素质教育要“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为重点”。要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必须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要把培养学生的操作能力、实验能力、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分析能力和综合能力放在教学的重要位置。在实验课教学中我们应注意以下几点。
一、在实验过程中做好指导工作,积极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 中学化学实验大致可以分为演示实验和分组实验。实验是培养学生积极探索的科学态度的关键,同样也为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与实验能力奠定基础。教师在进行实验操作前,必须将实验过程一一向学生说明;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实验时,教师必须对实验过程进行监控,发现问题要及时纠正。对于实验的结论,教师也不要完全代劳,而是引导学生对实验进行分析、总结,并最终得出结论。在这样的实验过程中,学生始终处于积极的参与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总结能力都得到了培养与提高,学生的实验态度、实验操作能力都得到了提升。
二、变演示实验为分组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俗话说:“百闻不如一见,百见不如一练。”在演示实验中,学生处于被动的“观众地位”,他们只是“欣赏”教师演示,被置身于实验之外,实验效果很不好。而让学生亲自动手实验,会让学生处于极度的兴奋状态,他们就会调集自己的全部感官参与其中,观察到的现象会更清晰,留下的印象也更为深刻。由于学生人人参与,
思想高度集中,认真观察实验过程、分析现象、总结实验结果,加深了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与理解。在实验过程中学生的思维能力、动手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创新能力等诸方面都得到了培养。 三、探究性实验,唤醒学生的创新意识
在许多现行的化学教材当中,关于实验的内容有很多,但是真正能充分发挥其实验价值的实验教学却不多。这是为什么呢?从教师方面来说,自己对实验的重要性认识不清,没有充分认识到实验教学对于培养学生能力以及内化知识的重要意义,不愿意对课本当中的实验进行创造性地使用,或者不选用符合学生特点的方式来教学,而只是按部就班地将课本当中的实验过程再机械地重复一遍。对于实验的过程、结论以及实验的意义甚至是实验当中应当注意的事项全部都由教师一人代劳。从学生的角度来说,他们一直是处于被动的接受状态。这样的实验变成了教师的个人表演,也就失去了它本来应有的意义,实验教学的质量肯定是不可能提高的。 因此,要想提高实验教学质量,必须改变现行的实验教学模式,充分挖掘课本中理论知识与实验的结合点,加强实验的设计性和探究性,使学生在实验过程中变被动为主动,在实验技能、知识应用、观察现象、分析问题等方面的能力得到训练和加强。长期如此,不仅能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技能,更重要的是可帮助学生树立创新意识,建立创新思路,以培养具有创新能力的新型人才。
实验过程同时也应当注意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相结合,依据学生的生活实际来巧妙创设一些教学情境,会取得意想不到的教学效果。
如,课本当中关于“四氧化三铁”的内容,教师可以先向学生提出铁是否能被点燃的问题,并让学生实验,然后教师再进行实验,这样就会使学生在认知上产生渴望,并积极投入到学习当中来。教师演示完后,再让学生实验,学习效果会明显提升。 四、创造性地使用实验资源,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许多实验会因为实验配方的比例稍加改变而产生不同的实验结果,而这样的实验结果又恰恰能解释生活当中的许多现象。教师在课前可以有意将实验配方的比例进行改变,而不向学生说明,学生在实验时就会观察到不同的实验现象,进而得出不同的实验结论。在进行总结时,学生会看到不同的结论,从而产生争论、怀疑与困惑,学生处于高度的紧张状态,而教师则可以再分别演示各小组的实验,让学生明白其中的道理,进而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 家庭小实验是非常好的教学资源,它既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巩固学习效果,又能培养学生动手实验的能力,尤其是当实验内容能帮助学生解决困惑或者是在实验过程中学生有独到的见解时,学生会体会到成功的快乐,学习积极性也会大大提高,而且学生的创新意识也会被大大地激活。
总之,化学实验教学作为中学化学教学的核心和基础,必须优化实验教学模式,完善实验教学途径,充分发挥自身特色,培养学生的智力和思维的深刻性、严密性、创造性、广阔性和敏捷性,通过学生的主动参与、独立操作、积极探索,实现学生实验能力的综合发展,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当然,学生的任何能力的培养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教师的长期努力。创新能力的培养是教育发展的一种必然要求。创造充满活力的课堂,让学生精神萎靡时能为之一振,在学生茫无头绪时能给予启迪,以学生的争论擦出理想的火花,使学生的思维发展受益终身。 (责任编辑 罗 艳)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