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JTJ-057-94-《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培训课件

2022-02-22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JTJ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JTJ 057一94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

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Test Methods of Materials Stabilized with Inorganic

Bin de rs f o r H i gh way Engineering

1994-07-05发布1994-12-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发布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业标准

公 路 工 程

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Te s t M et hods of M aterials Stabilized

with Inorganic Binders for Highway Engineering

JTJ 057一94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批准单位:交通部

施行日期:1994年12月1日

关于 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

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公 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的通知

交公路发「1994习631

(不 另 行 文)

现 批 准 发布交通行业标准《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

验规程》、《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编号分别为JTJ 057-94及

JTJ 058-94,自1994年12月1日起实行。1985年我部发布的《公

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同时废止。

以 上 规 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负责解释。请各单位在使

用过程中注意总结经验,及时将发现的问题和修改意见函告部公

路科学研究所,以便修订时参考。

中华人民共和国交通部

一九九四年七月五日

目次

1 总则··.................................. 1

2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一3

2.1 洪 干 法(TO801-94)。·,,·一,.3

2.2 砂 浴法(T0802-94)。··⋯⋯ 6

2.3 酒 精法〔T0803--94)。·..一,8

3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T0804-94) 0.......... 10

4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T 0 80 5--94)·⋯ ⋯ 19

5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劈裂试验)

(T 08 0 6- 94) ,·。··⋯⋯ 26

6 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一31

6. 1 承 载板法(T0807-94)·⋯⋯ 31

6. 2 顶 面法(T0808-94),··⋯⋯ 34

7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7. 1 E DTA滴定法(T0809-94)·⋯⋯‘ 4 ,·,一38

7. 2 直 读式测钙仪测定石灰土中石灰剂量的方法

(T 08 01 0-94) 。··⋯⋯ 43

8 石灰的化学分析·‘·

·⋯⋯ 48 8. 1 有 效氧化钙的测定(T08011-94)·⋯⋯ 48

8. 2 氧 化镁的测定(T08012-94)·⋯⋯ 51

. 38

8. 3 有 效氧化钙和氧化镁合量的简易测定方法(TO8013-94) ,,,55

附加说明·· ·-· ............................................... 57

附件: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条文 说 明·,,,·。··一58

总则

1.0.1 为给公路路面基层设计和施工所用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

土的质量指标和参数统一试验方法,特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综合稳

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粉煤灰稳

定土等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以及石灰的化学分析。

1.0.3 应根据试验目的采用下列不同的取样方法。

可 用 下 列方法之一将整个样品缩小到每个试验所需要的合适

质量。

(1 )四 分 法

需 要 时 应加清水使主样品变湿。充分拌和主样品:在一块清

洁、平整、坚硬的面上将料堆成一个圆锥体,用铲翻动此锥体并形

成一个新锥体,这样重复进行三次。在形成每一个锥体堆时,铲中

的料要放在锥顶,使滑到边部的那部分料尽可能分布均匀,使锥体

的中心不移动。

将 平 头 铲反复交错垂直插入最后一个锥体的顶部,使锥体顶

变平,每次插人后提起铲时不要带有材料。沿两个垂直的直径,将

已变成平顶的锥体料堆分成四部分,尽可能使这四部分料的质量

相同。

将 对 角 的一对料(如一、三象限为一对,二、四象限为另一对)

铲到一边,将剩余的一对料铲到一块。重复上述拌和以及缩小的过

程,直到达到要求的样品质量。

(2 )用 分 料器法

如 果 集 料中含有粒径5mm以下的细料,材料应该是表面干

燥的。将材料充分拌和后通过分料器,保留一部分,将另一部分再

次通过分料器。这样重复进行,直到将原样品缩小到需要的质量。

1.0.4 本试验规程所涉及各类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名称、定义应

符合《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JTJ0 34-93) 的规定。

2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试验方法

2.1 烘干法(T0801-94)

2.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 法 是 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含水量的标准方法。在105-

110'C的条件下烘干到恒重的稳定土称为干稳定土,湿稳定土和干

稳定土的质量之差与干稳定土的质量之比的百分率称为稳定土的

含水量。

2.1.2 仪器设备

2. 1.2.1 对于稳定细粒土。

(1) 能 够 维持105-110,C的自动控制的烘箱。

(2 )铝 盒 (大致的尺寸是直径50mm,高25~ 30mm)或带有毛

玻璃盖的玻璃量瓶。

(3) 称 量 100g以上的天平1架,感量。.01g.

(4 )干 燥 器(直径200-250mm)1个以上,并用硅胶做干燥

剂①。

注① 用指示硅胶作干燥剂,而不用氯化钙。因为许多粘土供千后能从氯化钙中吸

收 水 分

2. 1. 2. 2 X7十稳足中粒土。

(1 )同本规程2.1.2.1款中的(1)0

(2 )铝盒(能放祥品500g以上)。

(3) 称量1000g的天平1架,感量0.2g ,

2.1.2.3 对于稳定粗粒土。

(1 )同2.1 .2.1 款中的(1)。

(2 )大铝盒(能放样品2000g以上)。

(3 )称 量 2000g以上的天平1架,感量1g,

2.1.3 试验步骤

2. 1.3.1 对于稳定细粒土,其步骤如下:

(1) 取 清 洁干燥的铝盒或玻璃量瓶,称其质量并精确至。Olg

(。,)①取5馆试样(至少30g)经粉碎后松松地放在铝盒中,盖上盒

盖,称其质量并精确至。.Olg(mz),

(2 )取 下 盒盖,并将盛有试祥的铝盒放在盒盖上,然后一起放

到温度已达110℃的烘箱内进行烘干⑧,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

试样数量而改变。当冷却试样[参看下述(3)和(4)」连续两次称量

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1%。时,即认为样品

已烘干。

(3 )烘 干 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并将盒盖盖紧。

(4) 将 盛 有烘千试样的铝盒放入干燥器内冷却④。然后称铝盒

和烘干试样的质量,并精确至。.01郊ins)

注①;事先把铝盒的质量都校正成标准质量(即各铝盒的质量都相等),称量时可

在天 平 一 端放上等质量的铝盒,使用比较方便,

注②:某些含有石膏的土在烘+时会损失其结晶水,用此方法测定其含水量有影

响 。每 1 %石膏对含水量的影响约为。.2%。如果土中有石音则试样应该在

不 超 过 e 0c 的温度下拱干,并可能要烘更长的时间。

注③ 对于大多数土,通常烘干16-24h就足够。但是,某些土或试徉数量过多或

试样 很 潮 艰.可能需要烘更长的时间。烘干的时间也与供箱内试样的总质

量 、洪 箱 的 尺 寸及其通风系统的效率有关。

注① :如铝盒的盖密闭,而且试样在称量前放置时间较短,可以不需要放在+燥器

中 冷 却

2. 1.3.2 对于稳定中粒土,其步骤如下:

(1) 铝 盒 应该是清洁干燥的,称其质量并精确至。.2g(-,)。取

50馆试样(至少300g)经粉碎后松松地放在铝盒中,盖上盒盖,称

其质量并精确至。.2g (+ n2)

(2 )取 F 盒盖,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放到温度已达110'C的烘

箱内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试样数量而变。当冷却试

4

样连续两次称量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1%

时.即认为已经烘干。

(3 )烘 干 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并将盒盖盖紧,放

置冷却。

(4 )称 铝 盒和烘干试样的质量,并精确至0.2g(m,),

2. 1 .3.3 对于稳定粗粒土,其步骤如下:

(1) 铝 盒 应该是清洁干燥的,称其质量并精确至1g(二)。取

200馆试样经粉碎后松松地放在铝盒中,盖上盒盖.称其质量并精

确至1g(.2).

(2 )取 下 盒盖,并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放到温度已达110℃的烘

箱内进行烘干,需要的烘干时间,随土类和试样数量而变。当冷却

试样连续两次称量的差(每次间隔4h)不超过原试样质量的。,1}

时,即认为已经烘干

(3 )烘 干 后,从烘箱中取出盛有试样的铝盒,并将盒盖盖紧,放

置冷却。

(4 )将 铝 盒和烘干试样称其质量并精确至lg(m,),

2. 1.4 计算(参看记录格式表)

用 下 式计 算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W(yo)

(m,一m, )只100

刀21 一刀函1

式中:m— 铝盒的质量(g);

,2 — 铝 盒和湿稳定土的合计质量(9);

m3 — 铝 盒和干稳定土的合计质量(9)。

2·LS 报告

无 机 结 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二,用两位有效数表示。

2.L6 记录格式

本 试 验 的记录格式如表2.1 .6 :

表21.6

盒号

盒+湿试样的质量二:(g) } } { } }

盒+干试样的质量, (g> } }

盒的质量,1(R)

水的质量二:一。,(9) } 一} }

干试样的质量m。一,,(g) 」} }

含水量(%) 一} } }

2.2 砂浴法(T0802-94)

2.2.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 方 法 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

稳定土的含水量以湿稳定土和干稳定土的质量之差与干稳定土的

质量之比的百分率表示。当土中含有大量石膏、碳酸钙或有机质

时,不应使用本方法。

2.2.2 仪器设备

2. 2-2.1 对于稳定细粒土

(1 )铝 盒 。直径约50mm ,高25-30mm,

(2) 称 量 100g以上的天平1架,感量。地。

(3 )直 径 约200mm,深至少25mm的砂浴1个,其中放有清洁

的砂。也可以使用更大的砂浴,一次烘干几个试样。

(4) 加 热 砂浴的设备1套。

(5 )刀 片 长l00mm、宽20mm的调土刀1把

2. 2-2.2 对于稳定中粒土

(1) 称 量 500g以上的天平1架,感量。.Sg .

(2 )边 长 约200mm,深约50mm的白铁皮方盘1个。

(3 )能 放 入方盘的砂浴1个,砂深至少25mm.

(4 )加 热 砂浴的设备1套。

(5 )刀 片 长l00mm、宽20mm的调土刀1把。

(6 )长 2 00mm、宽l00mm的长方盘1个。

2. 2-2.3 对于稳定粗粒土

(1 )称 量 5kg以上的台秤1个,感量5ga

(2 )边 长 约250mm、深50mm-70mm的白铁皮方盘1个。

(3 )能 放 入方盘的砂浴1个,砂深至少25mm,

(4 )加 热 砂浴的设备1套。

(5 )刀 片 长200mm、宽30mm的调土刀1把。

(6 )长 2 00mm、宽l00mm的长方盘1个。

2.2.3 试验步骤

2. 2-3.1 对于稳定细粒土,其步骤如下:

(1) 铝 盒 应该是清洁干燥的,称其质量并精确到。lg(m)。至

少取30g试样,经粉碎后松松地放在铝盒中,盖上盒盖,称其质量

并精确到0.Ol g(m2)e

(2 )取 下 盒盖,将盛有试样的铝盒放在正在加热的砂浴内,但

需注意勿使砂浴温度太高①。在加热过程中,应该经常用调土刀搅

拌试样,以促使水分蒸发。

(3) 当 加 热一段时间(通常1h足够②)使试样干燥后,从砂浴

中取出铝盒,盖上盒盖,并放置冷却。

(4) 将 铝 盒和烘干试样称其质量并精确到。.lg(m3),

注 ① 避 免稳定上过分加热。用一张小的白纸片放在七中拌和,如纸变成焦黄色,

就 表 示 加 热 过 分

注 ② 供 千时间随土类、试样的数量及野外条件而变。当对某种土要大翁做含水量

测 定 时 ,应 使 用 不 同 的干操时间,以确定烘千所需要的最短时间。如将试样

再 洪 Im p。 后 ,其 质 量损失不超过。.1g〔对FIR土)、。5g(对I'中粒土)以

及 5g <对 于 粗 粒 土 )时即认为土已被供干

2. 2-3.2 对于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其步骤如下:

(1) 方 盘 应该是清洁干燥的,称其质量并精确到。.5g(m)。稳

定中粒土的试样至少要30馆,稳定粗粒土的试样至少要200馆。将

试样弄碎并均匀地撒布在方盘内。将有试样的方盘称量,对于稳定

7

中粒土称量到。.5g(M2),对于稳定粗粒土称量到5g(m,),

(2 )将 方 盘放在正在加热的砂浴内,应注意砂浴温度不要过

高。在加热过程中,应该经常用调土刀搅拌试样,以促使水分蒸发

(3 )当 加 热一段时间(通常1h足够)后,从砂浴中取出方盘,并

让其冷却。

(4 )当 方 盘冷到可以用手拿时,立即称其质量:对于中粒土,准

确到。.5g(M3);对于粗粒土,准确到5g(-,),

2.2- 4 计算(参看烘干法(T0801-94)的记录格式表)

用 下 式 计算稳定土的含水量w(0o):

二一 ( m, 二m ,)全 卫 00 , 0/1

刀t,一刀Z.

