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教育 SOlENCE&TECHNOL00Y 皿圆 网络课程分析与建设① 薛廷梅 孙瑜 王东扬 杨利涛 (装甲兵工程学院 北京 1 00072) 摘要:本文从网络课程建设需求的角度出发,分析了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的现状,研究了网络课程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指出了网络课程 建设的必要性,提出了网络课程建设的改进策略。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来展现学科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按照教学目标以及教学 策略组织起来的网络教学环境。网络课程机制的完善是课程建设顺利展开的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也是远程教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 键。提高网络课程的质量,为学-9者提供众多开放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为教学资源从少量有限伸展到大量无限提 供条件,从而推动网络教育的向前发展。 关键字: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策略 中图分类号:G434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10(a)一0149--01 网络课程是通过网络来展现学科的教 2.1网络课程建设是网络教育发展的需要 整体结构进行优化设计;要素设计包括对 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是按照教学目标以及 计算机网络和多媒体技术的发展,使 学习资源、活动、支持服务等及其网站呈现 教学策略组织起来的网络教学环境。随着 得网络教育成为一种速度更快、空间更大 的方式进行优化设计。 教育信息化程度的不断深入,高校网络课 的新的教育形式。网络课程作为网络教育 3.3加强网络课程的应用 程建设的规模也在不断地扩大,网络课程 教学资源建设中最为核心的部分,是网络 高校首先应当建立共享的平台,实现 的建设对于推动教育改革、发展远程教育 教育发展的必然需求。 网络课程优质资源的共享。其次各高校之 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 2.2网络课程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有效手段 间可以在政策允许范围内签订优质资源交 网络课程有助于增加学生的知识面, 换协议,也可以共同合作,开发使用网络课 1高校网络课程建设现状 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培养学生的学 程从而达到优质资源更大范围的共享,发 1998年起至今,我国有多所高等学校 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 挥优质教育资源的最大化效益。 被教育部批准开展远程教育试点工作,随 2.3网络课程建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主要 3.4完善运行机制,规范管理体系 着l0多年来远程教育试点的推进,网络课 途径 网络课程机制的完善是课程建设顺利 程建设取得了相当的发展,但是也出现了 网络课程建设拓宽了教学的空间,促 展开的前提条件和制度保障,也是远程教 一些问题。 进了教学模式的改革、教学手段的改革以 育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要以“受众主导” 1.1课程资源陈旧,更新频率不高 及教学方法的改革,从而提升了教学质量。 的理念构建课程质量的评审机制,以“市场 尽管网络课程重点已经确定要放在优 2.4网络课程建设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标 营销”的策略创新课程的有偿共享机制,用 质教学资源的呈现上,比如课件、讲稿、讲 志 “人才战略”的眼光建设网络课程的人才管 座、视频等,从而满足不同地域的使用者可 网络课程建设有利于共享优质教学资 理机制,形成一支资源设计强、教学水平 以共享优质的教学资源,但是,我们发现大 源,解决了高等教育大众化下教学资源紧 高、人员结构合理的课程建设团队。 多数的网络课程在建设过程中出现了教学 缺的问题,是高校信息化建设的重要组成。 网络教育是高校教育改革的重要内 资源陈旧,不能及时更新维护的现象,有的 容,网络课程是建立现代化教学模式的基 课程网站还出现了“一次性建设”。 3网络课程建设的改进策略 石,通过合理地配置优质资源,优化信息化 1.2课程编制死板。难以适应自主学习的 3.1环境是基础,要素是关键,准备把握课 设施基础建设结构和规模,用网络课程建 要求 程特征 设集成设计方案协调网络课程建设活动, 目前编制的资源难以与为使用者提供 网络课程建设离不开环境支持、政策 提高制作的合理性和共享的广泛性,提高 简单的网络学习指导平台的自主学习理念 支持,要利于教师队伍组建和课程建设的 网络课程的质量,为学习者提供众多开放 匹配,不是“学的课程”,而倾向于“教的课 资金筹集,教学平台是网络课程建设的外 的、优质的教育资源,实现效益最大化,为 程”,更多的设计定位于资源之间的逻辑顺 部支撑环境,建设的水平直接影响了课程 教学资源从少量有限伸展到大量无限提供 序和教学流程。 的运行、应用和质量。同时要明确学习活动 条件,从而推动网络教育的向前发展。 1.3课程资源单向.难以形成平台的人际 和学习资源的关系,把握远程教育的规律 交互 和网络教育的不断创新。 参考文献 网络课程的资源由老师单向提供,使 3.2.加强教学研究,优化教学设计 …陈庚,丁新,袁松鹤,等.网络课程要素 用者都是被动接受信息,难以在平台上产 教师的技术水平、教学观念、信息素养 分析与建设….开放教育研究,2008(6): 生新的信息,互动交流方式为单向的师生 是影响课程建设质量和应用的重要因素, 73—79. 交流。 高校必须重视教师的教育培训,鼓励广大 [2]程建钢.理性构建数字校园[R].中国教 教师、教学管理人员加强课程建设和应用 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论坛,2008. 2网络课程建设的必要性及重要意义 的理论研究,在此基础上,网络课程建设的 [3]蒋东兴.高校信息化发展现状分析与政 网络课程是传统的课程在网络信息环 教学设计应该从利于学习者角度进行设 策建议[R】.中国教育信息化创新与发展 境下的重新建设,是教师、学习者、媒体教 计,以学为中心,而不是传统教学模式的网 论坛,2009. 材和网络环境相互作用的内容和过程的总 络化。网络课程设计应当对结构设计和要 [4]蒲善荣.论高等学校教育信息化建设创 和,对推动教育改革和促进远程教育的发 素设计进行优化,结构设计主要对课程要 新动力【J】.社科纵横,2008(12):1 56- 展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素之间关系进行优化组织,对课程网站的 1 58. ①作者简介:薛廷梅(1977一),男,北京人,讲师,研究生,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 孙瑜(1984,11--),女,北京人,中级职称资格,本科,研究方向:信息管理。 科技资讯SCIENCE&TECHNOLOGY INFORMAT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