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课程教学内容(简略)讨论稿

2024-06-0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内容(简略)

(共16课时)

课程目标:使学生掌握消极情绪自我疏导的基本方法;掌握良好人际交往的基本手段;识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掌握心理自助与互助的基本技巧与策略

实践教学部分(共8课时)

教学目标: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参照一定的范本或模板格式,完成三个报告(或方案),初步具备心理健康自助与互助的基本技能。

一、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 (报告格式附在后面)(2课时)

学会“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这是大学生提高心理健康水平的根本保障,因此,要通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帮助大学生对自己个性心理进行分析,并制定自我完善规划。 这个实践教学对应理论教学的“第一专题 了解心理健康 认识自我”,目的是帮助学生学会“认识自我,不断完善自我”。 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实践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题目:个性心理自我分析及自我完善规划 (要求: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分析自己个性心理中的优点和缺点,并结合自己大学四年的学习生活规划,提出发扬个性中优点、改善个性中缺点的一些措施。不少于800字) 正文: 二、学生自己排演或网上观看“校园心理情景剧” (报告格式附在后面)(4课时)

“校园心理情景剧”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有效的心理健康教育形式,她以舞台话剧为载体,以心理问题、心理冲突、心理矛盾的发生、发展、解决为主线,内容涉及大学生活方方面面(如大学生人际交往、学习、情绪、择业、恋爱等)让表演者和观众生动形象地了解心理健康知识,学习心理调节方法。

这个实践教学对应理论教学的“第二专题和第三专题”,目的是让学生生动形象地掌握心理调节方法(如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情绪调节的基本方法等)

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实践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题目:“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启示 (要求: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自己排演或网上观看“校园心理情景剧”,并结合“校园心理情景剧”的内容,写出自己从“校园心理情景剧”中,学习了哪些心理健康知识?掌握了哪些心理调节方法?不少于600字) 正文:

三、进行一次心理互助 (报告格式附在后面)(2课时)

心理帮扶是一种“助人”行为,其实在帮助别人的同时,自己也会收获感悟,提高认识,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心理帮扶实质是一种“心理互助”。

这个实践教学对应理论教学的“第四专题 互帮互助 共享健康人生”,目的是让学生初步识别需要心理帮助的同学,并提供基本的心理帮扶。 东华理工大学《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教学 实践报告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报告题目:心理互助过程及感受 (要求:在任课教师的指导下,对身边有心理困惑的同学进行一次心理帮扶,并写出心理帮扶的过程及感受。不少于800字) 正文:

理论教学部分(共8课时)

第一专题 了解心理健康 认识自我 (2课时) 一、了解心理健康 树立心理健康意识 (一)心理健康概念

所谓心理健康,从广义上讲是指一种高效而满意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从狭义上讲是指生活在一定社会环境中的个体, 在高级神经活动功能正常的前提下, 智力正常,情绪稳定,行为适度,协调一致,顺应社会,具有协调关系和适应环境的能力,能充分发挥身心潜能。心理健康不仅指没有心理病态或变态,而且个体在身体上、心理上以及社会行为上都能保持良好的、 持续的心理状态。

(二)心理健康标准

1认识协调,智力正常2心境平和,情绪积极稳定,情感丰富深刻3意志健全,行为协调4个性完整统一,积极和谐5正确恰当的自我意识6善与人处,有良好的人际关系7社会适应良好,言行符合社会规范8心理活动特点符合年龄、性别和角色特征

(三)心理健康测试与自我分析

通过心理健康测试帮助学生对自己的心理健康状况进行自我分析,要告诉学生心理健康标准的相对性,测试结果只能作为参考。

二、认识自我 培养健康自我意识 (一)自我意识概念与结构

自我意识是个体对自身生理、心理和社会功能状态的知觉、评价和调控。自我意识的结构是从自我意识的三层次,即从知、情、意三方面分析的,由自我认识、自我体验和自我控制(或自我调节)三个子系统构成。

