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如何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完成课时目标

2024-06-09 来源:个人技术集锦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如何在三年级数学教学中完成课时目标

作者:黄森

来源:《小学生·教学实践》2013年第03期

【内容提要】本文主要从三个方面论述了小学三年级数学教学中怎样完成课时目标,以及三个目标的有机联系。

【关键词】小学 数学 课时目标 知识 能力 情感。 主要参考文献:《新课程标准解读》

三年级学生正处在由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转化的关健期,此时的抽象逻辑思维在很大程度上仍然直接与感性经验相联系,具有很大成分的具体形象性。那么怎样才能完成 “提升学科素养,注重能力生成”这一课标呢?我经过不断探索和研究,认为应该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知识目标

对三年级学生来说,许多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生需要大量的感性支柱和丰富的表象积累。教学时要以学生已有的知识和生活经验为基础,创设大量的活动情景,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让所有的学生都参与到活动中来。鼓励学生自主探索,独立思考,敢于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能与同伴交流自己的想法。学生在观察、操作、想象、描述、表示和交流等数学活动中,丰富对知识的体验。为了完成这一目标,备课时要充分了解学生,认真思考,设想教学中可能出现的问题。

怎样把问题转化为教学资源。有一次我让学生做一个应用题:小明去站队,从前往后数,他是第19个,从后往前数,他是第8个,问这一队人有多少个?我没有告诉同学们怎样做,让他们独立解决这个问题。我在巡视中发现大多数同学的答案都是:19+8=27(个) 。之后我把他们带到操场上,排成两排搞活动。一排活动时,另一排观察。活动开始,任选一名同学,从前往后数,他是第几个,从后往前数,他又是第几个,然后把两次数得的数字加起来;第二次从第一个数到最后一个看有几人。活动后,同学们发现两次的所得数字不一样。我让他们回到教室,分组讨论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同学们的积极性一下调动起来了,热烈讨论,互相交流。最后发现了这两个数字产生差异的原因。接着我告诉他们通过这次活动,还能想到哪些问题。同学们经过思考,提出了许多有意义的问题,在我的引导下,全部都得到了解决。 二、能力目标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教学中要完成的能力目标,就是通过教学活动,提高学生发现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一切知识都来源于实践,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同样,数学教学不能像以往一样,教师讲,学生听;教师做,学生看。而应把学生当作学习的主人,一切教学活动都围绕学生展开,这样才能使学生最大限度地参与到教学活动中来。有一次,学生做这样一个练习题:把一根木棍锯成3段要12分钟,问如果锯成5段要多少时间?同学们是这样做的:12÷3=4(分) 4×5=20(分)。我没有告诉他们做得是否正确,而是让他们回去每人找一根木棍自己锯一锯。看锯3段要多少时间,锯5段要多少时间。第二天再告诉我这个问题的答案。第二天上课时我先让同学们分组讨论前一天老师提出的问题,统一答案再推举一位代表发言。结果我什么都不用讲,学生们就知道了正确答案,知道了自己第一次错在哪儿。随后我告诉同学们,很多东西我们不能闭门造车,而应走向社会实践,自己实际操作,才能得到正确的答案,才能把知识永远地留在自己的脑海中。 三、情感目标

情感目标就是要求我们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提升学生在情感与价值观方面的素养,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教学活动不是仅限于课堂,社会也是一个很大的空间。为了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建立学好数学的信心,感受数学与现实生活的联系。我们应抛开教科书上的例题,把与之相关的知识点转化为与我们当地生活息息相关的问题。让同学们周末到学校周边的市场上去,观察和体验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自己提出与之相关的数学问题,回到学校和小伙伴交流,分析自己提出的问题,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这样一方面把学到的知识应用到实践中去,加深学生对知识的消化理解;另一方面又在生活中发现问题,激起学生们探究问题的兴趣,从而喜欢数学,热爱数学。

其实,这三个目标不是孤立的,它们是一个密不可分的整体。知识的大量储备会提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前两个目标实现了,学生就会有成就感,就会提高实践能力,就会在情感与价值观方面有所提高。只有把这三个目标都实现了,我们才能说实施了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贵州省六盘水市水城县金盆乡义中小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