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芜湖非物质文化遗产
万园园 通信工程11124693
珩琅山位于芜湖县西河镇,距芜湖市仅25公里,青弋江环绕而过。珩琅山树木葱茏,两峰对峙,活象店常下廊房,近处有弹乡山,东边建有白马寺,南边有梁武帝时建有兴云寺,寺旁有白云池,池下是代明湖,象有仙人盘石。
珩琅十景
珩琅塔影、灵龟探首、华严寺、南山绝壁、弋江漂流、神蟆拜天、龙潭虎穴、走马回声、丞相冢、孤鸟望月
山名由来
芜湖县的最南端有座境内最高的山峰叫行廊山,后来叫珩琅山,山名不一,却有来历。
传说很久很久以前的一个黑夜,南海的小山神奉玉帝之命,肩挑两座大山去填东海造良田。当他赶到青弋江畔的时候,早已汗流浃背,气喘吁吁,一看到碧水如玉清澈见底的青弋江,小山神乐坏了。天宫的瑶池虽美,不容他越前一步,平时懒散贪玩的他,今天可要痛痛快快地玩上一番。看看时间还早,小山神放下大山,一头扎进水里,与水鸟、游鱼泡上了,嬉水玩耍,渐渐地把填海的事丢到脑后去了。猛然听见鸡叫,他这才慌忙穿好衣服,匆忙挑起担子,刚要起步,糟了,一头没挽好的绳子滑了下来,另一头被弹起多远。等他重新挽好绳子,不觉东方发白,无论如何也来不及了,小山神吓得丢下大山,溜之大吉。滑落的这座山裂成了两半,远远望去,两峰对峙环绕,活象高堂下周围的廊房,人们就叫它行廊山,被弹出去的那座山就是南陵县的弹弓山。
不知知过了多久,住在牛头山的道人修炼成仙了,他决定到行廊山广招弟子,建观传道。来到行廊山脊,他双手合十,两眼紧闭,向上苍默默祷告,当他睁眼看时,只见自己下跪的地方深深地凹陷下去出现了鬼怪。于是他召来山神质问,山神回复:“此山乃七龙所顶,仙长道行太深,担当不起,龙背已被
压弯成驼峰。仙长可往九华山,彼山乃九龙所载,可以一试。”牛头道人闻言,只得叹口气道:“此山异石似玉,似这般脆弱终究难成气数。”说完,悻悻然在一块盘石上跺了一脚,扬长而去,当年的盘石上至今还留有巨人足迹。据此人们又把行廊山叫成了珩琅山。
珩琅山风光秀丽,名胜古迹令人向往,寺庙多达67处,如诸殿、十王殿、法云寺、禅师洞、光佛洞、观音庵、二圣殿等,寺庙内雕龙画栋,装饰十分精致。每逢古历三月十九日,六月十九日各地做观音会的人都争先恐后到山上去敬香。每逢正月初一,附近村庄几乎每家都有人到山上求神,保佑四季平安,人畜兴旺,风调雨顺,五谷丰登。明末清初还成为佛教圣地,百十里内的信男善女都来敬香朝拜,山上香火缭绕,木鱼声声,钟鼓阵阵,山巅的天然水池清澈见底,冬日雾气升腾,故称“白云池”,曾列为宣城十景之一。可惜,在日军占领期间,庙烧毁,但宝塔仍巍然屹立。
当时,名人游士甚多,豪门官史视为风水宝地。根据《宁国府志·舆地志》载:“右丞相马迁鸾乐平人宋云由临安之宣卒莽于行廊山”。清、史部郎中茌 曾特游此山,并作诗盛赞:“瘦马诸峰老子前,绕湖罗拜一青天,南来肯乱珩琅脚,泰岳平生止一拳”。今朝,珩琅山已成为人们踏青登高观光胜地。
珩琅古塔
珩琅古塔在芜湖县西河镇珩琅山腰塔子冈,是芜湖县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始建于南宋德佑元年(1275),大修于明代万历年间,高二十九米,六面七层楼阁式砖木结构,均由特制的大型青砖而砌。经八百余年载的风雨剥蚀历代战火的摧残,现内阁已毁,外墙图案仍依稀可辨,顶部折向轮朝北倾斜,似倒非倒,别具一格,塔身矗立山巅,雄伟壮观,与珩琅山主峰遥相对峙,数十里外,清晰可见,显得更加古朴。
