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5月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Journal of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 May.2006 第18卷第3期 Vo1.18 No.3 ●特约稿 科学构建运动竞赛学科的思考 ——兼论体育科学体系的构建 Reflections on a Scientific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Athletics with Consideration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 Scientific System of P.E.Course 王 蒲 WANG Pu 摘 要:运动竞赛学科的科学构建需要正确认识体育与运动、体育科学与学科体系、运 动竞赛学科与运动训练学科的不同范畴,作者就此进行系统分析与论述,并提出明确观 点。 关键词:体育;运动;运动竞赛;学科体系 中图分类号:G808文章编号:1009—783X(2006)03—0001—02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 scientiifc construction of the discipline of athletics requires an appropriate knowledge of the different scopes between P.E.and sports,between P.E.science and the system of disciplines,between the disciplines of athletics and sports training.The author tries tO make a systematic analysis and discussion on the issue and proposes a definite point of view. Key words:P.E. ̄Sports;Athletics;System of disciplines 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运动,运动的显著特征是竞技。竞技 运动是博大精深的体育文化中的精华,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 是构成竞技运动的两大支柱。 “竞技”是运动过程的显著特征,体育运动由此清晰地表 现为两种基本的运动形态,即竞技运动和非竞技运动。竞技 运动是在严格的竞赛规则制约下,运动者以战胜对手夺取优 胜为直接目的的运动形态;非竞技运动不受竞赛规则的约 自二十世纪8o年代以来,运动竞赛和运动训练的实践 活动在全球范围内得到快速发展。与此同时,人们对运动竞 赛和运动训练的认识水平亦大为深化。运动训练学科的充实 和完善,运动竞赛学科的新生和独立是这一认识深化的重要 标志。 束,是运动者以健身、休闲、娱乐、康复等为目的的较为自由 的运动形态。竞技运动与非竞技运动既相互区别又相互联 系,可以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在竞技体育中,其全部运动 过程都属于竞技运动;在学校体育和社会体育中,并非所有 运动竞赛作为独立的新生学科,不仅要有自己的研究对 象、研究方法、基本概念和系统的基本理论,而且必须明确运 动竞赛学科与运动训练学科的相互联系与区别,从而科学构 运动过程都属于非竞技运动,竞技运动亦置身其中,且富有 自身特色。 深入认识体育与运动的联系与区别,认识运动的基本结 建运动竞赛与运动训练各自的学科体系。此外,讨论运动竞 赛学科的构建问题,自然要涉及到对体育运动和体育科学的 构与基本形态,对体育科学体系和竞技运动学科体系的构建 具有重要意义。 2关于体育科学与学科体系 认识。在此,不可能就上述问题展开系统讨论,本文仅围绕运 动竞赛学科的科学构建谈几点认识。 1关于体育与运动 科学是研究事实的学问。体育科学是研究体育现象,揭 示体育本质和规律的知识体系。体育科学是一门新兴的综合 性科学,体育科学既是人们对体育现象的系统认识,又是人 体育是人类社会生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满足人类个 体及社会的物质需要与精神需要的实践活动。体育是一种复 们探索体育领域中的未知现象的起点。 迄今为止,学术界对体育科学在整个科学体系中的地 杂的社会现象,体育由运动和运动作用于社会两个过程所构 成。体育的形态可归为三类,即学校体育、社会体育、竞技体 育。 体育的基本手段是运动,运动是体育内涵的核心,是体 位,以及对体育科学体系的内部结构问题提出了多种看法, 可以说是见仁见智。在此不一一列举和枉加评论,仅略述管 见。 育区别于其他社会现象的本质属性。体育和运动是两个既相 互联系又相互区别的不同概念。体育与运动是目的和手段的 关系,没有运动就没有体育。 体育科学体系由指导科学、基础科学和体育科学三部分 构成。体育科学位于指导科学之下,植根于基础科学之上 马 运动的基础是人的身体活动。运动的基本结构由运动动 收稿日期:2005-05-07 作者简介:王蒲(1952一),男,四川万源人,教育学博士,教授,首都体 育学院副院长,主要研究方向为运动竞赛理论与方法。 作者单位;首都体育学院,北京100088 Capital Institute of Physical Education,Beiiing 1 00088, China. 作和运动项目所构成。运动动作是身体活动的基本元素,是 构成运动的“细胞”;运动项目是若干运动动作在特定形式、 特殊要求下的有机组合,运动项目是开展体育运动,实现运 动功能,达到体育目的的基本方式 】 维普资讯 http://www.cqvip.com
