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2021届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大题突破练习(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高考历史核心考点大题突破练习(9)

1、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中国在秦汉时期开始从封建制向官僚制过渡,但这也仅指行使统治的组织机构的形式即官制而言的,至于具有行政管理技能的官员和理性的法律这两点,在秦汉以后的社会发展中都一直尚付阙如,致使中国早期的官僚制萌芽一直未能发展为现代的官僚制。

——马克斯·韦伯

材料二 (罗马法)研究的对象有两个,公法是有关罗马国家稳定的法,私法是涉及个人利益的法。事实上,它们有的造福于公共利益,有的则造福于私人。

——古罗马法学家乌尔比安

材料三 由中央统一管理的文官制度在更大范围内构成了我们时代的特征,而中国科举制在建立现代文官制度方面扮演过重要角色。可以明确地说,这是中国对世界最大的贡献。

——(美)H.G.Creel顾立雅

罗马曾三次征服世界,第一次是以武力,第二次是以宗教,第三次则以法律。而第三次征服也许是其中最为平和,最为持久的征服。

——耶林格

1.简述汉代完善官僚体制建设方面的重要措施。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为什么韦伯认为中国古代官僚体制无法发展为现代官僚体制? 2.指出材料二中罗马法分类的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这两类法是如

何有利于“罗马国家稳定”和造福“个人利益”的?

3.村料三中学者认为科举制和罗马法是古代东西方文明对后世的巨大贡献,结合所学知识分别说明理由。

2、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 15—16世纪是一个公认的历史分水岭,它标志着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但有学者却认为这一时期理性精神仍然受到压抑,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并没有发生根本性的变化。西欧社会真正的变化是从17世纪才开始的,到了18世纪中叶以后,一个全新意义上的现代西方社会才真正产生。因此,西方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严格来说不应该放在15—16世纪,而应该放在17—18世纪。

——赵林《赵林谈文明冲突与文化演进》

从材料中提炼一个观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论证。(要求:观点明确,史实正确,史论结合,逻辑清晰)

3、【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材料 明初沿用历代匠籍制度,凡在籍手工业工匠必须受工役管理机构的支配,定期无条件为政府服劳役。成化、弘治时期,朝廷将强迫轮班匠亲身服役逐步改变为纳银代役,无力纳银允许亲身服役。到嘉靖末年,轮班工匠一律征银,朝廷以银雇工。清政权建立后,宣布

“今各省俱除匠籍为民”,后又将班匠银归并由亩或地了代征,使“手艺贫民受益良多”。但统治者认为“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对工商业实行重税政策,对手工业产品实行限价收购。[

——白寿彝《中国通史》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清匠籍制度的变化。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明清匠籍制度变化的影响。

4、【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1967年第三次中东战争,埃及、叙利亚、约旦死伤约5万人。6.5万平方公里土地被以色列占领,近百万人沦为难民。以色列扩大了领土,获得东耶路撒冷地区,并把占领的阿拉伯人城镇发展成犹太人定居点。美苏为了各自的利益都极力在中东维持一种“不战不和”的局面。这种局面不仅使埃及、叙利亚无法收复失地,也使埃及不得不承受关闭运河而造成的经济损失。1973年10月埃及和叙利亚在犹大教赎罪日对以色列发起进攻,第四次中东战争爆发。以色列在美国的帮助下迅速反攻,短时间内打败叙利亚,迫使埃及军队撤退。10月下旬,联合国安理会先后通过一系列与停火相关的决议,埃及、叙利亚、以色列正式停火。战争期间,阿拉伯国家纷纷以石油为武器支持埃、叙。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通过石油提价、减产、禁运、国有化等措施打击支持以色列的美国和西方国家。虽然禁运在几个月之后结

束,但1974年初石油的价格翻了两倍,这对全球经济产生的影响超过了中东发生的冲突。

-------摘编吴于廑、齐世荣《世界史现代史编》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东地区不断爆发战争的原因。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阿拉伯石油输出国组织反击的影响和美国的应对之策。

5、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甘地在印度被尊称为“圣雄”。

材料一 由新成立的俄国的领导人所宣布的革命愿景,在整个世界回响。这激发了印度国大党领袖们争取自治的希望。他们读到了列宁要无产阶级和殖民地各民族联合起来斗争的吁求。欧洲的战争和革命也正在动摇西方殖民列强的根基。1919年,一万名印度人在阿姆利则城的和平集会在流血中结束。国大党组织了全国性的抗议运动,拥有了一位将运动带到人民当中的新领导人——莫汉达斯•甘地。由于同时熟知印度和西方文化,甘地试图将这两种价值观结合,用以抵抗不公的民族原则。他深深赞同西方社会主义者要求改善穷人和被压迫者生活的诉求,同时深信通过沉思实现精神再生的印度观念和非暴力的原则。

