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握小说文本教学层次,提高教学有效性 ◎庆俊生 中国古代的诗论家往往借助《周易》在哲学思想探讨 李荣启教授在其《文学语言学》一书中从文学语言的结构 上的“言、象、意”的表达来解说诗歌文本的阅读层次, 与特征的角度,认为可将文学文本“由表及里”分为三个 并进而类推到小说文本的阅读。黑格尔从“美是理念的感 层次:语言符号层、文学形象层和审美意蕴层。 笔者根据 性显现”的角度区分出艺术作品的两个层面:一是“直接 小说类文学文本的特点和汉语思维方式的特性,以及中学 呈现给我们的东西”,即“外在形状”;二是“灌注生气 语文的教学实际,认为小说类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可以由 于外在形状的意蕴”,即“一种内在的生气、情感、灵 浅入深的从文学形象、语言符号、审美/人性层次和生命体 魂、风骨和精神”。[1 波兰现象学派哲学家英加登又提出了 验等四个层次有序进行。 文本的四层次构成论:语音、意群、图式化外观和“在句 一、文学形象层次 子投射的意象事态中描绘的客体层次”。[z 中国艺术学院的 笔者认为,基于汉语思维方式的特点,文学文本解 其它的方法,这里仅列举了几条常用的,其它就不一一赘 础,人总是在先前学过的知识的基础上学习新知识的。”[3] 述了。 如果,在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学中,教师缺乏衔接的意 识,使得语文教学出现脱节的情况,会使学生常常不易辨 (三)结合语段教学的各种方法 关于语段的教学,教师除了要重视引导学生在文本中分 明新知识与已有知识之间的相互联系,不易完成不同学段 析语段、概括语段的意思,还可以通过这些方法来实现: 1.排序法 之间的自然过渡。因此,处于小初衔接阶段的语文教师, 都应在平时的语文教学中重视语段的教学,为之后的文本 将文章中的某一语段取出,句序打乱,让学生重新排 阅读教学打下扎实的基础。 序,并说出排序的理由,看谁的排序与原文最接近。 2.展开法 斑羚在绝境中只有“飞渡”才可完成种族的延续,而 语文教学,必须一步一个脚印,遵循教学的规律,不可缺 教师出示一个中心句,让学生为绕这个中心句,写一 失其中的任何一节。 组句子。为了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也可以让学生一句接 一句玩接龙游戏。 3.浓缩法 注释: [1】韩泉欣.文心雕龙直解[M].杭州:浙江文艺出版社,1997. 教师出示一组具有若干逻辑关系的句子,让学生分析 [2】老舍.出口成章[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4. 之后,概括大意。 [3】(希腊)丝黛拉・沃斯尼亚杜,张铁道.关于儿童学习的研究[J】 相信通过以上方法,可以让学生在学习语段知识方面 教育研究,2002,(5).受到充分的训练,并且以此逐步完成从小学阶段的词句学 参考文献: 习到初中阶段的文本阅读的衔接,减少小初衔接过程中的 语文学习的跨度。 [1]冯志纯.现代汉语[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1990. 58. 结语 “学生已经理解并已接受的知识是学习新知识的基 2014.]2 (黄文娟南京中华中学210000) 备露 读的第一个层次其实应该是文学形象的层次。“整体、直 汇,感受到远窗病人心灵挣扎的痛苦过程,没有生来的“恶 觉、取象比类”等,是汉民族的主导思维方式[4],以“比 人”,他的“恶”取决于善恶交锋的结果。还有像作为语言 类”与“体味”为主要特征的“整体直觉”的阅读方式是 符号的小说标题“窗”,不仅指病房里的那一扇“窗户”, 汉民族主导思维方式在文学鉴赏领域的贯通与体现:“这 更指两人的心灵之窗,透过这扇“窗”,可以看到人的灵 样的思维方式体现于文学批评便是将文学作品所有的各部 魂。小说文本的解读只有指向语言符号,落实到语言符号层 分作为一个整体进行观赏,泯去读者和作者的界限,充分 次,才能切实培养学生的语言理解运用能力。 地投入,体会其精蕴,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加以理解, 作出判断。”[5]惟其如此,对文学文本的阅读教学应该从文 三、审美/人性屡次 作为文学文本的核心和灵魂的审美/人性层次,指的 学形象的层次开始而不是从语言符号的层次是具有深厚的 是文本中蕴含的精神内涵、人生哲理和审美情韵,“蕴含 汉民族思维的特点的。在解读澳大利亚作家泰格特的《窗》 着文学家对自然、社会的一种深度悟察,对历史人生的一 时,我读者可以很自然地通过两人开始时的融洽相处、远窗 种深邃洞见,它往往透视出人性的深层内涵、社会的深刻 病人从“享受”到“困扰”以及见死不救到最后的出人意料 的“光秃秃的~堵墙”的结局,从整体上感知到:小说通过 对同一病房的两位重病患者相互之间所持态度的描写,刻画 了一位善良乐观、热爱生活、道德高尚的近窗病人形象和一 位自私虚伪、冷酷残忍、卑劣丑恶的远窗病人的形象,并表 现了美丑两种截然不同的心灵。 同样,绝大多数读者在阅读小说类文学文本时,首先 关注的也往往文本的文学形象,而小说是否成功在于是否 刻画了生动感人的文学形象。这应该是小说文本阅读的第 一个层次。 二、语言符号层次 语文课堂上小说文本的阅读教学,更多要从体现语 文学科特色的语言符号层面进行解读。