式中:m,— 铝盒或方盘的质量(9);

m, — 铝 盒或方盘与湿C定土的合质量(9);

二。 一 一 铝盒或方盘与干稳定土的合质量(9)。

2.2.5 报告

无 机 结 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圆整至1000

2.2.6 记录

本 试 验 的记录格式与烘干法相同。

2.3 酒精法(T0803-94)

2.3.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 方 法 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含水量。

稳定土的含水量以千土和结合料合重的百分率表示。对于粗粒土,

因为需要大量酒精,而且火大有危险,所以不宜使用本方法。如果

土中含有大量粘土、石膏、石灰质或有机质,不能使用本方法。

2.3.2 仪器设备

(1 )蒸 发 皿,最好是硅石的。对于细粒土,用直径l00mm的;

对于中粒土,用直径150mm的(1个)。

(2 )长 l 00mm、宽20mm的刮土刀1把。

(3 )长 约 200-250mm、直径约3mm的搅拌棒(金属棒)1根

(4) 称 量 100g以上的天平1架(用于细粒土),感量。.馆。

(5) 称 量 500g以上的夭平1架(用于中粒土),感量。·Sgo

(6) 纯 度 高的酒精。

2.3.3 试验步骤

(1 )将 蒸 发皿洗净、烘干,称其质量并精确到。.1 g(对于细粒

土)或0. 5g(对于中粒土)(MO.

(2 )对 于 细粒土,取试样30g左右放在蒸发皿内;对于中粒土,

取试样300g左右放在蒸发皿内。称蒸发皿和试样的合质量,准确

到0.1g (对于细粒土)或0.5 g(对于中粒土)(m3),

(3 )对 于 细粒土,取20一 30 ml左右的酒精;对于中粒土,取

200ml左右的酒精。将洒精倒在试样上,使其浸没试样。用刮土刀

拌和酒精和土样,并将大土块破碎。

.( 4)将蒸发皿放在不怕热的表面上,点火然烧。

(5 )在 酒 精燃烧过程中,用金属棒经常搅拌试样,但应注意勿

使试样损失。一般需烧2-3次。

(6 )酒 精 烧完后,让蒸发皿冷却。当蒸发皿冷却到可以用手拿

时,即称蒸发皿和试样的合质量,准确到。. 1g(对于细粒土)或

0.5 g(对于中粒土)(MO.

2.3.4 计算

用 下 式 计算以干土和结合料合质量的百分率表示的含水量

w :

(m3一m,) X 100

刀z 3 一 刀 z ,

式中:m,- 蒸发皿的质量(9);

。2 — 蒸 发皿和湿稳定土的合质量(9);

m3 蒸 发皿和干稳定土的合质量(g),

2.3.5 报告

稳 定 土 的含水量圆整至1%0

2.3.6 记录

本 试 验 的记录格式与烘干法相同。

3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

(T0804- 94)

3.0.1 目的和适用范围

(1) 本 试 验法适用于在规定的试筒内,对水泥稳定土(在水泥

水化前)、石灰稳定土及石灰(或水泥)粉煤灰稳定土进行击实试

验,以绘制稳定土的含水量一干密度关系曲线,从而确定其最佳含

水量和最大干密度。

(2 )试 验 集料的最大粒径宜控制在25mm以内,最大不得超

过40mm(圆孔筛)。

(3 )试 验 方法类别。本试验方法分三类,各类击实方法的主要

参数列于表3.0-1.

试 验 方 法 类 别 表 3. 0. 1

3.0.2 仪器设备

(1 )击 实 筒:小型,内径l00mm、高127mm的金属圆筒,套环

高50mm,底座;中型,内径152mm,高170mm的金属圆筒,套环

高50mm,直径151mm和高50mm的筒内垫块,底座。

(2) 击 锤 和导管:击锤的底面直径50mm,总质量4.5k g。击锤

10

在导管内的总行程为450mm o

(3) 天 平 :感量0.01 g,

(4 )台 秤 :称量15kg,感量5g,

(5 )圆 孔 筛:孔径40mm,2 5mm或20mm 以及5mm的筛各1

个。

(6 )量 筒 :50MI-l 00mI一和500mL的量筒各1个。

(7 )直 刮 刀:长200-250mm 宽30mm和厚3mm,一侧开口

的直刮刀,用以刮平和修饰粒料大试件的表面。

(8) 刮 土 刀:长150^2 00mm、宽约20mm的刮刀。用以刮平和

修饰小试件的表面

(9 )工 字 型刮平尺:30mmX 50mm X3 10mm,上下两面和侧面

均刨平。

(1 0) 拌 和工具:约400mm X 600mm X7 0mm 的长方形金属

盘,拌和用平头小铲等。

(1 1) 脱 模器。

(1 2) 测 定含水量用的铝盒、烘箱等其它用具。

3.0.3 试料准备

将具 有 代 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C烘箱内烘

干)用木锤或木碾捣碎。土团均应捣碎到能通过5mm的筛孔。但

应注意不使粒料的单个颗粒破碎或不使其破碎程度超过施工中拌

和机械的破碎率。

如 试 料 是细粒土,将已捣碎的具有代表性的土过5mm筛备

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 试 料 中含有粒径大于5mm的颗粒,则先将试料过25mm

的筛,如存留在筛孔25mm筛的颗粒的含量不超过2000,则过筛

料留作备用(用甲法或乙法做试验)

如 试 料 中粒径大于25mm 的颗粒含量过多,则将试料过

40mm的筛备用(用丙法试验)

每 次 筛分 后,均应记录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在 预 定 做击实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

11

含水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100g;对于中粒土(粒径小于

25rnm的各种集料),试样应不少于1000g;对于粗粒土的各种集

料,试样应不少于2000g,

3.。·4 试验步骤

3. 0-4.1 甲法

(1 )将 己 筛分的试样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10-

15kg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已取出的试料分成5^-6份,每份试料的

于质童为2.Ok g(对J-细粒上)或2.5k 郎对于各种巾粒土)。

(2) 预 定 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1%一2%,\"且其中至

少有两个k于和两个小千最佳含水量对于细粒土,可参照其塑限

估计索十的最f丰含水量。一般其最佳含水最较塑限约小3%~

10洲,对于砂性土接近3%.对千粘性十约为6写一10%。天然砂砾

土级配集料等的最佳含水童与集料,},细王的含量和塑性指数有

关,一般变化在5 \"/0 12%之Val 对1--1上少的、塑性指数为0的

来筛分碎石,其最佳含水量接近5%。对于细十偏多的、塑性指数

较大的砂砾土,其最佳含水量约在10%左右。水泥稳定土的最佳

含水量与素土的接近,石灰稳定上的最佳含水量可能较素十大

1V,-3%。

注 ① 对 子中粒土在最佳含水址附近取1% 其余取2%.对1细粒土、取2%,但

对于 枯 土 , 特别 是 重 粘土可能需要取3%

(3 )按 预 定含水量制备试样。将1份试料平铺于金属盘内,将

事先计算得的该份试料中应加的水量均匀地喷洒在试料上,用小

铲将试料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如为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灰综合

稳定土,可将石灰和试料一起拌匀),然后装入密闭容器或塑料I1

袋内浸润备用。

浸 润 时 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

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

砂砾和砂可缩短到2h,

应 加 水 量可按下式计算:

Qw =

12

Q_ Q

厂气尸,万丁-. 州卜二于- 万-万丁-

1 t v. V tw _ 1 十u. u lw ,

X 0. Olw

Q .

1+ 0. 01w.

X 0. Olw。一

Q

1+ 0. Olw

X 0. Olw

式中:Qw— 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9);

Q} - 混 合 料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9),其原始含水量为

w_ ,即 风 干 含 水 量 ( % );

Q — 混 合 料中水泥或石灰的质量(9),其原始含水量为w,

(% ) ;

w— 要 求 达 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4 )将 所 需要的稳定剂水泥加到浸润后的试料中,并用小铲、

泥刀或其它工具充分拌和到均匀状态。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

在lh内完成下述击实试验,拌和后超过1h的试样,应予作废(石

灰稳定土和石灰粉煤灰除外)。

(5 )试 筒 套环与击实底板应紧密联结。将击实筒放在坚实地面

上,取制备好的试样(仍用四分法)400-500g(其量应使击实后的

试样等于或略高于筒高的1/5)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

紧,然后按所需击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击实时,击锤应自由

铅直落下,落高应为45cm,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试样面。第一层击

实完后,检查该层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几层的试样用量。

用刮土刀或改锥将已击实层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进

行其余四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的

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该作废。

(6 )用 刮 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

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如试样底面略突出

筒外或有孔洞,则应细心刮平或修补。最后用工字型刮平尺齐筒顶

和筒底将试样刮平。擦净试筒的外壁,称其质量并准确至5g.

(7 )用 脱 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从上到下取两个有代

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

水量,计算至。.1%。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所

取样品的数量见表3.0.4〔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品的

质量应为表列数值的两倍)。

13

测境定土含水A的样品教A 表3 0. 4

最大粒径tmm) 样品质量(g)

约 50

约 1 0 0

约 5 0 0

烘 箱 的 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左右,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

即在105^-1 10'C:的温度下烘干

(8) 按 本 款第(3)~第(7)项的步骤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十

的击实和测定工作

凡 已 用过 的试样,一律不再靛复使用。

3. 0-4.2 乙法

在 缺 乏 内径lOc m的试筒时,以及在需要与承载比等试骑结

合起来进行时,采用乙法进行击实试验。本法更适宜于粒径达

25mm的集料。

(1 )将 已 过筛的试料用四分法逐次分小,至最后取出约30kg

试料f}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料分成5一6份,每份试料的十T约

为4.4kg(细粒l.)或5.5k g(中粒上)。

(2 )以 下 各步的做法与3.0 .4.1款第(2)-第(8)项相同,但应

该先将垫块放入筒内底板上,然后加料并击实。所不同的是,侮层

79取制备好的试样约9。。9(对于水泥或石灰稳定细粒土)或

1 100州对于稳定中粒十),每层的锤击次数为59次。

3. 0-4,3 丙法

(1) 将 已 过筛的试料1}7四分法逐次分小,上最后取出约33kg

试料。再用四分法将取出的试料分成6份(至少要5份),每份重约

5.5 kg(风干质量)。

(2 )预 定 5^-6个不同含水量,依次相差loo-2%。在估计的

最佳含水量左右可只差loo,其余差2%。

(3 )同 3 .0-4.1款第(3)项。

(4 )同 3 .0.4.1 款第(4)项

14

(5 )将 试 筒、套环与夯击底板紧密地联结在一起,并将垫块放

在筒内底板上。击实筒应放在坚实(最好是水泥混凝土)地面上,取

制备好的试样1.8kg左右〔其量应使击实后的试样略高于(高出1

-2mm)筒高的1/3」倒入筒内,整平其表面,并稍加压紧。然后按

所需击数进行第一层试样的击实(共击98次)。击实时,击锤应自

由铅直落下,落高应为45cm,锤迹必须均匀分布于试样面。第1层

击实完后检查该层的高度是否合适,以便调整以后两层的试样用

量。用刮土刀或改锥将已击实的表面“拉毛”,然后重复上述做法,

进行其余两层试样的击实最后一层试样击实后,试样超出试筒顶

的高度不得大于6mm,超出高度过大的试件应该作废。

(6 )用 刮 土刀沿套环内壁削挖(使试样与套环脱离)后,扭动并

取下套环。齐筒顶细心刮平试样,并拆除底板,取走垫块。擦净试

筒的外壁,称重,准确至5g,

(7 )用 脱 模器推出筒内试样。从试样内部从上到下取两个有代

表性的样品(可将脱出试件用锤打碎后,用四分法采取),测定其含

水量,计算至。100。两个试样的含水量的差值不得大于10a。所

取样品的数量应不少于700g,如只取一个样品测定含水量,则样

品的数量应不少于1400g。烘箱的温度应事先调整到110'C左右,

以使放入的试样能立即在105-110℃的温度下烘干。

(8) 按 本 款第(3)一第(7)项进行其余含水量下稳定土的击实

和测定。凡已用过的试料,一律不再重复使用

3.0.5 计算及制图

3. 0,5.1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湿密度:

Q. 一Q}

一V

式中:p.- 稳定土的湿密度(g/cm');

Ql -一 试 筒与湿试样的合质量(9);

Q: — 试 筒的质量(9);

V— 试 筒 的 容积(cm')

3. 0-5.2 按下式计算每次击实后稳定土的干密度:

Pw

1+ 0. Olw

式中Po— 试样的千密度(g/cm') ;

二— 试 样的含水量(%)。

3. 0-5.3 以干密度为纵坐标,以含水量为横坐标,在普通直角

坐标纸上绘制干密度与含水量的关系曲线,驼峰形曲线顶点的纵

横坐标分别为稳定土的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最大干密度用

两位小数表示。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在12%以上,则用整数表示(即

精确到1%);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在6 % 12%,则用一位小数“。”

或“5”表示(即精确到0.5%):如最佳含水量的值小于6写,则取一

位小数,并用偶数表示(即精确到0.2%)a

如 试 验 点不足以连成完整的驼峰形曲线,则应该进行补充试

验,

3.0 -5.4 超尺寸颗粒的校正

当 试 样 中大于规定最大粒径的超尺寸颗粒的含量为5%-

30%时,按下式对试验所得最大干密度和最佳含水量进行校正(超

尺寸颗粒的含量小于5%时,可以不进行校正)①。

最 大 干 密度按下式校正:

Pam ' = Pdm (1 一 0 .O lp )+0.9 X O.OIPG'a

式中:Pom}— 校正后的最大干密度(g/cm');

Pd. — 试 验 所 得的最大干密度(g/cm');

p— 试 样 中 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G' ,- 超 尺 寸颗粒的毛体积相对密度。

计算 精 确 至0.Ol g/cm'

最 佳 含 水量按下式校正:

w' o= w a( 1一 O .O lp )+ 0 .0 l p w.