(二)健康自我意识的培养

1.适时正确认识自我,评价自我。

认识自我就是要全面地了解自己的身体和自己的个性,包括自己的身体、相貌等生理特点,也包括自己的气质、性格、能力、兴趣、爱好、意志、品质等等心理方面的特质,还包括自己在群体中的位置、在人际交往环境中的形象等等。一般来讲,自我意识形成和发展是通过认识他人、通过分析自己的活动结果和通过自我观察三条途径来实现的。认识自我是为了客观地评价自我,自我评价是自我认识的核心。大学生如果对自己能够客观地评价,就能够扬长避短地发展和完善自我。

2.发展健康自我体验,悦纳自我。

大学生悦纳自我的前提是接受自我。所谓接受自我就是要面对现实,接受现实自我,包括自己的相貌、身高、家庭背景和就读的院校等。悦纳自我就是在接受自我的基础上喜欢自己,相信天生我才必有用,只要勤奋努力, 生活一定充满愉快感和成就感。学会悦纳自我可以从以下几方面着手:

(1)合理运用社会比较策略。人们只有正确地与他人比较,才能正确地评价自己,以免使自己在比较中产生无谓的烦恼和痛苦。从发展个人积极健康的自我体验角度出发,比较时要注意三点:一是不要单纯比较行为的结果, 应将行为的前提条件和行为结果一并比较,找出原因;二是不要拿不可变因素相比,要比较可变的因素,并且用比较的结果激励自己,促进自我发展;三是不要与自己相差太远的人比较, 找和自己条件相当的人比较, 以免盲目自信或不必要的自卑。

(2)创造机会获得成功体验。 成功的体验可以消除自卑、树立自尊,可以使人奋发 向上,去争取更大的成功。大学校园生活丰富多彩, 每个大学生都有自己的长处和不足,都必须在各项活动中发展自我。大学生在参加活动前,要注意有所选择,不要盲目参加, 以避免给自己带来的不必要的失败体验、烦恼和痛苦,要有意识地选择适合自己、有兴趣、有专长的项目参加,扬长避短,以自己的优势来证明自己的能力, 享受成功体验。

(3)及时调整自己的期望值。自我期望是指个人在进行某项实际工作之前估计自己所能达到的成绩目标, 通俗地说法叫“抱负”。自我期望值与实际成就之间的差距导致产生成

功和失败两种情绪体验。大学生既不要过分追求完美, 也不要期望太低,只要学会调整控制自己的期望值,建立适中的理想目标,把自我期望和自己的实际情况紧密结合起来, 才能适应社会和发展自己,最终实现自己的理想。

3.增强自我控制能力,完善自我。

建立科学、正确的理想自我观。大学生一般都富有幻想,希望自己成为生活的强者,而在设计理想自我的时候,大学生要面对现实,以现实为基础,不要把目标定得太高,每一个子目标也要合理,经过努力可以达到,从而增强自信心。总之,建立科学、正确的理想自我观, 不可为虚荣心所诱惑,不做力不能及的事情, 从自己面临的实际出发,把理想和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自我设计、展望未来。

4.参加实践活动锻炼自我、展示自我。

在社会实践活动中, 个人通过自我判断、自我选择、自我提升获得对人生和世界的正确看法。同时,自我评价、自我激励和自我教育也需要一个实践过程。因此,大学生要多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通过参加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社会调查、参观考察、教学实习等各种形式的社会实践活动,逐步提高自我认识能力和自我教育能力。不断完善自我、追求超越自我。

(三)气质、性格类型测试与自我分析

第二专题 调适情绪 健康快乐相伴(2课时) 一、良好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一)情绪(emotion)是人对客观事物的态度体验及相应的行为反应。

三成分:

1、主观体验:人们喜怒哀乐的感受。

2、生理反应:情绪伴随着生理变化,如心跳、血压、呼吸、皮肤电反应、瞳孔等等,这些变化主要由内分泌系统的变化所决定,较少受当事人主观控制。

3、外部表现:情绪的外部表现也叫表情,包括面部表情、姿态表情、言语表情三个方面。 (二)情绪对身心健康的影响

现代生理学、心理学的研究表明,情绪对人的心理健康具有直接的影响,在这一点上可以说情绪主宰健康。良好的情绪能够促进大学生的身心健康,不良情绪是大学生健康的大敌。 (三)良好情绪的自我调适方法

