、荚膜B、鞭毛C、菌毛D、异染颗粒E、芽胞正确答案:E芽胞对热、干燥、辐射、消毒剂等理化因素有强大抵抗力,可在自然界存活多年,成为某些疾病的潜在传染源,故形成芽胞的细菌污染了病房、手术室等,必须封闭房间彻底灭菌。

385、以下不是细菌L型特点的是A、多形性B、易着色C、生长慢D、营养要求高E、对渗透压敏感正确答案:B细菌L型有明显的多形性,染色时不易着色,革兰染色大多呈阴性,且着色不均;生长缓慢,营养要求高,对渗透压敏感,培养时必须用高渗含血清的培养基。 386、不属于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的是A、控制消灭感染性疾病B、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C、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D、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E、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正确答案:A临床微生物学的性质和任务是研究感染性疾病的病原体特征,提供快速准确的病原学诊断,指导临床合理使用抗生素,对医院感染进行监控。

387、以下不是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的是A、确保临床标本可靠B、全面了解机体正常菌群C、保证检验质量D、加强与临床联系E、提高人类健康水平正确答案:E临床微生物检验的思路与原则是确保临床标本可靠;全面了解机体正常茵群;保证检验质量,快速准确提供信息;微生物学定性、定量和定位分析,并结合病情;加强与临床联系。

388、高锰酸钾作为消毒剂,其杀菌机制叙述正确的是A、中和作用B、与蛋白结合C、氧化作用使蛋白变性D、与酶结合E、与核酸结合正确答案:C高锰酸钾杀菌机制是通过氧化作用使蛋白变性。

389、甲醛作为消毒剂,其杀菌机制叙述正确的是A、抑制菌体核蛋白合成B、损伤细胞膜C、损伤核膜D、使蛋白凝固E、损伤细胞壁正确答案:A甲醛可以抑制茵体核蛋白合成。

390、下列可引起慢性感染的疾病是A、麻疹B、流感C、甲型肝炎D、结核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正确答案:D当病原茵毒力强、数量多且宿主机体免疫功能相对较弱时,其感染造成病理性损伤,使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或体征时为显性感染,临床上分为急性和慢性感染。慢性感染病程缓慢,常持续数月、数年,胞内菌(如结核分枝杆菌)可引起慢性感染。

391、有关微生物标本采集时间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发热缓解期B、病程早期C、急性期D、症状典型时E、抗生素使用之前正确答案:A采集时间最好是病程早期、急性期或症状典型时,而且必须在使用抗生素之前采集。发热缓解期时病原微生物已经被抑制,茵数减少,标本较难采集。

392、在采集周围有正常菌群部位标本时,为利于病原菌生长、分离,应采用的培养基是A、普通琼脂培养基B、血琼脂培养基C、罗氏培养基D、巧克力血平板E、选择培养基正确答案:E对采集周围有正常茵群部位的标本,分离时应采用选择培养基,以利于病原菌生长。其他培养基则可能造成正常菌群的生长,因此不利于分离病原菌。

393、尿素分解试验可鉴别A、痢疾志贺菌和伤寒沙门菌B、大肠埃希菌和伤寒沙门菌C、摩根菌和痢疾志贺菌D、摩根菌和普通变形杆菌E、普通变形杆菌和奇异变形杆菌正确答案:C普通变形杆菌、奇异变形杆菌、摩根茵尿素试验均阳性,大肠埃希茵、痢疾志贺茵、伤寒沙门茵尿素试验均阴性,故尿素试验可鉴别摩根茵和痢疾志贺茵。

394、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可鉴别A、志贺菌属和沙门菌属B、埃希菌属和志贺菌属C、沙门菌属和克雷伯菌属D、埃希菌属和耶尔森菌属E、志贺菌属和耶尔森菌属正确答案:A埃希茵属、志贺茵属、耶尔森茵属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均阴性,沙门菌属、克雷伯菌属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均阳性,故枸橼酸盐利用试验可鉴别志贺茵属和沙门茵属。 395、氧化酶试验可鉴别A、志贺菌属和摩根菌属B、志贺菌属和假单胞菌属C、莫拉菌属和假单胞菌属D、奈瑟菌属和假单胞菌属E、奈瑟菌属和莫拉菌属正确答案:B肠杆菌科细菌氧化酶试验均阴性,假单胞茵属、奈瑟茵属和莫拉菌属氧化酶试验均阳性,志贺菌属、摩根菌属为肠杆菌科的细菌,故氧化酶试验可鉴别志贺菌属和假单胞菌属。

396、荚膜肿胀试验可以快速鉴定的细菌是A、化脓性链球菌B、淋病奈瑟菌C、大肠埃希菌D、伤寒沙门菌E、肺炎克雷伯菌正确答案:E肺炎克雷伯茵有荚膜,当其与相应的抗血清反应时,在显微镜下见荚膜明显增宽。方法:先在玻片两端加标本,后在一端加肺炎克雷伯菌荚膜抗血清,另一端加正常血清作对照,再各加美蓝混匀,加盖玻片,置湿盒中室温5~10分钟即可观察结果。

397、关于家兔耳缘静脉注射,错误的是A、用手指弹兔耳,促进耳静脉充血B、用乙醇涂擦耳部,使血管扩张C、选择兔耳内缘静脉D、注入时血管颜色变白E、若注射部位隆起,应重新注射正确答案:C家兔耳缘静脉注射,应选择耳外缘静脉。用手指弹兔耳,促进血管充血,也可用乙醇涂擦耳部,使血管扩张。注入时血管颜色变白,若注射部位隆起,表示未注入血管内,应拔出针头重新注射。

398、关于实验动物接种后的观察,不正确的是A、每日观察一次B、观察动物精神状态C、观察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D、必要时测体重E、必要时检查血液学指标正确答案:A实验动物接种后,根据实验目的与要求,一般每天或每周观察一次。观察动物食欲、精神状态、接种部位的变化,局部有无异常反应,周围淋巴结有无肿大。必要时测其体温、体重及血液学指标。

399、对新生霉素耐药的是A、腐生葡萄球菌B、表皮葡萄球菌C、溶血葡萄球菌D、中间葡萄球菌E、金黄色葡萄球菌正确答案:A腐生葡萄球菌对新生霉素耐药,其余对新生霉素敏感。

400、关于葡萄球菌下面说法不正确的是A、葡萄球菌为革兰阳性菌B、葡萄球菌的蛋白抗原也称为葡萄球菌A蛋白C、葡萄球菌是抵抗力最强的无芽胞细菌D、葡萄球菌属触酶阳性E、葡萄球菌属血浆凝固酶阳性正确答案:E血浆凝固酶只是金黄色葡萄球菌所产生的一种与其致病力有关的侵袭性酶,所以金黄色葡萄球菌血浆凝固酶阳性,并不能说葡萄球菌属血浆凝固酶阳性。

401、全自动微生物鉴定系统仪器的特点为A、快速、准确和报告完整B、自动化、准确和报告完整C、自动化、快速、准确和报告完整D、自动化、快速和准确E、准确和报告完整正确答案:C全自动微生物分析仪器可鉴定各种细菌和药敏试验,其特点为自动化、快速、准确\\和报告完整。

402、Mi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测定细菌采用的方法为A、荧光法B、比浊法C、免疫散射法D、化学显色法E、自动革兰染色形态学法正确答案:AMicroScan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结合了自动化、电脑化等

检测微生物的方法,分析原理除采用传统呈色反应,同时采用敏感、快速的荧光法测定细菌。

403、伤寒患者发病第一周内,分离病原菌应采取的标本是A、呕吐物B、粪便C、血液D、脑脊液E、尿液正确答案:C伤寒患者发病第一、二周采集血液,第二、三周采集粪便和尿液,整个病程中骨髓分离细菌阳性率较高。

404、革兰染色为阴性杆菌,氧化酶阴性,K1A: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分解乳糖,不产H2S;MIU:动力阴性,吲哚-/+,尿素酶阴性;该菌为A、大肠埃希菌B、福氏志贺菌C、猪霍乱沙门菌D、肺炎克雷伯菌E、铜绿假单胞菌正确答案:B氧化酶试验阴性可排除铜绿假单胞茵,不分解乳糖可排除大肠埃希茵、肺炎克雷伯菌,动力阴性可排除猪霍乱沙门茵,只有福氏志贺菌符合题意。

405、鉴别福氏志贺菌与伤寒沙门菌的最佳选项是A、乳糖发酵试验B、VP试验C、吲哚试验D、尿素酶试验E、动力正确答案:E福氏志贺菌与伤寒沙门菌均不发酵乳糖,VP试验阴性,尿素酶试验阴性。吲哚试验福氏志贺茵为(+/-)、伤寒沙门茵为(-)。福氏志贺菌无鞭毛,无动力;而伤寒沙门菌有鞭毛,有动力,故最佳选项为动力。

406、腹泻患者粪便培养,可疑菌落镜检为革兰阴性中等大小杆菌,接种以下培养基,24小时后观察结果。半固体培养基:无扩散生长现象,葡萄糖发酵试验(+),乳糖发酵试验(-)。该菌考虑是A、大肠埃希菌B、伤寒沙门菌C、鼠伤寒沙门菌D、宋内志贺菌E、肺炎克雷伯菌正确答案:D半固体培养基中不扩散生长的菌是宋内志贺菌、肺炎克雷伯菌,但肺炎克雷伯菌发酵乳糖,宋内志贺茵迟缓发酵乳糖,故只有宋内志贺菌符合题意。

407、破伤风杆菌感染的处理原则A、及时处理,尽快缝合B、及时处理,缝合,表皮消毒C、尽早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可给予类毒素治疗D、及时处理,冲洗表皮E、及时处理,冲洗表皮,缝合伤口正确答案:C破伤风杆菌是引起破伤风的病原茵,对人致病的因素主要是其产生的外毒素,该毒素对中枢神经系统有特殊的亲和力,破坏正常的神经功能。破伤风感染的治疗原则为,尽快注射破伤风抗毒素,也可以给予类毒素治疗。

408、关于丙酸杆菌属生物学特性的叙述正确的是A、革兰阴性小杆菌,无鞭毛B、革兰阳性小杆菌,有鞭毛C、革兰阴性球菌,无鞭毛D、革兰阳性球菌,有鞭毛E、革兰阳性小杆菌,无鞭毛正确答案:E丙酸杆菌属为无鞭毛、无芽胞、无荚膜、棒状或略带弯曲、革兰阳性小杆菌。

409、关于双歧杆菌的叙述正确的是A、球杆菌B、短小杆菌C、具有多形性,有分枝,动力不定D、链杆菌E、竹节状杆菌正确答案:C双歧杆菌为革兰阳性杆菌,茵体形态因培养基的不同而发生变化,具有多形性,菌体大小常不同,有分枝,可以形成Y、V形及一端或两端膨大棒状,有时茵体稍弯曲,染色不均匀。

410、结核分枝杆菌治疗中链霉素耐药的机制为A、与Tpsl和Srs基因突变有关B、与Tpsl和Gas基因突变有关C、与Apsl和Grs基因突变有关D、与Rpsl和Rrs基因突变有关E、与Ppsl和Trs基因突变有关正确答案:D结核分枝杆菌治疗链霉素耐药的机制与编码核糖体S12蛋白的Rpsl基因和16SrRNA的Rrs基因突变有关。

411、关于麻风分枝杆菌叙述正确的是A、可感染兔B、人类是麻风分枝杆菌的宿主C、可感染牛D、可感染猫E、可寄生于鱼类肠道正确答案:B麻风是一种慢性传染病,主要表现为皮肤、黏膜和神经末梢的损害,晚期可侵犯深部组织和器官形成肉芽肿。人类是麻风分枝杆菌的唯一宿主。

412、关于O-F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鉴定细菌是否能利用糖类的基本试验B、鉴定细菌是否能利用蛋白的基本试验C、鉴定细菌是否能分解蛋白的基本试验D、鉴定细菌是否能利用脂肪的基本试验E、鉴定细菌是否能利用胆固醇的基本试验正确答案:AO-F试验是鉴定细菌是否能利用糖类的基本试验。

413、铜绿假单胞菌的耐药机制主要是A、胞质结构蛋白突变B、细胞壁结构蛋白突变C、微孔蛋白突变,阻止抗生素通过外膜进入胞质D、诱导产生水解抗生素酶类E、抑制产生水解抗生素酶类正确答案:C铜绿假单胞菌是非发酵茵中假单胞茵属细菌,是院内感染的主要致病菌,具有多重耐药,主要是通过微孔蛋白突变,阻止抗生素通过外膜进入胞质。

414、关于铜绿假单胞菌致病因子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酶、磷脂酶C等B、血浆凝固酶、磷脂酶A等C、触酶、磷脂酶A等D、弹性蛋白酶、磷脂酶C等E、脂肪酶、磷脂酶E等正确答案:D铜绿假单胞菌引起的局部感染常见于烧伤或创伤后,它具有多种致病因子,包括黏附素、多糖荚膜、外毒素、绿脓素、

弹性蛋白酶、磷脂酶C等。

415、关于军团菌的血清分型叙述正确的是A、根据O抗原将嗜肺军团菌分15个血清型B、根据O抗原将嗜肺军团菌分25个血清型C、根据O抗原将嗜肺军团菌分35个血清型D、根据H抗原将嗜肺军团菌分25个血清型E、根据H抗原将嗜肺军团菌分35个血清型正确答案:A军团茵属细菌具有O、H抗原,H抗原无特异性,O抗原具有特异性,可将嗜肺军团菌分为15个血清型。

416、关于军团菌在MH-LH培养基产生色素叙述正确的是A、过氧化氢酶介导的色素形成B、血浆凝固酶介导的色素形成C、过氧化物酶介导的色素形成D、L-苯丙氨酸羟化酶介导的色素形成E、透明质酸酶介导的色素形成正确答案:D军团茵在MH-LH培养基上可产生褐色色素,此种色素是由于酪氨酸或L-苯丙氨酸羟化酶介导的黑色素形成。

417、关于军团菌产生色素叙述正确的是A、日光照射菌落呈蓝白色B、紫外线照射菌落呈蓝白色或暗黄色C、紫外线照射菌落呈浅红色D、紫外线照射菌落呈深红色E、紫外线照射菌落呈浅棕色正确答案:B军团茵在MH-LH培养基上可产生褐色色素,此种色素是由于酪氨酸或L-苯丙氨酸羟化酶介导的黑色素形成。军团菌产生的色素可分为三种:在培养基中产生褐色色素、细胞外荧光和细胞内荧光,这时军团菌经紫外线照射茵落呈蓝白色或暗黄色。

418、以下微生物学检验方法不可用于衣原体检查的是A、直接显微镜检查B、酶免法检测抗原C、快速核酸检测D、组织细胞培养E、人工培养基培养正确答案:E衣原体为专性细胞内寄生,故不能用人工培养基培养。

419、肺炎衣原体感染应取的标本检查是A、眼结膜病灶刮片B、腹股沟淋巴结脓液C、痰液D、血液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正确答案:E肺炎衣原体可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等,因痰标本对培养细胞有毒性作用,故通常取咽拭标本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较好。

420、衣原体直接显微镜检查应选A、革兰染色B、抗酸染色C、镀银染色D、吉姆萨染色E、墨汁染色正确答案:D衣原体直接显微镜检查常用吉姆萨染色,原体染成紫红色,始体染成蓝色。

421、牛放线菌37℃厌氧培养18小时菌落特点为A、凸起、边缘整齐、颗粒状菌落B、扁平、边缘整齐、颗粒状菌落C、凹陷、边缘整齐、颗粒状菌落D、扁平、边缘不齐、颗粒状菌落E、扁平、边缘不齐、黏液状菌落正确答案:B放线菌培养较困难,牛放线菌37℃厌氧培养18小时茵落特点为扁平、边缘整齐、颗粒状微小茵落,继续培养7~10天,茵落增大。

422、显微镜直接检查毛发中的真菌,正确的做法是A、须加适量生理盐水B、须加适量10%氢氧化钾C、须加适量10%盐酸D、须加适量10%硫酸E、须加适量胰酶-新洁尔灭正确答案:B显微镜直接检查毛发中的真菌时,应将少量毛发置于载玻片上,加适量10%~20%氢氧化钾,盖上盖玻片,加热,使标本透明,显微镜检查。二、共用选项题[B1/B2/C](共用同一组选项,每道子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65道子题目)第423题至第425题共用以下选项: A、带电现象 B、表面积 C、光学性质 D、半透性 E、渗透性

423、与细菌生长繁殖迅速有关的物理性状是ABCDE正确答案:B424、与细菌的染色反应相关的物理性状是ABCDE正确答案:A425、与细菌悬液呈混浊状态有关的物理性状是ABCDE正确答案:C子题1:细菌体积虽小,但单位体积的表面积远比其他生物细胞大。细菌的表面积大,有利于菌体内外界的物质交换,所以细菌生长繁殖迅速,故正确答案是B。子题2:G+菌及G-菌等电点差异导致带电荷量不同,对染料吸附性不同。子题3:细菌为半透明体,光线照射至细菌部分被吸收,部分被折射,因此菌悬液为混浊状态。

第426题至第428题共用以下选项: A、肥达试验 B、OT试验 C、外斐试验

D、神奈川试验 E、抗O试验

426、协助诊断肠热症选用ABCDE正确答案:A427、辅助诊断风湿热可用ABCDE正确答案:E428、鉴定副溶血性弧菌致病性菌株可用ABCDE正确答案:D子题1:用已知伤寒、副伤寒沙门茵的O、H抗原检测受检血清中有无相应抗体的半定量凝集试验称肥达反应(Widal test)。本试验能辅助诊断伤寒、甲、乙、丙型副伤寒沙门茵引起的肠热症。子题2:抗链球茵溶素O试验是一项检测患者血清中是否有链球菌溶素O抗体的中和试验,常用于风湿性关节炎、急性肾小球肾炎的辅助诊断。子题3:从腹泻患者中分离到的副溶血性弧茵茵株95%以上在含高盐的(70g/L的NaCI)人O型血或兔血及甘露醇为碳源的琼脂培养基上形成β溶血,此为神奈川现象。是鉴定副溶血性弧茵致病性的试验。 第429题至第430题共用以下选项: A、结核菌素试验 B、利福平 C、红霉素 D、盐酸酒精 E、庆大霉素

429、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是ABCDE正确答案:A430、主要抗结核药物为ABCDE正确答案:B子题1:结核茵素试验是应用结核菌素检测受试者对结核分枝杆茵的细胞免疫功能及迟发型超敏反应的一种试验。子题2:一线抗结核药物为利福平。 第431题至第432题共用以下选项: A、慢性胃炎 B、慢性气管炎 C、慢性肺炎 D、肠道感染 E、慢性支气管炎

431、空肠弯曲菌引起的疾病是ABCDE正确答案:D432、幽门螺杆菌引起的疾病是ABCDE正确答案:A子题1:空肠弯曲茵的致病因素主要与肠毒素、细胞毒素、内毒素和黏附、定居能力有关,是引起急性肠炎最常见的菌种之一。 子题2:幽门螺杆菌的致病作用与黏附作用、脲酶、蛋白酶、细胞毒素和内毒素等有关。这些致病物质损伤胃黏膜上皮细胞,造成胃部炎症。 第433题至第434题共用以下选项: A、针管抽取 B、穹隆穿刺抽取 C、拭子蘸取

D、直接取阴道分泌物 E、膀胱穿刺术

433、妇女生殖道厌氧标本收集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B434、封闭性脓肿厌氧标本收集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A子题1:厌氧标本采集和运送绝对不能被正常菌群污染而且应尽量避免接触空气。阴道有大量正常菌群,若从阴道直接取样,将被正常菌群污染。子题2:封闭性脓肿若用拭子取样不容易取到深部组织标本,而且取样后容易暴露于空气中。 第435题至第436题共用以下选项: A、白喉棒状杆菌 B、分枝杆菌 C、炭疽芽胞杆菌 D、蜡样芽胞杆菌 E、产单核李斯特菌

435、异染颗粒为形态学特征的是ABCDE正确答案:A436、人体感染后,可形成支气管假膜的是ABCDE正确答案:A子题:异染颗粒是白喉棒状杆菌的形态特征,用Albert染色时,菌体呈蓝绿色,颗粒为蓝紫

色。用Neisser染色时,菌体黄褐色,颗粒呈紫黑色。子题:白喉棒状杆菌可致气管、支气管假膜,是白喉患者早期死亡的主要原因。

第437题至第439题共用以下选项: A、常温保存 B、4℃保存 C、15℃保存 D、25℃保存 E、37℃保存

437、尸检组织、心包液、支气管洗液应ABCDE正确答案:B438、脑脊液、滑膜液应ABCDE正确答案:D439、痰、尿标本应ABCDE正确答案:B用于微生物检验的标本如果不能及时送检,应置于一定环境中保存,如尸检组织、支气管洗液、心包液、痰液、尿等标本应保存在4℃环境中,脑脊液、滑膜液应保存在25℃环境中。

第440题至第443题共用以下选项: A、人虱

B、鼠虱、鼠蚤 C、恙螨 D、蜱 E、蚊

440、地方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B441、流行性斑疹伤寒的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A442、Q热的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D443、恙虫病的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C流行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普氏立克次体,其传播媒介是人虱;地方性斑疹伤寒的病原体为莫氏立克次体(又称斑疹伤寒立克次体),其传播媒介是鼠虱、鼠蚤;恙虫病的病原体为恙虫病立克次体,其传播媒介是恙螨;Q热的病原体为Q热柯克斯体,其传播媒介是蜱。 第444题至第446题共用以下选项: A、α溶血 B、β溶血 C、γ溶血 D、氧化酶 E、脂酶

444、血平板培养菌落周围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完整ABCDE正确答案:A445、血平板培养菌落周围为透明环,红细胞完全溶解ABCDE正确答案:B446、直接滴加对苯二胺于菌落上,10秒内呈深紫色反应ABCDE正确答案:Dα溶血:茵落周围变为绿色环状,红细胞完整;β溶血:茵落周围为透明环,红细胞完全溶解;γ溶血:茵落周围培养基无变化,红细胞无溶解或无缺损具有氧化酶的细菌,首先使细胞色素C氧化,再由氧化的细胞色素C使对苯二胺氧化,生成有色的醌类化合物。 第447题至第448题共用以下选项: A、鼠疫耶尔森菌

B、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菌 C、肺炎克雷伯菌 D、普通变形杆菌 E、奇异变形杆菌

447、25℃呈翻滚旋转样动力,37℃无动力的是ABCDE正确答案:B448、在液体培养基中,底部絮状沉淀呈“钟乳石”状的是ABCDE正确答案:A小肠结肠炎耶尔森茵25℃培养时形成周鞭毛,呈翻滚旋转状运动,37℃培养无动力;鼠疫耶尔森菌在肉汤培养基中开始混浊生长,24小时后表现为沉淀生长,48小时后形成茵膜,稍加摇动后菌膜呈“钟乳石”状下垂。 第449题至第451题共用以下选项: A、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

B、分解葡萄糖产酸产气 C、水解尿素产碱 D、水解精氨酸产碱 E、水解赖氨酸产碱

449、肺炎支原体ABCDE正确答案:A450、人型支原体ABCDE正确答案:D451、解脲脲原体ABCDE正确答案:C肺炎支原体分解葡萄糖产酸不产气,不能利用精氨酸、赖氨酸与尿素;人型支原体不分解葡萄糖、赖氨酸和尿素,可利用精氨酸;解脲脲原体可水解尿素产碱,不分解葡萄糖、精氨酸和赖氨酸。 第452题至第453题共用以下选项: A、白假丝酵母菌 B、曲霉菌 C、毛霉菌

D、新型隐球菌 E、卡氏肺孢菌

452、真菌性肺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BCDE正确答案:A453、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病原菌是ABCDE正确答案:D真菌性肺炎多为条件致病性真菌感染,以白假丝酵母菌为主,毛霉菌、曲霉菌、隐球菌也常见;真菌性脑膜炎最常见的是隐球菌(即新型隐球菌)脑膜炎,发病率占真菌性脑膜炎的首位。 第454题至第455题共用以下选项: A、酵母浸膏磷酸盐琼脂 B、玉米粉聚山梨酯-80琼脂 C、尿素琼脂

D、马铃薯葡萄糖琼脂

E、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

454、观察白假丝酵母菌厚膜孢子ABCDE正确答案:B455、用于分离新型隐球菌ABCDE正确答案:E酵母浸膏磷酸盐琼脂用于分离荚膜组织胞浆菌、皮炎芽生菌;玉米粉聚山梨酯-80琼脂用于培养白假丝酵母茵,以观察其形成的厚膜孢子和假菌丝;尿素琼脂用于鉴别酵母茵和类酵母菌;马铃薯葡萄糖琼脂用于观察真菌菌落色素;左旋多巴-枸橼酸铁和咖啡酸培养基用于分离新型隐球菌。 第456题至第458题共用以下选项: A、普通琼脂斜面培养基 B、鲍-金培养基

C、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 D、罗-琴培养基 E、庖肉培养基

456、结核分枝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是ABCDE正确答案:D457、白喉棒状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是ABCDE正确答案:B458、破伤风梭菌应选用的培养基是ABCDE正确答案:E结核分枝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是罗-琴培养基,白喉棒状杆菌应选用的培养基是吕氏血清斜面培养基,破伤风梭菌应选用的培养基是庖肉培养基。

第459题至第460题共用以下选项: A、吉姆萨染色法 B、稀释复红染色法 C、双抗体夹心法 D、直接竞争结合法 E、间接竞争结合法

459、在中性环境下细菌通常带有电荷,能够与不同染料结合而染上颜色,叙述复合染色法特点ABCDE正确答案:A460、在中性环境下细菌通常带有电荷,能够与不同染料结合而染上颜色,叙述单一染色法特点ABCDE正确答案:B单一染色方法是用一种染料将细菌和周围物体染成同一种颜色,如吕氏美蓝或稀释复红染色法。细菌经单染后,可观察其形态、排列、大小及简单结构,但不能显示各种细菌染色差异。

复染法是用两种或两种以上的染料染色的方法。如吉姆萨染色法是用伊红和天青两种颜色染色。 第461题至第462题共用以下选项: A、能够抑制大肠埃希菌 B、能够抑制革兰阳性菌 C、能够抑制厌氧菌 D、能够抑制变形杆菌 E、能够抑制产气肠杆菌 461、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能够抑制标本中杂菌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为加入胆盐的作用为ABCDE正确答案:B462、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能够抑制标本中杂菌的生长,其作用机制为加入枸橼酸钠的作用为ABCDE正确答案:A选择培养基中加入胆盐能够抑制革兰阳性茵生长,选择培养基中加入枸橼酸钠能够抑制大肠埃希茵生长。

第463题至第465题共用以下选项: A、形态学特点 B、生长繁殖特点 C、返祖试验 D、抵抗力特点 E、抗原特点

463、细菌L型是细菌、真菌等细胞壁的缺陷型,根据生物学表现特点概括鉴别要点细菌形态具有多形性,革兰染色容易变性,属于ABCDE正确答案:A464、细菌L型是细菌、真菌等细胞壁的缺陷型,根据生物学表现特点概括鉴别要点 血平板多数无细菌生长,L型平板可见L型菌落,属于ABCDE正确答案:B465、细菌L型是细菌、真菌等细胞壁的缺陷型,根据生物学表现特点概括鉴别要点细菌经牛肉汤培养数次,细菌形态由多形、染色不稳定转变为形态学规则、革兰染色稳定,属于ABCDE正确答案:C细菌形态具有多形性,革兰染色容易变性概括为形态学特点;血平板多数无细菌生长,L型平板可见L型菌落概括为生长繁殖特点;细菌经牛肉汤培养数次,细菌形态由多形、染色不稳定转变为形态学规则、革兰染色稳定概括为返祖试验。

第466题至第468题共用以下选项: A、脂酶试验 B、胆汁溶菌试验 C、O/129抑菌试验 D、杆菌肽试验 E、氧化酶试验

466、鉴别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试验是ABCDE正确答案:E467、用于弧菌科属间鉴别的试验是ABCDE正确答案:C468、鉴别A群链球菌与非A群链球菌的试验是ABCDE正确答案:D脂酶试验主要用于厌氧菌的鉴别,胆汁溶菌试验主要用于肺炎链球菌与甲型链球菌的鉴别,O/129抑茵试验主要用于弧菌科的属间鉴别,杆菌肽试验主要用于A群链球菌与非A群链球菌的鉴别,氧化酶试验主要用于肠杆菌科细菌与假单胞菌的鉴别。

第469题至第470题共用以下选项: A、O抗原和H抗原 B、K抗原 C、H抗原 D、O抗原

E、O抗原和K抗原

469、副溶血性弧菌定群根据ABCDE正确答案:D470、副溶血性弧菌定型根据ABCDE正确答案:E副溶血性弧菌以O抗原定群,以O抗原和K抗原组合定型。 第471题至第474题共用以下选项: A、触酶(+),1%甘氨酸(+),25℃生长

B、触酶(+),1%甘氨酸(-),25℃生长 C、触酶(+),马尿酸(+),43℃生长 D、触酶(+),马尿酸(-),43℃生长 E、触酶(-),1%甘氨酸(-)

471、胎儿弯曲菌胎儿亚种ABCDE正确答案:A472、胎儿弯曲菌性病亚种ABCDE正确答案:B473、空肠弯曲菌ABCDE正确答案:C474、大肠弯曲菌ABCDE正确答案:D弯曲菌属氧化酶阳性,胎儿弯曲茵25℃生长,胎儿亚种1%甘氨酸阳性,性病亚种为阴性;空肠、大肠弯曲菌43℃生长,马尿酸试验可鉴别两者,前者阳性,后者阴性。

第475题至第477题共用以下选项: A、触酶(+),动力(+) B、动力(-),有异染颗粒 C、动力(+),有异染颗粒 D、动力(-),触酶(-) E、触酶(+),动力(-)

475、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菌ABCDE正确答案:A476、棒状杆菌属ABCDE正确答案:B477、红斑丹毒丝菌ABCDE正确答案:D产单核细胞李斯特茵的特点为触酶(+)、动力(+);棒状杆菌属的特点是有异染颗粒,无鞭毛;红斑丹毒丝菌的特点为触酶(-),动力(-)。 第478题至第481题共用以下选项: A、抗“O”试验 B、肥达试验 C、外斐试验 D、冷凝集试验 E、结核菌素试验

478、用以辅助诊断伤寒的是ABCDE正确答案:B479、用以辅助诊断斑疹伤寒的是ABCDE正确答案:C480、用以辅助诊断风湿热的是ABCDE正确答案:A481、用以辅助诊断支原体肺炎的是ABCDE正确答案:D肥达试验可辅助诊断肠热症(伤寒和副伤寒),外斐试验可辅助诊断某些立克次体病(斑疹伤寒、恙虫病),抗“O”试验可辅助诊断风湿热,冷凝集试验可辅助诊断支原体肺炎。 第482题至第484题共用以下选项: A、血液 B、尿液 C、痰液 D、脓汁

E、支气管肺泡灌洗液

482、诊断解脲脲原体感染采集的标本是ABCDE正确答案:B483、诊断普氏立克次体感染采集的标本是ABCDE正确答案:A484、诊断肺炎衣原体感染采集的标本是ABCDE正确答案:E解脲脲原体主要引起非淋茵性尿道炎,应采集尿液标本;普氏立克次体主要引起斑疹伤寒,采集血液标本;肺炎衣原体引起肺炎、支气管炎、咽炎等,因痰标本对培养细胞有毒性作用,故取咽拭标本或支气管肺泡灌洗液较好。 第485题至第487题共用以下选项: A、>103CFU/ml B、>104CFU/ml C、103~104CFU/ml D、>105CFU/ml E、104~105CFU/ml

485、尿标本培养为革兰阴性杆菌,有诊断意义的是ABCDE正确答案:D486、尿标本培养为革兰阳性球菌,有诊断意义的是ABCDE正确答案:B487、尿标本细菌培养,可疑阳性的是ABCDE正确答案:E尿路感染时,尿培养茵落计数革兰阴性杆菌>105CFU/ml,革兰阳性球菌>104CFU/ml有诊断意义,<104CFU

/ml多为尿标本污染,104~105CFU/ml为可疑阳性。三、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共19道题)488、衣原体是一类能通过细菌滤器、严格细胞内寄生、有独特发育周期的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否正确答案:是489、真菌是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是否正确答案:是490、细菌的荚膜本身没有毒性,但能够抵抗吞噬细胞的吞噬作用。是否正确答案:是491、弧菌科包括一群氧化酶阳性、具有周鞭毛、动力阳性的细菌。是否正确答案:否492、菌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是否正确答案:否493、对传染病缺乏免疫力的人群为易感人群。是否正确答案:否494、利福平能抑制细菌DNA合成,最终导致RNA和蛋白质合成停止。是否正确答案:是495、第三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阴性菌有强大的抗菌活性,但对β-内酰胺酶不太稳定。是否正确答案:否496、选择性培养基在培养基中加入抑制剂,目的是抑制标本中的细菌生长。是否正确答案:否497、分区划线法适用于杂菌量较多的标本。是否正确答案:是498、感染源是指病原体已在体内生长繁殖,并能将其排出体外的人和动物。是否正确答案:是499、立克次体和支原体均能在无生命的培养基中生长繁殖。是否正确答案:否500、病毒的遗传物质是DNA或RNA。是否正确答案:是501、某些病毒对抗生素敏感。是否正确答案:否502、细菌的变异包括遗传性变异和非遗传性变异。是否正确答案:是503、敏感是指被测细菌可被测定药物常用剂量在体内达到的浓度抑制或杀灭。是否正确答案:是504、细菌不经染色直接镜检,主要用于检查细菌的形态。是否正确答案:否505、抗酸染色后,抗酸杆菌染成蓝色,非抗酸菌染成红色。是否正确答案:否506、青霉素结合蛋白(PBP)一旦与抗生素亲和力升高,就可导致细菌耐药。是否正确答案:否

一、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8道题)1、细菌的基本形态有____、____和____三大类。 【正确答案】:

球形,杆形,螺形2、细菌的基本结构中,与遗传有关的物质是____和____。【正确答案】: 核质,质粒3、HBV的传播途径主要为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非消化途径,性行为,垂直传播4、细菌生长繁殖需要一定的气体,根据细菌对氧的要求不同而分为____、____兼性厌氧菌和微需氧菌四大类。【正确答案】:

需氧菌,厌氧菌5、容易引起慢性肝炎和无症状携带者的肝炎病毒是 ____、____。【正确答案】:

HBV,HCV6、细菌主要以____方式进行繁殖,其生长曲线可分为四期,即____、____、____和衰退期。【正确答案】:

二分裂,迟缓期,对数期,稳定期7、乙肝病毒的“两对半”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HBsAg,抗 HBs,HBsAe,抗 HBe,抗 HBC8、人体正常菌群是指定居在人体表面及____腔道中的各类非致病微生物。【正确答案】:

与外界相通9、喹诺酮类是广谱抗生素,主要作用于细菌细胞的____。【正确答案】:

DNA旋转酶10、用于鉴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其他葡萄球菌的主要试验是____;区分表皮葡萄球菌和腐生葡萄球菌的常用试验是____ 。【正确答案】:

血浆凝固酶试验,新生霉素敏感试验11、药物敏感试验方法主要有 ____、 ____、____ ,采用的培养基为____肉汤或琼脂。【正确答案】:

K-B法(或纸片扩散法) ,稀释法,E试验法,MH12、MBC是指能杀灭____细菌所需的最低浓度。【正确答案】:

99.9 %以上13、医院感染指在____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____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正确答案】: 住院,医院14、万古霉素、替考拉宁对____菌非常有效,多黏菌素B对____菌有较高的抗菌活性。【正确答案】:

革兰阳性,革兰阴性15、革兰染色阳性的细菌呈____色,革兰阴性菌呈____色。【正确答案】: 蓝紫,红16、容易引起输血后肝炎的病毒有____、____。【正确答案】:

HBV ,HCV17、根据细菌葡萄糖氧化发酵试验可将细菌分为三型: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氧化型,发酵型,产碱型18、硝基咪唑类抗生素对需氧菌无效,临床上常用的有____和____ 二种。【正确答案】:

甲硝唑,替硝唑二、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1道题)19、药敏试验时常报告“中介”结果,你知道其临床意义吗?【正确答案】:

中介是介于敏感和耐药之间的一个实验缓冲区域,有两层意义:一是反映在操作中可能因控制不好出现的结果有误,应重复试验或改做MIC;二是提示高于正常给药或在某些生理药物浓集的部位(如尿液中喹诺酮类)时细菌可被抑制。20、简述甲基红试验的原理。【正确答案】: 某些细菌能分解葡萄糖产生丙酮酸,并进一步分解丙酮酸产生甲酸、乙酸、乳酸等使pH下降至4.5以下,加入甲基红试剂后呈红色,为阳性。若分解葡萄糖产酸量少,或产生的酸进一步分解为其他非酸性物质,则pH在6.2以上,加入甲基红试剂后呈黄色,为阴性。21、头孢菌素类抗生素,是否第四代头孢就一定比第一代头孢抗菌效果好,为什么?【正确答案】:

不一定,要看对什么细菌而言。如第一代头孢菌素对革兰阳性菌抗菌效果要好于第四代头孢菌素,而第四代头孢菌素对革

兰阴性菌抗菌能力则强于第一代头孢菌素。22、简述用细菌制片和进行革兰染色的基本步骤。【正确答案】: 制片:取生理盐水一滴,置玻片上,用接种环挑取菌落,将细菌放在生理盐水内研匀成薄的菌膜后,自然干燥,并经火焰

固定。染色:① 初染加结晶紫染于涂片上,染1 min后,用水洗去染液。② 媒染加碘液染1 min,水洗。③ 脱色加95%乙醇,不时摇动约30 s,至无紫色脱落为止,水洗。④ 复染加稀释石炭酸复红染30 s,水洗,干后镜检。23、简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鉴定特征。【正确答案】:

① 革兰阳性球菌,呈葡萄串状排列;② 血平板上产生透明溶血环;③ 触酶试验阳性;④ 血浆凝固酶试验阳性。24、请叙述血液感染的细菌学检验程序。【正确答案】:

无菌采集血液标本→增菌培养(需氧或厌氧培养)→有菌生长取其菌落。具体步骤:① 涂片、染色、镜检。② 直接药敏试验→初级报告。③ 分离培养→观察菌落,取菌落涂片、染色、镜检。纯培养→血清学鉴定、生化鉴定、药敏试验→出示报告。25、简述细菌鉴定的基本思路。【正确答案】:

细菌鉴定的基本思路是首先进行革兰染色以区分细菌的基本形态和革兰染色性。根据形态和染色性的不同做一些大的分类试验,如革兰阴性杆菌做氧化酶试验,革兰阳性球菌做触酶试验,其后再进行不同的生化试验,必要时进一步进行血清学试验。26、细菌有哪些特殊的结构?它们在医学上有何实际意义?【正确答案】:

细菌的特殊结构有:① 荚膜:许多细菌胞壁外围绕一层较厚的黏性、胶冻样物质,称为荚膜。② 鞭毛:某些细菌体表面附着有细长呈波状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是细菌的运动器官。③菌毛:一些细菌菌体表面遍布着短而细直的蛋白质丝状物,称为菌毛,与细菌的致病性有关。④ 芽孢:某些细菌在一定环境条件下,细胞质脱水浓缩,在菌体内形成一个折光性强的圆形或卵圆形小体,称为芽孢。芽孢对外界的抵抗力增强,不易被杀灭。27、正常菌群一般不引起人体感染,请问在什么情况下可发生感染?【正确答案】: 当病人免疫功能下降,体内微生态环境失衡或发生细菌易位时,即可发生感染。28、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哪些?有何实际意义?【正确答案】:

常见的细菌变异现象有非遗传性(表型性)改变和遗传性(基因型)变异。其意义为:表型性改变,是指当外界环境条件发生改变时所引起的细菌某一性状的改变。当条件回复,可恢复原来的性状,不遗传给后代。常见的有:形态结构的改变,细菌形态的改变,毒力的改变。基因型变异,是细菌自身遗传物质(细菌染色体、质粒)发生改变而引起的变异。新获得的性状可以稳定地传给后代。29、外毒素和内毒素有哪些主要的区别?【正确答案】:

外毒素是某些细菌在代谢过程中产生并分泌到菌体外的毒性物质。主要由革兰阳性菌产生,少数革兰阴性菌也能产生。外毒素的化学成分是蛋白质,性质不稳定,易被热、酸及酶破坏;外毒素的毒性作用强;不同细菌产生的外毒素对人体组缌有选择性的毒性作用,引起特殊病变。外毒素有较强的抗原性,经甲醛处理可脱去毒性,但仍保留抗原性,成为类毒素,类毒素可刺激机体产生相应的抗毒素,用于人工自动免疫;内毒素是革兰阴性杆菌细胞壁中的脂多糖成分,只有当菌体死亡裂解或用人工方法裂解细菌后才释放出来。内毒素对机体组织的毒性作用选择性不强,引起的病理变化和临床症状基本相同。 免疫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668道题)1、SPA能特异性与下述哪种Ig的Fc段结合:A、IgGB、IgAC、IgMD、IgD正确答案:A2、56℃30 min可使下列Ig丧失生物学活性的是:A、IgGB、IgAC、IgMD、IgE正确答案:D3、在人类血清的Ig中,K链和λ链之比为:A、1:1B、1:2C、1:3D、

