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不对称对中小企业融资的影响
中小企业在我国国民经济中的地位日益突出, 中小企业的发展壮大与其资本的多少相关,而资本的筹集可通过融资的方式解决,但本文认为由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可导致中小企业融资难。
关键词:中小企业融资
中小企业融资现状
融资渠道狭窄,融资方式单一。我国中小企业的资金来源主要依靠内源融资渠道,内源融资是中小企业资本形成的重要方式,但资金供给有限。
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受歧视,间接融资严重不足。中小企业的外源融资实践活动与商业银行、各类投资者、政府这三个团体密切相关,其中商业银行为中小企业提供商业信贷;各类投资者为中小企业提供股权融资;政府既可以向中小企业投资或借债,又可以通过担保或监督的形式为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支持(见图1)。在企业成长期, 90%以上的企业选择了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贷款这一间接融资渠道,直接融资所占比重较小。
中介机构不健全,直接融资难度大。目前在我国资本市场体系中,适应中小企业融资需要的资本市场还没有建立。企业债券发行门槛也非常高,中介机构不健全,信用评级质量差,中小企业发行债券困难。
国有银行惜贷严重,难以贷款。银行由于缺乏有关中小企业客户风险的足够信息,不能做出适宜的风险评价。此外,中小企业与大企业在经营透明度和抵押条件上的差别,以及银行追求规模效应等原因,大型金融机构通常更愿意为大型企业提供融资服务,而不愿为资金需求规模小的中小企业提供融资服务。
以上我国中小企业融资特点以及表现出的困境等问题可以归结为融资主体双方在信息上的不对称这一根本原因。信息不对称在融资中可产生逆向选择,一般发生在签约之前。中小企业以借款者身份通过一定的融资方式对外融资时,企业管理者一般在企业价值和企业投资项目风险与预期收益流等方面拥有足够的信息,而处于贷款者地位的潜在的外部投资者或金融机构则缺乏这方面的信息。外部投资者为减少投资风险,可能减少或放弃投资,或者增加搜集相关信息的成
本,导致企业融资成本增加。信息不对称在融资中引发的道德风险,发生在签约之后。贷款者放贷之后,将面对借款者从事那些从放款者观点来看不期望进行的活动,这些活动可能使贷款难以归还,降低贷款者的预期收益。
信息不对称在中小企业融资过程中的基本表现
从银行立场看,信息不对称阻碍借贷行为。在资金借贷市场上, 中小企业在申请贷款时,通常倾向于披露有利于贷款的信息,而隐瞒对自己获得贷款不利的信息。对银行而言,这期间存在一个决策风险,为了平衡这一风险可能给银行带来的损失,其所要求的利率就高。 银行在主观上形成一种认识: 前来借款的企业不偿还风险加大。另外,银行针对中小企业缺乏专门的信息渠道和专业人才,对一些提出信贷申请的专业性较强的高科技企业发展趋势看不准,如果放贷,就会大大增加银行搜集信息的成本,从而形成了逆向选择。
从投资者角度看,信息不对称阻碍投资行为。中小企业大多建立的时间短,信用记录积累浅,社会知名度低,财务制度不规范,不能提供准确的信息,加之其中许多企业为了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立足,担心泄露商业秘密,披露信息更加谨慎。所以外部投资者在收集中小企业的信息时会遇到阻力,将承担更高的交易成本和更大的风险,阻碍其投资。
从企业自身出发,信息不对称阻碍融资行为。由于经营者信息意识薄弱,不愿将必要的信息公开化、企业信用观念差,逃废债务行为严重等,使银行和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和掌握企业真正经营情况,从而不能正确评估资金的借贷风险。逃废银行债务问题也是中小企业融资中的逆向选择。
就信用担保机构而言,担保机构与企业间信息不对称。就担保机构而言,一些中小企业为了取得信用担保,不惜采用欺骗方式,向担保机构所提供的会计报表、审计报告往往不真实, 担保公司很难通过企业所提供的报表了解其财务和经营的真实一面,资信评估工作任务重、难度大,所以担保公司为了降低担保风险而选择不轻易作担保,要么对中小企业所收的担保费用过高,要么对中小企业进入的门槛要求严格等这些因信息不对称产生的问题导致部分信用度高、经营状况良好的中小企业融资受挫。
对策与建议
(一)加强自身建设,提高内外部信息透明度
提高中小企业自我生存、自我发展和自我积累的能力,加大中小企业体制改革力度,进一步明确中小企业产权结构,采取改组、联合、兼并、租赁、股份制等形式,促进中小企业的分化改组, 对有前途的企业加以扶持。要加强信息意识,提高对机密信息的利用率,树立讲信用的观念,提高企业的信誉度, 提高融资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以市场需求为导向,采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节约能源和资源,生产精、尖、特、优产品,加大中小企业产品科技含量,提高企业的产品创新能力。并杜绝经营上的短期行为,通过提高经营管理能力、技术创新能力,壮大经营实力,促进企业规模经营和规模效益,实现可持续发展。
(二)规范财务制度,增加财务信息的真实性
中小企业只有不断加强内部管理,提高自身经营管理和财务管理水平,规范、健全财务制度,真实反映财务信息,加强对金融知识的学习,才能充分利用现有金融工具, 提高资金的使用效率,提供全面、准确的企业财务报告和财务分析,合理评估项目,这不仅是银行的信用贷款需要,也是确保企业长远发展并不断壮大的必要保证。
(三)注重信用,构筑良好的银企长期关系
信用是企业发展的宝贵资源。企业与银行的交往过程中,信用至关重要。中小企业要有战略的眼光,在经营良好,现金收入稳定,并不急需用钱时,主动与银行接触,申请银行的信用评级,并尝试借款产生信用记录。这样,在企业急需用钱时,可以迅速获得贷款。
为此需要建立信用担保体系,可以建立由地市、省、国家三级分层次组成的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担保业务以地市为主,组织形式分为事业法人的信用担保中心和企业法人的国有独资或控股的有限责任公司两种,实行市场机制,与协作银行以合同方式明确保证责任形式、担保资金的放大倍数、资信评估标准等。可建立信用投资风险基金和担保基金,以解决担保实力不足问题。对受保企业的收费,一定要按照合理的担保比例和额度收取,力求担保费用与贷款利息之和维持在企业能承受的合理区间。
(四)建立银行间信息联盟体系,降低信息不对称的影响程度
加强事前调查和评估,进行监督管理。 银行在支持中小企业发展时,要加强对中小企业信贷资产的风险评估,注意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防止“逆向选择”。银行在受理企业贷款申请后,要对企业进行资信调查, 核实抵押物或质押物、担保人情况,测定贷款的风险度。并全面提高银行专业人才对一些高科技技术领域市场发展的预测和把握能力,为银行的信用贷款提供高质量的信息,给予高科技中小企业贷款的机会。
贷款发放后,银行要对中小企业执行借款合同情况以及企业的经营情况进行追踪调查和检查,定期进行评估以加强事后监督管理。银行与银行之间就中小企
业的贷款和财务等关键信息进行有效的交换,掌握企业的信贷和财务状况。最简单的信息联盟是银行间相互查询企业贷款余额和企业违约记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