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网络虚拟与当代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2022-08-23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型 : LAN ZHOU XUE KAN ■学术论丛 网络虚拟与当代人的发展问题研究 王淑梅 (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上海200136) 【摘要] 网络虚拟是网络中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由于其发展还处于初级阶段,在使用上的偏颇和监管引导方面的不 足,使其还存在淡化人际交往、弱化人际信任、并化人际本位的可能性。但随着人们认识水平和使用有效性的不断提高,这些 负面影响会逐渐减小,并随着主体意识的增强而完全消除。由于网络虚拟不仅拓展了主体自由发展所需的自由时间,还为主体 个性、需要、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提供了广阔的空间,培养主体的自由精神,网络虚拟的未来必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关键词】 网络虚拟;人的发展;自由 [中图分类号】C91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3492(2011 J04—0195~O3 [收稿日期]2010—12—15 [作者简介]王淑梅,女,山东武城人,上海理工大学社会科学部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马克思主义与社会现实问题。 一、网络虚拟给当代人的发展带来的挑战 这不仅与马克思主义关于“人的本质在其现实性上是一切 社会关系的总和”l8 的经典论述具有高度的一致性,而且充 分说明了人总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存在、活动和发展的这 一正如“人的发展要以生产力的普遍发展和与此相联系 的世界交往为前提”_2 这一马克思主义经典论述,人的发展 是建立在生产力发展和人际关系发展基础之上的。建立在 生产关系基础上的人际关系,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物质交往 客观事实。因此,人的全面发展必然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 高度发展,并且主要取决于现实生活中的人际关系。 人从出生、成长到不断完善的过程,也就是从自然人到 社会人的发展过程。在这一过程中,无论是牙牙学语,还是 和精神交往,正是这种交往的发生与发展,使得人与人之间 在交往过程中发生、发展并建立起了人际关系。 然而,随着 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以计算机技术和现代通信技术为基础 的互联网络已经成为当代人的生存方式,网络虚拟有逐渐取 求学成长,都离不开人与人之间的交往和沟通,人与人之间 的交往是人的发展的重要基础。然而,在网络虚拟环境下, 代传统生产、生活、交往方式的趋势。尤其是网络虚拟带来 的人际关系虚拟异化、人际交往淡化、人际信任弱化、主体思 维模式化, 等等,这些负面影响给人的全面发展带来了前 所未有的挑战。 (一)网络虚拟可能导致人与人之间的直接交往的淡化 传统的人与人之间直面接触的直接交往方式减少了。尤其 是处于成长期的青少年,因沉迷于网络虚拟世界中,不但挤 掉了与父母、老师、同学、朋友的交往和沟通时间,而且可能 因网络虚拟中的角色认识错误使现实人格角色产生扭曲,影 响到现实生活中,给其健康、全面发展产生了阻抗。今天的 网络虚拟人际交往与现实社会人际关系有很大的不同, 网络虚拟中的人际交往由于被模式化,相对较为单纯、固定, 而现实社会中人际交往则更为复杂,表现为交往主体的宽泛 性、交往对象的广泛性和多样性、交往时间的异步性和持久 网络虚拟中比较突出的问题就是网络人际交往的匿名性,使 得一部分网民以为对自己的言行无须承担任何责任,并将这 种行为发展成为现实生活中的一种习惯,从而导致个人人格 特质转换失调,进而影响到人的发展所依存的现实生活中的 正常人际关系,一是表现为对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的淡 化,甚至漠视,二是表现为在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能力较 低,或者降低。 (二)网络虚拟可能导致人际沟通与人际信任的弱化 性、交往程序的灵活性和多变性、交往内容的模糊性和多样 性、交往约束力的广泛性。由于生活在现实社会的个体其主 体性的正常发展、健康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主要取决于现实 生活中的生产关系和与此相联系的人际关系。根据历史唯 物主义的观点,“生产关系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 础” ,而作为个体的人的发展离不开社会环境——人是社 会的人,“人的全面发展是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展”[6], “社会关系实际上决定着一个人能够发展到什么程度” 。 网络虚拟是网络中创造出一种虚拟的环境,虽然它可以 在一定程度上给人以真实的感受和体验,但由于过分关注人 机对话,从而使得现实生活中的人际交往和人际沟通被淡 化。一部分人会因此失去对现实世界的感受力和积极参与 】95 意识,并因此而与朋友、家人疏远,导致孤独感的产生,变得 越来越孤僻;还有一部分人在网络虚拟环境中以虚假身份出 现,一方面渴望与他人交流和沟通,但另一方面又在网络人 际关系中自己不讲诚信,对他人也充满不信任感,从而缺乏 心灵深处的情感沟通和思想交流,这种矛盾的状态直接影响 到人在现实生活中的社会关系的正常发展。在网络信任的 相关研究中,有学者指出:网络虚拟中的诚信缺失已经开始 影响到现实社会中的人际信任。l9 网络虚拟中的人际信任 弱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网络虚拟环境下人际沟通不畅引 起的。这就有必要深人分析网络虚拟人际信任弱化与人际 沟通不畅的具体原因。 从网络虚拟环境中的约束力来分析,由于网络虚拟世界 环境中法律和道德等外在规范对人的约束力大大减弱,在网 络虚拟世界里的人,尤其是以虚假身份出现的人,在大胆地 表达自己真实想法的同时,很多时候说话由无所顾忌转变为 肆无忌惮,甚至是充满了虚言假语,使得网络人际关系时时 充斥着不信任感,导致网络人际关系紧张。因此,一部分人 认为通过网络虚拟交往建立的关系不像面对面的直接交往 建立的关系那样直观和有情感,而且一旦失去联系就会因不 知所留的个人信息、音容笑貌等是否真实而不知如何再取得 联系,因而可信度低;另一部人甚至还认为,在网络虚拟世界 中人人都是以虚假身份出现的,网络人际缺乏心灵深处的情 感及精神的交流,与他人进行对话、交流和沟通时,非常惧怕 被他人误解、控制或伤害,因而在向他人表白自我时总是十分 小心、谨慎。这种网络虚拟人际沟通与人际信任的低指数状 况,往往会直接导致现实生活中人际沟通与人际信任的弱化。 (三)网络虚拟可能导致人格主体性和人际本位的异化 在网络虚拟技术的帮助下,个体虚拟创造出逼真的社 会、人际环境,主体把自身设定为这个逼真虚拟环境里的具 体角色,而实际上仅仅是一个无任何社会特征的符号。虽然 比尔・盖茨所说的“上网的时候没有人知道你是一条狗”在 表达上有些夸张,仅仅是俏皮话而已,但是这个描述却真实 地揭示了网络虚拟可以会使人丢失了自身,甚至还可能背叛 了人之为人的本性,这就是网络虚拟设置的主体人际本位异 化所导致的主体人格异化。正如已有调查研究所发现的那 样,网络虚拟会使人逐渐地丧失主体性,并陷入一种虚拟异 化的状态,逐渐远离本真状态,导致自我个性的淡化,以至于 “有意见却没有原则”,进入杂乱无序的状态。 网络交往中人的身份是虚拟的,不仅是指利用以文字和 图形符号为主的信息来描述主体的身份,和网络虚拟中人的 身份被电子文本化,最主要的是指网络虚拟中人的身份可以 设定为其他任何人,并具有可转化和多变性的特征。网络虚 拟导致个体主体性弱化、人格和人际本位异化必然会引起个 体对网络的过分依赖,留恋网络虚拟的世界,逃避现实世界 中个体扮演多重角色、身份具有相对稳对性、确定性、不可扩 展的限定性,从而减少或失去与外部世界、与其他人、与自己 196 的联系,逐渐丧失人的个性、多面性、多样性和角色的多重 性,成为单面的人,同时又把网络虚拟世界中个体身份的可 扩展性和非限定带人现实,不遵守基本的礼仪、道德、伦理, 并导致个体对现实世界的排斥、唾弃现实的存在,以至于渐 至丧失应有的理性,最终找不到在现实世界的人生方向和生 命价值。 在前文所述中,以“可能导致”来表述网络虚拟给当代 人的发展带来的挑战及其对人的全面发展带来的负面影响。 