2:1正确答案:D4、补体不具备的作用是: A、中和作用B、促进中和及溶解病毒C、调理作用D、溶菌作用正确答案:A5、补体含量增高见于: A、肿瘤B、系统性红斑狼疮C、血清病D、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A6、下列英文缩写的中文含义错误的是: A、IL—— 自细胞介素B、EPO—— 血小板生成素C、SCF—— 干细胞生长因子D、TNF—— 肿瘤坏死因子正确答案:B7、关于MHC工类分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A、存在于一切有核细胞上B、只存在于自细胞上C、只存在于淋巴细胞上D、只存在于巨噬细胞上正确答案:A8、下列疾病中,与HLA-B27 抗原相关性显著的是: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性关节炎C、重症肌无力D、强直性脊柱炎正确答案:D9、黏附分子包括: A、黏合素家族B、免疫球蛋白家族C、选择素家族D、以上全都是正确答案:D10、具有特异性杀伤作用的细胞是: A、B细胞B、中性粒细胞C、NK细胞D、CTL细胞正确答案:D11、能够与人类免疫缺陷病毒特异性结合的CD分子是: A、CD2B、CD4C、CD8D、CD21正确答案:B12、决定抗原特异性的是: A、抗原的物理形状B、抗原结构的复杂性C、抗原分子表面的特殊化学基团D、抗原相对分子质量的大小正确答案:C13、关于NK细胞正确的是: A、已发现具有特异性抗原识别受体B、具有MHC分子的限制性C、是ADCC效应的重要介导细胞D、分泌与Th2相同的细胞因子正确答案:C14、下列选项中,不属于巨噬细胞的是:A、肝枯否细胞B、神经组织的小胶质细胞C、肺泡巨噬细胞D、血液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15、在初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MB、IgGC、IgAD、IgE正确答案:A16、关于旁路途径正确的叙述是: A、需要抗原抗体的识别和反应B、膜攻击单位与经典途径相同C、首先被活化的补体成分是C5D、需要经典途径的识别单位和活化单位的参与正确答案:B17、能引起恶液质的细胞因子是:A、TNF-αB、TGF-βC、IFN-αD、IL-2正确答案:A18、下列免疫作用,在无抗体存在的时候仍可发生的是: A、ADCC效应B、免疫调理作用C、免疫黏附作用D、补体经典途径激活正确答案:B19、绵羊红细胞受体又称为: A、CD2B、CD3C、CD4D、CD8正确答案:A20、关于免疫细胞错误的叙述是: A、B淋巴细胞分化为浆细胞B、NK细胞引起ADCC效应C、单核吞噬细胞具有抗原递呈功能D、NK细胞具有产生抗体的作用正确答案:D21、下列细胞不具有抗原递呈作用的是: A、巨噬细胞B、上皮细胞C、神经胶质细胞D、T细胞正确答案:D22、下列关于抗原的组合中,错误的是:A、半抗原-青霉素B、自身抗原-HLAC、完全抗原-绵羊红细胞D、细胞浆抗原-线粒体抗原正确答案:B23、B细胞不具有的功能是: A、抗原递呈功能B、分化为浆细胞产生抗体C、免疫记忆功能D、直接杀伤靶细胞正确答案:D24、B细胞的抗原识别受体是: A、MHC-Ⅰ类分子B、SmIgC、CD4分子D、CD8分子正确答案:B25、胎血中出现抗风疹病毒的何种Ig,则表示子宫内感染:A、IgGB、IgAC、IgMD、IgD正确答案:C26、补体系统的激活必须参与的成分是: A、C2B、细胞因子C、ClqD、C3正确答案:D27、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中,急性排斥反应难以避免的主要原因是: A、HLA 系统的高度多态性B、受者的免疫功能常处于紊乱状态C、移植物供血不良D、受者体内已存在对移植物致敏的淋巴细胞正确答案:A28、与移植排斥反应有关的抗原物质是: A、ABO血型抗原B、Rh血型抗原C、HLA抗原系统D、异嗜性抗原正确答案:C29、关于佐剂的描述,下列选项中错误的是: A、佐剂是特异性的免疫增强剂B、与免疫源混合后可以增加抗原在体内的存留时间C、最常用于实验动物的是佛氏佐剂D、可刺激巨噬细胞,增加它对抗原的处理和递呈能力正确答案:A30、下列关于超抗原的性质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有严格的MHC限制性B、无须经APC的加工就可以与MHC-Ⅱ类分子结合C、与自身免疫无关D、内源性超抗原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体内正确答案:B31、与绵羊红细胞特异性结合,形成玫瑰花环状结构的免疫细胞是: A、T细胞B、B细胞C、单核巨噬细胞D、中性粒细胞正确答案:A32、在再次应答中产生的抗体主要是: A、IgMB、IgGC、IgAD、IgE正确答案:B33、体液免疫的效应包括: A、调理作用B、补体介导的细胞溶解作用C、ADCC作用D、以上全是正确答案:D34、关于细胞免疫,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T细胞介导,巨噬细胞参与B、致敏Tc细胞介导的细胞毒作用C、由TD抗原引起D、抗原-肽-MHC复合物传递活化的第二信号正确答案:D35、细胞间相互作用不受MHC限制的是: A、Th与B细胞B、NK与靶细胞C、Tc与靶细胞D、Th与巨噬细胞正确答案:B36、下列免疫现象不是由T细胞介导的主要细胞免疫现象的是:A、迟发型超敏反应B、免疫调理作用C、抗肿瘤作用D、同种移植排斥反应正确答案:B37、提出单克隆选择学说的是:A、BurnetB、MetchnikoffC、JerneD、Watson正确答案:A38、产生IL-2的细胞是:A、MφB、T细胞C、B细胞D、NK正确答案:B39、IL-2R主要存在于: A、肥大细胞表面B、静止T细胞表面C、中性粒细胞表面D、活化的T细胞表面正确答案:D40、多数补体灭活温度及时间是:A、56℃,30minB、4℃,2 hC、-30℃,

30minD、室温,30 min正确答案:A41、MHC是指:A、染色体上编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B、染色体上编码次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联系的基因群C、染色体上编码移植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D、染色体上编码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的一组紧密连锁的基因群正确答案:D42、同时表达CD3和CD4抗原的细胞有: A、Tc细胞B、Ts细胞C、B淋巴细胞D、Th细胞正确答案:D43、能通过ADCC作用杀伤肿瘤细胞的是: A、CTL细胞B、NK 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正确答案:B44、抗原抗体反应的第一阶段一般需要的时间是: A、几分钟至几十分钟B、几十分钟至数小时C、几秒钟至几分钟D、数小时至数十小时正确答案:C45、下列CD标志物不是T细胞的表面标志物的是: A、CD3B、CD19C、CD16D、CD8正确答案:B46、下列试验不属于沉淀反应的是: A、免疫比浊法B、双向免疫扩散法C、单向免疫扩散法D、Coomb’s试验正确答案:D47、下列CD标志可作为NK细胞的表面标志物的是: A、CD8B、CD16C、CD19D、CD2正确答案:B48、成人血清中AFP极微,其含量一般小于: A、< 10 μg/LB、<20 μg/LC、<25 μg/LD、<200 μg/L正确答案:B49、间接凝集反应的灵敏度要比直接凝集反应高:A、1~2倍B、2~8倍C、8~10倍D、10~100倍正确答案:B50、可引起新生儿溶血症的抗体是: A、天然的血型抗体IgMB、天然的血型抗体IgGC、免疫的血型抗体IgMD、免疫的血型抗体IgG正确答案:D51、主要在黏膜局部抗感染的Ig是: A、IgGB、IgEC、IgAD、SIgA正确答案:D52、关于ADCC的叙述,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IgM 可介导ADCCB、Mφ不具有ADCCC、CTI 可通过ADCC杀伤靶细胞D、ADCC的杀伤作用是非特异性的正确答案:D53、与强直性脊柱炎密切相关的HLA分子是: A、HLA -5B、HLA -B7C、H LA -B8D、HLA -B27正确答案:D54、下列抗体中不属于自身抗体的一种是:A、抗核抗体(ANA)B、类风湿因子C、抗DD、抗SS-B(La)正确答案:C55、经典激活途径中的C3转化酶是:A、B、C、D、正确答案:B56、一般说,与抗原递呈有关的分子是:A、MHC-Ⅱ类分子B、CD1分子C、MHC-Ⅰ类分子D、MHC-Ⅲ类分子正确答案:C57、下列选项中具有MHC限制性的是: A、TC杀伤靶细胞B、ADCCC、MΦ吞噬抗原D、补体溶菌正确答案:A58、以免疫复合物/补体为介导的组织炎症为特征的过敏反应属于: A、Ⅰ型B、Ⅱ型C、Ⅲ 型D、Ⅳ 型正确答案:C59、参与攻膜复合体的有关成分是: A、C1B、C3转化酶C、C3bD、C5~ C9正确答案:D60、补体活化的MBL途径的激活物质是:A、抗原抗体复合物B、凝集的IgAC、炎症期产生的蛋白与病原体结合D、IgG1~ IgG3正确答案:C61、下列不是补体系统生物活性的是A、溶细胞B、中和与溶解病毒C、炎症介质D、免疫复合物的清除E、促抗体的生成正确答案:E除E选项外,其余均为补体系统的生物活性。

62、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时,抗体最先与补体结合的组分是A、C1B、ClqC、ClrD、C1sE、C3正确答案:B抗原抗体复合物激活补体的经典途径,经典激活途径从激活C1q开始。

63、补体活化经典途径开始于A、C2、C3的活化B、C2的活化C、C3的活化D、C4的活化E、C1的活化正确答案:E补体经典激活途径从激活C1q开始。

64、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A、自身免疫病B、超敏反应C、肿瘤D、免疫缺陷病E、移植排斥反应正确答案:C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偶尔产生的有癌变倾向的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监视功能,免疫监视功能低下时易发生肿瘤。

65、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A、病毒持续感染B、肿瘤C、超敏反应D、自身免疫病E、免疫缺陷病正确答案:D免疫系统的功能之一是对自身衰老的组织细胞进行清除,此即免疫自稳功能,免疫自稳功能异常可发生自身免疫病。

66、免疫应答过程不包括A、T细胞在胸腺内分化成熟B、B细胞对抗原的特异性识别C、巨噬细胞对抗原的处理和提呈D、T细胞和B细胞的活化、增殖和分化E、效应细胞和效应分子的产生和作用正确答案:A免疫应答过程指免疫系统针对抗原的反应过程,不包括免疫细胞的发育过程。

67、既具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又具有杀菌作用的细胞是A、树突状细胞B、巨噬细胞C、中性粒细胞D、B细胞E、T细胞正确答案:B树突状细胞、巨噬细胞和B细胞都有抗原加工提呈作用,但只有巨噬细胞兼有吞噬杀菌作用。

68、关于外周免疫器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包括淋巴结、脾和黏膜相关淋巴组织B、发生发育的时间晚于中枢免疫器官C、是免疫应答发生的场所D、是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E、是所有淋巴细胞定居的场所正确答案:D免疫细胞发生和成熟的场所在中枢免疫器官。

69、细胞因子不包括A、单核因子B、淋巴因子C、生长因子D、抗体E、集落刺激因子正确答案:D细

胞因子是生物活性的小分子多肽,抗体不是。

70、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A、C1B、C3C、C4D、C5E、C4Bp正确答案:B在正常血清中含量最高的补体成分是C3。

71、体内抗病毒、抗毒素、抗细菌最重要的抗体为A、IgMB、IgAC、IgGD、IgEE、IgD正确答案:CIgG是体内抗感染的最主要的抗体。

72、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B、IgDC、IgMD、IgGE、IgE正确答案:C免疫接种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IgM。

73、IgG的Fc段是A、抗体与抗原结合的部位B、具有抗体活性的部位C、各类Ig的抗原决定簇存在的部位D、与某些细胞结合的部位E、激活补体的部位正确答案:DIgG的Fc段是可与具有Fc受体的细胞结合发挥免疫调理作用。

74、不属于血清学反应的是A、凝集反应B、溶血反应C、溶菌反应D、补体结合反应E、Ⅳ型变态反应正确答案:E血清学反应指抗原抗体反应,Ⅳ型变态反应以细胞免疫反应为主,不属于血清学反应。 75、抗原抗体反应中,抗体的合适浓度是A、固定的B、规定的C、与抗原相对而言D、随便设定的E、人为规定的正确答案:C抗原抗体反应具有比例性,即比例合适反应效果最好,故抗体的合适浓度是与抗原相对而言的。

76、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A、0.65%NaCl、pH2~6、35℃B、O.85%NaCl、pH6~8、37℃C、0.85%NaCl、pH2~6、35℃D、0.85%NaCl、pH2~6、37℃E、0.65%NaCl、pH6~8、37℃正确答案:B体外抗原抗体反应最合适的条件是电解质强度为等渗(0.85%NaCl);pH为中性;温度适中(37℃)。 77、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因素最重要的有A、电解质、pH和反应体积B、抗原抗体的浓度、反应体积和温度C、电解质、pH和温度D、温度、电解质和反应体积E、温度、pH和反应体积正确答案:C抗原抗体反应的反应体积不是影响抗原抗体反应的重要条件。

78、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A、放射免疫技术B、免疫电泳技术C、酶联免疫技术D、免疫比浊技术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正确答案:E淋巴细胞转化试验使用丝裂原物质刺激淋巴细胞转化,与抗原抗体反应关系不大。

79、根据抗原抗体反应的特点,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抗原抗体结合牢固不易受环境影响B、解离后的抗体结构活性改变C、解离后抗体不能再与抗原结合D、抗体与抗原结合后仍可与其他抗原结合E、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正确答案:E抗原抗体反应具有可逆性,抗原抗体结合后还可以解离,解离后抗体的活性和特异性不变。

80、可以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A、特异性B、比例性C、可逆性D、亲和性E、带现象正确答案:A用已知抗原或抗体来检测相对应的抗体或抗原是由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一对一反应)。

81、各种单克隆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是A、分子量在10000以下B、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C、H链与L链借非共价键相连D、能结合补体E、能产生沉淀反应正确答案:B单克隆体抗体来源于一个(克隆)B细胞,因此具有两个完全相同的抗原结合部位。其他都不是单克隆体抗体分子都有的特性。 82、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与相应抗体结合出现凝集称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法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正确答案:C本题的题干即为直接凝集反应的概念。

83、关于放射免疫分析(RIA)正确的是A、只需固定标记抗原量B、待测抗原要先标记C、标记抗原和已知抗体的量都是固定的D、只需固定已知抗体的量E、三者的量均需固定正确答案:CRIA原理为标记抗原和待测抗原对限量的抗体竞争性结合,反应体系中,标记抗原和已知抗体的量都是固定的。

84、放射免疫分析(RIA)中当待测抗原量增多时(注:B为结合态的标记抗原,F为游离态的标记抗原)A、B/F值增大B、B/(B+F)减小C、B增多D、B+F减小E、B/(B+F)增大正确答案:B当待测抗原量增多时,B减少,F增多,B/F或者B/(B+F)均减少,反应体系中B+F的量是固定的。

85、异硫氰酸荧光素(FITC)在紫外光的激发下,所产生的荧光为A、灰蓝色B、黄绿色C、橙色D、暗红色E、橙红色正确答案:BFITC在紫外光的激发下发射的荧光波长为520~530nm,呈明亮的黄绿色荧光。 86、国内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A、脲酶B、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D、辣根过氧化物酶E、

半乳糖苷酶正确答案:D目前国内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

87、目前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底物是A、邻苯二胺B、四甲基联苯胺C、ABTSD、对硝基苯磷酸酯E、4-甲基伞酮正确答案:B目前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底物是四甲基联苯胺(TMB)。

88、底物为对硝基苯磷酸酯的是A、脲酶B、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D、辣根过氧化物酶E、半乳糖苷酶正确答案:B对硝基苯磷酸酯是碱性磷酸酶作用的底物,产物为黄色,在405nm 处有最大吸收峰。 89、酶免疫技术中结合物(conjugate)是指A、固相的抗原或抗体B、待测抗原或抗体C、载体D、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E、用于标记的抗原或抗体正确答案:D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称为结合物(conjugate)。

90、关于免疫球蛋白(Ig)错误的是A、由浆细胞产生B、存在于B细胞表面C、存在于血液和体液中D、所有抗体都是IgE、所有Ig都是抗体正确答案:E并非所有Ig都是抗体,具有免疫功能的Ig是抗体,不具有免疫功能的Ig不是抗体。

91、免疫球蛋白(Ig)血清型及亚类分类的根据是A、重链恒定区B、重链可变区C、轻链恒定区D、轻链可变区E、铰链区正确答案:A根据重链恒定区的结构和抗原特异性不同,将Ig分成若干血清型及亚类。 92、免疫球蛋白(Ig)的生物学活性除外A、与抗原结合B、活化补体C、亲细胞作用D、免疫调理E、吞噬作用正确答案:EIg的生物学活性包括A~D项,E项是吞噬细胞的功能。

93、关于IgG错误的是A、为标准的单体分子B、初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C、分解慢、半衰期长D、在正常人血清中含量较其他Ig高E、可以通过胎盘传输给胎儿正确答案:BIgG是再次免疫应答的主要抗体。 94、与机体黏膜抵抗力有关,被称为局部抗体的是A、IgGB、sIgAC、IgMD、IgEE、IgD正确答案:A分泌型IgA(sIgA)在局部浓度大,能阻挡病原体和有害抗原黏附于黏膜上,构成局部黏膜屏障,常被称为局部抗体。

95、关于IgM错误的是A、是Ig中分子量最大者B、凝集能力比IgG大C、激活补体的能力比IgG小D、不能通过胎盘E、是机体受感染后最早出现的抗体正确答案:CIgM 激活补体的能力超过IgG1000倍。 96、能够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介导工型变态反应发生的抗体是A、IgAB、gGC、IgMD、IgEE、IgD正确答案:D题干叙述的是IgE抗体的免疫功能。

97、关于M蛋白错误的叙述是A、又称为单克隆免疫球蛋白B、由B细胞或浆细胞产生C、具有抗体活性D、多见于多发性骨髓瘤E、可用单克隆抗体技术鉴别M蛋白的类型正确答案:CM蛋白是由B细胞或浆细胞产生的不具有抗体活性的异常免疫球蛋白分子或其片段。

98、正常人血清中五类Ig的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A、IgD、IgG、IgM、IgE、IgAB、IgA、IgG、IgD、IgE、IgMC、IgG、IgA、IgM、IgD、IgED、IgEI、IgD、IgM、IgA、IgGE、IgM、IgG、IgA、IgE、IgD正确答案:D正常人血清中五类Ig的含量由少到多的顺序是D选项,在多发性骨髓瘤等疾病患者血清中,某种Ig会异常增高。

99、关于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概念最正确的是A、是抗原抗体复合物B、是已知抗原和相应抗体结合的产物C、是已知抗体与相应抗原结合的产物D、是未知抗原与抗体结合的产物E、是指血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正确答案:EE即抗原抗体复合物的概念。

100、关于补体概念正确的是A、是存在于人血清及组织当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B、是存在于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当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C、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血清及组织当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D、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当中的一组球蛋白E、是存在于人和脊椎动物正常新鲜血清及组织当中的一组具有酶活性的球蛋白正确答案:E本题考查的是补体的概念,E选项是最完整的。

101、补体旁路激活途径首先激活的那一部分是A、C1B、C2C、C3D、C4E、C9正确答案:C补体旁路激活途径首先从激活补体C3开始。

102、补体成分在血液中最后被降解为A、C1a和C1bB、C1a和C2bC、C3a和C3bD、C3c和C3gE、C3d和C3g正确答案:E补体成分在血液中最终降解为C3d和C3g。

103、产生补体的主要器官是A、胸腺B、脾脏C、肝脏D、胰腺E、肾上腺正确答案:C一些器官和组织产生不同的补体成分,但主要器官是肝脏。

104、关于自身免疫正确的是A、是机体免疫系统对自身成分产生正常的免疫应答,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B、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低下时对自身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

胞的现象C、是机体免疫系统功能增强时对自身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D、是机体免疫系统受某种因素作用使自身免疫耐受削弱或破坏时,对自身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E、是机体受某种因素作用使自身免疫被破坏,对自身成分产生的免疫应答,出现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的现象正确答案:D选项D对自身免疫概念的解释最准确。

105、关于自身抗体正确的是A、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B、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唯一标志C、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唯一依据D、对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价值不大E、与自身免疫性疾病相关性差正确答案:A自身抗体是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重要标志,但不是唯一标志。

106、关于类风湿因子(RF)正确的是A、RF是一种以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B、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C、RF有种属特异性D、RF与天然IgG结合能力较强E、RF只有IgG型正确答案:BRF是一种以变性IgG为靶抗原的自身抗体。

107、患者血清中RF多为A、IgG 型B、IgA型C、IgM 型D、IgE型E、IgD型正确答案:CRF可以分为5种类型,其中IgM型最常见。

108、关于抗核抗体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是以自身抗原作为靶抗原的一组自身抗体的总称B、抗核抗体只能与人的细胞核起反应C、抗核抗体有种属特异性D、抗核抗体有器官特异性E、抗核抗体泛指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正确答案:A选项A的解释最准确。

109、抗核抗体的性质主要是A、IgMB、IgAC、IgGD、IgEE、IgD正确答案:C抗核抗体主要是免疫球蛋白IgG。

110、关于抗双链DNA抗体不正确的是A、是SLE活动期的重要指标B、是SLE的特征性标记抗体C、用绿蝇短膜虫试验最特异、敏感D、SLE患者血清抗ds-DNA抗体均阳性E、ANA周边型主要为抗dS-DNA抗体正确答案:D不是所有的SLE患者抗ds-DNA抗体均呈阳性,有相当一部分的患者此抗体呈阴性反应。 111、HLA基因复合体位于人类的A、第3对染色体的短臂上B、第4对染色体的短臂上C、第5对染色体的短臂上D、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E、第7对染色体的短臂上正确答案:DHLA基因复合体位于第6对染色体的短臂上。

112、关于HLA错误的是A、是目前已知最复杂的人类基因系统B、由400万碱基组成C、传统上分为Ⅰ、Ⅱ、Ⅲ类基因D、Ⅰ类包括经典的HLA-A、B、C、DE、Ⅱ类包括经典的HLA-DP、DQ、DR正确答案:DHLA-Ⅰ类包括经典的HLA-A、B、C。

113、HLA-Ⅱ类经典的基因是A、HLA-A、B、CB、HLA-DQC、HLA-DRD、HLA-DPE、HLA-DP、DQ、DR正确答案:EHLA-Ⅱ类经典的基因包括HLADP、DQ、DR。

114、不属于T淋巴细胞亚群的是A、ThB、TsC、TcD、TdE、Tf正确答案:ETf不属于T淋巴细胞亚群的范畴。

115、关于超敏反应下列解释正确的是A、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的刺激产生过强的反应B、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产生的正常生理反应C、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特异性免疫应答D、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E、是指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以生理功能变化为主要表现的过敏反应正确答案:D超敏反应是机体对某些抗原进行初次应答后,再次接受同种抗原刺激时,发生的一种以生理功能紊乱或组织细胞损伤为主的特异性免疫应答。

116、肿瘤相关抗原的特点是A、只存在于肿瘤细胞B、细胞癌变时含量明显增高C、有严格的肿瘤特异性D、肿瘤相关抗原仅存在于血清中E、仅以膜结合形式存在正确答案:B肿瘤相关抗原是指非肿瘤所特有的、正常细胞和其他组织上也存在的抗原,只是其含量在细胞癌变时明显增高,此类抗原只表现为量的变化而无严格的肿瘤特异性。

117、提取高纯度特异性IgG的方法为A、亲和层析B、离子交换层析C、凝胶过滤D、超速离心法E、血清区带电泳正确答案:A凝胶过滤法的原理是根据分子量的不同进行分离;离子交换层析的原理是根据分子电荷的不同进行分离;亲和层析是采用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的原理,以抗IgG抗体为固定相进行分离,可获高纯度IgG。

118、免疫家兔采血前检测血清抗体效价,最常用的采血方法为A、心脏采血法B、股静脉穿刺采血C、耳

缘静脉采血D、颈静脉采血E、股动脉采血正确答案:C耳缘静脉采血可以保证采血后兔子的存活,可以继续加强免疫。

119、下列有关半抗原刺激机体产生抗体的说法中,正确的是A、半抗原→动物→产生抗体B、半抗原+药物→动物→产生抗体C、半抗原+血清白蛋白→动物→产生抗体D、半抗原+激素→动物→产生抗体E、半抗原与异种白蛋白交联→动物→产生抗体正确答案:E半抗原不具有免疫原性,不能直接诱发机体产生抗体,与血清白蛋白混合免疫也不行,应采用共价键与载体结合才能成为全抗原。

120、人源化抗体的最主要优点是A、特异性强B、容易大量生产C、纯度高D、亲和力强E、异源性低而有利于应用于人体正确答案:E研制人源化抗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解决抗体用于体内治疗时所产生的异源蛋白所造成的免疫反应。

121、人源化抗体是指A、人-鼠嵌合抗体B、小分子抗体C、抗体融合蛋白D、双特异性抗体E、人工制备的抗体正确答案:A人-鼠嵌合抗体是人源化抗体,其他备选答案都有可能不是人源化抗体。 122、双特异性抗体的最主要特点是A、分子量大B、灵敏度高C、双特异性抗体分子片段可在体外构建D、能同时结合两种抗原表位E、亲和力大正确答案:D制备双特异性抗体的主要目的是使一个抗体分子可以结合两种抗原。

123、噬菌体抗体库技术是利用入噬菌体载体表达A、FcB、FabC、胸腺嘧啶核苷D、CD分子E、V-D-J正确答案:B噬茵体抗体库技术是利用λ噬茵体栽体表达能与抗原结合的蛋白片段,备选答案中只有Fab是能与抗原结合的抗体蛋白片段。

124、某抗原需制备12000ml抗血清,应选择的动物是A、小鼠B、家兔C、猴子D、马E、大白鼠正确答案:D如果需要血清量很大,只能选用大型动物。

125、沉淀反应的抗原是A、颗粒性抗原B、可溶性抗原C、半抗原D、超抗原E、致敏抗原正确答案:B沉淀反应是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特定条件下结合所出现的沉淀现象。

126、免疫浊度法的本质是A、液体内定性检测B、琼脂内定性检测C、待测物的含量与反应液的浊度成反比D、液体内沉淀反应E、肉眼观察浊度的含量正确答案:D免疫浊度法本质上属于液体内沉淀反应。 127、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固相载体是A、聚氯乙烯B、聚苯乙烯C、硝酸纤维素膜D、琼脂糖E、尼龙膜正确答案:BELISA技术中最常用的固相栽体是聚苯乙烯。

128、下图所示的为哪一种ELISA技术的反应原理示意图A、双抗原夹心法B、双位点一步法C、间接法D、竞争法E、捕获法正确答案:B在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时,针对抗原两个不同决定簇的单抗分别做固相和酶标,测定时标本和酶标同时加入的技术为双位点一步法,此示意图即为该原理。

129、以下方法易产生钩状效应的是A、双抗原夹心法B、双位点一步法C、间接法D、竞争法E、捕获法正确答案:B在双抗体夹心法测抗原时标本和酶标同时加入,当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过高时,过量抗原分别和固相抗体及酶标抗体结合而不再形成夹心复合物,所测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即为钩状效应。

130、上图所示为哪一种ELISA技术的反应原理A、双抗体夹心法B、双位点一步法C、间接法测抗体D、竞争法E、捕获法正确答案:C此图所示为间接法测抗体的反应原理。

131、下列关于捕获法测IgM抗体错误的是A、固相载体上包被的是抗人IgM抗体B、固相载体上包被的是特异性抗原C、包被抗人IgM抗体能有效去除待测物中的IgG抗体D、特异性抗原能有效去除非特异性IgM抗体E、显色颜色深浅与被测物成正比正确答案:B固相栽体上包被的是抗人IgM 抗体,能有效去除待测物中的IgG抗体的干扰。

132、ELISA双抗原夹心法用于检测A、抗体B、抗原C、抗原或抗体D、半抗原E、不完全抗体正确答案:AELISA双抗原夹心法用于检测抗体。

133、有关生物素一亲和素二者结合错误的是A、1个亲和素可以结合4个生物素B、特异性强C、亲和力大D、属于免疫反应E、可提高ELISA检测的敏感度正确答案:D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不属于免疫反应。 134、双位点一步法中,若怀疑存在钩状效应,应采取的措施为A、加入更多的酶标抗体B、增加洗涤次数C、缩短孵育时间D、降低孵育温度E、将标本稀释后再加入酶标板中正确答案:E钩状效应是因为标本中待测抗原浓度过高引起测定结果偏低或出现假阴性,所以应将标本稀释后再测定。

135、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步骤是A、标本的固定B、标本的酶消化处理C、标记抗体的纯度D、免疫染色E、镜下观察结果正确答案:D以上都是影响免疫组化技术的因素,但是最关键的步骤是免疫染色。

136、能够较完好地保存多种抗原的免疫活性的切片方法是A、塑料切片B、振动切片C、直接推片D、冷冻切片E、石蜡切片正确答案:D冷冻切片最突出的优点是能够较完好地保存多种抗原的免疫活性。 137、在病理和回顾性研究中有较大实用价值的切片方法是A、冷冻切片B、石蜡切片C、振动切片D、塑料切片E、直接涂片正确答案:B石蜡切片其优点是组织结构保存良好,在病理和回顾性研究中有较大实用价值。

138、淋巴细胞冷冻保存时最常用的保护剂是A、二甲亚砜B、小牛血清C、Hanks液D、RPMI1640E、液氮正确答案:A淋巴细胞冷冻保存时最常用的保护剂是二甲亚砜,其他选项是保存营养液和环境。

139、用锥虫蓝液染淋巴细胞,死细胞在镜下看呈A、淡黄色B、红色C、蓝色D、细胞本身颜色E、灰色正确答案:C死亡细胞胞壁通透性增加,锥虫蓝染料通过细胞壁进入细胞内,使死细胞着蓝色。

140、以下不属于细胞因子的是A、白细胞介素B、干扰素C、细胞表面受体D、生长因子E、肿瘤坏死因子正确答案:C细胞因子是由免疫细胞产生的在细胞间传递信息的蛋白质或小分子多肽,存在于组织液和血清当中;而细胞表面受体是位于细胞表面上的标志,A、B、D、E均属于细胞因子。

141、巨噬细胞产生的主要细胞因子是A、IL-1B、IL-2C、IL-4D、IL-5E、IL-10正确答案:A几乎所有的有核细胞均可产生儿,但是以巨噬细胞为主。 142、主要产生IL-2的细胞是A、B细胞B、T细胞C、NK细胞D、单核细胞E、巨噬细胞正确答案:BIL-2主要由T细胞产生,选项中其他细胞表面都有IL-2受体。

143、有关干扰素的叙述错误的是A、由多种细胞产生B、具有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C、Ⅰ型干扰素以抗病毒为主D、Ⅱ型干扰素以免疫调节为主E、某一种属干扰素可以作用于不同种属的细胞正确答案:E某一种属干扰素只能作用于相同种属的细胞。

144、非特异性CIC测定对临床疾病的诊断是A、确诊指标B、敏感指标C、特异指标D、辅助参考指标E、价值不大正确答案:D非特异性CIC测定的临床应用价值只是辅助参考指标。

145、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是诊断自身免疫性疾病的A、特异性指标B、关键性指标C、辅助性指标D、确诊指标E、无应用价值正确答案:C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测在自身免疫性疾病诊断中的应用只有辅助诊断价值。

146、确定免疫复合物病的直接证据是A、检出CICB、病变部位查到固定的IC沉积C、CIC水平显著升高D、临床症状E、CIC>10μg/ml正确答案:B病变部位查到固定的IC沉积是确定免疫复合物病的直接证据。

147、补体C3缺陷会导致A、发热B、水肿C、红斑狼疮D、严重感染E、肾小球肾炎正确答案:D补体C3缺陷将导致补体系统功能缺失,会导致严重的感染。

148、细胞表面补体受体1(CR1)缺陷,会引起A、感染B、水肿C、免疫复合物消除障碍D、肾小球肾炎E、阵发性血红蛋白尿正确答案:CCR1缺陷将导致免疫复合物消除障碍(可引起SLE)。

149、补体升高见于A、急慢性肝炎B、大面积烧伤C、感染的恢复期D、肝细胞癌E、营养不良正确答案:C补体增高较少见,主要见于感染的恢复期。

150、关于抗ENA抗体临床意义不正确的是A、抗Sm抗体是SLE的血清标志抗体B、高滴度抗RNP抗体是MCTD诊断的重要依据C、抗SSA、抗SSB抗体多见于硬皮病D、抗J0-1抗体常见于多发性肌炎E、抗Scl-70抗体几乎仅见于进行性系统性硬化病正确答案:C抗SSA、抗SSB抗体多见于干燥综合征。 151、自身抗体检测对某些自身免疫病诊断的价值正确的是A、敏感性高,特异性强B、敏感性低,特异性强C、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D、敏感性低,特异性低E、相关性不明显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自身抗体检测的临床应用,其具有敏感性高、特异性较低的特点。

152、SLE特异标志性自身抗体是A、抗Sin抗体和抗dsDNA抗体B、抗ssDNA抗体和ANAC、抗DNP抗体和ANAD、抗SsA抗体和抗核蛋白抗体E、抗dsDNA抗体和ANA正确答案:A抗Sm 抗体和抗dsDNA 抗体对SLE具有特异性诊断价值。

153、关于自身免疫病(AID)基本特征,不正确的是A、均可检出高滴度的自身抗体或致敏淋巴细胞B、大多数是自发性或特发性C、女性多于男性,老年多于青年D、病程一般较长,但多可彻底治愈E、易伴发于免疫缺陷或恶性肿瘤正确答案:D自身免疫病病程一般较长,多为发作与缓解反复交替出现,经久不愈。 154、类风湿关节炎的血清补体变化情况是A、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恢复正常B、

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下降,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升高C、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升高,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恢复正常D、疾病活动期补体水平升高,病情稳定期补体水平下降E、整个疾病过程中,补体水平均下降正确答案:A类风湿等自身免疫性疾病在疾病的活动期因补体消耗多而使补体水平下降,当疾病处于稳定期时,补体水平可恢复正常。

155、HLA分型的临床应用最重要的是A、疾病的确定诊断B、寻找与某些疾病的相关性C、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D、输血前的检查E、疾病预后的判断正确答案:C临床上HLA分型主要用于器官移植前的组织配型。

156、与强直性脊柱炎最具相关性的选项是A、B7B、B13C、B27D、B51E、B52正确答案:CHLA和AID有相关性,其中强直性脊柱炎与B27最具相关性。

157、艾滋病患者体内明显减少的T细胞亚群是A、TsB、TcC、ThD、TdE、Tcs正确答案:C艾滋痛患者的血中Th亚群显著减少,是诊断该病的指标之一。

158、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的是A、药物过敏性休克B、血清过敏性休克C、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D、过敏性哮喘E、荨麻疹正确答案:C药物过敏性血细胞减少症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59、不属于Ⅲ型变态反应性疾病的是A、血清病B、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C、慢性免疫复合物病D、血清过敏性休克E、过敏性休克样反应正确答案:D血清过敏性休克属于Ⅰ型变态反应性疾病。

160、不属于Ⅳ型变态反应的是A、结核菌素实验B、麻风患者皮肤的肉芽肿形成C、接触性皮炎D、重症肌无力E、同种异体间的移植排斥反应正确答案:D重症肌无力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性疾病。

161、关于自身免疫病下列说法丕 煎的是A、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Ig升高B、Ig含量波动与疾病活动及稳定有相关性C、Ⅱ、Ⅲ型变态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病,活动期补体升高D、Ⅱ、Ⅲ型变态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病,活动期补体下降E、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引起的自身免疫病补体无明显变化正确答案:CⅡ、Ⅲ型变态反应所致的自身免疫病,活动期补体减少。

162、可作为SLE特异性标志的自身抗体是A、抗ssDNA抗体B、抗SSB抗体C、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D、抗DNP抗体E、抗SsA抗体正确答案:CSLE的标志性抗体即抗Sm抗体和抗dsDNA抗体,对诊断SLE有重要价值。

163、血清中出现M蛋白见于A、系统性红斑狼疮B、类风湿关节炎C、多发性骨髓瘤D、慢性粒细胞E、前列腺癌正确答案:CM蛋白即单克隆免疫球蛋白,见于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

164、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常出现A、贫血B、血中其他Ig正常或升高C、本-周蛋白D、骨损害E、游离轻链正确答案:B良性单克隆丙种球蛋白病血中其他Ig正常或升高。

165、关于AIDS的免疫学特征不正确的是A、CD4+T细胞下降B、B细胞受损C、CC14+T细胞升高D、单核-巨噬细胞、NK细胞受损E、B细胞多克隆激活伴免疫球蛋白增多正确答案:C本题考查的是AIDS的免疫学特征:CD4+T细胞下降而CD8+T细胞升高。

166、关于HIV感染的临床特点不正确的是A、潜伏期短,病理进程较快B、临床表现多种多样C、可出现神经系统损害D、可发展为癌症和严重的条件致病菌感染E、最常见的并发症是卡氏肺孢子虫肺炎正确答案:AHIV感染潜伏期长,病理进程缓慢。

167、甲胎蛋白作为下列肿瘤诊断的最灵敏、最特异的指标的是A、胃癌B、肝癌C、卵巢癌D、直肠癌E、甲状腺肿瘤正确答案:B甲胎蛋白对肝癌的诊断有重要价值。

168、关于肿瘤特异性抗原不正确的是A、是肿瘤细胞所特有B、只表达于肿瘤细胞C、不存在于任何处于不同发育阶段的正常细胞D、该种抗原不能为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E、该种抗原能激发机体的免疫系统攻击和消除肿瘤细胞正确答案:D肿瘤特异性抗原能为宿主的免疫系统识别。

169、急性排斥反应一般发生于移植后A、数分钟到数小时内B、数周到数月内C、3个月内D、2个月内E、数天到数周内正确答案:B急性排斥反应可在移植后的数周到数月内发生。

170、GVHR可分急性和慢性两种,其类型划分特征正确的是A、急性型多发生于移植后3个月内B、急性型多发生于移植后6个月以内C、慢性型多见于移植后6个月以后D、急性型多见于移植后2个月以内E、慢性型多见于移植后1个月以内正确答案:A急性型GVHR在移植后3个月内发生。

171、关于电渗现象正确的是A、指电场中液体对固体的相对移动B、电渗作用影响蛋白质的分离C、在电场中水分子带负电荷向正极移动D、电渗的速度小于蛋白质泳动的速度E、电渗影响蛋白质各成分间的相

对迁移率正确答案:A电渗指电场中液体对固体的相对移动,电渗作用不影响蛋白质的分离,在电场中水分子带正电荷移向负极,电渗的作用可以大于蛋白质本身泳动的速度,电渗不影响蛋白质各成分间的相对迁移率。

172、关于免疫放射分析(IRMA)正确的是A、标记限量的抗原B、标记过量的抗体C、竞争结合原理D、标记限量的抗体E、标记抗原、已知抗体的量均需固定正确答案:B选项A、C、E为RIA所特有;B为IRMA技术特点;D为干扰选项。

173、属于可溶性抗原的是A、IgAB、菌毛C、鞭毛D、荚膜E、SRBC正确答案:A可溶性抗原是指呈溶解状态下的抗原,本题只有IgA是溶解状态的物质,同时它也是大分子蛋白,可以作为抗原物质。

174、厂家生产的抗IgG制剂一般的保存方法为A、液体4℃保存B、液体-20℃保存C、冷冻真空干燥保存D、25℃保存E、加叠氮钠保存正确答案:C真空干燥保存生物制品的方法属半永久保存方法,厂家生产抗IgG制剂普遍采用冷冻真空干燥保存。

175、小鼠骨髓瘤细胞与某种细胞融合,得到杂交瘤细胞,经培养可产生单克隆抗体。这种细胞是A、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B、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C、未经过免疫的B淋巴细胞D、未经过免疫的T淋巴细胞E、脾细胞正确答案:A小鼠骨髓瘤细胞由小鼠B细胞转化而来,故考虑与B淋巴细胞融合,为获得较多的阳性克隆,一般须经免疫将有关的B淋巴细胞激活。

176、传统的胶乳凝集试验所用的载体为A、聚苯乙烯胶乳B、明胶颗粒C、活性炭D、胶乳颗粒E、醛化红细胞正确答案:A本题备选答案均为间接凝集试验常用的载体,但传统的胶乳凝集试验所用的栽体颗粒为聚苯乙烯胶乳。

177、有关明胶凝集试验错误的是A、特异性高B、敏感性高C、操作简便D、检测病原体抗原E、检测针对病原体抗原的抗体正确答案:D明胶凝集试验即用全病毒抗原或重组抗原致敏明胶颗粒检测相应抗体。以上备选答案A~C为该试验特点;根据上述概念,答案D叙述为错误的。

178、Coombs试验主要用于检测A、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B、不完全抗原C、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D、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E、完全抗原正确答案:ACoombs试验是检测抗红细胞不完全抗体的试验,这种抗体可存在于红细胞上,也可游离于血清中。C、D不完全,A为最佳答案。 179、Coombs试验不能用于诊断A、新生儿溶血症B、缺铁性贫血C、自身免疫性溶血症D、检测母体Rh(D)抗体E、药物诱导溶血正确答案:BCoombs试验主要用于检测针对红细胞的不完全抗体,这种抗体与红细胞结合后可引起溶血,选项B与此无关,故为最佳答案。

180、单项扩散试验中双环现象产生的原因是A、出现了抗原性相同、扩散率不同的组分B、抗体不纯C、抗原不纯D、抗原浓度过高E、抗体浓度过高正确答案:A单扩试验中双环现象的产生是因为出现了抗原性相同、扩散率不同的组分。

181、沉淀反应中抗原或抗体过剩而引起的无沉淀物形成的现象称为A、带现象B、前带C、后带D、等价带E、拖尾现象正确答案:A沉淀反应中抗原或抗体过剩而引起的无沉淀物形成的现象称为带现象,抗原过剩称为后带,而抗体过剩称为前带。

182、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体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A、靠近抗原孔B、靠近抗体孔C、在两孔之间D、不出现E、呈多条沉淀线正确答案:A双扩散试验中抗原与抗体均呈同心圆扩散,在二者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如果抗体量大,则沉淀线靠近抗原孔。

183、关于免疫透射比浊法错误的是A、透光量与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量成反比B、光线的吸收量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C、常用于可溶性抗原的检测D、属于液体内定量检测E、入射光经过复合物后增强正确答案:E免疫透射比浊法利用抗原抗体反应形成复合物的浊度引起入射光衰减,光线的吸收量与复合物形成的量成正比。

184、关于免疫速率散射比浊法原理正确的是A、利用了入射光经过复合物后被吸收的原理B、光线的吸收量与被测物的含量成正比C、入射光经过颗粒性的复合物后发生反射D、入射光经过颗粒性的复合物后发生散射E、散射光强与复合物的含量成反比正确答案:D免疫速率散射比浊利用的是入射光经过颗粒性复合物时发生散射,散射光强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

185、免疫电泳的影响因素不包括A、电场强度B、溶液pHC、离子强度D、抗体纯度E、电渗正确答案:D免疫电泳的影响因素有电场强度、溶液pH、离子强度及电渗,抗体纯度不影响电泳。

186、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A、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B、蛋白质电泳C、抗原抗体沉淀反应D、在电场作用下抗原与抗体所带电荷相反,沉淀速度加快E、加速度的凝胶内抗原抗体凝集反应正确答案:A免疫电泳技术的实质是抗原和抗体在直流电场作用下的凝胶扩散试验,或者是加速度的凝胶内抗原抗体沉淀反应。

187、关于放射免疫分析技术错误的是A、以放射性核素作为标记物B、是一种定量检测技术C、主要用于抗原检测D、形成的免疫复合物中的放射强度与待测抗原含量成正比E、定量分析时需同时作标准管正确答案:DRIA免疫复合物的放射强度代表标记抗原与抗体结合的量,与待测抗原含量成反比

188、放射免疫分析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A、130IB、125IC、3HD、14CE、51Cr正确答案:BRIA中最常用的放射性核素为125I 。

189、关于放射免疫分析(RIA)错误的是A、标记一定量的抗原B、标记过量的抗体C、抗体的量是有限的D、属于竞争抑制结合E、需分离结合与游离的标记抗原正确答案:BB为免疫放射分析(IRMA)技术,其余选项均为RIA技术。

190、荧光抗体的鉴定指标包括A、荧光强度B、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C、荧光抗体强度D、荧光抗体浓度E、标记抗体的吸收峰正确答案:B荧光抗体在使用前应加以鉴定。鉴定指标包括效价及荧光素与蛋白质的结合比率。

191、抗体与荧光素结合靠的是A、范德华力B、氢键C、离子键D、共价键E、静电引力正确答案:D抗体与荧光素结合靠的是共价键。

192、免疫细胞检测技术中外周血单个核细胞指的是A、有核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E、幼稚细胞正确答案:D免疫细胞分离及检测技术中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主要指的是淋巴细胞和单核细胞。

193、利用黏附贴壁法可以从单个核细胞中去除A、单核细胞B、浆细胞C、血小板D、淋巴细胞E、吞噬细胞正确答案:A单核细胞在一定条件下能主动黏附于玻璃、尼龙毛等支持物上,利用此特性从单个核细胞中除去单核细胞。

194、利用E花环沉降法可将下列哪两种细胞分离A、单核与淋巴细胞B、浆细胞与粒细胞C、B与T淋巴细胞D、淋巴与粒细胞E、淋巴和吞噬细胞正确答案:CT细胞表面有绵羊红细胞受体,利用此特性将B与T淋巴细胞分离。

195、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试验是A、NBT还原试验B、炭粒廓清试验C、斑蝥发泡试验D、趋化试验E、溶血空斑试验正确答案:B炭粒廓清试验是检测巨噬细胞吞噬功能的试验。

196、滤膜小室法检测的是中性粒细胞的哪项功能A、趋化运动B、吞噬C、杀菌D、增殖E、转化正确答案:A滤膜小室法检测的是中性粒细胞趋化运动的功能。

197、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检测方除外A、细胞增殖法B、靶细胞杀伤法C、细胞因子诱导产物分析法D、细胞病变抑制法E、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检测正确答案:EA~D为细胞因子的生物学检测方法,而E为免疫学检测方法。

198、鉴定M蛋白的检测方法除外A、血清蛋白区带电泳B、免疫电泳C、免疫固定电泳D、血清凝集E、免疫扩散正确答案:DM蛋白的检测方法有A~C、E及特定蛋白分析仪利用单克隆抗体技术定量检测;凝集一般是以颗粒性抗原检查其相应抗体的技术。