——摘编自[美]丹尼尔•R.布劳尔《20世纪世界史》

材料二 一九三〇年三月十二日,甘地手持竹杖,背部微驼,身着终年不离身的白色土布“拖地”,于早晨六点三十分率领七十九位门徒离开讲经所,开始向四百公里外的大海进军。二十五天后,甘地一行于傍晚六时抵达离丹地城不远的印度洋海滨。次日,在数千名群众注目下,甘地俯身在海滩上淘捞一把海盐。他神情严峻而坚定,在空中挥舞着拳头,然后把洁晶白色的盐未撒向人群。大海恩赐而被禁用的礼物,从此成为为独立而战的新的象征。

——节选自[法]多米尼克•拉皮埃尔等《圣雄甘地》

1.仔细阅读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归纳印度非暴力抵抗运动兴起的历史背景。

2.指出材料二中的历史事件及其重要意义。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的积极影响。

答案以及解析

1答案及解析:

答案:1.设置十三部刺史和司隶校尉,加强对地方的控制;实行察举制,为中央举荐合适的人才;设立太学,为国家培养政治管理人才。原因:通过儒学经义培养的官员缺乏行政管理技能;皇权至上为核心的官僚体制缺乏理性的法律精神。

2.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提高官吏办事效率,规范行政行为;裁决商业

纠纷,保护正当商业利益;调节个人财产关系,缓和社会各阶层关系。 3.科举制以学识作为考试内容,有利于有较高文化素养的人从政,为行政效率的提高创造了条件。科举制以严格的考试作为选官方式,有利于社会公甲公正。罗马法是近代资产阶级法学的渊源和近现代法律的先驱;罗马法中蕴含的人人平等、公正至上的法律观念,具有超越时间、地域与民族的永恒价值。

2答案及解析:

答案:示例一:观点:15—16世纪是中世纪与现代之间的分界。 论证:在15—16世纪以前,西欧经历了一千年之久的黑暗、愚昧和落后的中世纪;到了15—16世纪,在思想文化领域,西欧发生了两场重要的运动:文艺复兴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文艺复兴运动是资产阶级文化的兴起,宗教改革运动是资产阶级在宗教领域中的反封建斗争,它们弘扬了人文主义。在经济领域,15世纪前后发生了新航路开辟,促进资本主义市场雏形出现。在政治领域,王权正在加强,民族国家正在形成。总之,15—16世纪西欧社会发生转型,一个崭新的社会形态已经出现。

示例二:观点:17—18世纪才是中世纪和现代的真正分水岭。 论证:社会的转型并非通过一、两场运动就可以实现的。思想文化方面,文艺复兴和宗教改革虽然弘扬了人文主义,但理性精神却仍然受到压抑,只有在17—18世纪的启蒙运动中,启蒙思想家们猛烈批判

封建等级和宗教神权思想,构想了资产阶级的“理性王国”,西欧人的思想观念和意识形态才发生根本性的变化。经济方面,新航路开辟只是形成世界市场的雏形,只有到17世纪,随着殖民扩张加剧,世界市场才得以拓展;紧接着英国开展工业革命,展示了新型生产力的巨大能量。政治方面,17-18世纪资产阶级革命时代到来,资本主义制度在欧洲确立。总之,17—18世纪西欧社会发生剧变,工业文明到来。

3答案及解析:

答案:1.变化:班匠由亲身服役到纳银代役,再到轮班工匠免役征银;清朝时期废除匠籍制度;班匠银并入田亩或地丁代征。

2.影响:使手工业者的人身依附关系有所松弛;有利于手工业的发展和商业的繁荣,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依然固守传统的重农抑商政策,不利于中国向近代社会转型。

4答案及解析:

答案:1.中东地区历史问题复杂(民族问题、宗教问题、土地问题相互交织);中东地区地理位置特殊(亚欧大陆要塞);中东地区有丰富的石油资源;美苏等外来大国不断插手中东问题;巴勒斯坦和以色列的矛盾长期得不到解决。

2. 影响:推动了阿拉伯国家的团结,增强了石油输出国组织的经济实力;引发了西方国家的经济“滞胀”,促使其调整经济政策;冲击了两级格局,推动了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应对之策:1973年10月迫使石油输出国组织(欧佩克)接受了美国人的条件:全球的石油交易必须用美元结算,从此,确立了石油美元的世界货币地位。

5答案及解析:

答案:1.一战后印度社会反英情绪高涨;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殖民地半殖民地民族解放运动高涨;甘地和国大党的领导。 2.事件:食盐进军。

意义:标志着“非暴力不合作运动”达到高潮。

影响:推动了印度民族独立与解放;成为亚洲觉醒的重要组成部分;创立了一条

反抗殖民统治的独特道路;对凡尔赛体系形成了猛烈冲击。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