表明了这种负面影响只是具有发生的可能性,如果能对网络 虚拟环境加以正确的利用,不但可以使这种负面的可能不会 发生,而且还可以通过利用网络环境的可塑性和便捷性产生 积极的影响,以促进人的自由而全面的发展。 二、网络虚拟的未来必将是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 网络虚拟带来的人的自由发展——其未来必将是人的 全面发展的社会形态。网络虚拟通过打破现实生活中身份、 地位、性别差异的壁垒,不但可以丰富人们的文化、生活样 式,还可以弱化人际等级界限,可以在较大程度上提高人们 参与社会事务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从而很好地发挥人的主体 性。不仅如此,网络技术的使用为人类“创造出自由个性生 成所需要的自由时间” 。马克思主义认为,发展个人诸种 本质力量来源于自由时间,而自由时间是指必要劳动时间以 外的直接用于发展人的本质力量的时间。因此,人类自由发 展的前提是必须赢得自由时间和自由空间。 (一)网络技术为个人赢得更多的自由时间 马克思、恩格斯认为,人的全面发展是既包括人的需要、 活动、能力、职能的全面发展,又包括人的社会关系的全面发 展,还包括人的个性的全面发展。同时还指出,人的全面发 展必须要有自由时间,自由时间是人发展的空间和生命尺 度,自由时间可以为人的全面发展创造更为广阔的空间,是 人的全面发展的前提。在马克思主义理论中,个人的时间是 由自由时间和劳动时问共同构成,并且时间是一个常量,如 果要延长自由时间就必须缩短劳动时间。这在科技不够发 达、生产效率不够高的历史阶段是一对难以调和的矛盾,只 能舍其一或者只有通过不断努力提高生产效率来稍微有所 改变,但在相当长的一段历史时期里,人类的劳动时间占有 的比例都一直远远大于自由时间;不过,这种状况随着近几 十年来知识、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程度的提高而发生了 较大的转变,人的自由时间无论在质上,还是在量上,都呈现 出了新的特点,网络虚拟就是典型的代表;如果在今后科技 高度发展、生产效率极高、物质极度丰富的历史时期则不是 什么突出问题了,甚至根本就是不需要考虑的问题。 在今天的社会特征和历史条件下,科学技术水平的提 高、计算机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为人的发展争取到了更多 的自由时间。网络虚拟则有助于使个体完全投入到自由时 间里,为人的发展赢得了更多的自由时间,或者说网络虚拟 的完全投入状态为个体赢得了更多的自由支配、自由思考、 自由发展的时间。人的全面发展是人之为人的最高境界,而 人的全面发展的可以概括为物质生产能力的多维发展和精 神活动能力的多维发展两个方面。在科技高度发展、物质生 产机械化程度极高、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当今社会,精神活 经从技术上完全达到了虚拟某些“不存在”或“不可能”的水 平,能够创造一个性质特殊、内涵丰富、现象复杂的新型空 间,这就从另外一种境域扩展了人的生活空间,促进了人的 现实性超越和自我超越。即使是第一层次的现实性指向,仅 仅是对现实事物、情景在网络世界中的仿真、模仿,也丰富了 动能力的多维发展应是主要方面,以促使物质生产能力的多 维发展和精神活动能力的多维发展实现同步。网络虚拟恰 人的生存和发展方式,创造了一种新型的行为观和价值观的 实践活动平台。 三、结论 好以其信息的广泛、逼真、快捷、自由使我们获得了知识、快 感和跨越,使人的自由时间实现有效的拓展。根据马克思主 义理论,马克思明确地将人的自由时间分为了两个部分:一 部分是用于娱乐和休息的闲暇时间,另一部分是用于发展智 人的全面发展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 马克思主义认为,人的全面发展包含个性、需要、社会关系三 力、在精神上掌握自由的时间;并把前者称为从事普通活动的 自由时间,把后者称为从事较高级活动的自由时间。从功能 上来看,网络虚拟完全具备这两个方面的作用,它既是个体在 自由时间里的休闲娱乐,又是个体精神活动能力的多维发展。 (二)网络环境为个人提供更广的自由空间 网络虚拟为个人提供了更为广阔的自由空间包含两个 方面:一方面,网络虚拟空问由于不受主体身份和物理时空 的限制,因而具有开放性、多维度的特点。在这个多维、开放 的虚拟世界中,人可以实现物质生产、社会关系、信息总量等 方面的全面拓展,完全不受空间地域和存储范围的限制,无 论是生活空间还思维空间都得到全面扩展。