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奇的鹦鹉王国
作者:欧阳军
来源:《课外阅读》2012年第20期
折衷鹦鹉的“男宠”
生物学家罗布·海因松及他的同事林赛进入森林后,脚步越发利落起来,令我惊讶不已。我一路趔趄着,摸爬滚打勉强跟得上他们的脚步。
一阵清脆的叫声从澳大利亚茂密的树叶间抖落下来,像一阵透明的晨雨。抬头望去,竟有成千上万只凤头鹦鹉盘旋在天空,幽寂而深眠的森林,顿时苏醒复活了。“这里就是„鹦鹉之国‟了。”海因松欣喜而自豪地说。
据海因松的考察记录,这里应该是世界上鹦鹉最多的地方。除了凤头鹦鹉,还有王鹦鹉、无花果鹦鹉、折衷鹦鹉、环颈鹦鹉、虎皮鹦鹉、淡水玫瑰鹦鹉等。仅凤头鹦鹉就有好多种,如黑尾凤头鹦鹉、甘甘凤头鹦鹉、黄尾凤头鹦鹉、虹彩凤头鹦鹉等。为了吸引配偶,鹦鹉家族还有一条“不成文”的规则,即羽毛要尽可能地鲜艳夺目,但又不能引起掠食者的注意。 这时,一只披着绿羽的王鹦鹉闯入我们的眼帘,看样子,它有些急躁不安。它如此心焦,是为哪般呢?举目巡视,猛然发现,原来它正一“躁”为红颜。暗绿色的树叶背后,有一只雌鹦鹉正有心无心地不时瞄它一眼。这一缕又一缕的秋波,使王鹦鹉激情难捺,它那醒目的红脑壳好像更显抖擞,目光也愈发炯炯有神起来。但因为看见我们在侧,它又觉得不能全神贯注,在行“勾引”之事时未免显出一丝的慌忙。
“也许我们惊扰了它!”海因松说。他建议我们退出这片领域,从后面绕到更纵深的林子里去。
改道之后,我们的收获接踵而来,这大概是大自然对我们的体贴所给予的回报吧。路上,我们先后“觐见”了无花果鹦鹉和折衷鹦鹉,前者虽然小巧玲珑,但却是不折不扣的“饕餮之徒”,它没有半点矜持,在我们的众目睽睽之下,毫无风雅地吞掉了比它的脑袋还大的果实。 折衷鹦鹉,算得上是世界上最神奇的鸟类之一了。它们颠覆了进化守则中的一切成规:雄鸟是绿色,雌鸟是红色。而且,雄雌之间完全没有一点夫妻相。第一次看见它们,我还以为它们不是同一类鸟呢。
海因松对折衷鹦鹉的研究已有多年,8年前,他找到了一只雌性折衷鹦鹉的家,并在其树上别墅的旁边建立了一个观察站。为了明确折衷鹦鹉的习性及它的孩子们的成长,他长时间地待在树上观察,并经常爬到折衷鹦鹉的别墅去测量每只幼鸟的生理指标。今天他要带我们顺道去拜访一下别墅的主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看,就是这里。”海因松把手指向一棵大树。一只鹦鹉闻声伸出头来偷窥了我们一眼,随即便消失了。
“啊,这个明星妈妈,连老朋友都不认识啦。”海因松边说边搭了条绳子爬到枝繁叶茂的大树上去。爬到鹦鹉居住的巢穴,扒开枝叶一看,巢穴里两只漂亮的幼鸟正欢快地叫着,它们使劲地啄海因松的手,一点都不认生。“嘿,它又生产了!”海因松向我们喊道。
折衷鹦鹉的巢穴结实漂亮。由于一个好巢非常难得,所以雌鸟会拼命地保护它。在长达9个月的繁殖期内,足不出户,完全依靠雄鸟寻找食物。
雄鸟也乐得伺候月子,因为一旦雌鸟允许雄鸟喂饭,也就意味着被准予交配。雌鸟不认同一夫制,在它的“后宫”里,虽不是“佳丽三千”,但7个“男妃”排队等待喂食的场景,却是我们亲眼所见的。
相对于雌鸟来说,雄鸟尽管也不乏“三妻四妾”,但它们最终会选择一个最爱,永远守护它。在这种情况下,争风吃醋、大打出手的情况在家门口也时常发生。