199、PEG沉淀法检测CIC,特点是A、方法烦琐,特异性高B、方法简便,特异性差C、方法烦琐,特异性差D、方法简便,特异性高E、方法简便,重复性好正确答案:BPEG沉淀法检测CIC,方法简便,特异性差。

200、补体总活性测定采用A、凝集法B、沉淀法C、溶血法D、电泳法E、标记法正确答案:C一般采用溶血法测定总补体活性(CH50)。

201、CH50试验检测补体总活性与下列因素无关的是A、缓冲液的pHB、离子强度C、绵羊RBC数量D、反应温度E、钠、钾浓度正确答案:E钠、钾浓度对实验检测无影响,而钙、镁浓度影响检测结果。 202、不是补体结合试验优点的是A、灵敏度高B、特异性强C、应用面广D、易于普及E、参与反应的成分多正确答案:E参与反应的成分多是该试验的缺点。

203、有关补体结合试验临床应用,不正确的是A、可用于病原性抗原及相关抗体的检测B、可用于肿瘤相

关抗原的检测C、可用于HLA分型D、可用于自身抗体的检测E、可用于半抗原的检测正确答案:E半抗原与抗体结合一般不激活补体,故检测半抗原不能用补体结合试验。

204、总抗核抗体筛选试验常采用A、ELISA法B、放免法C、免疫印迹法D、间接免疫荧光法E、免疫双扩散法正确答案:D总抗核抗体筛选试验所采用的方法主要是间接免疫荧光法。

205、不能用于检测T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是A、流式细胞术法B、免疫荧光法C、桥联酶免疫法D、花环试验E、密度梯度法正确答案:E本题考察的是T细胞亚群的检测方法,密度梯度法只能用于分离单个核细胞。

206、不能应用于检测B淋巴细胞亚群的方法是A、免疫荧光法B、桥联酶免疫法C、花环试验D、密度梯度离心法E、流式细胞术正确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B细胞亚群检测方法,密度梯度法只能用于分离单个核细胞。

207、自动化免疫分析仪在设计原理中,通常不采用A、酶免疫技术B、生物素-亲和素技术C、荧光免疫技术D、凝集技术E、沉淀技术正确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自动化免疫分析仪的设计原理,通常不采用凝集技术。

208、关于散射免疫比浊分析下列不正确的是A、光沿水平轴照射B、光线偏转的角度与发射光的波长密切相关C、光线偏转的角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颗粒大小和多少密切相关D、散射光的强度与复合物的含量成正比E、散射光的强度与加入抗原或抗体的时间无关正确答案:E散射光的强度与加入抗原或抗体的时间等密切相关。

209、关于速率散射比浊不正确的是A、是一种动力学测定方法B、在一定时间内测定抗原抗体结合的最大反应速度C、速率法是测定最大反应速率D、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的浓度直接相关E、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的亲和力无关正确答案:E峰值出现的时间与抗体的亲和力直接相关。

210、关于透射比浊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对透过的光线有反射和吸收作用B、光线通过抗原抗体复合物溶液时可发生透射光减少C、吸光度用来表示光线吸收的多少D、免疫复合物的量与光线吸收成正比E、免疫复合物的量与光线吸收成反比正确答案:E免疫复合物的量与光线吸收即光度成正比。 211、关于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不正确的是A、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技术B、具有免疫反应的特异性C、具有发光反应的高敏感性D、化学发光是指伴随化学反应过程所产生的光的发射现象E、发光可分为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电化学发光四种类型正确答案:E发光类型分三种即光照发光、生物发光、化学发光。

212、关于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不正确的是A、是将发光系统与免疫反应相结合的技术B、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C、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D、以邻苯二胺为底物E、加入发光剂提高敏感度和稳定性正确答案:D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中,以过氧化物酶为标记酶时,其底物为鲁米诺。

213、下列关于光学检测原理的叙述正确的是A、荧光检测时,激发光与发射光在同一直线上B、反射比色检测时,入射光与反射光在同一直线上C、透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透射光在同一直线上D、散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散射光在同一直线上E、磷光计检测时,入射光与发射光在同一直线上正确答案:C透射比浊检测时,入射光与透射光在同一直线上。

214、不能用于检测血清总IgE的是A、放射免疫吸附试验B、凝胶扩散法C、酶联免疫测定法D、间接血凝试验E、化学发光法正确答案:B正常情况下,血清总IgE仅在ng/ml水平,故凝胶扩散法检测不出IgE。 215、关于血清总IgE测定不正确的是A、放免法敏感性高,有放射性B、酶免法操作方便,敏感性高C、间接血凝法简便易行,敏感性高D、化学发光法敏感性、特异性均较好E、临床上常采用的是酶免法正确答案:C间接血凝法简便易行,敏感性相比其他方法较低。

216、Ⅰ型变态反应的筛选试验是A、嗜酸性粒细胞计数B、嗜碱性粒细胞计数C、中性粒细胞计数D、单核细胞的百分比E、淋巴细胞的百分比正确答案:B嗜碱性粒细胞计数作为此种反应的筛选试验,阳性率可达60%~70%。

217、免疫缺陷病的实验室检测不属于体液免疫检测的是A、免疫球蛋白的检测B、分泌性IgA测定C、B细胞表面标志物检测D、嗜菌体检测E、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实验正确答案:E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218、关于免疫缺陷病实验室检测不属于细胞免疫检测的是A、迟发性皮肤过敏反应B、T细胞绝对值检测

C、T细胞亚群检测D、抗体功能检测E、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正确答案:D抗体功能检测属于体液免疫检测。

219、关于免疫缺陷病实验室检测不属于吞噬细胞功能测定的是A、中性粒细胞检测B、趋化功能试验C、淋巴细胞增殖反应试验D、NBT还原试验E、黏附分子测定正确答案:C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属于细胞免疫功能检测。

220、与AIDS无关的实验室检测是A、病毒的分离培养B、HIV抗体检测C、T细胞亚群检测D、红细胞形态E、HIV mRNA的检测正确答案:D红细胞形态检测与AIDS的诊断无关。

221、HIV抗体的确证试验采用的是A、ELISA法B、胶体金法C、免疫印迹法D、凝集法E、比浊法正确答案:DHIV抗体的确证试验采用的是免疫印迹法。

222、不属于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是A、选择性IgA缺乏症B、性联丙种球蛋白缺乏症C、艾滋病D、慢性肉芽肿E、C1抑制剂缺陷正确答案:CAIDS属于获得性免疫缺陷病。

223、临床常见的检测肿瘤标志物的方法有A、酶学方法B、酶免法和放免法C、电泳法D、化学法E、化学法加酶学方法正确答案:B酶免法和放免法在肿瘤标志物的检测中应用较多。

224、关于CH50试验不正确的是A、是测定经典途径总补体溶血活性B、反映的是9种补体成分的综合水平C、方法简便、快速、敏感性较低D、反应与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有关E、缓冲液的pH、离子强度增高,补体活性增高正确答案:ECH50试验中缓冲液pH和离子强度高,补体的活性下降。

225、关于抗核抗体荧光图形不正确的是A、斑点型B、周边型C、核仁型D、网状型E、着丝点型正确答案:D本题考察的是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所显示的荧光图形,所显示的荧光图形只有A、B、C、E四种。

226、临床上ABO血型鉴定最常采用的方法为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直接凝集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间接凝集抑制反应正确答案:C用已知的抗体检测红细胞膜上的相应抗原为直接凝集反应,即目前常用的ABO血型鉴定方法。

227、直接凝集反应试管法主要用于检测A、抗原B、冷凝集素C、不完全抗原D、不完全抗体E、与抗原相应的抗体正确答案:E试管凝集反应即用定量抗原与倍比稀释的血清混合,来检测血清中有无相应的抗体及效价。

228、以红细胞或明胶颗粒致敏抗原检测血清中相应抗体的试验属于A、正向间接凝集反应B、反向间接凝集反应C、间接凝集抑制反应D、协同凝集反应E、直接凝集反应正确答案:A间接凝集反应分正向和反向,用致敏粒子包被抗原来检测抗体为正向;而用包被的抗体来检测抗原为反向。

229、下述试验不能用于可溶性抗原检出的是A、间接血凝试验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直接凝集试验E、间接凝集试验正确答案:D颗粒性抗原在适当电解质参与下与抗体结合出现凝集为直接凝集反应;而可溶性抗原或抗体必须先吸附于适当大小栽体颗粒上才能与相应的抗体或抗原出现可见的凝集现象,即间接凝集反应。

230、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是A、抗体B、补体C、可溶性抗原D、颗粒性抗原E、抗原抗体复合物正确答案:C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用颗粒性载体致敏抗体检测可溶性抗原。 231、关于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A、用载体致敏抗体B、检测抗体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体及相应的抗原正确答案:C正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已知致敏的抗原与相应的抗体,检测标本中与致敏抗原相同的抗原,被测抗原与试剂中的抗体结合后,再加入致敏抗原,若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应的抗原;如果不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存在相应的抗原。 232、关于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正确的是A、用载体致敏抗原B、检测抗原C、不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D、出现凝集为阳性结果E、试剂为载体致敏的抗原及相应的抗体正确答案:C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用已知致敏的抗体与相应的抗原,检测标本中与致敏抗体相同的抗体,被测抗体与试剂中的抗原结合后,再加入致敏抗体,若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不存在相应的抗体;如果不出现凝集说明标本中存在相应的抗体。 233、关于反向间接血凝试验,错误的是A、红细胞呈圆点沉积于管底为阳性结果B、细胞呈片状凝集为阳性C、根据凝集程度可判断阳性反应的强弱D、可以做半定量检测E、使用的载体为红细胞正确答案:A间接凝集试验无论是正向还是反向,阳性结果均为红细胞呈片状凝集,故A为错误叙述。其余选项均正确。而间接凝集抑制试验阳性结果与此相反,须注意区分。

234、单向扩散试验时错误的是A、有平板法和试管法B、抗原在凝胶中自由扩散C、试管法中上层加抗体溶液D、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E、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处形成肉眼可见的沉淀环正确答案:C单向扩散试验试管法中上层加抗原溶液使抗原在含抗体的凝胶中自由扩散。 235、单向琼脂扩散试验时错误的做法是A、采用特异性强效价高的抗血清B、每次测定必须做标准曲线C、琼脂糖煮化后应立即加入抗血清,以免琼脂凝固D、试验时应加入标准抗原作为参考E、放置于37℃ 反应,24~48小时后观察结果正确答案:C琼脂糖煮化后温度降至约50℃时加入抗血清。

236、关于双向琼脂扩散正确的是A、抗体向含有抗原的琼脂内扩散B、抗原向含有抗体的琼脂内扩散C、抗原和抗体在琼脂内向对方扩散D、对抗原或抗体作出定量分析E、对抗原进行定量分析正确答案:C双向琼脂扩散是在琼脂内抗原和抗体各自向对方扩散,在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

237、双扩散试验中,如果抗原的量较大,反应沉淀线A、靠近抗原孔B、靠近抗体孔C、在两孔之间D、不出现E、呈多条沉淀线正确答案:B双扩散试验中抗原与抗体均呈同心圆扩散,在二者比例合适处形成沉淀线,如果抗原量大,则沉淀线靠近抗体孔。

238、在直流电场中进行的免疫双扩散称为A、对流免疫电泳B、火箭免疫电泳C、免疫电泳D、免疫转印技术E、免疫固定电泳正确答案:A将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即对流免疫电泳。

239、对流免疫电泳中抗体向阴极移动是因为A、抗体带正电B、体带负电C、扩散作用D、电泳作用E、电渗作用正确答案:E在碱性的对流免疫电泳的缓冲液中,抗原抗体均带负电荷,在电场中向阳极移动,但是由于抗体的分子量大,暴露的负电荷少,在电场中向阳极泳动的速度小于电渗的速度,是电渗作用带动其移向负极。

240、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A、材料要新鲜并立即处理或及时冷藏B、采用石蜡切片或冷冻切片法C、切片尽量薄些D、标本需要固定E、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正确答案:E制作荧光抗体染色标本最关键的是力求保持抗原的完整性,A~D为手段,E为目的。

241、保证良好的荧光显微镜观察效果的重要条件是A、染色当天作镜检B、在暗室内观察C、激发滤光片的选择D、吸收滤光片的选择E、激发和吸收滤光片的选择正确答案:E荧光显微镜观察的重要条件是激发和吸收滤光片的选择,C、D不完全,A、B是必要的但不是最重要的。

242、荧光显微镜的吸收滤光片的作用是A、滤除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B、提供合适的激发光C、允许亮绿色荧光通过D、允许橙色荧光通过E、允许橙红色荧光通过正确答案:A荧光显微镜吸收滤光片的作用是滤除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具体何种荧光通过取决于滤光片波长。

243、直接法荧光抗体技术的缺点是A、简便易行B、特异性高C、检测抗原D、每检查一种抗原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E、非特异荧光染色少正确答案:D直接法荧光抗体技术的缺点是敏感度偏低,每检查一种抗原需要制备相应的荧光抗体。 244、常用的标记一种抗体即可检测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的技术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结合法D、双标记法E、时间分辨荧光测正确答案:B间接法只标记一种抗体即可检测针对不同抗原的抗体。

245、下列有关间接免疫荧光法的错误叙述是A、灵敏度高B、针对特异性抗原的是第一抗体C、针对第一抗体的是荧光抗体D、荧光抗体是第一抗体E、一种标记抗体可对多种抗原进行检测正确答案:D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抗体是针对第一抗体的抗抗体。

246、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素标记的是A、抗原B、特异性抗体C、抗抗体D、抗原-抗体复合物E、抗C3抗体正确答案:C间接免疫荧光法荧光抗体是抗特异性抗体的抗抗体。

247、双标记法荧光抗体技术的主要用途是A、提高荧光强度B、提高荧光效率C、检测不同抗原D、检测不同抗体E、减少非特异性荧光正确答案:C双标记法用不同的荧光素分别标记不同的抗体,对同一标本染色,检测两种相应的抗原。

248、以下不是荧光显微镜观察注意事项的是A、最好在染色当天镜检B、镜下观察时间不宜太长C、不能反复开关电源,关闭电源应30分钟后再启动D、在37℃时观察效果更好E、在通风良好的暗室内镜检正确答案:D荧光显微镜应在室温、通风良好的暗室内使用,温度不宜太高或太低。

249、荧光抗体技术一般不用于A、细菌菌种鉴定B、病毒检测C、寄生虫检测D、自身抗体的检测E、药物检测正确答案:E荧光抗体技术一般用于细茵、病毒、寄生虫病原体及其抗体、自身抗体的检测而不用于药物检测。

250、下列关于斑点-ELISA说法不正确的是A、以硝酸纤维素膜为固相载体B、底物经酶反应后形成有色沉淀,使固相膜染色C、测一份血清可同时获得针对多种抗原的抗体D、根据斑点-ELISA原理可设计出多种检测模式E、灵敏度高于常规ELISA正确答案:E关于斑点一ELISA的描述中(A~D)均正确,但其灵敏度低于常规ELISA。

251、以下有关免疫印迹法错误的是A、通过SDS-PAGE电泳分离蛋白质样品B、将蛋白质从凝胶转移到固相膜上C、酶使底物显色检测固相膜上的蛋白质区带D、被称为Western blotE、本法分辨力和特异性低正确答案:E免疫印迹法综合了SDS-PAGE的高分辨力与ELISA的高特异性和敏感性的优点,是一种有效的分析手段。

252、间接法斑点免疫渗滤试验一般采用何种成分作为质控物A、抗原B、抗原抗体复合物C、人IgGD、抗抗体E、金标抗体正确答案:C间接法斑点免疫渗滤试验一般采用人IgG作为质控物。

253、酶免疫组织化学检测技术中敏感性最高的是A、直接法B、间接法C、酶桥法D、ABC法E、BAB法正确答案:DABC法是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法,是在LAB和BAB方法基础上改进而成,从而大大提高了检测的敏感度。

254、酶桥法免疫组化检测技术中的桥抗体是指A、酶标抗体B、抗酶抗体C、抗抗体D、第三抗体E、第一抗体正确答案:C酶桥法中并没有用酶标记任何抗体,而是抗原与第一抗体结合后再与第二抗体即抗抗体结合,而抗抗体又与抗酶抗体结合,后者再与酶结合,所以桥是抗抗体。

255、酶免疫组化技术ABC法中的ABC复合物是指A、生物素B、亲和素C、生物素化的抗体D、酶标生物素E、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正确答案:E亲和素-生物素-过氧化物酶复合物是ABC法中的ABC复合物。

256、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A、辣根过氧化物酶B、碱性磷酸酶C、葡萄糖氧化酶D、乳酸脱氢酶E、脲酶正确答案:A酶免疫组织化学技术中最常用的酶是辣根过氧化物酶。

257、一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抗原的方法是A、直接法B、间接法C、补体法D、双标记法E、酶桥法正确答案:A直接法的缺点是一种荧光抗体只能检查一种抗原,敏感性较差。

258、下列能形成玫瑰花环的细胞是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红细胞D、粒细胞E、单核细胞正确答案:BT细胞表面有特异性绵羊红细胞受体,当二者在一定条件下混合后,T细胞表面会结合数个绵羊红细胞。

259、人外周血中最多见的B淋巴细胞是A、SmIgGB、SmIgAC、SmIgMD、SmIgDE、SmIgE正确答案:CSmIg是B淋巴细胞表面重要的标志,外周血中各种带有SmIg的B淋巴细胞以SmIgM内多见。

260、B淋巴细胞所特有的表面标志物是A、SmIgB、Fc受体C、补体受体D、E受体E、CD4分子正确答案:AB淋巴细胞表面标志物的种类很多,但是SmIg是B淋巴细胞所特有的。

261、机体参与肿瘤免疫应答最重要的淋巴细胞是A、浆细胞B、T细胞C、B细胞D、NK细胞E、肥大细胞正确答案:DNK细胞为自然杀伤细胞,是参与机体免疫应答、特别是肿瘤免疫应答的重要淋巴细胞。 262、溶血空斑试验检测的是下列哪类细胞的功能A、T淋巴细胞B、巨噬细胞C、NK细胞D、B淋巴细胞E、LAK细胞正确答案:D利用溶血空斑试验检查B淋巴细胞的抗体分泌功能。

263、免疫球蛋白(Ig)降低见于A、免疫缺陷病B、病毒感染C、细菌感染D、自身免疫病E、慢性肝病正确答案:AIg增高见于(B~E),免疫缺陷病患者一种或多种Ig降低。

264、最常见的M蛋白血症为A、重链病B、轻链病C、多发性骨髓瘤D、半分子病E、巨球蛋白血症正确答案:C多发性骨髓瘤占M蛋白血症的35%~65%。

265、母乳中哪种Ig对保护婴儿的健康更有力A、slgAB、gGC、IgMD、IgEE、IgD正确答案:AslgA可以提高婴儿出生后4~6个月内的局部免疫屏障。

266、接种疫苗后首先产生的抗体是A、IgAB、IgDC、IgMD、IgGE、IgE正确答案:C因为IgM是机体受到外来抗原刺激后最先产生的抗体。

267、与过敏症和寄生虫感染有关的Ig是A、IgAB、IgDC、IgMD、IgGE、IgE正确答案:EIgE是一种亲细胞抗体,能与肥大细胞和嗜碱性粒细胞结合导致Ⅰ型变态反应的发生,在过敏和寄生虫感染时增高。 268、补体结合试验的指示系统是A、特异性抗体和补体B、特异性抗原和补体C、红细胞和溶血素D、加热灭活的患者血清E、补体和溶血素正确答案:C红细胞和溶血素是补体结合试验中的指示系统。

269、下列物质中,不参与溶血反应的是A、绵羊红细胞B、抗红细胞抗体C、补体D、溶血素E、抗补体抗体正确答案:E抗补体抗体不参与溶血反应。

270、关于免疫透射比浊分析的实验要求,不正确的是A、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量应足够大,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B、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的量要足够多,太少,溶液浊度变化不大C、检测用的抗体应选择有亲和力的抗体,要保证抗体过量D、检测需抗原抗体反应的温育时间,检测时间较短E、应制备标准曲线正确答案:D免疫透射比浊分析检测需温育时间,故检测时间较长。

271、SOP文件是A、操作程序B、操作规程C、标准操作方法D、标准化的操作程序E、标准化的操作方法正确答案:DSOP文件即标准化的操作程序,在实验室的管理中相当重要。

272、使用Levey-Jennings质控图,下列属于明显失控的是A、1次结果处于2SDB、2次结果连续处于一侧的2SD之内C、2~3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D、3~4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E、5~7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正确答案:E5~7次结果连续偏向横轴的一侧即为失控。

273、在临床检验室内质量控制中,如果质控结果出现失控信号,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寻找失控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再决定是否可发出报告B、先发出患者结果,然后寻找原因C、发出患者结果,不寻找原因D、增加质控物个数,提高误差检出E、增加质控规则,提高误差检出正确答案:A发现失控应寻找失控的原因,并采取一定的措施加以纠正,然后重新测定,再决定是否可发出报告。

274、关于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阴性原因不正确的是A、试验抗原的浓度过浓B、因各种原因使试验抗原失效C、实验时正服用免疫抑制剂D、操作误差E、皮试季节选择不当正确答案:A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阴性的原因之一是为保证安全,试验抗原的浓度过低。

275、关于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阳性的原因不正确的是A、试验抗原不纯B、试验过程中被其他抗原污染C、试验溶液配制不当D、皮肤反应性过低E、操作不当正确答案:D过敏原皮肤试验出现假阳性原因之一是皮肤反应性过强。

276、关于免疫球蛋白异常增生的免疫电泳检测不正确的是A、是将区带电泳和免疫扩散结合起来的一种免疫学分析法B、不能完全进行M蛋白分类时,可用免疫固定电泳做补充鉴定C、Ag与Ab比例如何一般不影响电泳结果D、用游离轻链分析时应每隔10分钟观察一次结果E、有时M蛋白的四级结构会使轻链不易析出正确答案:C检测中Ag与Ab比例要适当否则会影响结果。

277、关于免疫固定电泳不正确的是A、是区带电泳和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检测方法B、是一种分类鉴定方法C、与免疫电泳相比结果清晰,敏感性高D、采用凝胶和醋酸纤维薄膜E、实验所需时间24小时以上正确答案:E免疫固定电泳实验时所需的时间为3小时左右。

278、用于防护125I所使用的材料是A、铅B、铝C、塑料D、石蜡E、有机玻璃正确答案:A解析:根据射线种类和能量选择不同的材料进行防护。如对于γ射线,使用铅,而防护中子,则需要使用塑料、石蜡、有机玻璃等。125I发射γ射线。

279、生物素分子中与抗原、抗体或标记物结合的分子结构是A、噻吩环B、咪唑酮环C、苯环D、戊酸侧链E、-NH正确答案:D解析:生物素分子有两个环状结构,其中噻吩环中含有戊酸侧链,侧链末端的羧基是与抗原、抗体或标记物结合的分子结构。

280、现代免疫学的“免疫”概念含义是A、机体排斥微生物的抗感染能力B、机体识别和清除自身衰老组织、细胞的能力C、机体杀伤和清除异常突变细胞的能力D、机体识别和排斥一切抗原性异物的能力E、机体免除瘟疫,不会发生传染性疾病的能力正确答案:D解析:现代免疫学认为“免疫”是机体识别和排斥抗原性异物的一种特异性生理功能,其中抗原性异物是一个非常广泛的概念,包括病原微生物、损伤衰老的细胞、肿瘤细胞等。

281、不表达HLA-Ⅱ类抗原的细胞是A、胰岛细胞B、树突状细胞C、巨噬细胞D、活化T细胞E、单核细胞正确答案:A解析:正常组织细胞不表达HLA-Ⅱ抗原,以确保自身抗原不被提呈维持自身稳定。因此,正常情况下胰岛细胞不表达HLA-Ⅱ抗原。

282、免疫系统对病原体过强的免疫应答会导致A、感染加重B、局部感染扩散至全身C、迅速清除病原体D、传染性超敏反应E、发生自身免疫性疾病正确答案:D解析:对病原体过强的免疫应答会导致超敏反应,属于Ⅳ型超敏反应,称为传染性超敏反应。

283、胸腺发生异常会导致A、T细胞缺失或减少B、B细胞缺失或减少C、T细胞和B细胞数量均减少D、体液中免疫球蛋白水平降低E、体液中补体水平降低正确答案:A解析:骨髓和胸腺是中枢免疫器官,骨髓是B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而胸腺是T淋巴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胸腺发育异常会导致T细胞缺失或减少。

284、人类B淋巴细胞发育成熟的部位是A、骨髓B、法氏囊C、胸腺D、脾脏E、扁桃体正确答案:A解析:骨髓是哺乳动物和人的造血器官,是各类免疫细胞的发源地,多能造血干细胞在骨髓中增殖,并分化、发育、成熟为各种血细胞。同时,骨髓是人体重要中枢免疫器官,B淋巴细胞也在此分化成熟。

285、完全抗原具有A、抗原性B、免疫原性C、反应原性D、抗原性和反应原性E、免疫原性和反应原性正确答案:E解析:完全抗原即抗原,同时具有免疫原性和抗原性(反应原性);不论完全抗原还是半抗原均具有抗原性,抗原性是抗原固有性质。抗原性通过与相应抗体特异性结合表现出来,又称为反应原性。 286、抗原抗体反应之间的作用力不包括A、共价键B、静电引力C、氢键D、疏水键E、范德华引力正确答案:A解析:抗原抗体特异性结合是基于抗原表位和抗体超变区分子间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抗原抗体之间是一种非共价结合,不形成共价键,需要四种分子间引力参与,包括静电引力、范德华引力、氢键结合力和疏水作用力。

287、抗原抗体结合具备特异性的基础是A、抗原表位与CDR空间结构互补B、抗原表位与CH空间结构互补C、抗原表位与C区空间结构比D、抗原表位与V区空间结构比E、抗原表位与CL区空间结构比正确答案:A解析:抗原表位与Ig分子CDR空间结构互补是抗原抗体反应具备特异性的物质基础。

288、关于抗原抗体亲和力A、超变区与抗原表位间结合的强度B、K值越大亲和性越低C、亲和性与K值无关D、亲和力与抗体结合价呈负相关E、抗原抗体反应强度与亲和力无关正确答案:A解析:抗原抗体的结合,K值越大,亲和性越高,与抗原结合也越牢固。抗原抗体亲和力指抗体结合部位与抗原表位间结合的强度,与抗体结合价相关,所谓多价优势,抗体亲和力高,与抗原结合牢固。 289、关于“抗原抗体反应”,表述正确的是A、环境因素决定两者结合强度B、一旦结合必形成大分子复合物C、可逆结合,不改变原有生物活性D、抗原分子大小决定反应强度E、无交叉反应存在正确答案:C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是分子表面结合,属于一种可逆反应,解离后不改变抗原或抗体原有生物活性。 290、影响抗原抗体结合强度最重要的因素是A、pHB、电解质C、亲和力D、温度E、蛋白浓度正确答案:C解析:抗原抗体结合强度主要决定于抗原抗体之间的亲和力,与抗原、抗体自身特性密切相关。

291、抗原抗体反应与两者浓度比关系是A、抗原抗体比例合适形成等价带B、抗原过剩时称为前带C、抗体过剩时称为后带D、后带导致假阳性E、抗体过量时,反应最快正确答案:A解析: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当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形成等价带,抗体过剩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292、关于“免疫血清”描述错误的是A、免疫血清是多克隆抗体B、为混合抗体C、容易产生交叉反应D、具备多价优势,亲和力较高E、免疫血清与抗原结合不易形成可见反应正确答案:E解析:免疫血清为多克隆抗体,是多种抗体的混合物,容易产生交叉反应。多克隆抗体具有多价优势,与抗原反应时,容易形成大分子复合物。

293、不成熟B淋巴细胞表达抗原识别受体为A、IgDB、mIgDC、mIgMD、IgME、IgG正确答案:CmIgM和mIgD构成B淋巴细胞识别抗原的主要受体,幼稚B淋巴细胞只表达mIgM,成熟B淋巴细胞同时表达mIgM和mIgD。

294、不能用于破碎组织细胞纯化免疫的方法是A、反复冻融法B、微波破碎法C、自溶法D、酶处理法E、表面活性剂处理法正确答案:B解析:初步制备免疫原破碎组织细胞的方法有反复冻融法、超声破碎法、自溶法、酶处理法、表面活性剂处理法。

295、单克隆抗体的特点不包括A、高亲和力B、高均一性C、高特异性D、易大量制备E、生物活性单一正确答案:A解析:单克隆抗体由单一B细胞克隆产生,单一克隆只识别一种抗原表位。因此,单克隆抗体具备高度的均一性、高度特异性且生物活性单一。一旦获得分泌抗体的杂交瘤细胞,且该细胞不发生突变,培养过程中会始终分泌抗体,可进行大量制备。亲和力是抗体质量的重要指标,高亲和力抗体需要大量筛选才能获得,不是所有的单克隆抗体均具有高亲和性。 296、用含4种抗原表位的天然蛋白质抗原免疫动物,活化B淋巴细胞克隆种类理论值是A、1B、4C、102D、103E、104正确答案:B解析:单一B细胞克隆表达一种抗原受体并识别一种抗原表位,理论上,4种抗

原表位的天然抗原能够活化4种B细胞克隆,产生4种特异性抗体。

297、将免疫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融合后,培养体系中细胞种类数目为A、1B、2C、3D、4E、5正确答案:E解析:细胞融合为一随机过程,融合后共有五种细胞存在,分别是脾-瘤融合细胞、脾细胞、脾-脾融合细胞、骨髓瘤细胞和瘤-瘤融合细胞。

298、HAT培养基中,阻断细胞DNA合成主要途径的成分是A、HB、AC、TD、“H”+“A”E、“T”+“A”正确答案:B解析:HAT为一种选择性培养基,其中“H”和“T”为DNA复制的原料,“A”为叶酸拮抗剂,能阻断细胞DNA合成主要途径。

299、T淋巴细胞表面识别抗原的受体是A、CD3B、TCRC、CD3-TCRD、CD4E、CD8正确答案:C解析:T淋巴细胞识别抗原受体包括:主要受体(TCR-CD3)和辅助受体(CD4或CD8),C为最佳答案。

300、Ⅲ型超敏反应涉及免疫复合物的A、产生B、沉积C、致病作用D、沉积与致病作用E、产生、沉积与致病作用正确答案:E解析:Ⅲ型超敏反应因免疫复合物引起,产生大量免疫复合物是诱因,继而在合适条件下沉积特定组织、沉积免疫复合物通过激活补体和中性粒细胞发挥致病作用。

301、杂交瘤技术中,常用的饲养细胞是A、脾细胞B、瘤细胞C、巨噬细胞D、胸腺细胞E、粒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容易获得,存活时间较长,同时能吞噬死细胞碎片,故一般用作饲养细胞。

302、无血缘关系的同种器官移植,发生移植排斥反应的主要原因是A、移植供血不足B、MHC的高度多态性C、移植物被细菌污染D、受者免疫功能紊乱E、受者体内有自身反应性T淋巴细胞正确答案:B解析:在同种异体移植时,决定组织相容性的同种抗原很多,其中起主要作用的是MHC的高度多态性。 303、抗人球蛋白试验属于A、直接凝集B、正向间接凝集C、反向间接凝集D、间接凝集抑制E、一种特殊间接凝集正确答案:E解析:抗人球蛋白试验属于一种特殊间接凝集试验,用于检测不完全抗体。其原理是通过抗人球蛋白(第二抗体)与待检抗体结合,待检抗体与红细胞表面抗原结合,形成凝集现象。 304、关于“直接凝集试验”叙述正确的是A、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反应B、只能检测抗原,不能检测抗体C、玻片凝集试验为半定量试验D、试管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E、肥达反应属于试管凝集正确答案:E解析:直接凝集反应中的抗原称为凝集原,为颗粒性抗原;该试验既能检测抗原,也能检测抗体;玻片凝集试验为定性试验方法,试管凝集试验为半定量试验方法;常用试管凝集试验有肥达试验和外斐试验。 305、属于直接凝集试验的是A、抗Rh测定B、RF测定C、抗链O测定D、CRP测定E、ABO血型测定正确答案:E解析:间接凝集试验分为4类:正向间接凝集反应、反向间接凝集反应、间接凝集抑制反应、协同凝集反应。常用试验有:间接血凝试验、乳胶凝集试验。

306、能形成沉淀反应的抗原不包括A、溶血性链球菌B、细菌培养液C、细胞裂解液D、血清蛋白E、组织液正确答案:A解析: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沉淀反应。组织液、细胞裂解液、血清蛋白、细菌培养液均为可溶性抗原,均可与相应抗体结合形成沉淀反应。

307、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A、保证抗原抗体的高亲和性B、保证抗体的高效价C、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过量D、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E、反应体系中保持抗原抗体为最适比例正确答案:D解析:免疫比浊法的基本原则是在反应体系中保持抗体过量。此时,待测抗原含量与浊度呈正相关。

308、免疫比浊属于A、沉淀反应B、中和反应C、补体结合反应D、凝集反应E、免疫标记技术正确答案:A解析:可溶性抗原与相应抗体结合,在一定条件下形成浊度,通过检测透射光或散射光的强度对抗原进行测定。因此,免疫比浊法属于沉淀反应。

309、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为A、5.0~7.5B、5.5~8.0C、6.5~8.5D、7.0~9.0E、7.5~9.5正确答案:C解析:抗原抗体反应液的最适pH为6.5~8.5,超越此限度不易形成免疫复合物(IC),甚至可引起IC解离。

310、免疫电泳中电流的作用是A、抑制抗原、抗体的扩散B、改变抗原的运行方向C、加速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D、改变抗体的运行方向E、使沉淀弧更明显正确答案:C解析:抗原、抗体均为蛋白质,一定条件下带有电荷,免疫电泳中电流加速抗原、抗体的运行速度。

311、关于“对流免疫电泳”叙述正确的是A、抗原带正电荷B、抗体带正电荷C、抗原泳向负极D、抗体泳向正极E、抗原泳向正极,抗体泳向负极正确答案:E解析:对流免疫电泳适合测定小分子抗原,抗原带负电荷,泳向正极,抗体在电渗作用下泳向负极。

312、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A、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B、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C、单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方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D、双向免疫扩散与两相反方向的规律改变的电流相结合的免疫扩散技术E、抗原、抗体反应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的统称正确答案:B解析:对流免疫电泳的原理是双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定向加速的免疫扩散技术。

313、如果用125I标记抗原,进行放射性测量的是A、α射线B、β+射线C、β-射线D、γ射线E、X射线正确答案:D解析:放射免疫分析所使用的核素分两类,一类发射γ射线,如125I,通常使用晶体闪烁体探测。另一类发射β-射线,如3H,使用液体闪烁体探测。

314、在荧光抗体技术中,常用的荧光素为A、FITCB、RB200C、TRITCD、PEE、R-RE正确答案:A解析:FITC为异硫氰基荧光素,黄绿色荧光,便于观察,且标记容易,为最常用的荧光素。

315、FITC的激发波长为A、495nmB、520nmC、570nmD、450nmE、360nm正确答案:A解析:每种荧光素均有其特定的激发光谱,FITC为495nm。

316、荧光效率是A、指荧光素产生荧光的强度B、指荧光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比C、指物质产生荧光的效率D、指特异荧光与非特异荧光的强度比E、指荧光素接受激发光后,产生的荧光色泽正确答案:B解析:荧光效率为荧光素基本特性之一,指荧光素将吸收的光能转变为荧光的百分比。

317、荧光效率的决定因素是A、荧光素本身特性B、激发光波长C、激发光强度D、环境因素E、温度正确答案:A解析:荧光效率为荧光素基本特性,与其他因素无关。

318、用于标记的HRP的RZ值应大于A、2.4B、3.0C、1.5D、3.5E、5正确答案:B解析:RZ值为酶纯度的指标,为保证较高的敏感度,RZ大于3.0。

319、继发性免疫缺陷常见的诱因不包括A、病毒感染B、淋巴系统肿瘤C、吸毒D、严重营养不良E、放化疗后正确答案:C解析:继发性免疫缺陷常见的诱因可以是病毒感染、严重营养不良、淋巴系统肿瘤、医源性因素等,但和吸毒无直接联系。

320、HRP与底物TMB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正确答案:B解析:HRP催化TMB呈蓝色,加终止液后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

321、HRP与底物OPD反应后的测定波长为A、278nmB、450nmC、403nmD、495nmE、492nm正确答案:E解析:HRP催化OPD呈黄色,加终止液后最大吸收波长为492nm。

322、每个亲和素含有能结合生物素亚基的数目是A、4B、2C、1D、3E、6正确答案:A解析:亲和素有4个相同的亚基,每个亚基均能结合一个生物素分子。

323、生物素分子中与亲和素结合的部位是A、噻吩环B、咪唑酮环C、苯环D、羰基E、-NH正确答案:B解析:生物素分子有两个环状结构,其中咪唑酮环是结合亲和素分子的主要部位。

324、亲和素的活性单位是以结合多少生物素所需的量来表示A、1μgB、2μgC、3μgD、4μgE、5μg正确答案:A解析:亲和素以结合1μg生物素所需的量作为其活性单位。

325、分子量最大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AC、IgMD、IgEE、IgD正确答案:C解析:IgM为五聚体结构,其分子量最大。

326、sIgA是A、单体B、双聚体C、三聚体D、四聚体E、五聚体正确答案:B解析:sIgA由两个Ig单体借J链连接而成,含分泌片段,为二聚体结构。

327、IgG补体结合点位于A、CH1B、CH2C、CH3D、CH4E、CDR正确答案:B解析:IgG与抗原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可通过经典途径激活补体。与补体结合的部位位于CH2功能区。

328、关于“补体”叙述错误的是A、参与经典途径成分的主要成分是C1~C9B、补体系统各组分均存在于体液中C、补体具有不稳定性,对温度敏感D、C1由3个亚单位组成,为C1q、C1r和C1sE、补体各成分中C3含量最多正确答案:B解析:补体系统由4部分组成:经典途径成分,替代途径成分,调节因子,补体受体。前3部分存在于体液中,补体受体为膜结合分子。

329、1mg链霉亲和素的最高活性可达A、15单位B、18单位C、20单位D、25单位E、30单位正确答案:B解析:1mg链霉亲和素的最高活性可达18单位。 330、1mg亲和素的最高活性可达A、13~15单位B、16~18单位C、18~20单位D、20~25单位E、25~30单位正确答案:A解析:1mg亲和素的最高活性单位约为13~15。

331、关于小吞噬细胞的运动形式叙述正确的是A、单纯随机运动B、单纯定向运动C、趋向运动D、随机运动和定向运动E、旋转运动和定向运动正确答案:D解析:随机运动(类似布朗运动)和定向运动,是中性粒细胞运动形式。

332、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可划分为A、1个阶段B、2个阶段C、3个阶段D、4个阶段E、5个阶段正确答案:C解析:机体内吞噬细胞的吞噬活动大致划分为趋化、吞噬和消化3个阶段。 333、严重联合免疫缺陷病是指A、固有性免疫缺陷和适应性免疫缺陷B、体液免疫缺陷和补体系统缺陷C、细胞免疫缺陷和吞噬细胞功能缺陷D、T细胞缺陷和B细胞缺陷E、细胞免疫缺陷和补体系统缺陷正确答案:D解析:联合免疫缺陷是指T细胞功能和B细胞功能缺陷。

334、判定被中性粒细胞吞噬的白色念珠菌是否被杀死的染液为A、苏丹Ⅲ染液B、复红染液C、刚果红染液D、美蓝溶液E、沙黄染液正确答案:D解析:检测细胞内杀菌功能时,加美蓝溶液作活体染色,如胞内白色念珠菌呈蓝色,表示该菌已被杀死。

335、机体内产生IL-1的主要细胞是A、B淋巴细胞B、T淋巴细胞C、浆细胞D、巨噬细胞E、嗜碱性粒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许多细胞均能产生,但主要以巨噬细胞为主,IL-1是一种重要的炎症因子。 336、具有细胞毒效应的细胞因子是A、IL-4B、TNFC、IL-2D、IL-5E、CSF正确答案:B解析:TNF对多种肿瘤细胞有杀伤和抑制作用,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具有细胞毒效应。

337、产生免疫球蛋白的细胞是A、白细胞B、红细胞C、浆细胞D、单核细胞E、网织红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B细胞接受抗原刺激后,活化增殖并分化为浆细胞,分泌免疫球蛋白。

338、属于五聚体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AC、IgMD、IgEE、IgD正确答案:C解析:血清中的IgM有5个免疫球蛋白单体,由J链连接而成,属于五聚体。

339、重链由1个VH和3个CH功能区组成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IgAB、IgA、IgMC、IgM、IgED、IgG、IgEE、IgD、IgE正确答案:A解析:IgG、IgA的重链有1个VH和3个CH功能区。

340、IgG的重链是A、α链B、γ链C、μ链D、δ链E、ε链正确答案:B解析:根据CH抗原性不同将Ig重链分为5种,IgG的重链是γ链。

341、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中κ和λ的比值是A、1:1B、2:1C、3:1D、4:1E、5:1正确答案:B解析:Ig合成中,两种轻链按一定比例与重链组成免疫球蛋白。正常人血清免疫球蛋白中κ和λ的比值是2:1。

342、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最先出现的免疫球蛋白为A、IgGB、IgAC、IgMD、IgEE、IgD正确答案:C解析:初次免疫应答过程中,IgM最早出现且效价较低。

343、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的免疫球蛋白是A、IgGB、IgAC、IgMD、IgEE、IgD正确答案:A解析:IgG在血液中的含量最高。

344、能激活补体经典途径的免疫球蛋白是A、IgM和IgEB、IgG和IgAC、IgG和IgMD、IgG和IgDE、IgM和IgD正确答案:C解析:补体经典途径是以结合抗原后的IgG或IgM类抗体为主要激活剂。

345、在补体系统中既参与经典激活途径也参与替代激活途径的组分是A、C1B、C2C、C3D、CAE、B因子正确答案:C解析:补体经典途径成分按其被发现的先后顺序分别命名为C1~C9,补体替代途径成分有B因子、D因子、P因子、C3、C5~C9。

346、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剂是A、IgGB、IgMC、IgG和IgMD、IgG或IgM与相应抗原形成的复合物E、游离抗原正确答案:D解析:补体经典途径的激活剂是IgG或IgM与相应抗原形成的复合物,游离抗原或抗体均不能激活补体。 347、“MHC”的中文表述为A、组织相容性抗原B、主要组织相容性抗原C、人类白细胞抗原D、免疫复合体E、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正确答案:E解析:MHC是major histocompatibility complex的缩写,含义为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

348、编码人β2-M基因位于A、8号染色体B、15号染色体C、9号染色体D、12号染色体E、16号染色体正确答案:B解析:β2-M是MHC-Ⅰ类分子的轻链,由15号染色体上的基因编码。

349、关于HLA-Ⅰ分子正确的叙述是A、供CD4+Th细胞识别B、与提呈外源性抗原无关C、与提呈内源性抗原无关D、主要提呈外源性抗原E、主要提呈内源性抗原正确答案:E解析:HLA-Ⅰ分子主要提呈内源性抗原。

350、关于流式细胞术应用正确的叙述是A、对细胞的理化特性进行定量分析B、对细胞的理化特性进行定性分析C、能够对细胞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多参数定性分析D、能够对细胞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E、对细胞的特定生物学特性进行定量分析正确答案:D解析:流式细胞术的功能非常强大,能够精确、快速对细胞的理化和生物学特性进行多参数定量分析。

351、使用流式细胞术对细胞大群体进行分析,可在多长时间内完成A、1~2分钟B、4~5分钟C、6~7分钟D、8~10分钟E、10~12分钟正确答案:A解析:流式细胞仪功能强大,检测速度快,对细胞大群体进行分析,可在1~2分钟内完成。