传说宋朝初年,地藏和尚云游四方,偶然发现珩琅山,山峰耸立,山巅云雾缭绕,山脉蜿蜒,山上奇峥嵘,意想在此山中修行,登高远眺,鸟瞰方圆数十里,和尚为有此风水宝地兴致勃勃,漫山游览,生至山脊正打盘坐定,忽见山中有条巨龙在嬉游盘旋,和尚疑惑,并惋惜道:“可惜,可惜,九中少一。”正说间,山后出现一个骑在牛背上的娃子,用牛鞭一指,对地藏和尚说:“你坐的地方不是一条龙吗?”地藏和尚急忙站起来一看,果真一条巨龙盘踞在此,和尚轻轻离身,巨龙冲天而起,山脊随即沉塌下来,变志塌子山岗。地藏和尚感到此山藏龙卧虎,不是久居之地。
数年之后,明朝皇帝朱洪武(明高祖、朱元璋)同军师刘伯温路过珩琅山被景色所吸引,赞赏不迭,当他们游至山顶,俯首一看,发现山中群龙游动,周围雾气腾腾,刘伯温掐指一算,道:“此乃龙脉圣地,不断龙脉,必有后患。非得造塔镇之”。皇帝纳柬后,立即下旨造塔,镇住龙脉,以保皇位。2009年,芜湖县人民政府投资数十万元,又对其进行了维修加固,顶部折向轮已扶正。
资料来源:
互动百科,百度百科,母亲口述。
母亲在我小的时候经常提起珩琅山,说起珩琅山的名人故事。母亲讲述的故事我在互联网上没有搜索到,确切性我不敢肯定,也是外婆、老太太她们传给我妈妈的,在这里我只是讲述一下。
有个皇帝小的时候出生在珩琅山,他未出生前就有算命的人告诉他的母亲“你的孩子是帝王”,并且让他的母亲剪纸剪了几箱子的小纸人留在家里。果然孩子出生过了没有多久,就有朝廷的派兵来追杀这个孩子。追兵快来了母子两几乎无处可逃,母亲带上抱着孩子在前面跑,眼看追兵就要追上,母亲往后扔了一颗石子,就变成一座大山,母亲把箱里的小纸人拿出来就变成了保护母子与追兵作战的兵将。
珩琅山附近还有一个水潭,妈妈说里面有两只白色的鱼,是龙王。每次村子上干旱的时候,村里人就会敲锣打鼓去那个水潭祈求降雨,十几分钟内就会有雨水降下来。我的外公在年轻的时候也带村子上的人去那里求雨,由于路途遥远又是山路,所以会派年轻力壮的人去求雨。在10多年前,我的母亲又一次回老家(芜湖县靠近宣城),也是干旱了很多天,农民的庄稼要干枯死了没有粮食吃,但由于珩琅山太远了母亲不方便去求雨,母亲就在外公外婆家里发愿:“求龙王降雨救救贫苦的农民 如果降了雨 我今生不再食龙王您家的水族”
在妈妈返回芜湖市(我和爸爸妈妈住的家)后不久,老家那里就下了一场大雨,及时缓解了恶劣的干旱情况,于是母亲感恩不再食水中的动物。后来母亲吃素是因为佛经的因缘,之后初三的我也开始吃素,至今一切安好。
文化意义:
在查找资料的过程中,我发现珩琅山的佛教寺塔是很古老的,有着悠久历史,并且在中国建筑史上也很有特点,如:廊。
当地的佛教文化对居民的生活有着善的引导,以及因果报应的伦理教导,教化民风。人民在一些民间故事的代代相传下,对神明有畏敬态度,恶有恶报善有善报之类的俗语很多,温良恭俭让、礼义仁智信、忠孝礼义 仁爱和平的教导很多,这也是国泰民安的基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