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谈谈完善县级医院急诊科功能的必要性与方法

2023-04-0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谈谈完善县级医院急诊科功能的必要性与方法

摘要】急诊科除完成一般急诊工作外,还要实施对各种急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应付各种突发灾害的救护。目前,绝大多数急诊科技术力量、医疗条件和设备均较薄弱,在遇救治伤病员时只能简单处理,不能立刻有效地阻断严重危及伤病员生命支持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贻误了挽救生命的宝贵时间。因此,作为县级医院进一步完善急诊科的功能,将一些确定性抢救治疗措施从住院部前伸到急诊科和院前急救实施,使急救抢救成功率提高,同时又减少医疗纠纷。

急诊科是近20年来兴起的一门多个专业临床独立学科,除完成一般急诊工作外,还要实施对各种急诊危重病员的抢救应付各种突发灾害的救护,目前,绝大多数急诊科技术力量、医疗条件和设备比较薄弱,在遇到救治伤病员时只能作简单的处理,不能立刻有效地阻断严重危及伤病员生命支持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而贻误了挽救生命的宝贵时间。现以病人为中心,我院为例,作为县级医院急诊科功能完善谈谈管理体会。

一、完善急诊科功能的必要性

1、县级医院急诊科功能模式转变的势在必行

在国内多数医院的急诊科一般是不被重视的一环,极缺高素质人才,而高素质人才又不愿到急诊科,一是急诊累,风险大,常要值夜班,二是急诊一般不受医院重视,发展空间小,待遇差,三是急诊医师被认为没有专业本领,样样懂,样样稀松,于是中国医院的急诊科医生大多数是各科室派下来轮流值班的年轻医生,或是没有好位置去迫于无赖才干急诊的医生 。我院作为县级二甲医院,在过去,急诊科大部分医生都是各科医生支援,且不安心急诊工作,待遇差,且对院前急救,乡镇医院双向转诊、自行到院的急危重症患者,没有做到及时相应药物治疗及抢救措施,对急危重患者根本没有发挥急诊急救作用,往往将其送往各专科后开始抢救,将抢救最佳黄金时间白白浪费。在过去,我急诊科被同行戏称为“转运站”,基本停留于原始阶段,仅仅起一个通道的作用,无法提高医护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面对如此环境,年轻人,不管医生还是护士都不愿呆在急诊科。如此大大阻碍了急诊医学发展。以创伤为列,多处伤,多发伤和复合伤的比例显著增加,现代战争统计资料表明,多发伤占40%—60%,复合伤占30%左右,伤病员伴有休克的占10%—20%[1]。我科从2008年至2010年出诊,其中外伤病人占出诊80%。面对比例如此重的车祸伤患者,仅靠复苏措施,已难以挽救这些伤病员的生命,需从根本上阻断威胁生命支持系统的病理生理过程,并及时纠正各系统功能的紊乱状态。目前,已认为约8%左右的各种急诊危重伤病员需要采取综合的复苏措施和立即需要实施确定性抢救治疗。[2] 2、急诊伤病员抢救需要和综合医院自身发展需要

随着现代社会生活提高,人们对就诊医院医疗技术条件要求越来越高,且新型农村医疗合作保险出台,使农村大部分急、危重及疑难病症患者也到医院就诊。以下是我院近几年来急诊病人人流量图表:

急诊病员的大量增加,而我们不能只停留在实施心肺复苏等一般性的抢救措施水平上,而应承担并完成各种创伤、休克、出血及各种急诊危重症的救治、呼吸衰竭和各重要脏器功能衰竭的早期诊断和救治。 二、完善急诊科功能做法

在近几年,我急诊科得到院领导重视,提高待遇,派人到上级医院学习,改变急诊科工作流程、增加各种设备,重视急诊急救工作,将急诊科工作流程基本

分为:分诊、挂号及就诊。同时开展急诊“绿色通道”,在护士分诊时将危重病人,如猝死、脑出血、昏迷、严重外伤等患者直接送人急诊抢救室、通知医生配合抢救,同时通知专科医生会诊,在最大程度上缩短患者抢救时间。具体从以下措施做起:

1、在思想上明确急诊科工作任务和服务范畴:急诊科的主要任务就是接诊抢救急、危重病人,挽救其生命,解除或缓解其痛苦。急诊科专业服务范畴应该是诊治涉及各个专业急性病或慢性病急性发作;对即刻威胁生命的疾病如心跳停止、窒息、中毒、休克、创伤、大出血的患者进行抢救;对急诊症状进行诊断和鉴别诊断;对院前急救或其他医院护送来的危重患者进一步诊治。[3]

2、增加投入和改变工作方式:根据不同病情,将病人分别进入抢救区,重症区及普通急诊,配备相应的急救仪器,如心电监护仪、除颤仪、心电图机、呼吸机、吸痰器、移动式抢救床等,一旦有进入抢救室的患者由高年资的医生负责,医生、护士集体进行抢救。为病人争取抢救时间。2010年9月全院实行了计算机信息网络管理,其功能包括急诊病人登记、急诊病人查询、收费系统,大大的方便了病人及医护工作者。

3、建立一支专职急救医护队伍:配备一定数量的具有一专多能、业务水平较高的专职急诊医师。加强急诊急救技术如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术的配合等,对护理人员除了进行各种操作技能训练外,更重要的是各自分工、整体伤员救治的演练。定期进行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和成批伤员救治的演练,以发现和解决各个岗位职责上、整体配合上存在的问题,不断增强救治工作的时效性。

4、完善院前急救功能和设备:我院已设立院前急救,同时增加院前设备,救护车上配备了心电监护仪、心电图机、出诊箱、吸痰器,气管插管箱、血糖仪、AED简易呼吸器,便携式呼吸机、头部固定器,脊柱板、颈托等急救设备将急诊急救延伸到院前。

急诊医学作为一门新兴的学科,需要发展,作为县级医院,唯有不断的努力,找到一种适合自身医院工作模式,既有利于急诊医学的发展,又为病人急诊急救发挥作用,曾有报道,从目前急诊医学发展趋势可以预见急诊医学模式正从单一的急诊科发展为集院前急救——急诊科——急诊手术室——急诊病房或急诊ICU的一体化模式,以缩短病人的抢救时间,取得最佳效果[4]。作为县级应该以此为理想,不断的努力。 参 考 文 献

[1] 吴公良,赵连壁,主编.野战外科学.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12. [2]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后勤部卫生部.全军急救医学学术会议汇编.1996.10. [3] 李春盛.急诊医学与急诊ABC[J]中华医学杂志,2002,11(6):426-427. [4] 樊寻梅.面向21世纪的急诊医学.急诊医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