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棚黄瓜生长管理技术要点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黄瓜生长全纪录

进入夏季以后,大家的餐桌都丰富起来尤其是蔬菜陆续上市,炎炎夏日搭配清爽的蔬菜大大打开了吃货们的胃口。其中黄瓜就是格外受欢迎的菜品啦,不论是凉拌还是清炒都广受青睐,还可以搭配水果榨汁或者切片美容,简直无法想象没有黄瓜的生活呀~~普普通通的黄瓜丰富了我们的生活,那么黄瓜的一生是怎样的呢?跟我来看看吧!

截止2015年全国种植黄瓜的面积就有1887万亩了,产量达到了5938万吨占到蔬菜总体的7.8%。作为国民蔬菜的黄瓜有一种相当随遇而安的体质,在我国的种植区域分布很广泛,其中主产区在山东、河北、河南、辽宁等北方省份,而在南方主要分布于四川、湖南、湖北,既可以露地也可以大棚种植。今天我们走进的就是位于主产区中的核心种植区域——山东,来看看山东的黄瓜经历了怎样的生长过程才能华丽转身成为“国民蔬菜”的呢。

山东省寿光市种菜历史悠久,可追溯到明清时代,当时早春韭菜“寒腊冰雪便已登盘”,成为朝廷贡品。清代中叶,大葱已成为寿光的重要农产品。建国后寿光大棚更是引领反季节蔬菜的风潮,自l989年对17个寿光的“土温室”进行了科学改造开始,第一次培育出了反季节顶花带刺的黄瓜,一场反季节栽培蔬菜的技术革命从此迅速展开。

寿光蔬菜开始由季节性露天栽培向“四季常青,四季有菜”大跨度发展。至1990年冬暖式大棚发展到5000个,l991年猛增到2.5万个,1992年7.5万个。2004年全市蔬菜面积发展到80万亩,其中冬暖式大棚近30万个,年产量40亿公斤。如今,冬暖式大棚已经更新到第四代了,自诞生第一个冬暖式大棚起,寿光就成了全国大棚蔬菜的“实验田”。随着大棚设施的不断改进,寿光种

植户们的种植技术也在不断提高。

现在就以黄瓜种植最密集、占比较大的李营村为例来介绍一下黄瓜整体的种植。李营村整体有90%以上大棚种植黄瓜,早的有种植20年以上的,近期新品有3-5年的,基本不换茬且大部分为一年两茬的种植模式,今天主要介绍的是春口茬,即1月底至2月直播,2月底定植,4月中上旬开始采摘至6月底结束这一茬。

上一茬结束后需要进行闷棚工作,而闷棚前需提前投放底肥,以恢复地力,给下一茬苗期营养打好基础。李营村种植户的底肥基本以鸡粪(稻壳鸡粪)+复合肥+微量元素肥为主,近几年已有有部分种植户采用了有机肥+菌肥替代鸡粪的趋势,这是因为施用粪肥类肥料时间久了,土地盐碱化程度加深并且肥料残留出现了烧苗的情况。而有机肥结合菌肥,利用菌肥一方面疏松土壤一方面分解有机肥及土壤中以往残留的肥料,更利于幼根吸收。

这里主要提醒大家,施用所有粪肥前请一定充分发酵,否则粪肥入地后会继续发酵持续释放热量,很容易造成刚定植的幼苗出现烧根的现象。

还有一点值得注意,近几年大家越来越重视微量元素肥的施用,这是也是种植水平提升和种植观念改善的一个象征。微量元素一般吸收量少却又不可或缺,如同木桶短板原理:木桶能打多少水是由最短的木板决定的,同样一旦缺少某种微量元素会对产量及果品造成直接影响。而且微量元素移动速度非常缓慢,所以施放微量元素宜早不宜晚。其中钙肥是移动速度相对更慢的,建议底肥时就加入钙肥。

使用底肥时,加入有机肥和菌肥时,需先翻一遍地松土,将肥料混合均匀,然后均匀抛撒肥料,施肥后再深翻一遍地,使肥料不要暴漏在阳光及干燥的土壤

中时间过久,以免影响杀死活性菌或影响之后的菌群繁衍。

时科黄瓜底肥推荐:

亩用量:碳能生物菌肥5袋+碳能复合微生物肥料3袋+20kg钙肥。 2月底定植前需先于棚内起垄,垄间距50厘米,每垄2行,行间距40厘米,株距25-30厘米,种植密度为4000-4500株/亩。

起好垄后需找一个天气晴朗,前后温度较稳定的时间定植。一般要求棚内温度不低于10℃。黄瓜幼苗长到2~3片真叶时定植,定植前先浇一遍透水,定植时选取苗情稳定,根系须根已生出,并且茎基部完好无伤口的幼苗定植(茎基部为易感病部位,若茎基部出现伤口在使用年限较久的土壤中是极易被土传病害侵染的)。定植后需及时浇水,3~5天后浇缓苗水,本次浇水要浇透。