1,消除认知偏差(绝对化倾向,扩大化倾向,片面化倾向,归因不可控倾向,消极暗示,盲目比较)

2,宣泄消极情绪(倾诉,哭泣、运动、发泄室,转移注意)

让人最放松、最舒适的减压方式,是向知心朋友开怀倾诉。 美国心理学家开瑞·米勒博士在一次调查报告中公布,87%的人认为知心朋友间的情谊是生命中最快乐、最满足的部分,倾诉还可以写日记、写信、上网聊天等。

适当的体育活动可以放松紧张的精神状态,能将由各种压力所致的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上的疲劳,心理疲劳转化为体力疲劳后,会随体力疲劳的恢复而恢复。在体育运动中,还由于人的精神专注于运动中,注意力进行了转移,能暂时忘掉生活中的各种烦恼。再者运动中的竞争和游戏性质充满了乐趣,能愉悦人的精神,调节不良情绪,达到缓解压力的目的。 3,放松调节(想像放松、意念放松、体验放松、呼吸放松、音乐)

二、自负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案例教学)

呈现一个与大学生自负心理有关的案例,通过共同分析找出基本的调适方法

三、自卑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案例教学)

呈现一个与大学生自卑心理有关的案例,通过共同分析找出基本的调适方法

四、妒忌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案例教学)

呈现一个与大学生妒忌心理有关的案例,通过共同分析找出基本的调适方法

五、羞怯心理的自我调适方法(案例教学)

呈现一个与大学生羞怯心理有关的案例,通过共同分析找出基本的调适方法

第三专题 人际交往 为健康保驾护航(2课时) 一、人际交往能力测试与自我分析 二、良好人际交往能力的培养

1,良好人际交往的基本原则(互利性原则、相互性原则、平等性原则、袒露性原则、宽容性原则、信用性原则) 2,影响人际交往的因素

交往初期(邻近性、熟识性、仪表风度)

交往中后期(良好个人品质、特点相似、特点互补,情感共鸣,动机隐蔽) 3,人际交往的基本技巧

(1)共情。人际关系的本质是人与人之间情感的联系与沟通,情感的沟通越充分,双方共同拥有的心理领域就越大,人际关系就越亲密。

(2)主动交往。在社会关系中,那些主动开始交往活动,主动去接纳别人的人,在人际关系上较为自信,特别是当产生人际危机时,主动解释,消除误解,对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非常重要。

(3)换位思考。如果我在他的位置上,我会怎样处理呢?经常站在对方的角度去理解和处理问题,一切就会变得简单多了。

(4)给人以真诚的赞美。“人性中最深切的品质,是被赏识的渴望。”心理学家认为,被赞美能释放一个人身上的能量,调动人的积极性。当然赞美别人要选准角度,恰如其分,要具体实在,要真诚。

(5)给人以友善的微笑。

(6)记住对方的名字。你的名字被别人记住,尤其是事隔多年还被人记住,这使你获得了一种被人重视的成就感或者被人记住的亲切感,这等于赞赏了你,肯定了你。

(7)保持适当交往的距离。这里所说的距离,主要是指应有的礼貌和尊敬。有些人一旦混熟了,就丢掉了分寸感,进入了所谓不分彼此的境界,到了这种程度,友情就容易走向反面了。

(8)善于宽容他人。俗话说,退一步海阔天空,忍一时风平浪静。因此在交往中要将心比心,善于谅解和宽容他人。

(9)切忌自我投射。自我投射是指内在心理的外在化,即以己度人,把自己的情感、意志等特征投射到他人身上,以为他人也如此。

(10)帮助别人。心理学家们发现,以帮助与相互帮助开端的人际关系,不仅良好的第一印象容易确立,而且人与人之间的心理距离可以迅速缩短,使良好的人际关系迅速建立起来。

三、人际交往问题及调适 (案例教学)

