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语境理论的应用

2021-01-2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2006年7月第35卷专辑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JournalofShaanxiNormalUniversity(PhilosophyandSocialSciencesEdition)Jul.,2006Vol.35Sup.

论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语境理论的应用

李立新(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陕西西安710062)

摘 要: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学习,与第一语言的学习有很大的不同,对其教学方法的研究也是近些年来学术界研究探讨的一个重要问题。任何话语意义的恰当表达和准确理解都是在不同的语境中进行的。语境包括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民族文化传统语境等等。研究语境对语言教学,特别是对外汉语教学有着重要的实用价值,尤其是在词汇教学方面,语境的作用更是不容忽视。

关键词:对外汉语;词汇教学;语境理论

中图分类号:H19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4283(2006)Sup.-0286-03收稿日期:2006-03-15

),女,陕西户县人,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硕士研究生。作者简介:李立新(1982—

  关于对外汉语教学中的词义解释,有很多方法,

我们在教学中最经常运用到的包括:(1)用实物或者图片解释。这是最直接的方法,简单明了;(2)用同义词或者反义词解释;(3)用语素义进行解释;(4)类比。比如在学习面部各个器官的时候就可以用类比的方法;(5)叙述情境。这是提高学生对语言运用能力的最好办法;(6)利用中介语。这是我们不太提倡的一个方法。可以看出,这几个方法各有千秋,前面的4种方法包括最后一个方法都可以让学生很快地明白一个词到底是什么意思,比较直接。相比较起来,我们最经常用的,也最有效果的还是第五个方法———叙述情境,即语境教学法。

Blackwell,1957)中,创立了比较完整的语境理论。

继弗思之后,布龙菲尔德(Bloomfield)、韩礼德(Halliday)、塞尔(Searle)、莱昂斯(Lyons)等不少

一、语境理论的起源、发展

11语境理论的起源与发展

(context)这个术语是由波兰籍人类语言“语境”

学家马林诺夫斯基(B.Malinowski)于1923年提出

来的。1957年“,伦敦学派”创始人弗思(JohnRu2

(ASynopsisofpertFirth)在他的《语言理论概要》

LingusticTheory,StudiesinLingusticAnalysis,

286

著名语言学家从不同角度对语境进行了阐述。20世纪30年代,我国语言学界对于语境有了一些重要的新认识。陈望道在1932年出版的《修辞学发凡》中说“:修辞学以适应题旨情境为第一义,不应是仅仅语词的修饰,更不应是离开情意的修饰。……”在此,陈望道提出了“题旨”与“情境”相适应的理论,这个“情境”显然就是弗思提出的“情景语境”。另外,陈望道还提出了“六何说”,即“何故、何事、何人、何地、何时、何如”这六个构成语境的基本要素,在此基础上,他又充分论述了修辞对语境的依赖关系。这些成果对我国语境学的研究发展起到了促进的作用。继陈望道之后,我国的语言学界不少人对语境问题做过不同程度的探索和论述。王德春在60年代初期提出了“使用语言的环境”。另外张志公先生在1982年出版的《现代汉语》一书中也提到了语境问题。他指出“:所谓语言环境,从小的范围来说,对语义的影响最直接的是现实的语言环境,也就是说

话和听话时的场合及话的前言后语。此外,大至一时代,社会的性质和特点,小到交际双方个人的情况,如文化教养、知识水平、社会经验、语言风格和方言基础等,也是一种语言环境,与现实的语言环境相对称,这两种语言环境可以称为广义的语言环境。”

可以看出,尽管语言学界对语境的界定各有不同,但有一点却是一致的,即语言总是在一定的交际环境中使用的,语境对语言的理解和表达起制约作用,离开语境,孤立地考察语言是难以确定语言的内涵的。

