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附子的毒副作用分析

作者:倪建锋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6年第26期

【摘要】 目的 分析附子的毒副作用, 探讨如何预防。方法 回顾性分析385例接受中医治疗且处方药物中包括附子患者的临床资料, 调查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分析引起附子毒副作用的原因。结果 用药后5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3.5%;处方药物由医院煎制者2例, 占0.88%(2/227), 由患者或家属自行煎制者50例, 占31.65%(50/15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关键词】 附子;毒副作用;配伍;炮制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26.154

目前临床上一种常用的中药附子, 其虽然具有多种功效, 但是也很容易出现各种毒副作用。乌头碱是生附片的组成成分中最主要的生物碱, 具有很大的毒性, 遇沸水或烯酸会发生水解, 生成乌头次碱, 继续反应后以乌头原碱为分解产物, 毒性大大减少[1]。因此按照医嘱正常用药通常是不会引起毒副反应的, 作者观察了附子的毒副作用, 分析了出现原因及如何预防, 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选取2015年2月~2016年2月于本院接受中医治疗且处方药物中包括附子的患者385例, 其中男203例, 女182例;年龄22~65岁, 平均年龄(38.6±8.1)岁;疾病类型较多, 包括风寒久治不愈、风湿性关节炎等;于医院住院服药或将医院煎好的药取回家服用者158例, 由患者或家属自行煎煮医院配好的处方药物者227例。

1. 2 方法 密切观察住院患者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的情况, 通过电话随访等方式了解自行煎药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统计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 分析引起毒副作用的原因。 1. 3 统计学方法 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计数资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检验。P 2 结果

2. 1 患者的药物不良反应情况 用药后, 共5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3.5%;处方药物由医院煎制者2例, 占0.88%(2/227), 由患者或家属自行煎制者50例, 占31.65% (50/15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 2 引起附子毒副作用的原因分析 导致52例患者用药后发生药物毒副作用的原因为:煎制方法不当33例(药物用量过大10例, 未按照正规方法炮制, 如煎药时间过短等23例), 用药前后食用或饮用了可与附子发生反应、引起严重后果的食物或饮品15例(如饮酒等), 临床医师在开药时未全面考虑患者的身体差异、气候差异等因素4例。 3 讨论

乌头类生物碱既是附子的活性成分、药效成分, 同时还是其毒性成分。次乌头碱、新乌头碱与乌头碱等均有较大毒性, 服用量达到3 mg就可能致死[2]。附子的毒副作用以损害心脏和神经为主, 人的神经系统受到附子生物碱的刺激后, 中枢神经系统、心肌、横纹肌与感觉神经末梢均会随之兴奋, 接着这些部位又会受到麻痹和抑制作用。附子毒副作用所引起的症状主要包括恶心呕吐、耳鸣、头晕、四肢麻木、呼吸缓慢、胸闷、心慌、唇舌发麻、心悸、灼烧感(胃、食管、咽喉等部位)等;主要体征则包括心律不齐、肢体湿冷、肌肉痉挛(颈部和四肢)、膝反射迟钝、瞳孔略大、流涎等。心电图变化表现为房室传导阻滞、心动过速、室性期前收缩[3]。