呈现几个与大学生人际交往中常见问题有关的案例,通过共同分析找出基本的调适方法

第四专题 互帮互助 共享健康人生(2课时) 一、 识别常见的心理障碍和心理疾病

(一)抑郁症的自我识别与应对策略 1,抑郁症的自我识别

抑郁症不是普遍意义上的心情不好,一个人情绪低落,但过两天就好了,这就不

是抑郁症。抑郁症有九个主要症状,只要以下这些症状至少存在四项,而且持续了两周还不能缓解,并且影响到了平时的正常生活,就需要考虑是否患上了抑郁症,并及时求助精神卫生机构。 (1)兴趣丧失,没有愉快感;

(2)精力减退,常有无缘无故的疲乏感;

(3)反应变慢,或者情绪容易激动、亢奋,也容易被激怒;

(4)自我评价过低,时常自责或有内疚感,这也是导致患者自杀的主要原因; (5)联想困难或自觉思考能力下降,对一些日常生活小事也难以决断; (6)反复出现想死的念头或有自杀、自伤行为。

(7)睡眠障碍,如失眠、早醒或睡眠过多(据研究,80%抑郁症患者具有睡眠障碍)。 (8)食欲降低或体重明显减轻。 (9)性欲减退。

2,应对策略

据研究,抑郁症患者的自杀率比一般人群高20倍。社会自杀人群中可能有一半以上是抑郁症患者。有些不明原因的自杀者可能生前已患有严重的抑郁症,只不过没被及时发现罢了。由于自杀是在疾病发展到一定的严重程度时才发生的。所以及早发现疾病,及早治疗,对抑郁症的患者非常重要。因此,抑郁症患者要尽早求助专门精神卫生机构。

(二)强迫症的自我识别与应对策略 1,强迫症的自我识别

强迫症又被称为强迫性神经症,或被称为强迫性障碍它是一种以强迫症状为主的神经症,其特点为有意识的自我强迫和反强迫并存,两者强烈冲突使患者感到焦虑和痛苦。临床以强迫观念、强迫意向和强迫动作为主要临床表现。

(1)不可控制的反复出现某种观念、动作或意向,伴有焦虑和痛苦的情绪体验。 (2)明知这些症状不合理、不必要、却难以摆脱,迫切要求治疗。

(3工作、学习效率明显下降,对日常生活也产生不良影响。

(4)病前性格特征及病程可助诊断。病程可长可短,研究病例的病程至少三个月。

2,应对策略

患者明知强迫症状的持续存在毫无意义且不合理,却不能克制的反复出现,愈是企图努力抵制,反愈感到紧张和痛苦。所以承认失败,承认自己战胜不了强迫症,自己组织的一切举措和行动都没用,这样不去试图抵抗,就不会产生强迫想法和动作,这样才不会感到紧张和痛苦,才能真正治好强迫症。

另外,参加集体性活动及文体活动,多从事有理想有兴趣的工作,培养生活中的爱好,以建立新的兴奋点去抑制病态的兴奋点。

(三)疑病症的自我识别与应对策略 1,疑病症的自我识别

以对自身健康的过分关心和持难以消除的成见为特点。患者怀疑自己患了某种事实上并不存在的疾病,医生的解释和客观检查均不足以消除其看法。要确诊为疑病症,四个条件缺一不可:

(1)自己害怕患有某种疾病; (2)反复就诊仍不放心;

(3)自己内心非常苦恼,不能正常工作生活;

(4)上述症状连续出现3到6个月以上。

2,应对策略

疑病症的治疗一般以心理治疗为主,辅以药物治疗

心理治疗:要耐心细致的听取患者的诉述,让他们出示各种检查结果,持同情关心的态度,尽量不要挑动患者的症状或要他们承认疑病是不可信,这样往往适得其反,弄巧成拙,应尽量回避讨论症状,与患者建立良好的关系。在患者信赖医生的基础上,然后引导患者认识疾病的本质,不是什么躯体疾病,而是一种心理障碍,这种心理障碍就需要用心理的办法去治疗。如果患者的暗示性很高,可以作一些暗示疗法。另外,环境的转移,生活方式的改变,转移患者的注意力,引导患者作另一种有趣的事情,也可获得一定的改善。