352、化学发光免疫测定最常用的反应体系为A、气相B、液相C、固相D、半固体E、气溶胶正确答案:B解析:化学发光反应目前多在液相中进行。

353、散射比浊免疫分析的原理错误的是A、波长的光源沿水平轴照射B、溶液中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时发生反射C、偏转角度与发射光波长密切相关D、偏转角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多少密切相关E、偏转角度与抗原-抗体复合物大小密切相关正确答案:B解析:光沿水平轴照射,通过溶液时被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折射,发生偏转。

354、速率散射比浊分析设计的前提是A、抗原过量B、抗体过量C、抗体与抗原处于最适比D、抗原与抗体比例为1:1E、抗原与抗体比例为2:1正确答案:B解析:速率法是测定最大反应速率,即在抗原抗体反应达到最高峰时,测定其复合物形成的量,峰值的高低在抗体过量情况下与抗原的量成正比。

355、免疫透射比浊分析中,检测器与透射光的夹角为A、0°B、5°C、15°D、45°E、90°正确答案:A解析:免疫透射比浊原理是光线通过一定体积的溶液时,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粒子对光线的反射和吸收,引起透光的减少,光通量与复合物的量成反比。

356、化学发光反应中,产生发光的重要条件是A、足够的激发能B、抗原过量C、抗体过量D、足够的触酶E、合适的载体正确答案:A解析:某些物质在化学反应时吸收了化学能,使反应产物分子激发到电子激发态,当电子从激发态转回到基态时,多余的能量以光子的形式释放出来,此现象称化学发光。

357、时间分辨荧光免疫测定中的标记物质是A、FITCB、RB200C、血清清蛋白D、镧系元素E、胆红素正确答案:D解析:镧系元素产生的荧光为长寿命荧光,其他大部分背景荧光信号是短暂存在的,其与时间分辨荧光技术相结合,降低瞬时荧光的干扰,提高了分析灵敏度。

358、可应用于发光酶免疫分析的物质为A、FITCB、RB200C、4-甲基伞形酮磷酸盐D、Eu3+螯合物E、TRITC正确答案:C解析:发光酶免疫分析是以碱性磷酸酶为标记物,反应管作为固相载体,以4-甲基伞形酮磷酸盐(4-MUP)为酶反应发光基质。

359、与经典免疫学方法相比,自动化免疫检测的优点不包括A、缩短了检测时间B、提高了检测的灵敏度C、提高了检测的特异性D、提高了检测的准确性E、减轻了操作者的劳动强度正确答案:C解析:无论是经典的免疫学检测方法还是自动化免疫检测,其基本原理都是抗原抗体反应,因此检测的特异性基于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两者之间并未发生显著变化,所以C项不是自动化免疫检测的优点。

360、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是A、分析前质量保证B、室间质量评价C、精密度D、室内质量控制E、分析中质量保证正确答案:A解析:分析前质量保证是保证检验信息正确、有效的先决条件。 361、血清电泳时,Ig主要分布于A、α1区B、α2区C、β区D、γ区E、α区正确答案:D解析:Ig分子量较大,电泳时迁移缓慢,主要位于γ区。

362、关于M蛋白叙述正确的是A、M蛋白是免疫球蛋白B、M蛋白具有免疫活性C、M蛋白是单克隆免疫球蛋白D、M蛋白是膜免疫球蛋白E、M蛋白是多聚体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C解析:M蛋白是monoclonal protein,其含义是单个B细胞恶性增殖所分泌的免疫球蛋白,无抗体生物活性。

363、本周蛋白的本质是A、完整免疫球蛋白B、游离的重链C、游离的轻链D、微球蛋白E、二聚体免疫球蛋白正确答案:C解析:本周蛋白为游离的轻链。 364、免疫缺陷病最常见的临床表现是A、反复发作并难以控制的感染B、自身免疫病高发C、遗传倾向D、易发生于婴儿E、肿瘤高发正确答案:A解析:免疫缺陷病涉及多种临床表现,但以反复发作的感染最为常见。

365、下列实验原理属于交叉反应的是A、结核菌素试验B、肥达试验C、冷凝集试验D、外斐试验E、糖发酵试验正确答案:D解析:多数天然抗原具有不止一种抗原表位,与另一物质可能有共同抗原表位,对

检验结果产生交叉反应。外斐试验就是利用交叉反应建立的实验方法。

366、乳胶凝集试验测定的类风湿因子(RF)属于A、IgGB、IgAC、IgMD、IgDE、IgE正确答案:C解析:类风湿因子为抗IgG,可以是IgG、IgA、IgM,其中IgM 类RF为5聚体分子,与RF结合容易出现凝集。因此,乳胶凝集试验测定的类风湿因子(RF)属于IgM。

367、抗原抗体反应的最适温度为A、15℃B、25℃C、35℃D、37℃E、40℃正确答案:D解析:温度影响抗原抗体的结合,一般以15~40℃为宜,最适温度为37℃,温度高于56℃时,可导致已结合的抗原抗体再解离,甚至变性或破坏。

368、不属于抗原抗体反应的是A、凝胶电泳技术B、协同凝集试验C、单向扩散试验D、补体结合试验E、淋巴母细胞转化试验正确答案:E解析:抗原抗体反应目前临床应用的主要有沉淀反应、凝集反应、补体参与反应、中和反应、标记免疫的抗原抗体反应。

369、非免疫原性的佐剂是A、百日咳杆菌B、脂多糖C、卡介苗D、石蜡油E、枯草分枝杆菌正确答案:D解析:具备免疫原性的佐剂有卡介苗、枯草分枝杆菌、短小棒状杆菌、百日咳杆菌、脂多糖、细胞因子等,不具备免疫原性的佐剂有氢氧化铝佐剂、磷酸铝、磷酸钙、石蜡油、羊毛脂、表面活性剂、藻酸钙、多聚核苷酸、胞壁肽等。

370、最佳过敏反应诊断方法是A、点刺试验B、血清总IgE测定C、血清特异性IgE测定D、点刺试验+血清总IgE测定E、点刺试验+血清特异性IgE测定正确答案:E解析:过敏反应为IgE介导,诊断关键是寻找过敏原。点刺试验是过敏原筛查的体内试验,而特异性IgE是过敏原筛查的体外试验,二者组合能够弥补各自缺点,答案为E。

371、关于“佐剂应用”叙述错误的是A、可溶性抗原需使用佐剂B、所有免疫原必须使用佐剂C、可与抗原同时免疫D、应用佐剂可提高抗体效价E、颗粒性抗原可不使用佐剂正确答案:B解析:应用佐剂可提高抗体效价,是否使用佐剂根据免疫原性质决定。一般原则是可溶性免疫原需使用,颗粒性抗原不需使用。佐剂可提前免疫,也可与抗原同时免疫。

372、制备单克隆抗体技术的出现,促进了商品化试剂盒的发展,主要是由于单克隆抗体具备A、高亲和力B、高均一性C、高纯度D、高效价E、生物活性单一正确答案:B解析:单克隆抗体高度的均一性可减少抗体的批间差异,减少试剂盒批间差异。

373、应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诊断试剂,提高了实验方法的A、灵敏度B、特异度C、重复性D、准确性E、简便性正确答案:B解析:单克隆抗体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减少交叉反应,提高实验方法的特异性。 374、应用单克隆抗体作为诊断试剂,可能的缺点为A、抗原抗体反应的亲和力降低B、抗原抗体反应的特异性降低C、抗原抗体反应的重复性降低D、抗原抗体反应的敏感度降低E、抗原抗体反应的准确度降低正确答案:A解析:单克隆抗体只识别单一抗原表位,与抗原结合的强度不如多克隆抗体,故抗原抗体反应的亲和力降低。

375、协同凝集试验采用的固相载体是A、人红细胞B、人“O”型红细胞C、金黄色葡萄球菌D、绵羊红细胞E、醛化绵羊红细胞正确答案:C解析:协同凝集试验是一种反向间接凝集,采用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载体。该菌体细胞壁中含有A蛋白(SPA),SPA能与特异性抗体IgG的Fc段结合。当其与IgG抗体连接时,就成为抗体致敏的颗粒载体,若与相应抗原接触,即出现凝集现象。

376、间接血凝试验采用的固相载体是A、人红细胞B、人“O”型红细胞C、鼠红细胞D、绵羊红细胞E、醛化绵羊红细胞正确答案:E解析:间接血凝试验是以红细胞作为载体的间接凝集试验。绵羊红细胞容易获得,醛化后容易保存和致敏,为最常用的固相载体。

377、乳胶法妊娠试验属于A、间接凝集试验B、反向间接凝集试验C、间接凝集抑制试验D、反向间接凝集抑制试验E、协同凝集试验正确答案:C解析:间接凝集抑制试验是将标本与抗体试剂反应,然后加入致敏栽体,若未出现凝集现象,说明待测标本中含有相应抗原,凝集反应被抑制,如乳胶法妊娠试验。 378、免疫组化技术的关键试剂是A、抗原B、抗体C、标记抗体D、固定剂E、洗涤液正确答案:C解析:标记抗体是所有免疫组化技术中的必备试剂,同时也是关键试剂。

379、APAAP复合物中的酶是A、胶原酶B、胃蛋白酶C、葡萄糖氧化酶D、碱性磷酸酶E、辣根过氧化物酶正确答案:D解析:APAAP含义为抗碱性磷酸酶-碱性磷酸酶复合物,“AP”为碱性磷酸酶英文的缩写。

380、组化染色前,应对标本进行固定。固定最主要的目的是A、保持组织细胞抗原性的稳定B、防止细胞脱落C、防止细胞自溶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E、使细胞内蛋白质凝固正确答案:A解析:固定可防止细胞脱落,但主要目的是保持组织细胞抗原特异性的稳定。

381、检测沉积在组织中免疫复合物的方法是A、酶免疫测定B、放射免疫测定C、荧光抗体染色D、HE染色E、组织匀浆,提取IC再检测正确答案:C解析:取活体组织,通过免疫荧光抗体染色,可直接对组织中免疫复合物定位。

382、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中,实验结果判定终点为A、100%溶血B、75%溶血C、50%溶血D、25%溶血E、不溶血正确答案:C解析:总补体活性通过溶血试验测定,因溶血程度与补体活性呈“S”曲线,50%溶血时,补体活性变化对溶血程度影响最大,试验最敏感。因此,采用50%溶血作为实验结果判定终点。 383、半数溶血试验(CH50)用于测定A、补体C3含量B、补体C3活性C、总补体含量D、总补体活性E、总补体活性和总补体含量正确答案:D解析:补体含量测定通过免疫化学方法测定,只能测定单一组分;CH50试验是测定经典途径(C1-C9)活化能力,通过溶血反应显示,为活性测定,非含量测定。

384、能够鉴别M蛋白类别的方法为A、血清区带电泳B、对流免疫电泳C、免疫固定电泳D、双向琼脂扩散E、单向琼脂扩散正确答案:C解析:能够鉴别M蛋白类别的经典方法为免疫电泳技术:先将待分析血清进行电泳,之后再用不同重链或轻链的抗体进行双向琼脂扩散。免疫电泳经改进形成免疫固定电泳,可节省抗体和检测时间。故目前鉴别M蛋白类别的方法为免疫固定电泳(选项为C)。

385、用碘原子标记多肽或蛋白,是因为这类分子上有一种氨基酸,这种氨基酸是A、赖氨酸B、酪氨酸C、色氨酸D、蛋氨酸E、亮氨酸正确答案:B解析:在正1价或0价状态,碘原子可以取代酪氨酸分子上羟基邻位的氢原子而标记在蛋白或多肽上。

386、放射免疫诊断药盒购置后一般能用1~2个月,不能放置时间过长,是因为A、抗原变性B、抗体失活C、放化纯降低D、细菌污染E、超过半衰期正确答案:C解析:主要有两个原因,一是125I的半衰期为60天左右,随着时间延长,计数率下降;二是125I可以从标记抗原上脱落。

387、落射荧光显微镜的吸收滤片应安装在A、激发滤片与分色镜之间B、物镜与分色镜之间C、光源与激发滤片之间D、分色镜与目镜之间E、物镜与载玻片之间正确答案:D解析:吸收滤片的作用是允许荧光通过,阻止紫外光通过,安装在分色镜与目镜之间。

388、IgG能与FITC异硫氰基稳定结合形成标记抗体的部分是A、羧基B、羟基C、氨基D、醛基E、-OH正确答案:C解析:FITC异硫氰基能与抗体的氨基结合形成稳定化学键。

389、监测肾移植排斥反应发生的有效指标是A、尿蛋白B、肾功能C、IL-2D、sIL-2RE、T细胞计数正确答案:D解析:监测肾功能变化可直接反映肾损伤,如有损伤说明已发生排斥反应;移植排斥主要由T细胞活化造成,监测CD4+/CD8+比值具有重要意义,但单独T细胞计数意义不大。动态监测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sIL-2R),对急性排斥反应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一般情况下血清白细胞介素2(IL-2R)水平很低。 390、参与Ⅱ型超敏反应的成分不包括A、补体B、NK细胞C、T细胞D、吞噬细胞E、IgG正确答案:C解析:Ⅱ型超敏反应为溶细胞型超敏反应,属于体液免疫,抗体、补体、NK细胞、吞噬细胞均参与,但不包括T细胞。

391、落射荧光显微镜的激发滤片应安装在A、激发滤片与分色镜之间B、物镜与分色镜之间C、光源与分色镜之间D、分色镜与目镜之间E、物镜与载玻片之间正确答案:C解析:激发滤片的作用是允许特定波长的激发光通过,安装在光源与分色镜之间。

392、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中,标记物为A、EuB、TbC、CeD、AuE、Zn正确答案:A解析:Eu形成的螯合物具有较长的荧光寿命,可作为时间分辨免疫荧光技术中的标记物。

393、不属于Ⅲ型变态反应的疾病是A、血清病B、类风湿性关节炎C、链球菌感染后肾小球肾炎D、系统性红斑狼疮E、突眼性甲状腺肿正确答案:E解析:Ⅲ型变态反应为免疫复合物沉积活化补体引起的炎症反应。上述选项中突眼性甲状腺肿属于自身抗体直接引起的功能紊乱,不属于Ⅲ型变态反应。

394、纯化荧光标记抗体时,快速去除游离荧光素的方法为A、透析法B、盐析法C、离子交换层析D、凝胶层析E、超速离心正确答案:D解析:透析法和凝胶层析均能去掉游离荧光素,但透析法较慢。

395、ELISA常用的固相材料为A、NC膜B、聚苯乙烯C、磁性颗粒D、尼龙膜E、凝胶正确答案:B解析:聚苯乙烯蛋白吸附性能好,易于包被;可塑性能强,便于制作成各种形状;透光性能好,便于检测,

故为最常用的固相材料。

396、HRP的酶活性基团是A、糖蛋白B、亚铁血红素C、清蛋白D、球蛋白E、色氨酸正确答案:B解析:HRP由糖蛋白和亚铁血红素组成,其酶的活性基团位于亚铁血红素部分。

397、双抗体夹心ELISA可用于检测A、CEAB、胰岛素C、吗啡D、ANAE、RF正确答案:A解析:双抗体夹心ELISA主要用于检测大分子抗原,以确保待测抗原与固相抗体和酶结合物抗体反应。小分子抗原位点较少,不适合小分子抗原的检测。

398、标记抗体具有通用性的ELISA为A、双抗体夹心B、一步法C、捕获法D、竞争法E、间接法正确答案:E解析:间接法主要用于检测抗体,包括病原体抗体或自身抗体。不论哪一种抗体,它们均具有同种型抗原表位,这种表位具有种属特异性,但种属内是相同的。因此,间接法的标记抗体在同一种属内具有通用性。

399、间接ELISA可用于检测A、AFPB、胰岛素C、HIV抗体D、吗啡E、HBsAg正确答案:C解析:间接法主要用于检测抗体,包括病原体抗体或自身抗体。

400、酶免疫印迹所用的固相材料为A、NC膜B、聚苯乙烯C、磁性颗粒D、尼龙膜E、凝胶正确答案:A解析:酶免疫印迹技术首先将蛋白质通过电泳技术分离,再将凝胶中的蛋白区带转印至NC膜上,封闭后进行ELISA检测。因此,酶免疫印迹技术的固相基质是NC膜。

401、测定IgM类抗弓形体抗体时,用于包被的物质是A、IgMB、抗IgMC、弓形体抗原D、IgGE、抗IgG正确答案:B解析:应用捕获法可检测IgM类抗体,其包被物质是抗IgM,用于捕获血清中所有IgM。 402、以磷酸盐作为包被缓冲液,最佳pH为A、5.6B、7.4C、7.0D、8.6E、9.6正确答案:B解析:采用磷酸盐作为包被缓冲液一般选择中性条件,即pH7.2~7.4。

403、石蜡包埋材料在进行免疫组化反应之前,需用酶消化处理切片,其目的是A、保持细胞抗原性的稳定性B、促进抗原表位重新裸露C、防止细胞脱落D、终止胞内酶的活性E、防止细胞自溶正确答案:B解析:酶可消化部分蛋白,使组织的通透性增强,利于抗原抗体反应,促进抗原表位的重新暴露。

404、异硫氰基荧光素的激发波长是A、495nmB、530nmC、570nmD、550nmE、360nm正确答案:A解析:每种荧光素均有其特定的激发波长,选择合适激发光可提高荧光强度。异硫氰基荧光素的激发波长是490~495nm,发射波长为530nm黄绿色荧光。

405、免疫组化技术选择固定剂的标准中,最重要的是A、能保持抗原的免疫活性B、能保持细胞和组织的形态C、使用方便D、无毒,对操作者无伤害E、价格经济正确答案:A解析:免疫组化是通过抗原抗体反应实现对特定抗原的检测,抗原抗体反应是重要环节。故重要的是保持组织细胞表面抗原的免疫活性。 406、荧光显微镜构造中不包括A、激发光源B、激发滤片C、吸收滤片D、聚光器E、细胞分选系统正确答案:E解析:细胞分选系统为流式细胞仪的特殊结构,用于细胞分选。

407、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的常用方法是A、密度梯度离心B、流式细胞术C、亲和板分离D、水平离心E、免疫磁珠正确答案:A解析:单个核细胞的比重与红细胞、白细胞及血小板不同,可通过密度梯度离心进行分离。

408、从单个核细胞中去除单核细胞最便捷的方法是A、E花环沉降法B、亲和板法C、免疫磁珠法D、黏附贴壁法E、尼龙棉吸附法正确答案:D解析:单核细胞具有黏附玻璃或塑料表面的特性,通过黏附贴壁法可去除单个核细胞中的单核细胞。 409、将PBMC悬液倾于玻璃培养瓶中,置细胞培养箱4小时,贴壁的细胞主要是A、T细胞B、B细胞C、淋巴细胞D、单核细胞E、NK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单核细胞具有黏附玻璃或塑料表面的特性,将PBMC悬液倾于玻璃培养瓶中,置细胞培养箱4小时,贴壁的细胞主要是单核细胞。

410、用于分离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方法是A、E花环沉降法B、密度梯度离心法C、免疫磁珠法D、黏附贴壁法E、尼龙棉吸附法正确答案:C解析: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区别主要在于分化抗原,只能通过特异性抗体区分,故采用免疫磁珠法分离。

411、淋巴细胞转化试验常用的非特异性刺激物是A、PHAB、PWMC、LPSD、Con-AE、SPA正确答案:A解析:T细胞表面具有PHA受体,能与PHA结合,促进体外培养的T细胞发生转化并增殖。

412、能反映T细胞免疫活性的实验项目为A、淋巴细胞转化试验B、T细胞计数C、Ig含量测定D、B细胞增殖试验E、溶血空斑试验正确答案:A解析:T细胞表面具有PHA受体,能与PHA结合,促进体外

培养的T细胞发生转化并增殖。这一过程称为淋巴细胞转化,常用于反映细胞免疫的功能。

413、巨噬细胞吞噬试验中,共观察489个吞噬细胞,其中284个巨噬细胞吞噬了不同数量的鸡红细胞,被吞噬鸡红细胞的总数为312个。吞噬率为A、284/489B、312/489C、489/284D、489/312E、284/312正确答案:A解析:吞噬率为吞噬鸡红细胞的巨噬细胞数量占整个巨噬细胞数量的百分率。因此,答案为284/489。

414、关于NBT试验的临床意义叙述正确的是A、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外杀菌能力B、检测T淋巴细胞的杀菌能力C、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D、检测B淋巴细胞的杀菌能力E、检测淋巴细胞的杀菌能力正确答案:C解析:NBT试验检测中性粒细胞的胞内杀菌能力,细胞内酶作用于NBT,形成紫色结晶。 415、分析中性粒细胞化学发光程度的临床意义为A、与其代谢活性无关B、与其吞噬功能无关C、与其趋化功能有关D、可用于观察其代谢活性E、可用于观察趋化功能正确答案:D解析:该细胞在吞噬经调节的金葡菌过程中,伴有化学发光的产生,因此可用于观察其代谢活性及吞噬功能。

416、检测Ⅲ型超敏反应的试验A、点刺试验B、斑贴试验C、皮内试验D、激发试验E、免疫复合物测定正确答案:E解析:Ⅲ型超敏反应的发生主要是由循环免疫复合物(CIC)引起,通过检测CIC可证实某些疾病是否与Ⅲ型超敏反应有关。

417、IgE与肥大细胞结合的部位是A、FabB、CH2C、CH4D、CH1E、CH3正确答案:C解析:肥大细胞和嗜酸性粒细胞表面具有高亲和性IgE Fc受体,可与IgE的Fc段的CH4结合。

418、在Ⅱ型超敏反应中A、细胞毒性抗体直接引起靶细胞溶解B、Tc细胞参与反应而导致细胞被杀伤C、组胺的释放在早期起重要作用D、补体活化导致细胞或组织损伤的机制E、中性粒细胞杀伤作用导致组织损伤正确答案:D解析:抗原或抗原抗体复合物存在于细胞膜上;介导的抗体是IgG、IgM,有补体、吞噬细胞、NK细胞参与,导致靶细胞破坏。

419、冷球蛋白出现沉淀一般在A、2~4小时B、6~8小时C、8~12小时D、16~20小时E、24~72小时正确答案:E解析:低温条件下,冷球蛋白一般在24~72小时出现沉淀。

420、对M蛋白的轻链型进行鉴定可以用A、血清蛋白区带电泳B、免疫电泳C、免疫固定电泳D、火箭免疫电泳E、免疫印迹技术正确答案:C解析:采用免疫固定电泳,应用抗κ和抗λ血清,可鉴定M蛋白的轻链型。

421、不属于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的症状为A、贫血B、视力减退C、体重减轻D、乏力E、骨折正确答案:E解析: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为血清中IgM增高,导致血液高黏滞综合征,表现为黏膜出血、视力减退及其他神经症状。虽出现贫血、体重下降症状,但和多发性骨髓瘤不同,很少出现骨损害。

422、在原发性巨球蛋白血症患者的血液中增多的IgM的沉降系数是A、5SB、7SC、12SD、19SE、27S正确答案:D解析:IgM为五聚体,沉降系数为19S。 423、分离血清免疫复合物一般采用的PEG的最终浓度为A、1%~2%B、3%~4%C、5%~7%D、6%~8%E、7%~10%正确答案:B解析:在pH、离子强度等条件固定时,蛋白质分子量越大,用以沉淀的PEG浓度越低,分离血清免疫复合物一般采用的最终浓度为3%~4%。 424、根据免疫复合物(IC)的物理学性质,常用于检测CIC的方法是A、超速离心法B、分子超滤法C、PEG沉淀法D、冷球蛋白沉淀法E、聚丙烯酰胺凝胶电泳法正确答案:C解析:PEG用于沉淀蛋白质,沉淀具有可选性,对蛋白质生物活性无影响,是免疫复合物检测较常用的方法。

425、患者女性,34岁。因手腕痛就医,初步检查ANA、RF均为阳性,肝、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此患者应进一步检查的自身抗体是A、Sm抗体B、SS-A抗体C、SS-B抗体D、ENA抗体谱E、抗组蛋白抗体正确答案:D解析:ANA阳性患者应对其自身抗体的种类进行分析,故应进行ENA抗体谱的检测。 426、下面属于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方法是A、胰蛋白酶解离法检测HBsAg-CICB、捕获法ELISA检测肾综合征出血热Ag/IgE和Ag/IgD-CICC、PEG比浊法D、C1q固相法E、抗C3-CIC-ELISA正确答案:B解析:双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是同一抗原与Ig类型如IgD或IgE抗体形成免疫复合物。分别用抗人IgD、IgE包被,待测血清中免疫复合物中的IgD、IgE的Fc段与之结合,加酶标抗抗体,底物显色,根据颜色深浅反映出特异性免疫复合物的存在。

427、患者女性,43岁。因关节肿痛就医,初步检查ANA、RF均为阳性,肝、肾功能指标未见异常。取关节滑膜组织,经酶免疫组化技术检测,血管内皮细胞何种物质表达量升高A、ICAM-1B、ECGFC、CD2D、

LFA-1E、MHC-Ⅰ类分子正确答案:A解析:炎症反应时血管内皮细胞ICAM-1可升高。 428、关于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检测的正确说法是A、只检测免疫复合物的总量B、检测方法比较少C、应用较少D、需考虑免疫复合物中抗原的性质E、不同方法检测原理相近正确答案:A解析: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不考虑免疫复合物中抗原性质,只检测免疫复合物的总量,检测方法较多,应用较广。 429、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验技术中,最普遍应用的是A、SPA夹心ELISAB、人红细胞试验C、mRF固相抑制试验D、PEG沉淀法E、C1q固相法正确答案:D解析:非特异性循环免疫复合物的检验技术中,普遍应用的是PEG沉淀法。

430、检测HBsAg-CIC所用的方法是A、PEG沉淀法B、C1q固相法C、抗C3-CIC-ELISAD、胰蛋白酶解离法E、抗C4-CIC-ELISA正确答案:D解析:PEG沉淀血液中的免疫复合物,继而用胰蛋白酶消化沉淀中的抗体蛋白,游离出抗原成分,用反向间接血凝试验检测HBsAg-CIC。

431、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中,溶血素用量为A、0.5单位B、1.0单位C、1.5单位D、2.0单位E、4.0单位正确答案:D解析:总补体活性通过溶血试验测定,溶血素为定量,采用两个溶血素单位。 432、测定补体C3成分的常用方法为A、酶免疫测定B、放射免疫测定C、发光免疫测定D、免疫电泳技术E、免疫比浊正确答案:E解析:补体C3属于球蛋白,免疫原性很强,可制备特异性抗体。特异性抗体与血清C3结合形成浊度,通过比浊即可测定血清中C3含量。

433、不能通过血清学试验鉴定的HLA为A、HLA-AB、HLA-BC、HLA-CD、HLA-DPE、HLA-DR正确答案:D解析:利用特异性抗血清,通过微量细胞毒试验可对所有HLA-Ⅰ类抗原和HLA-DR抗原进行分型,其他抗原需通过细胞分型法鉴定。

434、血清学分型法鉴定HLA,待检细胞通常为A、肾组织细胞B、淋巴细胞C、单核细胞D、血小板E、红细胞正确答案:B解析:淋巴细胞丰富表达HLA分子,获取容易,可作为待检细胞。

435、微量细胞毒试验中,补体的来源为A、人血清B、马血清C、兔血清D、羊血清E、鼠血清正确答案:C解析:新鲜兔血清补体活性高,微量细胞毒试验常用兔血清。

436、用于鉴定HLA-Ⅱ抗原的抗血清,必须经A、血小板吸附B、白细胞吸附C、淋巴细胞吸附D、血浆吸附E、单核细胞吸附正确答案:A解析:血清学分型法所用的分型血清,同时含有Ⅰ类和Ⅱ类两种抗原的抗体,为防止Ⅰ类抗原的抗体干扰,必须经多人份血小板吸附(血小板只表达Ⅰ类抗原)。 437、散射比浊分析中,多采用A、Mile原理B、Rayleigh原理C、Fahey原理D、Mancini原理E、Sternberg原理正确答案:B解析:当入射光通过时,如颗粒直径比入射光波长小很多,则散射光的分布比较均匀,为Rayleigh散射。如颗粒直径接近入射光波长,则散射光分布明显不均匀,为Mile散射。

438、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与散射免疫比浊分析的主要区别为A、测定抗原抗体复合物B、可快速测定C、灵敏度高D、测定散射信号E、抗原抗体结合反应的动力学测定正确答案:E解析:速率散射比浊分析中的速率是指抗原抗体结合反应过程中,在单位时间内两者结合的速度。

439、免疫透射比浊分析应保证A、抗原过量B、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C、抗体抗原反应温育时间要短D、足够的触酶E、固相载体正确答案:B解析:免疫透射比浊分析实验要求溶液中存在的抗原抗体复合物分子应足够大,分子太小则阻挡不了光线的通过。

440、需通过ALP催化才能产生发光效应的物质是A、吖啶酯类B、三丙胺C、鲁米诺类D、三联吡啶钌E、AMPPD正确答案:C解析:化学发光酶免疫测定可以标记碱性磷酸酶,鲁米诺为发光底物。

441、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最常使用的标记物为A、吖啶酯类B、三丙胺C、鲁米诺类D、三联吡啶钌E、三氧乙烷正确答案:D解析:发光剂三联吡啶钌和电子供体三丙胺在电极表面进行电化学和化学发光两个过程。

442、目前时间分辨荧光检测系统最常用的激发光源为A、脉冲钨灯B、脉冲氙灯C、高压汞灯D、卤素灯E、氖灯正确答案:B解析:时间分辨荧光检测仪器光源:脉冲氙灯(闪烁1000次/秒)。

443、目前在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应用最多的技术为A、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免疫B、荧光偏振免疫测定C、荧光酶免疫分析D、双标记法荧光抗体染色E、定时散射比浊分析正确答案:A解析:解离增强镧系元素荧光免疫分析是时间分辨荧光免疫分析中的一种。

444、关于荧光偏振免疫测定技术不正确的是A、使用单一平面偏振光源照射B、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分子量大,偏振荧光强C、游离标记抗原分子量小,偏振荧光弱D、必须分离B和F后进行测量E、主要

用于测定小分子药物浓度正确答案:D解析:因为标记抗原与抗体的复合物分子量大,偏振荧光强,而游离标记抗原分子量小,偏振荧光弱,所以不需分离B和F后进行测量。

445、时间分辨荧光分析法最为常用的稀土金属是A、钐B、镧C、铽D、铕E、镝正确答案:D解析:铕(Eu)和铽(Tb)是常用的稀土金属,Tb不适合用于生物分析,故Eu最为常用。

446、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中,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的物质是A、吖啶酯B、三丙胺C、鲁米诺D、三联吡啶钌E、三氧乙烷正确答案:A解析:吖啶酯在碱性环境中被过氧化氢氧化而直接发光。

447、多发性骨髓瘤患者M蛋白最为常见的免疫球蛋白类别为A、IgGB、IgMC、IgAD、IgDE、IgE正确答案:A解析:M蛋白最为常见的类别为IgG,约占50%。

448、巨球蛋白血症时,升高的免疫球蛋白类别是A、IgGB、IgMC、IgAD、IgDE、IgE正确答案:B解析:IgM为五聚体,为巨球蛋白。血清IgM异常升高时,称为巨球蛋白血症。

449、HIV的重要受体是A、CD2B、CD3C、CD4D、CD8E、CD28正确答案:C解析:CD4是HIV的重要受体,可与HIV的gP120蛋白结合,使病毒进入细胞。

450、不属于病毒诱发肿瘤抗原特点的是A、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B、同一病毒诱导不同肿瘤并表达相同抗原C、具备明显个体差异性D、具有较强的免疫原性E、属于肿瘤相关抗原正确答案:C解析:有些肿瘤抗原与病毒感染密切相关,属于肿瘤相关抗原。此类抗原具有强的免疫原性,并且同一病毒诱导不同肿瘤并表达相同抗原特异性。一般情况下,此种抗原无个体差异性。

451、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其肿瘤抗原的显著特征是A、数量多B、种类多C、明显的个体独特性D、不稳定E、特异性不强正确答案:C解析:化学致癌物诱发的肿瘤,其肿瘤抗原的显著特征是明显的个体独特性。

452、机体抗肿瘤效应最重要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CD4+Th细胞E、CD8+Tc细胞正确答案:E解析:细胞免疫应答在机体抗肿瘤效应中发挥重要作用,且肿瘤抗原属于内源性抗原,肿瘤细胞可将抗原提呈给CD8+Tc细胞,使其活化,发挥细胞毒效应。

453、早期发挥抗肿瘤效应的细胞是A、巨噬细胞B、NK细胞C、B细胞D、CD4+Th细胞E、CD8+Tc细胞正确答案:B解析:NK细胞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细胞,无需抗原活化,直接发挥杀伤肿瘤效应。NK 细胞在肿瘤发生早期起重要作用。

454、常用于标记抗体的活化生物素是A、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BNHS)B、生物素酰肼(BHZ)C、肼化生物素(BCHZ)D、光敏生物素E、生物胞素(MPB)正确答案:A解析:N-羟基丁二酰亚胺酯分子中的酯键在碱性溶液中迅速水解,C=O基团即可与蛋白质中的赖氨酸残基形成肽键,使生物素标记在抗体分子上。 455、参与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细胞是A、CD8+TcB、CD4+ThC、DCD、BE、NK正确答案:A解析:急性排斥反应主要原因是细胞免疫应答。CD8+Tc能直接识别异体MHC分子,是重要的效应细胞。

456、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发生于A、外周血干细胞移植B、皮肤移植C、肾移植D、心脏移植E、角膜移植正确答案:A解析:移植物抗宿主排斥反应发生于干细胞移植。移植物内干细胞在宿主体内存活并增殖,这种免疫细胞被宿主HLA抗原活化,发生免疫应答,引起宿主广泛组织损伤。

457、超急性排斥反应病理改变的特点为A、主要表现坏死性血管炎症B、慢性纤维化C、细胞间质出现钙化D、首先移植器官实质细胞坏死E、首先移植器官实质细胞溶解正确答案:A解析:患者体内预存抗体与移植物血管内细胞结合,坏死性血管炎症是超急性排斥反应的主要病理改变。

458、急性排斥反应的移植器官的病理改变特点为A、间质纤维化B、单个核细胞灶性增生C、间质钙化为主要特征D、实质细胞周围纤维化E、单个核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正确答案:E解析:小血管壁上有单个核细胞为主的细胞浸润、间质水肿与血管损害,为急性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

459、不需要组织配型的器官移植是A、干细胞移植B、皮肤移植C、肾移植D、心脏移植E、角膜移植正确答案:E解析:角膜组织属于免疫赦免组织,不会发生免疫反应。移植角膜时不需要组织配型。

460、溶血性贫血患者抗红细胞抗体的检测A、RASTB、直接免疫荧光C、间接免疫荧光D、乳胶凝集试验E、ELISA正确答案:D解析:血细胞抗体是Ⅱ型超敏反应的主要介质,检测抗红细胞抗体方法是乳胶凝集试验。

461、能检出变应原的体外试验是A、血清总IgE测定B、血清特异性IgE测定C、嗜酸性粒细胞阳离子蛋白测定D、皮内试验E、激发试验正确答案:B解析:血清特异性IgE测定、皮内试验和激发试验均能检

出过敏原,但后两者属于体内试验,与题干不符。

462、细胞活力测定时较为常用的染料为A、锥虫蓝B、结晶紫C、革兰染色D、瑞氏染液E、吉姆萨染液正确答案:A解析:细胞活力测定常采用染料排斥试验,活细胞不着色。本试验常用的染料为锥虫蓝。 463、细胞长期冻存时,冻存液中必须加入DM-SO,浓度为A、10%B、20%C、30%D、5%E、1%正确答案:A解析:冻存液中DMSO的比例为10%,用新鲜牛血清配制。

464、人NK细胞活性测定时,使用的靶细胞是A、L929B、WishC、K562D、Yac-1E、SP2/0正确答案:C解析:K562为人NK细胞敏感的靶细胞,测定NK细胞活性时以K562为靶细胞。

465、直接溶血空斑试验主要检测免疫球蛋白的类别是A、IgGB、IgMC、IgDD、IgAE、IgE正确答案:B解析:IgM分子为五聚体,激活补体能力较强,不需加入抗人球蛋白便能使周围红细胞溶解形成空斑。 466、抗血清制备选择动物的原则不包括A、抗血清用量B、与免疫原之间的种属差异C、抗血清的用途D、免疫时是否使用佐剂E、动物的个体状况正确答案:D解析:免疫动物时要求免疫原与免疫动物的种属差异越远越好。抗血清分为R型或H型血清,R型血清是以家兔为代表的小型动物产生的抗血清,而H型血清是以马为代表的大型动物产生的抗血清。需要制备大量免疫血清时,应选用马、绵羊等大动物;若需要量不多,则选用家兔、豚鼠和鸡等小动物。抗原性质决定是否使用佐剂,佐剂使用和动物选择无关。 467、关于抗血清保存叙述正确的是A、4℃保存通常可保存1周B、4℃保存可保存1年左右C、-20℃保存可保存半年D、抗血清能够耐受反复冻融E、真空冰冻干燥保存,可保存1年正确答案:B解析:抗血清保存有三种方法:第一种是4℃保存,通常可保存3个月~半年,效价高时可保存1年左右;第二种是-20~-40℃低温保存,可保存5年左右,但需防止反复冻融;第三种是真空冰冻干燥保存,可保存5~10年。

468、从抗血清中粗提γ球蛋白常用方法是A、硫酸铵或硫酸钠盐析B、离子交换层析C、凝胶过滤D、亲和层析E、酶解正确答案:A解析:特异性IgG抗血清制备时,首先用硫酸铵或硫酸钠盐析法粗提丙种球蛋白,再进一步纯化。常用方法有:离子交换层析法、凝胶过滤、亲和层析法、酶解法。

469、HIV抗体确认试验为A、酶联免疫法B、乳胶凝集法C、胶体金免疫层析法D、荧光免疫法E、免疫印迹正确答案:E解析:免疫印迹法可同时检测多种抗体(gp41、gp120、gp60、p24),阳性标准为至少两条显色(gp41/gp120/gp60)或至少1条同时与P24同时出现。

470、献血员HIV最佳筛查指标A、抗-HIVB、P24抗原C、CD4+T细胞D、CD8+T细胞E、抗-HIV+P24抗原正确答案:E解析:P24抗原出现在急性感染期和AIDS晚期,而抗-HIV出现在HIV感染后2~3个月,为防止漏检需同时检测抗-HIV和P24抗原。

471、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A、诊断试剂材料是红细胞B、诊断试剂材料为抗人O型红细胞单克隆抗体C、属于直接血凝试验D、只能检测O型血样本E、标本为受检者的血清正确答案:B解析:自身红细胞凝集试验原理是抗人O型红细胞的单克隆抗体能与任何种血型的红细胞结合,但不引起凝集反应,这种抗体与另一种特异性抗体连接成双功能抗体,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原;如与特异性抗原连接,可用于检测标本中的抗体。与间接血凝试验的区别在于反应中的红细胞是未经致敏的受检者新鲜红细胞,因此反应中的标本是受检者的全血。

472、间接Coombs试验A、检测血清中游离的完全抗体B、检测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C、出现红细胞凝集为阴性D、多用于检测母体血清中Rh(D)抗体E、常用于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的检测正确答案:D解析:间接Coombs试验用于检测游离在血清中的不完全抗体。将受检血清和具有待测不完全抗体相应抗原性的红细胞结合,然后加入抗球蛋白抗体就可出现可见的红细胞凝集。多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以便尽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

473、对感染性疾病的早期具有诊断意义的抗体类别为A、IgGB、IgAC、IgMD、IgDE、IgE正确答案:C解析:人体初次感染病原体(如弓形虫)后,诱导初次免疫应答,IgM最先产生并维持时间较短。如血清中检测到IgM类病原体抗体,可说明早期感染或初次感染。

474、双向扩散试验时出现多条沉淀线提示A、抗原过剩B、抗体过剩C、抗原不是单一成分D、抗体不是单一成分E、抗原和抗体皆不是单一的成分正确答案:E解析:双向扩散试验时如出现多条沉淀线,则说明抗原和抗体皆不是单一的成分。

475、下列方法检测TSH的灵敏性最低的是A、RIAB、IRMAC、ELISAD、化学发光E、时间分辨正确答

案:A解析:化学发光与时间分辨方法检测TSH的灵敏性(度)通常<0.01,IRMA和ELISA方法的灵敏度通常<0.1,而RIA方法的灵敏度仅为1.0左右,为最低,目前已经不能满足一般临床要求。

476、在检测TSH时,分析灵敏性可满足一般临床要求应达到A、1B、0.1C、0.01D、0.001E、0.0001正确答案:C解析:方法学上所提及的灵敏性(度)通常包括分析灵敏度(analytical sensitivity),又称最低检测浓度/极限,是反映最低可区别于零值的浓度,功能灵敏度(functional sensitivity)为当CV<20%时所能检测到的最低极限浓度,它反映在实际样品检测时所能达到精确定量的检测极限。临床上更关心的是后者,一般功能灵敏度是分析灵敏度的10倍左右。如某方法对于检测TSH的分析灵敏度为0.01,而功能灵敏度仅为0.1左右。因为TSH正常参考下限为0.1~0.3,所以只有当检测方法的分析灵敏性达到0.01时才能满足一般临床要求。

477、检测血清中总抗核抗体的实验技术是A、免疫荧光B、免疫印迹C、免疫比浊D、免疫层析E、凝集反应正确答案:A解析:临床常用间接免疫荧光技术检测抗核抗体并作为初筛试验。

478、间接免疫荧光法检测抗核抗体时,不能作为抗原基质的细胞是A、大鼠肝细胞B、Hep-2细胞C、猴肝细胞D、绵羊红细胞E、小鼠肾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检测抗核抗体以核抗原作为已知,因核抗原无种属差异性,任何有核细胞均可作为抗原基质,但红细胞不能作为抗原基质。

479、抗核抗体呈现周边型的荧光核型,表示抗体为A、抗DNPB、抗DNAC、抗ENAD、抗SS-AE、抗SS-B正确答案:B解析:荧光显微镜下,不同的抗核抗体呈现不同的荧光核型。抗DNA荧光核型呈现周边型,对诊断SLE有重要价值。

480、用于测定小分子抗原的免疫技术是A、荧光偏振B、时间分辨荧光C、免疫比浊D、荧光抗体E、免疫印迹正确答案:A解析:荧光偏振技术用荧光素标记小分子抗原。标记抗原和待测抗原共同竞争定量抗体,通过检测偏振光的强度测定待测抗原的含量。

481、对抗原进行定位分析的免疫技术是A、ELISAB、荧光抗体技术C、免疫印迹D、免疫比浊E、RIA正确答案:B解析:荧光抗体技术通过显微镜观察可对抗原分布进行分析。

482、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不能用于检测A、分化抗原B、病原体抗体C、沉积ICD、自身抗体E、循环IC正确答案:E解析:循环IC是指体液中的免疫复合物,不能通过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检测。

483、BAS在ELISA技术中应用最广泛的反应模式是A、BABB、ABCC、BRABD、BAE、LAB正确答案:B解析:预先按一定比例将亲和素与酶标生物素结合,形成可溶性复合物(ABC),使用时直接加入反应体系中。本方法简便,比较常用。

484、在酶免疫组化技术中,敏感度最高的是A、直接染色法B、间接染色法C、PAP法D、APAAP法E、双桥PAP法正确答案:E解析:双桥PAP法能结合更多的酶蛋白分子,催化更多底物显色,具有较高的敏感度。

485、免疫组化技术应用于以下检测项目,但不包括A、肿瘤细胞表面抗原检测B、自身抗体测定C、病原体鉴定D、体液中肿瘤标志物检测E、病原体抗体的检测正确答案:D解析:免疫组化技术可鉴定肿瘤细胞,但不能检测体液中的肿瘤标志物。

486、对SLE有较高特异性,且效价高低对疾病活动期的判断和治疗效果观察均有重要意义的是A、RFB、ANAC、ds-DNAD、生化指标E、体征正确答案:C解析:ds-DNA为SLE标志性抗体,可协助诊断、判断预后和评价治疗效果。

487、作为自身免疫性疾病实验室诊断的筛查指标是A、Sm抗体B、ds-DNAC、ANAD、ENA抗体谱E、抗组蛋白抗体正确答案:C解析:ANA属于自身免疫病的初筛试验项目。