式中:'u; o— 校正后的最佳含水量(%);

wo 试 验 所得的最佳含水量(%);

p— 试样中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wt- 超尺寸颗粒的吸水量(%)。

注① : 超 尺寸颗粒的含量少于5%时,它对最大干密度的影响位于平行试验的ik差

范 围 内 。

3.0.6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应 做 两 次平行试验,两次试验最大干密度的差不应超过

0. 05g/cm'稳定细粒土)和。08g/cm'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最

佳含水量的差不应超过。5%(最佳含水量小于10%)和1. 0%

(最佳含水量大于10%)0

3.0.7 报告

报 告 应 包括以下内容:

试 样 的 最大粒径、超尺寸颗粒的百分率;

水 泥 的 种类和标号或石灰中有效氧化钙和氧化镁的含量

(%);

水 泥 和 石灰的剂量(%)或石灰粉煤灰土(粒料)的配合比;

所 用 试 验方法类别;

最大 干 密 度(g/cm');

最 佳 含 水量(%)并附击实曲线。

3.0.8 记录格式

本 试 验 的记录格式如表3.0 -8o

稳 定 土 击 实 试 验 表 3. 。· 8

1 2 3 4 5

加水量

简十湿试样的质量

筒的质量

湿试样质量

湿密度

干密度

H

H

H

H

g/cm

g/cm

续上表

盒号

盒+湿试样的质量

盒+千试样的质量

盒的质量

水的质量

干试样的质量

含水量

g

H

g

H

H

%

平均含水量%

is

4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

抗 压 强 度试验方法

(T0805-94)

4.0.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 试 验 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

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无侧限抗压强度。本试验方法包括:按照

预定干密度用静力压实法制备试件以及用锤击法制备试件。试件

都是高:直径=1:1的圆柱体。应该尽可能用静力压实法制备等

干密度的试件①。

其 它 稳 定材料或综合稳定土的抗压强度试验应参照本法。

注 ① 用 击锤制备最大干密度的试件往往会遇到困难

4.0.2 仪器设备

(1) 圆 孔 筛:孔径40mrir,2 5mm(或20mm)及5mm的筛各一个。

(2 )试 模 :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为:

细粒 土 ( 最大粒径不超过lOm m) :试模的直径X高=50mmX

50mm ;

中粒 土 ( 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的直径X高=l00mm

X l00mm ;

粗粒 土 ( 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试模的直径X高=150mm

X 150mm,

(3) 脱 模 器。

(4 )反 力 框架:规格为400kN以上。

(5 )液 压 千斤顶(200-1O OOkN)o

(6 )夯 锤 和导管(同本规程3.0.2第(2)项)。

(7) 密 封 湿气箱或湿气池放在能保持恒温的小房间内①。

19

(8 )水 槽 :深度应大于试件高度50mmo

(9 )路 面 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它合适的压力机但后者的规格

应不大于2ookN o

(10 )夭 平 :感量0.0 1g,

(l1 )台 秤 称量1Okg,感量5g.

(12 )量 筒 、拌和工具、漏斗、大小铝盒、烘箱等。

注① : 约 6-8-1,高2m,热天用空调保持恒温,冷天用温度控制器和电炉保持恒

fr ,

4.0.3 试料准备

将 具 有 代表性的风干试料(必要时,也可以在50C 烘箱内烘

干),用木锤和木碾捣碎,但应避免破碎粒料的原粒径。将土过筛并

进行分类。如试料为粗粒土,则除去大于40mm的颗粒备用;如试

料为巾粒土,则除去大于25m。或20mm的颗粒备用;如试料为

细粒L,则除去大于lOm m的颗粒备用。

在 预 定 做试验的前一天,取有代表性的试料测定其风干含水

量。对于细粒土,试样应不少于IOOg;对于粒径小于25mm的中粒

土,试样应不少于100飞;对于粒径小f40mn,的粗粒土,试样的

质量应不少于200鲍。

4.0.4 按T0804-94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

大干密度。

4.0.5 制试件

(1 )对 于 同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

件数量(即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对于

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至少应该制6个试件;对于无机结合料稳

定中粒土和粗粒土至少分别应该制9个和13个试件。

(2) 称 取 一定数量的风干土并计算干土的质量,其数量随试件

大小而变。对于SOtnm X 50mm的试件,1个试件约需干土180--

210g;对于1 oomm X l00mm的试件,1个试件约需干土1700 ^-

1900g;对于15Omm X 150、的试件,1个试件约需干土5700-

6000g

20

对 于 细 粒土,可以一次称取6个试件的土;对于中粒土,可以

一次称取3个试件的土;对于粗粒土,一次只称取一个试件的土。

(3 )将 称 好的土放在长方盘(约400mm X6 00mm X7 0mm)内。

向土中加水,对于细粒土(特别是粘性土)使其含水量较最佳含水

量小3%,对于中粒土和粗粒土可按最佳含水量加水①。将土和水

拌和均匀后放在密闭容器内浸润备用。如为石灰稳定土和水泥、石

灰综合稳定土,可将石灰和土一起拌匀后进行浸润。

浸 润 时 间:粘性土12-24h,粉性土6-8h,砂性土、砂砾土、红

土砂砾、级配砂砾等可以缩短到4h左右;含土很少的未筛分碎石、

砂砾及砂可以缩短到2h,

注 ① :应 加的水量可按下式计算:

西0ai.}0. .+ 认

1+ 0.01-

X 0. 01.

4 .

t+ 0.01..

x 0. 01. 一

Qc

1+ 0.01-

X 0. 01-

式中Qw— 混合料中应加的水量(g)

Q, - 混 合 料 中素土(或集料)的质量(9)其含水量为。n‘风千含水量)(%)

Ql - 混 合 料 中水泥或石灰的质量(g);其原始含水量为:o.(%)(水泥的w,通

常 很 小 也 可 以 忽 略 不 计 )。

二— 要 求 达 到的混合料的含水量(%)

(4) 在 浸 润过的试料中,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或石灰①并拌和

均匀。在拌和过程中,应将预留的3%的水(对于细粒土)加入土

中,使混合料的含水量达到最佳含水量。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

合料应在Ih内按下述方法制成试件,超过1h的混合料应该作废。

其它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虽不受此限,但也应尽快制成试件。

注 ① :水 泥或石灰剂量按干土(即干集料)质量的百分率计。

4.0.6 按预定的干密度制件

用 反 力 框架和液压千斤顶制件。制备一个预定干密度的试件,

需要的稳定土混合料数量m,(g )随试模的尺寸而变.

m, = P aU (1 + w )

式中:V— 试模的体积;

W- 稳 定土混合料的含水量(%);

21

pd- 稳 定土试件的干密度(g/cm').

将试 模 的 卜压柱放入试模的下部①,但外露2cm左右。将称量

的规定数量mz(g)的稳定土混合料分2-3次灌入试模中(利用漏

斗).每次灌入后用夯棒轻轻均匀插实。如制的是50mm X 50mm

的小试件,则可以将混合料一次倒入试模中然后将上压柱放入试

模内。应使其也外露2cm左右(即上下压柱露出试模外的部分应

该相等)

将 整 个 试模(连同上下压柱)放到反力框架内的千斤顶上〔干

斤顶下应放一扁球座),加压直到上下压柱都压入试模为止。维持

压力lmin,解除压力后,取下试模,拿去上压柱,并放到脱模器上

将试件顶出②(利用千斤顶和下压柱)。称试件的质量m,,小试件准

确到烤;中试件准确到2g;大试件准确到5g};,。然后用游标卡尺量

试件的高度h,准确到。·lmm,

用 击锤 制件,步骤同前。只是用击锤(可以利用做击实试验的

锤,但压柱顶面需要垫一块牛皮或胶皮,以保护锤面和压柱顶面不

受报伤)将上下压柱打入试模内。

it( -O 事 先在试模的内壁及上下压往的底面涂一薄层饥油。

注 ② :用 水泥稳定有枯结性的材料时,制件后可以立即脱模用水泥稳定无粘结性

材 料 时 ,最 好 过 几 小 时再脱模

注 卿 小 试件指50- x5 0mm的试件,中试件指1o omm x IOomm的试件,大试件

指 150 m mX 1 50 .m 的试件。下同.

4.0.7 养生

试 件 从 试模内脱出并称量后,应立即放到密封湿气箱和恒温

室内进行保温保湿养生。但中试件和大试件应先用塑料薄膜包复。

有条件时,可采用蜡封保湿养生。养生时间视需要而定,作为工地

控制,通常都只取7d,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在北方地区应保持20

士2'C,在南方地区应保持25士2'C.

养 生 期 的最后一天,应该将试件浸泡在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

面在试件顶上约2. 5cm。在浸泡水中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

my。在养生期间,试件质量的损失应该符合下列规定:小试件不超

过1g;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log。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

22

的试件,应该作废。

40.8 试验步骤

4.0 -8.1 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

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m,.

4. 0-8.2 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准确到。.Im m.

4.0 -8.3 将试件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的升降台上(台上先

放一扁球座),进行抗压试验。试验过程中,应使试件的形变等速增

加,并保持速率约为l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

(N) o

4.0 ,8.4 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破)测定其含

水量w 。

4.0., 计算

试 件 的 无侧限抗压强度R。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

对于小试件:R一蛋一。.000 51P(MPa)

对于中试件:*一畏一。.000 127P(M Pa )

对于大试件:*一妄一。.000057P(MPa)

式中:P— 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一iAftO Effa (A一和',D一 i4lt 0 Aa ,*ii

m in ) .

4.0.10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若 干 次 平行试验的偏差系数C(%)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 试 件 不 大 于 10 0o

中试 件 不 大 于 15 %

大 试 件 不 大 于 20 %

4.0.11 报告

报 告 应 包括以下内容:

(1) 材 料 的颗粒组成;

(2) 水 泥 的种类和标号或石灰的等级;

(3 )确 定 最佳含水量时的结合料用量以及最佳含水量(%)和

最大干密度(g/cm');

(4) 水 泥 或石灰剂量(%)或石灰(或水泥)、粉煤灰和集料的比

例;

(5) 试 件 干密度(准确到0.Olg/cm')或压实度;

(6 )吸 水 量以及测抗压强度时的含水量(%);

(7) 抗 压 强度:小于2.OM Pa时,采用两位小数,并用偶数表

示;大于2,OMPa时,采用飞位小数;

(8) 若 干 个试验结果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平均值R、标准差S,

偏差系数C.和%%概率的值R.o.a,( - R,一1.64 5S)。

4.0.12 记录格式

本试 验 的 记录格式如表4.。。12,

无储 限 抗 压 强 度 试验 表 4 .。· 12

r程 名 称 _ _ 试件尺寸(cm)

路段 范 围 _ _ 养生龄期(a)

混合 料 名 称_ _ 加载速度(mm/mm)

结合 料 剂 甘(%)_ _ 试验者_ _ _

最 大干 9 tk(g1cn\") _ 校核者___

试件 压 实 度(%) _ 试验日期___

试件号

试件制备方法

制件日期

试脸日期

养生前试件质蚤<。户g

浸水前试件质量(,,) s

浸水后试件质蚤(,,) g

续上表

荞生期间的质量损失①

(切之一加,)

H

吸水量(m,-mr) 8

养生前试件的高度(h) C们1

浸水后试件的高度(h) Cnl

试验的最大压力(P) N

无侧限抗压强度(R}) M N

往① 指水分损失。如养生后试件掉拉或掉块.不作为水分损失

25

5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间接抗拉

强 度 试 验方法(劈裂试验)

