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识与方法 】 凸透镜成像规律: 成像特点 物距u 像物在凸透镜像距v 应用 同侧、异侧 正倒 大小 虚实 u>2f u =2f f< u <2f u=f / / / / / u 成实像时:物体靠近凸透镜,则像 凸透镜,像变 ; 物体远离凸透镜,则像 凸透镜,像变 ; 像和物 (填“同”或“不同”)方向移动。 成虚像时:要使虚像变大些,凸透镜离物体应______(填“远”或“近”)一些。 规律总结:成实像时:物近像远像变大。 成虚像时:物稍远,像变大。 无论成实像还是虚像,都是物体越靠近凸透镜的焦点,所成的像越大。 自主练习 一、凸透镜成像规律应用: 1. 【10年上海毕业】透镜在生活中应用广泛,投影仪的镜头、放大镜都用到了 透镜(选填 “凸”或“凹”),不同的是投影仪成的是 像,放大镜成的是 像(均选填“虚”或“实”)。 2. (10·安顺)小红在家中用纸屏、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点燃的蜡烛组成了一个 实验装置,如图所示。调节纸屏至图示的位置时,她在纸屏上看到了一个清晰、倒立、缩小的蜡烛像。则盛有水的圆形鱼缸相当于一个 镜,蜡烛的像是 像(填“虚\"或“实”)。 3. 【10百色】凸透镜是许多光学仪器的重要元件,可以呈现不同的像。下列关于 1 凸透镜成像的说法正确的是( ) A.在照相机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B.在投影仪中成放大、倒立的实像 C.在摄像头中成缩小、正立的实像 D.做放大镜时,成放大、正立的实像 4. 【10年赤峰】小华同学在教室里用一个焦距约为10cm的凸透镜在一张白纸板上得到了窗外一 棵树清晰的像,这个像是( ) A、缩小、倒立的实像 B、缩小、倒立的虚像 C、放大、倒立的实像 D、放大、正立的虚像 5. 【10泸州】放电影时,电影胶片上的图案经凸透镜在银幕上成的是( ) A、倒立、放大的虚像 B、正立、放大的实像 C、正立、放大的虚像 D、倒立、放大的实像 6. 【10乐山】眼睛能看清物体,是因为它把来自物体的光会聚在视网膜上,形成物体的像,对于 视网膜上形成的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像与物体大小相等 B.成倒立、缩小的实像 C.成倒立、放大的实像 D.成正立、缩小的实像 7. (10·河南)如图6所示,a、b、c、d是距凸透镜不同距离的四个点,F为焦点。下列几种光 学仪器的成像原理与物体在不同点时的成像情况相对应,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幻灯机是根据物体放在c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B.照相机是根据物体放在d点时的成像特点制成的 C.使用放大镜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a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D.人眼看物体时的成像情况与物体放在F点时的成像情况相似 8. 【10·绵阳】如图所示是我国发行的第一套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 特种邮票。用焦距为5 cm的凸透镜观察这套邮票上较小的图案,邮票到透镜的距离应( ) A.小于5cm B.等于5cm C.大于5cm而小于10㎝ D.大于l0cm 9. (多选)【10潍坊】如图所示,在“研究凸透镜成像规律” 的实验中,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烛焰像.已知凸透镜的焦距为f,由此可以判断像距v和物距u所在的范围是( ) A.v A.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20cm B.若像是正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 C.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大于10cm,而小于20cm D.若像是倒立的,那么物体到凸透镜的距离小于20cm 11. 【10安徽蚌埠】烛焰通过凸透镜恰好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缩小倒立的像,若保持透镜位置不变, 把烛焰与光屏的位置对调一下,则( ) A.光屏上仍能呈现出一个缩小的像 B.光屏上将能呈现出一个放大的像 C.光屏上不能呈现出像,但眼睛透过透镜能看到像 D.光屏上没有像,需调节光屏的位置像才能呈现出来 二、像大小变化: 12. (多选)【10天津】某同学在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时,在光屏上得到了一个清晰的烛焰的像 (图7所示),为使光屏上清晰的像变大些,下列调节方法可行的是( ) A.将蜡烛适当远离透镜,光屏适当靠近透镜 B.将蜡烛适当靠近透镜,光屏适当远离透镜 C.将透镜适当靠近蜡烛 D.将透镜适当靠近光屏 13. (10·鸡西)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的过程中, 将光屏移到图中位置时,光屏上出现了清晰的像。这个像的性质是 。如果要想使像变小,蜡烛应向 侧移动。 14. 【10广安】“五·四”青年节那天,学校请来摄影师给我们拍毕业照,列好队后,摄影师发现 有几位同学没有进入取景框内,这时他重新调整照相机的正确方法是( ) A.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前伸 B.照相机向前移,镜头向后缩 C.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前伸 D.照相机向后移,镜头向后缩 15. 用镜头焦距不变的照相机给某同学拍照,底片上成一清晰的全身像,若要改拍半身像,则应该 ( ) A.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B.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C.照相机远离该同学,镜头向前调节 D.照相机靠近该同学,镜头向后调节 16. 小东用放大镜看指纹时,觉得指纹的像太小,为使指纹的像大一些,正确的做法是( ) A.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近些 B. 眼睛和手指不动,让放大镜离手指稍远些 2 C.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近些 D. 放大镜和手指不动,让眼睛离放大镜稍远些 三、解不等式 17. (10·芜湖)某物体放在凸透镜前20cm处时,在光屏上得到了物体倒立缩小的清晰实像,则 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20cm B.15cm C.10cm D.5cm 18.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光屏距离凸透镜12cm时,在光屏上得到一清晰、 缩小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5cm B.10cm C.15cm D.30cm 19. 已知投影片到凸透镜的距离是30cm,银幕上成放大的像,则该凸透镜的焦距可能是( ) A.10cm B.20cm C.30cm D.40cm 20.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发现烛焰到凸透镜的距离是10cm时,光屏上得到 一清晰、放大的烛焰的像,则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___;若调节蜡烛到凸透镜的距离为20cm,在光屏上______(填“能”或“不能”) 得到一个放大的烛焰的像。 21. 某同学在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实验时,当物距为20cm时,得到一倒立、缩小的实像,此 时像距为13cm,则该凸透镜焦距的范围是___________。 四、实验探究 22. 小明用蜡烛、凸透镜和光屏做“探究凸透镜成像的规律”实验(如图): (1)要使烛焰的像能成在光屏的中央,应将蜡烛向 (填“上”烛焰 透镜 光屏 或“下”)调整. (2)小明将烛焰、凸透镜和光屏的中心调到同一高度后,在水平桌面上无论怎样移动光屏,都不能承接到烛焰的像,原因可能是 。 (3)烛焰放距凸透镜20cm处,移动光屏至某位置,在光屏上得到一个等大清晰的像,则凸透镜的焦距是 cm. (4)使烛焰向右移动2cm,此时应该将光屏向 (填“左”或“右”)移至另一位置,才能得到一个倒立、 、 像。 (5)此时,小明把自己的近视眼镜放在蜡烛和凸透镜之间且靠近凸透镜的位置,结果光屏上原 来清晰的像变模糊了,若不改变蜡烛和凸透镜的位置,应将光屏向 凸透镜的方向移动(填 “远离”或“靠近”),才能使蜡烛的像变清晰。此实验说明近视眼配戴合适的近视眼镜能矫正视力的原因是 。 (6)在试验中小明将一块不透明的纸挡住凸透镜的下半部分, (填“能”或“不能”) 成完整的像,像比原来变 (填“亮”或“暗”)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