488、检测ENA抗体谱通常采用A、ELISAB、免疫荧光C、免疫印迹D、胶体金层析E、流式细胞仪正确答案:C解析:免疫印迹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为ENA抗体检测的常用方法。

489、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具有较高诊断价值的检测项目为A、RFB、CRPC、ANAD、抗-CCP(环瓜氨酸肽)E、补体活性正确答案:D解析:抗-CCP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敏感性为80%,且具有较高特异性。

490、测定IL-2生物活性采用的方法属于A、细胞增殖法B、靶细胞杀伤法C、细胞病变抑制法D、免疫化学法E、细胞毒测定法正确答案:A解析:IL-2生物活性表现为促进T细胞增殖。以T细胞为指示细胞,与待测标本孵育,细胞增殖程度与IL-2生物活性相关。此种方法属于细胞增殖法。

491、测定干扰素生物活性采用的方法属于A、细胞增殖法B、靶细胞杀伤法C、细胞病变抑制法D、免疫

化学法E、细胞毒测定法正确答案:C解析:干扰素生物活性表现为抗病毒效应。以Wish细胞为指示细胞,将细胞、VSV病毒与待测标本孵育,细胞病变程度与干扰素生物活性成反比关系。此种方法属于细胞病变抑制法。

492、为加速抗原-抗体复合物的形成应在免疫比浊测定体系中加入A、补体B、高离子强度的盐溶液C、高浓度的葡萄糖D、牛血清白蛋白E、聚乙二醇正确答案:E解析:聚乙二醇能够加快抗原抗体的结合,促进免疫复合物形成,缩短反应时间。

493、循环免疫复合物沉淀的最佳温度为A、1℃B、2℃C、3℃D、4℃E、5℃正确答案:D解析:本实验受温度变化的影响较大,当温度4℃时,循环免疫复合物沉淀最佳。

494、在检测非抗原特异CIC的方法中需进行活细胞培养或细胞分离的方法是A、SPA夹心ELISAB、Raji细胞法C、mRF固相抑制试验D、PEG沉淀法E、C1q固相法正确答案:B解析:Raji细胞是由Burkitt淋巴瘤患者分离建立的B细胞株。Raji细胞有FcR,能结合免疫复合物。

495、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说法错误的是A、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S形曲线B、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C、在此直线阶段溶血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D、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E、实验常以10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正确答案:E解析:血清补体总活性测定,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特殊的S形曲线,S形曲线在30%~70%之间最陡,几乎呈直线,在此直线阶段溶血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轻微溶血和接近完全溶血时,对补体量的变化不敏感,常以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

496、若溶血素的效价为1:8000,在补体活性测定试验中,溶血素的稀释度为A、1:2000B、1:4000C、1:6000D、1:8000E、1:12000正确答案:B解析:补体活性测定应用两个单位溶血素,若溶血素的效价为1:8000,溶血素的稀释度为1:4000。

497、CFT检测系统检测前,血清加热56℃30分钟可以A、裂解血清中的少量红细胞B、提高血清中抗体效价C、破坏补体和某些非特异反应因素D、增强补体活性E、增加抗原抗体的亲和力正确答案:C解析:CFT检测系统检测前血清加热56℃30分钟可以破坏补体和某些非特异反应因素。

498、选择定量免疫检验质控物的要点是A、较好稳定性B、接近测定下限质控品C、选择中等浓度质控品D、选择高、中、低三个浓度质控品E、重点考虑测定成本正确答案:D解析:定量测定一般选择高、中、低三个浓度质控品,可全面反映整个测定范围检测质量,确保结果的准确性。

499、具有抵偿性特征的误差是A、随机误差B、系统误差C、测量误差D、相对误差E、引用误差正确答案:A解析:随机误差的主要特征是具有抵偿性。

500、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3S为A、警告限B、失控限C、在控限D、误差限E、系统误差限正确答案:B解析: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3S为失控限。

501、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3S为A、警告限B、失控限C、在控限D、误差限E、系统误差限正确答案:B解析: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3S为失控限。

502、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警告限为A、±1SB、±2SC、±3SD、±4SE、±5S正确答案:B解析: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2S为警告限,超过此界限,本次测定结果不可信。

503、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警告限为A、±1SB、±2SC、±3SD、±4SE、±5S正确答案:B解析:Levey-Jennings质控图以+2S为警告限,超过此界限,本次测定结果不可信。

504、室间质评定性测定的靶值应为A、明确的阴性或阳性B、弱阳性C、强阳性D、参考方法值E、参考实验室+2S正确答案:A解析:室间质评定性测定的靶值应为明确的阴性或阳性。

505、反复发生病毒性感染,且伴有低血钙抽搐,优先考虑的疾病是A、性联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B、Digeorge综合征C、慢性肉芽肿D、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E、Bruton病正确答案:B解析:Digeorge综合征由于胸腺和甲状旁腺发育不全导致T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发生病毒感染;钙磷代谢障碍导致血钙降低。 506、诊断结直肠癌联合应用的肿瘤标志物是A、CEA+CA242B、CA125+CA242C、CEA+CA15-3D、CA125+CA19-9E、CEA+CA125正确答案:A解析:CEA为消化道肿瘤标志物,结合CA242或CA19-9可提高诊断效率。

507、诊断乳腺癌联合应用的肿瘤标志物是A、CEA+CA242B、CA125+CEAC、CEA+CA15-3D、CA125+CA19-9E、NSE+CA125正确答案:C解析:CA15-3为乳腺癌的肿瘤标志物,结合CEA检测,可

提高诊断效率。

508、对前列腺癌有诊断价值的指标是A、tPSAB、fPSAC、PAPD、ALPE、fPSA/tPSA正确答案:E解析:fPSA/tPSA对前列腺癌更有诊断价值。

509、与子宫内膜癌密切相关的标志物是A、CA19-9B、CA15-3C、CEAD、AFPE、CA125正确答案:E解析:CA125是子宫内膜癌的标志物。

510、与胰腺癌密切相关的标志物是A、CA19-9B、CA15-3C、CEAD、AFPE、CA125正确答案:A解析:胰腺癌的标志物是CA19-9。

511、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是A、CA19-9B、CA15-3C、NSED、CYFRA21-1E、CA125正确答案:B解析:CAl5-3是监测乳腺癌患者术后复发的最佳指标。

512、与NSE含量密切相关的肿瘤是A、肝母细胞瘤B、卵巢内胚窦瘤C、畸胎瘤D、神经母细胞瘤E、肾母细胞瘤正确答案:D解析:NSE对神经母细胞瘤具有早期诊断的临床价值。

513、急性细胞排斥反应的病理改变特点为A、无补体参与,表现为急性血管炎症B、无补体参与,导致间质水肿C、主要激活补体,导致急性血管炎症D、主要为CD8+CTL细胞毒性及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急性间质炎症E、网织红细胞正确答案:D解析:急性细胞排斥反应由细胞免疫介导,主要为CD8+CTL细胞毒性及巨噬细胞的作用,导致急性间质炎症。

514、关于ANA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可见于正常人B、ANA阳性即为自身免疫性疾病C、见于SLED、可见于自身免疫性肝炎E、其效价与病情活动程度不平行正确答案:B解析:ANA泛指各种核成分的抗体,是一种广泛存在的自身抗体,可见于多种疾病,阴性不能排除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阳性也不一定是自身免疫性疾病,高滴度的ANA对自身免疫性疾病有诊断意义。

515、用乳胶凝集法和速率散射比浊法测定的RF的类型是A、IgM-RFB、IgG-RFC、IgA-RFD、IgD-RFE、IgE-RF正确答案:A解析:乳胶法主要用于定性IgM-RF的测定,而速率散射比浊法主要用于IgM-RF的定量。

516、下列各种自身抗体对诊断SLE的特异性最高的是A、抗Sm抗体B、抗ds-DNA抗体C、ANAD、抗U1RNP抗体E、抗Scl-70抗体正确答案:A解析:抗Sm抗体是SLE的特异性抗体,其水平与SLE的活动性有相关性。

517、属于抗ENA抗体谱的是A、抗磷脂抗体B、抗单链DNA抗体C、抗JO-1抗体D、抗RNP抗体E、以上C+D正确答案:E解析:ENA是可提取性核抗原的总称。ENA是细胞内许多小分子的RNA和多肽组成的非组蛋白的酸性核蛋白颗粒。ENA主要包括Sm、U1RNP、SSA、SS-B、JO-1、Scl-70等抗原。不同的疾病产生不同的抗ENA抗体,从而对自身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具有重要意义。

518、确诊系统性红斑狼疮肾脏损伤有参考价值的标志性抗体是A、抗SSA(Ro)抗体B、抗RNP抗体C、抗Sm抗体D、抗dsDNA抗体E、抗磷脂抗体正确答案:D解析:靶器官中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和炎症介质(包括补体)的大量活化是引起SLE的全身性组织炎症损伤的基本机制之一,抗ds-DNA抗体及其抗原抗体复合物可使肾小球基底膜通透性增加,产生炎症介质免疫应答反应,在SLE的发病机制中起关键作用。 519、引起金属音调咳嗽的疾病有下列哪种A、喉肿瘤B、喉炎C、声带炎D、喉结核E、纵隔肿瘤正确答案:E金属音调咳嗽,见于纵隔肿瘤、原发性支气管肺癌、主动脉瘤等压迫气管时。

520、下列疾病中哪一种咳嗽时不伴大量脓痰A、肺脓肿B、气管扩张C、支气管胸膜瘘D、急性支气管炎初期E、空洞型肺结核并发感染正确答案:D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有上呼吸道感染的症状:鼻塞、喷嚏、声音嘶哑、全身不适,部分患者有畏寒、发热、全身肌肉酸痛、咳嗽、咳黏液样痰。

521、大量咯血是指每日咯血量为A、200ml以上B、300ml以上C、400ml以上D、500ml以上E、600ml以上正确答案:D24小时咯血量在100ml以内为小量咯血;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在500ml以上、或一次咯血量达500ml以上、或不论咯血量多少只要出现窒息者,均为大咯血。

522、临床表现为咯血伴呛咳的疾病是A、大叶性肺炎B、支气管肺癌C、肺脓肿D、湿性支气管扩张E、化脓性肺炎正确答案:B咯血伴呛咳的疾病是支气管肺癌。

523、关于胆红素的代谢,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血中胆红素升高,巩膜均有黄染B、胆红素主要来源于骨髓幼稚红细胞C、非结合胆红素与白蛋白结合输送,经肾小球滤过D、正常情况,尿中无尿胆原E、尿胆原大部分被氧化为尿胆素正确答案:E血中胆红素正常值1.7~17.1μmol/L(0.1~1.0mg/dl),

当总胆红素浓度增高在17.1~34.2μmol/L(1.0~2.0mg/dl)之间,肉眼看不出黄疸。胆红素来源主要有:①80%左右胆红素来源于衰老红细胞中血红蛋白的分解。②小部分来自造血过程中红细胞的过早破坏。③非血红蛋白血红素的分解。胆红素在血液中主要与血浆白蛋白或α1球蛋白(以白蛋白为主)结合成复合物进行运输。血中胆红素以胆红素-白蛋白的形式运输到肝脏,很快被肝细胞摄取,肝细胞内胆红素与葡萄糖醛酸以酯键结合,生成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称为结合胆红素,结合胆红素随胆汁排入肠道后,在肠道细茵的作用下,还原成为尿胆原,尿胆原大部分被氧化为尿胆素。

524、常引起肝细胞性黄疸的疾病有A、胆总管狭窄B、病毒性肝炎C、肝内泥沙样结石D、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E、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正确答案:B能引起肝细胞广泛损害的疾病如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败血症、肝癌、钩端螺旋体病等可引起肝细胞性黄疸。

525、体温恒定地维持在39~40℃或以上,达数天或数周,24小时内波动范围不超过1℃的是A、波状热B、稽留热C、不规则热D、弛张热E、间歇热正确答案:B稽留热:高热持续数天至数周,体温维持在39~40℃,24小时内体温波动范围不超过1℃。见于肺炎球菌肺炎、伤寒等的高热期。

526、体温常在39℃以上,波动幅度大,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但都在正常水平以上的是A、波状热B、留热C、不规则热D、弛张热E、间歇热正确答案:D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体温高峰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

527、弛张热最常见于下列哪项疾病A、大叶性肺炎B、疟疾C、霍奇金(Hodgkin)病D、支气管肺炎E、败血症正确答案:E弛张热:又称败血症热、消耗热。体温高峰在39℃以上,24小时内波动范围超过2℃,体温最低时仍高于正常。常见于败血症、脓毒血症、重症肺结核、感染性心内膜炎、风湿热等。

528、下列哪一项是内源性致热原A、各种微生物病原体B、炎症渗出物C、白细胞介素-1D、某些类固醇物质E、多糖体成分及淋巴细胞激活因子正确答案:C内源性致热原,又称白细胞致热原,如白细胞介素-1、肿瘤坏死因子和干扰素等。内源 陆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调定点上移。经重新调整的体温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使骨骼肌阵缩,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而出现发热。

529、正常人体温(腋测法)为A、36~ 37℃B、36.5~37.5℃C、36.3~37.2℃D、36.5~37.4℃E、36.5~37.7℃正确答案:A临床上一般测腋温,正常为36~37℃。

530、发热时体温上升期的表现不包括A、皮肤苍白B、出汗多,皮肤潮湿C、肌肉酸痛D、畏寒或寒战E、疲乏无力正确答案:B临床上出汗多,皮肤潮湿多见于体温下降期。

531、产热过多所致的发热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风湿热B、血清病C、药物热D、结缔组织病E、甲状腺功能亢进正确答案:E甲状腺功能亢进症时交感神经兴奋性增高和新陈代谢加速,产热增多。

532、属外源性致热原的物质为A、单核细胞B、中性粒细胞C、嗜酸性粒细胞D、白细胞介素-1E、抗原抗体复合物正确答案:E外源性致热原包括各种病原体及其产物、炎性渗出物、无菌性坏死组织及抗原抗体复合物等,分子量大,不能通过血脑屏障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引起发热,但可激活血液中的中性粒细胞、单核细胞、嗜酸性粒细胞等,使之形成并释放分子量小、可通过血脑屏障的内源性致热原。内源性致热原直接作用于体温调节中枢,使体温表调定点上移。经重新调整的体温表调节中枢一方面通过垂体内分泌因素使代谢增加或通过运动使骨骼肌阵缩,产热大于散热,体温升高而出现发热。

533、最常用的体温测定方法是A、腋测法B、口测法C、腋测法和口测法D、肛测法E、以上都不是正确答案:A临床上最常用的体温测定方法是腋测法。

534、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先昏迷后发热A、败血症B、脑出血C、流行性出血热D、流行性乙型脑炎E、流行性脑脊髓膜炎正确答案:B脑出血时由于中枢神经系统受到严重损害,体温调节中枢功能失常而出现发热。

535、引起心悸的病理性因素是A、应用阿托品B、精神过度紧张C、饮酒和喝咖啡、浓茶后D、甲状腺功能亢进E、剧烈运动后正确答案:D心脏收缩力增强引起的心悸,可为生理性或病理性,以上除了D选项,其他均为生理性因素引起。

536、小肠大部分切除所致的腹泻属于A、分泌性B、动力性C、渗透性D、渗出性E、吸收不良性正确答案:E吸收不良性腹泻由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或吸收障碍所引起,小肠大部分切除后肠黏膜的吸收面积减少导致吸收不良性腹泻。

537、呕吐物为咖啡渣样提示以下哪个疾病A、低位小肠梗阻B、急性胃肠炎C、胆囊炎D、上消化道出血E、胃潴留正确答案:D上消化道出血时当出血量较少或在胃内停留时间长,则因血红蛋白与胃酸作用形成酸化正铁血红蛋白。

538、头面部的疼痛是由下列何种神经传导的A、三叉神经B、面神经C、交感神经D、视神经E、听神经正确答案:A三叉神经是第Ⅴ对脑神经,有感觉纤维和运动纤维。感觉纤维由颅内三叉神经半月节分出眼支、上颌支、下颌支,下颌支出颅后分布于头面部及口腔司理感觉。运动纤维则伴随下颌支走行出颅,分布于颞肌、咬肌、翼内肌、翼外肌、下颌舌骨肌,二腹肌前腹司运动。头面部的疼痛是由三叉神经传导,沿三叉神经丘脑柬上行至脑桥,与脊髓丘脑束会合,传入皮质。

539、胸骨后绞榨样痛并有重压窒息感,常见于A、肺梗死B、急性心包炎C、夹层动脉瘤D、胸膜炎E、心绞痛正确答案:E胸痛的程度可呈剧烈、轻微和隐痛。胸痛的性质可有多种多样。心绞痛呈绞榨样痛并有重度窒息感。

540、内脏痛觉的冲动主要是由下列哪种神经传导的A、三叉神经B、面神经C、交感神经D、迷走神经E、听神经正确答案:C内脏的疼痛主要是通过交感神经传入,经后根进入脊髓,随后沿着与躯体神经相同的路径到达大脑感觉中枢。

541、气管与食管的感觉是通过下列哪一个神经传入的A、三叉神经B、面神经C、交感神经D、迷走神经E、听神经正确答案:D食管、气管的痛觉是通过迷走神经干内的传入纤维进入中枢而上传的。

542、肺梗死引起的胸痛,最常见于哪个部位A、患侧的前胸部B、胸骨后或剑突下C、患侧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D、向左肩和左臂内侧放射E、患侧的上腹部正确答案:C肺梗死引起的胸痛多位于患侧的腋前线及腋中线附近。

543、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伴随的胸痛与下述哪一项有关A、炎症刺激B、缺血、缺氧C、肌张力改变D、肿瘤浸润E、物理、化学因子正确答案:B风心病主动脉瓣狭窄患者伴随的胸痛其产生的机制可能与心肌缺氧、耗氧量增大、左室收缩期室壁张力过高有关。

544、心绞痛引起的放射痛最可能是A、肋间神经感觉纤维受刺激B、心脏交感神经的传入纤维受刺激C、支配左肩,左臂的体表神经受刺激D、膈神经的感觉纤维受刺激E、心脏迷走神经受刺激正确答案:B心绞痛引起的放射痛主要是通过心脏交感神经传入,经后根进入脊髓,随后沿着与躯体神经相同的路径到达大脑感觉中枢。

545、胸痛患者伴有心前区杂音及血压下降,其最可能的诊断是A、二尖瓣狭窄B、心包炎C、肺梗死D、主动脉瓣狭窄E、自发性气胸正确答案:D中度或重度主动脉瓣狭窄,在主动脉瓣区有喷射性Ⅱ~Ⅳ级全收缩期杂音向左颈部传导,并能触及收缩期震颤。主动脉瓣狭窄的血压偏低或正常,严重的狭窄脉压减少小于30mmHg。

546、金属样咳嗽见于A、严重肺气肿B、日咳C、声带麻痹D、纵隔肿瘤压迫气管E、肿瘤压迫喉返神经正确答案:D金属音咳嗽,常见于因纵隔肿瘤、主动脉瘤或支气管癌直接压迫气管所致的咳嗽。 547、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常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急性或慢性咽喉炎B、支气管扩张症C、慢性支气管炎D、肺脓肿E、肺炎正确答案:A干咳或刺激性咳嗽常见于急性或慢性咽喉炎、喉癌、急性支气管炎初期、气管受压、支气管异物、支气管肿瘤、胸膜疾病、原发性肺动脉高压以及二尖瓣狭窄。

548、引起头痛的颅外病变有A、脑震荡B、脑膜炎C、脑栓塞D、颅骨肿瘤E、蛛网膜下腔出血正确答案:D颅外病变如颅骨肿瘤;三叉神经、舌咽神经痛;颈椎病及颈部其他疾病;青光眼、中耳炎、鼻窦炎、牙髓炎等均可引起头痛。

549、右上腹痛伴发热多见于下列哪种疾病A、胰腺炎B、肠道感染C、溃疡病发作D、肝、胆系统感染E、肠系膜淋巴结感染正确答案:D肝胆疾病的疼痛多在右上腹部。

550、突发中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痛、烧灼痛多见于A、胆囊结石B、急性胆囊炎C、急性胰腺炎D、消化性溃疡穿孔E、异位妊娠破裂正确答案:D突发中上腹部剧烈刀割样痛、烧灼痛多见于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

551、引起急性腹痛的疾病有A、肝炎B、肠梗阻C、慢性胃炎D、反流性食管炎E、胃、十二指肠溃疡正确答案:B腹腔内脏器阻塞或扩张:如肠梗阻、胆道结名、胆道蛔虫症、泌尿系结石、急性胃扩张等可引起急性腹痛。

552、引起右上腹部阵发性绞痛的疾病有A、肝癌B、肝脓肿C、胆石症D、急性胰腺炎E、十二指肠球部溃疡正确答案:C肝胆疾病的疼痛多在右上腹部,胆石症常为阵发性绞痛。

553、下列哪种疾病常引起空腹疼痛A、胰腺炎B、胃溃疡C、胆囊炎D、慢性胃炎E、十二指肠溃疡正确答案:E十二指肠溃疡疼痛的特点是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较局限的上腹痛常发生在胃排空之后,尤以上午10~11时,下午3~4时和晚上10~11时左右腹痛较明显,有时凌晨1~2时还会把患者醒,这是因为此时胃酸分泌很多而胃内又无食物缓冲之故。

554、常伴有呼吸困难与发绀的突发性胸部剧痛或绞痛常见于A、肺梗死B、心肌梗死C、心绞痛D、胸膜炎E、肺淤血正确答案:A肺梗死时的疼痛性质常为突发性胸部剧痛或绞痛伴呼吸困难与发绀。

555、下列哪项不是胸壁疾病引起的胸痛A、胸膜肿瘤B、肋间神经炎C、肋骨骨折D、带状疱疹E、非化脓性肋软骨炎正确答案:A胸壁胸廓疾病引起的胸痛包括急性皮炎、肌炎、皮下蜂窝织炎、带状疱疹、流行性胸痛、肋间神经炎、肋软骨炎、肋骨骨折、创伤、颈胸椎结核、多发性骨髓瘤等。

556、临床表现咯大量脓臭痰,痰静置后可分层的疾病是A、大叶性肺炎B、肺梗死C、肺脓肿D、肺不张E、肺结核正确答案:C肺脓肿时,痰量多且多呈脓性,静置后可出现分层现象。

557、下列哪项疾病咳出的痰分层A、肺脓肿B、大叶性肺炎C、支气管哮喘D、支气管炎E、肺不张正确答案:A支气管扩张症、肺脓肿、支气管胸膜瘘时,痰量多且多呈脓性,静置后可出现分层现象。

558、砖红色胶冻样痰主要见于A、肺脓肿B、肺炎克雷伯杆菌肺炎C、支气管哮喘D、肺炎球菌肺炎E、大叶性肺炎正确答案:B肺炎克雷伯杆茵肺炎时典型患者咳砖红色胶冻样痰。

559、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典型的痰液为A、黄痰B、白色泡沫痰C、铁锈色痰D、胶冻状痰E、黯红色黏稠血痰正确答案:C肺炎球菌肺炎患者典型的痰液为锈色。

560、下列哪项疾病常表现为湿性咳嗽A、急性咽喉炎B、胸膜炎C、支气管扩张D、急性支气管炎初期E、轻症肺结核正确答案:C咳嗽伴有痰液,称湿性咳嗽。长期反复发作的湿性咳嗽,多见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如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症、慢性纤维空洞型肺结核、慢性肺脓肿、尘肺等。

561、下列哪种疾病可出现干性咳嗽A、肺炎B、胸膜炎C、支气管扩张D、空洞性肺结核E、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答案:B咳嗽无痰或痰量很少,称干性咳嗽。见于胸膜炎。

562、引起发作性咳嗽的疾病有下列哪种A、肺结核B、百日咳C、支气管扩张D、慢性肺脓肿E、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答案:B阵发性痉挛性咳嗽是百日咳的特点。

563、引起长期慢性咳嗽的疾病有A、百日咳B、气管肿瘤C、支气管异物D、急性咽喉炎E、慢性支气管炎正确答案:E常见引起慢性咳嗽的疾病有:慢性咽喉疾病、慢性支气管疾病、慢性肺部疾病等。慢性支气管炎咳嗽的特点是:咳嗽伴大量的痰液咳出,以早晨为主,伴有急性感染时痰量增多且呈脓性,颜色变黄。慢性支气管炎常有两年以上的病史,每年咳嗽持续3个月以上。其治疗首先要戒烟,加强锻炼,增强体质,减少呼吸道感染的发作次数。

564、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血痰的疾病是A、肺梗死B、性肺水肿C、白血病D、肺结核E、肺炎正确答案:B咳浆液性粉红色泡沫样血痰的疾病是急性肺水肿。 565、每天咯血量为多少时属于中等量咯血A、>100mlB、>500mlC、100~500mlD、500~1000mlE、>1000ml正确答案:C24小时咯血量在100~500ml为中等量咯血。

566、下列哪种疾病是咯血最常见的病因A、支气管扩张B、支气管结核C、流行性出血热D、支气管子宫内膜异位E、肺出血型钩端螺旋体病正确答案:A支气管扩张症,炎症侵犯支气管黏膜或病灶毛细血管,使其通透性增高,血液渗出或黏膜下血管破裂出血,是咯血最常见的病因。

567、在我国,咯血的主要原因首推A、肺梗死B、肺结核C、肺炎D、矽肺E、恶性肿瘤转移正确答案:B在我国肺结核是最常见的咯血原因之一。

568、下列疾病中,哪一种咳黏稠黯红色血痰A、心绞痛B、心包炎C、肺梗死D、心肌梗死E、心包积液正确答案:C肺栓塞是指嵌塞物质进入肺动脉及其分支,阻断组织血液供应所引起的病理和临床状态。慢性肺梗死可有咯血,咳黏稠黯红色血痰等症状。

569、引起肺结核大咯血的原因是A、支气管肺癌B、结核侵蚀小血管C、结核破坏了肺组织D、肺结核空洞,空洞内动脉瘤破裂E、肺结核所致毛细血管渗透性增高正确答案:D肺结核大咯血主要原因,一是在肺结核进展时,发生干酪样坏死,组织崩溃,肺部血管受到侵蚀破坏。因支气管动脉来自体循环,血液压

力较高,当其压力比肺动脉压高出6倍时,咯血量大而迅猛。二是空洞型肺结核空洞壁中的动脉壁失去正常组织的衬托,逐渐膨出形成动脉瘤,该动脉瘤的管壁弹力纤维被破坏,脆性增加,在剧烈咳嗽或过度扩胸等外因的影响下,可导致血管内的压力突然改变或空洞壁的坏死血管断裂,造成致命性的大出血。 570、呼气性呼吸困难最常见于A、肋骨骨折B、气管异物C、支气管哮喘和阻塞性肺气肿D、胸膜炎E、肺炎正确答案:C主要表现特点为呼气费力、呼气缓慢、呼吸时间明显延长,常伴有呼气期哮鸣音。常见于慢性支气管炎,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支气管哮喘,弥漫性泛细支气管炎。

571、下列关于β肾上腺受体兴奋症的叙述正确的是A、与自主神经功能紊乱无关B、是一种器质性心血管疾病C、普萘洛尔试验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D、当在精神紧张时心悸反而缓解E、因反复出现心悸伴晕厥而预后不佳正确答案:Cβ肾上腺受体兴奋症具有心悸等循环系统及焦虑不安等精神系统症状,并排除器质性心脏血管疾病。安静时心率达90次/分以上,站立、运动及精神刺激等常使心动过速加剧。多次心搏量测定,至少有一次超逾正常范围。普萘洛尔试验后心电图可恢复正常。

572、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所导致的心悸正确的是A、左心室肥大B、右心房肥大C、房性期前收缩D、左心房肥大E、心房颤动正确答案:A病理性心脏搏动增强见于各种器质性心脏病,如高血压性心脏病所导致的左心室肥大。

573、下列有关心悸的叙述正确的是A、提示患有器质性心脏病B、仅发生在心率增快时C、仅发生在心率减弱时D、有很重要的临床意义E、一种自觉心脏跳动的不适感正确答案:E心悸是指自觉心跳或心慌,可伴心前区不适感。

574、在下列引起心悸的病因中,哪一项是由心脏搏出量增加所致A、饮用浓茶后B、口服阿托品后C、低血糖时D、心房颤动发作时E、剧烈运动时正确答案:C在引起心悸的病因中,由心排血量增加的病变可见低血糖发作。低血糖的表现多种多样,主要有交感神经兴奋症状和精神症状。交感神经兴奋症状表现为:饥饿感、心悸、出汗、头痛、视物不清等。精神症状表现为发呆、答非所问、精神不安、意识不清、昏迷等。

575、下列关于心悸的叙述正确的是A、心悸的发生机制已经清楚B、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C、心律失常最早出现的症状是心悸D、心悸与每次心搏出量的大小无关E、慢性心房颤动的心悸持续时间较长正确答案:B心悸发生机制尚未完全清楚,一般认为心脏活动过度是心悸发生的基础,常与心率及心搏出量改变有关。心悸时心率可快、可慢也可有心律失常,当心率缓慢常感到心脏搏动强烈,心率加快时可感到心脏跳动,甚至可感到心前区振动。心悸与患者的精神因素有关。心悸的感觉常与患者的注意力有关,也与心律失常存在时间的久暂有关。

576、下列哪种疾病可出现心悸伴晕厥或抽搐A、风湿热B、心肌炎C、心包炎D、感染性心内膜炎E、病态窦房结综合征正确答案:E病态窦房结综合征临床表现轻重不一,部分患者合并短阵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发作,又称慢-快综合征。快速心律失常发作时,心率可突然加速达100次/分以上,持续时间长短不一,心动过速突然中止后可有心脏暂停伴或不伴晕厥发作。严重心动过缓或心动过速引起的心悸伴晕厥或抽搐。

577、肝源性水肿的特点是A、软而移动性大B、多从眼睑开始继而遍及全身C、主要与水钠潴留有关D、失代偿期肝硬化主要表现为腹水E、多伴有淋巴回流受阻正确答案:D肾源性水肿早期出现于眼睑及颜面,以后发展为全身水肿,常见于各型肾炎及肾病。主要机制是多种因素使肾排泄水钠减少,导致水钠潴留。 578、下列提示存在心源性水肿体征是A、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B、腹腔积水C、肝脾大D、胸腔积水E、双踝部水肿正确答案:A右心衰竭患者,如按压其肿大的肝脏时,则颈静脉充盈更为明显,称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是右心衰竭的重要征象之一。

579、心源性水肿的特点正确的一项是A、从眼睑面部开始延及全身B、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C、水肿时最先出现腹水D、上肢、颈部水肿E、单侧、下肢、凹陷性水肿正确答案:B心源性水肿的特点:多有心脏病病史。水肿首先发生于身体的下垂部位,从下肢逐渐遍及全身,严重时可出现腹水或胸水。水肿形成的速度较慢,性质坚实,移动性较小,常在午后加重,平卧后或晨起时可减轻。伴有心脏病的征象,如心脏瓣膜杂音等。

580、右心衰竭晚期水肿的特征是A、双下肢水肿B、合并胸腹腔积水C、右下肢水肿D、肝大E、腰骶部水肿正确答案:B右心衰竭早期,水肿多先见于下肢,患者卧床,常有腰、背露骶部等低垂部位凹陷性水

肿,晚期可有胸水和腹水。

581、引起心源性水肿的机制是A、毛细血管通透性增高B、淋巴液回流受阻C、毛细血管滤过压升高D、血浆胶体渗透压降低E、组织液蛋白含量高正确答案:C引起心源性水肿主要机制是毛细血管静水压增高及继发性醛固酮增多引起的水钠潴留。

582、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局部水肿A、肝硬化B、丝虫病C、右心衰竭D、营养不良E、肾病综合征正确答案:B丝虫病,表现为下肢皮肤粗糙、增厚,皮下组织增厚,水肿机制为淋巴回流受阻。

583、下列哪项水肿属于局部水肿A、心源性水肿B、肝源性水肿C、过敏性水肿D、肾源性水肿E、营养不良性水肿正确答案:C过敏性水肿,为变态反应性疾病,多有过敏吏,表现为突发于面部、口唇或舌部的水肿,若累及喉头,可危及生命。属于局部水肿。

584、下列哪种疾病属于全身性水肿A、肝硬化B、胸腔积水C、上腔静脉栓塞D、下腔静脉栓塞E、血栓性静脉炎正确答案:A肝硬化失代偿期、重症肝炎等,由于门静脉压力增高、低蛋白血症、肝淋巴液生成增加、继发性醛固酮增多,水肿常先出现于踝部,以后逐渐向上蔓延,属于全身性水肿。

585、下列哪种呕吐为反射性呕吐A、急性胆囊炎B、抗癌药物C、晕动病D、癔症E、脑出血正确答案:A由于器官或组织有病理改变或受到刺激,经神经反射而引起的呕吐为反射性呕吐,如急性胆囊炎。 586、引起前庭障碍性呕吐的疾病是A、癔症B、震荡C、梅尼埃病D、颅内血肿E、胃神经官能症正确答案:C引起前庭障碍性呕吐的疾病是梅尼埃病、晕动病等。

587、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头痛伴喷射性呕吐A、急性胃炎B、霍乱C、胃潴留D、颅内高压E、幽门梗阻正确答案:D颅内高压可出现剧烈头痛,多伴有恶心,呕吐常呈喷射性。头痛、呕吐、视乳头水肿是颅内压增高的典型征象,称为颅压增高的“三联征”。

588、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呕吐伴右上腹痛、发热、黄疸A、急性胃炎B、急性胰腺炎C、急性腹膜炎D、急性胆囊炎E、急性肾盂肾炎正确答案:D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发热和黄疸等。急性胆囊炎会引起右上腹疼痛,一开始疼痛与胆绞痛非常相似,但急性胆囊炎引起的腹痛其持续的时间往往较长,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因此患者多喜欢向右侧静卧,以减轻腹痛。有些患者会有恶心和呕吐,但呕吐一般并不剧烈。大多数患者还伴有发热,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高热和寒战并不多见。少数患者还有巩膜和皮肤黄疸。

589、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呕吐物多且有粪臭味A、胃潴留B、肠梗阻C、急性中毒D、幽门梗阻E、十二指肠淤滞正确答案:B呕吐物多且有粪臭味见于低位小肠梗阻。

590、引起精神性呕吐的疾病有A、癔症B、脑震荡C、颅内血肿D、胃肠疾病E、梅尼埃病正确答案:A引起精神性呕吐的疾病有胃肠神经症、神经性厌食、癔症等。

591、关于慢性腹泻的概念是,腹泻时间超过A、1个月B、2个月C、3个月D、4个月E、5个月正确答案:B腹泻可分为急性与慢性两种,超过2个月者为慢性腹泻。

592、伴重度失水的腹泻是下列哪种疾病A、霍乱B、肠结核C、血吸虫病D、吸收不良综合征E、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正确答案:A100%的霍乱患者有腹泻,腹泻为无痛性无里急后重感,每日大便数次甚至难以计数,量多,每天约2000~4000ml;腹泻后出现喷射性呕吐,初为胃内容物,继而为水样、米泔样,由于剧烈泻吐,体内大量液体及电解质丢失而出现脱水症状。

593、肥胖是指体重超过标准体重的A、10%B、20%C、55%D、25%E、15%正确答案:B体内中性脂肪积聚过多,主要表现为体重增加,当超过标准体重的20%以上者为肥胖。

594、下列哪种疾病常引起便秘与腹泻交替出现A、肠结核B、慢性菌痢C、阿米巴痢疾D、肠易激综合征E、慢性非特异性溃疡性结肠炎正确答案:A腹泻是溃疡型肠结核的主要症状之一,这是因肠曲炎症和溃疡的刺激,使肠蠕动加速、排空过快以及继发性吸收不良所致。严重者腹泻可每日多达十余次。此外还可间有便秘,粪便呈羊粪状,或腹泻与便秘交替出现。

595、引起器质性便秘的疾病有A、结肠冗长B、肠易激综合征C、先天性巨结肠症D、滥用泻药造成对泻药的依赖E、进食量少或食物缺乏纤维素正确答案:C先天性巨结肠症确切地讲称为肠管无神经节细胞症,是胃肠道先天性畸形中最常见病之一。临床表现为婴儿往往数天才有一次排便;由于大便无法正常地排出而常常引起肠炎,或表现时好时坏并交替出现便秘、腹泻,伴腹胀和食欲不佳。幼儿时期则以长期逐渐加重的便秘为主要症状。

596、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其出血部位一般不低于A、贲门B、幽门C、十二指肠球部D、屈氏韧带水平E、空肠下端正确答案:D呕血是上消化道疾病(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肝、胆、胰疾病)或全身性疾病所致的急性上消化道出血,血液经口腔呕出。消化道出血患者有呕血者,其出血部位一般不低于屈氏韧带水平。

597、上消化道出血部位一般是指A、食管B、贵门C、幽门D、十二指肠球部E、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正确答案:E上消化道出血部位一般是指屈氏韧带以上的消化器官,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的出血。 598、呕血时,出血量超过多少可致循环障碍(失血性休克)A、400mlB、800mlC、1000mlD、1500mlE、2000ml正确答案:C出现呕血症状时,表示胃内积血量大于250~300ml;出血量小于400~500ml时,一般不引起全身症状;出血量大于500ml时,可出现全身症状,如头晕、出汗、乏力、心悸等症状;短时间内出血量大于1000m1或全血量20%时,可出现循环衰竭的表现,如血压下降、心率加快、红细胞数下降、血红蛋白量下降、尿量减少、平卧即感头晕。

599、呕血最常见的原因为A、急性胃黏膜病变B、管静脉曲张破裂C、消化性溃疡D、食管贲门黏膜撕裂E、胃癌正确答案:C溃疡出血是呕血最常见的原因。出血是由于血管受到溃疡的侵蚀、破裂等所致。出血量的多少与被侵蚀的血管大小相一致。少量出血仅表现为大便隐血,大量出血表现为呕血和(或)黑便。原来的溃疡症状在出血前可加重,出血后可减轻。

600、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呕出的血液中混有物呈碱性B、上消化道出血不包括胰腺出血C、鼻腔出血咽下后呕出亦称为呕血D、消化性溃疡呕血后疼痛减轻E、呕血后不一定有便血正确答案:D消化性溃疡主要指发生于胃及十二指肠的慢性溃疡,是多发病、常见病。其临床特点为慢性过程,呈周期性发作。中上腹节律性疼痛是溃疡病最常见的症状之一,出血是溃疡常见的并发症。原来的溃疡症状在出血前可加重,出血后可减轻。

601、中老年人呕血伴反复发作的、无明显规律的上腹痛并伴有厌食及消瘦者,应考虑A、胃癌B、慢性胃炎C、十二指肠炎D、消化性溃疡E、急性胃黏膜病变正确答案:A胃癌早期症状常不明显,随着病情的进展,出现无明显规律的上腹部疼痛、食欲不振、消瘦、体重减轻和贫血等。肿瘤表面溃疡时出现呕血、黑便等症状,后期常有癌细胞转移,出现腹部肿块、左锁骨上淋巴结肿大、黑便、腹水及严重营养不良等。 602、上消化道出血除呕血外常出现黑便,其机制是A、血红蛋白与肠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铁B、血红蛋白与肠内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C、血红蛋白与肠内细菌分泌的氨基酸氧化酶结合D、血红蛋白与肠内的肠激酶结合E、血红蛋白与肠内的黏液结合正确答案:B消化道出血,若血液在肠内停留时间较长,红细胞破坏后,血红蛋白在肠道内与硫化物结合形成硫化亚铁,使粪便呈黑色,由于附有黏液而发亮,类似柏油样,称为柏油样便。

603、上消化道出血粪便隐血试验阳性最少出血量为A、2mlB、5mlC、10mlD、15mlE、20ml正确答案:B消化道出血,血液经肛门排出体外称为便血。日最少出血量为5ml,不造成粪便颜色改变,须经大便隐血试验才能确定。

604、霍乱弧菌所致的腹泻为A、渗透性腹泻B、吸收不良性腹泻C、分泌性腹泻D、渗出性腹泻E、动力性腹泻正确答案:C605、关于便血下列叙述哪一项是正确的A、粪便颜色为黄色可断定无便血B、下消化道出血时,血便多为黯红色C、上消化道出血时,血便均为柏油样便D、服用铋剂、铁剂后粪便潜血试验阳性E、急性出血坏死性肠炎粪便呈果酱样脓血便正确答案:B606、下列哪种疾病呈黏液脓性鲜血便同时伴里急后重肛门重坠感A、白血病B、肠结核C、直肠息肉D、消化性溃疡E、急性细菌性痢疾正确答案:E细菌性痢疾是志贺菌属(痢疾杆菌)引起的肠道传染病。临床表现主要有发冷、发热、腹痛、腹泻、里急后重、排黏液脓血样大便。

607、下列哪种疾病皮肤有蜘蛛痣及肝掌,同时出现黑便A、直肠癌B、小肠肿瘤C、胆道疾患D、非特异性直肠炎E、肝硬化门静脉高压正确答案:E肝硬化门静脉高压临床表现有:①脾大、脾功能亢进;②呕血或便血;③腹水;④可有肝大,部分患者还有黄疸、腹壁静脉曲张、肝掌、蜘蛛痣等。

608、便秘伴有呕吐、腹胀、肠绞痛多为A、内痔B、直肠癌C、结肠炎D、肠梗阻E、溃疡性结肠炎正确答案:D肠梗阻时常出现排便障碍、呕吐、腹胀、肠绞痛等。

609、下列哪种疾病可出现柏油样便A、内痔B、直肠癌C、结肠炎D、回盲部结核E、十二指肠溃疡正确答案:E柏油样便是上消化道或小肠内出血,肠内停留时间长所致。

610、引起黏液脓血便的结肠疾病是A、肠伤寒B、Crohn病C、肠结核病D、急性细菌性痢疾E、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正确答案:D急性细菌性痢疾起病急,表现为畏寒、发热、腹痛、腹泻,排黏液脓血便伴里急后重。左下腹压痛明显。

611、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呕吐伴眩晕、眼球震颤A、脑出血B、脑震荡C、脑栓塞D、颅内血肿E、前庭器官疾病正确答案:E前庭器官疾病时,如迷路积水(美尼尔综合征)、晕动病(晕舟车病)等,由于前庭核通过内侧束与动眼神经核之间有密切联系,常发生发作性眩晕、听力减退及耳鸣,重症常伴有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汗等迷走神经刺激现象,可发生水平性或水平兼旋转性眼球震颤。一次发作的时间较短,患者常感物体旋转或自身旋转,行走中可出现偏斜或倾倒,发作过程中神志清醒。

612、引起周围性眩晕的因素有A、小脑肿瘤B、听神经纤维瘤C、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D、链霉素、庆大霉素中毒E、多发性硬化(中枢神经炎性腱鞘病)正确答案:D周围性眩晕是指内耳迷路或前庭神经的病变导致的眩晕症。常见于梅尼埃病、迷路炎、药物性眩晕(用链霉素或庆大霉素等药后引起的)及前庭神经炎等。

613、引起中枢性眩晕的疾病是下列哪种A、晕动病B、迷路炎C、脑动脉硬化D、前庭神经炎E、梅尼埃病正确答案:C中枢性眩晕是指脑干、小脑、大脑及脊髓病变引起的眩晕。常见于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颅内肿瘤、颅内感染、脑动脉硬化、多发性硬化、眩晕性癫痫及外伤性眩晕等。

614、眩晕伴听力障碍最常见于以下哪种疾病A、晕动病B、迷路炎C、脑动脉硬化D、前庭神经炎E、梅尼埃病正确答案:E梅尼埃病的临床表现为一侧耳鸣、耳聋伴有突然性眩晕,早期可在一次大发作后长期安然无恙,有的可数日或周反复发作,间歇期长短不定。间歇期内除有耳呜、耳聋外,一般正常。早期发作过后耳鸣、耳聋亦可完全恢复正常,多次发作后就会逐渐出现不可逆的耳鸣和感音性耳聋。