(T0806-94)

510.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 试 验 方法适用于测定无机结合料稳定土(包括稳定细粒土、

中粒土和粗粒土)试件的间接抗拉强度。本试验方法包括:按预定

干密度用静力压实法制备试件以及用击唾法制备试件。试件都是

高:直径=1:1的圆柱体。应该尽可能用静力压实法制备等干密

度的试件。

对 其 它综 合稳定材料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应参照本试验方法。

5.0.2 仪器设备

(1) 试 模 适用于下列不同土的试模尺寸为:

细粒 土 ( 最大粒径不超过lOm m),试模的直径X高=50mmX

50mm ;

中粒 土 ( 最大粒径不超过25mm),试模的直径X高二l00mm

X 100mm;

粗粒 土 ( 最大粒径不超过40mm) ,试模的直径X高二150mm

X 150mm e

(2 )路 面 材料强度试验仪或其它测力环式压力机,须备有能量

2kN及20kN的测力环。

(3) 压 条 ① 采用半径与试件半径相同的弧面压条,其长度应

大于试件的高度。不同尺寸试件采用的压条宽度和弧面半径为:

试 件 尺 寸,mm 宽度,mm 弧面半径Im m

50 X 5 0 6 .3 5 2 5

10 0 火 1 0 0 1 2 .7 0 50

26

15 0 X 1 50 1 8 .7 5 75

(4 )其 余 试验设备均与第4.0.2 条相同。

注 ① :由 于龄期三个月的水泥稳定土和龄期半年的其它稳定土是半刚性材料试

验 时 也 可 以 不 用 压 条

5.0.3 试料准备

与 本 规 程第4.0.3条相同。

5.0.4 按T0804-94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

大干密度。

5.0.5 制试件

与本 规 程 第4.0.5 条和第4.0.6 条相同。

5.0.6 养生

养 生 方 法与第4.0.6 条相同。作为应力检验用时,水泥稳定

土、水泥粉煤灰稳定土的养生时间应是90d,石灰稳定土和石灰粉

煤灰稳定土的养生时间应是六个月。整个养生期间的温度,在北方

地区应该保持20士2C,在南方地区应该保持25士2C,

养 生 期 的最后一天,应该将试件浸泡水中,水的深度应使水面

在试件顶上约2.5c m。在浸泡水中之前,应再次称试件的质量。在

养生期间,试件的质量损失应该符合下列规定:小试件不超过1g;

中试件不超过4g;大试件不超过log。质量损失超过此规定的试

件,应该作废。

5.0.7 试验步骤

5.0 .7.1 将已浸水一昼夜的试件从水中取出,用软的旧布吸去

试件表面的可见自由水,并称试件的质量。

5. 0.7.2 用游标卡尺量试件的高度H,准确到。lmma

5.0 -7.3 在压力机的升降台上置一压条,将试件横置在压条

上,在试件的顶面也放一压条(上下压条与试件的接触线必须位干

试件直径的两端,并与升降台垂直)。

试 验 过 程中,应使试验的形变等速增加,并保持速率约为

lmm/min。记录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P(N).

5. 0-7.4 从试件内部取有代表性的样品(经过打碎)测定其含

27

水量。

5.0.8 计算

试 件 的 间接抗拉强度用下列相应的公式计算。

5. 0-8.1 无压条时

对于小试件:R;二2F

nd H 一0.012732昌(MPa)

对种龄:*一黯一。·006366另(MPa)

对于大试件:R一篇一0.004244异(MPa)

式中:P— 试件破坏时的最大压力(N);

d— 试 件 的 直径(mm);

H — 浸水后试件的高度(mm),

5. 0-8.2 有加载压条时

2尸扁 (sin2a一号,

式中:a— 压条的宽度(mm);

a— 半 压条宽对应的圆心角;

其余 符 号 同前。

对 于 小 试件:R一。.012526

对 于 中 试件:R;=0.0 06263

对 于 大 试件:R;= 0.00 4178

5.0., 精密度或介许译筹

爵(MPa)

另(MPa)

H (M Pa)

若干 次 平 行试验的偏差系数C(%)应符合下列规定:

小试 件 不大 于 1 0%

中试 件 不大 于 1 50 0

大试 件 不大 于 2 0%

5.0.10 报告

报 告 应 包括以下内容:

(1 )集 料 的颗粒组成;

28

(2 )水 泥 的种类和标号或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3 )确 定 最佳含水量时的结合料剂量以及最佳含水量(%)和

最大干密度(g/cm') ;

(4 )水 泥 或石灰剂量(%)或石灰(或水泥)粉煤灰和集料的比

例;

(5) 试 件 干密度(准确到。.Olg/cm,)或压实度;

(6 )吸 水 量以及测间接抗拉强度时的含水量(%);

(7) 间 接 抗拉强度(MPa) ,用两位小数表示;

(8) 若 干 个试验结果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平均值R;、标准差5、

偏差系数C,和95肠概率的值R,o.,,(=R一1.64 5S),

5.0.11 记录格式

本试 验 的 记录格式如表5.。·11:

间 接 抗 拉 强 度 试 验 表 5. 。,工 程 名 称试件尺寸(cm)

路 段 范 围养生龄期(d)

馄 合 料 名称加载速度(mm/min)

结 合 料 剂量(%) 试验者

最 大 干 密度(9/cm3) 校核者

试件号

试件制备方法

制件日期

试验日期

11

养生前试件质量(,,) B

浸水前试件质量(二3) s

浸水后试件质量(,。》g

续上表

养生期问的质量损失。

(my-m ,)

g

吸水量(, 一,。) g

养生前的试件高度n 】n 】

浸水后的试件高度(刀)

破坏载荷1.

间接杭is强it

n】rl】

N

五理F往

注的抬水分损大如荞生后试件掉粉或伸块,不作为水分损尖

30

6 室内抗压回弹模量试验方法

6.1 承载板法(T0807-94)

6.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 验 方 法适用于在室内对无机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和中粒土

试件进行抗压回弹模量试验。

6.1.2 仪器设备

(1 )杠 杆 式压力仪或其它合适的仪器。加载能量大于1.5 kN,

(2) 承 载 板。直径37.4m m,面积llc m0,

(3) 试 模 。试模的直径X高一150mmX 1 50mm,

(4 )千 分 表(1/ 1 000mm) ,两只。

(5 )其 它 与本规程第4.0 .2条中(1),(3)一(8)以及(10)一

(12)相同。

6.1.3 试料准备

同本 规 程 第4.0.3 条。

6.1.4 按T0804-94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

大干密度。

6.1.5 试件数量

对 于 同 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件数

量(即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对于稳定

细粒土和中粒土的试件,分别应做13和19个试件,并使试验结果

的偏差系数分别不超过20%和25%。如不能保证偏差系数小于上

述规定,则还应按允许误差10%和90%概率重新计算增加试件数

量。

6.1.6 制试件

试 件 的 制作方法与本规程第4.0.5条相同。

31

6.1.7 养生

试件 的 养 生方法与本规程第4.0. 6 条相同。

6·L8 逐级加荷卸荷试验步骤

6. 1.8.1 承载板上的计算单位压力的选定值:对于无机结合料

稳定基层材料,用。.5-0. 7MPa;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底基层材

料,用。.2-y0.4M Pa。实际加载的最大单位压力应略大于选定值。

‘1 .S. 2 将试件浸水24h后从水中取出并用布擦干后放在杠

杆式压力仪上,用小团板将试件中心部分磨平(必要时用0.25

。5mm的细砂填充表面细小孔R)后,安置承载板。调平杠杆,使

加祛码端略向下倾。安置千分表。

6.1 .8.3 预压:先用拟施加的最大荷载的一半进行两次加荷卸

荷预压试验。使承载板与试件顶面紧密接触。第2次甸载后等待

lmin,然后将千分表的短指针约调到中问位置,长指针调到0。记

录千分表的原始读数。

‘.1 .8.4 回弹形变测量:将预定的单位压力分成5-6个等分,

作为每次施加的压力值。实际施加的荷载应较预定级数增加一级。

施加第1级荷载(如为预定最大荷载的1/6),待荷载作用达lmin

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同时卸去荷载①,让试件的弹性形变恢复,

到。‘.5min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施加第2级荷载(为预定最大荷

载的2/6),同前,待荷载作用)min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卸去荷

载。卸荷后达。.5min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并施加第3级荷载。

如此逐级进行,直至记录下最后一级荷栽下的回弹形变。

住① 卸 除荷载时,一手扶住杠杆,轻轻取下硅码,不使杠杆弹起脱离承载板.

‘,1., 计算

(1) 计 算 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形变1,

t= 加 荷 时 平 均 读 数 一 卸 荷 后平均读数

(2) 以 单 位压力P为横坐标(向右),回弹形变1为纵坐标(向

32

下),绘制P与l的关系曲线。若曲线开始段出现上凹现象,需进行

修正。修正时,一般情况下将第1和第2个试验点取成直线,并延

长此直线与纵坐标轴相交,此交点即为新原点。

(3 )按 下 式计算回弹模量E;

。_ apD,,

。一4l I上一严产(6.1.9)

式中:P— 单位压力(MPa) ;

D— 承 载板直径(mm);

l— 相 应于 单 位压力P的回弹形变(mm);

l<— 泊 松 系 数,可取。.25,

(4) 用 承 载板上的计算单位压力P以及与其相应的回弹形变

1,按式(6.1.9)计算拟采用的回弹模量。

(5) 计 算 全部试件的算术平均值、标准差和偏差系数。

6.1.1。报告

报告 应 包 括以下内容:

(1) 集 料 的颗粒组成;

(2 )水 泥 的种类和标号或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3 )确 定 最佳含水量时的结合料剂量以及最佳含水量(%)和

最大干密度(glcm');

(4 )水 泥 或石灰剂量(%)或石灰(或水泥)粉煤灰和集料的比

例;

(5) 试 件 千密度或压实度;

(6 )吸 水 量以及测回弹模量时的含水量〔%);

(7 )回 弹 模量(MPa) 。用整数表示;

(8) ,个 试 验结果的最小值和最大值、平均值万、标准差S和

偏差系数C}(%)o

6.1.11 记录格式

本 试 验 的记录格式如表6.1.n:

室内回弹模t试验表6.1.11

工程名称

路段范围

材料名称

试样编号

最大粒径

承载板直径

试验方法

试验者

校核者

试验日期

‘.2 顶面法(T0808-94)

6.2.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 验 方法适用于在室内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件进行抗

压回弹模量的试验。

6.2.2 仪器设备

(1 )加 载 主机

路 面 材 料强度试验仪或其他类似仪器。

(2) 测 形 变的装置

圆 形 金 属平面加载顶板和圆形金属平面加载底板,板的直径

应大于试件的直径,底板直径线两侧有立柱,立柱上装有千分表

夹。也可以直接利用直径152mm击实筒的底座。

(3 )千 分 表(1八000mm). 2只。

(4 )其 他 设备同本规程第4.0.2 条,但不含50mm X 50mm的

34

试模。

‘2.3 试料准确

同本 规 程 第4.0.3条。

6.2.4 按T0804-94确定无机结合料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和最

大干密度。

6.2·5 制试件

(1 )试 件 数量

对 干 同 一无机结合料剂量的混合料需要制相同状态的试件数

量(即平行试验的数量)与土类及操作的仔细程度有关。对干无机

结合料稳定细粒土,应该制13个试件,并要求模量试验结果的偏

差系数不超过20写①。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中粒土和粗粒土,应该

制19个试件,并要求模量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不超过250a\".