21语境的分类

关于语境,语言学家们有很多分类。如马林诺夫斯基把语境分为文化语境(ContextofCulture)和情景语境(ContextofSituation);弗思把语境分为由语言因素构成的上下文(Contest)和由非语言因素构成的情景上下文(ContextofSituation);韩礼德语境归为话语范围(FieldofDiscourse)、话语方式(ModeofDiscourse)和话语风格(TenorofDis2course);国内的张志公先生把语境分为现实的语言

句在教学中是一个关键问题,如何提供恰当的语境

启发学生也是一个值得研究的问题。

在对外汉语的实际教学中,为进行词义(包括语法意义)的解说,随意举例是不可取的。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考虑语境的设置。第一,针对词义中某一个义项、如何使用,设置典型的、能够突出其使用特点的语境;第二,可以设置在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生活化、日常的、具有对比、强调等作用的语境,以期能够帮助学习者加深印象;第三,从语境角度考虑词义的发展变化,从而设立合适的语境。

(1)针对词义中某一个义项、设置典型的、能够突出其使用特点的语境对词义特点进行深入分析,准确地掌握词语的意义特征、组合要素、搭配限制、相互区别,是进行典型词语语境设计的前提。例如“该”这个词做助动词大家都知道是“应该”的意思,可是中级汉语中会讲到“该”的动词用法,其中有一个义项是“轮到”的意思,学生对于这个义项,就算生硬地记住了意思,也不知怎么用,这样我们可以给他们几个例子:

(1)昨天你关门,今天该我了。

(2)Tom读了第一段课文,第二段该Jim2

my了。

(3)昨天王老师上课,今天该李老师上课

环境和广义的语言环境;王德春教授认为语境由客观因素和主观因素构成;何兆熊教授在他的《新编语用学概要》一书中将语境分为语言知识和非语言知识;索振羽在他的《语用学教程》中将语境分为上下文语境、情景语境及民族文化传统语境三个大类,这些语境的分类,虽然角度各有不同,但是本质并不相悖,本文将采用索振羽教授的分类,探讨上下文语境及情景语境在对外汉语词汇教学中的应用。

了。

通过这三个句子学生就不难看出,这里的“该”是“轮到”的意思,而且在它的后面必须有一个名词或者是小句来做宾语。

例如“再”和“又”是初级汉语中学到的两个表示动作重复或者继续的副词,这两个词到底怎么样用,很多学生都搞不清楚,尤其是对于母语是英语的学生来说“,再”、“又”的英文解释都是“again”。我们就可以看下面的例子:

(1)银行今天下班了,你明天再来吧。(2)请再给我一个蛋糕。

(3)她又给我打电话了,说今天要来我家。(4)我昨天又去钟楼了。通过对比就可以看出来,这两个词虽然表示的都是动作重复,但是用到“再”的句子叙述的都是还没有发生的动作,而用到“又”时,动作都已经发生过了。

21设置在生活中使用比较多的、生活化、日常的、具有对比、强调等作用的语境,可以很好的帮助学生加深印象,巩固知识,最主要的是可以帮助学生加强自己的生活化的表达,并很好的应用到实际交

287

二、对外汉语词汇教学对

语境理论的应用

  11语境与词汇的学习。词不离句,句不离段,是行之有效的语言教学方法,更是行之有效的词汇教学法。把词语放到句子中去理解、记忆,其实质就是借用典型的语境来展示词语的意义及各种要素,使学习的人能够较为准确的理解和运用。对外汉语是一种第二语言学习,对语境的依赖更为突出一些。

吕叔湘先生曾针对语言词典释义不够明确的问题,说过这样一段话“:这有一半的确是由于注解的人注的不到家。……可是,有许多词的意义,要完全靠注解来说明,非常困难,甚至不可能,所以不得不用例句来阐发……。”在我们实际教学的过程中,有相当多的重点词语(像动词、副词、形容词)都需要用典型语境来增强解释力,怎样选用有典型语境的例

际中去。

例如“把”字句是汉语教学中的一个难点,我们在教学中要做到因势利导,比如,来西安留学的学生通常都会对陕西的皮影戏产生很大的兴趣,我们就可以用PPT课件做出皮影的制作过程,配上文字:

先根据人物的不同性格把画稿画在纸上,接着把羊皮或者牛皮的毛和脂肪去掉,再把羊皮或者牛皮拉紧晒干,再把画稿描在皮上,然后把颜色画在皮上,再涂一层清漆,最后把皮影的各个部分缝起来就好了。

这样一个课件和文字,就会让学生感到“把”字句使用频率之高,不会想着“绕着走”。寓教于乐,这也是我们搞好对外汉语教学的一个原则。例如在语言教学过程中,为了加强教学材料的“刺激度”,语言教学的例子“越可笑越好”。在讲动词“数”的时候,可以选择的语境非常多,有这样一个笑话:Jimmy和朋友去吃饭,坐下以后,服务员要来给他们倒水,因为人很多,服务员就开始数人,看需要去拿几个杯子,服务员一边数一边在嘴里默念着。Jimmy就跟服务员开玩笑说:“你数什么?”服务员

间联系的时候,语境设计非常重要,它能发挥独特的

作用,因为词义就是在一定的语境中完成它们的引申变化的。

例如“光”有“一点都没有了”的意思。这个意思经常让学生疑惑不解。因为他们最开始学的“光”就是“光亮、光线”的意思,不知道为什么还可以用在“他把钱花光了”这样的句子里。这时,我们就要试图找出两个义项之间的联系了。我们可以拿一个杯子,喝完里面的咖啡,说:“我把这杯咖啡喝光了”。同时让学生看没有咖啡的、干净的、光亮的杯底,说:“喝完了,喝干净了,喝光了”。这样,再引申到“他把钱都花光了”这样的句子就很顺畅了,学生也很容易接受。

又例如多义词是第二语言词汇教学中的一个难点,经过反复的实践证明,语境是解释多义词的最好的办法。在学习汉语的高级阶段,我们可以对一些重点词汇设置语境序列,对词义的发展进行整理,得出一个有序的系统。

三、语境教学法的特点及价值

在语境教学法中,学生在学习词汇时,被置身于有交际的真实环境中,以现实社会成员的身份参与各种语言活动,这不是一个简单的静态的学习,而是“词义-词组或句子-交际情景”这样一个动态的、立体的、生动的学习,学生会觉得学习充满了乐趣,同时也会灵活地运用学到的知识,达到交际的目的。另外语境教学法也会让学生产生记忆的联想,从而保持长久地记忆。

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越来越深刻地认识到,培养学生的语言能力,提高学生的汉语水平,仅仅注重学生理解和分析规范的语句,满足于讲究遣词造句的正误或只要求学生多听多说是远远不够的,必须高度重视语用学,加强学生语用能力的培养和训练。如果我们在对外汉语教学中从语用学角度去授课,强调语言的实用性,突出实用语言的特征,必将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交际能力,把我国对外汉语教学推上一个新水平。

[责任编辑 杜 敏]

说“:我属龙。”

这个笑话很有生活气息,而且也利于老师做绘声绘色的表演,很容易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又例如在讲“花”的时候,为了加强材料的刺激度,我们可以说这样的一个句子:

(1)明天就是情人节了,小王想给女朋友买花,可是又怕花钱。这两个“花”是同音词,第一个是名词“鲜花”,第二个是动词“用、耗费”。这样对比出现的词很容易引起学生的兴趣。同时值得注意的是,在使用这种教学方法的时候一定要注意“度”,即一个原则,就是讲解的一定都是日常生活中比较经常使用的,否则只会加重学生的负担。

31从语境角度考虑词义的发展变化,设立合适的语境。在对外汉语教学中,我们都有这样一个经验,就是学生在学到一个词语的新义项时,一定会想法设法把它跟以前学过的意思联系起来,如果他们发现新旧意思没法联系统一,就只能强行记忆,长此以往,他们的负担会越来越重。因此,在展示词义之

288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