寿光大棚种植蔬菜是不插架的,而是进行

吊藤操作,让植株顺着吊线生长,一般长至60~80厘米就会陆续从棚架上吊线进行拉苗了。

定植后至根瓜挂瓜前进入适当控水阶段,尽量不施或少施肥且清水也不可浇的太勤,此时为蹲苗期,尽量使苗茎更粗壮,避免徒长延缓挂瓜的情况,这段时间使幼苗吸收土壤中的肥料把根往深扎即可。

根瓜坐住后可以开始浇水施肥,根据温度,初春10天左右浇水,浇水可开始带肥,一般为均衡型肥料+适当的生根壮棵肥(或有机肥)。

开始坐果后要进行保花保果的工作,一般使用植物生长调节剂来人工帮助黄瓜授粉坐果,兑水稀释后刷至花部。

时科黄瓜追肥推荐:

亩用量:5kg碳能大量元素水溶肥均衡型+5kg植物酵素。

均衡肥可用至结束采果前2次,植物酵素一季度都可使用。

从根瓜坐住后,4月上中旬可陆续开始采瓜,从本地产量来看基本3-4天可以采收一次,一次可采收400-500斤,采摘时长可至6月底,基本达到每亩1.3-1.5万斤的产量。甚至有管理到位的种植户自豪的对我们说:“我种的黄瓜可以保持盛果期到我不想种再拔秧。”即是说在此期间没有感染病害就可以延长采收期,使黄瓜的盛果期比别人多半个月至一个月之久。

当最终温度过高需要结束本茬种植时,种植户就会提前更改追肥配方,在最后两水施用高钾型的肥料,促进尾瓜成熟。

*在前期不可追施高钾型肥料,会造成早熟,减少新叶的抽生提早结束盛果

期。只有一种情况可在前期施用少量高钾肥进行调控,即前期蹲苗做的不到位,瓜藤细长叶片薄,出现徒长的情况致使结瓜后营养仍未转移至瓜上,此时需用高钾肥帮助营养转移促进结瓜成熟,但用量不好掌握需谨慎施用。

时科黄瓜追肥推荐:

亩用量:8kg碳能大量元素水溶肥高钾型/次

以上都是种植施肥相关的情况,下面我们来介绍一下黄瓜的易感染的病害,在寿光种植的黄瓜如果感病,那么必逃不过霜霉和白粉了,而其他的立枯、猝倒等土传病害主要为土壤问题,在此就不赘述了。今天主要讨论黄瓜霜霉病。

霜霉病主要发生在叶片上。苗期发病,子叶上起初出现褪绿斑,逐渐呈黄色不规则形斑,潮湿时子叶背面产生灰黑色霉层,随

着病情发展,子叶很快变黄,枯干。成株期发病,叶片上初现浅绿色水浸斑,扩大后受叶脉限制,呈多角形,黄绿色转淡褐色,后期病斑汇合成片,全叶干枯,由叶缘向上卷缩,潮湿时叶背面病斑上生出灰黑色霉层,严重时全株叶片枯死。

出现这种情况主要成因无非两点:病菌数量多、植株本生弱。植株免疫力主要从肥料等入手,而病菌的繁殖多依托于适宜病菌繁衍的环境。霜霉病病原为鞭毛菌亚门假霜霉属古巴假霜霉菌,最适宜发病温度为16-24℃,低于10℃或高于28℃,较难发病,低于5℃或高于30℃,基本不发病。适宜的发病湿度为85%以上,特别在叶片有水膜时,最易受侵染发病。湿度低于70%,病菌孢子难以发芽侵染,低于60%,病菌孢子不能产生。在黄瓜生长最活跃的温度也是最容易发病的温度,而大棚的高湿环境更是助长了病菌的繁衍。

发病后再进行化学治疗不但成本更高而且叶片已经受到损伤,还很可能侵染到瓜上,所以建议大家以预防为主做到防范于未然。预防的杀菌剂是其一,还有更重要的物理防治:通风透光。要做到通风透光可以借鉴到李营村种植户的方式:吊线应用。前面说到当瓜藤达到60-80厘米时就陆续开始绑线拉藤了,之所以采用吊线的方式有两个优势:其一,比插架更节约空间,也使黄瓜苗垂直向上互不影响,保持株与株之间互相独立充分伸展;其二,吊线可分两个阶段,一是前期的向上吊藤给下部留出空间,后期摘瓜后就可再把摘蒂以下的藤在放下去,最重要的步骤是放下去的部分把老叶片抹掉清出大棚。此法即可在前期充分利用空间,又可在后期延长茎蔓的长度结更多的黄瓜。同时注意适时开棚膜降温,棚内出现的老化、枯枝烂叶也及时清理出大棚,减少病菌的繁衍场所从根本上减少病原。注意保持通风干燥适用于多数病症和虫害,所以说三分种植七分管理。

其他一些简单的注意要点还有:1、营养集中方面:及时打掉主枝与分枝间突伸的分蘖以及卷须;2、摘瓜时机:根瓜成熟后及时摘取以防坠藤和影响后期结瓜,最好能少量多次的采,一方面瓜品相更好,一方面减轻减轻植株负担延缓早衰;3、微量元素的补充:除了底肥的钙肥,花前的锌硼肥和后期的钙肥同样不容忽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