附子具有抗衰老、抗肿瘤、抗炎止痛、强心等多种功效, 经常被用于治疗肿瘤、关节痛、肾病、心脏病等疾病。为了确保附子可充分发挥疗效, 必须在最大程度上减少其毒副反应[4]。本次研究中, 用药后, 共52例患者出现不良反应, 发生率为13.5%;其中处方药物由医院煎制者2例, 占0.88%(2/227), 由患者或家属自行煎制者50例, 占31.65%(50/158),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目前, 临床上减少附子毒性反应的方法主要包括炮制减毒、煎煮减毒和配伍种减毒等三种, 下面就其具体内容进行详细地阐述:①炮制减毒。a.煨制法。先净选附子, 用清水进行浸漂, 适当加入一些食盐, 达到微咸即可, 将其捞取出来并进行晾干处理, 接下来即可进行煨制。常用的煨制方法主要包括用柳木灰火进行煨制与用谷壳灰火进行煨制。煨附子再经过漂洗和煨制之后, 毒性和副作用会大大减小, 其具有补精髓、益气固脱、性温和以及补脑等作用。b.加压加热发。先洗净附子, 将其浸入到食用胆巴水溶液中, 持续几天后, 进行漂洗切片处理, 接着需要在温度为110℃条件下蒸30 min时间左右, 待晒干后即可获得。该种方法可以破坏附子毒性中的生物碱, 保留核心的要用成分, 同时也可以极大地简化工艺, 缩减处理的时间。与此同时, 实验研究表明, 加压炮制附子的方法可以显著降低附子毒性, 具有很强的临床应用价值。c.微波法。将附子洗净并去皮, 在旧水(50%老水)中浸泡10~15 h, 接着换用清水浸泡20~24 h, 依次类推来重复进行2~4次处理。然而, 对附子进行蒸制处理, 持续10~20 min, 并进行烘干和晾干处理, 借助波频为915 MHz或2450 MHz的微波机来进行辐射干燥处理, 待含水量达到10%及以下后即可。该种煨制法具有火候易控制, 效果好、毒性处理彻底以及生产效率高等优点。d.浓缩干燥制粒法。通过采用现代工艺控制温度和湿度, 经过常压水提、醇沉、浓缩和喷雾干燥制粒之后, 即可形成有关的附子颗粒。该种附子减毒法具有可控强, 安全性和稳定性强等优点, 并且减毒效率高[5]。②炮制减毒。顾名思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义, 该减毒法就是借助煎煮方法来降低附子毒性, 当前常用的减毒方法主要为久煎减毒法。该种减毒法的机理在于通过煎煮来降低附子中所含有的乌头碱以及次乌头碱含量[6]。③配伍减毒。a.附子与甘草配伍。附子与甘草配伍, 有降低毒性的作用。我国古代医书《景岳全书》中提出“附子之性急, 得甘草而后缓”, 这充分表明了通过甘草和附子的调和, 可以达到降低其毒性的目的[7]。b.附子与干姜配伍。干姜辛热无毒, 有温和中回阳的作用。我国传统中医认为干姜和附子的配伍可以达到增强回阳的作用, 具体作用机理就是充分发挥干姜中的姜辣素和挥发油来制约和解附子中的乌头碱成分, 以便达到降低附子毒性的目的[8]。

综上所述, 附子的主要成分毒性较大, 且发生毒副作用后后果严重, 甚至会危及患者生命安全, 临床医师应熟练掌握药物配伍与禁忌, 综合考虑患者个体差异等因素后合理用药、规范炮制, 加强患者及其家属的健康教育工作, 说明注意事项, 确保其用药安全。 参考文献

[1] 远颖, 张增瑞, 徐宗佩, 等. 附子大黄配伍的毒副作用研究.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0, 19(21):2625-2626.

[2] 于大猛, 瞿融, 杨杰. 附子白及同方配伍规律与应用条件探析.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1, 17(22):257-260.

[3] 栾永福, 孙蓉. 基于“温补脾阳”功效的附子“效-毒-证”关联研究. 世界中医药, 2014(2):159-165.

[4] 林汉钦, 胡建敏. 附子的毒副作用与应用指征. 中国医药导刊, 2012(z2):85-86. [5] 郭秋昀, 张琳, 杜彦梅. 对附子用法与用量的几点建议. 养生保健指南(医药研究), 2015(16):148.

[6] 沈佳, 李伟良, 许尤琪, 等. 附子在恶性肿瘤治疗中应用举隅. 实用中医内科杂志, 2015(3):154-155.

[7] 陈荣昌, 孙桂波, 张强, 等. 附子毒性研究进展. 中国中药杂志, 2013, 38(8):1126-1129.

[8] 黄月芳. 附子的临床应用心得. 吉林中医药, 2011, 31(8):799-800. [收稿日期:2016-06-0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