(四)焦虑症的自我识别与应对策略 1,焦虑症的自我识别

焦虑症的具体症状包括以下四类:身体紧张、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对未来无名的担心、过分机警。这些症状可以是单独出现,也可以是一起出现。 身体紧张:焦虑症患者常常觉得自己不能放松下来,全身紧张。面部绷紧、眉头紧皱、表情紧张、唉声叹气。

自主神经系统反应性过强:焦虑症患者的交感和附交感神经系统常常超负荷工作。患者出汗、晕眩、呼吸急促、心跳过快、身体发冷发热、手脚冰凉或发热、胃部难受、大小便过频、喉头有阻塞感。

对未来无名的担心:焦虑症患者总是为未来担心。他们担心自己的亲人、自己的财产、自己的健康。

过分机警:焦虑症患者每时每刻都象一个放哨站岗的士兵对周围环境的每个细微动静都充满警惕。由于他们无时无刻不处在警惕状态,影响了他们干其他所有的工作,甚至影响他们的睡眠。

2,应对策略

(1)积极的自我暗示

当自己有焦虑情绪时,给自己以强有力的自我暗示,如“我能行”、“我一定能够成功”、“我看好我自己”等。积极地自我暗示,可以增加自信,克服焦虑。 (2)适量的运动

研究表明,运动可以消除一些导致焦虑的化学物质,使精神放松,心情愉悦。当你感到焦虑时,索性什么都不要去想,去跑跑步、打打球或者游泳等,不仅锻炼了身体,而且有效的缓解了焦虑的情绪,使你有更充沛的精力去做下面的事。 (3)做最感兴趣的事情

人们在做自己感兴趣事情的时候,都会全身心的投入,进入一种物我两忘的境界。因此,当你面临焦虑时,放下手头的工作,做一些感兴趣的事情,如唱歌、听音乐、看电视、打篮球等等,当你做完这些事情的时候,你的烦恼焦虑早就无影无踪了。 (4)情感宣泄

情感宣泄是缓解压力、保持心理平衡的重要手段。你可以把你的紧张、焦虑讲给亲人或朋友,让自己的内心得到调整;或者找一个适宜的地方,放声大哭或大笑,以宣泄自己内心的忧郁。

(5)音乐

音乐能使人放松,使人的生理、心理节律发生良性的变化。当一些事情使你感到不安、烦躁时,不妨静下心来听听音乐,你会觉得音乐犹如一缕清风拂过你的心灵,感到无比的舒适和惬意,而你的焦虑情绪也随之烟消云散。

(五)精神分裂症的自我识别与应对策略 1,精神分裂症的自我识别

认识精神分裂症的早期症状是十分重要的,可以早发现、早治疗。急性起病者病前很难发现或者根本就不存在早期症状。大部分患者是在无明显诱因下缓慢起病,仔佃观察分析一般都能发现有如下一些早期精神症状:

(1)睡眠改变:逐渐或突然变得难以入睡、易惊醒或睡眠不深,整夜做恶梦、或睡眠过多。

(2)情感变化:情感变得冷漠、失去以往的热情、对亲人不关心、缺少应有的感情交流,与朋友疏远,对周围事情不感兴趣,或因一点小事而发脾气,莫名其妙地伤心落泪或欣喜等。

(3)行为异常:行为逐渐变得怪僻、诡秘或者难以理解,喜欢独处、不适意的追逐异性,不知羞耻,自语自笑、生活懒散、发呆发愣、蒙头大睡、外出游荡,夜不归家等。 (4)敏感多疑:对什么事都非常敏感,把周围的一些平常之事和他联系起来,认为是针对他的。如别人在交谈,认为是在议论他;别人偶而看他一眼,认为是不怀好意。有的甚至认为广播、电视、报纸的内容都和他有关,察言观色,注意别人的一举一动,有的认为有人要害他,不敢喝水、吃饭、睡觉,有的认为爱人对他不忠从而进行跟踪调查等。

