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键字:豫剧常派唱腔;吐字咬字的技巧;行腔的规律;情感的表现与抒发
作为中国戏曲中的一个分支学派的豫剧,它是在民间的传统艺术中发展起来的,而且它还具有着自己独特的演唱风格与演唱技巧,使之在审美角度上有着独到的一面。其中,河南豫剧的常派在演唱手法与技巧上多以优美而著称,凭借着其对咬字与吐字的清晰,以及对各派唱腔精华的借鉴与吸收,使得豫剧常派在全国的戏曲艺术中占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一、豫剧常派的特点
(1)豫剧是我国戏剧体系中的一种,它与秦腔、河北梆子一样,都属梆子腔类声乐。但是豫剧与秦腔和河北梆子的不同之处是,豫剧的基本强调有着自己独特的表现方式,这和豫剧的发源地的生活、口音还有其民间曲调有着密切的关联。
(2)在豫剧中,一种声腔可以由多种不同的声腔组成,其中包括了豫西、豫东以及沙河等声腔。
(3)作为豫剧常派的代表人,常香玉在进行表演时常常会把豫东、祥符、沙河等腔调的精髓进行剖析吸收,总而组合成全新的常派豫剧,从而使的常派豫剧体现出与众不同的感觉。不过有时常香玉也会对其他戏曲或声乐种类,比如京剧、陕西梆子或说唱艺术及声乐歌曲等多种艺术门类进行剖析融合,从而使豫剧常派形成别具一格的唱腔类艺术。
(4)豫剧常派在气息上也有着非常高的要求,其中常派代表常香玉常常说“换不好气,唱不好戏”,所以豫剧常派在对表演者的气息转换上有着严格要求外,还对表演者的气息运行时常有着明确的要求,不然对于那些上百句的唱段表演者是很难完成的。
(5)豫剧常派不仅在演唱技巧上有着自己别具一个的方式外,在美学上也有着更高一层的定义。首先,豫剧常派的表演者在进行表演时常常会在形态中衬托出许多声乐上所无法表达的意思,这不仅满足了作品与观众,表演者与观众之间的情感交流,同时也让观众深刻体会到了作品中的精髓,从而达到了体验与宣泄情感的需要;其次,豫剧常派代表人物常香玉在进行表演时,观众不仅可以欣赏到她那优美华丽的唱腔,同时还能欣赏到她那华美的舞姿,做到以形带神,以旋律带动形体,从而使得观众们在陶冶情操的同时还得到了情感上的充实与宽慰。
二、吐字咬字的技巧
不论是哪种声乐艺术形式,在进行初期训练时都要做到“字正腔圆”,然在常派的表演中它却有着极为独到的演唱方式。
(1)在戏曲中,对于“字正”有着特殊的要求,而其中的“字”便是豫剧中的“唱词”,倘若在进行豫剧表演时其字音发的不正确,那么字义也就变得不清晰了,这样观众在欣赏时反而会弄得一头雾水,无法理解其中的含义。而作为豫剧常派代表人物的常香玉在对这一点上进行了深刻的加工,她在严格标明发音的准确度,以及吐字的清晰度的同时,还做出了相应的处理方式,这使得常派唱腔在吐字上面取得了不小的收获。
(2)演唱者为了使自己的发音达到咬字清晰、传送度远且真等成都,演唱者常常会运用“喷口”等方法,以用来对“字”在腔调中得到加强,而这也充分证实了在进行豫剧常派的表演时,其辅音清晰的独特之处。
(3)在进行豫剧表演时,为了能够满足剧情变化的真实性,演唱者常常会采用调动分节的艺术,把发音的各个环节进行充分调动的同时再进行出音、形声和收声的演唱方式,这样便又出现了快吐慢吐的演唱技巧。
(4)在进行快吐发音时,一些有声母和单韵母的字在出声时要有着爆破般的力度,而且其声母更要做到五音分明的程度,韵母的四
声则要准确明了,以便在吐字时可以做到瞬间爆发全音,干脆利落。 (5)所谓的慢吐发音是指包含了介母和韵母的字,在进行演唱时通常会按照出声和归韵的次序爆发出来。而在这个慢吐上面,常香玉给予了严格的重视,她在力求声母与韵母在进行过度时达成浑然一体的高度同时,她还做到了其收音及归韵时的自然流畅,从而使得观众在欣赏常派唱腔时感受到了与众不同的韵味。
(6)在豫剧常派的演唱方式中,其演唱节奏的协调性,字音中所具有的旋律性,以及表演时对其唱词的把握度,这些都恰如其分地把作品中所蕴涵的神韵给诠释了出来,从而也体现出了豫剧常派的独特审美情趣。
三、行腔的技巧与规律
(1)以舞台独唱为主要表现方式的常派唱腔在结合了唱腔中的独特性元素后使得作品中的人物情感及思想都得到了完美的诠释,其中能够完美表达人物感情的重要方式则被称为板式变化,这也是行腔时的一个特殊手段。
(2)声腔的调试色彩及旋律在不同的腔调的中都会有着不同的表现形式,这在对不同的作品以及不同的剧情人物进行刻画时有着深刻的表明,其中常派在这个基础上恰好满足了适宜情节发展,思想发展变化时的需要。
(3)同一种声调或是基本腔调在进行不同板式的调配时,它的主旋律虽然不会有多大的变化,不过它在发声时的速度、节奏等方面却会发生异变,与此同时演唱时的情绪也就发生了变化。
