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发明专利]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19)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知识产权局

(12)发明专利申请

(10)申请公布号 CN 111215207 A(43)申请公布日 2020.06.02

(21)申请号 201911259444.6(22)申请日 2019.12.10

(71)申请人 江苏理工学院

地址 213011 江苏省常州市中吴大道1801

号(72)发明人 范鑫 杨银忠 贝绍轶 张兰春 

金犇 黄飞 (74)专利代理机构 南京正联知识产权代理有限

公司 32243

代理人 顾伯兴(51)Int.Cl.

B02C 18/10(2006.01)B02C 18/18(2006.01)B02C 18/24(2006.01)B09B 3/00(2006.01)

权利要求书1页 说明书3页 附图2页

B01F 7/18(2006.01)

CN 111215207 A(54)发明名称

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57)摘要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一个传动腔、两个粉碎腔和一个溶解腔,其中所述传动腔位于粉碎腔的上方,所述溶解腔位于两个粉碎腔之间,两个所述粉碎腔的底部均与溶解腔连通且均设有滤网,两个所述粉碎腔侧壁上均贯穿设有进料斗,所述溶解腔的底部贯穿设有出料管,所述箱体的上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竖直向下的第一转动杆。本发明通过设置两个与溶解腔连通的粉碎腔先对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废料自动落入溶液腔中,再被搅拌叶带动快速溶解形成浆料,处理效率更高;且本装置的粉碎及搅拌过程均只由电机驱动,设备成本更低,使用更加方便。

CN 111215207 A

权 利 要 求 书

1/1页

1.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内设有一个传动腔、两个粉碎腔和一个溶解腔,其中所述传动腔位于粉碎腔的上方,所述溶解腔位于两个粉碎腔之间,两个所述粉碎腔的底部均与溶解腔连通且均设有滤网(2),两个所述粉碎腔侧壁上均贯穿设有进料斗(3),所述溶解腔的底部贯穿设有出料管(4),所述箱体(1)的上端安装有电机(5),所述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竖直向下的第一转动杆(6),所述第一转动杆(6)贯穿传动腔并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7),所述第一斜齿轮(7)对称啮合有两个第二斜齿轮(8),两个所述第二斜齿轮(8)内部均固定套接有一根第二转动杆(9),两根所述第二转动杆(9)均与设置在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座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转动杆(9)上均还套设有一个第一同步轮(10),所述传动腔内还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上均转动设有一根第三转动杆(11),两根所述第三转动杆(11)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同步轮(12),且第一同步轮(10)和第二同步轮(12)间共同啮合有同步带(13),其中两根所述第三转动杆(11)贯穿传动腔并向下延伸至粉碎腔内,且两根第三转动杆(11)的下端侧壁上均固接有多组粉碎杆(14),所述第一转动杆(6)的下端贯穿延伸至溶解腔内且其下端侧壁上还固接有多组搅拌叶(1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出料管(4)上还安装有阀门(16)。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箱体(1)外部还固接有减震机架(17)。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同步轮(10)的齿数大于第二同步轮(12)的齿数。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同步带(13)采用链条同步带。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电机(5)采用伺服电机。

2

CN 111215207 A

说 明 书

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

1/3页

技术领域

[0001]本发明涉及废料回收处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背景技术

[0002]工业生产过程中经常会剩余部分边角废料,这些废料无法直接加工成产品,直接丢弃又过于浪费,因此通常会对其进行回收利用。传统的废料回收处理方式通常都是先将其切割粉碎再溶解成浆料后重新制作成生产原料。现有的废料回收处理过程中粉碎和溶解过程通常需要分开使用设备进行,设备成本较高且操作繁琐。[0003]为此,我们提出了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发明内容

[0004]本发明的目的是为了解决背景技术中的问题,而提出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

[0005]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所述箱体内设有一个传动腔、两个粉碎腔和一个溶解腔,其中所述传动腔位于粉碎腔的上方,所述溶解腔位于两个粉碎腔之间,两个所述粉碎腔的底部均与溶解腔连通且均设有滤网,两个所述粉碎腔侧壁上均贯穿设有进料斗,所述溶解腔的底部贯穿设有出料管,所述箱体的上端安装有电机,所述电机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竖直向下的第一转动杆,所述第一转动杆贯穿传动腔并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所述第一斜齿轮对称啮合有两个第二斜齿轮,两个所述第二斜齿轮内部均固定套接有一根第二转动杆,两根所述第二转动杆均与设置在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座连接,两根所述第二转动杆上均还套设有一个第一同步轮,所述传动腔内还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转动座,所述第二转动座上均转动设有一根第三转动杆,两根所述第三转动杆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同步轮,且第一同步轮和第二同步轮间共同啮合有同步带,其中两根所述第三转动杆贯穿传动腔并向下延伸至粉碎腔内,且两根第三转动杆的下端侧壁上均固接有多组粉碎杆,所述第一转动杆的下端贯穿延伸至溶解腔内且其下端侧壁上还固接有多组搅拌叶。