(5)性格改变:原来活泼开朗、热情好客的人,变得沉默少语,独自呆坐似在思考问题,不与人交往; 一向干净利索的人变得不修边幅、生活懒散、纪律松弛、做事注意力不集中;原来循规蹈距的人变得经常迟到、早退、无故旷工、工作马虎,对批评满不在乎;原来勤俭节省的人,变得挥霍浪费,本来很有兴趣的事物也不感兴趣等。 (6)语言表达异常:与其谈话话题不多,语句简单、内容单调,谈话的内容缺乏中心或在谈话中说一些与谈话无关的内容,使人无法理解,感觉交谈费力或莫名其妙,或自言自语,反复重复同一内容等。

(7)脱离现实,沉湎于幻想之中,做“白日梦”。

2,应对策略

精神病的治疗主要采取药物治疗,行为治疗,工作治疗,娱乐治疗,心理治疗及各方面疏导,以消除或减轻病者的种种障碍。据广东民安医院精神诊疗中心统计研究表明精神分裂症早期发现并进行治疗的治愈几率要比平均治愈率高出好几倍,因此精神分裂症应该及早采取治疗措施,以免病情恶化。

二,心理互助的技巧与策略

心理互助基本技术(共情技术、倾听技术、自我开放技术、积极关注技术等)

(1)共情。共情就是指体验别人内心世界的能力。又叫投情、同感心、同理心、通情达理、设身处地。表达共情的前提是尊重他人,除言语表达外,表达共情还有非言语行为,如关切的目光、专注的面部表情、略微前倾的身体姿势、动作变化等。

(2)倾听。让同学自由地谈论问题,不要打断,而且随时都表现出对他所谈问题的兴趣,

集中注意听,这样一方面可以使同学的情感得到渲泄,另一方面可以从中得到有效信息,掌握同学的心理状态。

(3)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自我表露,指说出自己曾经出现的类似情感、思想、经验与同学共同分享,一方面能拉近与同学的心理距离,引出更多的信息,另一方面能使同学感到自己面临问题的普遍化,从而放下心理包袱。

(4)积极关注。以积极、肯定的态度看待同学,相信他身上总有一些积极的因素,相信他有改善和成长的潜力。通过观察分析,帮助同学找到其言行中积极的方面,并加以强化。

心理危机识别

心理危机,可以指心理状态的严重失调,心理矛盾激烈冲突难以解决,也可以指精神面临崩溃或精神失常,还可以指发生心理障碍。 当一个人出现心理危机时,当事人可能及时察觉,也有可能没有任何察觉。

心理危机反应主要表现在生理上、情绪上、认知上和行为上。

生理方面:肠胃不适、腹泻、食欲下降、头痛、疲乏、失眠、做恶梦、容易惊吓、感觉呼吸困难或窒息、哽塞感、肌肉紧张等。

情绪方面:常出现害怕、焦虑、恐惧、怀疑、不信任、沮丧、忧郁、悲伤、易怒,绝望、无助、麻木、否认、孤独、紧张、不安,愤怒、烦躁、自责、过分敏感或警觉、无法放松、持续担忧、担心家人健康,害怕染病,害怕死去等。

认知方面:常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缺乏自信、无法做决定,健忘、效能降低、不能把思想从危机事件上转移等。

行为方面:呈现反复洗手、反复消毒、社交退缩、逃避与疏离,不敢出门、害怕见人、暴饮暴食、容易自责或怪罪他人、不易信任他人等。

心理危机干预的基本策略

心理危机干预指对处在心理危机状态下的个人采取明确有效措施,使之最终战胜危机,重新适应生活。心理危机干预的主要目的有二,一是避免自伤或伤及他人,二是恢复心理平衡与动力。

危机干预主要采用支持技术,这时主要让个体表达或发泄内心的积郁,并在此基础上给予同情、解释和保证,树立其信心。对有自杀倾向的个体,主要集中在使他们放弃自杀观念,而不是对自杀的原因作反复的分析和解释。另外还会帮助了解可以采用的应对方式,帮助获得新的信息或知识;在可能的范围内,帮助安排日常生活,并调动和利用社会支持系统。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