615、引起惊厥伴瞳孔散大与舌咬伤的常见疾病是A、脑炎B、出血C、脑膜炎D、脑血吸虫病E、癫痫大发作正确答案:E癫痫大发作表现突然昏倒在地上,口吐白沫,四肢不断地痉挛抽搐,瞳孔散大,二便失禁,呼吸暂停,舌咬伤,经过3~5分钟后患者进入昏睡状态,再经过几分钟至几小时,才慢慢清醒。 616、惊厥伴高血压可见于A、脑炎B、急性肾炎C、脑膜炎D、脑出血E、脑血吸虫病正确答案:B急性肾炎并发高血压脑病在急性肾炎时的发病率为5%~10%。常见症状是剧烈头痛及呕吐,继之出现视力障碍,意识模糊,嗜睡,并可发生阵发性惊厥或癫痫样发作,血压控制之后上述症状迅速好转或消失,无后遗症。

617、程度最轻的意识障碍是A、嗜睡B、昏睡C、浅昏迷D、意识模糊E、深度昏迷正确答案:A意识障碍等级依次为嗜睡、意识模糊、昏睡及昏迷。

618、下列哪一项可引起意识障碍伴瞳孔缩小A、癫痫B、酒精中毒C、颠茄类中毒D、氰化物中毒E、有机磷农药中毒正确答案:E有机磷农药中毒可出现毒草碱样症状如视物模糊、瞳孔缩小、支气管痉挛、呼吸困难、肺水肿;烟碱样症状如肌束颤动、肌力减退、肌痉挛、呼吸肌麻痹;中枢神经系统症状如头痛、头晕、倦怠、乏力、失眠或嗜睡、烦躁、意识模糊、抽搐、昏迷。

619、患者需要强烈刺激才能唤醒,醒时答非所问、反应迟钝,这种意识状态属于A、嗜睡B、昏睡C、浅昏迷D、意识模糊E、深度昏迷正确答案:B昏睡患者处于熟睡状态,不易被唤醒。须在强烈刺激下(如压迫眶上神经、摇动患者等)可被唤醒,很快又再入睡。醒时答话含糊或答非所问。

620、Dubin-Johnson综合征是由于A、血清非结合胆红素增加B、肝细胞将结合胆红素向毛细胆管排泄障碍C、肝细胞摄取非结合胆红素障碍D、肝细胞缺乏葡萄糖醛酸转换酶E、肝细胞摄取及排泄结合胆红素障碍正确答案:BDubin-Johnson综合征又称为慢性特发性黄疸,为遗传性结合胆红素增高Ⅰ型。由于毛细胆管对有机阴离子的转运障碍,致使结合胆红素从肝细胞向毛细胆管的运转发生障碍,结果使结合胆红素反流入血,血结合胆红素水平增高,患者出现黄疸。

621、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产生的机制主要是A、胆红素排泄障碍B、胆红素结合障碍C、胆红素摄取障碍D、胆红素来源过多E、胆红素肾脏排泄障碍正确答案:A结合胆红素增高为主的黄疸可由胆红素在肝细胞内转运、排泄障碍引起。

622、隐性黄疸时,血清总胆红素含量为A、1.71~3.42μmol/LB、5.13~6.84μmol/LC、8.55~15.4μmol/LD、17.1~34.2μmol/LE、73.4μmol/L正确答案:D黄疸是指血中胆红素浓度增高,导致巩膜、黏膜、皮肤及体液发生黄染的现象。血清胆红素浓度为17.1~34.2μmol/L时,肉眼看不

出黄疸,称隐性黄疸。 623、胆红素在肝内的结合主要是指A、与白蛋白的结合B、与葡萄糖醛酸基的结合C、与硫酸基的结合D、与甘氨酸甲基的结合E、与Y或Z胞浆载体的结合正确答案:B游离胆红素在微粒体内经葡萄糖醛酸转移酶催化,与葡萄糖醛酸基相结合,形成结合胆红素。主要为胆红素葡萄糖醛酸酯,约占结合胆红素总量的75%,其余部分与葡萄糖、木糖、双糖和甘氨酸结合。 624、结合胆红素进入胆道后还原为尿胆原,在肠内被吸收入肝的比例是A、1%~5%B、5%~10%C、10%~20%D、20%~25%E、25%~30%正确答案:C结合胆红素进入肠腔后,由肠道细茵脱氢的作用还原为尿胆原,大部分随粪便排出,称为粪胆原;小部分(10%~20%)经回肠下段或结肠重吸收,通过门静脉血回到肝,转变为胆红素;或未经转变再随胆汁排入肠内,这一过程称为胆红素的“肠肝循环”。从肠道重吸收的尿胆原,有很少部分(每日不超过6.8μmol/L)进入体循环,经肾排出。

625、血清总胆红素(TB)的正常参考值为A、0.7~1.7μmol/LB、1.5~15.1μmol/LC、1.7~17.1μmol/LD、17~34μmol/LE、34~170μmol/L正确答案:C血清总胆红素(TB)的正常参考值1.7~17.1μmol/L(0.1~1.0mg/dl),结合胆红素(CB)0~3.42μmol/L(0~0.2mg/dl),非结合胆红素(UCB)L 7~13.68μmol/L(0.1~0.8mg/dl)。

626、下列哪种疾病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A、中毒性肝炎B、病毒性肝炎C、钩端螺旋体病D、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E、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正确答案:D肝内胆汁淤积如毛细胆管型病毒性肝炎、药物性胆汁淤积、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妊娠期复发性黄疸等可引起胆汁淤积性黄疸。

627、区别药物性黄染和黄疸最有意义的部位是A、巩膜B、手掌C、角膜D、皮肤E、口腔黏膜正确答案:A血中胆红素增多,其浓度超过34.2μmol/L可出现黄疸。此外过多食用胡萝卜、南瓜、橘子汁等食物可使胡萝卜素在血中含量增多,超过250mg/100ml,也可使皮肤黄染,但仅限于手掌、足底皮肤,一般不致使巩膜黄染。长期服用带有黄色的药物如米帕林(阿的平)、呋喃类药物也可使皮肤黄染,严重者甚至出现巩膜黄染,以角膜缘周最明显,离角膜愈远则黄染愈浅为其特点,可与黄疸相鉴别。

628、一患者.体温渐上升达39℃ 或以上,数天后又逐渐下降至正常水平,持续数天后又逐渐上升,如此反复多次。此种热型为A、稽留热B、弛张热C、间歇热D、波状热E、回归热正确答案:D波状热体温在数小时内逐渐上升至39℃或以上,经数天逐渐降至正常,持续数天后又开始发热,如此反复多次,常见于布氏杆茵病。

629、某男,59岁。反酸、上腹痛10余年,每次持续1个月左右,未系统治疗。近半年,持续腹痛不缓解,无反酸,伴头晕,乏力,消瘦,低热。查体:贫血貌,剑突下压痛(+),未触及异常包块,肠鸣音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胆汁反流性胃炎B、萎缩性胃炎C、胃溃疡D、胃癌E、十二指肠溃疡正确答案:D慢性周期性、节律性上腹部烧灼痛、钝痛常提示消化性溃疡。该患者上腹痛呈慢性过程,周期性发作,近半年疼痛规律性改变,伴恶痛质,剑突下压痛,该患者最可能诊断是胃癌。

630、男性,37岁。饮酒后突发上腹部剧痛20分钟,伴恶心、呕吐、腹胀。查体:强迫体位,上腹部带状压痛,轻度肌紧张,无反跳痛,诊断首先考虑A、消化性溃疡穿孔B、急性胰腺炎C、急性胆囊炎D、急性胃肠炎E、急性阑尾炎正确答案:B暴饮暴食可诱发急性胰腺炎。该患者饮酒后突发上腹部剧痛,上腹部带状压痛多考虑急性胰腺炎。

631、女性,58岁。反复右上腹疼痛,发热伴尿黄3年,昨日又出现右上腹绞痛、发热、黄疸而来就诊,下列哪项体征对诊断最有意义A、Murphy征阳性B、季肋点压痛阳性C、Courvoisier征阳性D、肝脏肿大E、腹部移动性浊音阳性正确答案:A腹痛伴黄疸,提示胆道疾病,Murphy征阳性检查对诊断最有意义。 632、男性,57岁。突然头痛剧烈,持续不减,伴有不同程度的意识障碍。T:36.2℃ ,颈强(+),提示A、感染性疾病B、偏头痛C、蛛网膜下腔出血D、肌紧张性头痛E、神经官能症正确答案:C蛛网膜下腔出血起病急骤,发病后可出现剧烈头痛,因为大量的血液进入蛛网膜下腔,使脑脊液循环发生障碍,使颅内压增高;由于血液刺激脑膜可产生颈部肌肉痉挛,使颈部活动受限,严重时出现颈项强直,神经系统检查克氏征阳性,布氏征阳性。部分患者还可出现烦躁不安、谵妄、幻觉等精神症状,或伴有抽搐及昏迷等。 633、男性,50岁。右下肢骨折半个月,突然出现剧烈右胸部刺痛,伴有呼吸困难,咳血痰及发绀、最可能的疾病是A、急性心肌梗死B、急性心包炎C、食管癌D、肺梗死E、胸膜炎正确答案:D长骨骨折易致脂肪栓塞,长期卧床容易诱发静脉血栓形成。早期血栓松脆,加上纤溶系统的作用,故在血栓形成的最

初几天发生肺栓塞的危险性最高。肺栓塞的典型症状为呼吸困难、胸痛和咯血,有人称为肺梗死三联征。 634、老年男性患者,胸骨后疼痛伴有消瘦及痰中带血,应考虑哪种疾病A、急性心肌梗死B、肺癌C、食管炎D、肺梗死E、纵隔肿瘤正确答案:B胸痛伴咳嗽、咯血,提示肺部疾病,如肺炎、肺结核、原发性支气管肺癌等。患者为老年男性,胸骨后疼痛伴有消瘦,应考虑肺癌。

635、椎骨盘突出所致的腰背痛的特点,不正确的是A、多见于青壮年B、下肢麻木、冷感或间歇性跛行C、常有搬重物或扭伤史D、以腰4~骶1易发E、主要表现为腰痛或从骨神经痛正确答案:B椎骨盘突出所致的腰背痛患者多见于青壮年,常有搬重物或扭伤史,主要表现为腰痛或从骨神经痛等。

636、男性患者,28岁。反复上腹正中疼痛,进食后疼痛缓解,4小时前突发全腹剧烈疼痛。查体:全腹肌紧张,压痛及反跳痛。考虑消化性溃疡合并穿孔。下述哪一项支持此诊断A、腹痛前饮酒B、腹痛部位不固定C、腹痛伴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D、腹痛伴黄疸E、腹部受外部暴力正确答案:C肝浊音界缩小或消失代之以鼓音者,多由于肝表面覆有气体所致,是急性胃肠穿孔的一个重要征象。

637、老年女性,突发右上腹疼痛,向肩部放射,伴发热、寒战。查体T:39℃,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右上腹肌紧张,压痛,反跳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胰腺炎B、肝癌破裂C、胆总管结石D、胆道蛔虫症E、胃肠穿孔正确答案:C胆结石患者常见症状有持续性上腹痛,可放射到肩背部,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大汗淋漓,弯腰打滚,发作后还有发热,黄疸等症状;常有右上腹胀闷不舒之感,伴嗳气、恶心等消化不良症状,当进食油腻食物后更加明显。发作时出现阵发性上腹部绞痛、寒战发热和黄疸三者并存(夏科三联征),是结石阻塞继发胆道感染的典型表现。

638、中年女性,喜生食蔬菜,2个月来时常发作右上腹钻顶样疼痛,难以忍受,但可自然缓解,1小时前再次发作。下列哪项最有助于诊断A、尿淀粉酶B、急诊超声C、粪便查虫卵D、纤维内镜E、立位腹平片正确答案:B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症状。腹痛常为突然发作的剑突下钻顶样剧烈绞痛,患者面色苍白、坐卧不宁、大汗淋漓、弯腰捧腹、哭喊不止、十分痛苦,腹部绞痛时可向右肩背部放射,但也可突然缓解。腹痛多为阵发性、间歇发作,持续时间长短不一,疼痛过后,可如常人安静或戏耍,或精神委靡。这种症状是胆道蛔虫病的特点,有助于诊断,B型超声波可见胆道内典型的蛔虫声像图。

639、某女性,右上腹疼痛,向右肩放射,恶心,呕吐,伴畏寒发热一周。查体:急性病容,腹平坦,Murphy征阳性,右上腹局部肌紧张,反跳痛。该患者诊断最可能为A、胆总管结石B、化脓性胆管炎C、胰头癌D、胆道蛔虫E、急性胆囊炎正确答案:E急性胆囊炎的症状主要有右上腹疼、恶心、呕吐和发热,作呼吸和改变体位常常能使疼痛加重,向右肩放射,体温通常在38.0~38.5℃之间,寒战。检查:右上腹部有压痛,并有腹肌紧张,Mushy阳性,大约1/3的患者还能模到肿大的胆囊。

640、女性,42岁。突然上腹痛1天,渐重,恶心,呕吐,来诊后急查血尿淀粉酶,均明显高于正常,该患者最可能的病因为A、胆道结石B、急性胰腺炎C、病毒感染D、胺类药物E、遗传或代谢障碍正确答案:B腹痛为本病的主要症状,大多为突然发作,常于饱餐和饮酒后1~2小时发病,疼痛为持续性,有阵发性加剧,恶心、呕吐,有时较频繁,呕吐物为当日所进食物,多同时伴有腹胀。淀粉酶测定:血淀粉酶一般在发病后8小时开始升高,48~72小时后下降,3~5天内恢复正常。血清淀粉酶超过500苏氏单位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尿淀粉酶在发病后8~12小时开始升高,维持时间较长,连续增高时间可达1~2周,超过300U/h有诊断价值。

641、某女性患者,进食油腻食物后,出现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重,向右肩背部放射,在体检中,最有诊断意义的阳性体征为A、右上腹压痛B、腹式呼吸受限C、Courvoisier征(+)D、Murphy征(+)E、肝区叩击痛(+)正确答案:D胆囊炎出现右上腹绞痛,阵发性加重,体位改变和呼吸时疼痛加剧,向右肩或后背部放射,高热,寒战,并可有恶心、呕吐。检查右上腹部有压痛,腹肌紧张,Murphy征(+)。

642、某男,35岁。反复上腹疼痛8年,进食后可缓解,常有夜间疼醒,此次复发5天来就诊。查体:剑突下偏右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胃溃疡B、十二指肠溃疡C、胃泌素瘤D、慢性胆囊炎E、慢性胃炎正确答案:B十二指肠溃疡的典型表现是上腹部规律性疼痛,常伴有反酸、嗳气等症状。一般于进餐或服用抗酸剂后症状可以缓解。疼痛部位在上腹部,疼痛的特点是节律性、周期性和长期性。较局限的上腹痛常发生在胃排空之后,尤其以上午10~11点,下午3~4点,和晚上10~11点左右腹痛较明显,有时凌晨1~2点钟还会把患者痛醒,这是因为此时胃酸分泌很高而胃内叉无食物缓

冲之故。查体:剑突下偏右压痛(+),无肌紧张及反跳痛。

643、女性患者,42岁。近2个月来上腹正中钝痛,仰卧位时疼痛加重,前倾位或俯卧位时疼痛减轻,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胃炎B、胃扭转C、胰体癌D、溃疡性结肠炎E、肝癌正确答案:C胰体癌多见上腹正中钝痛,在仰卧位时疼痛明显,前倾位或俯卧住时疼痛减轻。

644、女性患者,62岁。夜间看电视时出现头痛,随后恶心、呕吐胃内容物,呕吐呈喷射样,最可能的诊断为A、幽门梗阻B、胃潴留C、霍乱D、脑出血E、急性心肌梗死正确答案:D头痛是脑出血的首发症状,常常位于出血一侧的头部;有颅内压力增高时,疼痛可以发展到整个头部。大约一半的脑出血患者发生呕吐,呈喷射样,可能与脑出血时颅内压增高、眩晕发作、脑膜受到血液刺激有关。

645、男性,12岁。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辗转不安,缓解时无不适,查体:腹软,无压痛及反跳痛,Murphy征(-),肝区叩击痛(-),可能诊断为A、急性胰腺炎B、消化性溃疡穿孔C、急性肠梗阻D、胆道蛔虫症E、结核性腹膜炎正确答案:D阵发性剑突下钻顶样疼痛是胆道蛔虫症的典型症状。

646、青年男性患者,发热,咳大量脓臭痰,临床考虑为肺脓肿,下列胸片改变哪项支持该诊断A、右肺野小淡片影B、右下肺一球形阴影C、右肋膈角消失D、右中叶肺不张阴影E、右下叶背段空洞伴液平正确答案:E肺脓肿X线检查:早期呈大片状密度增高的阴影。成脓期,可见圆形单个空洞,内有液平面。溃脓期,空洞壁变厚。恢复期,可见纵隔向患侧移位,胸膜增厚。

647、患者女性,47岁。患风湿性心脏病20余年,近日发热、咳嗽,夜间睡眠中出现阵发性呼吸困难,面色青紫,出汗,双肺底部有湿性啰音。下列咳痰性质哪一项符合该例患者A、黏稠黯红色血痰B、红色泡沫样血痰C、砖红色胶冻样血痰D、白色泡沫样痰E、大量黄脓臭痰正确答案:B患者为风湿性心脏病急性肺水肿,咯粉红色泡沫痰。

648、20岁女性患者,出现低热、乏力、盗汗2周,近3日少量咯血。胸片见右上肺尖少许浅淡模糊影。该患者最可能的诊断是A、大叶性肺炎B、肺结核C、肺脓肿D、肺梗死E、肺吸虫正确答案:B该患者有结核中毒症状,如低热、全身不适、乏力、盗汗、食欲下降、面颊潮红,咯血,胸部X线检查见右上肺尖少许浅淡模糊影,最可能的诊断是肺结核。

649、60岁男性,长期吸烟,持续一个月痰中带血。下列哪项检查为最佳选择A、痰查结核菌B、痰查瘤细胞C、痰细菌培养D、痰找肺吸虫E、痰查真菌正确答案:B40岁以上有长期吸烟史者咯血,除慢性支气管炎外,要警惕原发性支气管肺癌。

650、女性患者,35岁。心悸,气短2年,颈静脉怒张,心尖部可闻及舒张期杂音,S2亢进,最早出现水肿的部位是A、眼睑、面部B、腹部C、双下肢D、单侧下肢E、全身同时出现正确答案:C患者有心力衰竭的其他表现;如心脏增大、杂音、肝脏大、肝颈静脉回流征阳性、静脉压升高等,提示为心源性水肿,出现水肿的部位是从足部开始,向上延及全身。

651、男性患者,42岁。上腹胀痛,不放射,恶心,呕吐胃内容物。查体:无巩膜黄染,心肺听诊未见异常,腹软,上腹正中压痛,无反跳痛,肝脾未触及。下列哪项支持幽门梗阻的诊断A、伴腹泻B、呕吐隔宿食物C、喷射性呕吐D、伴眩晕,眼球震颤E、伴黄疸正确答案:B呕吐为幽门梗阻最突出的症状,呕吐多发生在下午和晚间,梗阻程度愈重,呕吐次数愈多。呕吐物含有宿食,又叫隔夜食,故有酸臭味。患者于呕吐后症状减轻或完全消失,故喜自行诱发呕吐。

652、某患者,十二指肠球部溃疡病史8年,近4个月来食后饱胀,呕吐隔宿食,明显消瘦。查体:腹平坦,可见胃型蠕动波,振水音阳性,肠鸣音无亢进,诊断可能为A、胃癌B、胃黏膜脱垂C、幽门梗阻D、十二指肠压迫综合征E、胃泌素瘤正确答案:C幽门梗阻为溃疡病最常见的并发症,多见于十二指肠溃疡;呕吐是幽门梗阻的突出症状,其特点是:呕吐多发生在下午或晚上,呕吐量大,一次可达1升以上,呕吐物为郁积的食物,伴有酸臭味,不合胆汁。检查上腹可见隆起的胃型,有时见到胃蠕动波,蠕动起自左肋弓下,行向右腹,甚至向相反方向蠕动。因胃扩张内容物多,用手叩击上腹时,可闻及水震荡声。还可出现尿少、便秘、脱水、消瘦,严重时呈现恶病质。

653、男性患者,21岁。昨夜会餐,5小时后开始出现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腹痛、腹泻。查体:体温37℃,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梅尼埃病B、急性胃肠炎C、急性胰腺炎D、幽门梗阻E、肠梗阻正确答案:B急性胃肠炎是胃肠黏膜的急性炎症,临床表现主要为恶心、呕吐、腹痛、腹泻、发热等。其发生多由于饮食不当,暴饮暴食,或食入生冷腐馊、秽浊不洁的食品所致。

654、一患者,20年前患乙型肝炎,3小时前突然呕吐鲜红色血液约1000ml,心悸头晕,血压下降,查体:可见蜘蛛痣,脾大肋下2cm,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胃黏膜病变B、胃溃疡C、胆管癌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E、Mallory-Weiss综合征正确答案:D患者曾患肝炎,长期携带乙型肝炎病毒,有蜘蛛痣,脾大,提示肝硬化。肝硬化病例中,12%~85%有食管静脉曲张。患者突然呕吐鲜红色血液,心悸头晕,血压下降,最可能的诊断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胃肠道出血由曲张静脉破裂而引起者约41%~80%)

655、45岁,女性。一年来上腹胀痛,无规律性,并有厌食,体重减轻约10kg,近2天呕黯红色胃内容物,最可能的诊断是A、消化性溃疡B、胃癌C、胆石症D、急性胃黏膜病变E、食管静脉曲张破裂正确答案:B胃癌患者可有上腹部不适或疼痛,无规律性,食欲减退或消瘦乏力。中晚期则恶心、呕吐、呕血、黑便等,可同时伴有腹部肿块等体征。

656、某患者,突发呕血2000ml,为新鲜血。查体:面色晦黯,颈面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蜘蛛痣,肝掌,腹膨隆,脾大肋下2cm,移动性浊音阳性,则该患者出血原因考虑为A、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B、脾功能亢进C、消化性溃疡D、胃癌E、应激性溃疡正确答案:A患者面色晦暗,颈面部及双上肢可见散在蜘蛛痣,肝掌,腹膨隆,脾大肋下2cm,移动性浊音阳性,提示:患肝硬化,脾大,腹水。突发呕新鲜血2000ml,则该患者出血原因考虑为食管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其突出的症状是呕血,往往是突然发作,血色新鲜涌吐而出,甚至呈喷射状。

657、男性患者,19岁。夏天野浴后发热、呕吐咖啡渣样物。查体:体温38.5℃,巩膜黄染、全身皮肤散在出血点,心率100次/分,律齐,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是A、急性胃炎B、钩端螺旋体病C、十二指肠溃疡D、白血病E、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正确答案:B钩端螺旋体病是由致病性钩端螺旋体引起的自然疫源性急性传染病。其临床特点为:高热、全身酸痛、乏力、球结膜充血、淋巴结肿大和明显的腓肠肌疼痛。患者呕吐咖啡渣样物及皮肤散在出血点等出血倾向与菌体内毒素损伤、血液内凝血酶原降低及微循环障碍有关。重者可并发肺出血、黄疸、脑膜脑炎和肾衰竭等。

658、中年女性,左下腹痛,伴黏液脓血便。反复发作2年,近一个月来再次复发,每日排便5~8次,服用黄连素等无效。查体:贫血貌,P:108次/分,心尖部Ⅱ级收缩期杂音,左下腹压痛阳性,可能诊断为A、肠结核B、溃疡性结肠炎C、结肠癌D、阿米巴痢疾E、Crohn病正确答案:B溃疡性结肠炎是一种病因不明的,以直肠和结肠的浅表性、非特异性炎症病变为主的肠道疾病,主要累及直肠和乙状结肠。临床症状以黏液脓血便、腹痛、腹泻或里急后重为主;急性危重病例有全身症状,并常伴有肠道外疾病和肝损害、关节炎、皮肤损害、心肌病变、口腔溃疡、虹膜睫状体炎及内分泌病症。

659、女性,65岁。因冠心病平素服用阿司匹林,近一周来持续柏油样便,头昏、心悸。查体:巩膜无黄染,心率100次/分,律齐,双肺呼吸音清,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为A、胃癌B、消化性溃疡C、急性胃黏膜病变D、食管静脉曲张破裂E、慢性胃炎正确答案:C非甾体类消炎药如阿司匹林,可损伤胃的黏膜屏障,引起胃黏膜糜烂、出血。表现为呕血及黑便。

660、女性患者,21岁。无明确诱因出现新鲜血便。查体:皮肤与黏膜可见成簇的细小的呈鲜红色的毛细血管扩张,肝脾未触及,最可能的诊断是A、过敏性紫癜B、白血病C、流行性出血热D、血小板减少性紫癜E、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症正确答案:E遗传性出血性毛细血管扩张症系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疾病,以皮肤、黏膜以及内脏的多发性毛细血管或小动脉、小静脉扩张和病变部位反复出血为特征,最突出的症状是受累血管破裂出血,常在同一部位反复出血。儿童期多见鼻出血,到青少年期鼻出血渐趋好转,而内脏出血机会增加,以胃肠道出血最多见。其他可有咯血、血尿、眼底出血、月经过多、蛛网膜下腔出血等。 661、男性患者,37岁。近1个月来经常排鲜血便,血量少,不与粪便混合,伴里急后重,不发热,无腹痛,最可能的诊断是A、直肠癌B、急性坏死性肠炎C、胃癌D、肠结核E、Crohn病正确答案:A鲜血不与粪便混合,仅黏附于粪便表面或排便后滴出,或喷射出鲜血,见于直肠与肛管疾病,如痔、肛裂、直肠肿瘤。

662、女性患者,46岁。近2个月来经常眩晕,视物旋转,恶心呕吐胃内容物,伴眼球震颤,最可能的诊断是A、梅尼埃病B、脑栓塞C、脑膜炎D、青光眼E、急性肝炎正确答案:A梅尼埃病典型症状是突发性剧烈的旋转性眩晕,伴有耳呜,波动性或渐进性听力减退或耳聋。患侧耳部胀满感、压迫感,伴恶心、呕吐、面色苍白、出冷汗、血压下降等自主神经症状。平衡障碍,可见发作期有短时间规律的水平眼震,开始快相向患侧,数小时后快相向健侧。

663、男,24岁。反复酱油色尿伴头昏、心悸2年。查体:贫血貌,巩膜黄染,肝脾不大,胆囊区无压痛。血清总胆红素64μmol/L,直接胆红素6μmol/L,尿胆红素(-),尿胆原(+)。最可能的诊断是A、溶血性黄疸B、肝细胞性黄疸C、梗阻性黄疸D、Rotor综合征E、Gilbert综合征正确答案:A溶血性黄疸的特征:①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②皮肤无瘙瘁;③有脾大;④有骨髓增生旺盛的表现,如周围血网织红细胞增多,出现有核红细胞、骨髓红细胞系统增生活跃;⑤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一般不超过85μmol/L,主要为非结合胆红素增高;⑥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酱油色尿)。

664、女性患者,22岁。近5天来发热寒战,头痛,尿呈酱油色,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列哪项检查支持溶血性贫血的诊断A、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正常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C、尿胆红素阳性D、尿胆原增加E、血清碱性磷酸酶增加正确答案:D溶血性贫血:巩膜轻度黄疸,在急性发作(溶血危象)时有发热、寒战、头痛、腰背酸痛,皮肤黏膜往往明显苍白;非结合胆红素增高;尿中尿胆原增加而无胆红素,急性发作时有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

665、男性患者,3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黏膜黄染伴瘙痒,无腹痛,无发热。查体:神志清楚,巩膜黄染,皮肤无出血,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下列哪项检查支持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A、粪便黄色加深B、血清结合胆红素增加C、尿胆原增加D、血清碱性磷酸酶减低E、血清胆固醇降低正确答案: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患者血中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为主,胆红素定性试验呈直接反应。

666、男性患者,48岁。无明显诱因出现皮肤黏膜黄染、逐渐加重,皮肤瘙痒,大便呈浅灰色。查体:巩膜黄绿色,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肋下2cm,Ⅱ度硬,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中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血清碱性磷酸酶活性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A、重症肝炎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C、钩端螺旋体病D、溶血性贫血E、肝癌正确答案:B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特征:黄疸为黯黄色甚至黄绿色,皮肤瘙痒(因胆盐和其胆汁成分反流入体循环内,刺激皮肤周围神经末梢所致),粪色浅甚至白陶土色,血清总胆红素增高,以结合胆红素升高为主,尿胆红素试验阳性,尿胆原及粪胆素减少或阙如,血清碱性磷酸酶及总胆固醇增高。

667、女性,45岁。近10天来恶心、乏力、厌食。查体:体温36.7℃,巩膜黄染,心肺未见异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中直间接胆红素均增加,血清转氨酶增高,最可能的诊断是A、慢性胆囊炎B、病毒性肝炎C、胆管癌D、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E、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正确答案:B病毒性肝炎患者黄疸为浅黄至深黄,皮肤有时瘙痒,并有肝功能减退的症状如疲乏、食欲减退、出血倾向;血清直接、间接胆红素均增加,有不同程度的肝功能损害。

668、男性,27岁。近一周来自觉发热,腰痛、尿呈浓茶色。查体:巩膜黄染、睑结膜略苍白,心肺听诊正常,腹软无压痛,肝脾未触及。实验室检查:血清非结合胆红素明显增加,尿胆红素阴性,最可能的诊断为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B、急性肝炎C、胆总管结石D、Gilbert综合征E、肝内胆汁淤积正确答案:A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发作期间可见发热、寒战、头痛、腰背酸痛、呕吐及血红蛋白尿(尿呈酱油色),严重的可有急性肾衰竭。血清胆红素升高,以非结合胆红素为主,结合胆红素基本正常,尿胆原增加,尿胆红素(-),尿血红蛋白(+)。

二、共用选项题[B1/B2/C](共用同一组选项,每道子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146道子题目)第669题至第675题共用以下选项: A、IgM B、gG C、sIgA D、IgD E、IgE

669、巨球蛋白为ABCDE正确答案:A670、五聚体分子ABCDE正确答案:A671、种系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ABCDE正确答案:A672、血清中含量最多的IgABCDE正确答案:B673、抗原刺激后最先出现ABCDE正确答案:A674、存在于分泌液中ABCDE正确答案:C675、血清中含量最少ABCDE正确答案:E在免疫球蛋白中,IgM为五聚体分子,分子量大亦称巨球蛋白,其在种系进化过程中最早出现,抗原刺激后也

最先出现;IgG在血清中含量最多,IgE在血清中含量最少;sIgA主要存在于分泌液中,是黏膜抗感染的主要物质。

第676题至第680题共用以下选项: A、结合物 B、免疫吸附剂 C、包被 D、封闭 E、标记 676、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称为ABCDE正确答案:A677、固相的抗原或抗体称为ABCDE正确答案:B678、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称为ABCDE正确答案:C679、包被后再用小牛血清白蛋白包被一次的过程称为ABCDE正确答案:D680、酶与抗原或抗体交联的过程称为ABCDE正确答案:E子题1:酶标记的抗体或抗原称为结合物。子题2:固相的抗原或抗体称为免疫吸附剂。子题3:将抗原或抗体固相化的过程称为包被。子题4:ELISA板包被后再用小牛血清白蛋白包被一次,以消除非特异性吸附的过程即封闭。子题5:将酶与抗原或抗体交联称为标记。 第681题至第684题共用以下选项: A、白细胞介素 B、干扰素

C、红细胞生成素(EPO) D、肿瘤坏死因子 E、集落刺激因子

681、免疫应答过程中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ABCDE正确答案:A682、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ABCDE正确答案:B683、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或杀伤肿瘤细胞ABCDE正确答案:D684、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的造血生长因子ABCDE正确答案:C子题1:白细胞介素是白细胞间相互作用的细胞因子。子题2:干扰素具有广泛的抗病毒、抗肿瘤和免疫调节作用。子题3:肿瘤坏死因子可引起肿瘤组织出血、坏死或杀伤肿瘤细胞。子题4:由肾小管内皮细胞合成的造血生长因子是红细胞生成素(EPO)。

第685题至第688题共用以下选项: A、抗甲状腺球蛋白微粒体抗体 B、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 C、抗平滑肌抗体 D、抗心肌抗体 E、抗线粒体抗体

685、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诊断意义的是ABCDE正确答案:C686、对重症肌无力有诊断意义的是ABCDE正确答案:B687、对乔本甲状腺炎有诊断意义的是ABCDE正确答案:A688、对心脏术后综合征有诊断意义的是ABCDE正确答案:D子题1:抗平滑肌抗体对慢性活动性肝炎有诊断意义。子题2:抗乙酰胆碱受体抗体对重症肌无力有诊断意义。子题3:抗甲状腺球蛋白微粒体抗体对乔本甲状腺炎有诊断意义。子题4:抗心肌抗体对心脏术后综合征有诊断意义。 第689题至第693题共用以下选项: A、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 B、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 C、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 D、二价的三联吡啶钌 E、荧光物质标记抗体

689、免疫荧光技术采用ABCDE正确答案:E690、电化学发光免疫采用ABCDE正确答案:D691、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采用ABCDE正确答案:C692、化学发光免疫采用ABCDE正确答案:B693、化学发光酶免疫采用ABCDE正确答案:A子题1:免疫荧光技术采用荧光物质标记抗体。

子题2:电化学发光免疫采用的发光底物是二价的三联吡啶钌。 子题3:微粒子化学发光免疫采用抗体包被在磁颗粒表面技术。

子题4:化学发光免疫采用化学发光剂直接标记抗原或抗体。子题5:化学发光酶免疫采用化学发光剂作为酶反应底物。

第694题至第697题共用以下选项: A、Ⅰ型变态反应 B、Ⅱ型变态反应 C、Ⅲ型变态反应 D、Ⅳ型变态反应

E、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

694、检测血细胞抗体是为确定ABCDE正确答案:B695、检测过敏原和血清特异性IgE是为确定ABCDE正确答案:A696、皮肤过敏试验是为确定ABCDE正确答案:E697、检测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是为确定ABCDE正确答案:C子题1:血细胞抗体与Ⅱ型变态反应有关。 子题2:血清特异性IgE与I型变态反应有关。

子题3:皮肤过敏试验可用于Ⅰ型和Ⅳ型变态反应的检测。 子题4:血清中循环免疫复合物与Ⅲ型变态反应有关。 第698题至第701题共用以下选项: A、对流免疫电泳 B、火箭电泳 C、免疫电泳

D、免疫固定电泳 E、区带电泳

698、双向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分析技术是ABCDE正确答案:A699、在电场作用下的加速度的单向扩散试验ABCDE正确答案:B700、区带电泳与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分析技术ABCDE正确答案:C701、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相结合的分析技术ABCDE正确答案:D子题1:双向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即对流免疫电泳。子题2:单向扩散与电泳技术的结合即火箭电泳。子题3:将待测样品先进行区带电泳,停止电泳后在两侧开槽加入抗血清进行双扩散即免疫电泳。子题4: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相结合的分析技术即免疫固定电泳。

第702题至第703题共用以下选项: A、CA125 B、CEA C、CA15-3 D、NSE E、PsA

702、胃肠肿瘤标志物是ABCDE正确答案:B703、作为前列腺癌的辅助诊断项目是ABCDE正确答案:E子题1:CEA是消化系肿瘤的广谱肿瘤标志物。 子题2:PSA 被认为是前列腺癌肿瘤标志物。 第704题至第706题共用以下选项: A、HAT B、8-AG C、PEG D、FCS E、HT

704、杂交瘤技术中,进行细胞融合常用的化学融合剂为ABCDE正确答案:C705、杂交瘤技术中,常用的选择培养基是ABCDE正确答案:A706、体外培养细胞时,除营养成分外,必须加入培养基中的成分是ABCDE正确答案:D解析:化学融合法是传统融合技术,通常采用PEG作融合剂。 其中H和T为DNA合成的原料,A中和叶酸,从而终止DNA合成。 为胎牛血清,能提供细胞生长所需的各种营养因子。

第707题至第709题共用以下选项: A、骨髓 B、胸腺 C、脾脏 D、淋巴结 E、扁桃体

707、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ABCDE正确答案:B708、B细胞发育的中枢器官是ABCDE正确答案:A709、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ABCDE正确答案:D解析:T细胞分化成熟的场所是胸腺,B细胞发育的中枢器官是骨髓,淋巴细胞发生免疫应答的场所是淋巴结。 第710题至第712题共用以下选项: A、交叉反应 B、前带 C、后带 D、等价带 E、多带 710、抗原抗体反应时,抗体过量时称为ABCDE正确答案:B711、抗原抗体反应时,抗原过量时称为ABCDE正确答案:C712、抗原抗体比例合适称为ABCDE正确答案:D解析:抗原抗体特异性反应时,当抗原抗体比例合适时抗原抗体充分结合形成等价带,抗体过剩时称为前带,抗原过剩时称为后带。 第713题至第715题共用以下选项: A、HGPRT-细胞 B、TK-细胞 C、脾细胞

D、杂交瘤细胞 E、骨髓瘤细胞

713、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的细胞是ABCDE正确答案:D714、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特性来源于ABCDE正确答案:C715、杂交瘤细胞无限增殖的特性来源于ABCDE正确答案:E解析:杂交瘤细胞具备瘤细胞和脾细胞两种特性,具备HGPRT和TK活性,能够在HAT培养基中存活。 脾细胞主要是B细胞,能接受抗原刺激,转化为浆细胞并分泌抗体。故杂交瘤细胞分泌抗体的性能来自脾细胞。骨髓瘤为浆细胞瘤,具备永生性,杂交瘤细胞无限增殖的性能来自瘤细胞。 第716题至第718题共用以下选项: A、直接凝集试验 B、间接凝集试验 C、反向间接凝集试验 D、间接凝集抑制试验 E、协同凝集试验

716、检测颗粒性抗原的试验是ABCDE正确答案:A717、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载体的试验是ABCDE正确答案:E718、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的试验是ABCDE正确答案:C解析:直接凝集试验检测颗粒性抗原;间接凝集试验是以抗原致敏载体检测抗体;反向间接凝集试验是以抗体致敏载体检测抗原;间接凝集抑制试验将标本首先加入抗体,然后加入抗原致敏颗粒,如未出现凝集,则说明待测标本中含有相应抗原;协同凝集试验以金黄色葡萄球菌作为载体。 第719题至第721题共用以下选项: A、免疫电泳 B、对流免疫电泳 C、火箭免疫电泳 D、免疫固定电泳 E、免疫印迹技术

719、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是ABCDE正确答案:D720、区带电泳与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技术是ABCDE正确答案:A721、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是ABCDE正确答案:C解析:免疫固定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沉淀反应相结合的技术。 免疫电泳是区带电泳与免疫双扩散相结合的技术。 火箭免疫电泳是单向免疫扩散与电泳相结合的技术。 第722题至第724题共用以下选项: A、Bq B、EC C、Gy D、MeV E、T1/2

722、用于描述125I活度的单位是ABCDE正确答案:A723、用于描述化125I能量的单位是ABCDE正确答案:D724、用于描述125I半衰期的单位是ABCDE正确答案:E解析:Bq(贝克,放射性活度的国际单位);EC(电子俘获,放射性核素衰变的一种形式);Gy(戈瑞,吸收剂量的国际单位);MeV(百万电子伏特,能量单位);T1/2(半衰期,核素衰变单位)。 第725题至第727题共用以下选项: A、荧光效率 B、荧光猝灭 C、激发波长 D、发射波长 E、荧光寿命

725、荧光素将吸收的光能转换为荧光的百分比,称之为ABCDE正确答案:A726、荧光素不变的情况下,与荧光强度相关的参数是ABCDE正确答案:C727、荧光素受到激发后,决定荧光颜色的是ABCDE正确答案:D解析:见荧光效率定义。 一定条件下,荧光强度=荧光效率×激发光的光量子数。 发射波长决定荧光色泽。

第728题至第730题共用以下选项: A、检测抗原 B、检测抗体

C、既可检测抗原,又可检测抗体 D、同时检测两种抗原 E、同时检测两种抗体

728、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用于ABCDE正确答案:C729、双标记免疫荧光技术用于ABCDE正确答案:D730、直接免疫荧光技术用于ABCDE正确答案:A解析: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标记抗体,可用已知抗原检测第一抗体,同时也可用已知第一抗体检测未知抗原。 分别用两种荧光素标记两种第一抗体,可同时检测两种抗原。 直接法将荧光素标记在第一抗体分子上,只能检测抗原分子。 第731题至第733题共用以下选项: A、OPD B、TMB C、DAB D、H2O2 E、Eu

731、辣根过氧化物酶(HRP)的受氢体底物为ABCDE正确答案:D732、显色后测定波长为450nm的供氢体底物为ABCDE正确答案:B733、在酶免疫组化技术中,常用的HRP底物为ABCDE正确答案:C解析:辣根过氧化物酶催化过氧化氢,H2O2为真正底物,也称为受氢体底物。 HRP催化TMB呈蓝色,加终止液后最大吸收波长为450nm。 HRP催化DAB后,生成不溶性底物,在组织中沉积,通过显微镜观察。 第734题至第735题共用以下选项: A、纯品

B、冻干品 C、质控品 D、标准品 E、样品

734、含量确定的处于一定基质中特性明确的物质称ABCDE正确答案:D735、含量已知的处于与实际标本相同的基质中的特性明确的物质称ABCDE正确答案:C解析:标准品是含量确定的处于一定基质中特性明确的物质。 质控品是含量已知的处于与实际标本相同的基质中的特性明确的物质。 第736题至第737题共用以下选项: A、QA B、EQC C、IQC D、QC E、QI

736、为确保临床检测过程和结果在偏差和精密度方面达到预定标准的质量工作称为ABCDE正确答案:C737、客观比较测定结果与靶值的差异,通过比对试验,连续监测测定结果准确性,这些属于ABCDE正确答案:B子题1:工作属于室内质控(IQC),其目的是保证试验精密度,降低批内和批间差异。子题2:工作属于室间质控(EQC),其目的是缩小测定结果与靶值差异,确保结果的准确度。 第738题至第739题共用以下选项: A、B细胞免疫缺陷 B、T细胞免疫缺陷 C、联合免疫缺陷 D、补体系统缺陷 E、吞噬细胞功能缺陷

738、慢性肉芽肿属于ABCDE正确答案:E739、Digeorge综合征属于ABCDE正确答案:B解析:慢性肉芽肿是由于吞噬细胞杀菌能力障碍,造成不完全吞噬使感染扩散。 Digeorge综合征由于胸腺发育不全导致T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属于T细胞免疫缺陷。 第740题至第742题共用以下选项: A、光源 B、激发滤片 C、阻断滤片 D、目镜 E、物镜

740、在荧光显微镜中,为荧光素提供激发能量的是ABCDE正确答案:A741、在荧光显微镜中,阻断激发光,只允许荧光通过的显微镜部件是ABCDE正确答案:C742、在荧光显微镜中,位于光源与分光镜之间,提供特定波长的激发光的显微镜部件是ABCDE正确答案:B解析:光源提供紫外光,使荧光素被激发,发出荧光。 吸收(阻断)滤片的作用是允许荧光通过,阻止紫外光通过,安装在分色镜与目镜之间。 激发滤片的作用是允许特定波长的激发光通过,安装在光源与分色镜之间。 第743题至第745题共用以下选项: A、双抗体夹心ELISA B、一步法ELISA C、间接ELISA D、捕获法ELISA E、竞争法ELISA

743、容易导致“钩状效应”引起假阴性的测定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B744、用于体液中小分子抗原或半抗原测定的测定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E745、用于IgM类抗体的测定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D解析:由于一步法中固相抗体和酶结合物抗体与待测抗原的反应速率不同,待测抗原含量过高时,容易

与酶结合物抗体反应而未能与固相抗体反应,从而导致“钩状效应”。 竞争法主要用于小分子测定或半抗原测定。 捕获法用于检测IgM类抗体,用于区分感染性疾病的病程。 第746题至第748题共用以下选项: A、高灵敏性 B、高特异性 C、稳定性高 D、适用广泛 E、精密度高

