菩萨蛮阅读赏析及答案
菩萨蛮
[宋]高观国
何须急管吹云暝①,高寒滟滟②开金饼③。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
桂花香雾冷,梧叶西风影。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
[注释]①瞑:昏暗。②滟滟:月光摇动的样子。③金饼:比喻圆月。
1.这首词的上片写,下片写。
2.这首词中表达了季节特点的词语有哪些?
3.你认为作者在词中表达的情感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参考答案
1.上片写待月的心情 下片写赏月
2.桂花 西风
3.作者开始时的心情是欢快、开朗的,后来心情就变得愁苦起来。
赏析
中秋佳节是我国古代文人经常采用的题材。这首词充分表达了作者对中秋赏月的无比赞美之情。
上片的四句写待月的心情,依换韵分两层。何须急管吹云暝,高寒滟滟开金饼写人们等待月亮缓慢爬高时的情景。起句作者通过描写急管吹云暝的幼稚举动,表现出人们盼月的急迫心情。妙在作者并非仅仅依赖急管这详细的东西来表达抽象复杂的心情,却在急管吹云暝之前冠上何须两字。
这样一来就使句意更深一层。不单表现了人们的急迫心情;又表现出月出人间的积极主动。下句高寒滟滟开金饼详细细致地描写了月如何穿出云丛出现在高空。此句化用苏舜钦《中秋新桥对月》诗:云头滟滟开金饼。滟滟,光摇动貌,写月的迷人姿态。
金饼既以金色形容了月光之明亮耀眼,又以饼的圆形点明是中秋满月。从而很自然地引出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这是自劝与劝人勿辜负良辰美景的警语。这句既高度赞美了中秋夜月,又为下片赏月铺垫。
下片写赏月,作者扣紧中秋月的特色,一句一个动人的月夜场景,从各个角度来刻画这令人难以忘怀的中秋月夜。换头桂花香雾冷是半虚半实的双关语。实者,桂花被月光笼罩着,加上秋夜湿露,看上去朦朦胧胧,假设隐假设现,桂花透过这雾气散发着阵阵幽香。虚者,写月中桂。联系上片的高寒很自然地会想到广寒宫的桂树、嫦娥、吴刚、桂子飘香等美丽的传说故事,仿佛感到月中之桂花香雾冷,令人产生无尽的遐想。下句梧叶西风影,那么实写月光下明亮的夜景。这句与上句同样没有出现月光字样,但却通过秋风中梧桐树枝叶的清影反衬月光的明亮。没有月,那有影,不言月光而言树影便将月光的亮度
详细可感地写出来了。西风二字不只是再点秋季,更重要的是使这个风光变活了,因为有西风,能使梧叶发出响声,能使影动,还能使人仿佛感觉到凉意。这一韵中的桂花、冷、梧叶、西风都是节候性强的词语,这就构成了秋月的特征性意境。最后客醉倚河桥,清光愁玉箫又换一个镜头,进一层写人在中秋之月的心境。上片今夕不登楼,一年空过秋只不过从月明当赏而言,这里却是既赏情景。客醉二字最引人深思。
假设只言醉,有可能是中秋亲朋好友团圆欢聚,一醉方休,但加上一个客字就要突破这个可能性了。中秋为客,一醉之后,对着团圆的月,就更会因离别而伤心了。倚河桥,对着天上、水中的明月,更会浮想联翩,很自然地想到二十四桥明月夜,玉人何处教吹箫(唐杜牧《寄扬州韩绰判官》诗)的意境。玉箫与首句的急管遥相照应,然而两者的情调迥然不同。一个是待月之初,一时忘却客中之感的急迫希冀的欢快之音,一个是既见秋月反勾起客愁的冷漠凄凉的愁苦之声。常见的月圆人不圆的主题,作者却并不急于一语道破,先从情理中应有的欢快说起,继用冷、影稍稍透露气氛,一直憋到最后才吐出一个愁字来,不仅在写法上有如剥茧抽丝之妙,而且在效果上收到扣人心弦之妙。这样写出的愁,读者之心能够格外掂量出它的沉重。这是一种别致的艺术手法。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