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以人为本 以侨为根 全面推进社区侨务工作

2024-06-24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以人为本 以侨为根 全面推进社区侨务工作

江苏省南通市崇川区人口50万,下辖两镇、8个街道、1个省级经济开发区、1个风景名胜区。全区现有归侨侨眷2000多人,华侨702名,留学生319人,其中硕士研究生237人、博士研究生36人、博士后13人。近几年来,该区着力构建具有崇川特色、由上而下、覆盖全区的社区侨务组织网络,纵横结合、齐抓共管的社区侨务工作机制,多元投入、资源共享的社区侨务活动载体和阵地,实现由政府牵头组织为主体向政府协调社区为主阵地的重大转变,形成了“社区为侨服务好,侨为社区贡献多”的良好氛围。该区学田街道被评为省社区侨务示范街道、全国社区侨务先进集体。主要做法是:

一、健全制度,完善网络,夯实社区侨务工作基础

区侨办从实际出发,以强烈的亲侨意识、资源意识、互动意识,始终把侨务工作的重心放在社区,下大力气搭建社区侨务工作平台。

1.健全社区侨务工作网络。为把社区侨务工作落到实处,区侨办牵头,在各街道建立了三个层面的工作网络。

一是建立街道、社区的垂直工作网络。各街道、社区普遍建立了侨务工作领导小组。街道党(工)委书记、社区党支部书记任组长,街道、社区各相关部门负责人为领导小组成员,领导小组定期召开会议,研究部署侨务工作。

二是建立了街道、侨界的横向工作网络。各街道成立侨台联谊会,社区根据侨界人士居住相对集中的特点,以片为单位,成立侨联小组。侨联小组负责人由热心侨务工作、活动能力强的归侨侨眷担任。目前全区共成立了8个侨台联谊会,33个侨联小组。全区2

个镇8个街道已健全侨联组织,无一空白。

三是建立了街道、辖区单位协调工作网络。定期不定期地和辖区单位开展侨务工作联系,三个层面形成了上通下达、联络及时、优势互补、信息畅通,覆盖全区的工作网络。

2.建立为侨服务工作制度。区侨办协助各镇街、社区制定各项推进社区侨务工作的一系列制度。一是党工委定期研究侨务工作制度。要求各镇街要将侨务工作列入党(工)委议事日程,每年两次听取侨务工作专题汇报,确定侨务中心工作。二是侨务工作目标管理制度。区、街道、社区建立了三级考核目标,把侨务工作软任务变成硬指标,推进各项工作上规范、上档次。三是侨务知识学习制度。四是重大节日联谊慰问制度。每年中秋、新春等重大节日,我们都精心组织各类活动,让归侨侨眷感受浓浓的乡情。五是交友联情制度。各级党政负责人与侨务人士结对交友,定期走访,关心归侨侨眷的工作与生活,帮助他们解决实际困难。六是侨务工作例会制度。各街道做到每年召开2次侨务工作专题会议,2次辖区单位侨务例会,4次归侨侨眷联谊会。

3.建立为侨服务网络。区侨办协调区民政局、教体局、人事劳动局,会同各镇街在全区设立了130多个为归侨侨眷服务的网点(站)。任港、虹桥、城东、学田等街道向辖区每位归侨侨眷发放了服务卡,区侨办在城东街道东异花苑社区率先实行归侨侨眷会员制。遍布社区的各类服务网点,使辖区内的归侨侨眷做到小事不出居,大事不出苑,难事有人管,困难有人帮。

二、整合资源,发挥优势,唱响为侨服务主旋律

1.强调“三个到位”。一是思想认识到位。区侨办通过会议、培训、发放宣传资料等形式,着力提高街道、社区干部对社区侨务工作的认识,克服“侨务工作只能付出,不会

直接产生经济效益”的错误认识,树立“侨务工作基础在社区,影响在海外”、“为侨服务也是生产力”的理念,在全区营造关心支持侨务工作的氛围。二是调查研究到位。区侨办统一制定了归侨侨眷情况调查表,每隔一年进行一次普查,要求各镇街通过走访、召开座谈会等途径,掌握辖区内归侨侨眷的基本生活状况、特点、需求等相关情况,并结合实际制定服务方案,要求做到一户一册,一人一表,有的放矢地开展工作。三是资源整合到位。确立大侨务大服务的理念,区侨办发挥协调能力强的特点,着力解决归侨侨眷在权益保障、子女教育、政策落实等方面的问题。镇街辖区单位着力解决归侨侨眷在社区服务、文体活动、再就业等方面的问题。社区着力解决归侨侨眷在家政服务、陪护等方面的需求。区、镇街、社区形成了三个层面的为侨服务体系,着力为侨解决实际困难,提供实实在在的服务。