注① : 如 不能保证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小于规定的值,则应按允许误祭10%和

90 概 率 重 新 计 算 所 需 的试件数量

(2 )称 量 一定数量的风干土并计算干土的质量,其数量随试件

大小而变。对于1个l00mm X 100mm的稳定细粒土试件约需干

土1400^-16008;对于1个100mm X 100mm的稳定中粒土试件约

需1700^-19008;对于1个150mm X 150mm的稳定粗粒土试件约

需5700--60008,

(3 )将 称 量的土放在长方盘(400mm X6 00mm X7 0mm)内。向

土中加水,将土和水拌和均匀后放在密封容器内浸润备用。如为石

灰稳定土、水泥石灰综合稳定土或石灰粉煤灰稳定土,则可将石灰

和土或石灰粉煤灰和土一起拌匀后放在密封容器浸润备用。

浸润 时 间 同本规程第4.0.5条(3),

(4 )在 浸 润过的试料中,加入预定数量的水泥或石灰并拌和均

匀。拌和均匀的加有水泥的混合料应在1h内按下述方法制成试

件。超过1h的混合料应该作废,其他结合料稳定土混合料虽不受

此限,但也应尽快制成试件。

(5) 按 预 定的干密度制件。

同本 规 程 第4.0.5条(5),

35

6.2.6 养生

同本 规 程 第4.0.6 条。

6.2.7 试件准备

(1 )圆 柱 形试件的两个端面应用水泥净浆彻底抹平。将试件直

立桌_L,在上端面用早强高强水泥净浆薄涂一层后,在表面撒少量

0.25 ~0 .5m m的细砂,用直径大于试件的平面圆形钢板放在顶

面,加压旋转圆钢板,使顶面齐平。边旋转边平移并迅速取下钢板

如有净浆被钢板粘去则重新用净浆补平,并重复上述步骤。一个

端面整平后,放置4h以上,然后将另一端面同样整平。整平应该达

到:加载板放在试件顶面后,在任一方向都不会翘动。试件整平后

放置8h以上。

(2) 将 端 面已经处理平整的试件浸水一昼夜。

6.2.8 逐级加荷卸荷试验步骤

6. 2.8.1 加载板上的计算单位压力的选定值:对于无机结合料

稳定基层材料,用0.5 -0.7 MPa;对于无机结合料稳定底基层材

料,用。.2- 0.4M Pa,实际加载的最大单位压力应略大于选定值。

6. 2.8.2 将试件浸水24h后从水中取出并用布擦干后放在加

载底板上,在试件顶面稀撒少量。25^ 0.5m m的细砂,并手压加

载顶板在试件顶面边加压边旋转,使细砂填补表面微观的不平整,

并使多余的砂流出,以增加顶板与试件的接触面积。

6. 2.8.3 安置千分表,使干分表的脚支在加载顶板直径线的两

侧并离试件中心距离大致相等。

6, 2-8-4 将带有试件的测形变装置放到路面材料强度试验仪

的升降台上(也可以先将测形变装置放在升降台上再安置试件和

千分表),调整升降台的高度,使加载顶板与测力环下端的压头中

心与加载顶板的中心接触。

6. 2-8.5 预压:先用拟施加的最大载荷的一半进行两次加荷卸

荷预压试验,使加载顶板与试件表面紧密接触。第2次卸载后等待

lmin,然后将千分表的短指针约调到中间位置,并将长指针调到

0,记录千分表的原始读数

3 6

6. 2.8.6 回弹形变测量:将预定的单位压力分成5-6个等分,

作为每次施加的压力值。实际施加的荷载应较预定级数增加一级。

施加第1级荷载(如为预定最大荷载的1/5),待荷载作用达lmin

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同时卸去荷载,让试件的弹性形变恢复。到

。.5min时记录千分表的读数。施加第2级荷载(为预定最大荷载

的2/5),同前待荷载作用lmin,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卸去荷载。卸

荷后达。.5min时,再记录千分表的读数,并施加第3级荷载如此

逐级进行,直至记录下最后一级荷载下的回弹形变

6·2.9 计算

(1 )计 算 每级荷载下的回弹形变to

l二 加 荷 时读 数 一 卸 荷 时 读 数

(2) 以 单 位压力p为横坐标(向右),以回弹形变l为纵坐标

(向下),绘制p与L的关系曲线。修正曲线开始段的虚假形变。

(3) 用 加 载板上的计算单位压力p以及与其相应的回弹形变

1按下式计算回弹模量E:

E =

单位压力(MPa);

pH

(6.2.9)

式中:p

H— 试 件高度(mm);

l— 试 件 回 弹形变(mm)o

6.2.10 报告

本试 验 的 报告内容同第6.1.10条。

6.2.11 记录格式

本 试 验 的记录格式同第6.1.11条。

7 水泥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

石 灰 剂 量的测定方法

7.1 EDTA滴定法(T0809-94)

7.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7. 1.1.1 本试验方法适用于在工地快速测定水泥和石灰稳定

土中水泥和石灰的剂量,并可用以检查拌和的均匀性。用于稳定的

土可以是细粒土,也可以是中粒土和粗粒土。本方法不受水泥和石

灰稳定土龄期(7d以内)的影响。工地水泥和石灰稳定土含水量的

少量变化(士20u),实际上不影响测定结果。用本方法进行一次剂

量测定,只需10min左右。

7. 1-1.2 本方法也可以用来M定水泥和石灰综合稳定土中结

合料的剂量。

7·1·2 仪器设备

(1) 滴 定 管(酸式)50ML,1支。

(2 )滴 定 台,1个。

(3 )滴 定 管夹,1个。

(4 )大 肚 移液管:lOmL,10支。

(5 )锥 形 瓶(即三角瓶):200mL, 20 个

(6 )烧 杯 :2000m1(或1000ML),1只;300mL,10只

(7) 容 量 瓶:1000ML,1个。

(8 )搪 瓷 杯:容量大于1200mL,10只

(9 )不 锈 钢棒(或粗玻璃棒),10根。

(10 ) 量 筒100m1和5m1,各一只;50m1.,2 只。

(1 1) 棕 色广口瓶:60m1.,1只(装钙红)。

(1 2) 托 盘天平:称量5008,感量0.5 g和称量100g,感量

。·1g,各一台。

(13 )秒 表 1只。

(14 )表 面 皿:09cm,10个。

(15 )研 钵 :012^-13cm,1个。

(16 )土 样 筛:筛孔2.O mm或2.5m m,1个。

(17 )洗 耳 球(1两或2两),1个。

(18 )精 密 试纸:pH12-140

(1 9) 聚 乙烯桶20L,1个(装蒸馏水);101.,2个(装氯化按及

EDTA二钠标准液);51_1个(装氢氧化钠)

(20 ) 毛刷 、去污粉、吸水管、塑料勺、特种铅笔、厘米纸。

(2 1) 洗 瓶(塑料)500mL, 1只。

7.1.3 试剂

(D o .l molJm “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简称EDTA二钠)标准

液:准确称取EDTA二钠(分析纯)37. 226g,用微热的无二氧化碳

蒸馏水溶解,待全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定容至l000ml。

(2 )1 0% 氯化钱(NH,CI)溶液:将50馆氯化按(分析纯或化学

纯)放在101的聚乙烯桶内,加蒸馏水4500m工,充分振荡,使氯化

按完全溶解。也可以分批在1000ml的烧杯内配制,然后倒入塑料

桶内摇匀。

(3) 1. 8% 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溶液:用100g架盘天平称

18g氢氧化钠(NaOH)分析纯),放入洁净干燥的1000ml一烧杯

中,加工。OOml_蒸馏水使其全部溶解,待溶液冷至室温后,加入

2ml三乙醇胺(分析纯),搅拌均匀后储于塑料桶中

(4) 钙 红 指示剂:将。.2g钙试剂轻酸钠(分子式(.flH 13

O,N,SNa,分子量460.39)与20g预先在105'C烘箱中烘1h的硫

酸钾混合。一起放入研钵中,研成极细粉末,储于棕色广口瓶中,以

防吸潮。

7. 1.4 准备标准曲线

7. 1 ,4.1 取样:取工地用石灰和集料。风干后分别过2.。或

2. Smm筛,用烘干法或酒精法测其含水量(如为水泥可假定其含

39

水量为。%)。

7.L 4.2 混合料组成的计算:

1)公式:干料质量=

2)计算步骤:

湿 料质量

(1+含水量)

(1)求干混合料质量= 30 0g

(1+最佳含水量)

(2) 干 土 质量=干混合料质量/(1+石灰(或水泥)剂量)

(3) 干 石 灰(或水泥)质量=干混合料质量一干土质量

(4 )湿 土 质量=干土质量X (1十土的风干含水量)

(5) 湿 石 灰质量=干石灰X (1+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6) 石 灰 土中应加入的水=300g-湿土质量一湿石灰质量

7. 1.4.3 准备5种试样,每种2个样品(以水泥集料为例),如

下:

1种 :称 2份300g集料①分别放在2个搪瓷杯内,集料的含水

量应等于工地预期达到的最佳含水量。集料中所加的水应与工地

所用的水相同(300g为湿质量)。

2种 : 准 备2份水泥剂量为2%的水泥土混合料试样,每份均

重300g,并分别放在2个搪瓷杯内。水泥土混合料的含水量应等

于工地预期达到的最佳含水量。混合料中所加的水应与工地所用

的水相同。

3种 、 4种 、5种:各准备2份水泥剂量分别为4%,6%,8%②的

水泥土混合料试样,每份均重300g,并分别放在6个搪瓷杯内,其

他要求同1种。

注 ① 如 为细粒土,则每份的质量可以减为ioog.

注 ② 在 此,准备标准曲线的水泥剂量为:o%,2写,4%,6%和8%,实际工作中应

使 工 地 实 际 所 用 水 泥 或石灰的剂量位于准备标准曲线时所用剂量的中间.

7. 1.4.4 取一个盛有试样的搪瓷杯,在杯内加600mL10oo氯

化钱溶液①,用不锈钢搅拌棒充分搅拌3min每分钟搅110^-120

次)。如水泥(或石灰)土混合料中的土是细粒土,则也可以用

1000mL具塞三角瓶代替搪瓷杯,手握三角瓶(瓶口向上)用力振

荡3min(每分钟120次士5次),以代替搅拌棒搅拌。放置沉淀

4 0

4min〔如4min后得到的是混浊悬浮液,则应增加放置沉淀时间,

直到出现澄清悬浮液为止,并记录所需的时间,以后所有该种水泥

(或石灰)土混合料的试验.均应以同一时间为准〕,然后将上部清

液转移到30OmL烧杯内,搅匀,加盖表面皿待测。

注① 当 仅用loos混合料时只W 200.工_10%$f,化按溶液

7. 1.4.5 用移液管吸取上层(液面下1-2cm)悬浮液10.O mL

放入200mL的三角瓶内,用量筒量取50mLl.8 氢氧化钠(内含

三乙醇胺)溶液倒人三角瓶中,此时溶液pH值为12.5-13.0(可

用pH12-14精密试纸检验),然后加入钙红指示剂(体积约为黄

豆大小),摇匀,溶液呈玫瑰红色。用EDTA二钠标准液滴定到纯

蓝色为终点,记录EDTA二钠的耗量(以mL计,读至。. 1mL).

7. 1.4.6 对其他几个搪瓷杯中的试样,用同样的方法进行试

验,并记录各自的EDTA二钠的耗量。

7. 1-4.7 以同一水泥或石灰剂量混合料消耗EDTA二钠毫升

数的平均值为纵坐标,以水泥或石灰剂量(%)为横坐标制图。两者

的关系应是一根顺滑的曲线,如图7.1.4所示如素集料或水泥或

石灰改变,必须重做标准曲线。

(闷日︶喇发阅卜0目

水泥剂t<%>

图7.1.4 标准曲线

,1.5 试验步骤:

7.1 .5.1 选取有代表性的水泥土或石灰土混合料,称300g放

在搪瓷杯中,用搅拌棒将结块搅散,加600mL10 氯化钱溶液,然

后如前述步骤那样进行试验。

7.1 .5.2 利用所绘制的标准曲线,根据所消耗的EDTA二钠

毫升数,确定混合料中的水泥或石灰剂量(参看图7.1.4).

7.1‘ 报告

报 告 应 包括以下内容:

混 合 料 名称;

试 验 方 法名称;

试 验 数 量,;

试 验 结 果极小值和极大值;

试验 结 果 平均值王;

试 验 结 果标准差S;

试 验 结 果偏差系数C-

,.1.7 记录格式

本试 验 的 记录格式如表7.1. 7 :

水泥 或 石 灰 剂 f 的 测定 表 7 .1. 7

工 程 名 称试验方法

结 构 层 名称试脸者

稳 定 剂 种类校核者

试样编号1 2 3 4 5 6 7

EDTA耗盘mL

结合料剂盘纬

注意:

1.每个样品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方式应力求相同,以增加试验的精度

2.做标准曲线时.如工地实际水泥剂量较大,素集料和低剂量水泥的试样可以不

做 而直接用较高的剂量做试验但应有两种剂蚤大于实用剂量,以及两种剂童

小 于实用剂量.

