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浣溪沙

2022-06-2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新沂市高级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读写一体新学案 教学案编号:036

《浣溪沙》“读—写”一体教学案

主备人:訾 欢 二次备课: 用案时间:

一、教学目标:

1、了解作者李璟及其代表作品。

2、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3、背诵这首词。 二、教学重难点:

了解全词的含义,领悟表现手法和基本风格。 三、教学过程

(一)朗读指导(预习完成)

浣溪沙 李璟 菡 萏 香 销 翠 叶 残 ,西 风 愁 起 绿 波 间 ,还 与 容 光 共 憔 悴 ,不 堪 看 。 细 雨 梦 回 鸡 塞 远 ,小 楼 吹 彻 玉 笙 寒 ,多 少 泪 珠 何 限 恨 , 倚 阑 干 。 译文:荷花凋谢,荷叶残破,西风在荷塘上吹起让人发起愁的水波。时光流逝,在等待中一天天憔悴,让人不忍目睹。梦见了边塞服役的丈夫,闺中醒来看到的是潺潺细雨,越觉遥远的路途。小楼上吹完最后一曲,玉笙传出深深寒意把心浸透,多少眼泪,多少哀怨,依着栏杆,不知向谁倾诉。 (二)再读质疑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李璟

1

新沂市高级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读写一体新学案 教学案编号:036

问题: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三读探究(分析赏读诗文) 1.划出上片中能直接表达女主人公愁情的词句。 “愁”“憔悴”“不堪看”。 2.“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两句写景,营造出怎样的意境。 荷花的清香已经销尽,翠绿的荷叶已经枯败,荷塘绿水间吹起了秋风。营造了一幅荷塘秋残图,意境衰败、凄凉。 3.上片情与景的关系。 女主人公看到一幅荷塘秋残图后,触景生情,“还与韶光共憔悴”,愁苦自己的美貌也和秋荷一样,在秋风中一天天憔悴下去。 4.请大家谈谈,读到“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这两句时,对人生有何感慨。 A再美好的事物终究会逝去。 B再繁荣的朝代也会灭亡。 C再多的荣华富贵也会流走。 D再奢侈的享受也会化为乌有。 …… 王国维说南唐中主词,“菡萏香销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 同样是讲美女跟爱情的词,就要看你所写的美女跟爱情里边有没有境界,所以词是以境界为最上的,有的词里边写的美女跟爱情就有境界,给你一种高远的理想,给你很多丰富的联想。有的歌词写美女跟爱情,就是很浅俗,美女就是美女,爱情就是爱情。就是因为词这种作品,很难衡量。不能够用诗跟文章的载道的言志的标准去衡量,所以你要看这首词有没有言外的意思。同样写美女,同样写爱情,有没有给你更高的一种理想?有没有给你很丰富的一种联想?有没有对你的精神有一个境界?有没有一种提升。 5.“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两句倍受王安石等人的赞赏。请赏析这两句的妙处。 A“细雨”“鸡塞”“小楼”“笙声”四个意象,再加上“远”“寒”两个修饰语,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李璟

2

新沂市高级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读写一体新学案 教学案编号:036

营造了孤寂凄清的意境,充分表达了思妇的相思之苦。 B以梦境写思念,将梦中相见的欢娱与醒来的凄凉孤寂对比来写,传达出相思之苦。 C情景交融 D辅助材料: a唐诗 “誓扫匈奴不顾身,五千貂锦丧胡尘。可怜无定河边骨,犹是深闺梦里人”。 b韦庄词“昨夜夜半,枕上分明梦见”。 c懂得中国音乐的,说笙要暖笙,东风日暖闻吹笙,这笙上要有一个芦苇的薄膜,那个薄膜要在暖气之中吹出来的声音好听,冷了就不好听了。他说现在这个玉笙已经寒了,已经这个曲子吹了那么久了。 6.“倚阑干(即栏杆)”含不尽之意,给人以联想和想象的空间,你能说说你的联想和想象吗。 辅助材料:温庭筠写过一首小词说“梳洗罢,独倚望江楼。过尽千帆皆不是,斜晖脉脉水悠悠”。倚栏是为了望远,望远是为了期待远方的征人,所以“倚栏”是一种期待,温庭筠说梳洗罢,我要把我自己打扮得这么美,等着我所爱的人回来。从早晨一直看到日落,斜晖脉脉、流水悠悠,这个人没有回来,所以她说是倚栏杆,是第二天的盼望。每日的盼望,每日的落空。 (四)深度解读 上片写秋色凋零之悲感,下片写细雨梦回之远思。时空交错,境极高远,而语言却自然沉郁,读之令人凄然欲绝。李璟贵为国主,雄据一方,何至作此等缠绵怅悒之语?其实乃是一种超越尊卑贫富、寿夭得失的生命意识的呈现。在看似柔婉的词语背后,是对人生浮脆的大感慨。王安石称赞“细雨梦回鸡塞远,小楼吹彻玉笙寒”,盖有感于其刻画人生离恨之凄迷动人。王国维以为:“菡萏香消翠叶残,西风愁起绿波间”。大有众芳芜秽,美人迟暮之感。则是以寄托说词,把它同屈原以美人芳草比喻政治联系起来,便显得更为高远而浑成了。 这是李璟抒写满怀愁恨的小词。前段就景物写,后段就人事写。开首先描绘出香销叶残的残荷画面,更从西风愁起,韶光憔悴衬托,使那不堪目睹的形象更加鲜明突出,来说明“不堪看”到了何种程度。然后转而从人事来说明。先就征夫说,“无边细雨细如愁”,细雨是一个织愁的环境,在细雨中入梦,梦中的境界应该是自己日夜思念的美好快乐的境界,可好梦须醒,醒来依然还是远在边荒的鸡塞,这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再就思妇说,为了思念远离的爱人,在明月中,小楼中,吹遍了玉笙,清寒入骨,仍未能使远人归来,这又是多么令人难堪的境况!在这样的境况下,无穷怨恨无穷泪,就成为完全可以理解的了。 (五)个案补充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李璟