2.坚持“三个结合”。一是与社区服务相结合。各镇街公布一系列便民服务项目,对归侨侨眷部分项目实行优惠或免费。如新城桥街道、和平桥街道的社区卫生所免费为侨眷挂水、打针等。二是与社区青年志愿者活动相结合。学田街道、虹桥街道、狼山镇举办“为侨服务日”活动,社区青年志愿者为辖区内归侨侨眷提供家政服务、家电维修、法律咨询、医疗健身等20多个服务项目。有的志愿者还与归侨侨眷达成长期服务的协议。任港街道城港北村侨眷胡缉家庭、晨苑社区侨眷孙经鑫家庭,其子女均在美国,社区干部定期上门,为他们解决生活上的困难。三是与下岗再就业工作相结合。我们在选拔社区干部中注意向归侨侨眷倾斜。安排下岗侨眷担任社区卫生保洁员、楼幢安全员等。居住在德民社区的侨眷陈先生生活困难,社区侨务工作者经各方联系,为其争取到集贸市场的摊位。据不完全统计,去年全区为23名失业下岗侨眷实现了再就业。

3.突出“三个创新”。一是创新工作思路。区侨办认真学习上级关于社区侨务工作的指示精神,借鉴兄弟市(区)的经验,结合崇川区情,确立了“夯实社区基础,实现优势互补,坚持双向服务,维护侨眷权益”的工作新思路。在这一思路指导下,我区侨务工作实

现了“三个转变”,即:工作方法上从抓具体工作转变到抓宏观管理、统筹协调上来;工作内容上从强调单纯照顾转变到依法维护侨界权益和适当照顾为侨服务并举上来;工作渠道上从侨务部门单干转变到协调各方共同参与侨务工作上来。二是创新活动形式。2002年我们在新城桥街道建立了全省首家“侨台之家”,这一做法,迅速在全区推广。各镇街兴办了一大批为侨服务的活动阵地。近两年来,基层侨联组织开展了横向之间的交流和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联情联谊活动。如新城桥街道易家桥南社区“侨台之家”建立后,组织归侨侨眷畅游濠河,参观博物苑,感知“近代第一城”的魅力。和平桥街道华侨花苑社区“侨台之家”组织归侨侨眷登军山、参观南通火车站看家乡变化;考察东洋之花等知名企业;组织召开归侨侨眷座谈会,为招商引资建言献策。城东街道组织归侨侨眷到淮安瞻仰周总理故居。任港街道组织归侨侨眷参观苏通长江大桥建设工地、南通大学,感受家乡日新月异的变化。这些激发了广大归侨侨眷爱国爱乡的热情,也达到了“组织起来,活跃起来”的要求。三是创新服务载体。根据主城区的实际情况,从传统为侨服务的方式中跳出来,根据归侨侨眷的新需求,在和平桥街道百花苑社区创办了老年大学,吸纳归侨侨眷入学,向他们传播新知识;学田街道创办了老年英语班、电脑班,社区大学生志愿者无偿为归侨侨眷服务;虹桥街道成立了“归侨侨眷互助会”,由身体较好的归侨侨眷照顾身体差、年龄大的,组织归侨侨眷互帮互助。

三、围绕中心,发挥侨力,为构建和谐崇川助推出力

1.发挥侨界人才优势,促进社区文明创建工作。一是举办“侨之声”专场文艺演出。各镇街以重大节日、重大活动为契机,举办文艺专场演出。参演节目或以“侨”为主线,或直接吸纳侨界人士参演。二是参加创建学习型社区活动。学田街道、城东街道发挥侨眷优势,邀请他们担任市民学校教师,为市民讲授法律、健康知识等,许多侨眷还担任了社区的学习辅导员。三是开展“服务社区”爱心活动。旅美华侨李序武在观音山镇八一小学、八一中学设立了“李氏奖学基金”,近几年共捐资四万多元。学田街道侨眷颜怡开通知心

奶奶热线,为社区青少年释疑解惑,受到省关工委的高度评价,现已形成知心奶奶群体,先后为近百名中小学生解决心理健康问题。颜怡的事迹被评选为省级文明新风典型。侨眷李家澄利用他开办的诊所,为下岗贫困居民减免医药费,上门为孤寡老人义诊等。虹桥街道侨眷王惠仁义务为公园服务十几年。

2.发挥侨界资源优势,促进经济发展。区侨办紧紧围绕中心工作,服务经济建设,为引进海外资金、技术人才、智力资源牵线搭桥。近几年共引进资金4000余万美元,有15个项目落户崇川。侨眷张子青动员在国外亲属回家乡投资,一个投资100多万美元的服装加工厂正在洽谈之中。

3.发挥侨界影响力,促进社区管理。区侨办引导各镇街利用社区道德论坛、居民点评、社区网站等形式,邀请侨眷属、民主党派、高校知识分子等点评社区建设工作,倾听他们对街道、社区工作的意见和建议。虹桥街道一位侨眷提出整治虹桥市场周边秩序的建议。虹桥街道投资80多万元,彻底整治了虹桥市场脏、乱、差的现象。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