为了解雏鸟的出身,海因松对折衷鹦鹉的羽毛进行了DNA鉴定。结果显示,这位风情万种的明星妈妈在近8年来产下的24枚蛋中,竟有19枚来自同一位“猛男”。看来,它还是蛮专情的。
为了爱情,雄鸟甚至会到周围100平方公里的区域内去觅食。 无数朵飞翔的“ 鲜花”
100多年以来,澳洲大陆最北端的约克角半岛的禁区里,一种名叫棕树凤头鹦鹉的鸟儿引起了科学家的注意。生物学家史蒂夫·墨菲10年前曾来到这里,希望能揭开这种鸟的秘密。他后来发现,棕树凤头鹦鹉生活在丛林深处,很少与人照见,找到它们的唯一方法,就是模仿它们的叫声。但由于它们的叫声有很多种,所以让墨菲吃了不少苦头。
但墨菲最终与棕树凤头鹦鹉有了面对面的接触,并记录了一系列生物数据,如它们是所有鹦鹉的祖先;雄鸟可存活到90岁,一生只有一个妻室,50多岁时产了第一只雏鸟;雌鸟在择偶时,需要考验雄鸟是否具备最大、最有力、像菜刀一样锋利的鸟喙,其他鹦鹉咬不开的东西,它都能咬开。无疑,鹦鹉的祖先是现实主义者。
从鹦鹉的祖先开创这个物种开始,各种鹦鹉为适应不断变化的环境,走上了艰难的生存之旅。
数百万年前,随着澳大利亚大部分地区雨林的枯萎,为了能在沙漠边缘生存下去,红尾黑凤头鹦鹉紧随林旁溪流而居,但这并不妨碍红尾黑凤头鹦鹉对爱情的追求,临傍晚时分,它们便聚集林中,像中国古代的上巳节那样“奔者不禁”。年轻的鹦鹉会立起头顶的羽冠,炫耀尾巴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上的彩色条纹,以博得异性青睐。这一个个美妙的影姿,以丛林为背景,就像月光下绽放的艳丽花朵。这个特点至今也未有其他鹦鹉可比肩。
粉红凤头鹦鹉也在困难的环境下坚强地繁衍至今。在上个冰川期,随着澳洲大陆逐年干旱,寒风袭卷大地,形成了遍地的沙丘,粉红凤头鹦鹉的生存条件日益艰难。但它们从不挑食,无论走到哪里,有什么吃什么,草地和灌木丛中的种子就是它们的常规果腹之物。 粉红凤头鹦鹉的顽强性格,让我想起了《源氏物语》中的末摘花,我在澳大利亚期间,每次看到它们的身影,都不禁心生感叹。
据早期拓荒者的描述,野生虎皮鹦鹉一度是澳洲大陆数量最多的鹦鹉。他们在踏上这片土地时,看见庞大的鸟群密密麻麻,遮天蔽日。但随着土地逐年干旱,它们的数量也停止了增长。
在我们踏上这片土地之前,这里遭逢了一场暴风雨。但在我们抵达后,雨季已过,满目皆已是溪水漫漫,润物无声了。虎皮鹦鹉和其他生物一样,正处于疯狂的繁殖期。海因松告诉我,在繁殖方面,鹦鹉可谓机会主义者。
虎皮鹦鹉有红、绿、蓝3种基色。但在虎皮鹦鹉的眼中还有第四种基色——紫外光,即紫外线照射到其羽毛上反射的光。雄鸟在取悦雌鸟时,为使漂亮的羽毛在阳光下熠熠生辉,传达出“我的基因很优秀”的信息,总是假装在地上啄食。
和大多数鹦鹉一样,野生虎皮鹦鹉过着群居生活,但食肉猛禽总是给它们带来不愉快的惨剧。我们在无脉相思树中穿行时,遭遇了澳洲最大的食肉猛禽蜥蜴——两米长的眼斑巨蜥。那一刻,海因松猛然发现不远处有一只走散的鹦鹉幼仔,但与此同时,巨蜥也依靠舌头分辨出了小鹦鹉的气味,在我们还没有来得及采取营救措施之前,就捕杀了小鹦鹉。
知名度不高的米切氏凤头鹦鹉,似乎比虎皮鹦鹉具有更强的生存能力。尤其是在觅食方面,它们可谓拓荒时代的开创者。150年前,一大群拓荒者闯进了澳大利亚的沙漠腹地。在穿越澳洲内陆时,阿富汗商人用一种蜜瓜喂养他们的骆驼,机缘巧合,恰好被饥荒中的米切氏凤头鹦鹉发现,它们于是爱上了这种新食物。虽然这只是舶来的大杂烩中的一小部分,却让它们明白了一个道理,哪里有家畜,哪里就有食物。
