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杜甫古诗《望岳》教学案例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杜甫古诗《望岳》教学案例

学习目标

(1)通过展示评价的学习方式,理解诗意。(2)能运用一定的朗读技巧,读出诗味。(3)通过诵读比较,揣摩诗情。(4)通过韵译诗歌,感受诗美。一、导入。

课前播放歌曲《中华颂》。

一曲优美的《中华颂》把我们的目光聚焦到经典诵读。经典是一束灼照心灵的亮光

;是一碗滋润心灵的鸡汤。诵读

经典,是一次与名人大家的相约,是一段穿越时光的回想。今天,我们一起来诵读唐诗《望岳》诗歌《望岳》。

二、展示评价前端学习任务。1.补充注释:2.补充古诗今译:3.补充阅读提示:4.检测反馈:

1、表现诗人初见泰山的喜悦、惊叹、仰慕之情的诗句:2、写近望泰山的神奇秀丽和高大险峻的诗句:3、通过细望所见表现诗人对泰山的神往,喜爱之情的句子:

1 / 4

,相约诗圣杜甫。齐读

4、《望岳》一诗中既表现泰山雄伟,又表现出诗人的心胸气魄、壮志豪情的诗句是:能引发人们共鸣,蕴含人生哲理的诗句:

5、《望岳》中与“自三峡七百里中,两岸连山,略无阙处,重岩叠嶂,隐天蔽日。自非亭午夜分,不见曦月。”异曲同工之妙的诗句:

三、读出韵味。

过渡:刚才我们一起欣赏了诗人文字中的诗情画意,接下来我们用诵读来传递诗情。读出韵味。

自由朗读,揣摩诗情。比读诗歌,揣摩诗情。

比较朗读杜甫的《登岳阳楼》《春望》《望岳》,发现感情基调的不同。

这首诗的感情基调是赞美、热爱、向往、憧憬,要读得富有激情。

指导:怎样读出这首诗歌的情感语速语调停顿重音小组内互读,推荐展示,评价。听读诗歌,比较差异。当堂吟诵,达成共鸣。四、译出韵味。

刚才我们读出诗韵,那么你能译出诗韵吗

2 / 4

(展示朗读,评价)

?

(配乐朗诵)

?

“韵译” 是一种比较完整的古诗今译,它不仅要求比较准确地传递出作品的意义,同时还要求尽可能地传递出原诗的味道——诗的韵律、节奏和基本特色。

很早听过名扬海内的洞庭湖,今日有幸登上湖边的岳阳楼。大湖浩瀚象把吴楚东南隔开,天地象在湖面日夜荡漾漂浮。漂泊江湖亲朋故旧不寄一字,年老体弱生活在这一叶孤舟。关山以北战争烽火仍未止息,凭窗遥望胸怀家国涕泪交流。故国沦亡,唯有山河存在。春光寂寞,荒城草木丛生。感伤时局,见花难禁涕泪。怅恨别离,鸟鸣每每惊心。愁看烽火,已至阳春三月。音信难得,家书可抵万金。愁绪缠绕,白发愈搔愈短。头发稀少,几乎不能插簪。出示《望岳》的译文:

泰山到底怎么样?在齐鲁大地上,那青翠的山色没有尽头。

3 / 4

大自然把神奇秀丽的景色都汇聚在泰山,山南和山北的天色被分割为一明一暗两部分。

重重叠叠的云气使人心胸荡漾,睁大眼睛看飞鸟映入眼帘。

一定要登上泰山最高峰,把周围的小山尽收眼底。尝试韵译《望岳》。小组合作,展示评价。

五、比较朗读韵译的诗歌和原作的差别,再次齐读诗歌《望岳》。体会诗歌语言凝练之美,意蕴丰富之美,音韵和谐之美,意境深远之美。

结束:非诵读不能穷诗歌之魅力,非欣赏不能悟诗歌之意蕴。愿同学们在语文学习的路上能与经典诵读同行,一路且吟且歌,去体验“会当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无限风光。

4 / 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