3.配制的抓化铁溶掖最好当天用完,不要放置过久,以免影响试验的精度。

42

,,2 直读式,A9钙仪测定石灰土中石灰剂t的方法

(T0810-94)

7.2.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 试 验 方法适用于测定新拌石灰土中石灰的剂量。

7.2.2 仪器设备

(1) 钙 离 子选择性电极(PVC薄膜),1支

(2 )饱 和 甘汞电极,232(或330)型.1支。

(3 )直 读 式测钙仪,1台。

(4) 架 盘 天平:感量。.1g及。.5g,各1台。

(5 )量 筒 :1000mL,20 0mL,50 mL,各1只。

(6 )具 塞 三角瓶:1000mL,10个(或搪瓷杯10个);500mL,4

个。

(7) 烧 杯 :2000mL,1个;300ml_,10个;50mL,15个。

(8) 容 量 瓶:IOOOML,l 个。

(9) 塑 料 瓶(桶):IOL,2个;1000mL,3 个;250ml_,2 个。

(10 ) 土 壤筛:2mm或2.5 mm筛孔,I个。

(1 1)大 肚 移液管:l00mL,1支。

(12 ) 干燥 器:1个。

(13 )表 面皿:\"90mm,10个;050mm ,15个。

(14 )计 时器:1只。

(15 )搅 拌 子:20只。

(1 6) 电 炉、石棉网,各1个。

(17 )洗 瓶:500mL,1个。

(18 )其 它 :吸水管,洗耳球,粗、细玻璃棒,试剂勺。

7.2.3 制备溶液

(1 )1 0% 氯化钱溶液

将 10馆 氯 化钱放入大烧杯中,加水(饮用水即可)900.Lc,

搅拌均匀后,存放于塑料桶内保存。

43

注 ① 配 制体积,可根据待测样品数量确定。

(2) 1 0 -'m ol/m '氯化钙标准溶液

将 分 析 纯碳酸钙(CaCO,)在180'C烘箱中烘2h后,取出放人

干燥器内冷却45min。用万分之一夭平或千分之一夭平准确称取

已冷却的碳酸钙10. 0098放入30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用少

许蒸馏水润湿后,从杯口用吸水管沿杯壁逐滴滴入1-5稀盐酸

(18mL盐酸加90mL蒸馏水)并轻摇杯子,使碳酸钙全部溶解。然

后用洗瓶吹洗表面皿和杯壁,移至电炉上加热并保持微沸Smin,

以驱除二氧化碳。冷却后转移至1000mL容量瓶中,用燕馏水多次

沿杯壁冲洗烧杯,将冲洗的水一并倒入容量瓶中。当蒸馏水加到约

950mL左右时,再用2000氢氧化钠调至中性,使pH值为7。最后

用蒸馏水稀释至刻度,反复摇匀,静置后倒入1000mL塑料瓶①中

备用。

(3) 1 0 -'m ol/m '氯化钙标准溶液

用 大 肚 移液管吸取l00mL10-'mol/m'氯化钙标准溶液放人

1000MI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后,充分摇匀,转人

1000MI塑料瓶中备用。

(4) 10 -'m olm '氯化钙标准溶液

用 大 肚 移液管吸取100mLl。一,mol/m'氯化钙标准溶液放入

1000mL容量瓶中,加蒸馏水稀释到刻度,充分摇匀,转入1000mL

塑料瓶中备用

(5) 氯 化 钾饱和溶液

用 感量 为 。.lg 的架盘天平称分析纯氯化钾(KCI)70 g,放入

300mL烧杯中,用量筒取200mL蒸馏水倒入烧杯内,用玻璃棒充

分搅动,溶液中应留有结晶(溶液呈过饱和状态),移入塑料瓶中备

用。

(6) 20 00 氢氧化钠溶液

用感 量 。.lg 的架盘天平迅速称取40g分析纯氢氧化钠

(NaOH)放入300mL烧杯中,加入160mL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

馏水。用玻璃棒充分搅匀后,转入塑料瓶中备用(若用玻璃瓶装,瓶

4 4

塞应改用橡皮塞,避免因久放瓶塞打不开)。

注 ① 装 有各种溶液的塑料瓶(捅}均应贴上标签,写明浓度、溶液书称和配制口

期 。

7.2.4 准备仪器和电极

(1 )钙 电 极(见图7.2 -4):在测定的前一天,应将内参比电极

从套管中取出,向管中滴入10-'mol/m'氯化钙标准溶液15滴左

右。再将内参比电极装回管内。在每天进行测定之前,将钙电极有

薄膜的一端放在10-'mol/m'氯化钙标准溶液中浸泡2h,使电极

活化。使用前取出电极,用水冲洗并以软纸吸干电极上的水分。

(2 )甘 汞 电极:检查内液面是否与上部加液口平,若内液面低

时,拔去加液口橡皮帽并用滴管添加氯化钾饱和溶液。测定时拔去

上端加液口橡皮帽和下端橡皮帽。用水冲洗并以软纸吸干水分。

(3 )仪 器 :在测定前接通测钙仪电源,使仪器预热20min,

导线

绝缘体

内部电极

橡皮帽

饱和KCI溶液

绝绝套管

网状金属屏

导线

屏敞接头

电极内芯接头

内今比溶液(o.}m oum0csci)

内瓷砂芯

口-0!119

图 7. 2 . 4 钙 电 极 和 甘 汞 电 极

7.2.5 准备石灰土标准剂量浸提液

(” 土 样 :将现场土通过孔径2mm或2.5 mm筛。

(2 )石 灰 :将现场所用石灰通过孔径2mm或2.5 mm的筛后,

贮入具塞的容器内备用。

(3 )测 定 土和石灰的风干含水量。

(4 )确 定 石灰土的最佳含水量。

4 5

(5 )计 算 6%,14写石灰土中石灰、土和水的质量。

(6 )石 灰 土标准剂量浸提液的制备:

用准 备 好 的土和石灰配制6%.14%。的石灰土标准剂量浸提

液供标定仪器用用感量为0. 1g和。.5g的架盘天平按本条(5)中

计算得的量分别称取准备好的土样和石灰,制备以上两种剂量的

石灰土混合料各300g,分别放入l000ml具塞三角瓶(或搪瓷杯)

中,混匀。用刻度吸管〔或量筒)加入本条(5)中计算得的水量。再

用量筒加入10%氯化钱溶液600ml_0.盖紧塞子用手振荡(或用不

锈钢棒搅拌2min,保持每分钟120次士5次,静止4min后将上部

清液倒入干燥、洁净的500m1具塞三角瓶中,摇匀,瓶外加贴标

签,供以后标定仪器时用。

当 石 灰 品种、土质和水质相同时,制备的60..14%石灰土标

准剂量浸提液可供连续标定lod之用。

注① :可 以根据设计剂量选择石灰土标准浸提液剂量的上限。如果剂量高时标定

所用 剂 量 的 上 限 可 以是16环或18%等。此时,标定仪器过程中调节旋钮.应

使 之 显 示 1 6. 0 或18。等

注 ② :对 于细粒土,也可以用100g混合料。此时可将滋合料放入500.L具塞二角

瓶 巾 ,井 加 20 0. L 10 %氯化按溶液。

72‘ 标定仪器

将 上 述 制备好的标准液分别倒

出25~ 30m1,于干燥、洁净的50ml_

烧杯中,各加入一只搅拌子。先将60a

标准液放在直读式测钙仪上,待仪器

开始搅拌后放入钙电极和甘汞电极

(见图7.2-6),停止搅拌后,调整校正

I旋钮,使之显示6.0;采样读数结

束。将电极提起,取下6%标准液。用

水冲洗电极并用软纸吸干电极上的

水。再将装有14%标准液的烧杯放在

直读式测钙仪上,开始搅拌后,放入

钙电极甘汞电极

图72.6 测试示意图

钙电极和甘汞电极。停止搅拌后,调整校正11旋钮.使之显示

14.0。如此重复2-3次。每次用6%和14%标准液校正均能显示

6.0和14.0时,仪器标定即完毕。

7.2.7 试验步骤

7.2 -7.1 从施工现场同一位置取约100馆具有代表性的石灰

土试样,经进一步拌匀之后,使其全部通过2mm或2.5 mm筛孔。

7.2 -7.2 用感量0.5g 的架盘天平称取两份石灰土试样各

30馆,并分别放人两个1000mL具塞三角瓶中,每个三角瓶中加

1000氯化钱溶液600mL。盖紧塞子用手振荡(或用不锈钢棒搅拌)

2min,保持每分钟120次士5次。静止4min后将25^ -30 mI 待测

液倒入干燥、洁净的50mL烧杯中。加入一只搅拌子并放在直读式

测钙仪上,仪器开始搅拌后,放入钙电极和甘汞电极,待停止搅拌

后,仪器显示的数值即为该样品的石灰剂量。再重复测试一次,取

两次测试结果的平均值。

7.2.8 报告

同 第 7. 1.6条。

7.2., 记录格式

同 第 7. 1.7条,但除去EDTA耗量。

注 意

(1 )在 计 算6%和14呢混合料的组成时,应使混合料的最佳含水量与施工碾压时的

最佳含水量相近

C2 )若 上 1石灰或水质有变化时,必须重新配置6%和14%(或16%,18%)石灰土

标准剂量浸提液并用它标定仪器。

(3 )制 备 每个样品的浸提液时,搅拌的时间速度和方式应力求相同。配制的氯化

按溶液当天用完不宜放置过久

(。 所 用 器其必须用水冲洗干净。

(5 )每 测 完一个样品应用蒸馏水或自来水冲洗电极,并用软纸吸干后再0ii下一个

样品

(6 )若 进 行全天测试,午间休息时可将钙电极薄膜端浸泡在10-'mol氮化钙标准

溶液中,下午测定前不必进行活化。下午测定结束后应用水冲洗电极,并用软纸将水吸

干,套上橡皮帽然后挂起干放保存次日用前再进行活化

(7 )在 连 续使用时.钙电极的内参比液应每周更换一次以保证试验的稳定性

47

8 石灰的化学分析

8. 1 有 效 级 化 钙 的 测 定 ( T08011-94)

8.1.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 方 法 适用于测定各种石灰的有效氧化钙含量。

8.1.2 仪器设备

(1) 筛 子 :0.1 5mm,1个。

(2) 烘 箱 :50^-250C ,1台。

(3) 干 燥 器:\"25cm,1个。

(4 )称 量 瓶:030mmX 50mm,10个。

(5) 瓷 研 钵:\"12^-13cm,1个。

(6 )分 析 天平;万分之一生台。

(7) 架 盘 天平:感量。.烤,1台。

(8) 电 炉 :1500W ,1个

(9) 石 棉 网:20cm X2 0cm,1块。

(10 )玻 璃 珠:03mm,一袋M 25kg)o

(11 )具 塞 三角瓶:250m1.,20个。

(12 )漏 斗:短颈,3个。

(13 )塑 料 洗瓶,1个。

(14 )塑 料 桶:201_1个

(15 )下 口蒸馏水瓶:5000m1_1个。

(16 ) 三 角瓶:300m1.,10个。

(1 7) 容 量瓶:250m1- 1000m1,各1个。

(1 8) 量 筒:200mL,100mL,50 m1.,Sm 1,各1个。

(1 9} 试 剂瓶:250m1.,1000m1,各5个。

(2 0) 塑 料试剂瓶:11.,1个。

48

(2 1)烧 杯 :5 0ml.,5 个;250mL(或300mL),10个。

(22 )棕 色 广 口瓶:60m[,4 个;250m1.,5 个。

(2 3) 滴 瓶 :6 0m1.,3个。

(2 4) 酸 滴 定 管:50ml..2支。

(2 5) 滴 定 台 及滴定管夹,各一套。

(2 6)大 肚 移 液管:25mL,50 mL,各1支。

(2 7)表 面皿 :7cm,10块。

(28 )玻 璃 棒 :8mmX 250mm及4mmX 180mm各10支。

(29 )试 剂 勺 :5个。

(30 )吸 水 管:8mm X 150mm,5 支。

(3 1) 洗 耳 球 :大、小各I个

8.1.3 试剂

(1 )蔗 糖 (分析纯)。

(2 )酚 酞 指示剂:称取。.5g酚酞溶于50MI.95%乙醇中。

(3 )0 .1 %甲基橙水溶液:称取。.0 58甲基橙溶于50m1.蒸馏

水中。

(4 )0. 5N 盐酸标准溶液:将42ml浓盐酸(相对密度1.19)稀

释至II,按下述方法标定其当量浓度后备用。

称取 约 0 .80 0~ 1 .00 08准确至0.00 028)已在180C 烘干2h

的碳酸钠,置于250m工,三角瓶中,加l00ml水使其完全溶解;然

后加入2-3滴0.1%甲基橙指示剂,用待标定的盐酸标准溶液滴

定,至碳酸钠溶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将溶液加热至沸,并保持微

沸3min,然后放在冷水中冷却至室温,如此时橙红色变为黄色,则

再用盐酸标准溶液滴定,至溶液出现稳定橙红色时为止

盐 酸 标 准溶液的当量浓度按一F式计算:

N = Q /V X 0 .0 5 3

式中:N 盐酸标准溶液当量浓度;

Q— 称 取 碳 酸钠的质量(9);

v— 滴 定 时 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I_)