(4)在豫剧常派中,它的唱腔板式一般分为慢、中、快、散等四类,而且它的每一类都会依照其声速分为若干类。
(5)在豫剧中,慢板是唱腔中重要的板式之一,它存在的地位就好比咏叹调在歌剧中的地位,同时它也是最为细腻深刻,最能充分诠释作品中人物情感的板式;慢板在表演时的速度变化可以随着剧情的进展而变化,可以对忧伤和喜悦刻画的淋漓尽致,尤其是在对人物的内心活动进行剖析时,它的速度可以忽慢忽快、轻重交叉,在对那
些欲言又止的情节进行刻画时,此技巧可以做的惟妙惟肖。 (6)在慢板进行变化腔时经常会采用“三句腔”的方式,此腔是豫剧中西调特有的演唱方法,而且其曲调旋律较为深沉,很适合表现那种欢喜或是安静的场面。 四、情感的表现与抒发
情感是人类必不可少的心灵表达,不论在哪种艺术表现形式上都离不开情感,而作为以声情并俱为主的声乐艺术,其中的戏曲是最为表达演唱者及作品本身情感的声乐类艺术;豫剧作为戏曲艺术的分支,它在对情感进行刻画时,常常会让观众“感同身受”,而且其唱词与唱腔常常会唤起观众内心的深思,从而让作品与观众之间产生共鸣,这便是豫剧的独特之处。
(1)豫剧在进行表演时不仅需要具备唱词上的清晰流畅、旋律上的生动自然,还需要表演者对声音的灵活运用,同时也需要表演者能够熟悉把握作品本身的旋律在节奏上的变化和对该变化的恰当发音的巧妙配合,只有这样表演才能把一部作品的精髓呈现在众多观众的面前,而这一点豫剧常派代表人常香玉恰恰做的十分到位,基于对作品精髓的理解,还有对作品人物的理解,常香玉在舞台表演时完全是把一部作品的本身呈现在观众的面前。
(2)豫剧演唱者再进行表演时需要做到发声纯净、韵味清晰,同时也要懂得把握高腔轻过、低腔重熬和强调顿挫等变化特点,这对剧情的进展,剧情人物内心的转换有着很大的帮助,其中常派代表人常香玉正好做到了这一点,在其华丽唱腔的辅助下,对于那些欢愉的情节、悲苦的情节都有着完美的诠释。
(3)在对豫剧的发声掌握熟悉后,还需要领会作品中的感情,毕竟艺术的最高境界便是在审美中体会作品本身所蕴含的感情,而这个感情便是指作品的内涵思想及作品人物的内心情感刻画。其中豫剧常派代表人常香玉在这一点上给予了相当高的评价,她在进行不同作品的表演时都会事先对该作品的中心思想,以及作品中每个人物的内心变化、人生观做出相应的了解,也只有这样常香玉才能把一部作品
的精髓表现的淋漓尽致,惟妙惟肖。
(4)豫剧作为戏曲艺术的分支,它之所以能够延续至今而不衰竭,主要原因是因为它能够在表演时一边给予观众美妙旋律的享受,一边能让观众们直观地感受到作品中人物的真实情感,也能直接地让观众感受到作品本身所蕴含的真实意义。比如在《白蛇传》这部作品中,常香玉在对离别之苦进行刻画时常常会以委婉的运腔方式来表达剧中人物的深情爱意,而且每当表演达到高潮处时,观众对作品所带来的震撼都会有着全新的感受与理解。
(5)在与其它声乐艺术相比较时,戏曲艺术的独特之处是它有着固定且确切的故事情节,而且线索条理都极为分明准确。而作为戏曲艺术之一的豫剧在进行表演时,对于不同的场景,不同的人物,不同的情节都会有着分门别类的旋律节奏的变化,轻重缓急,抑扬顿挫,实为一种独到的表达手法。
(6)在豫剧表演中,好的唱腔可以在体现故事本身的情感同时还可以让观众感受到自我内心的碰撞,同时也是在精神上实现某些愿望与思情的有效表达方式,为此,表演者在进行一部作品的表演时首先需要对作品人物的性格、心理还有其思想进行深刻的了解,同时对该人物给予深刻的怜悯和同情,以及真挚的宽容。
(7)由于不同的作品都有着自己特定的故事背景及中心思想,而每个作品中的人物的剧情也都是各式各样的,其中由于人物在故事中的经历不同,所以他们的品行和素质也有着很大程度上的区别,所以在进行艺术表演时,表演者需要下很大的功夫对这些人物进行不同的表现手法。比如常香玉在进行《大祭庄》这部作品的表演时,她常常会运用常派唱腔技巧中声调与嗓音的不同变化把自己所表演的悲剧人物的内心刻画的极为逼真,在感性与理性的交织、冲突、纠缠的基础上又客观地表达了自己对这一角色的同情与宽容,从而让观众们感受到了故事本身做要表达的那种悲与喜、苦与甜的猛烈碰撞,也让观众们对剧中人物的那种悲惨命运感同身受。 结束语
总而言之,以常香玉为首的豫剧常派在吐字、旋律以及对作品人物内心的刻画上都达到了惟妙惟肖的境界,其亲切且顺畅自然的吐字方式,细腻的内心刻画,以及那恰如其分的表演方式,这些因素的完美结合正好形成了门类新颖、清新且刚毅的演绎特色。所以,我国的声乐体系在发展的同时也要学会互相借鉴,就像豫剧常派这样,在艺术的造诣上达到更高、更远的境界。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