特约稿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第18卷 克思主义哲学是体育科学的指导科学;自然科学、社会科学 和思维科学是体育科学的基础科学。 问题的关键在于体育科学的构建。基于对体育与运动的 认识,体育科学的学科体系,可分为体育应用学科和体育运 动学科。 体育应用学科是汲取基础科学认识和反映体育现象的 学科体系,可以分为自然学科类、社会学科类、交叉学科类三 大学科群。所谓交叉学科类,即自然学科与社会学科相互衔 接与渗透所构成的学科群。 体育运动学科是研究体育与运动现象的自主学科。体育 运动学科可以分为运动技术学科类和运动综合学科类两大 学科群。运动技术学科以运动项目作为构建学科的基本框 架,即分别研究各种运动项目的专门学科群。运动综合学科 是在运动技术学科研究的基础上,对体育与运动现象进行综 合研究的学科群。在运动综合学科中,有3个重要的分支学 科群,即体育学科群、运动学科群和竞技学科群。体育学科群 主要包含体育学、学校体育学、社会体育学、竞技体育学等学 科;运动学科群主要包含运动学、运动训练学、运动锻炼学、 运动学习学等学科}竞技学科群主要包含运动竞赛学、竞赛 规则学、竞赛裁判学、竞赛环境学、竞赛方法学、竞赛组织学、 竞赛管理学等学科。体育科学体系如图1所示。 指导科学 亚 体育应用学科 体育科学 五 体育运动学科 基础科学 圈1体育科学体系 综上所述,笔者提出如下认识和观点: 1.体育文化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目前已经发展成为一 门独立的科学。伴随人类进步和社会发展,体育的地位和价 值将与时俱增,体育科学前景灿烂。 2.体育科学的确是一门十分薄弱的年轻科学,当前体育 科学的研究明显落后于体育运动的实践,亟待通过对体育实 践的推进和对体育认识的深化来发展和丰富体育科学。 3.在体育科学学科体系的构建过程中,要特别重视体育 运动学科体系的建设与发展。其缘由在于体育运动学科是体 育科学的本原学科和自主学科,是体育科学大厦的核心基 石 我这样讲,绝无贬低和轻视体育应用学科之意。恰恰相 反,体育运动学科的发展建设始终离不开体育应用学科的有 力支撑。 3关于运动竞赛学科与运动训练学科 如前所述,体育的本质属性是运动,运动的显著特征是 竞技,竞技运动是体育运动中最有挑战性,最富生命力,最具 影响力的运动形态。深入认识竞技运动。是体育运动学科的 重要使命和发展需要。 考察竞技运动过程不难发现,“竞赛”和“训练”是竞技运 动的两种基本现象。运动训练是提高竞技能力的过程;运动 竞赛是展现竞技水平的过程 两者相辅相成,不可截然分割。 2 没有训练,便无从竞赛;没有竞赛,则无需训练。竞赛与训练 是竞技运动过程的基本矛盾,竞赛位于矛盾的主要方面。从 这一意义上讲,竞赛是竞技运动的有力“杠杆”。 长期以来,人们一直把运动竞赛视为运动训练过程的组 成部分,并把运动竞赛学作为运动训练学科的分支学科进行 构建。究其原因,一是由于训练与竞赛密不可分的关系所致, 二是受到人们对运动竞赛现象的认识水平所限。 随着近年来体育运动在世界范围内的迅速发展,尤其是 各种层次、各种类型、各种项目的运动竞赛活动的日益兴旺 及其所产生的巨大影响,使人们深刻认识到运动竞赛在体育 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价值,并提出了尽快构建专门的运动竞 赛学科的迫切要求。 自四川教育出版社出版的《运动竞赛学》一书于1990年 问世以来,我国相继出版了好几本以“运动竞赛学”命名的专 著与教材。这些著作的出版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弥补了我国运 一一一一一一 一一一 动竞赛学科方面的空白,但其研究的范畴多与运动训练学科 明显含混与交叉。如何正确认识运动竞赛学科与运动训练学 科各自的研究范畴,成为当前运动竞赛学科发展建设亟待解 决的重要课题。 “竞赛”和“训练”的对立与统一、联系与区别,构成了竞 技运动的全部过程。认识和反映竞技运动现象的运动竞赛学 科和运动训练学科,都需要研究竞技运动的全过程,绝不可 以把“竞赛”与“训练”完全割裂和对立起来。更不应该形而上 学地认为“竞赛”是运动竞赛学科独有的研究对象,“训练”是 运动训练学科独有的研究对象。运动竞赛学科与运动训练学 科的区别,在于它们认识和反映竞技运动现象的不同考察角 度和不同研究范畴。 运动训练学科从“参与竞赛”的角度认识和反映竞技运 动的过程,旨在如何提高参赛者的运动能力和竞技水平,并 在运动竞赛中创造优异成绩。其基本的研究范畴包括运动选 材、运动训练、运动能力、竞技水平、参赛制胜、运动成绩等 等 运动训练学科是一个由这些范畴的知识体系所构成的分 支学科群。 运动竞赛学科从“组织竞赛”的角度认识和反映竞技运 动的过程,旨在如何为参赛者创造优异成绩构建最优化的竞 赛环境,并对参赛者的竞赛结果作出公正评判。其基本的研 究范畴包括竞赛规则、竞赛裁判、竞赛环境、竞赛方法、竞赛 体制、竞赛组织、竞赛管理、竞赛效益等等。运动竞赛学科是 一个由这些范畴的知识体系所构成的分支学科群。 科学构建运动竞赛学科的前提和基础,是对竞技运动过 程基本矛盾和对运动竞赛学科基本范畴的正确认识。鉴于 此。特提出上述思考,唯望能够看到运动竞赛学科的迅速发 展和不断完善。 参考文献: [1]胡晓风.大体育观[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社,1989 [2]周西宽等.体育学[M].成都:gt JlI教育出版社。1988 [3]刘建和,胡小明,王蒲,等.运动竞赛学[M].成都:四川教育出版 社,1990 [4]王蒲.运动竞赛方法研究[M].北京!人民体育出版社,2001 [5]中国体育科学学会.体育科学研究现状与展望[M].200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