8.1.4 准备试样

(1 )生 石 灰试样:将生石灰样品打碎,使颗粒不大于2mm。拌

和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减至200g左右,放入瓷研钵中研细。再经四

分法缩减几次至剩下20g左右。研磨所得石灰样品,使通过

0. lomm的筛。从此细样中均匀挑取10余克,置于称量瓶中在

100'C烘干1h,贮于干燥器中,供试验用。

(2 )消 石 灰试样:将消石灰样品用四分法缩减至10余克左右

如有大颗粒存在须在瓷研钵中磨细至无不均匀颗粒存在为止。置

于称量瓶中在105---I 10`C烘干Ih,贮于干澡器中,供试验用。

8.L5 试验步骤

称取 约 0.Sg (用减量法称准至。.00 05g)试样,放入干燥的

250ml具塞三角瓶中,取5g蔗糖覆盖在试样表面,投入干玻璃珠

15粒,迅速加入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馏水50mL,立即加塞振荡

15min(如有试样结块或粘于瓶壁现象,则应重新取样)。打开瓶

塞,用水冲洗瓶塞及瓶壁,加入2-3滴酚酞指示剂,以。.5N盐酸

标准溶液滴定(滴定速度以每秒2-3滴为宜),至溶液的粉红色显

著消失并在30s内不再复现即为终点

8.L6 计算

有 效 氧 化钙的百分含量(X)按下式计算:

X,

V X N X 0. 028

G

X 100

式中:V 滴定时消耗盐酸标准溶液的体积(mL);

0. 028- 氧化钙毫克当量;

G— 试 样 质 量(9);

N - 盐 酸标准溶液当量浓度。

8.1.7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对 同 一 石灰样品至少应做两个试样和进行两次测定,并取两

次结果的平均值代表最终结果。

8.1.8 报告

报 告 应 包括以下内容:

石 灰 来 源;

5 0

试 验方 法名称;

单 个 试 验结果;

试验 结 果 平均值X,

8.1, 记录格式

本试 验 的 记录格式如表8.1.9 :

石 灰 有 效 饭 化 钙 的 测 定

工 程 名 称试验方法

表8.1

e

.L

%

8.2 氛化镁的测定(T08012-94)

8.2.1 目的和适用范围

本试 验 方 法适用于测定各种石灰的总氧化镁含量。

8.2.2 仪器设备

同第 8 .1 .2条。

8.2.3 试剂

M l : 10盐酸:将1体积盐酸(相对密度1.19)以10体积蒸

馏水稀释。

(2) 氢 氧 化按一氯化按缓冲溶液(pH=1 0):将67.5g氯化铁溶

于300mL无二氧化碳蒸馏水中,加浓氢氧化钱(相对密度为

51

0. 90)570mL,然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3) 酸 性 铬兰K-蔡酚绿B(1:2-5)混合指示剂:称取。.3g酸

性铬兰K和0.75 g蔡酚绿B与5娘已在105,C烘干的硝酸钾混合

研细,保存于棕色广口瓶中。

(4) E D T A二钠标准溶液:将10克EDTA二钠溶于温热蒸馏

水中,待全部溶解并冷至室温后,用水稀释至1000mL.

(5) 氧 化 钙标准溶液:精确称取1.78 48g在105,C烘干(2h)的

碳酸钙(优级纯),置于250mL烧杯中,盖上表面皿,从杯嘴缓慢滴

加1:10盐酸100mL.加热溶解,待溶液冷却后,移入1000mL的

容量瓶中,用新煮沸冷却后的蒸馏水稀释至刻度摇匀。此溶液每毫

升相当于一毫克氧化钙。

(6) 20 环 的氢氧化钠溶液:将20g氢氧化钠溶于80mL蒸馏水

中。

(7) 钙 指 示剂:将0.2g 钙试剂9酸钠和20g已在105,C烘干

的硫酸钾混合研细,保存于棕色广口瓶中。

(8) 10 %酒 石酸钾钠溶液:将log酒石酸钾钠溶于90mL蒸馏

水中。

(9) 三 乙 醇胺(1:2)溶液:将1体积三乙醇胺以2体积蒸馏水

稀释摇匀。

8.2.4 EDTA标准溶液与氧化钙和氧化镁关系的标定

精确 吸 取 50mL氧化钙标准溶液放于300mL三角瓶中,用水

稀释至100mL左右,然后加入钙指示剂约。lg,以20写氢氧化钠

溶液调整溶液碱度到出现酒红色,再过量加3-4mL,然后以EDTA

二钠标准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成纯蓝色时为止。

ED T A 二钠标准溶液对氧化钙滴定度按式(8.2 .4-1)计算。

TG O= C V ,/V 2 ( 8. 2. 4- 1)

式中:T}o— ED T A 标 准溶液对氧化钙的滴定度,即1mL

ED TA 标 准 溶 液 相当 于 氧 化 钙 的 毫 克数;

C— 1m L 氧 化 钙 标准溶液含有氧化钙的毫克数,等于

1;

52

V, — 吸 取 氧 化 钙标准溶液体积(mL);

V} — 消 耗 E DT A标准溶液体积(mL).

ED TA 二 钠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Tmso) .即1mLE DTA

二钠标准液相当于氧化镁的毫克数按式(8-2.4-2)计算。

二*一、X又4506 .0318二 0.7 2T- ( 8 .2.4-2)

8.2.5 试验步戮

称 取约 0.5g(准确至。0005g)试样,放入250tnL烧杯中,用

水湿润,加30mL 1:10盐酸,用表面皿盖住烧杯,加热近沸并保

持微沸8-l0min。用水把表面皿洗净,冷却后把烧杯内的沉淀及

溶液移入250mL容量瓶中,加水至刻度摇匀。待溶液沉淀后,用移

液管吸取25mL溶液,放人250mL三角瓶中,加50mL水稀释后,

加酒石酸钾钠溶液1mL、三乙醇胺溶液SmL,再加人钱一按缓冲溶

液10mL、酸性铬兰K-蔡酚绿B指示剂约。.1g。用EDTA二钠标

准溶液滴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时即为终点,记下耗用

EDTA标准溶液体积V,o

再从 同 一 容量瓶中,用移液管吸取25mL溶液,置于300mL

三角瓶中,加水150mL稀释后,加三乙醉胺溶液5mL及20写氢氧

化钠溶液5mL,放人约0. lg钙指示剂。用EDTA二钠标准溶液滴

定,至溶液由酒红色变为纯蓝色即为终点,记下耗用EDTA二钠

标准溶液体积Vza

8.2.6 计算

氧 化 镁 的百分含量(X,)按下式计算:

X2=

Tmao(Vi-Vz) X 10

G X 1000

X 100

式中:Tmso— EDTA二钠标准溶液对氧化镁的滴定度;

V, 滴 定 钙、镁合量消耗EDTA二钠标准溶液体积

(m L ) ;

V} - 滴 定 钙消耗EDTA二钠标准溶液体积(mL) ;

10— 总 溶 液 对分取溶液的体积倍数;

53

G— 试 样 质 量 ( 9).

8.2.7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对 同 一 石灰样品至少应做两个试样和进行两次测定。取两次

测定结果的平均值代表最终结果.

8.2.8 报告

报 告 应 包括以下内容:

石 灰 来 源。

试 验 方 法名称;

单 个 试 验结果;

试 验 结 果平均值。

8.2,· 记录格式

本 试 验 的记录格式如表8.2 .9 :

石 灰 扭 化 钙 的 测 定

工程名称试验方法

路段范围试验者

石灰来源校核者

试样编号试验日期

表82,9

试样编号

试样质量g

EDTA对c.0的滴定度

EDTA对Mgo的滴定度

£m、A耗量

滴定钙镁

合量

mL

滴定钙.L

氧化镁含量%

8.3 有效氟化钙和级化镁合f的简易测定方法

(T08013-94)

8.3.1 适用范围

本试 验 方 法适用于氧化镁含量在5%以下的低镁石灰①。

注 ① 氧 化镁被水分解的作用缓慢,如果氧化镁含量高,到达滴定终点的时间很

长 ,从 而 增 加 了 与 空 气中二氧化碳的作用时间.影响测定结果.

8.3.2 仪器设备

同 第 8. 1.2条,除外(11),(17)中的250mL,(18)中的100及

50mL, (19)中的250mL,(20),(21),(22),(25),(27)项所列仪

器。

8.3.3 试剂

(l 1N 盐酸标准液:取83mL(相对密度1.19)浓盐酸以蒸馏

水稀释至1000m1,溶液当量浓度的标定与本章第8.1.3条所述

0.5N 盐酸溶液的标定方法同,但无水碳酸钠的称量应为1.5^-

2g,

(2) 1 00酚 酞指示剂。

8.3.4 试验步骤

迅速 称 取 石灰试样。.8- 1.Og (准确至。.00 058)放入300ml.

三角瓶中。加入150m1一新煮沸并已冷却的蒸馏水和10颗玻璃珠。

瓶口上插一短颈漏斗,加热5min,但勿使沸腾,迅速冷却。滴入酚

酞指示剂2滴,在不断摇动下以盐酸标准液滴定,控制速度为每秒

2-3滴,至粉红色完全消失,稍停,又出现红色,继续滴入盐酸,如

此重复几次,直至5min内不出现红色为止。如滴定过程持续半小

时以上,则结果只能作参考。

8.3.5 计算

(CaO+MgO)0 o=

VXN X0.028

G

X 100

式中:V— 滴定消耗盐酸标准液的体积(m1);

N 盐 酸标准液的当量浓度;

G- 样 品 质 量(9)。

0.0 28 氧化钙的毫克当量。因氧化镁含量甚少,并且两者之

毫克 当 量 相 差 不 大 ,故 有 效《CaO+MgO)%的毫克当

量都 以 C A )的 毫 克 当 量 计算。

8.3.6 精密度或允许误差

对 同 一 石灰样品至少应做两个试样和进行两次测定,并取两

次测定结呆的平均仇代表最终结果。

8.3 .7 报告

报 告 应 包括以下内容:

石 灰 来 源;

试 验 方 法名称;

单 个 试 验结果;

试验 结 果 平均值。

8.3,8 记录格式

本试 验 的 记录格式如表8.3.8

石 灰 有 效 钙 和 载 化 曦 的 合 t

〔程名称试验方法

路段范M 试脸者

石灰来源___ _ 校核若

试样编号__ _ 试验日期

表8. 3. 8

试佯编号

iAl*m# }丁s

盐酸的当量浓度

盐酸耗fit .L

有效钙和氧化镁合量%

附加说明

主编单位:交通部公路科学研究所

主要起草人:沙庆林

附件: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

条文说明

修订说明

原 中 华 人民共和国交通部部标准《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

程》(以下简称原规程)是1986年10月1日,由交通部批准实行

的,编号JTJ057-85。实行7年多以来,对指导我国公路路面基层

材料的试验和施工现场基层质量检测,保证路面质量起到了很大

的作用。1991年,交通部决定对原规程进行修订,并对有关试验规

程内容作了调整。本规程内容针对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并改名为

《公路工程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试验规程》。由交通部公路科学研

究所负责修订工作。

对原 规 程 的主要修订如下:

1. 从 原 规程中删去了与无机结合料稳定材料无关的一些试

验方法。

2 删 除 原规程中的附录“石灰土中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一一

钙电极快速测定法”,新增“直读式测钙仪测定石灰土中石灰的剂

量,,。

3. 将 原 规程中的附录二“石灰的化学分析”移人规程正文中。

4. 关 于 “室内回弹模量试验方法”,原规程中仅列了承载板

法,考虑到近几年来国内广泛使用顶面法测试回弹模量,本规程中

增加了顶面法。

5, 对 某 些试验的具体试验步骤作了部分修改,使其更便于操

作。

为 使 各 试验员在使用本规程时,正确理解和执行条文规定,按

本规程的条款顺序对某些条款作了必要的条义说明。

本 条 文 说明由沙庆林编写。

总则

1.0.3 无机结合料在国外常称水硬性结合料。它主要指水泥、石

灰、粉煤灰和石灰或水泥粉煤灰。与《公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

范》一致,所用术语水泥稳定土、石灰稳定土、石灰粉煤灰稳定土等

都是总称;例如,水泥稳定土既包括水泥碎石、水泥砂砾等水泥稳

定材料,也包括水泥砂、水泥土等水泥稳定不含砾石颗粒的土。

1.0.4 取样有两种不同的目的和方法。一个目的是样品应该能代

表一个大的总体的平均情况。此时,所取原材料应与施工现场所用

的材料相同,而且材料的特性和颗粒组成等也要能代表施工现场

所用的材料。例如,施工前取样做混合料的组成设计,做混合料的

强度试验和回弹模量试验以及测定石灰的有效钙和氧化镁含量

等。为此,需从料场或料堆的许多不同位置分别取部分样品,然后

将这些小样品混合成一个样品。另一个目的是样品只需代表材料

总体的很小部分,通过一系列小样品来研究材料性质的变异性。例

如,施工过程中取样做混合料的强度试验,测定混合料中水泥或石

灰的剂量等。为此,应在施工现场的不同位置按随机取样原则分别

取样品(对于结合料剂量还需要在同一位置的上层和下层分别取

样)并分别进行试验。

对 于 后 一目的,用做强度和回弹模量试验的混合料样品应在

现场拌和结束后整平时取。取回的样品在制作试件时应保持原有

状态不再进行任何加工

2. 无 机 结 合 料 稳 定 土 的含水量试验方法

2.1.3 水泥与水拌和就要发生水化作用,在较高温度下水化作用

发生得较快。如需测含水量的水泥混合料放在原为室温的烘箱内,

再启动烘箱升温,则在升温过程中水泥与水的水化作用发生得较

快。而烘干法又不能除去已与水泥发生水化作用的水。这样得出

的含水量往往偏小。所以应提前将烘箱升温到110'C,使放入的水

泥混合料一开始就能在105-110 C的环境下进行烘干。

60

由于 稳 定 中粒土和稳定粗粒土中大部分是砂粒以上的颗粒,

为提高测得含水量的准确度,所取样品数量较大,分别为500g和

2000g;在没有大铝盒时,也可以将这些样品分成2^-3盒进行烘

干,然后取其平均值。

2.2.1 砂浴法测定含水量的精度较差。

2.3.1 洒精法测宁含水量的精度转筹

3 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击实试验方法(T0804-94)