[0006]在上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中,所述出料管上还安装有阀门。[0007]在上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中,所述箱体外部还固接有减震机架。[0008]在上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中,所述第一同步轮的齿数大于第二同步轮的齿数。

[0009]在上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中,所述同步带采用链条同步带。[0010]在上述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中,所述电机采用伺服电机。[0011]本发明的优点在于:通过设置两个与溶解腔连通的粉碎腔先对废料进行粉碎,粉碎后的废料自动落入溶液腔中,再被搅拌叶带动快速溶解形成浆料,处理效率更高;且本装置的粉碎及搅拌过程均只由电机驱动,设备成本更低,使用更加方便。

3

CN 111215207 A

说 明 书

2/3页

附图说明

[0012]图1为本发明提出的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部分的结构放大示意图。[0013]图中:1箱体、2滤网、3进料斗、4出料管、5电机、6第一转动杆、7第一斜齿轮、8第二斜齿轮、9第二转动杆、10第一同步轮、11第三转动杆、12第二同步轮、13同步带、14粉碎杆、15搅拌叶、16阀门、17减震机架。具体实施方式

[0014]下面将结合本发明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发明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发明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0015]在本发明的描述中,需要理解的是,术语“上”、“下”、“前”、“后”、“左”、“右”、“顶”、“底”、“内”、“外”等指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为基于附图所示的方位或位置关系,仅是为了便于描述本发明和简化描述,而不是指示或暗示所指的装置或元件必须具有特定的方位、以特定的方位构造和操作,因此不能理解为对本发明的限制。[0016]参照图1-2,一种生产废料回收处理装置,包括箱体1,箱体1内设有一个传动腔、两个粉碎腔和一个溶解腔,其中传动腔位于粉碎腔的上方,溶解腔位于两个粉碎腔之间,两个粉碎腔的底部均与溶解腔连通且均设有滤网2,两个粉碎腔侧壁上均贯穿设有进料斗3,溶解腔的底部贯穿设有出料管4,且出料管4上还安装有阀门16,箱体1的上端安装有电机5,电机5采用sgmgv-13adc61伺服电机,电机5的输出端固定连接有一根竖直向下的第一转动杆6,第一转动杆6贯穿传动腔并固定套接有第一斜齿轮7,第一斜齿轮7对称啮合有两个第二斜齿轮8,两个第二斜齿轮8内部均固定套接有一根第二转动杆9,两根第二转动杆9均与设置在传动腔内的第一转动座连接;

其中两根第二转动杆9上均还固定套设有一个第一同步轮10,传动腔内还对称设有两个第二转动座,第二转动座上均转动设有一根第三转动杆11,两根第三转动杆11上均套设有一个第二同步轮12,且第一同步轮10和第二同步轮12间共同啮合有同步带13;其中两根第三转动杆11贯穿传动腔并向下延伸至粉碎腔内,且两根第三转动杆11的下端侧壁上均固接有多组粉碎杆14,第一转动杆6的下端贯穿延伸至溶解腔内且其下端侧壁上还固接有多组搅拌叶15;其中第一同步轮10的齿数大于第二同步轮12的齿数,可对第三转动杆11进行加速,使其带动粉碎杆14快速转动对废料进行切割粉碎;同步带13采用链条同步带,链条同步带的传动效果更加稳定,传动效率更高;箱体1外部还固接有减震机架17,能够降低箱体1工作时的震动幅度。

[0017]当使用本发明时,驱动电机5带动第一转动杆6转动,在第一斜齿轮7和第二斜齿轮8的传动作用下两根第二转动杆9转动,在第一同步轮10、同步带13和第二同步轮12的传动作用下两根第三转动杆11转动,先将废料从两个进料斗3投入粉碎腔内被两根第三转动杆11下端的粉碎杆14进行切割粉碎,切割粉碎至一定程度后由滤网2掉入溶解腔中,还可从进料斗3直接倒入溶解液,溶解液可经粉碎腔自动流入溶解腔中,被粉碎后的废料在搅拌叶15的搅拌作用下即可快速溶解形成浆料,再打开阀门16,即可将浆料由出料管4放出以待后续使用。

[0018]以上所述,仅为本发明较佳的具体实施方式,但本发明的保护范围并不局限于此,

4

CN 111215207 A

说 明 书

3/3页

任何熟悉本技术领域的技术人员在本发明揭露的技术范围内,根据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及其发明构思加以等同替换或改变,都应涵盖在本发明的保护范围之内。

5

CN 111215207 A

说 明 书 附 图

1/2页

图1

6

CN 111215207 A

说 明 书 附 图

2/2页

图2

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