另一方面,网络 构成虚拟生存以后,人获得了虚拟和现实两个世界,虚拟世 界的活动空间和现实世界的活动空间的叠加,使得人的活动 空问获得了空前的扩大。 自由时空是个人生命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实现全 面发展的基本保障,自由时空的拓展是社会文明的重要标 志。网络虚拟空间的可拓展性特征使得人的自由实践机会 无限增加,对于发展主体的认识能力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 用,进一步使人的主体地位得以确立。自由空间的拓展,自 由实践机会的增加,既提升了人自觉类存的社会性,又为个 人实现最理想生存状态的自由而全面发展提供了先导。 (三)网络虚拟实现个体的现实性超越 在网络虚拟环境中,通过技术手段不但可以创造出高于 现实的网络虚拟环境、场景,还可以创造出现实中完全没有 和不可能发生的情景,并且能达到给人以一种真实感受和体 验的效果,实现个体的现实性超越。一般来说,网络虚拟创 造的环境或情景存在着三种不同程度的指向性:一是指向现 实性、二是指向现实中的可能性、三是指向现实中的不可能 性。这种分类从大体上已经完全包括了所有的网络虚拟创 造。网络虚拟的这三种不同指向相应地就产生三种不同的 行为活动,分别是对现实事物的虚拟、对可能事物的虚拟、对 不可能事物的虚拟,它是不同人或同一人在不同需求层次驱 动下产生的网络虚拟行为活动。 毫无疑问,无论是哪一种指向和哪一种层次的网络虚拟 行为活动,都是个体的现实性超越。这是因为,网络虚拟已 个方面的全面发展。在网络技术高度发展的现代社会,网络 虚拟已经成为当代人生存的一种境域,它为主体自由发展所 需的知识的民主化和交往的自由化提供了一种技术可能。 在网络虚拟环境里,主体借助网络技术以其非物理实体在场 的方式建立起符合主体需求、意向的新型社会关系,其中包 括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与社会之间的关系、人与自然之间 的关系,等等。虽然我们说民主和自由受到现实社会政治、 经济和文化等多重互动因素的决定与制约,但是,网络技术 不仅拓展了主体自由发展所需的自由时间,为培养主体的自 由精神提供了最为广阔的发展空间,在这广阔空间里交往的 自由化和最大化培育并发展了主体的自由精神,而且网络虚 拟所实现的民主、自由的社会模式提供了人们现实需求的范 式,为现实社会的民主化和自由化改革指明了方向,至少可 以作为现实社会民主自由改革的一种重要参考,从而使网络 虚拟转化为社会现实成为可能。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83:641—692. [2]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第2版第4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8:242—286. [3]郑永廷.人际关系学[M].北京:中国青年出版社,1988:125—145. [4]李红梅.网络虚拟性对人的全面发展的阻抗[J].兰州学刊,2009 (11):62~6_4. [5]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第1版第2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2:212. [6]袁新涛.人的全面发展理论的科学内涵及其实现条件[OL].ht. cp://www.sociology.C ̄iSS.cn/shxw/wgjj/t20080610—17154.htm. [7]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第1版第3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60:132. [8]中共中央马克思恩格斯列宁斯大林著作编译局.马克思恩格斯 全集(中文第1版第4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9:214. [9]李伟波.儒家诚信观念与网络信任危机[J].重庆邮电学院学报 (社科版),2006(2):1—3. [1O]王淑梅.从人的生存发展看网络虚拟实在[J].学术论坛,2007 (7):1—5. [责任编辑:王望] 19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