3.0.4.1(4) 水泥遇水就要开始水化作用。从加水拌和到进行击

实试验间隔的时间愈长,水泥的水化作用和结硬程度就愈大。它会

影响水泥混合料所能达到的密实度,间隔时间愈长,影响愈大。例

如,一种水泥砂砾混合料经加水拌和后立即进行击实试验,得其干

密度为2. 37g/cm',拌和后间隔Ih进行同样的击实试验,得干密

度为2.30g/cm';间隔4h,所得干密度为2. 18g/cm';间隔8h,所得

干密度只有2.1O g /cm'.间隔时间从1--8h,所得干密度分别只有

无间隔时间的0.97,0. 92,0. 89,因此,加有水泥的试样拌和后应

在1h内完成击实试验

3.0.4.1 (5) 不管是采用直径1Oc m还是直径15cm的试筒,击实

所用的锤都是锤击面直径为5cm。对于直径1 Ocm的试筒,应在筒

内沿筒壁转圈击实。对于直径15cm的试筒,在筒内沿壁锤击一圈

(约6次)后应到筒中心锤击一次,然后再沿筒壁锤击一圈并在筒

中心锤击一次,如此反复进行,直到要求的总次数。手工击实时,还

应注意保持击锤自由铅直落下和每次落高均为45cm。有条件时宜

采用符合要求的电动击实仪,它能严格保持上述条件。

3.0.4.3(6) 对于含有砾石或碎石颗粒的中粒土特别是粗粒土,

难于达到刮平。在整平过程中。可允许某些大颗粒露出表面,但同

时要取出某些颗粒,使表面有些空洞,同时尽可能使突出的体积与

空洞的体积相等。

3.0.6 根据同一种混合料多次击实试验所得的二个最佳干密度

和最佳含水量各自的标准差S,用2了丁S得出此允许误差。它表

6 1

示两次击实试验的结果之差只有5%的概率会大于规定的允许误

差。

4.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无侧限抗压强度试验方法(T0805-94)

4.0.1 除特殊目的外,试件的干密度应与规定的施工必须达到的

压实度(压实度X最大干密度=要求的干密度)相一致。

4.0.5 实际使用的石灰有两种,一种是用块灰自行消解的消石灰

粉(通常过筛孔2mm的筛),另一种是袋装生石灰粉。试验时采用

的石灰应与施工现场所用石灰相同。在采用生石灰粉时,必须与土

拌和后一起进行浸润,而且浸润时间不应少于3h,使生石灰粉能

充分消解。否则,试件在养生过程中易由于生石灰粉膨胀而损坏。

4.0 .6 40kN反力框架和液压千斤顶很适宜于制备050mm X

50mm和\"l00mm X l00mm的试件。用它制备压实度高的

0150mm X 150mm的试件时,有时压力不够,宜采用能量达

100okN的压力机或反力框架和千斤顶。制作试件时,要特别注意

两端的压柱是否均匀进入。如发现压柱的一侧已进入试模筒内并

已与筒顶齐平,而另一侧则尚未完全进人筒内,则应解除压力后旋

转试模筒,然后再继续加压,直到压柱完全进人试模筒内。如加压

过程中不注意,压力过大易将试模筒压坏(中间鼓出)。

4.0.7 试件的质量损失指含水量的减少,不包括由于各种不同原

因从试件上掉下的混合料。

根 据 《公 路路面基层施工技术规范》,在施工前和施工过程中

对稳定土混合料进行材料组成设计,只用7d龄期的抗压强度。如

需要不同龄期混合料的强度,则按要求延长养生期。

4.0.10 允许的偏差系数C.是与第4.0.5条规定的试验数量n

相对应的。,是用下式算得的:

n= [ t ,一。 2C ..Ie II '

式中:t,一、z- t分布表中的分位值;

{。{ — 允 许 误差,在此取10UY0

由于 不 知。时无法从t分布表中查得ti-.1,的值,可以先用正

62

态分布表中相同概率(或a)的Z-i:的值,代入式中计算得n后,

再加2或3即为所要的试验数量。在此用90% 概率(即a=0.10 ),

Z,-a,=l. 645.

如 果 试 验结果的C 超过本条的规定,则应按实际的C,值用

上式重新计算应做的试验数量,以保证试验结果的精度,并增补所

缺的试件数。

5,无机结合料稳定土的间接抗拉强度试验方法(T0806-94)

5.0-7.3 安置试件时,应选择试件平顺的侧面放在压条上,尽可

能保证试件与压条完全接触,无漏空处。

5.0., 同本条文说明第4.0.10条。

6.室内抗压回弹模t试验方法

6.LS 回弹模量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通常较大。如从备料、制件

到回弹模量试验都能仔细进行,则可将结果的偏差系数控制在

20% 稳定细粒土)和250a(稳定中粒土和稳定粗粒土)以内。试验

数量的计算与本条文说明4.0.10条相同。如试验结果的偏差系数

大于规定的20%或25 ,则应按条文说明4.0. 10中的公式计算

所需的数量,然后增补所缺的试件数。

6.1.8.1 车轮荷载作用在面层表面的单位压力为0.7M Pa。在基

层上为薄沥青面层时,基层顶面所受的单位压力接近。.7MPa。在

沥青面层较厚时,基层顶面的单位压力不超过。5MPa。所以承载

板上的计算单位压力(也就是计算回弹模量时用的单位压力)取

0.5- -0.7M Pa。同理,确定底基层混合料的回弹模量时,取计算单

位压力。.2(高等级公路)~。.4MPa(一般公路)。

6.2-7.1 整平试件的两个端面是用本试验取得较好结果的关键,

必须认真进行。首先,必须用平面加载刚性板放在试件顶面检查是

否有翘动和脱空现象。实践证明,不需要用净浆整平的试件很少,

甚至基本没有。

6.2-8.1 同本条文说明6.1.8.1款。

63

7 石灰或石灰稳定土中水泥或石灰剂量的测定方法

7.1.3(3)和7.1-4.5 原《公路路面基层材料试验规程》JTJ

057-85分别制备2500氢氧化钠溶液和20%三乙醇胺,在用

EDTA滴定前,吸取loml上层悬浮液放入200mI三角瓶后,向

瓶内添加75mI蒸馏水并摇匀,然后向瓶中加4滴20%的三乙醇

胺溶液并摇匀,再加约3. 5^ 7ml的25 0a氢氧化钠溶液,使溶液

的pH值介于12.5^-13。之间。不仅需要配制两种溶液,分三步

加入,而且用5m1一的小量筒量取氢氧化钠溶液不利于无经验者掌

握。

某 些 指 示剂与某些金属离子生成极稳定的络合物,即使滴入

过量的EDTA也不会夺取金属一指示剂络合物中的金属离子,从

而干扰指示剂指示等当点(即终点)。在使用钙指示剂时,待测液中

存在的Al\" ,Fe ,十等对滴定终点有干扰;这就需要加入络合能力

比钙指示剂还强的络合剂。选择加入三乙醇胺是因为其水溶液呈

碱性反应,它在pH= 11-12时,能掩蔽Fe-,Al\"及少量Mn\",

Mgr+形成Mg(OH):沉淀。石灰土浸提液的pH值一般为8--10,

1.8%氢氧化钠(内含三乙醇胺)加到石灰土浸提液中pH值一般

均可达到12.5,符合三乙醇胺与州,十、Fe,十形成稳定络合物的条

件,使钙指示剂正常指示终点。两种试剂混在一起,不影响三乙醇

胺作为掩蔽剂的作用。实验证明,按第7.1.3条(3)将氢氧化钠和

三乙醇胺事先配制在一起,并按第7.1.4.5款将滴定前的三步合

成一步进行试验与原来的方法进行对比,其滴定最大误差不超过

两滴(即。08^-0.lo m工一),在分析化学允许的误差范围之内。

7.1.3(4) 在原规程JTJ 057-85中主要采用紫脉酸胺作指示

剂,颜色变化由红到紫,不易辨认。实践证明,以钙指示剂作为指示

剂其颜色变化敏锐.由玫瑰红到纯蓝色,终点很易辨认,有利于操

作人员掌握。

T0 80 10 --94原试验规程JTJ0 57-85附录一为用钙电极测

定石灰土中石灰的剂量。它用电极电位仪测量不同石灰剂量的石

64

灰土浸提液的电位值。后来,又以ST-C土壤测钙仪(现名为交直

流两用石灰剂量测试仪)替代电极电位仪测量石灰土浸提液的电

位值。利用这些仪器测试前,需要制备五种不同标准剂量石灰土浸

提液并绘制石灰剂量与电位值的关系曲线,即常称的工作曲线。由

于钙电极固有的漂移现象,致使用同样的标准剂量浸提液绘制的

工作曲线即使上、下午也有平移或不规则的漂移现象。所以,上午

用标准剂量石灰土浸提液绘制的工作曲线.到下午就不再能用。也

就是说,不仅每夭测量前要绘制工作曲线,即使同一天上、下午也

要各绘制一次工作曲线,否则测试结果就不准确。因此,这些仪器

使用起来很不方便,达不到快速测量的目的。对比试验表明,土壤

测钙仪的测试精度也较差,其偏差系数C,=5.63%.

本 试验 规 程采用直读式测钙仪代替上述仪器。采用该仪器测

量只需制备两种不同标准剂量(6%和14%或另一更高剂量)的石

灰土浸提液,克服了用电极电位仪、土壤测钙仪和离子计等每天至

少需用五种标准剂量石灰土浸提液绘制工作曲线的缺点。由于直

读式测钙仪每次测量待测石灰土浸提液相应的石灰剂量前,都用

两个标准剂量的浸提液对仪器进行快速标定,所以它不再受钙电

极漂移的影响。测量任一浸提液时,直读式测钙仪显示屏上直接显

示浸提液相应的石灰剂量,因此,它的使用很方便。它的测量精度

高、测量结果准确。在室内对同样的浸提液用直读式测钙仪与

EDTA滴定法的对比试验结果如表1:

表 1

设计剂量(%) 8 10 12

统计特性1\"'71

X (% )

偏差系数

C(%)

AT,

X(% )

偏差系数

C (% )

ETA

X (% )

偏差系数

C(肠)

平 均

〔(约)

直读式测钙仪7.9 0. 97 9.8 1.79 11.9 1.27 1.34

EDTA滴定法8.1 0. 72 10.0 1.73 11.9 1.46 1.30

从表列结果可以看到,直读式测钙仪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精

65

度都能达到标准方法EDTA滴定法的水平。

就 直 读 式测钙仪的测量过程与EDTA滴定法的测量过程相

比,制备浸提液的过程是相同的,对浸提液进行剂量测定时直读式

测钙仪要简单得多,它免除了使用三乙醇胺、氢氧化钠、钙指示剂

和EDTA等化学试剂以及判断是否达到终点的困难。

8 石 灰 的化 学 分 析

8.1.3(4) 在分析化学中,在配制和标定标准溶液时,注意尽量降

低操作误差。使用足够量的基准物,以保证测量相对误差不超过许

可限度;普通分析天平的称量绝对误差两次读数为士0.00 02g和

滴定管的体积测量绝对误差为士0.0 2mL。所以基准物用量必须大

于。2000g和20.OO mL,才能保证测量相对误差不大于士0.10'a

0. 4g碳酸钠用。.5N盐酸滴定约消耗15m1左右,故将碳酸钠用

量改为0.8 000^-1.O OOg,准确至0.O OO5g改为准确至0.0 002g,__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