746、1个亲和素分子可结合4个生物素,赋予BAS的特性是ABCDE正确答案:A747、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具有高度亲和力,赋予BAS的特性是ABCDE正确答案:C748、生物素与亲和素的结合,呈高度专一性,赋予BAS的特性是ABCDE正确答案:B解析:1个亲和素分子有4个生物素结合部位,并可同时以多价形式结合生物素化的大分子衍生物或标志物,赋予BAS的多级放大作用,提高检测方法的敏感度。 生物素与亲和素之间具有高度亲和力,是抗原抗体反应的1万倍以上,两者结合形成复合物的解离常数很小,赋予BAS的稳定性。 专一性反应,无交叉反应,赋予高度特异性。 第749题至第751题共用以下选项: A、抗SS-DNA B、抗DS-DNA C、抗TSH受体 D、抗变性IgG E、抗血小板

749、与突眼性甲状腺肿相关的自身抗体是ABCDE正确答案:C750、与自身免疫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密切相关的自身抗体是ABCDE正确答案:E751、导致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自身抗体是ABCDE正确答案:D解析:自身免疫性疾病患者血清中均可检测到高效价自身抗体或自身应答性T细胞。突眼性甲状腺肿是由于患者体内含有抗TSH受体,与甲状腺细胞表面TSH受体结合,刺激持续分泌甲状腺素。而血小板减少性紫癜与血小板抗体相关,属于Ⅱ型超敏反应。抗变性IgG与IgG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沉积于关节腔,引起类风湿性关节炎。

第752题至第754题共用以下选项: A、ABO血型抗原 B、游离抗-Rh抗体 C、结合抗-Rh抗体 D、血小板抗体 E、ABO血型抗体

752、直接凝集试验检测的抗原是ABCDE正确答案:A753、直接抗球蛋白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BCDE正确答案:C754、不能通过凝集试验检测的抗体是ABCDE正确答案:D解析:血型抗原为红细胞表面抗原,通过直接凝集可检测ABO血型抗原;抗-Rh抗体属于不完全抗体,需加入抗人球蛋白才能形成凝集,故称为抗人球蛋白试验。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检测结合状态的抗-Rh抗体。血小板与相应抗体结合,凝集现象不明显,不能通过凝集试验检测。 第755题至第757题共用以下选项: A、自体移植 B、同系移植

C、同种异基因移植 D、同种同基因移植 E、异种移植

755、心脏搭桥手术属于ABCDE正确答案:A756、非亲属间肝脏移植属于ABCDE正确答案:C757、同卵双生个体间的肾移植属于ABCDE正确答案:D解析:根据受者、供者亲缘关系不同,将移植分为四种:自体移植、同种同基因移植、同种异基因移植和异种移植。同系小鼠之间的移植为同系移植,属于同种同

基因移植。因此,心脏搭桥术属于自体移植,非亲属间肝脏移植属于同种异基因移植,同卵双生个体间的肾移植属于同种同基因移植。

第758题至第759题共用以下选项: A、凝集反应 B、沉淀反应 C、补体结合反应 D、溶血反应

E、微量细胞毒反应

758、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原理属于ABCDE正确答案:D759、血清学法鉴定HLA型别的试验原理属于ABCDE正确答案:E解析: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是将定量SRBC、定量溶血素,观察达到半数溶血程度所用血清量表示补体活性。总补体活性测定试验原理属于溶血反应。血清学法鉴定HLA型别利用已知特异性抗体和待检细胞结合,加入补体。如待检细胞表达相应抗原便与抗体结合,形成免疫复合物,在补体作用下,导致细胞损伤并使细胞着色。 第760题至第762题共用以下选项: A、B0% B、NSB% C、ED50 D、RER E、QCS

760、表示最高结合率ABCDE正确答案:A761、评价放射免疫方法整批误差的指标ABCDE正确答案:D762、表示标准曲线的稳定性ABCDE正确答案:C解析:B0%称最高结合率,指不加非标记抗原时标记抗原与抗体的结合率;NSB%称非特异结合率,指不加抗体时标记抗原与非特异物质的结合率;ED50指标准曲线的结合率在50%时对应的抗原的浓度值,它反映标准曲线的稳定性。RER称反应误差体系,是评价RIA整批误差的综合指标。QCS为质控血清。 第763题至第765题共用以下选项: A、Ab1 B、Ab2 C、抗-HRP D、HRP E、抗-AP

763、在PAP技术中:起“桥联”作用的成分是ABCDE正确答案:B764、在PAP技术中:与特异性抗体(Ab1)具有同种型抗原表位的成分是ABCDE正确答案:C765、在PAP技术中:能特异性识别待检抗原的成分是ABCDE正确答案:A解析:Ab2为抗Ab1和抗-AP同种型抗原表位的抗体,能同时与两者发生特异性结合,起“桥联”作用。为了能够通过Ab2将抗Ab1和抗-AP连接,抗-AP的抗原特异性必须与特异性抗体(Ab1)一致。特异性抗体(Ab1)与待测抗原反应,并特异性结合。 第766题至第768题共用以下选项: A、LPS B、Con-A C、PHA D、CD2 E、CD3

766、与人T细胞结合的丝裂原是ABCDE正确答案:C767、与人B细胞结合的丝裂原是ABCDE正确答案:A768、与SRBC结合的表面受体是ABCDE正确答案:D解析:PHA 能与人T细胞相应受体结合。 LPS能与人B细胞相应受体结合。 CD2为SRBC受体,能与SRBC结合。 第769题至第770题共用以下选项: A、E-选择素

B、P-选择素 C、L-选择素 D、VCAM-1 E、ICAM-1

769、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液中升高的黏附分子是ABCDE正确答案:B770、可作为内皮细胞活化证据的黏附分子是ABCDE正确答案:A解析:血小板减少性紫癜患者血液中P-选择素升高,比正常人高2~3倍。 E-选择素为内皮细胞表达的选择素,表达量升高说明内皮细胞已被激活。 第771题至第773题共用以下选项: A、高黏滞血症

B、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 C、溶骨性病变 D、本周蛋白

E、T细胞功能异常

771、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免疫学重要特征为ABCDE正确答案:B772、巨球蛋白血症时,可发生ABCDE正确答案:A773、Digeorge综合征表现为ABCDE正确答案:E解析:多发性骨髓瘤患者单克隆B细胞恶性增生,血浆免疫球蛋白异常增高。巨球蛋白血症患者分泌IgM浆细胞恶性增殖,IgM含量升高,血液黏稠度增加。 Digeorge综合征由于胸腺发育不全导致T细胞不能正常发育,属于T细胞免疫缺陷。 第774题至第776题共用以下选项: A、败血症

B、化脓性脑膜炎 C、重症病毒感染 D、全身性肉芽肿

E、遗传性血管神经性水肿

774、补体调节因子合成障碍可导致ABCDE正确答案:E775、细胞免疫缺陷常表现为ABCDE正确答案:C776、吞噬细胞功能缺陷表现为ABCDE正确答案:D解析:C1INH缺陷,C2水解过剩,造成局部水肿。细胞免疫主要负责抗病毒效应,当发生缺陷时表现为重症病毒感染。慢性肉芽肿,是由于吞噬细胞杀菌能力障碍造成不完全吞噬使感染扩散所致。 第777题至第779题共用以下选项: A、抗体纯度 B、抗体效价 C、抗体亲和力 D、抗体含量 E、抗体特异性

777、与相似物质的交叉反应率,反映的抗体特性是ABCDE正确答案:E778、反映抗体与抗原结合强度的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C779、与抗体工作浓度密切相关的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B解析:以上五个备选答案均为抗体质量指标。交叉反应率用特异性表示,交叉反应率越低,特异性越强;抗体效价为抗体浓度指标,与应用时的工作浓度密切相关;抗原与抗体的结合能力强弱用亲和力表示。 第780题至第782题共用以下选项: A、抗原含量较多 B、抗体含量较多 C、抗原分子量大 D、抗体分子量大

E、抗原抗体分子量相等

780、双向扩散试验检测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ABCDE正确答案:B781、双向扩散试验检测沉淀线靠近抗体孔提示ABCDE正确答案:A782、双向扩散试验检测沉淀线弯向抗原孔提示ABCDE正确答案:C解析:双向扩散试验中沉淀线的形成是根据抗原抗体两者比例所致。沉淀线靠近抗原孔,提示抗体含量大;

反之,提示抗原含量多;抗原或抗体在琼脂内自由扩散,其速度受分子量的影响。分子量小者扩散快,反之较慢。由于慢者扩散圈小,局部浓度则较大,形成的沉淀线弯向分子量大的一方。如两者分子量相等,则形成直线。

第783题至第785题共用以下选项: A、血清蛋白组分分析 B、抗原蛋白定量

C、抗原或抗体的效价测定 D、鉴别免疫球蛋白的类和型 E、蛋白质纯化

783、免疫比浊试验用于ABCDE正确答案:B784、免疫电泳可用于ABCDE正确答案:A785、免疫固定电泳可用于ABCDE正确答案:D解析:免疫比浊试验是在定量抗体加入递增量的抗原,测定反应液体浊度,用于推算抗原蛋白含量。免疫固定电泳是用于分析样品中特异性抗原的技术,所以可鉴别免疫球蛋白的类和型。

第786题至第787题共用以下选项: A、T3 B、T4 C、FT3 D、FT4 E、TSH

786、临床诊断甲亢最灵敏的指标是(E) 临床诊断甲减最灵敏的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E787、甲亢治疗后恢复正常最慢的指标是ABCDE正确答案:E解析:以上三问的回答都是E。首先要了解垂体-甲状腺轴的调节功能。正常情况下,垂体-甲状腺轴是一种负反馈调节关系,但TSH的变化要比甲状腺激素更加敏感,变化幅度更大。因此,无论甲亢或甲减,检验指标上首先发生变化的是TSH。但是对于甲亢患者,最常见的病因是自身免疫所致,体内有自身抗体TRAb存在,其作用之一就是对TSH分泌产生抑制作用。治疗后恢复正常较甲状腺激素慢。 第788题至第790题共用以下选项: A、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B、间接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C、双标记免疫荧光抗体技术 D、时间免疫荧光测定技术 E、荧光免疫偏振测定技术

788、用于病原体抗原测定的技术是ABCDE正确答案:A789、用于自身抗体测定的技术是ABCDE正确答案:B790、流式细胞仪可对细胞两种分化抗原同时分ABCDE正确答案:C解析:通过标记第一抗体直接检测病原体抗原。 通过已知抗原检测自身抗体,再加标记抗体进行显色。 分别用两种荧光素标记两种第一抗体,可同时检测两种抗原。 第791题至第793题共用以下选项: A、ELISA B、荧光免疫 C、放射免疫 D、酶免疫印迹 E、胶体金层析

791、测定ENA抗体谱的实验技术为ABCDE正确答案:D792、利于进行床边检测的实验技术为ABCDE正确答案:E793、实验成本较低的实验技术为ABCDE正确答案:C解析:酶免疫印迹可同时检测多种自身抗体。 胶体金标记技术操作不需仪器设备且简单方便,适合“床边”试验。 几种标记技术中,放射免疫技术成本最低。

第794题至第796题共用以下选项:

A、蛋白质 B、细菌 C、激素 D、酶 E、类脂质 794、用95%乙醇作为固定剂的抗原是ABCDE正确答案:A795、10%多聚甲醛作为固定剂的抗原是ABCDE正确答案:E796、用丙酮作固定剂的抗原是ABCDE正确答案:B解析:蛋白质抗原通常采用95%乙醇作为固定剂。 类脂质抗原通常采用10%多聚甲醛作固定剂。 细菌通常用丙酮作固定剂。 第797题至第799题共用以下选项: A、T细胞增殖试验 B、Tc细胞毒试验 C、溶血空斑试验 D、血清Ig水平测定 E、旧结核菌素皮试

797、反映T细胞功能的体内测定项目是ABCDE正确答案:E798、反映B细胞体外分泌抗体功能的测定项目是ABCDE正确答案:C799、反映T细胞功能的体外测定项目是ABCDE正确答案:A解析:旧结核菌素皮试为迟发型超敏反应,该反应的基础是细胞免疫,因此,用旧结核菌素皮试可反映T细胞的功能。 B细胞分泌抗体,与周围SRBC结合,在补体作用下形成空斑。分泌抗体的B细胞越多,空斑的数目就越多。故用溶血空斑试验反映B细胞分泌抗体的能力。 T细胞表面具有PHA受体,能与PHA结合,促进体外培养的T细胞发生转化并增殖。通过测定细胞增殖程度可反映T 细胞接受PHA刺激,发生转化的能力。

第800题至第802题共用以下选项: A、CD3 B、CD56 C、mIg D、CD2 E、CD33 800、NK细胞检测的标志物为ABCDE正确答案:B801、T细胞检测的标志物为ABCDE正确答案:A802、B细胞检测的标志物为ABCDE正确答案:C解析:NK细胞表达CD56分子,CD56分子可作为NK细胞的标志性分子。所有T细胞均表达CD3分子,CD3分子可作为T细胞的标志性分子。 mIg为B淋巴细胞特有,可作为B细胞的标志分子。 第803题至第805题共用以下选项: A、1 B、-1 C、3 D、0 E、-2

803、均值为3.5,标准差为0.5,某测定值为5.0,“Z计分”值就为ABCDE正确答案:C804、均值为5.5,标准差为0.5,某测定值为5.0,“Z计分”值就为ABCDE正确答案:B805、均值为3.5,标准差为0.5,某测定值为3.5,“Z计分”值就为ABCDE正确答案:D解析:均值为3.5,标准差为0.5,某测定值为5.0,“Z计分”值就为3。 均值为5.5,标准差为0.5,某测定值为5.0,“Z计分”值就为-1。 均值为3.5,标准差为0.5,某测定值为3.5,“Z计分”值就为0。 第806题至第808题共用以下选项: A、免疫比浊法 B、蛋白电泳 C、免疫电泳

D、加热沉淀 E、单向琼脂扩散

806、本周蛋白定量的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A807、本周蛋白分型的实验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C808、尿中轻链的定性检测方法为ABCDE正确答案:D解析:应用抗轻链抗体,采用比浊方法可直接定量。 加热法为定性试验,通过免疫电泳或免疫固定电泳可确定轻链型别。 尿中轻链的定性检测方法为加热沉淀法。

第809题至第811题共用以下选项: A、免疫比浊法 B、蛋白电泳 C、免疫固定电泳 D、ELISA

E、双向琼脂扩散

809、免疫球蛋白定量的常用方法是ABCDE正确答案:A810、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蛋白的类或型时采用的方法是ABCDE正确答案:C811、初步分析血清蛋白组分有无异常的实验方法是ABCDE正确答案:B解析:临床常采用免疫比浊法对免疫球蛋白定量。免疫固定电泳可分析M蛋白的类或型,且操作简单,结果容易观察。 血清蛋白电泳可将血清蛋白分成5个组分,经扫描后可对各组分进行定量。 第812题至第814题共用以下选项: A、血清Ig水平降低

B、外周血T淋巴细胞数量下降

C、CD4+T细胞下降,CD4+/CD8+倒置 D、sIgA水平下降 E、补体总水平降低

812、Bruton病最主要的免疫学特征是ABCDE正确答案:A813、Digeorge综合征最主要的免疫学特征是ABCDE正确答案:B814、AIDS最主要的免疫学特征是ABCDE正确答案:C解析:Bruton病属于体液免疫缺陷,B细胞不能活化,合成免疫球蛋白能力下降。 Digeorge属于细胞免疫缺陷,T细胞不能成熟,外周血T淋巴细胞下降。 HIV主要感染、破坏CD4+T细胞,使之下降,CD4+/CD8+比值倒置。

一、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5道题)1、直接Coomb’s试验主要检测已吸附在____上的不完全抗体;间接Coomb’s试验主要检测____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正确答案】:

红细胞,血清2、抗原抗体反应的可逆性特点是指抗原抗体的结合仅是分子表面的结合,属____结合,这种结合具有相对____,但为____反应。【正确答案】:

非共价键,稳定性,可逆3、自身免疫反应如果达到一定强度以致能破坏____引起相应____ 时,则称为自身免疫病。【正确答案】:

正常组织,临床症状4、AFP主要用于高危人群中诊断____肿瘤和____肿瘤。【正确答案】: 原发性肝脏,胚胎细胞5、TR-FIA一般是用镧元素____螯合物作为荧光标记物。【正确答案】: 铕(Eu)6、抗原抗体反应一般在pH ____的条件下进行。【正确答案】:

6~ 87、GVHR是指移植物中的____淋巴细胞识别____抗原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正确答案】:

抗原特异性,宿主8、RIA的基本原理是____抗原和____抗原对有限量抗体竞争性____或竞争性____反应。【正确答案】:

标记,未标记,结合,抑制9、I型超敏反应主要检测血清中____和____为临床提供实验室诊断资料。【正确答案】:

IgE ,抗特异性过敏原抗体10、T细胞表面的____分子是HIV 的天然受体。【正确答案】: CD411、异嗜性抗原是一类与____无关的,存在于人、动物、植物、微生物中的共同抗原。【正确答案】: 种属特异性12、沉淀反应分两个阶段:第一阶段发生抗原抗体____结合,第二阶段将形成可见的____。【正确答案】: 特异性,免疫复合物13、ELISA的洗涤目的是洗去反应液中没有与固相____或____结合的物质以及反应过程中____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

【正确答案】:

抗原,抗体,非特异性14、抗DNA抗体有3类,即抗Ds-DNA、____和____。【正确答案】: 抗SS-DNA,抗Z-DNA15、ELISA间接法的反应原理是利用酶标记的____以检测已与固相结合的____。【正确答案】:

抗体,受检抗体二、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4道题)16、什么是自身抗原?它是怎样产生的?有何临床意义?【正确答案】:

一般来说,自身物质对自身没有抗原性。在一定条件下,自身物质对自身发挥抗原作用,引起免疫应答,称之为自身抗原。自身抗原产生的原因:(1)隐蔽的自身抗原:某些自身物质在正常条件下与血流和免疫系统相对隔绝,称为隐蔽的自身抗原。外伤、感染或手术不慎等原因,使这些物质进入血流,引起自身免疫应答。例如眼外伤后,眼葡萄膜色素和眼晶体蛋白释放可引起交感性眼炎和过敏性眼炎;精子抗原释放引起男性不育症;甲状腺球蛋白释放引起变态反应性甲状腺炎;脑脊液和周围神经的髓鞘蛋白的释放引起脱髓鞘脑脊髓炎和外周神经炎。(2)修饰的自身抗原:在病原微生物感染、电离辐射或药物等影响下,自身组织分子改变,形成新的抗原决定簇或暴露出内部的隐蔽的决定簇,成为自身抗原刺激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引起自身免疫疾病。例如,服用氨基比林或甲基多巴,可改变粒细胞或红细胞表面的化学结构,出现新的抗原决定簇,从而引起粒细胞减少症或自身免疫性溶血性贫血。17、参与体液免疫应答的细胞有哪些?如何发挥作用?【正确答案】:

胸腺依赖抗原(TD—Ag)次级B细胞产生抗体有下述细胞参加反应。(1)抗原呈递细胞(APC):主要是单核一巨噬细胞类将处理的抗原提呈给Th细胞并分泌IL-1,IL-6活化T细胞。(2)Th细胞:经抗原刺激活化后分泌细胞因子,特别是Th2细胞分泌IL-4、IL-5、IL-10等,除辅助B细胞活化分化变成浆细胞产生抗体,还有调节抗体产生的作用。(3)B细胞:经抗原刺激后变成浆细胞合成并分泌抗体,在对应抗原再次应答时B细胞是主要的抗原提呈细胞(APC),可处理并提呈抗原给Th细胞,使之活化。(4)非胸腺依赖抗原(TI-Ag)直接刺激B细胞产生IgM 类抗体,如脂多糖或肺炎球菌荚膜多糖抗原可直接与B细胞表面的Ig结合,刺激其分化为浆细胞。18、试论MHC在医学上的意义。【正确答案】:

MHC在医学上的意义如下:(1)器官移植:移植排斥反应的实质是免疫应答,故移植成败的关键是供受者间MHC的相容程度。(2)免疫调节:① 抗原提呈:无论外源性抗原还是内源性抗原大多需经细胞加工处理后形成抗原肽段,再与HLA-Ⅰ、Ⅱ类分子结合,HLA-抗原肽复合物共同表达于细胞膜表面,才能被CD8+T细胞或CD4+T细胞所识别。② MHC限制性:在免疫应答过程中各种免疫细胞如Th、MФ、B及TC细胞间的相互作用均受到不同的MHC分子的调控或严格的约束。例如,TC细胞识别病毒抗原或肿瘤抗原时必须识别自身MHC-Ⅰ类分子;而Th细胞识别的抗原肽必须是与自身MHC-Ⅱ类分子结合者。这种特定T细胞识别特定类别自身MHC分子而发挥效应的现象称MHC限制性。③ 决定免疫应答能力:在HI A-Ⅱ类基因区有一免疫应答基因Ir,可对免疫应答进行调节,包括增进免疫应答或抑制免疫应答。(3)HLA与疾病的关系:人类MHC即HLA复合体是目前已知的最复杂多态性的人类基因系统,在人类证实强直性脊柱炎与B27有强相关性后,通过群体的流行病学调查和家系调查发现许多内分泌疾病、类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性疾病、肿瘤和感染性疾病等与HLA 有关。HLA 与疾病易感染相关的主要位点是DR3DR4和B27等。19、简述ELISA的基本原理。【正确答案】:

ELISA的基本原理是:① 使抗原或抗体结合到某种固相载体表面,并保持其免疫活性。② 使抗原或抗体与某种酶连接成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这种酶标抗原或酶标抗体既保留其免疫活性,又保留酶的活性。在测定时,令受检标本(测定其中的抗原或抗体)和酶标抗原或抗体按不同的步骤与固相载体表面的抗原或抗体起反应。用洗涤的方法使固相载体上形成的抗原抗体复合物与其他物质分开,最后结合在固相载体上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成一定的比例。加入酶反应的底物后,底物被酶催化形成有色产物,产物的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直接相关,故可根据颜色反应的深浅进行定性或定量分析。由于酶的催化效率很高,故可极大地放大反应效果,从而使测定方法达到很高的敏感度。20、细胞因子的生物学作用特点是什么?【正确答案】:

(1)细胞因子的作用高效性:极微量(pg水平)即可发挥生物学效应。细胞因子的旁泌和自泌作用自产生分泌出来后作用于

附近的细胞或自身产生细胞。(2)细胞因子作用的一时性:只在局部短时间发挥作用,临床上细胞因子作为

药物治疗时,在药理剂量下也可随血流分布全身发挥作用。(3)细胞因子作用的多效性:一种细胞因子可作用于多种靶细胞,发挥多种生物学效应如促进靶细胞增殖分化,增强抗感染和杀伤效应,促进或抑制其他细胞因子的产生和细胞膜表面分子的表达。(4)细胞因子作用的网络性:不同的细胞因子之间有相互协同或相互制约的作用.由此构成了复杂的细胞因子免疫调节网络,如IL-1又到产生IL-2,IL-10抑制γ干扰素产生。21、简述ELISA双抗体夹心法的操作步骤。【正确答案】:

ELISA双抗体夹心法的主要操作步骤如下:(1)特异性抗体与固相载体连接,形成固相抗体:洗涤除去未结合的抗体及杂质。(2)加受检标本:使之与固相抗体接触反应一段时间,让标本中的抗原与固相载体上的抗体结合,形成固相抗原抗体复合物。洗涤除去其他未结合物质。(3)加酶抗体:使固相免疫复合物上的抗原与酶标抗体结合。彻底洗涤未结合的酶标抗体。此时固相载体上带有的酶量与标本中受检物质的量呈正相关。(4)加底物:夹心复合物中的酶催化底物成为有色产物。根据颜色反应的程度进行该抗原的定性或定量。22、试述流式细胞术(FCM)的工作原理及其特点。【正确答案】:

经过荧光抗体染色的单细胞悬液和鞘液在氮气压力下同时进入流室,形成鞘液包裹细胞悬液的稳定层流,由喷嘴高速射下(1 000~5 000个细胞/s),与垂直而来的激光束交会。在混合细胞中,由于细胞大小、胞内颗粒多少以及DNA 含量等不同,使激光产生不同的散射,分别由散射光检测接受;细胞上着染的荧光染料在激光激发下,辐射出荧光,由荧光检测器接受。所有信号自动传人电子计算机分析处理,以获得检测结果。23、简述HVGR和GVHR的主要区别。【正确答案】: HVGR和GvHR的主要区别在于:HVGR是由宿主体内致敏的免疫效应细胞和抗体对移植物进行攻击,导致移植物排斥;而GVHR是由移植物中的抗原特异性淋巴细胞,即“过路”淋巴细胞识别宿主抗原而发生的一种排斥反应。这种反应不仅导致移植失败,而且还能给受者造成严重后果。24、ELISA操作的注意事项有哪些?【正确答案】:

ELISA操作注意事项如下:(1)加样:在ELISA 中除了包被外,一般需进行4~5次加样。在定性测定中有时不强调加样量的准确性,例如规定为加样1滴。此时应该使用相同口径的滴管,保持准确的加样姿势,使每滴液体的体积基本相同。在定量测定中则加样量应力求准确。标本和结合物的稀释液应按规定配制。加样时应将液体加在孑L底,避免加在孑L壁上部,并注意不可出现气泡。(2)孵育:在ELISA中一般有两次抗原抗体反应,即加标本和加结合物后,此时反应的温度和时间应按规定的要求,保温容器最好是水浴箱,可使温度迅速平衡。各ELISA板不应叠在一起。为避免蒸发,板上应加盖,或将平板放在底部垫有湿纱布的湿盒中。湿盒应该是金属的,传热容易。如用保温箱,空湿盒应预先放在其中,以平衡温度,这一步骤在室温较低时更为重要。加入底物后,反应时间和温度通常不做严格要求。(3)洗涤:洗涤在ELISA过程中虽不是反应步骤,但却是决定成败的关键。洗涤的目的是洗去反应中没有与固相抗原或抗体结合的物质以及在反应过程中非特异性吸附于固相载体的干扰物质。(4)显色及终止反应:显色是酶促反应,应按规定的温度和时间操作,用酸终止。(5)结果判断:用比色计测定结果,准确性决定于ELISA 板底的平整与透明度和比色计的质量。25、试述直接Coomb,s试验与间接Coomb’s试验的共同点与不同点。【正确答案】:

直接Coomb’S试验主要用于检查已吸附在红细胞上的不完全抗体。此试验常用于新生儿溶血症、自身免疫性溶血症及特发性自身免疫性贫血等检查。间接Coomb’S试验主要用于检查血清中游离的不完全抗体。此试验多用于检测母体Rh(D)抗体,可及早发现和避免新生儿溶血症的发生。亦可对红细胞抗原不相容性输血所产生的血型抗体进行检测。26、T细胞亚群检测有何临床意义?【正确答案】:

T细胞亚群检测已作为临床辅助诊断与研究的一种重要手段,对各种疾病如自身免疫病、免疫缺陷病、病毒感染、恶性肿瘤等的发生、发展、临床疗效考核和预后估计都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对了解机体的免疫状态也有十分重要的意义。27、比较补体两条主要激活途径的不同点。【正确答案】: 两条激活途径的主要不同点: 28、试述抗原抗体反应的基本原理。【正确答案】:

抗体能够特异性结合是基于两种分子间的结构互补性与亲和性,这两种特性是由抗原与抗体分子的一级结构决定的。抗原抗体反应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为抗原与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阶段,此阶段反应快,仅需几秒钟至几分钟,但不出现可见反应。第二阶段为可见反应阶段,抗原抗体复合物在环境因素(如电解质、pH、温度、补体)的影响下,进一步交联和聚集,表现为凝集、沉淀、溶解、补体结合介导的生物现象等肉眼可见的反应。此阶段反应慢,往往需要数分钟至数小时。29、补体的生物学活性是什么?【正确答案】:

补体的生物学活性是指补体活化过程的产物表现出的具有扩大免疫效应的多项生物学活性,根据这些产物的活性特点可

分为五类。(1)细胞溶解作用:膜攻击作用新生的C5b可插入就近的细胞膜上,进而有C6、C7和C9与膜上有C5b组成攻击单位CSb·6·7·8·9n,构成可让细胞膜内外物质自由出入的通道壁,造成细胞或细菌的破裂死亡。(2)调理作用:与病原体或免疫复合物共价键结合的C3b,还可与吞噬细胞表面的C3b受体(CR1)结合,以促进其吞噬程,成为补体的调理作用。(3)引起炎症反应:引起炎症反应(的物质),C3a、C4a、C5a有过敏毒素作用,C5a有对粒细胞的趋化作用,其综合作用效果是导致组织充血、水肿及渗出等炎症表现。(4)清除免疫复合物即补体(C3b)的免疫粘连作用:在替代活化途径和经典活化途径新产生的C3b,都可以借其不稳定的硫酯键断裂,直接与病原体(或其成分)或免疫复合物中的抗原成分共价性结合。和病原体或免疫复合物共价结合的C3b,可再与血小板或人红细胞表面的C3b受体(CR1)结合,使这些病原体或免疫复合物黏附于血小板或人的红细胞上,成为免疫黏连作用。免疫黏连作用不仅可减少血液中游离的免疫复合物及病原体,而且被黏附于血小板或红细胞表面的免疫复合物或病原体易被吞噬细胞捕捉吞噬,消除它们对机体的危害。(5)补体可对免疫应答的各个环节发挥调节作用:① C3可参与捕捉、固定抗原,使抗原被APC处理与提呈;② 补体成分可与多种免疫细胞相互作用,调节细胞的增殖分化,例如C3b与B细胞表面CR1结合,可使B细胞增殖分化为浆细胞。CR2能结合C3d、iC3b及C3Dg,助B细胞活化;③补体参与调节多种免疫细胞效应功能,如杀伤细胞结合C3b后可增强对靶细胞的ADCC作用。 分子生物学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9道题)1、鉴别RNA靶分子的杂交是: A、Southern BlotB、Northern BlotC、Western BlotD、斑点杂交正确答案:B2、在做RNA检测时,对全血抗凝抗凝剂最好选用:A、肝素B、EDTA—K2C、EDTA—Na2D、草酸钾正确答案:C3、核酸分子储存和传递遗传信息是通过: A、核苷的结构B、磷酸二酯键C、碱基顺序D、核苷酸的结构正确答案:C4、RNA和DNA彻底水解后的产物为: A、核糖相同,部分碱基不同B、核糖不同,碱基相同C、核糖相同,碱基相同D、核糖不同,部分碱基不同正确答案:D5、分子生物学对医学的发展已经起到越来越大的作用,许多分子生物学的发现对分子生物学的发展都起到里程碑的作用,基因就是由转化功能的DNA所组成,最早的发现者是: A、Friderick GriffithB、Alfred HersheyC、Martha ChaseD、Oswald Averv正确答案:D6、下列碱基仅存在于RNA中而不存在于DNA中的是:A、鸟嘌呤B、尿嘧啶C、胸腺嘧啶D、腺嘌呤正确答案:B7、下列核酸在波长为260 nm 时,光吸收强度大小排列正确的是:A、G> A> T> CB、A> T> G> CC、C> G> T> AD、G~ C> A> T正确答案:B8、基因扩增检测方法也有检测的灵敏度,一般适时荧光定量PCR的检测下限是: A、103拷贝/mlB、104拷贝/mlC、102拷贝/mlD、105拷贝/ml正确答案:A9、一般DNA分子中的碱基数组成规律,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A﹦C,G﹦ TB、A+ G﹦C+ TC、不同DNA 中碱基组成不相同D、同一个不同组织细胞中DNA碱基组成相同正确答案:A

二、判断题(请判断下面的描述是否正确,共17道题)10、核酸变性时,碱基对之间的氢键断开,堆积力也受到破坏,共价键断裂。是否正确答案:否11、核酸杂交原理就是根据核酸分子间互补。是否正确答案:是12、分子杂交可以发生在任何只有互补核苷酸顺序两条单股核酸单链之间,如DNA/DNA、DNA/RNA、RNA/RNA等。是否正确答案:是13、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核苷和磷酸。是否正确答案:是14、组成RNA 的四种碱基是腺嘌呤(A)、鸟嘌呤(G)、胞嘧啶(C)、胸腺嘧啶(T)。是否正确答案:否15、PCR技术是以DNA或RNA为模板进行核酸的体外扩增技术。是否正确答案:是16、在临床基因扩增检验诊断实验室工作的实验操作人员必须经过业务培训并取得上岗证书。是否正确答案:是17、核酸相对分子质量很大,因此核酸溶液具有很大黏性。是否正确答案:是18、无论是DNA还是RNA,在多核苷酸链内既有酸性的磷酸基又有碱性的含氮杂环碱,因此核酸是两性电解质。是否正确答案:是19、临床基因扩增诊断实验室的设置必须遵循一定的原则,而这些基本原则制定的主要依据就是使建立的基因扩增诊断实验

室结果的准确性能够得到保证,能忠实的反映被检的临床样本的真实情况。是否正确答案:是20、在高分子溶液中一般球形分子比线形分子具有较大的黏度。是否正确答案:否21、核酸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80 nm,而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260 nm。是否正确答案:否22、免疫印渍技术及Southern Blotting是一种印渍技术和抗原抗体反应结合的技术。是否正确答案:否23、PCR技术是现在常用的一种扩增技术,它的基本

步骤的顺序是退火、变性、延伸。是否正确答案:否24、在PCR实验中,退火是指在极端的pH 和受热条件下,核酸分子中的氢键断裂,DNA双螺旋解开的一个过程。是否正确答案:否25、酚一氯仿提取法是我们在提取DNA时所用的经典方法,现在仍然被许多实验室所采用。是否正确答案:是26、在中性或碱性溶液中,核酸主要带正电荷。是否正确答案:否 一、填空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11道题)1、DNA水解后主要产物是____ ____ ____ 。【正确答案】:

磷酸,脱氧核糖,碱基2、通用遗传密码中代表终止密码的三种密码是____、____和____。【正确答案】: UAA,UAG,UGA3、PCR方法扩增DNA片段,在反应中除了用该DNA片段作为模板外,尚需加入____、____和____。【正确答案】:

耐热Taq酶,引物,dNTP4、PCR技术是当今分子生物学使用最多的技术之一,它一般都有____、____、_____三个基本反应步骤构成。【正确答案】:

变性,退火,延伸5、双链DNA中的碱基对有____、____。【正确答案】:

A=T,G=C6、根据分子和结构不同,RNA可以分为____、____、____、____。【正确答案】: tRNA,mRNA,rRNA,hnRNA7、在DNA分子中还有大量的磷(P),P的含量大约为____。【正确答案】: 9%~10%8、核酸变性过程中,紫外光吸收达到最大值50%时温度称为_____,其主要与核酸的____最终含量有关.【正确答案】:

解链温度,G+C9、核酸水解后首先得到核苷酸,核苷酸可以继续水解得到____和____。【正确答案】: 核苷,磷酸10、核酸(DNA和RNA)分子除含有 ____、____、____、____四种元素外,还含有大量的____元素。【正确答案】:

C ,H ,O ,N ,P11、核酸的最大紫外吸收波长____,蛋白质的最大吸收波长在____。【正确答案】: 260 nm,280 nm二、简答题(请在下面的输入框中填写正确答案,共7道题)12、什么叫人类基因组计划,它对医学上的研究具有哪些意义?【正确答案】:

人类基因组计划是指:① 1991年,由美国众议院批准的一个15年的人类基因组研究计划,花费金额约为30亿美元,该项目很快得到各国科学家和各国政府的重视。1994年,我国也加入到其中的相关研究项目,人类基因组分析的主要内容包括:遗传图分析、物理图分析、转录图分析、基因组序列测定等。② 人类基因组计划的实施大大促进了医学的发展,DNA的遗传作图和物理作图对于认识疾病相关基因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遗传性疾病的基因定位,尤其是对多基因位点将可以进行全基因组的定位扫描,使得确定致病基因的工作更为容易。13、简述核酸分子杂交的基本原理、类别和应用。【正确答案】:

核酸分子杂交:① 单链的核酸分子在合适的温度和离子强度下,通过碱基互补形成双链杂交体的一类技术。② 核酸分子杂交分为液相杂交、固相杂交、原位杂交、基因芯片技术。③ 主要应用Southern Blotting用于未知DNA的检测,Northern Blotting用于检测未知RNA,原位杂交用于组织和细胞中的基因定位。14、核酸产物主要用哪些方法检测,它们分别用在哪些情况下?【正确答案】: 核酸产物的主要的检测方法有:① 凝胶电泳分析法:主要用于PCR产物的检测。② 微孔板夹心杂交法(PCR—ELISA):本法可避免电泳和杂交的繁杂步骤,适于常规的ELISA计数仪检测PCR反应的产物。③ 荧光探针标记法:这种方法在PCR的反应过程中通过对PCR产物中荧光强度的检测,从而对PCR产物进行定量。④ 分支DNA(DDNA):可以用于一些计算机程序中自动计算标本病毒RNA的含量。15、简述核酸探针及其应用。【正确答案】:

核酸探针的应用主要是:① 一小段已知序列的多聚核苷酸用同位素、生物素和荧光染料标记它的末端或者全链,我们就把这一段多聚核苷酸序列称为探针。② 可以用于检测特异DNA或RNA序列片段,可以用于遗传病的基因诊断,用于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作疾病的相关分析,法医学上的性别分析和性别鉴定。16、简述基因诊断检测的临床应用。【正确答案】: 基因诊断检测:主要应用于感染病原的检测、遗传病的诊断、组织配型及肿瘤的早期诊断等。17、简述PCR技术的基本原理及基本反应步骤。【正确答案】:

(1)PCR的基本原理是以需要扩增的DNA为模板,以一对分别与模板的5′和3′末端相互补的寡核苷酸片段为引物,在

DNA聚合酶的作用下,按照半保留复制的机制沿着模板链延伸直至完成新的DNA合成,重复这一过程,

即可使目的DNA片段得到扩增。(2)PCR的基本步骤包括:① 变性:将反应系统加热至95℃ ,使模板DNA全部变性变成单链DNA。② 退火:将温度下降至适当温度,使引物与模板DNA退火结合。③ 延伸:将温度升至72℃ ,DNA聚合酶以DNTP底物催化DNA的合成反应。上述三个步骤称为一个循环,这样的循环重复25~30次,就可以得到大量的目标DNA。18、简述DNA芯片技术的应用。【正确答案】: DNA芯片技术主要应用于:① 基因诊断;② DNA序列测定;③ 临床药物筛选;④ 其他领域:法医学鉴定、食品工业、环境监测。 寄生虫

一、单选题[A1/A2](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共107道题)1、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是指A、兼性寄生虫B、专性寄生虫C、偶然寄生虫D、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E、免疫功能异常时致病的寄生虫正确答案:E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是指宿主免疫功能异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的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并导致人体疾病的寄生虫。常见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弓形虫、隐孢子虫和卡氏孢子虫。

2、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刺激宿主所产生的带虫免疫A、不能清除寄生虫,对再感染也无免疫力B、虽不能将虫体全部清除,但对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C、能将寄生虫完全清除,但对再感染无免疫力D、能将寄生虫完全清除,对再感染亦有完全的免疫力E、虽不能将虫体全部清除,但对再感染有完全的免疫力正确答案:B寄生虫感染宿主后,刺激宿主能产生带虫免疫和伴随免疫两种非消除免疫类型。带虫免疫虽不能将虫体全部清除,但对再感染具有一定的免疫力。带虫免疫是疟原虫感染宿主后,常见的一种免疫类型。 3、肺吸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可引起肝、肺等多个组织器官损伤,这种损伤属于A、机械性损伤B、夺取营养C、占位病变D、毒性作用E、免疫损伤正确答案:A寄生虫对宿主的损害包括三种方式:机械性损伤、夺取营养和毒性与抗原作用。肺吸虫童虫在宿主体内移行时,常可导致机械性损伤。

4、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属于A、隐性感染B、慢性感染C、持续性感染D、带虫者E、急性感染正确答案:A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病原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属于隐性感染。这种感染是寄生虫感染与寄生虫病在临床上的一个特点。

5、幼虫移行症是指A、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B、寄生蠕虫成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C、寄生蠕虫侵入人体后,在组织中移行所造成的损害D、寄生蠕虫幼虫侵入正常宿主后,在体内移行造成的损害E、寄生蠕虫在正常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器官内寄生而造成的损害正确答案:A幼虫移行症是指寄生蠕虫幼虫侵入非正常宿主后,在组织内移行造成的损害。 6、下列不属于丝虫感染引起的病变是A、淋巴结炎B、淋巴管炎C、血管炎D、乳糜尿E、四肢象皮肿正确答案:C淋巴结炎和淋巴管炎等是丝虫病患者急性期病变;慢性期丝虫感染患者表现为乳糜尿和四肢象皮肿等。

7、蛔虫卵对外界环境抵抗力强的原因是A、卵壳厚B、具有蛋白质膜C、具有受精膜D、具有壳质层E、具有蛔甙层正确答案:E蛔甙层是由脂类物质所构成的,它能够抵抗外界酸碱等化学物质和水渗透作用对蛔虫卵的破坏。

8、广州管圆线虫的中间宿主是A、钉螺或拟钉螺B、纹召螺和川卷螺C、扁卷螺和豆螺D、褐云玛瑙螺、福寿螺和蛞蝓E、纹召螺和豆螺正确答案:D钉螺是日本血吸虫中间宿主。拟钉螺是斯氏狸殖吸虫中间宿主。纹召螺和豆螺是肝吸虫中间宿主。川卷螺是肺吸虫中间宿主。扁卷螺是姜片虫的中间宿主。

9、有关寄生虫感染方式,错误的描述是A、丝虫——通过白蛉的吸血叮咬B、血吸虫——接触疫水C、蛔虫——误食感染期卵D、旋毛虫——生食或半生食含幼虫的动物肉类E、蛲虫——食入或吸入感染期卵正确答案:A丝虫是通过蚊虫叮吸入血而传播。

10、下列描述错误的是A、似蚓蛔线虫头部有“品”字形排列的唇瓣B、蠕形住肠线虫头部有比较明显的头翼C、旋毛形线虫生殖器官单管型D、钩虫雄虫尾端向腹面卷曲E、丝虫成虫直接产幼虫而非虫卵正确答案:D钩虫雄虫尾端膨大,形成膜质交合伞,伞内有肌性指状辐肋起支撑作用;钩虫雌虫尾端尖细向腹面卷曲。

11、有关吸虫卵生物学不正确的描述是A、肝吸虫卵为人体内最小的蠕虫卵B、姜片虫卵为人体最大的蠕虫卵C、血吸虫卵无卵盖D、卵内容物均为毛蚴E、虫卵可以不入水直接在中间宿主能继续发育正确答案:D肝吸虫卵和血吸虫卵内容物为毛蚴;肺吸虫卵和姜片虫卵内容物为卵细胞和卵黄细胞。

12、某人接触疫水两周后,在临床上被疑为血吸虫感染,可用的病原学诊断方法有A、粪便直接涂片法查虫卵B、粪便沉淀法查虫卵C、毛蚴孵化法D、肠黏膜活体组织检查E、先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进行筛选正确答案:E因为在血吸虫感染的早期,虫体没有发育成熟,粪便中是检查不到虫卵,因此只能先用免疫学诊断方法进行筛选。

13、在患者痰液中常可查到的寄生虫虫卵是A、卡氏肺孢子虫B、卫氏并殖吸虫C、斯氏狸殖吸虫D、血吸虫E、蛔虫正确答案:B卡氏肺孢子虫包囊出现于患者肺泡灌洗液和支气管活检物中;血吸虫卵和蛔虫卵出现于患者粪便中;斯氏狸殖吸虫童虫出现于患者皮下或内脏组织中。

14、下列有关并殖吸虫生活史错误的描述是A、虫体寄居于人体的肺及多个脏器组织B、需两个中间宿主C、第二中间宿主是溪蟹、蜊蛄D、感染阶段是尾蚴E、有多种保虫宿主正确答案:D并殖吸虫的感染期是囊蚴,经口侵入人体;尾蚴是日本血吸虫的感染期,通过皮肤侵入人体。