当拓荒者修建人造水塘时,吸引了更多的鹦鹉前来,其中有环颈鹦鹉、淡水玫瑰鹦鹉等。它们成群结队地前来饮水,就连那些在缺水地区也能存活的穆加鹦鹉,也在美好生活的召唤下搬迁到这里。在如此优越的条件下,澳大利亚内陆的鹦鹉种群渐渐发展成了一个偌大的群体。时至今日,南岸的鹦鹉也进化出了种种生存技巧,即使冬天的南极冷空气来袭,也不会使那里的绿色玫瑰鹦鹉感到困窘,因为以高山浆果补充能量的它们,已经具备了抵御暴风雪的本事。而岩鹦鹉则依靠盐分很大的植物,在海滨地区生活。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我丝毫不担心,即使澳大利亚的旱情持续十几年,但这里依旧会是鹦鹉的天堂,因为干涸的水塘暴露出的淡水螯虾,就是善于发现的它们的天然食物。 一样鹦鹉两般爱恨
随着市郊的扩延,鹦鹉的生活也翻开了新的一页。在缺少植物的市郊,它们几乎见什么就咬什么,无论是绝缘材料、柏油马路还是草坪。在集约型农业已经发展成熟的多湖地区,我们看到,随着农作物的渐渐成熟,葵花凤头鹦鹉也乔迁过来。但这种迁居对于农民来说,并非好事,只7天时间,农民达伦·霍斯金斯就损失了上万美元。
“这几年鹦鹉越来越多,简直骇人听闻。刚吃完玉米,又跑去吃花生,还把干草垛啄散。嘿嘿,看哪,那是红尾黑凤头鹦鹉,它们也来凑热闹啦。也难怪,这里可是顿顿管饱!”霍斯金斯一边咒骂鹦鹉,一边愤慨地指着天空。
据霍斯金斯说,每年有两三个月的时间,他们都要从早到晚拿着枪从一个围场转到另一个围场驱赶鹦鹉,枪支只是起吓唬作用,大多数情况下,他们都是按汽车喇叭赶散它们。“你一赶,它们就跑了,你一转身,它们又回来了。我们成天跟在它们屁股后面跑。”霍斯金斯抱怨道。
告别霍斯金斯后,我们一路往南驶去。黄澄澄的麦田一眼望不到边,三五成群的小白凤头鹦鹉穿梭在麦田里,活泼可爱。若是只有这些鹦鹉,那还说得过去,但这里却有3万只鹦鹉,它们组成浩荡的争夺粮食的大军,的确不招人待见。而且,它们用完正餐后,还要转移到果园去补充维生素。
我们在一家种植荔枝的果园里看到,淘气的虹彩吸蜜鹦鹉像小孩吃蛋糕一样,在每个果子上都咬一口,这些“伤”果,既不能采摘,又不能再吃。果农们整天在果园里与鹦鹉打游击战,劳民伤财不说,又起不到很好的效果。
不受欢迎的鹦鹉,未免使我们感到忧心。但在昆士兰的休·谢波德的养殖场,我们的心情却骤然明朗起来。
养殖场几乎就是金肩鹦鹉的家。谢波德说,在20世纪,鸟贩子曾捕捉和洗劫金肩鹦鹉的巢穴,差点使它们绝种。谢波德自愿担当起了保护为数不多的幸存者的重任。
金肩鹦鹉对环境特别挑剔,在孵蛋前,它们会寻找一个冬暖夏凉的白蚁窝筑巢。白蚁窝有一半长满白蚁幼虫,它们将与破壳的雏鸟一起成长,并以雏鸟的粪便为食。根据它们的特性,谢波德把自己的养殖场贡献了出去。30多年来,他从未间断过检查养殖场中每个白蚁窝里的幼鸟。
我们问谢波德,若逢干旱季节,幼鸟无法从杂乱的干草中找出食物时该怎么办呢?谢波德说那他就会烧掉大片灌木丛来帮助它们觅食。“我的办法不比它们少。”他笑起来。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