3

新沂市高级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读写一体新学案 教学案编号:036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教后札记 材料粘贴 简介作者

李璟(916-961)字伯玉,徐州(今属江苏)人,李昪长子,史称南唐中主。璟多才艺,好读书,文士韩熙载、冯延巳、李建勋、徐铉时时在其左右,相与讲论文学。《江南野史》说他“时时作为歌诗,皆出入风骚”。但流传下来的作品,只有一首律诗和四首词。其词蕴藉含蓄,深沉动人。 【知识积累】

古典诗词鉴赏题问答模式例析

从2002年起高考语文卷把“古诗阅读鉴赏”放到第Ⅱ卷以主观题的形式进行考查,《考试说明》对此明确提出了两点要求:1.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2. 评价文学作品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

综观近几年的高考试题,有两个特点非常明显:一是试题切入角度小,但以对全诗的理解为基础,且离不开景、情、境;二是文字浅易,抒发的是人之常情,如山水情、故园情、别离情等。考生一般对考点比较熟悉,能比较轻松地读懂诗歌,但答题结果却年年失分严重。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答题不规范,容易漏掉一些要点,以致于只能“意会”而不能有效地“言传”。

答题自然要根据试题的要求给出相应的答案。就古诗鉴赏题而言,大体上可归纳出五种问答模式,本文对之加以例析,供大家参考。

第一种模式 分析意境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营造了一种怎样的意境?

提问变体:这首诗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李璟

4

新沂市高级中学2010级高二年级——读写一体新学案 教学案编号:036

解答分析:这是一种最常见的题型。所谓意境,是指寄托诗人情感的物象(即意象)综合起来构建的让人产生想像的境界。它包括景、情、境三个方面。答题时三方面缺一不可。

答题步骤:①描绘诗中展现的图景画面。考生应抓住诗中的主要景物,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画面。描述时一要忠实于原诗,二要用自己的联想和想像加以再创造,语言力求优美。

②概括景物所营造的氛围特点。一般用两个双音节词即可,例如孤寂冷清、恬静优美、雄浑壮阔、萧瑟凄凉等,注意要能准确地体现景物的特点和情调。

③分析作者的思想感情。切忌空洞,要答具体。比如光答“表达了作者感伤的情怀”是不行的,应答出为什么而“感伤”。

第二种模式 分析技巧型

提问方式:这首诗用了怎样的表现手法?

提问变体:请分析这首诗的表现技巧(或艺术手法,或手法)。诗人是怎样抒发自己的情感的?有何效果?

解答分析:表现手法是诗人用以抒发感情的手段方法,要准确答题,必须熟悉常用的一些表现手法。表现手法分抒情手法、描写手法、修辞手法三大类。

抒情手法有直抒胸臆和间接抒情两种。“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就是直抒胸臆。间接抒情又分借景抒情,如“寒蝉凄切,对长亭晚,骤雨初歇”;托物言志,如《墨梅》、《石灰吟》,一般是咏物诗;托物寓理,如“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一般是哲理诗。

描写手法主要有:(1)衬托,分正衬和反衬。正衬如“桃花潭水深千尺,不及汪伦送我情”。反衬又有动静衬,如“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声寂衬,如“日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以乐景衬哀情,如“映阶碧草自春色,隔叶黄鹂空好音”等。(2)联想和想像,又叫虚实结合,如“野花留宝靥,碧草见罗裙”。(3)对比。(4)白描。如“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籽。田野无闲田,农夫皆饿死”。

修辞手法在古诗中经常出现的有:(1)比兴。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先言它物引起所咏之物。(2)比喻。(3)拟人。(4)夸张。(5)双关。如“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晴”暗指感情的“情”。(6)用典。如“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此外还有设问、反问、反语等。

答题步骤:(1)准确指出用了何种手法。(2)结合诗句阐释为什么是用了这种手法。(3)此手法有效传达出诗人怎样的感情。

风压轻云贴水飞,乍晴池馆燕争泥,沈郎多病不胜衣

沙上未闻鸿雁信,竹间时听鹧鸪啼,此情惟有落花知。-----------李璟

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