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小学体育教学文章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教学文档

小学体育教学文章材料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小学体育教学文章材料: 体育教学中如何渗透德育教育

德育教育不是形成一种知识体系,而是要形成一种道德信念以及与此相适应的行为方法、生活方法,即让学生过一种好的健康的生活。

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首先,要把德育知识的学习转移到自我推断、自我选择、自我教育等品德能力培养的轨道上来,防止品德评价的盲目性,充分发挥学生主体作用。

其次,要完成德育教育由强制性向民主性转变,充分利用体育教学相对动态的课堂环境,通过师生、学生之间、民主、公平的交流与合作,智慧地把学生引向既定目标,启发学生进行自我教育和自我评价,培养学生的自我道德推断能力、道德行为选择能力和抑制不良影响的“免疫能力〞。这种自育的能力养成,有助于学生走出校门后也能适应社会的变化。这样才能使体育教学中的德育教育真正完成由灌输性向实践性转变,通过学生的亲自参与实践,使学生形成知行统一的良好人格。

例如,在体育课的耐久跑或跨栏跑中,常有学生摔倒后马上爬起继续参加练习的生动事例,教师应及时给予恰当的鼓舞与表扬,这样其他同学也会深受鼓舞和感激,对培养学生道德自育能力以及勇敢坚韧、拼搏进取、为班级集体争光的精神是很有作用的。

又如,体操中的爱护与援助可培养学生关怀他人、团结协作的优良品质;队列队形的练习可以培养学生组织纪律性和朝气蓬勃的精神面貌;值日生轮流借还体育器材和整理场地,可以培养他们热爱集体、热爱公益爱护公物,并逐渐学会对自己的行为负责的良好品质。

处理好德育教育中“形〞与“质〞的关系

在体育教学中渗透德育教育时肯定要摒弃形式主义,摒弃理论空话与教条,认清新时期德育教育的根本问题,不能夸大或只做外表文章。在这里,有

.

教学文档

必要再提一X育教师的道德人格问题,因为它决定着教师以身作则,以身立教。由于体育教学的特别性,与其它学科教师相比,体育教师与学生之间更存在着一种“亲热性〞,在这种“亲热接触〞中,体育教师可能比其他教师更多一份人格暗示与辐射。因此,体育教师要以自己言语的优美、行为的文雅、生活的朴实、衣着的整洁、态度的积极、思想的进步和作风的正派,给学生以耳濡目染。

所以,体育教师首先应具有期望在学生身上建构起来的一般公民道德,还必须领先修养期望学生们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养成的一些特有的良好品质〔如尊重他人、公平竞争、敢于争先、民主、果敢等〕。“身正为师,学高为范〞,教师必须实事求是,脚踏实地地去完善自己。可以说,当体育教学中的“育〞与教师人格不一致时,真正起到有效性教育作用的只能是在言传身教中的教师的道德修养,而不是“育〞。

最后,在宣扬与完成“愉快体育〞的同时,在体育教学中落实德育教育也完全可以使其成为一种“愉快德育〞,成为一种乐于接受的德育,一种让学生个性尽情舒展的德育,一种能促使学生健康人格可延续开展的德育。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