15、下列不属于绦虫成虫共同特征的是A、有子宫孔B、虫体扁平C、雌雄同体D、头节有附着器官E、无消化道正确答案:A圆叶目绦虫成虫无子宫孔;假叶目绦虫成虫有子宫孔。

16、猪带绦虫对人体的危害性比牛带绦虫严重的主要原因是A、吸收大量的营养B、虫体代谢产物的毒害作用C、囊尾蚴寄生所造成的损伤D、六钩蚴穿过组织时的破坏作用E、头节小钩对肠壁的损伤作用正确答案:C囊尾蚴可以寄生于人体全身各组织器官内,尤其是寄生于脑、眼睛和全身组织对脏器的压迫和引发超敏反应。

17、导致疟疾再燃的原因是A、迟发型子孢子B、速发型子孢子C、残存的红外期原虫D、残存的红内期原虫E、新近再感染正确答案:D残存的红内期原虫因为发生抗原变异,逃避了机体免疫作用,再次引发疟疾发作。

18、可经卵传递的传染性疾病是A、登革热B、黑热病C、鼠疫D、流行性斑疹伤寒E、丝虫病正确答案:A乙型脑炎病毒和登革病毒在媒介蚊虫体内可以经卵传递。

19、下列不属于虫媒病的是A、丝虫病B、疟疾C、疥疮D、登革热E、鼠疫正确答案:C疥疮是由疥螨在人体真皮与表皮之间寄生时导致皮肤炎症损害所造成的。

20、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A、保虫宿主B、中间宿主C、终宿主D、转续宿主E、传播媒介正确答案:C寄生虫的成虫期或有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终宿主;寄生虫的幼虫期或无性生殖阶段寄生的宿主称中间宿主。

21、下列不属于蛔虫病并发症的是A、胆管蛔虫病B、蛔虫性肠梗阻C、蛔虫性阑尾炎D、肠穿孔E、蛔虫性哮喘正确答案:E胆管蛔虫病、蛔虫性肠梗阻、蛔虫性阑尾炎和肠穿孔均属于蛔虫病患者常见并发症,蛔虫性哮喘是蛔虫幼虫所致。

22、下列均为钩虫引起宿主贫血的原因,除外的是A、虫体活动造成的组织或血管损伤B、钩虫吸血时分泌抗凝血物质C、宿主脾功能亢进D、频繁更换咬附部位,使伤口慢性失血E、钩虫吸血后血液又迅速经其消化道排出正确答案:C钩虫感染人体后,不会导致脾大、脾功能亢进。

23、感染阶段的定义是A、寄生虫感染宿主的阶段B、寄生虫感染终宿主的阶段C、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D、寄生虫的幼虫阶段E、寄生虫的成虫阶段正确答案:C感染期是指寄生虫感染人体的阶段。

24、需在夜间取材进行病原学检查的寄生虫是A、蛲虫B、肝吸虫C、鞭虫D、丝虫E、杜氏利什曼原虫正确答案:D因为丝虫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中具有夜现周期性的特点,白天出现于肺毛细血管,晚上出现于外周血毛细血管中。

25、有关寄生虫寄生部位的正确描述是A、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红细胞B、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巨噬细胞C、曼氏裂头蚴——肠道D、旋毛虫幼虫——淋巴液E、蛲虫成虫——盲肠正确答案:E杜氏利什曼原虫无鞭毛体寄生于巨噬细胞内;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寄生于人体肠壁和组织器官内;曼氏裂头蚴寄生于人体组织器官内,其成虫寄生于人体小肠内;旋毛虫幼虫主要寄生于人体横纹肌内。

26、粪类圆线虫的病原学诊断中错误的方法是A、主要依靠从粪便、痰、尿或脑积液中检获幼虫B、在腹泻患者粪便中直接检出虫卵C、培养出丝状蚴D、厚血膜法E、可用贝氏分离法分离幼虫正确答案:D粪类圆线虫病的病原学诊断主要依靠从粪便中查出杆状蚴或丝状蚴。血液中是检查不到虫体的。

27、夜现周期性是指A、蠕形住肠线虫夜间产卵B、微丝蚴夜间出现于末梢血液中C、微丝蚴夜间滞留于肺血管内D、蚊夜间吸血而传播微丝蚴E、微丝蚴夜间出现在大血管中正确答案:B夜现周期性是指丝虫

微丝蚴在人体外周血中夜多昼少的现象。

28、下列关于线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线虫体壁与消化道之间的腔隙,因无上皮细胞覆盖,故称原体腔B、线虫和体壁由角皮层、皮下层和肌层组成C、线虫生殖系统发达,生殖器官为双管型D、咽部神经环是线虫神经系统的中枢E、线虫的消化系统完整正确答案:C线虫雄性生殖系统为单管型,由睾丸、储精囊、输精管、射精管及其交配附器构成,射精管最后入泄殖腔。多数虫种具有一对或单个交合刺,由引带及神经控制,可伸缩。雌性生殖系统多为双管型,也有单管型者(如旋毛虫)。每一管道均由卵巢、输卵管、受精囊和子宫构成。两个子宫末端汇合于阴道,以阴门开口于虫体腹面,肛门之前。

29、卫氏并殖吸虫病的主要防治原则是A、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B、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C、不生食和半生食蛇、蛙肉D、不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蜊蛄E、不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正确答案:D不生食或半生食猪肉可预防感染旋毛虫病;不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可预防感染肝吸虫病;不生食和半生食蛇、蛙肉可预防感染曼氏迭宫绦虫病;不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可预防感染姜片虫病。

30、茭白、菱角和荸荠可传播的寄生虫病是A、卫氏并殖吸虫B、布氏姜片吸虫C、华支睾吸虫D、蛔虫E、旋毛虫正确答案:B布氏姜片吸虫囊蚴在茭白、菱角和荸荠表面发育成熟,生食或吃不洁的这些水生植物可能感染姜片虫病。

31、血吸虫感染的方式是A、生食或半生食淡水鱼、虾B、生食或半生食溪蟹、蜊蛄C、皮肤接触疫水D、生食或半生食水生植物E、生食或半生食淡水螺正确答案:C血吸虫尾蚴是感染期,尾蚴可以在水中过短暂的自由生活,尾蚴通过皮肤侵入人体。

32、人体感染血吸虫后产生的免疫类型属于A、消除性免疫B、伴随免疫C、带虫免疫D、免疫缺陷E、缺少有效的获得性免疫正确答案:B伴随免疫和带虫免疫属于非消除免疫类型,人体感染血吸虫后产生的免疫类型属于伴随免疫;疟原虫感染宿主后可以引发带虫免疫。

33、猪带绦虫对人体造成的主要危害是A、小钩、吸盘的刺激破坏B、吸取大量营养C、毒性作用D、孕妊节片的脱落E、囊尾蚴寄生组织所造成的损害正确答案:E囊尾蚴寄生组织所造成的损害,主要表现对脑、眼睛和全身组织脏器的压迫和超敏反应。

34、诊断棘球蚴病需慎重使用的一项诊断检查方法是A、询问病史B、X线检查C、免疫学检查D、诊断性穿刺E、CT及同位素扫描正确答案:D因为这种诊断性穿刺,如果使用不慎,易造成棘球蚴囊液外溢而导致严重的超敏反应和继发性感染。

35、人既可以作为终宿主,又可作为中间宿主的寄生虫是A、氏迭宫绦虫B、牛带绦虫C、肝片形吸虫D、卫氏并殖吸虫E、肝吸虫正确答案:A曼氏迭宫绦虫裂头蚴感染人体后,既可以感染裂头蚴病,亦可以感染曼氏迭宫绦 虫病。

36、导致各种疟疾潜伏期长短不一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体免疫力的差异B、疟原虫的种类和虫株不同C、红细胞内期发育的原虫数不同D、红细胞外期发育时间不同E、患者服抗疟药的结果正确答案:B疟原虫潜伏期长短不一的原因取决于疟原虫的种类、株、感染方式及机体免疫力等。

37、人体弓形虫病的主要传染源是A、患者B、病畜C、隐性感染者D、急性弓形虫病患者E、艾滋病患者正确答案:B受染动物是本病的主要传染源,以猫和猫科动物更为重要。人类只有通过垂直传播即通过胎盘才具有意义。

38、生活史中经历不完全变态的昆虫是A、八蚊B、白蛉C、蟑螂D、蝇E、蚤正确答案:C蚊、白蛉、蝇和蚤都是完全变态的昆虫,蟑螂是不完全变态的昆虫。

39、疥螨对人体主要的危害是A、其变应原成分被吸入后引起变态反应B、作为病原体引起皮炎C、误食后引起消化道疾病D、作为媒介生物传播疾病E、感染后引起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正确答案:B疥螨在人体真皮与表皮之间寄生时,可导致宿主皮肤炎症损害,引起疥疮。

40、寄生虫生活史的世代交替是指A、不同宿主的更换B、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C、自由生活与寄生生活交替进行的过程D、卵生与胎生的交替过程E、水生、陆生交替正确答案:B寄生虫生活史分为:无性生殖、有性生殖和世代交替三种方式。世代交替是指寄生虫有性生殖和无性生殖交替进行的过程。

41、某农场发生暴发性人群钩虫性哮喘,可能的原因是因为A、水田耕作B、玉米地除草C、下河捕鱼D、生食菱角E、食用未煮熟的淡水鱼正确答案:B玉米地除草接触钩虫丝状蚴,后者经皮侵入人体,在肺血管移行时引发哮喘。

42、人误食由新鲜粪便污染的食物后,可能感染的寄生虫是A、蛔虫B、溶组织内阿米巴C、丝虫D、十二指肠钩虫E、鞭虫正确答案:B蛔虫、鞭虫和十二指肠钩虫卵均需在外界发育到感染期卵或幼虫,方能经口感染人;丝虫经皮侵入人体。

43、需在清晨起床后立即取材进行病原学检查的是A、丝虫病B、血吸虫病C、蛲虫病D、疟疾E、弓形虫病正确答案:C蛲虫雌虫一般在宿主晚上入眠后1~3小时爬出肛门外,在低温和低氧压的刺激下,产卵于宿主肛门皮肤黏膜上。

44、下列虫卵中,卵壳极薄的虫卵是A、受精蛔虫卵B、未受精蛔虫卵C、钩虫卵D、鞭虫卵E、蛲虫卵正确答案:C钩虫卵:椭圆形,无色透明,大小约(56~76)μm×(35~40)μm,壳薄。随粪便排出时,卵内已含有4~8个卵细胞,卵壳与卵细胞之间有明显的空隙。两种钩虫卵极为相似,不易区别。

45、蛔虫病流行范围广、感染率高的原因不包括A、蛔虫生活史简单B、雌虫产卵量大,虫卵抵抗力强C、粪便管理不当D、蝇、蟑螂机械性携带感染期病原体E、人食未熟动物肉的习惯正确答案:E患者和带虫者是蛔虫病的传染源。人食入被感染期卵污染的瓜果、蔬菜或饮用生水而感染。

46、有关蛲虫的描述,不正确的是A、蛲虫病分布广泛B、虫卵抵抗力强C、人可因吸入虫卵而感染D、自体反复感染造成患者持续感染E、加强粪便管理有助于预防本病正确答案:E蛲虫不在肠道内产卵。患者和带虫者是蛲虫病的传染源。人体感染方式主要通过肛门-手-口直接感染,也可通过人群的间接接触或吸入感染,逆行感染者甚少。蛲虫卵对外界抵抗力较强,在室温中可存活3周左右。卫生习惯不良,接触被虫卵污染的物品,是感染蛲虫病的重要因素。

47、日本血吸虫病所引起的肝硬化是A、门脉性肝硬化B、胆汁性肝硬化C、干线型肝硬化D、坏死后性肝硬化E、淤血性肝硬化正确答案:C干线型肝硬化是日本血吸虫致病的特点。

48、幼虫期不侵犯人体肺部的寄生虫是A、钩虫B、吸虫C、蛔虫D、姜片虫E、血吸虫正确答案:D钩虫、肺吸虫、蛔虫和血吸虫幼虫均通过肺移行,并且可以导致肺组织炎症损害。姜片虫在人体小肠内发育成熟。

49、带绦虫病经驱虫治疗后,确定疗效的方法是A、肉眼可见粪便中有大量节片B、肉眼可见粪便中有链体C、肛门拭子法查卵为阴性D、粪便淘洗找到头节E、症状消失正确答案:D因为头节与颈节相连,后者具有生发功能。

50、人体感染囊尾蚴病的原因是因误食A、裂头蚴B、猪带绦虫虫卵C、猪带绦虫囊尾蚴D、牛带绦虫虫卵E、牛带绦虫囊尾蚴正确答案:B猪带绦虫虫卵可以在人消化道内孵出六钩蚴,而六钩蚴在人体组织内发育成囊尾蚴。

51、在宿主体可以自体内重复感染的寄生虫是A、曼氏迭宫绦虫B、牛带绦虫C、细粒棘球绦虫D、猪带绦虫E、缩小膜壳绦虫正确答案:D猪带绦虫可以在自体内重复感染,使人感染囊虫病。

52、杜氏利什曼前鞭毛体寄生于A、人肝细胞内B、人巨噬细胞内C、蚊胃内D、白蛉胃内E、蚤胃内正确答案:D杜氏利什曼前鞭毛体寄生于白蛉胃内,其无鞭毛体时期则寄生于人巨噬细胞内。

53、间日疟原虫病原学诊断,采血时间应选在A、发作后72小时B、发作期间C、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D、发作后48小时E、发作后一周正确答案:C间日疟原虫采血时间应选在发作后数小时至十余小时,从外周血管中能检查到间日疟原虫各期;恶性疟原虫采血时间:检查环状体应选在发作时,检查配子体应在发作后7~10天左右。

54、引起全血性贫血的原虫是A、溶组织内阿米巴B、冈比亚锥虫C、间日疟原虫D、蓝氏贾第鞭毛虫E、杜氏利什曼原虫正确答案:E杜氏利什曼原虫可以导致脾肿大及功能亢进,结果引发患者全血性贫血。 55、机会致病性原虫是A、Plosmodium vivaxB、Toxoplasma gondiiC、Leishmania donovaniD、Trichomonas vaginalisE、Entamoeba histolytica正确答案:B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是指宿主免疫功能异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的寄生虫开始大量繁殖,并导致人体疾病的寄生虫。常见的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弓形虫、隐孢子虫和卡氏孢子虫。

56、常导致“旅游者腹泻”的寄生虫是A、Schistosoma ja ponicumB、Fasciolopsis buskiC、Giardia lambliaD、Entamoeba histolyticaE、Cryptosporidium正确答案:CGiardia lamblia是一种机会致病性原虫,寄生于人体小肠、胆囊内,常导致旅游者、儿童和牧民腹泻。

57、可寄生于脑组织的寄生虫有A、猪囊虫B、弓形虫C、血吸虫D、疟原虫E、猪囊虫、弓形虫、血吸

虫和疟原虫正确答案:E以上几种寄生虫均可通过移行侵入脑组织,引起脑组织损害。

58、蚤传播鼠疫杆菌的方式属A、发育式B、增殖式C、发育增殖式D、经卵传递式E、机械性传播正确答案:B鼠疫杆菌在蚤体内仅增殖不发育。

59、蠕形螨感染最多的部位是人体的A、四肢B、胸部C、腹部D、颜面部E、指间、趾间正确答案:D主要见于颜面部皮脂腺管和毛囊管内。

60、下列各项均属于寄生虫病的特点,除外的是A、隐性感染B、中性粒细胞升高C、多寄生现象D、异位寄生E、慢性感染正确答案:B中性粒细胞升高是炎症感染的一种反应。

61、旋毛虫病最可靠的诊断方法是A、粪便自然沉淀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免疫学诊断D、血液检查找幼虫E、肌肉组织活检找幼虫正确答案:E旋毛虫寄生于宿主肌肉组织内,因此病原诊断是通过活检找到幼虫作为确认依据。

62、在人体不经移行便可寄生的寄生虫是A、蛔虫B、钩虫C、鞭虫D、丝虫E、旋毛虫正确答案:C鞭虫经口感染人体后,不经移行在小肠内直接发育为成虫,其余几种寄生虫侵入人体后,均要移行到达其所寄生的部位,最后发育成熟。

63、在粪便中可查到幼虫的寄生虫是A、旋毛虫B、粪类圆线虫C、钩虫D、蛔虫E、蛲虫正确答案:B寄生世代的粪类圆线虫成虫在人体小肠发育成熟,产出的虫卵很快孵化出杆状蚴,后者随粪便排出体外。 64、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是指A、蛔蚴移行至肺脏所引起B、钩蚴移行至肺脏而引起C、微丝蚴抗原所引起的变态反应D、旋毛虫幼虫移行至肺脏而引起E、肺吸虫寄生于肺脏而致正确答案:C热带肺嗜酸性粒细胞增多症(tropical pulmonary eosinophilia,TPE)又称隐性丝虫病。约占丝虫患者总数的1%。典型表现为夜间阵咳、哮喘,持续过度嗜酸性粒细胞增多和IgE水平升高。症状持续数周,可自然消失,但可再现。用乙胺嗪治疗有效,如不治疗,可出现慢性间质性肺粟粒样病变。血中检查不到微丝蚴,但在肺或淋巴结的活组织检查中可查到微丝蚴。本症可能与微丝蚴抗原所引起的变态反应有关。

65、下列均属于丝虫患者的临床表现,除外的是A、微丝蚴血症B、慢性期阻塞性病变C、夜现周期性D、急性期过敏和炎症反应E、隐性丝虫病正确答案:C夜现周期性是丝虫微丝蚴一种特殊的生命现象。 66、斯氏狸殖吸虫患者主要的临床症状是A、皮下包块B、肺部症状C、胃肠道症状D、脑部症状E、肝部症状正确答案:A人体是斯氏狸殖吸虫非正常宿主,虫体侵入人体,幼虫在皮下和内脏组织中移行窜扰引起皮下和内脏幼虫移行症,在皮下形成包块。

67、日本血吸虫在人体常见的异位损害部位是A、肺和脑B、肝和肾C、肠壁和肾D、肝和肠壁E、皮肤和眼正确答案:A主要是因为虫卵随血液循环进入肺及脑组织内,引发异位损害。

68、下列不具有鉴别意义的绦虫阶段是A、虫卵B、成节C、孕节D、头节E、囊尾蚴正确答案:A猪带绦虫和牛带绦虫虫种的鉴别可以通过头节、成节、孕节和囊尾蚴三个时期的形态特征进行,虫卵不具有鉴别意义。

69、在临床上,诊断带绦虫病的病原学方法可以采用A、肛门拭子法B、粪便厚涂片法C、粪便饱和盐水浮聚法D、粪便尼龙筛集卵法E、粪便自然沉淀法正确答案:A带绦虫孕节片可以自主从肛门爬出,在爬出的过程中可以残留大量虫卵于肛门皮肤黏膜上。

70、在人体内可以引起自体体内重复感染的寄生虫病,除粪类圆线虫病外,还有A、猪带绦虫病和长膜壳绦虫病B、猪带绦虫病和短膜壳绦虫病C、牛带绦虫病和蛲虫病D、旋毛虫病和丝虫病E、旋毛虫病和钩虫病正确答案:B猪带绦虫和短膜壳绦虫均可以在自体内重复感染。

71、急性阿米巴病首选的病原诊断方法是A、生理盐水涂片找粪便内活动的滋养体B、生理盐水涂片找粪便内的包囊C、血清学检查D、组织切片检查E、乙状结肠镜检查正确答案:A阿米巴原虫滋养体常出现于急性阿米巴病患者的脓血便或腹泻的水样便中。

72、检查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常采集的标本是A、成形粪便B、黏液脓血便C、脓血痰液D、肝穿刺液E、尿液正确答案:B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可以损伤肠壁组织,引起痢疾。其滋养体常出现于痢疾患者的脓血便或腹泻的水样便中。

73、下列对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进行病原学检查时须注意的情况不包括A、及时送检标本B、季注意标本保温C、注意防止尿液、药物等对采集标本的影响D、挑取脓血便中脓血部分,采用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E、必须采集发热病人的粪便才能检出病原体正确答案:E因为滋养体对外界环境抵抗力比较低,低温、

酸性化学物质和在外界长时间搁置均可影响其活性,造成其死亡,导致生理盐水涂片法检查时不易观察到。 74、节肢动物中永久性体表寄生虫是A、恙螨B、虱C、臭虫D、硬蜱E、软蜱正确答案:B虱是哺乳类及鸟类动物的体外永久性体表寄生虫。

75、实验室诊断疥疮的常用操作方法是A、以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皮肤检查B、留取患者粪便直接涂片检查C、采外周血涂薄血膜检查D、刮取局部标本培养E、采外周血用ELISA法检查正确答案:A疥螨在人体真皮与表皮之间,用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炎症皮肤,可以检查到虫体。

76、吸虫生活史的中间宿主必须有A、食肉类哺乳动物B、淡水蟹C、淡水螺D、水生植物E、淡水鱼、虾正确答案:C吸虫的第一中间宿主为淡水螺类或软体动物,第二中间宿主依虫种不同可为鱼类、甲壳类或节肢动物等,终宿主大多为脊椎动物和人。

77、卫氏并殖吸虫的主要形态特征为A、呈葵花籽状B、睾丸与子宫并列C、卵巢与卵黄腺并列D、口、腹吸盘并列E、两个睾丸并列,卵巢与子宫并列正确答案:E成虫呈椭圆形,背面稍隆起,腹面扁平,口吸盘位于虫体前端,腹吸盘约在虫体腹面中部。卵巢与子宫并列于腹吸盘之后,两个睾丸并列于虫体后1/3处。

78、蠕形螨寄生于人体的A、上皮细胞内B、皮肤隧道中C、外周血液中D、淋巴系统内E、毛囊深部或皮脂腺内正确答案:E蠕形螨寄生于多种哺乳动物的毛囊、皮脂腺中,对宿主的特异性很强。寄生于人体内的有毛囊蠕形螨和皮脂蠕形螨两种。

79、生物源性蠕虫是因为它们A、必须在外界发育B、必须经口感染C、必须经中间宿主感染D、无需中间宿主也可感染E、必须经皮肤感染正确答案:C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中间宿主,即虫体只有在中间宿主体内发育至感染阶段后,才能感染人体,如血吸虫、旋毛虫和丝虫等蠕虫的生活史均属此型,在流行病学上又称它们为生物源性蠕虫。

80、经口感染,幼虫必须经过宿主体内移行才能完成生活史的线虫有A、似蚓蛔线虫、毛首鞭形线虫B、似蚓蛔线虫、蠕形住肠线虫C、似蚓蛔线虫、钩虫D、似蚓蛔线虫、旋毛虫E、钩虫、毛首鞭形线虫正确答案:D蛔虫、鞭虫和蛲虫均因误食感染期卵而感染。蛔虫感染期卵在小肠内孵出幼虫,钻入黏膜下血管进入血流,经右心到达肺,穿破肺泡毛细血管进入肺泡,沿支气管、气管逆行至咽部,随人的吞咽动作而入消化道,发育为成虫,而鞭虫和蛲虫在肠道内直接发育为成虫。钩虫虽与蛔虫在体内发育过程相似,但感染途径主要是经皮肤感染。旋毛虫是由于食入含有活幼虫囊包的肉类而感染,幼虫在肠腔发育为成虫。雌、雄虫交配,雌虫产新生幼虫于肠黏膜内,幼虫随淋巴和血循环到达身体各处,在横纹肌内形成幼虫囊包,待有机会进入另一宿主体内才能继续发育为成虫。

81、寄生在淋巴系统的寄生虫是A、钩虫B、丝虫C、华支睾吸虫D、牛肉绦虫E、旋毛虫正确答案:B在我国,寄生于人体淋巴系统的寄生虫主要有班氏吴策线虫(班氏丝虫)和马来布鲁线虫(马来丝虫),统称为丝虫。

82、日本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体的A、肝脏B、小肠C、肠系膜小静脉D、肠系膜下静脉E、直肠、乙状结肠正确答案:D血吸虫成虫寄生于人和多种哺乳动物的门脉——肠系膜静脉系统,主要在肠系膜下静脉,雌虫产出的虫卵随血流到达肝脏、结肠,并沉积于此。

83、绦虫成虫具有生长能力的是A、头节B、颈部C、幼节D、成节E、孕节正确答案:B颈部具有生发功能,由此不断地长出节片,根据节片中生殖器官发育的成熟程度不同又分为幼节、成节和孕节。

84、全变态昆虫的发育过程为A、卵→若虫→蛹→成虫B、卵→幼虫→若虫→蛹→成虫C、卵→若虫→成虫D、卵→幼虫→蛹→成虫E、卵→幼虫→若虫→成虫正确答案:D如蚊的发育为全变态,生活史分四个时期,即卵、幼虫、蛹和成虫,且各期形态特征和生活习性完全不同。

85、下列符合杜氏利什曼原虫特征的是A、前鞭毛体具有鞭毛四根B、前鞭毛体呈圆形或椭圆形C、无鞭毛体呈梭形D、无鞭毛体虫体小,圆形或椭圆形E、无鞭毛体具有波动膜正确答案:D无鞭毛体卵圆形,大小为(2.9~5.7)μm×(1.8~4.0)μm,瑞氏染液染色后,细胞质呈淡蓝色或深蓝色,内有一个较大的圆形核,呈红色或淡紫色。动基体位于核旁,着色较深,细小,杆状。从前端颗粒状的基体发出一条根丝体。前鞭毛体呈梭形,长11.3~15.9μm,核位于虫体中部,动基体在前部,基体在动基体之前,由此发出一根鞭毛游离于虫体外。

86、由蚊传播疟疾的感染阶段是A、滋养体B、环状体C、裂殖体D、配子体E、子孢子正确答案:E当唾腺中带有成熟子孢子的雌性按蚊刺吸人血时,子孢子随唾液进入人体。

87、患者女性,26岁。已婚,内蒙古某地牧民。主诉近几周外阴瘙痒,腰酸,白带增多、味臭、泡沫状,同时伴有尿频、尿急等症状,月经后加重。妇科检查外阴部红肿,宫颈糜烂Ⅲ度。取阴道分泌物做生理盐水涂片可见大量梨形或圆形虫体,前端可见鞭毛运动,轴柱从后端伸出,运动时向一侧偏转。问题:根据镜检的虫体形态,鉴定为A、溶组织内阿米巴滋养体B、脆弱双核阿米巴滋养体C、阴道毛滴虫滋养体D、蓝氏贾第鞭毛虫滋养体E、人毛滴虫滋养体正确答案:C阴道毛滴虫的滋养体固定染色后呈梨形,前端有一个泡状核,核上缘有5颗排列成环状的基体,由此发出5根鞭毛。1根轴柱,纵贯虫体,自后端伸出体外。体外侧前1/2处有波动膜,其外缘与向后延伸的后鞭毛相连。虫体借助鞭毛摆动前进,以波动膜的波动作旋转式运动。患者最常见的主诉为阴部瘙痒或烧灼感,白带增多。阴道内镜检查可见分泌物增多,呈灰黄色,泡状,味臭。当滴虫侵及尿道时,可有尿频、尿急和尿痛等症状。

88、人体寄生虫包括哪三大类A、线虫、吸虫、绦虫B、线虫、原虫、绦虫C、原虫、蠕虫、节肢动物D、原虫、线虫、节肢动物E、蠕虫、吸虫、节肢动物正确答案:C人体寄生虫学的内容包括医学原虫、医学蠕虫和医学节肢动物三部分。医学蠕虫又分为线虫、吸虫和绦虫三部分。

89、机会致病寄生虫是A、偶然感染的寄生虫B、免疫功能低下时致病的寄生虫C、暂时寄生的寄生虫D、免疫功能正常时致病的寄生虫E、随即感染的寄生虫正确答案:B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机会性致病寄生虫。

90、寄生虫对宿主造成化学性损害的是A、华支睾吸虫引起的阻塞性黄疸B、胆道蛔虫症C、脑囊虫病引起的癫痫D、黑热病引起的脾肿大E、疟原虫红内期成熟裂殖体对红细胞的破坏正确答案:A寄生虫的排泄、分泌物,虫体、虫卵死亡的崩解物等可能引起的组织损害属于化学性损害。如寄生于胆管系统的华支睾吸虫,其分泌物、代谢产物可引起胆管上皮增生,由于胆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窄和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其余选项均属于机械性损害。

91、寄生虫病的防治原则为A、控制和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预防感染,保护健康人群B、预防接种C、抓住改善不良饮食习惯这一环节D、宣传注意个人卫生就可控制寄生虫病的流行E、所有寄生虫感染者的粪便均需无害化处理正确答案:A寄生虫病防治的基本原则是控制寄生虫病流行的三个环节,包括消灭传染源、切断传播途径和保护易感人群。

92、疥疮常用的实验诊断方法是A、粪便涂片法B、血液涂片法C、培养法D、免疫学试验E、以消毒针头挑破局部皮肤检查正确答案:E疥疮是由疥螨引起,疥螨主要寄生在人体皮内窦道中,故用消毒针尖挑破窦道的尽端,取出疥螨镜检。

93、可能导致严重贫血的寄生虫是A、似蚓蛔线虫B、蠕形住肠线虫C、旋毛形线虫D、丝虫E、十二指肠钩口线虫正确答案:E十二指肠钩虫以其钩齿及口囊咬附肠壁,摄取血液,其吸血特点是边吸血边排血且不断更换吸血部位,为防止血液凝固,其头腺不断分泌抗凝物质,导致新、旧伤口均不断渗血,从而使患者长期慢性失血,最终出现贫血症状。

94、精索、睾丸淋巴管阻塞、破裂可引起A、睾丸炎B、附睾炎C、精索肿胀D、睾丸鞘膜积液E、睾丸肿块正确答案:D班氏丝虫成虫寄生于阴囊内的淋巴管时可出现精索炎、附睾炎及睾丸炎。急性病变不断发展,症状反复发作,局部出现增生性肉芽肿,导致精索、睾丸淋巴管的部分阻塞以致完全阻塞。在阻塞部位以下的淋巴管内压力增高,形成淋巴管曲张甚至破裂,淋巴液可流入鞘膜腔内,引起睾丸鞘膜积液。 95、对急性阿米巴痢疾患者进行粪检时,应做到A、取任意部分检查B、取黏液、脓血部分检查C、取任意部分检查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温D、取黏液、脓血部分检查应及时送检并注意保温E、取黏液、脓血部分检查注意送、检均需保温正确答案:D一般在稀便或带有脓血的便中滋养体多见,滋养体在外界抵抗力很弱,离体后会迅速死亡。故检查时粪便应新鲜并快速检测,温度较低时要注意保温,收集粪便及抽取物的容器应清洁,无化学药品及尿液污染。

96、诊断黑热病最常用的病原学检查方法是A、骨髓穿刺B、淋巴结穿刺C、动物接种法D、十二指肠引流E、脾穿刺正确答案:A以骨髓穿刺涂片法最为常用,又以髂骨穿刺简便安全,检出率为80%~90%。淋巴结穿刺多选肿大的淋巴结,检出率约在46%~87%。脾脏穿刺检出率较高,达90.6%~99.3%,但

不安全,一般少用或不用。

97、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简单,其感染阶段与致病阶段是A、滋养体B、包囊和滋养体C、成熟包囊D、前鞭毛体E、无鞭毛体正确答案:A阴道毛滴虫的生活史仅有滋养体阶段而无包囊阶段,滋养体既是繁殖阶段,也是感染和致病阶段。

98、诊断钩虫病,下列方法最常用、阳性率又最高的是A、粪便直接涂片法B、饱和盐水浮聚法C、自然沉淀法D、碘液染色法E、肛门拭子法正确答案:B由于钩虫卵比重较小,与饱和盐水比重差较大,故浮聚法是诊断钩虫感染最常用的方法,检出率较直接涂片法提高5~6倍。

99、蛔虫寄生导致的并发症中最常见的是A、蛔蚴性肺炎B、肠穿孔C、胆道蛔虫症D、蛔虫性阑尾炎E、似蚓蛔线虫钻入气管,引起窒息正确答案:C胆道蛔虫病是临床上最为常见的并发症,可引起胆道大出血、肝脓肿、胆结石、胆囊破裂、胆汁性腹膜炎,98%的患者有腹痛。

100、诊断丝虫感染,最适宜的采血时间为A、晚10点至次晨2点B、晨2点至晨4点C、晚6点至晚10点D、清晨空腹采血E、白天任何时间均可采血正确答案:A由于微丝蚴白天滞留于肺血管中,夜晚则出现于外周血液,一般夜晚8时以后开始出现,9~10时数量已很多,在次晨2~4时消失,故取血时间以晚10点至次晨2点为宜。

101、华支睾吸虫对人的危害主要是A、腹部多脏器受损B、肝脏受损C、胰腺坏死D、胃溃疡E、肠炎正确答案:B华支睾吸虫病的危害性主要是患者的肝脏受损。病变主要发生于肝脏的次级胆管。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出现胆管局限性扩张及胆管上皮增生。感染严重时在门脉区周围可出现纤维组织增生和肝细胞的萎缩变性,甚至形成胆汁性肝硬化。

102、引起人脑部病变的寄生虫为A、链状带绦虫成虫B、肥胖带绦虫成虫C、链状带绦虫囊尾蚴D、肥胖带绦虫囊尾蚴E、布氏姜片吸虫成虫正确答案:C链状带绦虫的幼虫阶段囊尾蚴对人体的危害远较成虫大,所致疾病称囊尾蚴病,俗称囊虫病,是我国最重要的寄生虫病之一。寄生部位很广,好发部位主要是皮下组织、肌肉、脑和眼,其次为心、舌等。

103、最常见的肠外阿米巴病是A、脑脓肿B、肝脓肿C、肺脓肿D、脾脓肿E、皮肤溃疡正确答案:B肠外阿米巴病是肠黏膜下层或肌层的滋养体进入静脉,经血行播散至其他脏器引起的阿米巴病。以阿米巴性肝脓肿最为常见。

104、不属于黑热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A、不规则发热B、贫血C、肝脾肿大D、腹泻E、血尿、蛋白尿正确答案:D黑热病的临床表现有长期不规则发热,脾、肝、淋巴结肿大,其中脾肿大最为常见,出现率在95%以上,贫血也是黑热病重要症状之一。若患者发生肾小球淀粉样变性及肾小球内有免疫复合物的沉积,可能会出现蛋白尿及血尿。

105、可由怀孕母亲传染胎儿引起畸胎或死胎的寄生虫病是A、血吸虫B、旋毛虫C、钩虫D、弓形虫E、丝虫正确答案:D弓形虫感染通常是无症状的,但先天性感染和免疫功能低下者的获得性感染常引起严重的弓形虫病。感染弓形虫的初孕妇女可经胎盘血流将弓形虫传播给胎儿导致先天性弓形虫病,在孕前3个月内感染,可造成流产、早产、畸胎或死胎,畸胎发生率高。

106、蠕形螨的感染方式主要是通过A、虫卵污染食物或饮水经口感染B、媒介昆虫叮咬吸血感染C、直接接触或间接接触D、污染注射器经输血感染E、经皮肤感染正确答案:C人体蠕形螨可通过直接或间接接触而传播。预防感染,要尽量避免与患者接触,不用公共盥洗器具,毛巾、枕巾、被褥等物要勤洗勤晒。 107、下列虫卵在处理标本时对工作人员的感染危险性最大的是A、蛔虫受精卵B、钩虫卵C、微小膜壳绦虫卵D、血吸虫卵E、肝吸虫卵正确答案:C微小膜壳绦虫成虫寄生在鼠类或人的小肠里,脱落的孕节或虫卵随宿主粪便排出体外,若被另一宿主吞食,则虫卵在其小肠内孵出六钩蚴,然后钻入肠绒毛,发育为似囊尾蚴,似囊尾蚴又钻破肠绒毛回到肠腔,以头节吸盘固着在肠壁上,逐渐发育为成虫。虫卵即为感染阶段,如果在处理标本时不慎误食,可造成对工作人员的感染。二、共用选项题[B1/B2/C](共用同一组选项,每道子题只有一个或多个正确答案,共24道子题目)第108题至第109题共用以下选项: A、一方受益,另一方受害 B、一方受益,另一方无害 C、双方获益 D、双方受害

E、双方都无利也无害

108、在自然界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的方式:共栖ABCDE正确答案:B109、在自然界两种生物共同生活的方式:寄生生活ABCDE正确答案:A子题1:在自然界,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的现象统称共生(symbiosis)。共生现象是生物演化过程中逐渐形成的。共栖(eommensalism):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一方受益,而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如人结肠内的结肠内阿米巴(Entamoeba coli)以肠内细菌为食物,但不侵犯组织。共栖是共生的一种形式。 子题2:寄生(parasitism):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一方得利,另一方受害,后者提供前者营养物质和寄居场所。例如寄生于动、植物或人体的病毒、立克次体、细菌、真菌及寄生虫等。其中获利的一方称寄生物(parasite),受损害的一方称宿主(host),属于动物的寄生物则称寄生虫。寄生亦是共生的一种形式。

第110题至第111题共用以下选项: A、鞭毛 B、纤毛 C、伪足 D、附肢

E、无运动细胞器

110、溶组织内阿米巴的运动细胞器ABCDE正确答案:C111、疟原虫的运动细胞器ABCDE正确答案:E子题1:溶组织内阿米巴分类属于叶足纲,以伪足作为其运动细胞器。 子题2:疟原虫分类属于孢子虫纲,无运动细胞器。

第112题至第116题共用以下选项: A、蚊 B、蝇 C、蚤 D、螨 E、白蛉

112、登革热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A113、流行性出血热的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D114、鼠疫的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C115、疟疾的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A116、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是ABCDE正确答案:E子题1:白纹伊蚊分布甚广,北至辽宁,西至西藏,是流行性乙型脑炎和登革热的传播媒介。为中小型蚊种,体黑有银白色斑纹。中胸盾板正中有一白色纵纹,后足跗节1~4节有基白环,末节全白色。腹背2~6节有基白带。子题2:流行性出血热的病原体为汉坦病毒,传染源为鼠类,由革螨在鼠与人之间传播。临床表现为发热、出血、休克和肾脏受损等。本病毒亦可经卵传递给下一代。子题3:鼠疫是由鼠疫杆菌(Yersinia pestis)引起的一种烈性传染病,流行于啮齿动物。在我国其自然宿主是旱獭和黄鼠,亦可传染人。当蚤吸入病鼠血后,鼠疫杆茵则因蚤前胃的特殊构造而滞留于前胃棘内,并迅速增殖形成茵栓使消化道阻塞。当再次刺吸新宿主时,血液不能通过胃而携带杆菌回流到新宿主体内,使其感染。受染蚤因饥饿而频繁吸血,使更多宿主感染,而造成鼠疫流行。子题4:中华按蚊分布广泛,为全国常见蚊种,是疟疾和丝虫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子题5:病原体为杜氏利什曼原虫,中华白蛉是我国黑热病的主要传播媒介;在新疆以中华白蛉长管亚种为主要传播媒介;硕大白蛉吴氏亚种在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和甘肃省可传播黑热病。 第117题至第119题共用以下选项: A、经胎盘感染 B、经皮肤感染 C、经口感染

D、直接接触感染 E、蚊媒叮咬

117、华支睾吸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可以是ABCDE正确答案:C118、丝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可以是ABCDE正确答案:E119、阴道毛滴虫感染人体的途径可以是ABCDE正确答案:B子题1:寄生虫生活史中对人有感染性的阶段叫做感染阶段(又称为感染期)。寄生虫感染人体的方式和途径包括:经口感染、经皮肤感

染、蚊媒叮咬、经直接接触感染和胎盘感染这样5种常见感染方式。华支睾吸虫是经生食或半生食含有囊蚴的淡水鱼虾而感染。子题2:丝虫感染期幼虫通过蚊子吸食人血而传播。子题3:阴道毛滴虫主要是通过两性的直接接触而感染。

第120题至第122题共用以下选项: A、寄生于女性生殖系统 B、寄生于脑部 C、寄生于口腔黏膜 D、寄生于肌肉组织中 E、寄生于小肠 120、粪类圆线虫ABCDE正确答案:E121、阴道毛滴虫ABCDE正确答案:A122、旋毛虫幼虫囊包ABCDE正确答案:D子题1:粪类圆线虫寄生于人体的小肠内,诊断主要依据是从粪便、痰液或尿液中查出杆状蚴。 子题2:阴道毛滴虫滋养体寄生于女性和男性的泌尿生殖系统中,诊断主要依据是从阴道分泌物或尿液中发现滋养体。 子题3:旋毛虫幼虫在人体内主要寄生于全身横纹肌。 第123题至第125题共用以下选项:

A、椭圆形,个体大,壳薄而均匀,有盖,内含卵细胞及卵黄细胞 B、灯泡形,个体很小,有盖,内含毛蚴 C、卵圆形,无盖,一侧有小棘,内含毛蚴

D、椭圆形,壳厚而均匀,壳外有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内含卵细胞 E、圆球形,外有较厚具放射状条纹的胚膜,内含六钩蚴

123、日本血吸虫卵ABCDE正确答案:C124、似蚓蛔线虫卵ABCDE正确答案:D125、带绦虫卵ABCDE正确答案:E成熟的血吸虫卵淡黄色,椭圆形,卵壳厚薄均匀,无小盖,卵壳一侧有一逗点状小棘,内含一成熟的毛蚴。 蛔虫受精卵呈宽椭圆形,卵壳较厚,卵壳外常有一层由子宫分泌物形成的凹凸不平的蛋白质膜,被宿主胆汁染成棕黄色,卵内含有1个大而圆的卵细胞。 脱掉卵壳的带绦虫卵呈球形或近似球形,外面是较厚的胚膜,呈棕黄色,具有放射状的条纹,膜内是球形的六钩蚴。 第126题至第128题共用以下选项: A、铁锈色痰

B、肝、脾大,腹水 C、肛门瘙痒 D、胆管炎 E、皮下结节 126、日本血吸虫病可出现的症状、体征ABCDE正确答案:B127、华支睾吸虫病可出现的症状、体征ABCDE正确答案:D128、肺吸虫病可出现的症状、体征ABCDE正确答案:A晚期血吸虫病患者由于反复或大量感染,虫卵肉芽肿严重损害肝脏,出现干线型肝纤维化,临床上出现肝脾肿大、门脉高压和其他综合征。腹水也是晚期血吸虫病门脉高压与肝功能代偿失调的结果,常在呕血、感染、过度劳累后诱发。 华支睾吸虫成虫在肝胆管内破坏胆管上皮及黏膜下血管,病理研究表明,受华支睾吸虫感染的胆管呈腺瘤样病变。由于胆管壁增厚、管腔相对狭窄和虫体堵塞胆管,可出现胆管炎、胆囊炎或阻塞性黄疸。由于胆汁流通不畅,往往容易合并细菌感染。 肺吸虫虫体进入肺部引起组织破坏、出血及继发感染形成囊肿。肉眼可见病变处呈窟穴状或隧道状,内有血液,并出现炎性渗出,大量细胞浸润、聚集、死亡、崩解、液化,囊肿内充满赤褐色果酱样液体。囊肿内容物通过支气管排出,即咳出果酱样或铁锈色血痰等为主要症状。 第129题至第131题共用以下选项: A、血吸虫病 B、黑热病

C、蓝氏贾第鞭毛虫病 D、钩虫病

E、卫氏并殖吸虫病

129、骨髓穿刺适用于诊断ABCDE正确答案:B130、十二指肠引流适用于诊断ABCDE正确答案:C131、

痰液直接涂片适用于诊断ABCDE正确答案:E黑热病的病原检查以骨髓穿刺最为常用,又以髂骨穿刺简便、安全,检出率为80%~90%。以骨髓穿刺物涂片、染色、镜检,可见无鞭毛体。因贾第虫滋养体寄生于十二指肠或小肠上段,故取十二指肠引流液可检出。因肺吸虫成虫寄生于肺,所形成的囊肿与支气管相通,囊肿内容物中的虫卵可经气管随痰排出。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