塞尔利安指出: “小说文体的秘密在于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作家借助于 他对语言的创造性使用,将他的情感体验组织成为一个有 机的整体。”[e 语言符号是作家构筑文学形象体系,传达 审美体验的物质媒介,离开了语言符号,文学就不能形成 物质实体,文本自然也就不可能产生。小说中的文学形象 是通过语言符号来构建的。一般认为,语言符号由语音、 词汇、句子和语调构成。以《窗》中那个远窗病人在“一 天下午,当他听到靠窗的病人说到一名板球队员正慢悠悠 地把球击得四处皆是时,不靠窗的病人,突然产生了一个 想法”为例,作者是这样描写他的内心“困扰”的:“为 什么偏是挨着窗户的那个人,能有幸观赏到窗外的一切? 为什么自己不应得到这种机会?他为自己会有这种想法而 感到惭愧,竭力不再这么想。可是,他愈加克制,这种想 法却变得愈加强烈,直至几天以后,这个想法已经进一步 变为紧挨着窗口的为什么不该是我呢。”从语音和语调的 角度看,三个“为什么”的语音重复和强烈质问语调的运 用,一次比一次强烈,从暗自不满到满腔的怨恨乃至下文 的见死不救、忘恩负义得到了合乎情感逻辑的展示。读 者还可以通过“偏”、“竭力不再”、两个“愈加”等词 本质和刻骨铭心的审美体验。它往往超越特定社会历史内 容,是带有全人类性的,更为普遍、永恒的一种精神体验 和哲理思考。” 优秀的文学作品总是以其超越时空甚至超 越阶级的审美魅力,直抵人性的深层拷问。在对《窗》的 阅读教学中,如果仅仅停留在“揭露资本主义社会丑陋的 人际关系”[e]的浅层次理解上,其审美的人性的意蕴将无 法得到展示。而上升到或挖掘到人性的高度才能展示小说 的魅力:近窗病人象征着人类的“善”和良知,而那个远 窗病人则象征着人类的“恶”和丑陋;甚至可以进一步引 申出,近窗病人和远窗病人其实就是一个人,当“善”战 胜“恶”时,就是一位心灵纯洁、视点高远的近窗者,即 使是在生命的最后日子里,也会以一种纯正的心绪观照到 人间流溢着的蓬勃生命力的真美。而当“恶”处心积虑战 胜“善”时,即使痛苦地苟延残喘,得到的也只是“光秃 秃的一堵墙”!通过人性层次的解读,“善”与“恶”两 相比较,就不得不启发每一位读者严肃的思考人性的善与 恶,生命的生与死这样重大的问题。 四、生命体验层次 应该说,对文学作品的解读倾向于摆脱具体的社会 历史的束缚,关心起更具超越性的意义和价值命题:从一 个小说人物的性格、心理和行为、遭际之中,或者从一个 类型化的情境、一个寓言化的故事之中,读出人性的复杂 与深刻,读出人生的美好或无奈等,的确需要具有独到的 深度,但是,这种读法也容易陷入“新的绝对化”,因为 “当小说没有确凿的社会背景可以参照时,读出‘抽象’ 的意思反而可能比读出‘具体’的意思更容易”,甚至把 “小说成了别的领域、别的学科的图解仪和传声筒”。[9 有鉴于此,笔者认为,小说阅读教学的最高层次应该是以 读者自己的人生阅历去遭遇小说的世界,把自己“摆”进 去,去遭遇小说里的人生,去体验生命丰富多彩的形式。 读《窗》,不仅仅是单纯的远距离的评价人物的是 非,而要把读者的角色“摆”入到小说中的角色里:你就 2O14.】2 从《核舟记 窥探核蠢艺术 ◎赖小珍 王叔远微雕艺术品的技艺特点在《核舟记》开篇就有 细探究,才能对核舟艺术有深刻的体会。 介绍,一直以来,各类语文参考书都将其概括为三点:一、 探究总是由浅入深的。先看看,核舟是否具备了王 所用材料体积小;二、所刻事物繁多;三、所刻事物情态 叔远微雕艺术品的一般特征吧!其一、用料体积小。一般 毕备。可是,细读文本就会发现,其实还有一点,即凡所 的微雕艺术品其用料体积都很小,但王叔远的核舟尤为 刻之物都因势象形。 看来,尽信资料所言,将极大束缚读者对《核舟记》 小,文章不止一次提到这点。第二节, “舟首尾长约八分 有奇,高可二黍许。”文末,再次惊叹: “而计其长曾不 所记载的核舟艺术价值的欣赏与判断。只有深入文本,细 盈寸。”可见,用料体积确实小。其二、所刻事物繁多。 是那个近窗病人,当你“不得不日夜躺在病床上”“不允 具有恒久的艺术魅力。同样,在进行文学文本的教学时 教师只有真正以学生为本,把握文学作品的感知、鉴赏规 律,以生命去体验生命,才能真正实现文学文本的阅读价 值,提升生命的质量。 注释: [I]黑格尔.美学(第l卷)[嘲.北京:商务印书馆,i 979:24-2 5. [2]罗曼・英加登.对文学的艺术作品的认识[M].北京:中国文联出 版公司,1988:10. [3]李荣启.文学语言学[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12. 【41张岱年等.中国思维偏向【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91-74. [5】刘明今.中国古代文学理论体系-方法论【M】.上海:复旦大学出 版社,2000:254. [6】塞尔利安.现代小说美学[M】.西安:陕西人民出版社,1987:226. [7]李荣启.文学语言学[ .北京:人民出版社,2005:123. 【8】洪宗礼.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教学参考书八年级 (下)[M】.南京:凤凰出版传媒集团,2006:321. [9】王荣生等.语文教学内容重构[M].北京:上海教育出版社, 2007:l 55-156. [10】同上书,Pl57. —— 文学是人学,文学作品只有表现生命的本质内涵,才 201412.(庆俊生安徽省含山县第一中学2381 O0)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